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钻研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怎样钻研教材

内容摘要:

备课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第一前提,也是教师提高专业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追求设计教案,并不去深究教材,这样就会造成教学方法的千篇一律。钻研教材要注重方法,同时要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钻研教材现状方法深度广度

钻研教材的意义及现状

作为一个教师,备课是日常教学活动常规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而钻研教材则是备课最根本的一环,也是最重要一环。于永正老师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言下之意就是: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可见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的重要作用,是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的。对于一篇教材,只有通过仔细地阅读,从容地咀嚼,力求明其思路,探其精微,对作者通过一词、一句、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的所谓“文眼”,能够抓准用活,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可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的研读教材不到位,造成课堂千篇一律,抓不到文章的精华所在,以至于教非所教,教了等于没有教。很问题看起来是教法的问题,其实归要结底是钻研教材的问题所致。教师们的备课更多的是从应付学校上级的检查。教师缺乏一定的钻研意识,把钻研教材视为外在的强加要求,只拿教案来应付了事。为写教案而写教案,其结果只能是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通过研究教案来分析备课。其实钻研教材就是教师在研读教材,一个教师的语文素养其实就他的语文课堂。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

在教学实际中,钻研教材,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一、首先钻研教材,要钻研教材的基本内容

1、课前出声朗读三五遍

于永正老师说:“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可笔者认为朗读,教师课前的朗读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而不是第二步。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朗读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可是,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远远不容乐观。我们来看一个个屡见不鲜的例子:一二年级的语文课堂

上,教师的范读很少听到,有听到的也是教师本身拿腔捏调地朗读。到了高年级段的课堂上,教师基本上是不开金口了,美其名曰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朗读能力,殊不知没有明师何出高徒呢?笔者听到一堂课,当学生出现读不好的时候,教师就是视而不见,任其读不好,根本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学生的朗读水平本可以得到提高的时候,就轻易地错过了。当笔者问及原因时,那位教师不好意思地说:“我自己也读得不好,我怕读出来让学生笑呢。”教师一般在上新课时,总是要求学生读课文读个三五遍,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大意。但我们自己在备课时却未必认认真真读过课文。由于没有读,以至于在课堂上出现范读不到位,指导朗读不利,甚至是出现读错字音的现象。

相反的一位教学教师为了教学好《二泉映月》这一课,为了让学生读一段,听一段。为了让文字的感情、节奏恰与音乐契合。为了让静听的五处,恰在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的中间。为了找到这样的契合,巩固这样的契合,教师事先练习了十多遍。只有事先在家里练习上十多遍,再引导学生配乐朗读就心里有底得多了,就能真正做到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教师课前认认真真地读几遍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这里“读”,不是默读而是出声朗读。出声读以后,教师才能了解哪些字词自己在读音和意思会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句子在教学时要重点指导,也只有出声读,才能练习自己的朗读水平,以便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

2、勤查字词典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对于我们教师自身来说应该是浅显的,所以在看了课文后,我们会不经意地忽略一些字词,尤其是常见的自以为不会读错和理解错的字词,浮光掠影放了过去。虽然在一篇课文中一个字词只是极小的一个局部,但在教学如果能抓住一个小小的词语深究下去,往往能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三年级的下册的《燕子专列》一文,课文中有一句:“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我的一个同事说:“在教这课之前,我从来没见这个词,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呢?”我当时就笑话她说:“这个词很常用的啊。”另外一个同事一定要问有具体是什么意思?我翻看词语手册,说是微微的寒意(多指春寒)。她当即提出疑问:“这样说,课文里怎么说是大雪不止呢?”一句话提醒了

我,于是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料峭”在本文用得不妥。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料峭]〈书〉形容微寒(多指春寒):春寒~。宋代苏轼《定风波》有一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也可为证。本课没有把“料峭”作为要掌握的词语,在教学时,我就建议学生将相应的句子修改为“冒着凛冽的春寒”或“冒着刺骨的春寒”。这样,师生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深刻多了,相信在自己的用词方面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二、钻研教材,研出教材的深度。

1、钻研教材的第三步是正确领会谋篇布局的意图。

教师读好课文,了解了基本字词的意思还远远不够,不仅要得其意,还要得其形。语文学习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然,也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白鹅》一课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佳作。文章通过对白鹅姿态、吃相、步态、叫声的生动幽默的描写,体现出了白鹅的高傲的特点。文章结构清晰。文章用了相当多的篇幅来写鹅的吃相,以此体现其高傲的特点。很多教师在教学白鹅姿态、步态、叫声时驾轻就熟,可是一到吃相部分就拿不住了,教学就显得凌散了。课文的第5自然段写白鹅的吃法一板三眼一丝不苟体现了其特点。第6自然段写白鹅吃法要一个人伺候,即使面临着被狗偷袭仍丝毫不改其吃法。第7自然段写白鹅的主要试图改变它的吃法故意将饭罐和水盒放在一起,以免麻烦。可是鹅老爷所需要的泥和草仍在远处,它不嫌其烦,仍是一板三眼。这三个自然段是一个整体。如果在在钻研教材时,没有发现其机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怎么把它们做为一个整体来教学呢?又怎能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呢?

又比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比尾巴》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