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0 , 10. 者,
现的一些不良现象,正确分析和处理自己在社会生 活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他们能有一个较好 的心态去面对社会。 第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减压新格局 大学生心理问题, 既是因, 亦是果。 必 须 看 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是多方面因素导致 的,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综合治理,把 学生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工作和关心学生学习 、生 活有机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学校要动员各个方面 力量,党、政群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第一,高校 党委要高度重视该方面的工作, 将之列入议事日 程,切实保障开展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经费等 条件,定期听取汇报、解决问题; 第二,建立联席 会议制度。学生管理部门、 后勤部门、 教学部门、 心理辅导部门、保卫部门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 流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影响学生思想情 绪的后勤服务、 学生管理、 教学水平等方面的问 题,要摸清情况, 逐个解决, 化解学生的敌对情 绪; 第三,动员全体教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参与 学生的思想工作。建立有效的机制,鼓励教职工深 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交朋友,及时疏导学生中出 现的思想情绪问题。要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协会的 、 “老奶奶 ” 的作用。 春风 作用,发挥 “老爷爷” 化雨,润物无声。来自教职工的爱心、关心,汇聚 一起,形成合力,可以融化坚冰,那么,一个健康 向上,生活活泼的大学生新风貌必将出现 ,这样的 格局,对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保障大学生健康成 长是极为有利的。 注 释
一、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 ,据中国犯罪 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 ,“文革 ” 前五六十年代, 我国青少年 项调查显示 犯罪并不突出, 仅占 20% - 30% , 其中大学生犯 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约占 1%; “文革 ” 期间, 青少 年犯罪 开 始 增 多, 占 到 了 整 个 刑 事 犯 罪 的 60% , 其中大学生犯罪上升为 2. 5% ; 从 70 年代后期开 始,青少年犯罪呈线逐年上升趋势,而近几年,青 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 70% ~ 80% , 其 中 大 学 生 犯 罪 约 为 17% , 占 高 校 总 人 数 的 1. 26% 。 另外,据调查, 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 犯罪人数自 1999 年起开始上升。 根据全国各省市 大学生犯罪比率调查结果显示是: 2001 年大学生 犯罪比 1999 年增加了 54. 5% ; 2002 年较之 2001 年又 增 加 了 97. 1% ; 2003 年 比 2002 年 增 加 了 65. 3% ; 2004 年比 2003 年增加了 54. 5% ,2005 年 比 2004 年又增加了 97. 1% 。 目前国内青少年犯罪 占整个犯罪人数的 80% 左右, 且以年平均 2% — 3% 的速度上升, 大学生犯罪在其中所占比重也越 来越高,大学生犯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大学生犯罪现状分析

大学生犯罪现状分析

大学生犯罪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大学生犯罪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贩毒、诈骗、抢劫、开设赌场等。

这些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现状进行分析,从社会背景、原因和解决办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社会背景大学生犯罪的增加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社会竞争压力加大,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

对于那些无法适应高强度学习和竞争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到挫败和失落,从而诉诸犯罪。

其次,社会风气的败坏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不少贪污腐败的现象,这种现象容易引导大学生犯罪行为。

再者,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犯罪信息,从而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诱发犯罪倾向。

二、原因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心理问题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生活、学习、情感方面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些大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正确的应对机制,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犯罪行为。

其次,家庭因素也是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

如果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他们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再者,社会环境与大学生的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社会上存在着不少不良的价值观念和不规范的行为,如果大学生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可能会受到冲击,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三、解决办法针对大学生犯罪问题,我们应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首先,大学和家庭要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

大学可以开设各类课程,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

家庭可以关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其次,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和发展的空间。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减少犯罪的倾向。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学生是国家的脊梁,他们是祖国的未来,然而如今大学生犯罪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大学生犯罪不仅伤害了他们自己,也损害了社会的利益,因此对大学生犯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他们可能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情感困扰、学业压力、自我认同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二、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而一些大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交友圈子等原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家庭原因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家庭教育不当,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等情况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了解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从多方面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大学生犯罪。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非常重要,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非常必要。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减少犯罪倾向。

二、加强法治意识教育大学生应该加强法治意识教育,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学校应该开设法律知识课程,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增强对法律的敬畏之心,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修养,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远离犯罪。

四、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大学生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浅析大学生犯罪现状及对策]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犯罪现状及对策]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犯罪现状及对策]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一、现状分析大学生犯罪是指在校大学生所实施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从70年代后期开始,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占刑事犯罪的80%,而其中大学生犯罪已占青少年犯罪的17%,甚至一些恶性犯罪也屡有发生。

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多样化趋势这里的犯罪多样化主要表现在犯罪主体、犯罪类型及犯罪手段的多样化。

就犯罪主体而言,由于长期所处的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风俗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学生成分复杂,犯罪行为在各个年级段、男女生之间均有发生;就犯罪类型而言,大学生犯罪覆盖了刑法中规定的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等多种犯罪,范围不断扩大;就犯罪手段而言,由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因而方式更具多样性,此外,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智能型犯罪明显上升。

(二)、情绪化明显这里的犯罪情绪化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中的突发性犯罪、激情犯罪等。

大学生多年轻气盛,性格尚不成熟稳定,自控能力较弱,易冲动。

往往事先并无犯罪动机,只是由于情绪异常激动而瞬间产生难以控制的侵害行为,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此外,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导向也成为情绪化犯罪的诱因。

(三)、倾向隐蔽性在大学生犯罪行为中,比如故意伤害、抢劫等暴力性犯罪,其犯罪行为较为明显,易于察觉。

而某些犯罪行为则是长期隐蔽的,如校内赌博、卖淫活动等。

由于可能涉及自身隐私等方面的原因,不易被揭发、调查,但其危害性较强,更应该引起重视。

二、犯罪的成因(一)客观原因第一,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失当是青少年犯罪滋生的土壤。

在我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表现为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或专制粗暴、惩罚严厉。

这种极端化教养方式很难使青少年实现正常的社会化,往往形成不良的习惯和人格,而这些不良的习惯和人格正是犯罪的内在动因。

家庭结构的残缺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类犯罪事件层出不穷,主要包括学生欺凌、抢劫、盗窃、诈骗、毒品、性侵等。

考虑到大学生是未成年人或刚刚成年的青少年,他们在面对社会现实时处于一种适应阶段,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与价值观仍在形成中,因此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对知识的渴求大学生由于接触到了全新的知识和技能,很多人存在一种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心理,想要在相对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获得更好的高薪工作。

然而,这种渴求往往导致了一些人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料和知识而采取了不法手段。

2.缺少自我意识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自我意识。

还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薄弱,遇到问题时容易采取极端的行为,比如抢劫、斗殴等。

缺乏自我意识也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损害社会和个人利益。

3.金钱压力大学生进入校园后,开始承担起自己的生活费用,这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压力,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赚取额外的收入以维持生计。

一些大学生会选择进行非法活动,比如走私、贩毒等,以此获得更多的收入。

4.缺乏道德修养大学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也是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乏道德修养的大学生往往具有极端的行为,比如诈骗、欺凌、轻松财物等。

1.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鼓励学生懂得社会正义和责任,了解法律法规,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大学要建立起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得以稳定发展重在全民参政,要关心国家和集体利益,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感。

3.实施文化教育大学学生在课程上进行文化教育,包括传统文化、公共文化、职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增强他们的抵御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能力。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犯罪现象。

那么,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一部分,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犯罪心理。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稳定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许多家庭存在着家庭纠纷、家暴、离婚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犯罪的倾向。

3. 个人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存在自卑、自闭、孤僻等心理问题,无法良好地融入社会和校园环境,这些心理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清晰的认识,也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4. 社会环境大学校园的社会环境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大学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地方,但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导致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5. 媒体影响现代社会的媒体发达,各种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价值观也很容易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之中,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其抵御犯罪的能力。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指导,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当代高校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

当代高校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

当代高校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提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在造就了更多的大学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问题,一些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触犯法律,身陷囹圄,如何解决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被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当代高校大学生犯罪;对策大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在造就了更多的大学生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问题,一些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们纷纷触犯法律,身陷囹圄。

如:清华大学在校生刘海洋“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5只熊;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用钝器将宿舍4名同学杀死;近期轰动全国的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事件等等。

大学生犯罪现象已经被社会广泛的关注,成为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现状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思维敏捷,善于接纳新事物,但他们正处于青年时期,世界观、价值观不够成熟、稳定,缺乏足够的道德评价能力,而且感情丰富,自控能力差,易冲动。

功利诱惑、价值错位使很多大学生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体系,随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思想的多元碰撞,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学业与就业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们无所适从,他们一旦受到社会上危机的冲击,就很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大学生犯罪产生的原因1、德育教育不够深入。

学校是大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环节。

某些高校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品德、情操、心理、意志等方面的教育,使得德育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学生学习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未能正确树立,最终产生思想道德问题,引起犯罪发生。

大学生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大学生犯罪法律案件分析(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犯罪案件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及法律应对措施,旨在为预防大学生犯罪提供参考。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犯罪案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本应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犯罪案件的分析,旨在揭示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

二、大学生犯罪案件的特点1.犯罪类型多样化大学生犯罪案件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强奸等多种类型。

其中,盗窃和诈骗案件较为常见,抢劫、故意伤害和强奸等暴力性犯罪也时有发生。

2.犯罪手段隐蔽化部分大学生犯罪手段较为隐蔽,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盗窃等犯罪活动。

同时,部分大学生犯罪后,采取销毁证据、逃避侦查等手段,使得案件侦破难度加大。

3.犯罪动机复杂化大学生犯罪动机复杂,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情感、心理、道德等方面的原因。

部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也有因情感纠葛、心理压力等原因而犯罪。

4.犯罪主体年轻化大学生犯罪主体年轻化,犯罪年龄多集中在18-22岁之间。

这一年龄段的个体,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导致犯罪。

三、大学生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过于溺爱,导致子女缺乏自律意识,道德观念淡薄。

同时,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2.学校教育不足部分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德育教育。

导致学生在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等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

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犯罪有着重要影响。

如网络不良信息、影视作品中的暴力、色情内容等,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模仿心理,走上犯罪道路。

4.个人心理因素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如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他们采取极端行为。

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越来越多,且情节也越来越恶劣。

从大学生犯罪现象来看,其犯罪具有多样性、规律性、突发性以及智能性等特点。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个体原因,又有学家庭方面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等。

因此,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问题也是要从多方面进行的,而从高校德育层面在预防大学生犯罪非常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高校德育;预防第一章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及特点第一节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大学生作为国家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肩负着传播现代文明的使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大多数学生的情绪都是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是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的有志青年。

然而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有少数学生因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扭曲而涉足违法犯罪,有些甚至演变成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主流的思想状态积极向上。

然而,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重不断上涨,从1965年的1%、文革期间的2.5%到近几年的17%,在校大学生犯罪人数占高校总人数的 1.26%。

仅2003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平均每年上升 120%。

而青少年犯罪又占社会刑事犯罪中的80%左右。

最近几年大学生暴力恶性犯罪出现在媒体上的频率也有趋高之势,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杭州大学生胡“飙车案”、李启铭的“校园撞人案”、药家鑫的“撞人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

这些数据和案例让人触目惊心,大学生犯罪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防控大学生犯罪,已成为摆在社会各方面前的新课题。

第二节大学生犯罪问题特点1.2.1 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随着大学生犯罪数量的增加,其犯罪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复杂化。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思考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思考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分析及预防对策思考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又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鉴于此,着力考察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和原因,力求探索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措施。

标签:大学生犯罪;现状;对策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既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又是“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践者和完成者,承担着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正因为如此,他们承载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

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事件让人记忆犹新:长沙医学院女大学生李爱娟62刀砍向同室好友致其6级残疾、陕西某高校女大学生因无钱购买手机而绑架四岁男孩勒索赎金、苏州科技大学学生何饶炜多次盗窃学校电脑主板和网卡、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博士生黄小庭多次参与制毒……一系列的犯罪行为,撞击着人们的神经、震颤着人们的心理、引发着人们的思考。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如此地快速上升?又是什么让他们这些“天之骄子”变得如此残忍?一、大学生犯罪的基本情况(一)侵财犯罪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加之贫富差距加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后收入少;低收入以及高房价等问题,都对大学生思想、心理、行为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特别是社会上盛行的“有钱就有一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得社会涉世不深、判断力较弱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偏差,追求享受奢侈生活,进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获取金钱。

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11月12日消息,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其中盗窃犯罪约占总数的50%。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也逐渐显现出来,给社会稳定和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地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大学生犯罪问题是我们亟需重视和解决的一个。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预防对策,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问题的继承和延续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问题的延续和继承,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犯罪行为。

社会上的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想法,从而导致犯罪的产生。

2. 学业压力过大现今,中国的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付各种考试和学业,一些学生会选择不正当手段来应对学业压力,比如作弊、抄袭等,甚至有些人会通过违法的手段来获取金钱和资源。

学业压力过大使大学生失去了正常的社交和身心发展的时间,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

3. 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和道德观念,对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认知不足,对自己的行为后果不够理性地认识。

这些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容易犯罪,而且对于犯罪行为没有足够的认知,导致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犯罪后果。

4. 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上的一些负面信息、不良行为,以及一些犯罪团伙的渗透,都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产生负面的影响,使他们陷入犯罪的泥潭之中。

二、预防对策1. 加强法制教育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道法律法规对其社会行为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后果,以及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是社会的栋梁和建设者,但为何会出现犯罪现象呢?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过大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学业压力日益增大。

许多大学生由于不能应付这些压力,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了心理问题,从而做出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2. 财力不足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就会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经济收入,这样也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 青少年叛逆期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期,青春期叛逆心理非常严重。

他们往往会因为和家长的矛盾、与同学的矛盾、与老师的矛盾等产生纠纷,为了发泄情绪,往往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 缺乏正确的法治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对法律、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同学对法律、道德观念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以权谋私、以邪迷正的情况。

5. 缺乏独立意识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有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性,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想到走上犯罪的道路来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首要手段,家长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守法好学、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的人。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学校要加强对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有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认知。

3. 社会引导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舞台,社会的舆论引导对于大学生具有示范和鼓舞作用。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

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做到心中有法,常怀敬畏之心。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大学生犯罪是指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后,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总称。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加强教育引导、提供心理支持、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个人因素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生个人的心理、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可能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大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阶段,心理和行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存在一些控制能力较弱、冲动性较强的问题,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和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一些大学生压力较大,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和目标,容易追求非法的快速发展途径以获得经济利益。

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些信息的泛滥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教育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犯罪行为。

当前,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人格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必要教育,导致一些大学生在离开校园后,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和解决生活问题,进而采取不法手段获取利益。

为了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法制观念,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处于一个转折期,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学校和社会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并建立健全的心理援助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预警机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控和防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对犯罪行为的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犯罪率逐渐上升,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造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因素。

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成长有直接的影响。

一些家庭生活不幸福,亲情薄弱,精神状态不稳定的学生可能比较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二、周围环境因素。

大学生处于一个开放、多元化的环境中,经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

一些较为脆弱的心理,在没有较为坚定的信仰和心理支撑的情况下,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恶性事件,例如饮酒驾车、吸毒等犯罪行为,这些不良风气和事件的存在也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产生犯罪的倾向。

为了预防大学生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小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的重要教育场所,对于预防大学生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自觉性。

三、加强社会监督。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制止大学生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需要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减少社会不良风气和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安全保障。

学校应该加强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加强校园安全和治安管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综上所述,预防大学生犯罪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论大学生犯罪问题

论大学生犯罪问题

论大学生犯罪问题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犯罪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深入分析该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减少大学生犯罪提供思路和建议。

1. 引言大学生犯罪是指在校大学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贩毒、盗窃、欺诈等多种类型。

大学生犯罪具有一定的特点,如年龄较轻、社会经验不足、追求刺激和解闷、给自己带来经济压力、成绩压力等。

这些原因与大学生阶段特定的心理、社会、经济因素有关。

2.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2.1 社会压力因素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如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

这些压力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使其产生一些非法行为的倾向。

2.2 青春期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重、冒险精神旺盛、自制力较差等特点容易导致他们参与非法活动。

另外,一些大学生在这一阶段面临情感上的困惑,可能转而寻求刺激和解压,从而选择违法行为。

2.3 价值观失衡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失衡,对法律法规的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这种价值观导向的偏差是大学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措施3.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家长应积极投入教育中,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对法律的尊重。

3.2 学校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犯罪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法律课程、加强道德教育、组织非法行为的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加强大学生法律法规的教育。

3.3 社会环境整治社会环境整治是大学生犯罪预防的一项重要举措。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对大学生的关注和指导。

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

4. 结论大学生犯罪问题不容忽视,其原因复杂多样。

大学生犯罪特点原因对策

大学生犯罪特点原因对策

据专家分析,处于溺爱型家庭、打骂型家庭、放任型家庭、失和型家庭等“问题家庭”的大学生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犯罪。原因就是缺乏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健康的教育方式。所以,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4、自身原因。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我们不能过多地把焦点集中于指责当今社会的环境、教育腐败,家庭等客观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从大学生自身方面寻找主要根源。
(1)大学生自我定位的错误。有些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影响,在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方面产生了误解。色情文化的泛滥、享乐主义的盛行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由于自身缺乏一种对社会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的识别能力,分不清哪些是精文化华,哪些是糟粕?一味地崇洋迷外,狂妄再大,目中无人,倡导个性自由,盲目地追求高消费,从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扭曲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此外,看到社会中大学生比例的上增,大学生失业现象的频繁,甚至陷入“读书无用”的怪论主张,看不起一些学习优秀生。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一念之差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学校原因。
(1)管理方面。由于高等学校的过度地扩招生源,导致了学校管理体系跟不上学生数量的节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滞后。基于各方面的衡量,一些院校不顾自身的办学力量,盲目地扩大招生,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管理上脱节,不到位等问题。首先,给一些鱼龙混杂者创造了可乘之机,一大批劣质学生,不学无术劣质“产品”在大学校园里面打架斗殴,严重地干扰院校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秩序。其次,没规律,没计划地扩大招生规模,虽然给学校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但不注重师资力量提高和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处在空白的地带。存在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有的学生夜不归宿、逃课旷课、赌博醉酒等也无人过问。由于未做到防微杜渐,导致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歧途。大学生沉溺网吧,而荒废学业,一些不健康的黄色文化、暴力文化,更是影响着意志薄弱的大学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8}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校基于某方面的利益,对一些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实行全方位的“封锁”。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院校在管理方面加以重视以及完善“高智能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人们在越来越多地享受高科技给社会带来财富和利益的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高智能性犯罪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主要类型有:侵害计算机网络。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利用计算机网络诈取钱财。制作、传播淫秽音像物品。利用生化知识研制毒品。{2}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大学生利用计算机实行各种犯罪的可能性非常大,且手段十分隐蔽,方法非常高端。

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63金融领域F inance field1、生产商及其竞争者的市场地位。

一般说来,生产商市场地位的强弱与其排他性销售的消极作用成正比关系,如果生产商力量过强,则其采用排他性销售就会更加加强其市场力量,这会存在严重的限制品牌内竞争的危险。

这时,其竞争者的市场地位就要予以关注了,如果其竞争者市场力量较强,而且也同样采用相似效果的纵向限制,则该产品市场的品牌间竞争就很容易被协调,使这些企业很容易达成通谋,排斥其他小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

2、市场进入障碍。

在一个市场进入存在障碍或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的市场,生产商发展新的销售商是比较困难的,一旦该市场的销售商被少数生产商以排他性销售的方式掌握,那么该市场的大部分生产商就失去了销售渠道,这就会严重限制竞争。

因此市场障碍也是欧美国家考虑排他性销售是否违法的重要因素。

3、购买商是否具有“购买力量”。

生产商任命的排他性销售的销售商是否具有“购买力量”也是欧美法院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购买力量”指销售商在下游市场具有强大的市场力量。

如果在排他性销售体系中,购买商还拥有“购买力量”,则很可能会对其他销售商造成排斥。

比如,在某产品市场上,某销售商具有支配地位,由于该销售商的购买力量,导致该品牌的大多数采用排他性销售的生产商都会选择与该销售商进行排他性销售合作。

则这种排他性销售断绝了其他小销售商的供货来源,迫使其退出市场,这是有害于竞争的。

4、市场的成熟程度。

在评价排他性销售的影响时,市场的成熟程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内,排他性销售可能导致减少品牌内竞争和价格歧视可能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该领域的可替代的产品都比较固定,如果该市场品牌间竞争不足的话,则这种危害尤其严重。

而在一个需求不断增长、技术不断革新、企业的市场地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排他性销售所产生的消极效果可能就不会很严重,因为如果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则企业很难通过控制某一产品的销售来控制市场。

5、产品的性质。

大学生心理_犯罪演讲稿

大学生心理_犯罪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大学生心理犯罪。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心理犯罪现象日益凸显,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更关乎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此,我将以“关注大学生心理犯罪,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重要议题。

一、大学生心理犯罪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犯罪案件已占高校犯罪案件总数的20%以上。

这些犯罪行为包括盗窃、诈骗、故意伤害、强奸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

2. 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离异等,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易产生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高校扩招导致教育资源紧张,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足,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

(3)社会因素: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部分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易产生心理问题。

(4)个人因素:部分大学生缺乏道德观念,法制意识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大学生心理犯罪的危害1. 对个人:心理犯罪会导致大学生身心健康受损,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犯罪记录会影响个人信用,降低社会地位。

2. 对家庭:心理犯罪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3. 对学校:心理犯罪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损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 对社会:心理犯罪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影响社会风气。

三、预防大学生心理犯罪的措施1. 家庭关爱: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2. 学校教育:高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 社会关注:社会各界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4. 个人修养: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越来越多,且情节也越来越恶劣。

从大学生犯罪现象来看,其犯罪具有多样性、规律性、突发性以及智能性等特点。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个体原因,又有学家庭方面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等。

因此,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问题也是要从多方面进行的,而从高校德育层面在预防大学生犯罪非常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高校德育;预防第一章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及特点第一节大学生犯罪问题现状大学生作为国家高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肩负着传播现代文明的使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大多数学生的情绪都是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是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的有志青年。

然而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有少数学生因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扭曲而涉足违法犯罪,有些甚至演变成影响社会局部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主流的思想状态积极向上。

然而,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在校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重不断上涨,从1965年的1%、文革期间的2.5%到近几年的17%,在校大学生犯罪人数占高校总人数的 1.26%。

仅2003年到2005年,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率平均每年上升 120%。

而青少年犯罪又占社会刑事犯罪中的80%左右。

最近几年大学生暴力恶性犯罪出现在媒体上的频率也有趋高之势,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案”、杭州大学生胡“飙车案”、李启铭的“校园撞人案”、药家鑫的“撞人杀人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

这些数据和案例让人触目惊心,大学生犯罪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防控大学生犯罪,已成为摆在社会各方面前的新课题。

第二节大学生犯罪问题特点1.2.1 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随着大学生犯罪数量的增加,其犯罪类型也趋于多样化、复杂化。

大学生犯罪涉及几乎全部犯罪种类,包括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放火罪、交通肇事罪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如金融诈骗罪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侵犯财产罪(盗窃罪、抢劫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如扰乱公共秩序罪)等[1]。

无论从性别、学历、是否重点高校,还是从犯罪原因、犯罪目标上看,当代大学生犯罪案件是多样的。

1.2.2 大学生犯罪具有规律性虽然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但在时间、地点和对象上有一定规律性。

首先,时间规律性,学生在每个学期期末和开学初针对考试、奖学金评定、就业问题可能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节日前后,感情问题;毕业或者临近假期各种吃喝风等造成的财力负担、酗酒闹事;夏季女大学生穿着暴露易引发性侵害行为、高温人躁易出现打架斗殴,等等。

另外,地点规律性,大学生犯罪主要集中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区域,以及大学生生活周边经常触及的地域范围。

再者,对象规律性,大学生犯罪的对象集中在身边同学、教室、亲人等,因为其人际关系相对单纯,常常因为一点矛盾产生心理问题,如报复、嫉妒等,因此容易给身边的人造成身心的伤害,而引发犯罪。

1.2.3 大学生犯罪具有突发性突发性犯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由某些特定的事件所引起的突然的具有短促而强烈的情绪支配,超出了人的自我控制的范围而引起的犯罪行为[2]。

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5岁之间,心理发育水平参差不齐,人生经验不够丰富,容易冲动走极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日常交往中常会因琐事争执,在不能很好解决矛盾时,矛盾方可能因一时失去理智而突然发作,引发悲剧。

1.2.4 大学生犯罪具有智能性智能性犯罪是指大学生运用高科技或者高科技产品进行的犯罪活动,使犯罪呈现智能性,且难以侦破,社会危害性很大。

随着社会发展,技术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推进,大学生接受更良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且其本身学习能力很强,思维敏捷。

一旦将高科技运用于犯罪,对社会金融、人身安全、知识产权等存在巨大威胁。

第二章大学生犯罪问题的原因针对上述大学生犯罪问题的现状及其特点,认真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基础。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价值多元以及竞争强度增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心理等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道德法律素质与知识能力水平脱节,道德意识较低,法律知识匮乏;在价值观方面,易受功利化影响,自私自利的个人化倾向等等;在心理方面,受外在环境和个人方面一些因素影响,抗压能力差,心理调控能力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第二,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以及教育对成长中的大学生的性格和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问题家庭(比如单亲家庭、家暴家庭等)中会缺乏关爱,易造成孩子冷漠、自卑甚至叛逆扭曲的心理。

另外,家庭的过于溺爱可能造成孩子骄纵自我、抗压能力差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均容易导致大学生用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第三,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贫富差距问题,导致不同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对金钱等的看法不同,或者金钱至上,或者仇富心理,或者贪慕虚荣等,常常带来违法犯罪;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腐败问题等导致出现唯利是图、坑蒙拐骗、报复社会、漠视法律等犯罪问题;就业压力过大,导致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第四,学校因素。

首先,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大学新生进入校园以后的适应问题就成为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目前看来,对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学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教育多流于形式,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也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教育内容空泛。

其次,高校德育教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呆板、单一,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不密切,有些学生会对其产生厌烦和排斥情绪。

再次,高校心理教育落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咨询机构不够完善,心理问题学生无法得到适时地引导教育。

最后,高校管理环境不够完善,管理落后,制度建设与执行不能统一,且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规范学校德育环境,促进和谐发展。

第三章从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对策从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来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应该是多方面的。

比如重视社会教育,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大学生犯罪预测与控制工作,尽力将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家庭教育方面应重视并切实改善。

通过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正确教育其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培养起良好品质,构建和谐家庭氛围等。

当然,对于在校大学生,相对社会和家庭而言,从高校层面研究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对预防大学生犯罪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在今天,大学校园的环境氛围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当前我国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一大环境影响下,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应成为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可以减少大学生犯罪的诱发因素,而其核心内容就是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理念、传统、作风和理想等的总称,它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形象,也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功能,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最大的减少违法犯罪的动机。

校园文化建设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环境保障。

环境影响人,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生成长的保障。

在现代信息如此发达、价值多元、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这一方净土也会染上社会上不良的风气。

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为学生解疑释惑,就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保持良好的校园氛围。

第二节加强高校德育管理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若要保证其和谐发展,离不开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高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高校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未降低大学生犯罪率,高校管理工作仍待加强。

首先,在制度方面,需要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执行力度以严肃校纪校风,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同时还要完善高校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对维护校园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在管理人员队伍方面,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提升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有助于其提高管理效率。

再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优化其教学方式,更好的为学生道德品性的提高做出表率作用。

同时,加强对德育队伍的建设的投入力度,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教师负责对大学生专业领域的引导和帮助,具体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及实施。

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让大学生在学业上有目标和方向,学习有干劲,减少迷茫、无聊、懒惰等负面心理问题,也可以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还有,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等需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针对社团诟病学校党团组织应积极指导与监督,引导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完善高校德育内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的时期,思想还不成熟,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引导。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校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因此,加强高校教育工作,完善高校德育内容,有利于预防大学生犯罪,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重视大学生入学教育。

大学新生由于处于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时期,刚入学心理落差大;面对新环境,心理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受挫或者厌学心理;脱离高中密友,一时交际困难,等等。

此时进行合理的入学教育,及时对新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可有效预防极端事件的发生。

同时恰当的安排新生入学教育不单可以帮助新生渡过心理矛盾期,也是一个绝佳的进行校规校纪宣导教育、校园文化的机会,也可有效规范新生未来的行为发展。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内容上,要联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形式上,要避免简单的灌输式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

再次,加强高校法制教育。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同样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3]高校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途径。

许多大学生犯罪的案例表明,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权利义务观念模糊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