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钻研教材
浅谈如何深挖教材
走进去——深挖教材走出来——活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
曾几何时,“以本为本”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基本原则,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的是关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教材的显性因素做足了文章,而对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挖掘地很少。
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思想,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新课程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知识层面,还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及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成为神奇的舞台,让学生吃到既营养又好吃的数学,那就让我们从学生手中那本教材着手吧!一.走进去——深挖教材:一深、二透(1、知识内容2、目标要求3、编排意图4、学生情况5、材料准备)作为课改的一线教师,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5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练和培养。
要做好以上这些,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
否则,都是空话。
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
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
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
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
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
因此,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
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透。
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
如何钻研教材编制教案
第一步是深入地钻研教材。
它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学习教学大纲,把握分年级的要求;通读全册教材,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二是一组一组地钻研教材,认识每组教材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特别是本组各课之间的联系。
一句话,就是要搞清各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三是对每篇教材作深入的钻研。
一般分五步:1、从字词句着手,把握思想内容,明确中心。
2、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把作者行文的线索搞得清清楚楚,既要分清段落层次,又要搞清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搞清楚了,教学才会得心应手。
3、抓住课文的语言特色。
抓住了课文的语言特色,便于我们在讲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4、要备读课文。
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反复朗读课文,朗读课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理解教材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5、做好课后的练习答案。
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小结和归纳。
第二步应该是全面的了解学生。
本班学生情况如何,一般是比较清楚,一般应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学生呢?一是了解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例如对国家领导同志对工作这样负责,是怎样看待,怎样想的;二是要了解学生生活常识水平怎样,海防、边防、战备、常规大炮、军法处、前沿,这些知识清楚不清楚;三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态度,每个学生的个性等。
第三步是确定教学要求。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来确定几点。
第四步是选择并确定教法。
备课到这里就是基本结束了。
有不少老师在上公开课前,有时与我们共同研究研究,总是过多的考虑教法,我想,教法的选择一定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
第五步才是编制教案。
编制教案的过程是教师把备课内容书面化的过程,一般在开始作简洁的教材分析,然后写明教学要求,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教案必须写得有条理,重点突出。
老师钻研教材时所理解的,不一定都要写到教案上,有些可以存乎于心,把重点的自己不易记牢的写下来就行了。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结构(精选5篇)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结构(精选5篇)第一篇: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钻研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才有可能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辩证关系出发,把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确定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整体性的教学目的;才有可能设计出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推进教学过程,使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落实到每篇教材的教学中,教材才真正地发挥“凭借”作用。
怎样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呢?一、粗读课文,从课题与课文内容的联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线索,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
粗读是指从课文整体内容着眼的速读,不用字斟句酌。
粗读的要求是把握课文的主要线索,获得对课文整体的初步印象。
主要线索是指能把文中其它线索统一起来,把课文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统一起来的线索。
它既体现了课文所叙述事物的外部联系,也体现了反映作者认识和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
对课文的整体的初步印象包括对课文主要线索及大致内容的了解,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直觉领悟。
要通过粗读达到上述要求,关键是抓课题和课文的联系。
因为题目总是从一个侧面透发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主要线索的一个组成部分。
分析题目,根据题目提示的线索阅读课文,有利于把握主线。
例如《小珊迪》这个题目就从主要人物角度提供了线索。
带着“课文写了小珊迪的什么事”的问题粗读,就能了解到课文写的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小珊迪卖火柴的事。
而且了解了这件事的大概内容,对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就有了初步的领悟。
又如《苦柚》是从物这个角度提供线索的。
课文是写苦柚的,还是写与苦柚有关的事呢?带着这个问题粗读之后就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姑娘卖苦柚给一位老华侨的事,并对小姑娘的品德有了初步感受。
二、细读课文,在整体印象的制约下,围绕主要线索把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把握课文的外在联系。
细读指逐词逐句逐段仔细地读。
在读的过程中把课文整体划分为部分,了解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各部分是怎样从外部联系在一起的。
浅谈语文教师钻研教材
浅谈语文教师钻研教材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我想培养、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许多学校作过课题研究,许多专家发表过指导性意见。
在此,我无心妄议,我始终觉得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
2012年新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想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能够构成语文课程来源的各种事物;第二方面是保证语文课程活动进行的各种设备和材料。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可能进入语文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的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可开发和可利用的,显性的或隐性的资源。
那么,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为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服务呢?下面是我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思考,敬请各位专家指正!一、钻研教材,深挖语文教材所蕴含的资源我觉得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教学课件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
可以说,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
现在普遍教师已经转变了教的观念,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但面对这第一位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有效利用课本资源。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充实教材资源。
浅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提升备课能力
浅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提升备课能力语文教材是编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选编的语言文字材料,是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的课堂教学材料。
它承载着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但语文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载体,也不是万能的载体。
相对于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来说,语文教材只是载体之一。
所以,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文字材料,多途径、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语文教材也是一种工具,是供教师达成语文教学目标的工具。
而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培养语文能力和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所以,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不仅要用好语文课本这个课内教材,还要充分运用各种各样的课外教材。
以教材为范例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要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更要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怎样去钻研教材呢?一是要明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
围绕这一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又从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三个维度对各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的具体目标,以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譬如,第一学段中阅读方面的目标有: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认识常用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等。
而第二学段中就有所提高,具体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数学教师应该怎样钻研教材
数学教师应该怎样钻研教材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
下面就为什么要钻研教材以及怎样钻研教材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为什么要钻研教材目前使用的数学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更加关注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等新型学习方式的运用,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但是教材毕竟是静态的,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需要我们去认真钻研。
一是要通过钻研教材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教材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数学知识的线索,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另一条就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理论支撑,是隐含在教材中的暗线。
而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正是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它不仅仅可以为数学本身服务,而且可以运用到各科科学研究之中。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做出了这样的论断: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美的地步。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再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所谓数学方法,是指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一些常用的思想方法包括:符号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分类思想、统计思想、对应思想、极限思想、优化思想;归纳类比方法、猜想验证方法、演绎推理方法、一般化和特殊化方法等等。
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就蕴含在教材之中,需要我们细心体会。
这样,我们就可以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以帮助他们形成方法和能力,为他们的后续学习积蓄力量。
二是通过钻研教材可以弄清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在钻研教材时,我们首先要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从而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22页例3,通过两个孩子在整理照片的情境,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共238张照片,每页可以插6张,需要插多少页?如果认真钻研教材就可以发现:这节课的重点是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及书写格式,而教材中出现的估算算法不是这节课的重点。
浅谈数学教师钻研教材的角度
浅谈数学教师钻研教材的角度【关键词】数学教师教材在新教材的体系下,要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要备好课就必须从多个角度认真地钻研教材。
我认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钻教材。
一、居高临下——从编者的角度数学教材是编者根据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数学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精心编写而成的。
站在编者的角度上钻研教材,了解编排体系、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
钻研教材时要注意三步:浏览初析,整体把握全部教材;细诿深析,整体把握一章教材;深究细研,整体把握一节整材.开学初,教者要纵观全册教材,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并以编者的身份自我设问:这册教材我安排了哪些内容?分几个章节?各章节的相互关系是什么?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在这本书中渗透什么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什么技能和能力,贯彻什么样的德育教育?从而使整本书成竹在胸。
细读深析,就是在数学教学前,把一章教材的内容要仔细阅读,深入分析本章教材的各组成部分,找出贯穿一章教材的主线,以这条主线统揽全章,从而把握各节内容的内在联系,形成该组教学内容的整体认识。
对于每一节具体教学内容要深研细读,自我设问:我编排本节教材的目的是什么?这节教材在本章中所处的地位怎样?怎样把德育点、知识点、智力点、能力点融于本节教材?这样,从编者的角度备课,能高屋建瓴地感知、理解教材和安排、设计教案。
二、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读懂课文是备好课的前提,只有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
为此。
在初步把握整本书的基础上,可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教材。
首先像学生一样阅读教材,读准每个字,推敲每个词,体味每句话,背景了解要宽,内容理解要深,问题考虑要全,使教材烂熟于心;其次象学生一样提问题,设想自己就是学生,边阅读边想:这节教材哪些地方是已有知识,哪些是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是什么?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和关键又是什么?我自己能学会什么,疑点在哪里?这样,心中有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教材,也才能使教案设计更贴近学生,切合实际,收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
浅谈如何深⼊钻研教材浅谈如何深⼊钻研教材——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本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资源。
课堂上要充分开发⽂本的教育资源,其前提是教师要深⼊地钻研教材。
如何钻研⽂本,吃透编者意图呢?下⾯,主要以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些看法。
⼀、加强对课⽂语义层⾯的把握。
就⼀篇课⽂⽽⾔,教师要从四个⽅⾯去研究其蕴含的意义。
即语⾔符号层、艺术形象层、内在意蕴层和社会意义层。
语⾔符号层是指课⽂的外层结构。
课⽂中的句、段、篇,是表达⽂本意义的主要载体。
不同的句式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和情感,⼀段话⼀般都是表达⼀个场景或事件的⼀个过程。
课⽂中的标点符号不仅表⽰⽂章中句⼦之间的停顿,⽽且也是作者表情达意的重要形式。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思考如何引导学⽣在读书时感受其在课⽂中表情达意的作⽤。
如《九寨沟》⼀⽂中最后⼀⼩节:雪峰插云,古⽊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间仙境啊!在引导学⽣联系全⽂弄懂这⼀⼩节在全⽂中的作⽤后,点拨:九寨沟奇异的⾃然景观是不是只有⽂中描写的雪⼭、森林、湖、瀑、⾦丝猴、羚⽺、⼤熊猫、⼩熊猫呢?何以见得?你能通过朗读把“……”所表现的意思读出来吗?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不仅读出了省略号的正确停顿;还读出了对九寨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艺术形象层是指课⽂描写的事物表象和⽣活原型,如课⽂所描述的故事、⼈物、景物等。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把握不同课⽂所描述的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法,激活学⽣的形象思维,特别要引导学⽣通过对关键词句的赏析和品味,深刻感悟课⽂所描述的艺术形象。
并通过艺术形象感染学⽣,不断拓宽学⽣的知识视野,积累学⽣的情感,提⾼学⽣的认知能⼒和审美能⼒。
如《桂花⾬》⼀⽂第3⾃然段写“摇桂花”的事是全⽂的重点,⽽这段⾥⾯的这两句:“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地上铺⽵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我就喊:‘啊!真像下⾬!好⾹的⾬呀!’”这是全⽂的重点,教学中教师通过挂图、语⾔描述、动作演⽰帮助学⽣读书想象,体会“摇花”之乐;再⿎励学⽣通过诵读再现“摇花”之乐。
如何钻研教材
如何钻研教材,实现有效教学罗山县回民小学高螺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新课程走进学校,并受到教师们的广泛认同。
新的教材较老教材更注重可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
然而教材是一个载体,它需要每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
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创新教材,才能达到用好教材的目的。
就如何钻研教材,我结合《折线统计图》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读懂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与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也是众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智慧的结晶,粗线条的阅读肯定是不行的。
教材上的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例题上的每一个要求和问题,其背后都蕴含着待定的意图,同样各道练习题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和目标。
因此,仅仅看了表面内容就不假思索,大刀阔斧的变更教材,不是一个智者的教育行为。
”听了专家所言,我深感惭愧,因为在教学的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关注学生是否会做习题,而对于其中每个环节的编排意图去懒于钻研,导致目标达成的不理想。
所以,要用好教材,我们就要先读懂教材。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把握教学目标。
因此,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我深读教材,认真分析。
了解到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会制作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做简单的分析,在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而且,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一样都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不同的是折线统计图通过把表示数据的点连接成折线来清楚直观的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读懂了教材,领悟了教材的编排意图。
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条形统计图来引出折线统计图,又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让学生从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由此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结果,这样的教学减轻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负担。
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所以,只有认真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围绕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
二、活用教材,让资源贴近学生。
浅谈如何钻研历史教材
浅谈如何钻研历史教材确定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
这一点,是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所决定的。
历史科学知识不是由一个课题一个课题机械地相加组成的。
它的各个课题的内容之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所以,在研究一个课题时,绝不能仅限于当前这一课题的范围,而要找出它与有关教材间的纵横联系,然后才能准确地理解它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在历史课中,一个课题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往往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因此,钻研局部教材必须和钻研整体教材结合起来。
例如,当探讨《世界历史》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时,就应该把本课程与该书的《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中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联系起来。
通过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材料,说明英国资本主义是靠残酷的掠夺国内外人民而发展起来的,从而阐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在和近代部分的《英国工业革命》联系起来,说明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从而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前提,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基本条件。
经过这样钻研以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就明确了。
同时,也较系统地认识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了。
怎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某课题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呢?一是要通读教材,了解其全部内容,掌握其内在联系;二是要再一次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仍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在《大纲》的说明和条目中,有这样的提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发生在资产阶级上升阶段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欧洲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革命。
在它以后想继发生了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
其中重大的有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就使我们明确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有关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以及它在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此为基础,我们就可以进而找出这段教材的中心内容的中心思想了。
浅谈怎样钻研教材
浅谈怎样钻研教材浅谈怎样钻研教材内容摘要:备课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第一前提,也是教师提高专业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追求设计教案,并不去深究教材,这样就会造成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
钻研教材要注重方法,同时要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钻研教材现状方法深度广度钻研教材的意义及现状作为一个教师,备课是日常教学活动常规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钻研教材则是备课最根本的一环,也是最重要一环。
于永正老师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
”言下之意就是: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
可见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的重要作用,是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的。
对于一篇教材,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对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的所谓“文眼”,能够抓准用活,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可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的研读教材不到位,造成课堂千篇一律,抓不到文章的精华所在,以至于教非所教,教了等于没有教。
很问题看起来是教法的问题,其实归要结底是钻研教材的问题所致。
教师们的备课更多的是从应付学校上级的检查。
教师缺乏一定的钻研意识,把钻研教材视为外在的强加要求,只拿教案来应付了事。
为写教案而写教案,其结果只能是流于形式。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
其实钻研教材就是教师在研读教材,一个教师的语文素养其实就他的语文课堂。
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
在教学实际中,钻研教材,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一、首先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基本内容1、课前出声朗读三五遍于永正老师说:“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一般要朗读四五遍。
”可笔者认为朗读,教师课前的朗读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而不是第二步。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朗读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可是,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远远不容乐观。
认真钻研教材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措施导言教材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应该认真钻研教材,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认真钻研教材的有效措施,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材,提升教学效果。
1. 全面阅读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材之后,首先应该进行全面的阅读。
这包括阅读教材的目录、简介以及各章节的内容。
通过全面的阅读,教师可以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把握教材的整体框架。
同时,教师还可以发现教材的亮点以及与自身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为接下来的教学准备奠定基础。
2. 详细研读教材在全面阅读教材之后,教师应该进一步进行详细研读。
教师可以逐章节地仔细阅读,并对关键概念、重要知识点进行标记和整理。
通过详细研读,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掌握教材的核心思想。
教师还可以通过研读教材,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有效的补充和调整。
3. 拓展学习资源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拓展学习资源。
除了教材本身,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寻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和参考书籍。
通过拓展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给学生。
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4. 制定教学计划钻研教材之后,教师应该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结合实际教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并不是教学的全部。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情特点,灵活运用教材,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谈谈钻研教材问题
教师本人自己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对教材有了较好的认识,才会做到心中有数。个人钻研时,先是通读,后是各节精通。通读的目的是使自己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概括性 的认识。各节精通是为备好该节课、上好该节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集体讨论,可以发挥大家的智慧,对自己来说,可以听取别人的卓见,发现自己之不足,从而对教材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认真地钻研教材,就为下一步备教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物理概念,应弄懂它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定义式是怎样的?它的单位是什么? 它是矢量还是标量?它的物理意义(作用)是 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定义这个物理概念呢? 对于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应弄懂它的 物理含义是什么?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的 主要特征是什么?这种物理现象的主要规律是什么?
对物理定律(定理、公式)应弄懂它的物理内容是怎样的?这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式中各量代表什么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单位如何?这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这个定律是怎样总结出来的?(证实这个定律的 实验是怎样的?或这定理、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在弄懂了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就是分析教材,即分析教学目的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和难点、知识要求的深度、练习和作业的深度和份量。
在弄懂教材内容和分析教材之后,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考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采用以实验为主的课,应注意加强直观性教学;对以分析综合为主的课应加强启发性教学;对于习题课形式的课,应加强精讲多练购原则。
谈谈钻研教材问题
谈谈钻研教材问题
刘威
钻研教材这一工作主要包括:
1、明确钻研教材的重要性。 2 Nhomakorabea钻研教材时主要应做到什么?
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教案5篇范文
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教案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教案李婵 2014-12-20 分类:教学反思分享到:浅谈教师如何钻研教材教案走进课堂,直面教师原生态的课堂教学,确实感到几分欣喜。
许多课堂呈现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氛围,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但是,在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教学情境创设庸俗化,教学活动的泛化、娱乐化倾向非常普遍等等,这些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造成这种现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对知识目标的把握不准确,以致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对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方式考虑较多,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跟着感觉走,所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
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如何钻研教材,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准确地设立重点与难点,写出合理的教学预案,并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调整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这些都是教师们普遍关心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都不用现成的教材,而是自己另搞一套,但是往往却又偏离了原来应该教学的内容。
当然,想要对教材有所创新是件好事,但是“求异”并不等于“创新”,要想创新,首先就要尊重教材的本意。
应该看到,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凝聚了无数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编写而成的,经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之后才被允许使用的,所以教材的编写、选择和使用都是很慎重的事情。
教师应该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
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要认识到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的一个问题、一个情境、一条思路,你遇到这个情境、问题和思路,要充分利用它们,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并想办法达到你制定的教学目标。
而具体说来,要先“入教材”,看到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出教材”,即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适当改变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
新教师如何深入钻研教材,灵活驾驭文本
谢
谢2013.8来自五 个 环 节• 突出教学重点 • 把握教学难点 • 找准教学起点 • 设立达标要点
二、加工教材
教 材 加 工 基 本 方 法
深与浅
薄与厚 显与隐 静与动
加 工 教 材 做 到
恰当取舍教材内容
适度拓展教材内容
合理调整教材内容
“课上得好不好,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 对教材钻研的程度, 只有我们当老师的自 己钻研出了味,才能 够教出味”。
新教师如何深入钻研教 材,灵活驾驭文本
丰城市拖船中心小学 陈永辉
“千重要万重要 掌握好教材最重 要,这法那法掌 握不好教材就没 法”.
一、钻研教材
编者的角度 通读、细读、研读
三 种 视 角
•学生的角度 •教学的角度
读、想、做
.读懂教材
四 种 境 界
• 读深教材
• 读透教材
• 读活教材
细化知识节点
教学工作总结教师钻研教材如何写
教学工作总结教师钻研教材如何写在教学工作总结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教师如何钻研教材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思考:1. 深入理解课程目标:在开始研究教材之前,教师应该先明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对于每一门课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应该达到的核心知识、技能和理解水平。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目标,教师才能更好地研究教材。
2. 阅读教材之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阅读教材之前,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通过阅读学科相关的教材、论文或其他参考资料,教师可以建立起对于知识体系的整体了解。
这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教材中的内容。
3. 阅读教材并标记重点: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重点和关键内容的标记。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高亮笔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以便将来复习和参考。
同时,教师可以在教材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以便将来与其他教师或学生进行讨论。
4. 深入研究附加教材和扩展阅读资料:除了课本教材之外,教师还可以寻找一些附加教材和扩展阅读资料。
这些资料可能包括课外书籍、学术论文、期刊文章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资料,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理论,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5. 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思考如何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中,以便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总结起来,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该注重深入理解课程目标,进行准备工作,阅读并标记重点内容,深入研究附加教材,将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结合。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怎样钻研教材
一、从编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具体做到:1、纵览全册教材,整体把握全册教材的思路。
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册安排了哪些内容?(2)本册教学目标是什么?(3)本册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册教材有什么特点?(5)本册教材需要哪些教具和学具?2、深究细研教材,整体把握每章每节教材内容。
(单元)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单元安排了哪些教学内容?(2)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3)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单元需要哪些教具、学具?(5)本单元需要几课时?(一节课)做到以编者的身份自我发问:(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2)本节课在本章中所处的地位怎样?(3)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4)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什么?(5)本节课需要哪些教具(含多媒体)、学具?二、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
(具体做到)1、从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教师应做到的:(1)像学生一样阅读教材,读准每个字,推敲每个词,体会每一句话,背景了解要宽,内容理解要深。
(2)像学生一样提问题,边读边想:A本节课新旧知识点的桥梁是什么?B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C我自己能完全学什么?2、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老师应想到的:(1)学生原来学习了什么?(2)学生实际掌握了什么?(3)为了学生的学习应做什么准备?(4)学生学习本学科的规律是什么?(5)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和策略是什么?三、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
从教者的角度钻研教材要抓住两个统一,即编者与教者的统一,编者与学者的统一。
编者的意图实际上就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各位同学,大家好:经过一上午紧张而有序的学习、交流,你们一定会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了教师礼仪的内容,前面学习的内容(:“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礼仪,班主任工作等。
”)今天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教师应怎样钻研教材”。
这部分内容,对于每个新上岗的老师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有把教材钻研透了,才能备好课,既而上好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怎样钻研教材内容摘要:备课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第一前提,也是教师提高专业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追求设计教案,并不去深究教材,这样就会造成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
钻研教材要注重方法,同时要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钻研教材现状方法深度广度钻研教材的意义及现状作为一个教师,备课是日常教学活动常规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钻研教材则是备课最根本的一环,也是最重要一环。
于永正老师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
”言下之意就是: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
可见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的重要作用,是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的。
对于一篇教材,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对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的所谓“文眼”,能够抓准用活,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可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的研读教材不到位,造成课堂千篇一律,抓不到文章的精华所在,以至于教非所教,教了等于没有教。
很问题看起来是教法的问题,其实归要结底是钻研教材的问题所致。
教师们的备课更多的是从应付学校上级的检查。
教师缺乏一定的钻研意识,把钻研教材视为外在的强加要求,只拿教案来应付了事。
为写教案而写教案,其结果只能是流于形式。
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
其实钻研教材就是教师在研读教材,一个教师的语文素养其实就他的语文课堂。
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
在教学实际中,钻研教材,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一、首先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基本内容1、课前出声朗读三五遍于永正老师说:“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一般要朗读四五遍。
”可笔者认为朗读,教师课前的朗读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而不是第二步。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朗读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可是,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远远不容乐观。
我们来看一个个屡见不鲜的例子: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很少听到,有听到的也是教师本身拿腔捏调地朗读。
到了高年级段的课堂上,教师基本上是不开金口了,美其名曰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朗读能力,殊不知没有明师何出高徒呢?笔者听到一堂课,当学生出现读不好的时候,教师就是视而不见,任其读不好,根本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学生的朗读水平本可以得到提高的时候,就轻易地错过了。
当笔者问及原因时,那位教师不好意思地说:“我自己也读得不好,我怕读出来让学生笑呢。
”教师一般在上新课时,总是要求学生读课文读个三五遍,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
但我们自己在备课时却未必认认真真读过课文。
由于没有读,以至于在课堂上出现范读不到位,指导朗读不利,甚至是出现读错字音的现象。
相反的一位教学教师为了教学好《二泉映月》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读一段,听一段。
为了让文字的感情、节奏恰与音乐契合。
为了让静听的五处,恰在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的中间。
为了找到这样的契合,巩固这样的契合,教师事先练习了十多遍。
只有事先在家里练习上十多遍,再引导学生配乐朗读就心里有底得多了,就能真正做到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教师课前认认真真地读几遍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这里“读”,不是默读而是出声朗读。
出声读以后,教师才能了解哪些字词自己在读音和意思会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句子在教学时要重点指导,也只有出声读,才能练习自己的朗读水平,以便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
2、勤查字词典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应该是浅显的,所以在看了课文后,我们会不经意地忽略一些字词,尤其是常见的自以为不会读错和理解错的字词,浮光掠影放了过去。
虽然在一篇课文中一个字词只是极小的一个局部,但在教学如果能抓住一个小小的词语深究下去,往往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三年级的下册的《燕子专列》一文,课文中有一句:“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我的一个同事说:“在教这课之前,我从来没见这个词,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我当时就笑话她说:“这个词很常用的啊。
”另外一个同事一定要问有具体是什么意思?我翻看词语手册,说是微微的寒意(多指春寒)。
她当即提出疑问:“这样说,课文里怎么说是大雪不止呢?”一句话提醒了我,于是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料峭”在本文用得不妥。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料峭]〈书〉形容微寒(多指春寒):春寒~。
宋代苏轼《定风波》有一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也可为证。
本课没有把“料峭”作为要掌握的词语,在教学时,我就建议学生将相应的句子修改为“冒着凛冽的春寒”或“冒着刺骨的春寒”。
这样,师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深刻多了,相信在自己的用词方面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二、钻研教材,研出教材的深度。
1、钻研教材的第三步是正确领会谋篇布局的意图。
教师读好课文,了解了基本字词的意思还远远不够,不仅要得其意,还要得其形。
语文学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然,也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白鹅》一课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佳作。
文章通过对白鹅姿态、吃相、步态、叫声的生动幽默的描写,体现出了白鹅的高傲的特点。
文章结构清晰。
文章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写鹅的吃相,以此体现其高傲的特点。
很多教师在教学白鹅姿态、步态、叫声时驾轻就熟,可是一到吃相部分就拿不住了,教学就显得凌散了。
课文的第5自然段写白鹅的吃法一板三眼一丝不苟体现了其特点。
第6自然段写白鹅吃法要一个人伺候,即使面临着被狗偷袭仍丝毫不改其吃法。
第7自然段写白鹅的主要试图改变它的吃法故意将饭罐和水盒放在一起,以免麻烦。
可是鹅老爷所需要的泥和草仍在远处,它不嫌其烦,仍是一板三眼。
这三个自然段是一个整体。
如果在在钻研教材时,没有发现其机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怎么把它们做为一个整体来教学呢?又怎能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呢?又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比尾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笔者在钻研教材,分析其结构第一二小节采有一问一答的形式写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第二三小节也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写了,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可是很明显,作为儿歌,“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巴最好看?”这两个问句在形式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一个比喻形式的,后者只是一个普通的问句。
另外,隐隐地觉得谁说只有孔雀的尾巴是好看呢?一上网,查到写本文的老作家程宏明创作的儿歌《比尾巴》上世纪80年代就入选全国小学《语文》教材。
30多年过去,老先生精益求精,在《小学语文教学》发表《百改不厌为求精》,对《比尾巴》等提出修改意见。
他建议将《比尾巴》最后的问句改成“谁的尾巴好像大花扇?”这样既可以准确形象地表意,又具有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用儿童的语言表述的特点。
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就大胆地将自己的疑问讲给学生听,要求学生将第三小节的普通的问句改写类似于第一小节的带有比喻的问句。
2、钻研教材,要钻研文章的主旨含义。
钻研教材要深入,浮在表面,致使教学内容不明确,该教学的不教学,不该教的却偏偏重复教学。
比如《酸的、甜的》很多老师拿来做公开课的课目,基本上都教砸了。
老师们喜欢将“猴子实践出真知”的精神定义为主题,而对该文的真正主角狐狸却置之不理。
造成这种误解,是课文决定的,因为在这篇课文中有松鼠的心理描写,也有猴子的心理描写,高明的作者却独独省略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是酸的”的心理描写。
而这正应该是语文老师要引领学生们去发现的文章蕴含的东西。
如果教师为什么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琢磨一下狐狸“硬说葡萄是酸的”中的“硬”字呢?在教学《检阅》一位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发现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从篇幅上看应该是儿童队员,但从内在中分析应该是博莱克,因为,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
但是,文章写博莱克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个自然段,几十个字。
儿童队员在讨论博莱克的问题,却没有博莱克参加。
于是,他意识到了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主人公缺失”的问题。
博莱克的命运操纵在儿童队员们的手中,自己却没有丝毫的决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的权利,这显然是大家对博莱克的不尊重。
于是,他又想到了文本的批判,在课堂上引导同学们讨论儿童队员的做法有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抛去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批判是否得当,不能不佩服教师的钻研教材独到的眼光,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对语文文字和文章含义的敏感。
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在于文本的解读超越了一般老师会陷入的窠臼。
三、钻研教材,钻出教材的广度1、拓宽课文相关的知识一篇课文如果单就知识点而言,小学语文可教给学生的实在是太少了。
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拓宽学生的眼界,要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知识产生兴趣。
好比,一个孩子吃了鸡蛋,他一定要问问这蛋是怎么生出来的,还要问问是先蛋还是先有鸡。
比如,我在教学一篇古文改写的中国寓言时,一定要告之学生这篇文章的出处,像《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
学完课文之后,我的一位学生兴冲冲地买到了《战国策》,结果发现全是文言,根本看不懂。
于是我告诉她书可以保存到有足够能力读的时候再来。
2、拓宽课文的外延一篇课文的外延是很宽泛的,怕只怕教师和学生就是画圈,走不出教材,只是就教材而教课文,这样学生积累的语文素养就不会高深到哪里。
教学《除三害》,教师可以事先搜到相关的连环画和京剧剧目让学生欣赏观看。
学生就会明白《除三害》由来已久,这样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无形中就产生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
请问,你花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历史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这种用整个生命备课的精神值得广大教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