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合集下载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建筑是城市的面孔,建筑的造型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应该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美感,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的重要性、实现方式以及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应当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

如果建筑的造型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不仅会破坏城市的整体美感,还会造成视觉污染,影响市民的生活品质。

因此,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实现建筑造型与环境的协调性有多种方式。

首先,建筑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特点和氛围,尽量融入当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貌。

例如,在古建筑区域,建筑的外观可以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古建筑相呼应,形成一种历史传承的感觉。

其次,建筑的材料和色彩也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要突兀地脱离整体环境。

再者,建筑的高度、体量和比例也应当与周围建筑相协调,避免出现过高过大的建筑对周围环境造成压迫感。

成功实现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的案例有很多。

比如北京的故宫,其建筑风格与周围的胡同、四合院相协调,形成了独特的古都风貌;再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其独特的铁艺造型与塞纳河畔的浪漫氛围相得益彰,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成功案例都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环境协调性的重要性和实现方式。

总之,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是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规划,才能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住环境。

希望未来的城市建设能够更加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打造更加宜居宜游的城市空间。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分析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分析

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分析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建筑材料是影响土木建筑质量的最直接的因素,因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文探讨了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材料,耐久性,环境协调性。

一、建筑材料的耐久性1 耐久性的定义材料的耐久性业界一般是指抵抗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及有害介质的作用,从而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它的使用性能的性质。

我们知道建筑材料在建成之后,就开始一直受到周围各种破坏因素的影响。

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锋还要一直保持它的使用性能的能力。

但是假如环境太恶劣或者条件太差,长期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都会对材料的原有性质起到破坏作用,材料的使用功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这个时候它的耐久性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土木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一直是材料科学和使用经济中的受关注的问题。

为保证材料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非常多的材料标准都已经对某些成分及组成结构进行了限制规定。

材料在工程使用环境中,除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而产生不利的组成或结构变化外,还会遭受干湿变化,冷热变化,冻融变化或成压力水等物理作用、磨损、疲劳等机械作用;昆虫、菌类等的生物作用。

长期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材料的使用功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当材料抵抗这些作用的能力较强时,使用功能下降的速度较慢,工程的使用寿命较长。

因此,材料的耐久性直接决定工程的使用寿命,土木建筑工程中,应选择耐久性适当的材料,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2 影响建筑材料耐久性的原因总结起来造成建筑失效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

主要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

建筑材料本身组分和结构就存在容易发生变化,密实度非常低的内在不利因素,都会威胁到材料的稳定性,而且固相界面上的化学生成物经常会发生膨胀,各组分热膨胀也会不均匀,这是内因。

材料所处在荷载、疲劳、电解、太阳下面或者湿度比较大、温度差比较大的环境就属于外因,这些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都是一个或者几个一起对建筑材料进行机械的、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使得材料发生化学或者物理的变化,材料中被人们所需的性质就会丧失。

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摘要:简要介绍环境材料的概念,从提高材料性能、节约天然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以及净化环境方面讨论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提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

关键词:环境材料;环境协调性;生命周期评价Abstract: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terial from the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saving natural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waste and purifying the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road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presented by the method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evaluation of pavemen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environment; life cycle assessment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道路建筑材料作为公路及其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而道路建筑材料原材料的采集会导致资源的枯竭;道路建筑材料的制造要消耗能量,产生与地球温室效应和酸雨相关的污染;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又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等。

因此思考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是非常必要的,其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材料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从而引出了如资源枯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1]。

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

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

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在充分认识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之后,各级政府部门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普遍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门类,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成为最具生机活力的产业部门之一。

众所周知,材料、能源、信息是未来经济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物质基础。

所以,在传统材料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发新型环境协调性材料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环境协调性材料和耐久性材料进行说明,并阐释其原理、开发方法、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绪论在各国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人类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注意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理念。

i材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

90年代初期以来,在国际新材料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生态环境材料,由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的复杂化、多层次化和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得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能。

ii环境协调性是指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尽可能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循环再生利用率高。

它要求从材料制造、使用、废弃直至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必需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

生态环境材料可以指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

它并不仅仅特指新开发的新型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还包括那些直接具有净化和修复环境等功能的材料。

日本的山本良一教授1992 年研究材料与环境间的关系时指出:传统材料科学在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方面,重在改善与提高材料的潜在性能,而几乎未考虑开发工作对环境、资源、生态平衡所造成的威胁,因此一定程度上也给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增加了难度,属于环境不友好产品。

iii1.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传统的材料设计主要是开发高性能材料,结果使材料的组成越来越复杂,造成材料再生循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设计困难是将方法应用到材料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新概念,它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兼顾性能、质量、成本和环境协调性,从环境协调性的角度对材料设计提出指标及建议。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立面与城市环境协调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立面与城市环境协调原则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立面与城市环境协调原则建筑立面作为建筑物的外部界面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连接内外环境的桥梁角色。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立面的设计需要考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以创造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建筑立面与城市环境协调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建筑立面的材料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选择建筑立面的材料时,应考虑与周围建筑物以及自然环境的相容性。

如果周围建筑物以红砖为主,那么新建筑物的立面可以选择与之相近的材料,以保持整体协调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与周围环境相似的颜色和纹理来增强协调效果。

例如,如果某个地区以石材为主,新建筑可以选择与之类似的石材来增强与周围建筑的融合感。

其次,建筑立面的比例和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和谐。

建筑立面的比例和形式不仅仅是建筑的外观表现,还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形象和风格相联系。

如果周围建筑物以低矮的平房为主,新建筑物的立面可以选择保持相对平缓的高度和形式,以避免与周围环境产生明显的冲突。

相反,如果周围环境以高层建筑为主,新建筑的立面可以选择采用更为垂直的形式,以与周围建筑相呼应。

另外,建筑立面的细节和装饰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建筑立面的细节和装饰是展示建筑物风格和特点的重要元素。

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类似的细节和装饰元素,如窗户的形状、立面的图案等,以增强整体的协调性。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当地传统的装饰手法和材料,以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

同时,建筑立面的色彩应与周围环境相搭配。

色彩是建筑立面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

在与城市环境协调的设计中,可以选择与周围建筑物的色彩相搭配或对比,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如果周围建筑物以中性色调为主,新建筑物的立面可以选择类似的色调,以保持和谐统一。

相反,如果周围建筑物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可以选择巧妙运用对比色,以凸显新建筑的特色和个性。

最后,建筑立面的开窗和布局应考虑周围环境的利用和保护。

建筑立面的开窗和布局不仅与建筑内部功能有关,也与周围环境的利用和保护密切相关。

绿色建筑如何提高建筑物的生态环境协调性

绿色建筑如何提高建筑物的生态环境协调性

绿色建筑如何提高建筑物的生态环境协调性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方式,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提高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在选址规划方面就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因素。

与传统建筑不同,绿色建筑不会随意侵占自然生态区域,而是优先选择那些对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的地段。

比如,避免在湿地、森林等生态敏感区域建设,以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同时,还会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朝向、布局和间距,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和热能,降低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设计阶段,绿色建筑更是将生态环境协调性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通过采用合理的建筑外形和结构,能够有效减少风阻,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

比如,流线型的设计可以使风更加顺畅地流过建筑物,减少涡流的产生,从而降低风对建筑物的压力,同时也能增强室内的通风换气。

此外,绿色建筑还会设计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这些植被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吸收雨水、降低噪音、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为建筑物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微气候。

绿色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是提高生态环境协调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建筑材料的生产往往伴随着高能耗和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绿色建筑则优先选用环保、可再生和可回收的材料。

例如,使用木材时选择经过可持续管理的森林所产出的木材,或者采用再生钢材、再生混凝土等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在建筑物使用寿命结束后,还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在能源利用方面,绿色建筑更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一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同时,还会利用地热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为建筑物提供电力和热能。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更是为了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

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是指建筑物的外观形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相融合,达到一种和谐的视觉效果。

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建筑造型与环境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提升建筑的美感,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为人们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空间。

一、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建筑物作为人类活动的场所,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自然环境中,建筑物应该融入自然景观,与周围的山水、植被相呼应。

例如,在山区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可以采用山石的形态,与周围的山峦相呼应,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在海滨地区,建筑物的外观可以采用流线型的造型,与海浪的形态相似,使建筑物与海洋环境相协调。

此外,建筑物的颜色、材质也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例如在森林地区,建筑物可以采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使建筑物与周围的森林环境相融合。

二、建筑造型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建筑物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应该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在城市环境中,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应该与周围的建筑风格相协调,使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种统一的风貌。

例如,在欧洲的古城中,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多采用欧洲古典风格,与周围的建筑相呼应,使整个城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现代城市中,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可以采用现代主义风格,与周围的高楼大厦相协调,使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氛围。

此外,建筑物的高度、体量也应该与周围的建筑相协调,避免出现过于突兀的现象。

三、建筑造型与人文环境的协调性建筑物作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应该与人文环境相协调。

在人文环境中,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应该与周围的文化、历史相呼应,使建筑物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在古城中,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可以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古建筑相协调,使建筑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文化名城中,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可以采用当地的传统元素,与周围的文化景观相呼应,使建筑物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在如今的社会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因此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并介绍几种常见的评价方法。

1.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的定义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是指对于材料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评判。

这包括从原材料获取、生产过程、使用阶段到废弃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影响评估。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2.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的重要性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可以帮助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标准。

通过评价材料的环境影响,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依据,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和标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其次,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评价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发现资源利用不当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样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最后,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可以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和应用。

评价结果可以提供给消费者参考,帮助其选择环境友好型的产品。

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方向和技术支持,推动绿色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3. 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的方法目前,常见的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风险评价(ERA)和可持续性评价等。

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评价材料从原材料获取到废弃处理的全过程的方法。

它基于一个系统的框架,考虑了整个生命周期中材料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得出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结果。

环境风险评价是评估材料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潜在风险的方法。

它主要关注材料的毒性和生态影响,通过实验和模型模拟等手段来评估材料的环境风险。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是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而自然环境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是一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技术的艺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建筑界也逐渐意识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建筑的设计和材料选择两方面来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一、建筑的设计建筑的设计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态系统。

首先,建筑师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例如,在设计建筑物时,可以选择合适的位置,避免占用自然修复能力弱的地区,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建筑师还可以结合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设计建筑外观和布局。

例如,设计师可以利用建筑物的合理朝向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照,减少能源消耗。

同时,可以根据气候和季节的变化来进行通风和隔热设计,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另外,建筑的外部设计也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师可以运用适当的材料和色彩来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使建筑物在外观上更加与自然环境协调。

二、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的重要方面。

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在选择材料时,建筑师应该考虑材料的可再生性、环境污染程度和能源消耗情况。

首先,建筑师可以选择可再生材料来替代传统的非可再生材料。

例如,可以使用竹木材料代替木材,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来替代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等。

这些可再生材料不仅环保,而且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其次,建筑师还可以选择环保材料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选择使用低VOC(挥发性有机物)的涂料和胶水,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另外,建筑师还可以选择可回收的材料,以减少建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最后,建筑师可以考虑使用节能材料来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

例如,使用高效的绝缘材料来隔热,减少空调和暖气的能耗。

此外,选择高反射率的外墙涂料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热的吸收,降低室内温度。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分析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分析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分析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方面,建筑的功能性要求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建筑的形式美和审美要求也需要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平衡这两方面的需求,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成为今天建筑师们一直在探索和追求的目标。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中,建筑师需要根据环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在设计建筑外墙时,可以选用太阳能材料,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来满足建筑的能源需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也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保证建筑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环境要求。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和风向,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可以减少对人工空调的依赖,从而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美感和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中,建筑师通常会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通过采用自然元素来丰富建筑的形式美。

例如,在设计海滨度假酒店时,可以借鉴海洋生物的形态,将其融入到建筑的外观设计中,使建筑与海洋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建筑的园林设计也需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创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

例如,在城市中心的高楼群中,设计师可以添加绿化植被和水景,营造出一个绿意盎然的花园空间,使人们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然而,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性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建筑的发展往往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消耗密切相关。

大规模的建筑项目往往会导致土地的开垦和破坏,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另外,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和能源消耗也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性和资源的保护,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其次,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和文化的因素。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文化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研究

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研究

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研究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环境则是支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既体现了建筑的美感和可持续性,也关系到人们的舒适感和健康。

本文将从建筑与自然环境、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建筑与文化环境的协调性三个方面,探讨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首先,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是人类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土地和资源被用于建设,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意味着建筑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资源。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绿色概念,可以采用微缩景观,增设绿化屋顶等手段,利用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和截留雨水,以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筑的选材也应当注重环保性,选择可再生材料或回收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通过这些方式,建筑与自然环境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和有机对接,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建筑不仅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一个社会空间,它与社区、街道、公园等环境相互作用。

建筑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涉及到建筑功能的合理性、社区的紧密性以及交通的便捷性等方面。

一个好的建筑应当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包括居住、工作、娱乐、学习等。

例如,公共建筑、商业中心等应当设置合适的休闲场所和活动区域,提供良好的社交和娱乐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

同时,建筑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也非常重要,建筑应当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和谐的社区。

而交通则是建筑与社会环境协调性的重要体现,建筑的位置应当方便交通,便于人们的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最后,建筑与文化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是维护地域特色的重要手段。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当与地域文化环境相协调。

建筑的外观和风格应当尊重和保留当地的传统特色,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例如,在保护历史建筑和古迹时,需要注意其保存方式和修缮手法,以尽量保持原貌和历史感。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空间艺术,而自然环境则是地球提供的无价之宝。

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是一个深受关注的话题,它涉及到如何在人类活动的同时保护自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利用和绿化等方面探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首先,建筑设计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性的关键。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尊重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的元素和资源。

比如,合理利用太阳能,通过设置天窗、阳台和大面积的窗户,使阳光充分照射进室内,减少人工照明。

此外,优秀的建筑设计还应该考虑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对能源的依赖。

其次,材料选择也是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性的重要因素。

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优先考虑环保性和可再生性。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石材和可降解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如甲醛等,以保护人们的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再者,能源利用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性的重要方面。

传统建筑普遍存在能源浪费的问题,如能源消耗高、热量散失等。

因此,建筑设计应注重节能,采用隔热材料和高效的能源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并改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来供应建筑的能源需求,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最后,绿化是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合理的绿化设计,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减少噪音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绿化可以包括屋顶花园、庭院、绿化带和景观广场等,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此外,绿化还可以提供人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给人们带来舒适、放松和愉悦的生活体验。

综上所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它需要从建筑设计、材料选择、能源利用和绿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在关注人类活动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真正协调。

当我们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公路几何设计与环境协调性研究

公路几何设计与环境协调性研究

公路几何设计与环境协调性研究作者:赵梅蕊铁星悦乔砺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项目建设对沿线景观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国家以及公路建设者的高度重视。

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是解决生态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根源所在。

因此,为了使公路建设与环境相协调,我国借鉴美国公路设计几何规范的原则,结合本身实际情况,总结了一系列与环境相协调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公路线形;环境;灵活性设计;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引言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最初的以最小工程量获取最大通行能力的原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道路建设的需求,同时道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公路建设除了应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求之外,还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应通过合理的道路环境协调设计,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并综合环保、美化、历史、人文等因素,使公路成为自然景观的新亮点。

1线形与环境协调性问题1.1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1.1.1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路域生态系统由路域人群、过往车辆、公路设施以及相应条件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组成,这些组分通过生态与经济纽带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道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1)道路的廊道与分割效应2)对水文对响3)对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的影响1.1.2对沿线景观环境的影响景观环境从广义上讲即为道路与沿线建设区域内环境景观组成的系统视觉价值体系,其视觉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者对道路整体环境景观质量的评价。

在公路选线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都应注意与沿线环境相协调进行施工设计。

1.2线形与环境协调性影响因素公路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方面公路建设会对周边沿线环境和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和破坏,另一方面,环境和自然景观又会对公路产生重要的作用。

线形与环境协调体现在“对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以及公路布线与周围环境组合构成的良好的道路景观。

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发展及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的发展及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环 境 、 类社 会 生存和 发展 的角度 出 人
对环 境 的实 际影 响 , 是环 境 材料 开发 研 制和评 价 的基础 理论 研 究 内容 , 其
目的是使材料 在其寿命 周期 内与环 境 相互 协调 与 适应 。 用 的分 析方 法包 常
质资源 产量 能够 维持 目前 的增长 。 随 着 国民经济 的进一 步 发展 , 在今 后较 长 的时间 内 , 原材料 的需求仍 将继 对 续保持 增长趋 势 。 但在 我 国 当前的 经
的途径 A则 是研究 特定 区域物质 MF
为 了走 出材料 与环境协调 发展 的 困境 , 材料 工作 者进 行 了积极 的探索
和实 践 。 0 纪9 年 代提 出 的 “ 态 2世 0 生
环境 材料” E o ( c -maeil) tr s 的概 念似 a 乎 为解 决这 一矛盾 指 明了方 向 。 生态
一 一

维普资讯
欧洲 国家 、 日本 和美 国在 内的各 国政 府和有 关大学 以及研 究机构都 长期坚
持这方 面 的研 究 , 开展 了材料 资源 保 证和生 态环 境变 化 的统 计与 评估 , 对 各 种材 料 、 输方 式及 服务 的 物质集 运 约度 和环境综 合影响 系数 进行测算 与
都从研究 系统或过程 的各 个子阶段入
手 , 是前者注重研究 生态 环境、 体 但 人
评 价等 。 积累 了许 多 科学 系统 的基 础
数 据 , 成 了先进 的理 论计 算和 评价 形
条 ; 立 了支持 ML A评价 中心 的开 建 C
放 式 网络 数 据库 。
健康 、 资源消耗等方 面的环 境 问题 , 而
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价 的发

谈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

谈建筑材料的耐久性与环境协调性

负荷 值 和 高 的 可循 环 再 生率 , 调 环保 绿 色 建 筑 。 强 关 键 词 : 筑 ; 料 ; 久性 ; 境 协 调 性 建 材 耐 环
土还必 机非金属材料常由化学作用 、 干湿 、 冻融 、 温差 、 溶解 、 摩擦等作用而 有机材料常 由生物作用 、 溶解 、 化学腐蚀 、 、 热等作用而 光 电、 须具有 良好的环境 协调性 能 , 即具有好的耐久性 、 的环境负荷值 破坏 ; 低 破坏。 和高的可循环再生率 , 强调环保绿色建筑。 为 了提高材料的耐久性 , 应根据材料的特点及所处的使用环境 1 材料 的耐 久 性 材料在长期使 用的过程 中 , 能保持其原有性能不变 , 并不被破 坏的性能 , 统称为耐久性 , 它是一种复杂 的、 综合 的性质。材料在使 用过程中 , 除受到各种外力作用外 , 还要受 到环境 中 自然 因素 的破 坏作用 , 这种破坏作用可分为物理作用 、 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 物理作用主要有干湿交替 、 温度变化 、 冻融循环等 。 这些变化会
大气作用等。机械作用包括冲击、 疲劳荷载, 以及各种气体、 液体釉 改善与提高材料的潜在性能, 而几乎未考虑开发工作对环境 、 资源 、
固体引起 的磨耗等。物理作用包括光 、 、 、 热 电 干湿变化 、 温度变化 、 生态平衡所造成 的威胁 , 因此一定程度上也给材料 的再生循环利用 冻融变化 等 , 可使材料 的结构发生变化 , 长期或反复作用会使材料 增加了难度 。自 19 年起 , 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的支持下 , 98 在 对于 逐渐破坏 。 化学作用包括各种酸 、 、 碱 盐及其水溶液和各种腐蚀性气 我 国钢铁 , 水泥 , , 铝 陶瓷 , 建筑涂料等几种典 型材料 的环境协调评 体对材料产生侵蚀作用 , 使材料产生质的变化而被破坏 。生物作 价研究 正式启动 , 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 ; 探索 了符合我 国国情的材 包 括 菌类 、 虫 对 材 料 产 生 腐 朽 、 蛀 等 破 坏 。大 气 作 用 是 指 在 阳 料环境 负荷 指标表征和计算方法 :对典型材料进行 了基础数据调 昆 虫 光、 空气及辐射作用下 , 沥青与高分子材料会逐渐老化 、 变形而被破 研 , 汇总计算 和 ML A评价 ; C 初步建立起我 国 ML A数据库 , C 并开 坏。 发了材料环境协调性评估软件 , 主要介绍该项计划所取得 的主要成

公路的协调性设计

公路的协调性设计

公路的协调性设计【摘要】新理念公路设计,力求实现公路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们对出行的需求也不再只是简单的空间移动,而是更加注重公路沿线景观美学的欣赏与环境的保护,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境界。

公路的协调性设计越来越受到我国设计者的重视,公路的协调性设计包含很多内容,本文主要就道路线型设计的内部协调性和道路线型与景观环境协调性设计的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在公路的内部线型设计的协调性要求和公路线形设计的外部协调性,即与环境的协调性方面做了浅析。

对一条好公路的评价标准是同时具备内部协调性和外部融合性。

内部协调性主要是指公路具有良好的平面、纵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使公路线形具有视觉的连续性和立体的和谐性;外部融合性指公路线形与周围环境,包括地形、植被,名胜古迹、分隔带,广告牌、交通标志,照明等的协调,以及公路绿化和公路本身的宏观位置。

【关键词】线型内部协调性和谐性景观引言:随着我国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出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一方面对道路交通的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环保意识的提高,对公路使用功能也发生了观念上的改变。

不仅要求公路能够快捷,而且更加注重公路的舒适性,美观性和公路与环境的和谐性。

使公路与环境达到整齐统一,公路融于环境,因而提出了公路建设提出了公路线型与景观相协调的设计要求。

对道路设计的要求不断升级,不再局限于实用性的强调,在追求行车安全舒适的过程中,道路的协调性设计的理念也在我国逐渐普及。

总体来说,公路线形与景观协调性设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路线要有优美的三维空间外观,要求线形流畅,具有韵律,并且具有连续性,柔和性,减少锐利感。

2)在保证设计安全合理的基础上,路线的设计要和地形融为一体,保证公路和周围环境的和谐衔接,避免生硬感。

3)充分利用风景资源,视野要多样性,让路上的司机和乘客随时都有耳目一新和赏心悦目的感觉,而不是单调的景色让人困倦。

4)充分保护现有环境,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施工结束要修补施工痕迹,并适当恢复其自然外观,有条件还可将原有景观加以修饰,是更加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作者:王晓乾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4期
摘要:简要介绍环境材料的概念,从提高材料性能、节约天然资源、充分利用废弃物以及净化环境方面讨论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提出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

关键词:环境材料;环境协调性;生命周期评价
Abstract: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terial from the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saving natural resources, make full use of waste and purifying the environment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road building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presented by the method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evaluation of pavement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 coordination.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environme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道路建筑材料作为公路及其构筑物的物质基础得到了大量的使用。

而道路建筑材料原材料的采集会导致资源的枯竭;道路建筑材料的制造要消耗能量,产生与地球温室效应和酸雨相关的污染;公路的改建和扩建又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等。

因此思考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是非常必要的,其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材料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但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都已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从而引出了如资源枯竭、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1]。

在此背景下, 20世纪90年代初, 日本学者山本良一等人首次提出了环境材料的概念, 受到世界各国材料工作者的积极响应。

环境材料英文名称为Ecomaterials(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terials或Ecological Materials),可以解释为具有环境意识的材料或生态学材料,强调的是材料在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还具有最佳的环境协调性。

环境材料应该具备3个主要特征:在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首先要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容易回收和再利用。

二、提高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目前, 国内外道路建筑材料主要有混凝土、水泥、沥青,一些回收再利用的废弃物也用作道路建筑材料。

按照环境材料的定义[2] , 道路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协调性的含义应是在满足道路交通要求的前提下,更注重环境因素,能减轻对地球的环境负荷,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

因此,应加强对道路建筑材料的科学技术研究,提高其对环境的协调性。

1、提高材料性能,减少资源消耗
高性能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其性能优越,使用寿命延长,减少了维护和重建所需水泥和混凝土,节约大量资源和能源。

因此,高性能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均体现出对环境的协调性[3]。

(1)高性能道路水泥
高性能道路水泥是具备高抗折强度、高耐久性、高耐疲劳极限、极低的f-CaO含量及低变形性能的一种新型胶凝材料[3]。

使用高性能道路水泥浇注路面,达到强度要求的水泥用量比普通水泥浇注降低15 %左右。

同时,用高性能道路水泥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减少返修所需的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 [3]。

(2)高性能道路混凝土
吴中伟教授[4]认为,高性能道路混凝土应具备优良工作性、高抗折强度、高耐疲劳极限、小变形性质、高耐久性,耐磨性等。

实现道路混凝土的高性能,除了要使用高性能道路水泥外,还须掺足够数量的活性细掺料与复合高效外加剂。

大量应用以工业废液,尤其是纸浆黑液为原料改性制造的减水剂,以及在此基础上研制的其他复合外加剂 [3]。

2、废弃物用做道路建筑材料的生产原料或燃料
废弃物生产道路建筑材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作水泥原料或混合材以及煅烧水泥时的燃料,生产道路水泥;另一种是用作混凝土的活性掺料和混凝土的骨料,生产道路混凝土。

(1)用废弃物生产道路水泥
废弃物生产道路水泥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其他工业废渣或固体垃圾用作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减少甚至避免对自然资源石灰石和粘土的消耗,解决了大量温室气体CO2 的排放;二是利用可燃废料作为生产道路水泥的燃料,节约了能源。

水泥混合材利用的工业废渣的数量最多,目前在我国水泥混合材中已经占到20 %左右[5] 。

(2)用废弃物生产道路混凝土
道路混凝土主要组分水泥在生产时排放出大量温室CO2 气体等有害气体与粉尘;混凝土体积的70 %~80 %为砂石骨料,大量粘土、石灰石和砂石等的开采,破坏自然环境和山川地貌,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改道等严重后果[3]。

在道路混凝土的生产中尽量多地掺加废弃物,在保证路用性能的前提下,可更多的节约熟料水泥,降低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3 、废弃物直接作为道路建筑材料
废弃物本身也可以直接作为道路建筑材料铺筑道路 [3]。

(1)经过加工后作为一种新胶凝材料替代水泥或沥青。

如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侯浩波等利用工业矿渣、高钙粉煤灰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高效活化剂,研制出一种新型水硬性胶凝材料;纤维素废料用在沥青混凝土中代替部分沥青,其使用性能与普通的沥青无明显差异等。

(2)加工后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

如生活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后得到的一种路用材料——固体生活垃圾混凝土;还有用下水道污泥和城市垃圾的焚烧灰与粉煤灰混合配制一种轻质混凝土等。

(3)作为混凝土集料用于道路基层。

如玻璃、高炉炉渣、飞灰(粉煤灰)等可用做基层稳定材料。

(4)旧的道路混凝土再生。

再生的水泥混凝土料,可用作非稳定基层性集料、稳定基层集料,还可用作面层新混凝土混合料的集料,碾碎后还可做沥青混合料、基层和底基层的集料;回收的旧沥青混凝土可以在加热后与沥青和石料重新拌和生产新的沥青混合料,也可磨细成均匀的混合料,与一定的乳化沥青、水泥拌和做基层;另外,利用再生集料铺设的道路混凝土还可以再利用,且“重新利用再生集料”的混凝土能达到需的性能。

4 具有净化汽车尾气功能的道路建筑材料
汽车尾气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大气污染源,开发具有净化汽车尾气功能的道路建筑材料,是建设环保型道路的需要。

光催化剂二氧化钛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将汽车尾气中的NOX、CO 和碳氢化合物(CH) 等氧化成HNO3、CO2 和H2O,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日本已经率先利用这一原理开发出具有光催化作用的混凝土和一种具有光催化作用的路面材料[3]。

三、科学系统地评价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
道路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强调的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不能只看生产或使用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

如果没有系统工程的观点,设计生产出的道路建筑材料就有可能在一个方面反映出绿色,而在其它方面则是黑色,评价时难免失之偏颇甚至误导。

作为评价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工具,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为LCA)可以用来评价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LCA 是对材料从制造、使用到回收、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进行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大小评价的一种方法,由定义目标与确定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改善评价4个相互联系的有机部分组成[6]。

LCA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分析方法,其应用已覆盖整个工业社会,涉及到工业产品及生产工艺的设计、评价、改善和环境政策制订等诸多方面。

在道路建筑材料领域建立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为道路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与环境相协调性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更加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加强对道路建筑材料的科学技术研究,有效地提高和科学系统地评价其与环境的协调性,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段联合,曹胜斌. 科学技术哲学教程[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9.
[ 2 ] 山本良一, 著, 王天民, 译. 环境材料[ M ]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1.
[ 3 ] 赵联芳 , 傅大放 , 钱春香. 论道路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J ] . 公路交通科技, 2003 ,
20(4) : 12 - 15.
[ 4 ] 吴中伟. 高性能混凝土(HPC) 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J ] . 建筑技术, 1998 , 29 (1) : 8 - 13.
[ 5 ] 高长明. 水泥工业与环境保护[ J ] . 新世纪水泥导报, 1996 , 2(3) : 3 - 6.
[ 6 ] 杨建新. 面向产品的环境管理工具: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 J ] .环境科学, 1999 , 20 (1) : 100 - 103.
西安工业大学校长科研基金项目(编号:XAGDXJJ1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