新标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9课《满井游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满井游记》优质教案
《满井游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诵读教学法,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语感,掌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2、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袁宏道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古代文人喜欢寄情于山水。
我们曾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二、出示活动任务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
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
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2、写作背景《满井游记》写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
作者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领钦命入京,作顺天教授,国子助教,事务很清闲,便于次年早春二月和几个朋友一起游览了京郊的满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思考、交流
互动交流
巡视指导
点拨
学习内容
4
自主合作
品读优美句子
屏显:你就是脱笼之鹄,你最想在作者笔下的哪种景物中驻足流连?为什么?把驻足流连的理由写在一旁。选定句子后,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在脑海里把文字变成画面。
学生思考、批注
互动交流
老师示例:(屏显)
《满井游记》
自主学习目标
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合作学习目标
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理解作者写景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合作探究目标
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技巧,增强自身写作能力;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合作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学会初步的观赏景物的方法
合作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看材料、交流
课堂小结
归纳拓展
师引导学生小结,明确写作主旨
诵读、背诵全文
明确目标
互动交流
1、检测字词
2、课文翻译检测Biblioteka 小组合作翻译每一段,把握重点字词
巩固达标
屏显重点句子
学生翻译
学习内容
3
自主合作
1、第一段中所写景色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这一段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对满井早春的总印象怎样?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加以概括)
聆听
展标导学
1、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明确目标
学习内容1
展标导学
会读课文,疏通字词
自主合作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接受检测
八年级语文下册 29 满井游记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章、节
第六单元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
教学
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4、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各段内容,概括段意。
重点
难点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各段内容,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
一、导入 :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人生哲理。
红装而蹇者:蹇,本义跛足的,引申为驴子,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曝,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
3、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 地点:满井
人物:我与数友 起因: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袁宏道,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时称“三袁”。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学法引导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刻、地点的景物特点写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重难点分析1.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细致的观看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以上两点,采纳以学生诵读感悟为主,老师适时启发,点拨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明确目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号石公,公安〔现在属湖北省〕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
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合称〝三袁〞,世称〝公安派〞。
他们提出〝性灵讲〞,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他们关于复古主义的驳斥相当有力,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进展的,每个时代的文学,不应当厚古薄今,更不应当用古泥今。
他们在创作上坚决反对临摹古人,强调写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东西,也确实是〝独抒性灵〞,主张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进行写作,不用典故。
在创作方面的表现是小品文领域的开拓。
他们的作品文字清新爽朗,文笔秀逸,意趣盎然。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游记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朝气蓬勃的景象。
作者描写简练形象,再现当时游玩情事。
文笔清新秀丽而有动气,比喻新奇、贴切,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游玩时的轻松欢乐的心情。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品味这篇优美的散文,共同品味充满在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浓浓乐趣。
〔二〕整体感知1.自读全文,疏通字词。
2.教师范读。
3.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对疑难字词质疑、讨论。
2.老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时刻:花朝节后廿二日地点:满井人物:我与数友起因:局促一堂之内,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通过:心境〝假设脱宠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感叹〝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3.概括段意〔1〕第一自然段写城中〝余寒〞景物,欲扬先抑;〔2〕第二自然段写满井春色。
第29课《满井游记》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
第29课《满井游记》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明】袁宏道【课型】自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存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明白得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明白得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4、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成效。
过程与方法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明白得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成效,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显露的思想感情。
2.学习细致的观看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明白得〝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2.诵读感悟法。
阅读文章,体会文中的激情。
阅读——讨论——体会比喻句的不同成效【教学预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能抓住特定时刻、地点的景物特点写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形象有韵味,适合反复吟诵,用心感受,应着力于诵读、感悟。
一、课堂教学力求〝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生动、爽朗、有效地学习。
二、这是自读课文,作为写景小品,它精短饶有味味,宜让学生反复涵咏,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然后讨论仿写。
【课前预备】学生预习,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设计〔一〕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顺的春天。
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八级下4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2、学会分析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二)美育渗透领会作者文中所充溢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的熏陶。
二、难点、重点1、文章表现出来的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激情。
2、三种比喻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重难点突破:阅读文章,体会文中的激情。
阅读——讨论——体会比喻句的不同效果四、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媒体设计:(略)教学课时:1五、教学流程(一)新课导读:1、同学们,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苏轼相伴,欣赏了“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游了极其险俊难攀的恒山。
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 ,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也随袁宏道踏青去!2、范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点拨3、整体感知:久居城内,满眼都是红墙碧瓦。
一旦到了郊外田野,满地绿意,满眼山光水色,不禁喜不自胜。
这篇文章就是作者与友人游历了满井后写的一篇浸透着早春芳馨和感念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美好情怀的佳作。
4、学生自读课文,消灭文字、词语障碍注意“斫、遁、砾、茗、鹄、呷、蹇”等几个字的读音。
5、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点评6、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然后在班上交流。
A •同桌借助参考工具书及课文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同时圈画疑难词句,并向老师提出质疑。
集体解疑,教师点拨。
泉:泉水,用泉水、茗:茶,煮茶、lei2 :酒杯,举着酒杯、红装:穿着艳装—名词动用)B •作者围绕“满井”写了哪些内容?讨论明确:柳枝、麦苗、土、冰(水)、山峦、鸟、鱼、游人(板书)C.作者抓住了这些事物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讨论明确: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光明丽的特点《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学习“每”“辄”等词的古义;了解“未之知”这种与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句子。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5
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5教学目标:一、品味课文清新自然、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游玩时欢愉的心情,熟读成诵,从而得到美的熏陶。
二、学习细致的观看生活,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观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一、课堂教学力求〝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生动、爽朗、有效地学习。
二、这是自读课文,作为写景小品,它精短饶有味味,宜让学生反复涵咏,力争在课内熟读成诵,然后讨论仿写。
三、教具预备:多媒体电教平台、«满井游记»教学软件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人课文,简介作者,学生默读阅读提示第一段,教师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读明白得:1、学生朗读课文,力求明白得文意。
2、检查学生明白得能力,自学能力。
教师读课文,学生口译。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清新自然的语言。
三、自读观赏:1、播放有关«满井游记»的风光片段。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观看,用心品味。
2、教师指导,学生依照阅读提示②:〝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
生动的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假设脱笼之鸽’的轻巧心情。
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
〞在明白得、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观赏。
学生边议边读边背,教师归纳。
〔尽量由学生讲,教师只作必要引导〕第一段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城中飞沙走砾,为下文正面记游作预备,有对比的作用。
第二段逐句读来,如何样表达记游的次序?——第一句〝廿二日……至满井〞:点明所游之地。
第二句〝高柳……脱笼之鹄〞:以堤柳、润土、旷野衬托心胸的舒服。
〝假设脱笼之鹄〞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三句〝于时……出于匣也〞;写春水。
〝晶晶然……〞作比喻,更见水的明澈。
第四句〝山峦……之始掠也〞:写春山,细致地写山被雪洗之美,用〝如倩女……始掠也〞作比喻,形象化地描写春山的形色两美。
八年级语文下册 29《满井游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解释词语
二、翻译课文:
(一)解释词语
1、局促:形容受到束缚而不得舒展。乍:突然。
2、偕:一同;一起 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3、于时:在这时。 始:刚刚。
4、乍:刚刚,开始 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5、为,表被动。 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6、娟然:美好的样子。 拭:擦拭
5、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并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6、请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笔调,历历如画地 描写了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心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7、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
三、合作探究: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的景象。
第二段: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
第三段:交代写作本文用意和写作时间。
2、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 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3、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7、7倩女,美丽的女子。 靧:洗脸。掠:梳掠。
8、披风:在风中散开。 披,开、分散。
9、劲:猛、强有力。 浃(jiā):湿透。
10、未始无春:未尝。 适,正好。
11、堕(huī)事:耽误公事。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12、恶(wū):怎么。 纪:通“记”,记录。
(二)翻译课文师生共同翻译来自学生质疑,教师答疑。29、满井游记
课题
29、满井游记
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5篇《满井游记》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2.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过程与方法:3.朗读体会,认识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4.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 : 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难点 : 认识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积累文言文词汇,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好处.窗外无边的春色曾经引发了文人墨客多少诗情画意!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天,我们将随着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二.作者作品介绍:1.袁宏道(_68-_10),明朝文学家.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松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3.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_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恼,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三.朗读感知,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重音.节奏.廿(niàn) 鹄(hú) 鬣(li?) 茗(míng) 罍(l?i) 蹇(jiǎn) 倩(qiàn) 髻(jì)鬟(huán) 浃(jiá)乍(zhà) 澈(ch?)靧(huì)曝(pù)呷(_iā) 通假字:堕,通〝隳〞断句: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自由朗读课文.2.抽取学生(或个人或小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学间互评.3.整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4.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翻译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章,画出疑难词句. 难句翻译: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译: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一词多义:5.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结果)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恼.第二段写郊游的所见所感.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四.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2一. 回顾课文,检查复习.1. 咬文嚼字.2. 根据图画朗读课文.3. 翻译句子.二. 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一) 自主合作:1.第一段中景色的特点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寒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别是哪些句子?3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全文起何作用?(二)合作探究:1.第二段逐句读来,表达了怎样的记游次序?2.在第二段对春天的描绘中,你最喜欢哪一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归纳总结.写景的手法.(三)探究思考: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三.本课小结:本文描写满井春色,紧扣景物的季节特点,由远而近,由面到点,层次分明,详略得宜;用贴切.新奇的比喻描写各种景物.动静结合,高下相属,光鲜悦目,色彩缤纷,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白描简练形象,文笔清新秀丽而有生气,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游览时轻松喜悦的心情和追求自由的个性情怀.四.课堂检测.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2.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3.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二)能力目标:1.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3. 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三)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 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 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教学方法:1. 讨论点拨法.2. 诵读感悟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1----课题)二.正课:1.让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幻灯片2---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生按小组每人一词轮答,出错者由生自由纠正.) 语文备课大师 _ie_燕地(yān);廿(niàn)二月; 花朝节(zhāo);呷(_iā)浪; 鲜妍(yán)明媚; 堕事(huī);恶能无纪(wū);飞沙走砾(lì);曝(pù)沙之鸟; 浅鬣寸许(li?)髻鬟(jì)(huán);靧面(huì);红装而蹇(jiǎn)者;脱笼之鹄(hú);汗出浃(jiā)背;罍而歌者(l?i).2.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声地自读课文,边读边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读完之后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然后我们再来领略作者笔下的满井春色吧!(课件出示幻灯片3---积累下列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时:冻风于始:冰皮始(开始)解始(才)知郊田之外未始(未尝)无春髻鬟之始(刚刚)掠乍:波色乍(开始)明冷光之乍(突然)出于匣也得:欲出不得(能够) 悠然自得(得意.满足)然:晶晶然(---的样子) 然(然而)徒步则汗出浃背(2)词类活用:着艳装)而蹇(骑着驴)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作则飞(使------飞)沙走(使------走)砾(3)重点虚词:之:若脱笼之(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鹄局促一室之(表限度关系,可译为〝以〞) 髻鬟之(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始掠也夫:夫(句首发语词,可译为〝大概〞)不能以游堕事(4)其它:土膏(肥沃)微润恶能(怎能)无纪(同〝记〞)3.就疑难语句交流释疑.4.在理解课文之后,老师想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美文.但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想请同学们作评委,最终来给老师的朗读进行点评.会听的是好听众,既会听又会评的就是好评委了.你们愿意作评委吗?师配乐范读.(课件出示幻灯片4---全文,点击音乐按钮.)5.生点评.穿插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将喜欢的语句用喜欢的方式大声地朗读给大家听.6.生放声朗读全文.7.老师有感于作者笔下的满井美景,于是尝试着画了几幅满井春色图.你能根据画面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看看谁是我的知音.谁找得快!(点击超链接按钮,连接到---满井游记图.)8.这一幅幅画面都是静止的.单个的,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满井的全景?(生描述略)9.如此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可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明确: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极写燕地之寒.渲染被拘束的苦闷,为下文写天暖出游作了铺垫,两相比较之下,更突出出游时的快乐.舒畅.10.作者给我们描绘了满井醉人的春色之后似乎应该结束全文,好给人留下回味.但作者却又生发了些议论,这是否有些多此一举?为什么?语文备课大师 _ie_明确:并非多此一举.这正体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之间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作此记的缘由._.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辅助理解.(课件出示幻灯片5---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文学〝公安派〞的.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全集》.?写作背景:万历27年(_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_.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作者笔下动人的满井之春吧!希望这能对我们今后写作游记散文多少有些帮助.(课件出示幻灯片6---板书.)城中余寒------(叙事) ----欲出不得全景---微润.空阔心情---若脱笼之鹄满井春色------结束全文 -----(议论)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三.总结迁移:1.在作者笔下,一句话就能给我们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也来试试《满井游记》教案4用一两句话为大家展示你眼中或心中的四季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7----四季)2.生口述展示,点评.四.布置作业:将刚才你展示给大家的或没来得及展示的你眼中.心中的四季描绘出来形成一篇小短文或几幅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4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体会本文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给下列生字注音.廿(niàn) 鹄(hú) 鬣(li?) 茗(míng) 罍(l?i)蹇(jiǎn) 倩(qiàn) 髻(jì) 鬟(huán) 浃(jiá)乍(zhà) 澈(ch?) 靧(huì) 曝(pù) 呷(_iā)2.朗读课文,对照注解试翻译课文.二.导入1.作者简介袁宏道,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均有才,时称〝三袁〞.宏道诗主妙悟,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作品以小品成就,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2.导语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人生哲理.三.正课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冻风时作:冻风,冷风.作,起.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未百步辄返:辄,总是,就.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土膏微润: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润,滋润,湿润.于时冰皮始解:于时,在这时.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波色乍明: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柔梢披风:梢,这里指柳梢.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分开,散开.麦田浅鬣寸许: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泉而茗者: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罍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罍,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红装而蹇者:蹇,本义跛足的,引申为驴子,用作动词,骑驴.凡曝沙之鸟:曝,晒太阳.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呷浪之鳞:呷,吸而饮.鳞,借代鱼.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未始,未尝.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夫不能以游堕事:堕,坏,耽误.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恶能无纪:恶,安.怎么.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5.提问:请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第1段: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的景象.第2段: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第3段: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四.学生朗读课文,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五.板书设计时间:花朝节后廿二日地点:满井人物:我与数友起因: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经过: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结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5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袁宏道及写景小品文的特点.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体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3.学习本文作者准备生动,层次分明地描写景物的写法.4.通过学习这篇小口文应认识到只有冲破种.种限制,扩大视野,才能发现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的美.教学重点及难点:朗读课文并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想:1.《满井游记》虽是一篇小品文,但生字却不少,要注意正音.2.作为自读课,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才能体会作者所抒之情,所写之景.3.文中几处不易理解的日子,是学生疏通文意的难点,教师应给予帮助,学生可继续采用〝增〞.〝删〞.〝移〞.〝驾〞.〝换〞的方法疏通文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法:同学们,每年早春三月祖国南方已是百花盛开,花田锦簇,而我们北方仍是永瘦山寒,枯燥乏味,不过只要你走出家门,步入野外,仔细观察,那可就别有洞天了.不信,请读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看他描绘了怎样一幅清新,秀美的北方郊外早春图.二.预习检测(幻灯出示)1.给下列加点字准确注音.燕(yān)地寒飞沙走砾(lì) 辄(zhé)返廿(niàn)二日倩(qiàn)女髻(jì)鬟(huán)花朝(zho)节乍(zà)明脱笼之鹄(h)出于匣(_iá) 始掠(lüè) 浅鬣(liè)披风(pī) 泉而茗(mín)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曝(pù)沙之鸟呷(_iā)浪之鳞2.填空:《满井游记》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作者袁宏道,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现在的湖北省)人,文学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对作者袁宏道作一些补充介绍.袁宏道万历二十年(_92年)进亡.作过吴县知县,顺天教授等官袁氏兄弟三人(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学见长.当时称为〝三袁〞,宏道成就.他是当时反对文学上复古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著有《袁中朗全集》.三.了解写景小品的特点: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课上则深入浅出,在记叙上则简明生动.四.解题:满井是明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每逢早春三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_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文章.五.朗读课文.疏通大意,理解内容.方法:读读——议议.1.教师范读课文二遍.(学生所读另一遍要正字,听读第二遍要揣摩句意.)2.指一名学生领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大家再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疏通大意,选取代表发言.教师提示:〝余〞.〝剩余〞.〝砾〞小石块.碎石.3.全班齐读第一段,讨论归纳段意.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之内.寂寞难耐的心境.4.指一名学生领读课文的第二段.(句指一名朗读好的同学进行领读)注意全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愉快之情.5.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在此基础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疏通大意,这段难度较大,教师应巡回解疑,之后选代表发言.教师提示:〝偕〞,一同.〝高柳大堤〞,高大的柳树成排分立在堤的两旁.〝冰皮始解〞,河上的冰冻开始溶化.〝拭〞,擦,〝晶昌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开镜子,冷光突然从小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6.学生齐读第二段,讨论归纳段意.第二段写满井春色,表害作者回归自然的愉快心情.六.分析写景特点:1.全班齐读,从整体上把握所写之景.2.学生自读(要求:一句一句认真读,读出层次来).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之后在全班交换意见,教师再做系统梳理.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难耐的心境是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的陪衬之笔.(第二部分是分析的重点)第二段写满井春色,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具体.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及〝若脱笼之鹄〞的愉快情怀.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写景物的细节:①写河的小峦;②写柳条麦苗;③写游人;④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鳞〞,作者写景中用新奇恰当的比喻,使景物生动形象,触手可及,愉乐之情跃然纸上.最后给局点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八年级语文29课《满井游记》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9课《满井游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29课《满井游记》教案1一、作者简介:袁宏道,明朝人。
他是明代后期反对文学复古主义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代表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的籍贯是湖广公安,世称“公安派”,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
认为文学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他们认为文学要抒发真情实感。
三是推重民间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
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字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袁宏道的作品语言清新明快,内容多描写封建士大夫阶级的闲适生活,部分篇章反映了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今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二、题目解说:满井是北京东北郊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名胜。
它之所以吸引众多游客,主要在于有这样一口非同寻常的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
三、朗读课文,正字音:lì gāo niàn hú huì liè léi jiǎn xiā砾土膏廿二鹄靧面浅鬣罍蹇呷浪四、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五、赏析课文:1、概括段意:明确:第一段写城中“余寒犹厉”的景象。
第二段写满井春色。
第三段抒发感受,写此文的目的。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春天景色?明确:共四个方面。
首写春水:如镜出画;次写春山:如倩女梳妆;再写春柳:柔梢披风;最后写春苗:浅鬣寸许。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9 满井游记教案(新人教版.doc
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 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播放示范 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顺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 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 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本文选自《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 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⑶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二次备课
板
书
设
计
满井游记
袁宏道
一、作者
二、写作背景
三、词汇
四、难句翻译
设计意图
增强文言语感
教学反思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9满井游记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语感
教
学
关
键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
重点
了解作者及写 作背景
教具
录音机
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语感
教法
自读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9课 满井游记》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 29《满井游记》本文教学总目标:1.了解本篇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写法。
4.体会作者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本文教学总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初二语文备课组,主备课人:杨菲授课时间:第14周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篇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二)难点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本篇写景小品文的特点。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三)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某某永州的小石潭;与X仲淹相伴,登临某某西北的某某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某某某某的醉翁亭,小石潭、某某楼、醉翁亭这些地方都处在我国的南方,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随着袁宏道的足迹去看一看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四)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某某省公安县)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写作背景】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被授予顺天府教授,于是他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是明代近郊的一个风景区,因有一口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每逢早春三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文章。
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五)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自学指导一【自学要求】齐读、自读课文第1段,疏通文意,概括本段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9.满井游记
袁宏道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握比喻的运用。
教具准备:
1.准备课文朗读带。
2.制作知识归类和问题思考的投影。
教学方法:
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以下几步去做:
第一步,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
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1.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投影。
)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面曝呷
(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归纳加点词的意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
②髻鬟之始掠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①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然 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③吴广以为然
2.学生先朗读后回答,老师归纳:
“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
(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
(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也可代物,如③;
(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三种:
(1)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弹子”,如①;
(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②;
(3) “正确,对”的意思,如③。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投影。
)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第1自然段。
冻风时作:冻风.冷风。
作,起。
局促一室之内:局促,拘束、局限。
每冒风驰行:驰行,坐车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