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福利机构岗位设置类家庭式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福利机构岗位设置类家庭式探索

[摘要]

儿童福利机构是民政部门举办的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福利事业单位,主要收养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旧有的、传统的、单一的收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如何通过标准的、规范的、专业的岗位设置不断提高养护、教育、康复、医疗等各个方面的服务水平,提升孤残儿童的生命、生活、生存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儿童福利机构中事业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的岗位设置来阐述岗位设置类家庭式的优势。

关键词:福利机构类家庭式岗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福利机构中孤残儿童越来越多,本着对孤残儿童未来考虑,各儿童福利机构尽最大努力,分别开展了国外、国内收养,家庭寄养等,使孤残儿童很好的融入社会大家庭。但受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孤残儿童还需在儿童福利机构中集中供养,如何使在儿童福利机构中集中供养的孤残儿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如何平稳融入社会大家庭已成为儿童福利机构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儿童福利机构大都采取集体生活式的照料,这种照料方式虽然有利于管理,有利于节约成本,有利于培养儿童

的集体主义意识。但却忽略了儿童个性化的培养,没有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没有注重儿童道德情操的培养,没有注重儿童自身能力的提高,没有注重儿童自我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特别是在家庭伦理,亲情方面存在很大欠缺,造成儿童感情世界的盲区,不能使孤残儿童融入社会,而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

一、岗位设置类家庭式概述

(一)岗位设置类家庭式简介

岗位设置类家庭式是为了儿童福利机构中孤残儿童能够更好地得到家庭式的照料所进行的探索与努力,这种探索与努力将大大提高孤残儿童以后融入社会的可塑性与回归家庭的可能性。岗位设置类家庭式是指儿童福利机构在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民政部共同印发的《关于印发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要求,在现有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设置比例合理的基础上,同时承担起社会家庭中父母、亲人的角色,从而使孤残儿童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关爱以及亲情的温暖。

(二)岗位设置类家庭式的单位结构

岗位设置类家庭式需要根据儿童福利机构中现有的孤残儿童组成状况进行分组,一个家庭的父亲和母亲可以是任意两种工作人员进行组合。在平时院内日常工作方面,工作人员还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而在类家庭中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承担起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教育和爱护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二、岗位设置类家庭式的时代背景

2006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六一”儿童节前慰问北京儿童福利院的重要讲话给儿童福利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给儿童福利事业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激励与鞭策。如何使福利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发展,造福儿童,贡献社会,是儿童福利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使命。2008年,xx市社会福利院和美国中华国际合作开展的第一拥抱室项目,成功的将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为父母亲的角色,使更多的孤残儿童享受到了家的温暖。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发觉,要使孤残儿童身心得到发展,不仅仅是做到简单的喂养和康复,还要给孩子们一份家的感觉和温暖。为了使孤残儿童能够和其他的正常孩子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我们进行着儿童福利机构岗位设置类家庭式的探索。

三、岗位设置类家庭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儿童福利机构发展的需要

对孤残儿童的身心发展不仅仅是关注孤残儿童的物质生活,更多的是关心孤残儿童心理方面的需求。儿童福利机构中只有工作人员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孩子们在心里层面对家庭的向往,岗位设置类家庭式就是从孩子心理方面的需求出发,使工作人员不仅仅承担着相应的工作职责,更多是承担孤残儿童家长的职责。

(二)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父母角色的缺位,缺少亲人的教育,缺少与外界的往来,使得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在个体认同方面发生困扰,从而缺少了人格模式和行为模式的塑造和培养。为了使孤残儿童长大后能够健康、平稳地回归主流社会,对孤残儿童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孤残儿童在儿童福利机构的类家庭式生活能够使孤残儿童像社会正常儿童一样身心健康成长。

(三)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儿童福利机构从某种意义来说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是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关心的一种体现,从单一的喂养到“养护、医疗、康复、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型养育模式,再到国内、国外收养、家庭寄养等模式一路走来,都是儿童福利机构在社会发展大背景下,以孤残儿童为本,创新符合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养育模式的有力探索。岗位设置类家庭式力争使机构内的每个孤残孩子都得到家庭式的照料,为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回归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岗位设置类家庭式的建立和实施

传统上一般认为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孤残儿童只有被国内、国外收养,家庭寄养等渠道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但却忽略了儿童福利机构也可以通过岗位设置调整角色,让孤残儿童享受到家的温暖。根据孤残儿童的身体残疾程度和心理健康程度,我们把孤残儿童分编到各个类家庭生活。类家庭的生活和普

通的居民家庭生活是一样的。可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分别送入正规的社会学校读书或院内开办的特殊教育班、康复室进行学习或康复训练。

(一)认真做好“慈父”角色,让孤残儿童得到应有的宠爱每一个孤残儿童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宠爱,岗位设置类家庭式把这种父母的宠爱变成了可能。当受到表扬时,他们喜欢在父母面前炫耀;当受到委屈时,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袒护,工作人员要把自己完全融入父母的角色中,孩子取得成功时,应该去鼓励,去奖赏,工作人员应该做到父母为孩子应尽的职责。

(二)认真做好“严母”角色,使孤残儿童在挫折中健康成长

孤残儿童也是儿童,也有调皮任性的一面,当孩子们犯错误时,工作人员应该拿出做父母的耐心去批评教育孩子,批评不是目的,目的是使孩子们从做错的事情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孤残儿童能得到父母耐心的教导,对其日后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多给孩子锻炼和接触社会的机会

孤残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除了得到家庭的温暖之外,多接触社会也是身心成长的一个必要环节。作为父母角色的工作人员,多带着“孩子”出去外面见见世面也是正常工作的范围。

(四)言传身教,使孩子在类家庭中得到教育

普通家庭的孩子的教育现在都提倡家校结合式的教育,在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