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加重负担、财政困难,加剧两宋的统治危机
④客观上有一个相对和平局面,利于经济发展交流和民族 融合。
⑤从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和利益上看,和议推动了历史的 发展和进步,应予肯定。
三、王安石变法
(一)原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政治危机
3.冗官 冗兵 冗费
4.辽、西夏的威胁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积贫 积弱
根源 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弊端
(二)序幕——庆历新政
1.支持者:宋仁宗
2.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3.改革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后 天
先 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二)高潮——王安石变法
川山家王
集 》 《 临 川 集
, 世 称 荆 公
、 思 想 家 。 字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及结束分裂局面
北宋的建立
(1)概况:960年,后 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 发动兵变,部下拥立他 当皇帝。 (2)结果:赵匡胤夺 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 宋,以开封为东京,作 为都城,史称北宋。
1、
北宋的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先南后北,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结 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
南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 之盟”的唯一实物。
(二)夏宋关系
1.战争
2.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保帝号, 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重开边 境贸易
两次和议的评价:
①两次和议是指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宋夏和议[1044 年]、
②这两次和议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政权的政治腐败,皇帝苟 且偷安,即使在军事上处于有利地位,也屈辱求和,使得 中央政府内部投降派得势、主战派受压。
安 石 , 北 宋 政
拾。介治
遗著甫家
》有,、
等《号文
临半学
积贫局面的改善
名称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
募役
征收役钱雇人服役,
理
法 方田均
官僚地主也出钱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
财 税法 平均赋税
市易法 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关
结果:未达目的,双方议和,形成对
峙局面
系
2)和议——“澶渊之盟”
内容:岁币;辽撤兵;兄弟国,各守边界
影响:消极:加重负担,加剧财政困难。积极: 维持边境和平,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保证北宋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澶渊之盟:
宋辽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 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座落于河
宰相赵普
961 年 的一 天 , 宋太 祖 宴 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 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 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 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 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 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 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 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 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 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 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 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 职,交出兵权。
防武将专权,消除 了分裂割据的军事 基础,利于巩固统 一。但军支日胀, 守内虚外削弱边防 力量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 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90
80
人 70
数 60
(
单 50
位 :
40
82.6
北
宋
禁
35.8
43.2
军
万 30 )
激
20 19.3
增
10
0
976年 997年 1021年 1048年
假如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持 有铜印的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 救援?为什么?
不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禁军将领无调兵之权,禁 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而枢密院又直接由 皇帝指挥。
二、边疆压力 与财政危机
1)战争
(一)
辽
宋
第一阶段:宋伐辽(宋太宗北伐)
目的:夺取幽云十六州 结果:激战后失败,太宗受伤 影响:由攻转守, “守内虚外” 第二阶段:辽攻宋 目的:南下掠夺财富(辽圣宗南征) 时间:1004年
(2)集中行政权
(1)中央:
设参知政事——行政权
分割 宰相
设枢密使——军权
职权
设三司使——财政权
(2)地方:
文官任知州,“四监司” 和通判监督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 浮于事,效率低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 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官
绫
禄 米
多 奉
绢
高
铜
钱
金
绵
银
(3)集中财政权
——设转运司
“除支度给用外, 凡缗帛之类,悉辇
送京师”
影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 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 极性,造成地方贫困。
(4)发展选官制度——扩大科举规模
后世考 试中密 封试卷 制度的 起源
考试分三级
严格考试程序(殿试)
减少考试科目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二)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目的
思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 些?
(1)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2)防止类似兵变重演 (3)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
目的:
2.措施
(1)集中军权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 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 得专其制”。
均衡京师和地方兵力
影响:
兵 枢密院 将 分 离 更戍法 免宿将兵权
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严密考试方法, 实行糊名法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
增加录取名额
(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统 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④客观上有一个相对和平局面,利于经济发展交流和民族 融合。
⑤从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和利益上看,和议推动了历史的 发展和进步,应予肯定。
三、王安石变法
(一)原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土地兼并严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政治危机
3.冗官 冗兵 冗费
4.辽、西夏的威胁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积贫 积弱
根源 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弊端
(二)序幕——庆历新政
1.支持者:宋仁宗
2.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3.改革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后 天
先 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二)高潮——王安石变法
川山家王
集 》 《 临 川 集
, 世 称 荆 公
、 思 想 家 。 字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北宋建立及结束分裂局面
北宋的建立
(1)概况:960年,后 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 发动兵变,部下拥立他 当皇帝。 (2)结果:赵匡胤夺 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 宋,以开封为东京,作 为都城,史称北宋。
1、
北宋的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 先南后北,陆续消灭 了南方割据政权,结 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 裂割据局面。
南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 之盟”的唯一实物。
(二)夏宋关系
1.战争
2.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保帝号, 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重开边 境贸易
两次和议的评价:
①两次和议是指宋辽澶渊之盟[1005年]、宋夏和议[1044 年]、
②这两次和议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政权的政治腐败,皇帝苟 且偷安,即使在军事上处于有利地位,也屈辱求和,使得 中央政府内部投降派得势、主战派受压。
安 石 , 北 宋 政
拾。介治
遗著甫家
》有,、
等《号文
临半学
积贫局面的改善
名称
内容
作用
青苗法 政府贷款或物给农民
募役
征收役钱雇人服役,
理
法 方田均
官僚地主也出钱 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
财 税法 平均赋税
市易法 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
关
结果:未达目的,双方议和,形成对
峙局面
系
2)和议——“澶渊之盟”
内容:岁币;辽撤兵;兄弟国,各守边界
影响:消极:加重负担,加剧财政困难。积极: 维持边境和平,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保证北宋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澶渊之盟:
宋辽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给辽 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座落于河
宰相赵普
961 年 的一 天 , 宋太 祖 宴 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 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 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 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 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 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 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 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 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 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 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 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 职,交出兵权。
防武将专权,消除 了分裂割据的军事 基础,利于巩固统 一。但军支日胀, 守内虚外削弱边防 力量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 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90
80
人 70
数 60
(
单 50
位 :
40
82.6
北
宋
禁
35.8
43.2
军
万 30 )
激
20 19.3
增
10
0
976年 997年 1021年 1048年
假如北宋初年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持 有铜印的将领能否直接统领麾下的军队前往 救援?为什么?
不பைடு நூலகம்,原因:禁军将领无调兵之权,禁 军的调动权归枢密院,而枢密院又直接由 皇帝指挥。
二、边疆压力 与财政危机
1)战争
(一)
辽
宋
第一阶段:宋伐辽(宋太宗北伐)
目的:夺取幽云十六州 结果:激战后失败,太宗受伤 影响:由攻转守, “守内虚外” 第二阶段:辽攻宋 目的:南下掠夺财富(辽圣宗南征) 时间:1004年
(2)集中行政权
(1)中央:
设参知政事——行政权
分割 宰相
设枢密使——军权
职权
设三司使——财政权
(2)地方:
文官任知州,“四监司” 和通判监督
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利于统一;
但官僚机构庞大,人 浮于事,效率低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 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官
绫
禄 米
多 奉
绢
高
铜
钱
金
绵
银
(3)集中财政权
——设转运司
“除支度给用外, 凡缗帛之类,悉辇
送京师”
影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但 地方经费减少,不能调动地方积 极性,造成地方贫困。
(4)发展选官制度——扩大科举规模
后世考 试中密 封试卷 制度的 起源
考试分三级
严格考试程序(殿试)
减少考试科目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二)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目的
思考: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必然性有哪 些?
(1)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2)防止类似兵变重演 (3)建国时分裂割据现状
目的:
2.措施
(1)集中军权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 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 得专其制”。
均衡京师和地方兵力
影响:
兵 枢密院 将 分 离 更戍法 免宿将兵权
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严密考试方法, 实行糊名法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
增加录取名额
(三)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统 一;但是因为文人不懂军事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低下。
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