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20242025年高中地理

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20242025年高中地理

2.图中(
)

A.①地适合建观景平台

B.②地适合修建梯田

C.③地适合建村寨

D.④地分布有季雨林
解析:①地靠近河谷,地势相对较低,视野不开阔,不适合建设观景平台,A错误;②地等高线相对稀疏,为缓坡, 适合建设梯田,B正确;③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不适合建设村寨,C错误;④地位于山顶,受人类活动影响少 ,森林主要为自然林,结合纬度特征推测森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故选B。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首先要找出图
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和最小等高 高 线的数值(H小)及等高距d。如图所示, 度 图中最大等高线的数值H大=500 m, 的 最小等高线的数值H小=100 m,等高 判 距d=100 m。据此可进行以下计算: 读
①图中最大海拔(H最大) H大<H最大<H大+d ②图中最小海拔(H最小) H小-d<H最小<H小 ③图中最大相对高度(H相) H大-H小<H相<H大-H小+2d

凹坡和凸坡
特殊地貌的等高线特征
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的坡,等 高线分布特征为下疏上密;凸坡是下部坡度 陡,上部坡度缓的坡,等高线分布特征为下 密上疏。掌握凹坡和凸坡的等高线分布特征 有助于突破两点间的“通视”问题。

应用分层设色 图分析地貌

复杂的地形区,地貌类型往往彼此组合,等高线分布十分复杂。在等高线之间根 据不同高程填充不同的颜色,就形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应用分层设色图可以一目了 然地感知地表的起伏状况。
区域 认知
培养学生具备对人类活 动区域(包括自然区域 和人文区域)的认知能 力。这包括理解区域的 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 特征,以及区域之间的 联系和差异。通过学用 地图探究地貌特征,学 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 解不同区域的地貌特点 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
10
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知识勾连·成体系]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
2021/4/17
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
11
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问题探究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是什么 基础考点
[思考探究] 实地观察可以提高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认识,选择野外不同地 貌的地形部位,观察其实际地表形态在地形图上所对应的等高线 特征,描述地貌形态特征。
处20,21/4等/17 高线重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 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
14
特征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方法
地形 地貌 等高线图(单位:m) 等高线特征
缓 缓坡 坡 与 陡 坡陡

2021/4/17
等高线分布稀 疏,单位水平 距离内的高差 较小
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相邻的等高线的海拔分别为 500 m、
600 m、700 m,则等高距为 100 m。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它最终
是闭合的,但由于受到图幅限制,在一幅图上,等高线不一定全
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
个高度,即不会有两条或多条等高线,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
形起伏不大,判断为丘陵,而等高线数值低于 200 m 的东
北和西南地区为平原。第 5 题,根据图示,甲、乙两地等
高线都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可判断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
位都是山谷。
答案:4.C 5.D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
2021/4/17
貌与土壤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

高一地理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教学课件

高一地理第3单元单元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教学课件

1.该区域发展攀岩等极限运动可考虑在( )地
A.① B.②
√ C.③
D.④
2.河流上游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A①
B.②
B C.③
C
√D
D.④
<要点2>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1)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 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等高线M的数值可能是
A.300
B.400
√C.500
D.600
5.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瀑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要点3>
——地形特征描述——
思考方向
地形特征的描述
规范答题术语
地形 平原、高原、山 ①以××地形为主;②××地形分布在
4.微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形部位
字母 地形
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 A 山顶
(一般在图中有黑三角图例)
B 山谷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
C 山脊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 D 陡崖
中用“ ”符号表示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山谷的最高
E 鞍部
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斜坡降低方向)
3.宏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形类型 (3)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等高线密集
3.宏观地貌类型及其特征——地形类型 (4)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且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且数值小

中国地形图ppt课件

中国地形图ppt课件

80%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 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之一。
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
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 造密切相关,如板块构造、褶 皱和断层等。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地形地貌的形成也 有重要影响,如风化作用、侵 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也对地形地貌的形成 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土 地利用、水利工程和采矿等。
农业利用
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地形地貌的保护 和利用,如利用山地建设公园、住宅 区等,既保护了地形地貌,又满足了 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地形地貌适宜的地区,发展特色农 业,如梯田种植、山地养殖等,充分 利用了地形地貌资源。
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加强科学研究
通过加强地形地貌的科学 研究,深入了解其形成演 化规律,为保护和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
长江中下游平原
总结词
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湿润。
详细描述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位于长江中游地区。这里地势平坦, 河网密布,气候湿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经 济发展也比较迅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东南丘陵
总结词
低山丘陵,多雨潮湿,植被茂盛。
详细描述
黄土高原
总结词
深厚黄土层,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详细描述
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大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这 里的黄土层非常深厚,经过数千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了沟 壑纵横的地貌。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耕作,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问题十分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近年来,政府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课件(共43张ppt)

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课件(共43张ppt)

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4.2地貌的观察课件(共43张ppt)(共43张PPT)地貌观察需要注意什么?地貌观察的内容有哪些?第二节地貌的观察课标解读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及主要内容。

2.掌握地貌观察方法,理解地貌对人类活动影响。

1、概念: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

2、地貌、地形、地势地貌多偏向于整体形态(可以从形态、形成动力和形成原因等来分类);地势指的是走向和起伏大小;地形偏向于局部结构。

3、分类(从形态上划分):(1)大规模的地貌类型: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2)微小规模的地貌类型:山岭、山谷、山丘、洼地、山峰、河岸、陡崖等。

地貌的概念和分类目录二一一、地貌观察的顺序常见地貌观察顺序地貌规模五种基本地形ABCDE按高度和起伏形态,陆地大体分为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大部分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海拔200m以下地势平坦开阔东南丘陵喜马拉雅山海拔200-500m地势起伏小海拔500m以上顶部起伏很大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青藏高原海拔500m以上顶部平缓边缘陡峭塔里木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常见地貌类型广西桂林地貌美北极之门国家公园地貌河流新疆魔鬼城地貌风沙澳大利亚十二门徒岩地貌海岸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例如在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山脉可能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河谷。

山脉高原丘陵高原盆地高原河谷ABCD基本地形部位鞍部山谷山脊山峰山峰陡崖观察点选址:选择一个视野广阔的地方宏观微观面点地形类型地貌类型地形部位一、地貌观察的顺序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更小的地貌特征,如:河岸、陡崖等光线沿直线传播,因此观察地貌要选择一个相对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障碍物比较少。

人教版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共4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共49张PPT)
相对高度:885.4-879.0=6.4m
2.图示区域内最大的的相对高 度约为多少?
最大相对高度约: 890.0-790.0=100m
坡度
划分坡的重要标准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源自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坡向
阳坡和阴坡
迎风坡和背风坡
一般分为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不同坡向,光照、降水条件等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地貌特征
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 一般比较陡峭
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 一般比较平缓
除了观察高度、坡度、坡向等形态要素, 还要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横断山区
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小结
拓展
判读常见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学习目标
➢掌握常见的地形及其等高线地形图 ➢熟悉观察地貌的基本顺序 ➢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高度、坡度等其他了解地貌的内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Part 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地形?
地形就是一个区域的地表形态
2、五种基本的地形为哪些?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山地
3、五种地形的判断和特征
山脊 陡崖
4、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600 550 500
山顶
200 300 400
盆地
600 550 500 450 山脊线
山脊
600
550 500 450
600 集水线
山谷
4、基本地形部位的判读
600 550 600 500
鞍部
600 600 550
450 500 400 350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知识设计PPT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人教版高二年级地理知识设计PPT

2.判读等高线的数值 同一等高线图上,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相邻两条 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 读出两点的海拔,计算出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两点的温度差。 (2)结合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断地貌类型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形——山地地形;海拔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 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就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 米、1 000米线反映低山丘陵或高原;4 000米反映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关键能力]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 1.形状特征 (1)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 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 线来判断(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2)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 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如 下图所示:
解析 第4题,图中等高线数值在500米以下,且等高线分布比较稀疏,应为丘 陵、平原地形;中部海拔在200米以上,较高,丘陵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南和 东北海拔在200米以下,较低。第5题,甲、乙两处等高线均由低处向高处凸 出,为山谷。 答案 4.C 5.D
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是怎样的?试说明判断理由。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的地形特征是怎样的?说明判断依据。 提示 (1)东北—西南走向。山脊处的等高线向地势较低处凸出,然后根据 一般的定向方法确定其走向。 (2)上部较陡,下部较缓。等高线密集,表明坡度陡峭,反之则表示比较平缓, 图示山体西北坡等高线上密下疏。

地形和地形图(PPT课件(初中科学)39张)

地形和地形图(PPT课件(初中科学)39张)

探究学习
你知道你所在故乡是 什么地形?你出去游 玩看到过哪些地形?
山地
相对高度大,坡陡顶尖,连绵起伏,海拔在500米以上。
高原
高原:海拔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顶面积较大,起伏小。
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 地表起伏小,坡度平缓。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宽广,起伏较小的地区, 一般相对高度小于50米。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情景导入
地球的陆地表面形态各异,
高原
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平坦、
平原
有的峻峭、有的一望无际、
有的峰峦叠障……。我们把
它们统称为地形。
山地
盆地
丘陵
新课学习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种差别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来表示。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C.山地
D.盆地
2.等高线从低处往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D )
A.鞍部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3.石灰岩地区形成溶洞的原因是( B )
A.火的作用
B.流水的作用
C.风力的作用
D.地震
4.以下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
B.流水
C.火山
C)
D.冰川
盆地
四周为山脉、高原环绕的中部相对低陷地区。 海拔四周高,中间低。
小结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山地
海拔
高500米 以上
相对高度 大
高原 高500米 以上

丘陵
平原
较低200米 很低200米 或以上 以下

鲁教版必修一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37张PPT)

鲁教版必修一活动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37张PPT)
1、等值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值线均为闭和曲线,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不重合,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高考专题连接: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与气候的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要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即每升高 100米气温下降0.6℃; b、山区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 c、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如火洲吐鲁番。
鞍部:两侧等高线 闭,合 且数;值相等 陡崖:若干条等高线 重叠在。一起
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陡崖
洼地 鞍部
山谷
山峰 山脊
洼地 鞍部
陡崖
山谷
山脊 山峰
梯田模型
等高线图
山鞍洼山陡地峰 谷 部脊崖 中示山等相山等多间坡脊高邻顶高条高线低之两到线等,画间凸个山凸高四在低向山麓向线周等洼高顶凸低重低高高部处之起处叠线分,间高 ,处外 山 呈耸 山侧 谷 马部 脊, 线 鞍分 线高 也 形也度 叫 ,叫向 集 比分外 水 较水降 线平线低缓的部位
(10-1)100m<△H<(10+1)100m
900m<△H<1100m 峡谷位于图中中部等高线数值较低(地势较低)且等高线稀疏(平坦), 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的宽阔谷地。
三、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复杂的地形区,地貌类 型往往彼此组合,等高线 分布十分复杂。在等高线 之间根据不同高程填充不 同的颜色,就形成了分层 设色地形图。应用分层设 色图可以一目了然地感知 地表的起伏状况。
三、应用分层设色图分析地貌
1、判读沙丘地貌特征
迎风坡:缓
背风坡:陡 沙丘的高差很小,地势较平坦。 迎风坡坡度较缓,两侧月牙形尖端指向背风坡,背风坡较陡。

4.2地貌的观察课件(共37张PPT)

4.2地貌的观察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地貌观察的内容 4.其它方面:
注意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例如,我国西
南地面起伏较大,地形较为破碎。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课堂活动--观察家乡行的地貌
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②坡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梯田: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 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 的田地。用来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 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地貌观察的内容 3.观察坡:地表的各种形态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
地形图
遥感影像图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learner
TWO地貌观察的内容
Content of Landform Observation
……
……
地貌观察的内容
1.观察高度:
①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 距离;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 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 貌的主要依据。如图甲地绝对高度为 1500m,乙地绝对高度为500m。 ②相对高度:某地高出另一地的垂直 距离(两个地点之间的绝对高度差) 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如图甲乙 两地相对高度为1000m。
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 峭的崖壁。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 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 成。例如,在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 山脉中可能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河谷。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教学PPT课件

学用地形图探究地貌特征 教学PPT课件



图中寻找塬、墚、峁;水土流失严重区
B C
A
判断1与2的相对 高度?
判断陡崖的相对
高度?
描述图中地貌特征:
总体海拔高,但相对高度较小,起伏 的小丘大体呈月牙形,小丘总体向西 北方向凸出,西北坡较缓,东南坡较 陡。
描述图中地貌特征:
该地海拔高,相对高度较大, 为山区,北部等高线密集, 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南部 相对平缓,呈扇形,向南地 势渐低,高差小。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出山岭、山脊、山谷、鞍部、洼地等地形部位。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高差、坡度陡缓、地势起伏等基本地形特征。 3.结合地形图和地理条件,识别具有典型特征的地貌。
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将真 实地形、地貌绘制在平面上的地图。
在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军事等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 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 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 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
具有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等高线闭 合等特征。
陡、缓坡
陡坡: 等高线密集; 缓坡: 等高线稀疏。
山峰、盆地(洼地)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洼地): 中间低、四周高。
山脊、山谷
山脊: 中间高,两侧低;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山谷: 中间低,两侧高;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切线法判断
口诀法判断
300m A
河流发育于山谷
B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判断河流的流向
鞍部:
陡崖:
两山之间比较平坦的部位 是两条及以上等高线相交
判断A、B和山顶的海拔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指出山岭、山脊、山谷、鞍部、洼地等地形部位。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高差、坡度陡缓、地势起伏等基本地形特征。 3.结合地形图和地理条件,识别具有典型特征的地貌。
地形图: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将真 实地形、地貌绘制在平面上的地图。
在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军事等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图中寻找塬、墚、峁;水土流失严重区
B C
A
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 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 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 高线地形图。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
具有同线等高;同图等距;等高线闭 合等特征。
陡、缓坡
陡坡: 等高线密集; 缓坡: 等高线稀疏。
山峰、盆地(洼地)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 盆地(洼地): 中间低、四周高。
描述图中地貌特征:
海拔高,谷地边缘相对高度大, 谷底底部等高线稀疏,宽阔平坦 峡谷两侧陡峭,峡谷顶部平缓。
在等高线之间,根据不 同的高程填充不同的颜 色,形成分层设色地形 图。
一目了然感知地表起伏状况
底 座 相 连
底 座 不 连
相 对 孤 立
山脊线是最高 点的连线 山谷线是最低 点的连线

山脊、山谷
山脊: 中间高,两侧低;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 山谷: 中间低,两侧高;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切线法判断ຫໍສະໝຸດ 口诀法判断300m A河流发育于山谷
B
判断河流的流向
鞍部:
陡崖:
两山之间比较平坦的部位 是两条及以上等高线相交
判断A、B和山顶的海拔高度
判断M、N的相 对高度?
判断与2与山顶 的相对高度?
判断1与2的相对 高度?
判断陡崖的相对
高度?
描述图中地貌特征:
总体海拔高,但相对高度较小,起伏 的小丘大体呈月牙形,小丘总体向西 北方向凸出,西北坡较缓,东南坡较 陡。
描述图中地貌特征:
该地海拔高,相对高度较大, 为山区,北部等高线密集, 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南部 相对平缓,呈扇形,向南地 势渐低,高差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