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的演变与
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
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摘要:中国和日本也算是一衣带水的老邻居了,按理说邻居之间就应该和和气气,就算有点矛盾也无伤感情,可是近年来日本的举动却屡屡触碰中国人的神经,譬如说钓鱼岛争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甚至在讲话中大放厥词。
那么日本何至于如此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中一窥究竟。
一,古代中日关系据日本皇国史观记载,日本第一代天皇为神武天皇,即位于公元前660年(大约与齐桓公同时),在位一百余年,为日照大神(太阳女神)之孙。
但7世纪初日本才有文字,由此可以看出前面的历史均为杜撰。
中日关系最早的记载应该是秦始皇时期的徐福东渡。
徐福首次渡海的出发地是在山东半岛南端的琅琊。
琅琊是当时的一个古港,早在春秋时期,这一带的航海家就从这里出海,航达朝鲜半岛,而后顺半岛沿岸航行,经过对马岛到达日本。
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记载,徐福第二次航海时诈称仙人索取“百工之事”,遂“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
如此推断,徐福有可能走的仍是上次的旧航线,不仅如此,而且由此我们得知徐福二渡日本,带去了古代中国的“百工之事”,如汉字、中草药和水稻种植等许多文化和科学技术,直接促生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
中日关系最正式的记载是在东汉光武帝期间,在日本九州岛北部分布有倭奴国和犬奴国两个国家,并且在发生着战争。
倭奴国王遣使来华进贡十根木棍、十卷帆布、十名牲口(男女奴隶)。
汉光武帝赐封汉倭奴国,赐之金印。
现为日本一等国宝。
一百多年来,倭奴国和犬奴国相继覆灭,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更加强大的民族——大和民族。
大和民族兴起于日本本州岛,并建立了野马台国向中国称臣,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封其女王为安东都督府大都督亲魏倭王。
此后几百年野马台国一直向中国称臣,南北朝时向南朝称臣,一直延续到隋朝,日本推古女皇在位,任用圣德太子(其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孔子)进行改革。
这时起正式定名为日本,改大王为天皇。
公元645年,日本开始了一场以唐朝为蓝本的“大化改革”,全面学习唐朝的各项的政治制度、社会习俗等,并派遣遣唐使入华,其中最典型的是日本人吉备真备和高僧空海根据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造日本的名字平假名和片假名。
中日关系发展(共18张PPT)
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 ②丰富中国古代文化,增强扩大汉文化的 影响,提升中原王朝国际地位……
中日关系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及其特征 (一)中国古代史 ——友好交往为主,间有对抗局面出现 时期 主要史实 阶段特征 变化原因
汉唐 (知识回顾) 友好交往 国力的 宋元 明清 对抗与友好 强弱变化 并存 (前期)
图 一 图 二
① 图一揭示了什么历史信息,对日本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②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硬举动凸现 军事色彩。据日本共同社1月16日披露的日本防 卫厅应对西南岛屿“有事”的对策方针中,钓鱼 岛竟然被包括其中。在这份名为《日本西南诸岛 防御计划》的文件中,假想在外敌入侵的情况下, 日本自卫队如何保卫九州以南和中国台湾以北 1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的大小岛屿,其中包括保卫 钓鱼岛。“与其说是保卫,不如说是霸占,试图 给人造成一种名正言顺的假象”一位日本问题专 家说。
从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中你可以 得到哪些认识?
①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友好则两利,敌对 则两伤;
②历史的教训是沉重的,两国应该以史为鉴、 正视历史; ③在处理中日关系时,应遵循和平共处原则, 存小异求大同; ……
1、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其 历史背景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逐渐强盛 ②日本统治集团制定“大陆政策”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④清政府实行“避战求和”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③
共性:
①借助于有利国际形势……; ②利用中国国内政府腐败或政局动荡……;
1、根据日本侵华史实,概括日本侵华主要手段 有哪些? 2、随着日本侵华态势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列强 侵华格局发生怎样的变化? 3、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从外部环境上看这两次战争存在什么共性? 4、从历史上中日关系的演变,指出影响国际关 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什么? ①国家利益的得失;②国家实力的变化 ③历史传统的影响;④地缘政治的存在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一波三折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1.中日两国的敌对(1949—1971)二战后,日本处于美国的占领之下,《旧金山和约》签订后,日本吉田政府于1952年4月与台湾当局缔结《日台和平条约》,建立了所谓“外交关系”,从而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设置了新的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领导人决定采取民间先行、以民促官、渐进积累的方式,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1952年6月,中日签订了第一个战后民间贸易协定。
1953、1955、1958年又签订了三次民间贸易协定。
但1958年的“长崎国旗事件”一度导致中日贸易中断。
由于双方对发展经贸关系又很强的需求,1962年廖承志与高崎达之助签署了《中日贸易综合备忘录》,即L—T备忘录。
1963年中日友好协会成立,积极开展中日民间交流。
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中日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回顾中日邦交正常化前29多年的两国关系,可以清清楚地看到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是冷战这一国际大环境;第二是日美关系;第三是日台关系。
2.中日关系的蜜月时代(1972—1991)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剧变。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感到震撼,谋求同中国邦交正常化的呼声高涨。
1972年9月,田中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两国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1978年8月,两国又签署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
10月,邓小平访日。
中日关系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1周年。
从表面上看,中日早已和解。
但是,这些年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这两个国家远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解。
究其根源,是因为中日的和解,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从上至下的安排。
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为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引导了41年前的正常化。
但是,从上至下的和解往往是脆弱的,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没有对过去战争历史的起码认识和反省,没有民间社会真正的对话和沟通,没有国民教育的反思,历史的旧恨随时可以被重新激活。
中日关系的演变与
日中关系断绝
• 唐朝后来衰落日中关系断绝,五代十国, 宋元中日关系断绝元朝更是两次打日本。 日本进入摄观政治时代,大化改新功臣中 臣廉足天皇赐姓藤原氏(后来独掌大权, 天皇在200年后再次失权)同时镰仓幕府建 立,镰仓幕府势危,天皇欲夺权未成,足 利幕府建立天皇南逃另立朝廷日本进入南 北朝时代。后来室町幕府完成统一。后来 室町幕府势危日本进战国时代。
抗日战争的胜利
• 苏联红军出兵七天把号称黄军之花的关东 军消灭。
• 中国展开反攻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9月2日递交投降书 • 9月9日向中国国民政府顾祝同将军递交投
降书。
1972中日建交
•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至 今40周年
和平是我们每个人的 愿望
谢谢大家
中日关系的演变 与发展
共同守望的和平
日本的起源
• 据日本皇国史观记载日本第一代天皇为神武天皇即位于公 元前660年(大约与齐桓公同时)在位一百余年,为日照 大神(太阳女神)之孙。
但7世纪初日本才有文字,前面的历史可以看出均为杜撰。
中日建交的开始
• 日本在公元前3—2世 纪中国处于秦末汉初 楚汉战争中国部分避 难日本把铁器传入日 本,日本由石器时代 进入铁器时代。
百团大战的胜利
• 1940年8月中共发动百团大战还是游击战由 彭总指挥遍地开花到处出击。驻太原司令 筱冢义男突发脑淤血去世。华北战区司令 多田骏得病,回国疗养。给日本以沉重打 击。但是引起日本的扫荡,华北
• 战区参谋长安达二十三提出三光政策烧、 杀抢。中共开始了艰难的反扫荡!
艰难的反扫荡与根据地的建设
美国的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
• 1945年日本国内发起了玉碎运动。铃木贯 太郎拒绝投降,陆军大臣阿南维几叫嚣着: 一亿国民总玉碎!箪草壶泥,匍匐山野, 确信神州不灭,皇国永存。
中日关系.docx
(9)、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首
都雅加达举行的亚非峰会期间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举行会晤,就发展中日关系提出了包括严格遵守《中 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在内的5点主张。同时, 日本首相小泉在亚非峰会中日领导人会晤和战后60周 年的书面声明中,分别重申对日本过去侵略历史表示 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但另一方面,小泉多次参拜供 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致使中日两国首脑互 访机制中断多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
3、安培普三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安倍晋三于12月26日就任日本 第96任首相。日本自原首相吉田 茂以来,这是时隔64年后再次有 政治人物两度担任首相。安倍晋 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安倍于1954年作为安倍晋太郎 的次子出生于东京。安倍晋太郎 其后成为日本外相。2岁时,外 祖父岸信介当选首相,3岁时其 父安倍晋太郎首次当选众议员。 安倍从小学到大学在都成蹊学 园度过。大学时,安倍加入了射 箭社团。据称虽然努力练习射箭, 但从未在比赛中获胜
4、日美关系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
1951年9月8日,日本以独立国家的身份与美国签订《日 美安全条约》。这个条约主要是确立和约生效后日本和 美国的军事关系和美军在日本的特权。条约规定:日本 向美国提供陆海空军基地,美国则“为了和平与安全的 利益,日前愿意在日本国内和周围驻扎相当数量的武装 部队”(日美关系,可让供主讲人用) 美日关系的演变:、1、占领与被占领的关系。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 占领了日本全境。(期间包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 植);
5、我国如何真正全面超越日本
中国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全面超越日本,因为中国上下 5000年的文明,更因为中国人民群众智慧的力量才是 最伟大的! 所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的,并不仅仅是依 靠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也不仅仅是依靠某个执 政党或某些政府行为,甚至不一定是依靠国土面积和 资源。它所依靠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水 平,只有当国民具有了足够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 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民族意识,政治素养,民主意 识,乐观精神等等 ,才会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思想和 观念,才能对真理有正确而理性的识别能力,才能对 新事物新知识有足够的认知能力,通过他们的积极参 政议政,国家或民族才能与时俱进。这样我国才能全 面超越日本不是空口白话。
中日关系
2)历史问题产生的积极作用:
当时日本政界大多数对侵华战争抱有很强的负 罪感,这对推动中日关系发展有利。当时对推 动中日关系发展持积极态度的力量,无论在日 本政界,还是学界、财经界,都绝对居于主流。 由此也可看出,在相关历史问题的态度,对于 中日关系的发展影响很大.
3)贸易支柱:
日本属于外向型,开拓海外市场对它的生存发 展很重要,而当时中国这一有待开发的市场显 然对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当时白 费待兴,需要日本的官方援助、直接投资、技 术转让等。中日建交后,贸易额迅猛增长。
二、建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概况 1、1972-80年代初:蜜月期 奠基这种密切关系基础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个: 1) 战略合作: 70年代,国际战略态势是苏攻美守,苏联的霸权 主义随其1979年入侵阿富汗发展到了恶性膨胀的 程度,进而成为当时国际和平的重大威胁。作为 同与苏联存在领土问题的中国和日本,共同反对 苏联霸权主义成为双方的共同利益,因而很自然 地成为双方合作的战略基础。当时,不仅限于中 日关系,中美关系也是,共同防苏和联手反苏都 是促进相互合作的一个重要战略条件。
三、其它问题
台湾问题
经济贸易摩擦 反恐怖主义 全球气候问题 政策上表现得亲中的首相执政时间都不长:
田中角荣、福田康夫、安倍晋三等都因丑闻 或其他而黯然下台。
四、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政治: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右翼
势力在日本政界的抬头,中日关系一波 三折,非常敏感。 经济:彼此都是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 的规模很大、领域很广,同时贸易摩擦。 文化:交流在不断发展,其中包括学术 方面,尤其是对于二战历史的认识上, 民间的学术交流在发展,这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
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
“一衣带水” 的邻邦
印象日本
1、位置
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 群岛国家。 (1)主要岛屿:北海道、 本州、四国、九洲 (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 稠密。 (3)人口约1.2亿。99%以 上为大和民族。
2、地形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 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 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是面积最 大的平原。 (2)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 一座活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 (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示卢 意沟 图桥 事 变
龙王庙
卢沟桥 宛 平
丰台
1937年“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的 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日军的滔天罪行
刀劈 屠杀中国百姓 暴行之一: —— 砍杀训练 杀人比赛 战争使人变成“魔鬼”
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儿童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目黑辎重兵联队 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 下关江边的尸体 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2.台湾问题(台湾曾经50年被日 本殖民统治)
(1)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1895年日本通过______________割 占台湾,开始对台湾进行殖民和奴化; ______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又回到祖国 的怀抱。
台湾海峡日本视为海 上生命线。
日本是台独活动 最坚定的支持者
1972年 9月29 日建立两国间外交 关系周恩来总理会 见了田中角荣首相。
周恩来总理对中日交往关系史的概括
“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二)当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
1.历史问题 2.台湾问题 3.东海问题 4. 钓鱼岛问题 5.日本右倾化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八 中外关系
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八中外关系(一)中日关系一、中国古代中日关系发展⑴友好交往时期(汉、唐、宋、元、明前期)①两汉时期:1政治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与汉”;东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日本又“遣使奉献”。
经济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②唐朝:1全方位的交往:互遣使节,日本有13批遣唐使到唐;唐文化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
2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
③从宋朝到明朝前期:中日之间经济贸易成为双方关系的主流,两国人民由此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成为以后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础.⑵对抗与友好并存时期(明后期、清)①明朝后期,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东南沿海的奸商形成倭寇,严重威胁到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余大猷英勇抗倭,肃清了其势力.②1592年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李舜臣与邓子龙双双牺牲,形成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友谊.③明朝时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清朝晚期,中国以陈独秀,鲁迅等为代表的大量留学生留学日本,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二、中国近代:日本侵华从鸦片战争的新中国成立:日本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这一改革使日本实现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日本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文明开化”,成为亚洲唯一的、最强大的国家。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度过程中,制定了“征韩侵华”的政策,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①1894—1895年又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并打败清朝政府,强签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勒索白银2亿3千万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剧增的重要因素。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是一个充满着曲折和复杂的话题。
自19世纪中叶以來,中日两个国家的关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交错形成了中日关系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一、起始点:清朝与明治维新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在面对西方诸多压力,以及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开始了自己的政治变革。
此时的日本,国内也在进行着明治维新运动,旨在赶超西方国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其实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但不同的是,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触角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当时世界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是三流不如二流、二流不如一流,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相对的,日本则是被西方国家看好的对象,美国的著名黑船事件,就表明了这一点。
清朝政府在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中屡遭挫败,日本则吸收了许多先进文化和技术,有了能源供应的基础,日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关系开始加深,清政府在“慈禧太后谕旨”下,指定李鸿章正式出使日本,意在改善中日两国间互动的程度,并寻求赢得日本的信任和支持。
这次的出使交流,实际上是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中日两国之间的官方接触。
二、战乱与和解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日两国经历了许多次的战争和和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甲午海战和中日战争。
甲午海战时,清朝政府的干预和无能导致了其战败。
而中日战争时,主要是西北边疆问题和海关税制折磨了中日两方关系。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战争历史,反映了两国之间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上的差异和冲突,也表明了两国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中,中日两国间也出现了和平倡议。
甚至在战争前夕,当时与日本关系密切的陈独秀等人,提出了一次调停条约,但最终没有实现。
即使在战争进程中,也出现过康有为提出的“华日间停战协定”,但总体来说,战争成为了法器,而彼此间相互扯平了。
三、下一步的发展从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出,近代中日关系的较量是错综复杂、历尽波折、曲折反复的。
论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演变
论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及演变论近代中日关系一、同在改革路中的博弈(1840—1894)1、日新月异与天朝上国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清朝和日本的江户幕府都奉行锁国政策。
1854年日本被美国“佩里舰队”强行打开国门。
日本面临着与中国被列强侵占、瓜分一样的命运,但江户幕府仍然实行保守政策。
可是在1868年,革新派成功推翻江户幕府,开始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西化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史称“明治维新”1。
日本由于进行了明治维新在国内引起了一场日新月异的变革,直接促成了近代日本的崛起。
而当时的中国也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打败,被迫打开国门,面对着被瓜分的命运,当时的清政府也同样进行“维新变法”来学习西方,可是由于守旧派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维新派力量还比较软弱、弱小,所以维新变法失败了。
同样都在同一时期走在改革的道路上,可是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成了日本的崛起,而中国的变法却被扼杀在了摇篮里,结果导致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了落后挨打的道路。
2、紧随修好条规而来的阴谋当时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内产生了矛盾,政治上,由军阀,地主和官僚垄断,人们没有民主。
经济上,由旧式封建特权商人转化来的资本家垄断,封建剥削残余大量存在,劳动人民生活贫困,日本国内市1《简明日本近代史》吕万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场狭小。
所以统治集团需要对外侵略扩张来转移国内矛盾,争取国外市场,大力发展军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走上“争韩侵华”的道路。
为此确立了三大外交目标:一是修订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二是与朝鲜订约以打开其门户;三是与中国订约建交,谋求在华领事裁判权和通商特权,并为入侵朝鲜创造条件。
2与西方列强修约阻力较大,一时难以实现,与朝鲜订约也遭到拒绝,于是明治政府就把与中国订约作为其外交的突破口。
于是,在1871年9月,清朝和日本在天津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章程》,正式确立了对等的国家关系,中日关系也从此进入近代的新阶段,可是要知道这些修好条约只是日本的阴谋而已。
近代中日关系的演变与互动
近代中日关系的演变与互动近代中日关系的演变与互动,是两国民族和历史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世纪末起,中日两国开始相互接触和交流,这种交流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背景下发展成为合作、竞争甚至对立的关系。
一、近代中日关系的起点近代中日关系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日甲午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清朝与日本明治时期的对决,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低谷与日本近代化的崛起。
此后,中日两国彼此对抗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加深。
二、经济与文化的互动然而,尽管政治和军事关系的紧张,近代中日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却并未完全隔绝。
特别是近代的中国,自洋务运动以来,大量引进了西方的技术、思想和文化,其中日本的先进经验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许多中国留学生选择赴日本深造,学习日本的新知识和先进文化。
同时,中日经济领域的互动也逐渐增加,日本投资中国、进口中国商品,两国的经济关系逐渐紧密。
三、侵略与战争的冲突然而,在20世纪初,随着日本的军国主义政权崛起,中日关系再次陷入严重的对立。
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与战争行动,比如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这些事件使中日关系降到了冰点,为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做了铺垫。
四、战后的走向与和解二战结束后,日本战败,中日关系经历了新的转折。
中国加入联合国后,与世界各国开展了广泛的交往合作,其中也包括日本。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标志着二战后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的一大进展。
此后,两国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逐渐增加。
五、后续合作与竞争尽管中日两国在经济合作和人员交流方面有所发展,但两国之间的竞争和分歧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地区安全和历史认识等问题上,中日之间经常出现争议。
例如,中国和日本在东海和钓鱼岛问题上的持续争端,以及对于二战历史的不同诠释等。
这些问题为中日两国关系带来了许多困扰。
六、中日合作的前景尽管中日关系存在一些阻碍,但双边的合作与互动正逐步扩大。
双方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且在一些重要的全球问题上也展现出合作的意愿,比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九 中日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九中日关系【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一)两汉时期:1、西汉: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与汉朝来往2、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谴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在汉代传入日本(二)隋唐时期1、全方位交往:派谴使节和留学生、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2、著名人物:日—吉备真备;中—鉴真(三)明清时期明: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俞大猷领导抗倭斗争清: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二、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1、清政府统治时期(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2)1900—1901年,加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904—1905年,日俄战争特点:日本逐渐成为侵华主凶,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1914年,入侵中国某某(2)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3)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迫于中国人民的斗争以及英美等国压力,将某某归还给中国。
特点:日本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3、某某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1931年,九一八事变(2)1935年,华北事变(3)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4)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特点: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最终失败三、现当代史上的中日关系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仇视中国,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立时期2、20世纪70年代: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和平友好交往时期。
3、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21世纪初中日关系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情况下发展。
【重点突破】一、中日关系的演变1、和平友好交往时期从秦汉到隋唐,中日关系始终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2、日本侵华时期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强盛,对中国不断采取了野蛮的侵略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妄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抹平的创伤;中国人民不断进行抗日斗争,并在1945年取得最终胜利。
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演变
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演变1. 引言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交流往来,但是关系的演变却经历了许多曲折的历史。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近代关系、二战后到现代关系等多个层面来探讨中日两国关系的演变过程。
2. 历史背景2.1 古代交流•中日两国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7年,当时中国西汉使节开辟了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外交关系。
•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商业和政治交流不断增加,互为邻邦的地理位置也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
2.2 近代关系•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中日两国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割让了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导致两国关系陷入紧张状态。
3. 二战后关系3.1 战争遗留的恩怨•二战结束后,日本对战败国的敌视态度导致其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中国国内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深感愤怒,两国之间的恩怨难以化解,中日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3.2 外交努力的展开•然而,随着中国和日本政府的外交努力,两国之间逐渐开展了对话和交流,试图改善关系。
•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标志着两国之间关系的正常化。
4. 现代关系4.1 经济交流的发展•近年来,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和日本的贸易额保持在一个高水平,双方在贸易、投资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4.2 政治争议的持续存在•尽管经济交流有所增加,但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争议仍然存在,如领土争议和历史问题等。
•这些争议时常引发两国之间的矛盾和紧张,使关系的改善进程受到了阻碍。
5. 结论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一个曲折而复杂的历程。
从古代的交流到近代的冲突,再到现代的合作,两国间的互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尽管在某些方面仍存在分歧和争议,但中国和日本政府和民众都亟需更多的合作和互信,以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邻国关系。
中日关系
相互猜疑加深。日本逐渐不再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逐渐
不再把日本视为“东亚型现代化样板”。
(3)中日关系的原则基础面临着新的情况。《中日联合声明
》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规定的关于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以
及不同社会制度间和平友好的一整套基本原则虽然仍在发挥作用
实的基础。这次访问的最主要成果就是确定了未来中日关系发展
的方向与框架,即两国要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
伴关系”。以此为中心,两国于1998年11月26日发表了《中日联
合宣言》。
早在1997年,中日双方都有专家、学者陆续提议两国共同发
表继《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后的第三个原
展的动力和手段。
(6)中日相互作用的内容范围正逐步扩大。中日关系的地区
性和全球性不断提高,中日双边关系融入多边体系的成分正日益
加大。
(7)中日关系的不同领域之间的平衡失调。中日关系的各方
面出现了不平衡发展趋势:政治关系不够稳定,安全关系急待改
善,经济关系发展迅速,文化上相互不理解的矛盾日显突出。
时消除引发政治摩擦的隐患,把中日关系重新纳入稳定发展的轨
道。
第二,中级目标:加强两国间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领
域的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相互信赖,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新的
发展阶段。
第三,理想目标:双方就未来相互关系达成共识,确立面向
21世纪的双边框架,把中日关系建立在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
略给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灾害和损害的责任,对此表示深刻反省。
”可见日本政府在对华侵略历史问题上的表态比以往前进了一大
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演变
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演变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是在文化、经济还是政治上。
然而,这段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变化。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深入探讨中日两国关系的演变,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
一、友好交流的起源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7世纪,隋唐时期,日本派遣学者来中国学习文化和政治体制,这种交流为中日两国建立起了友好的基础。
此后,许多日本僧侣来到中国学习佛教,并将其传回日本,使佛教成为了日本的主要宗教之一。
这一时期的友好交流为中日两国之间的互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近代关系的转折点然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的强国。
而中国则在这个时期陷入了动荡和落后的局面。
这种巨大的差距导致了中日两国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一战结束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满洲国,这引发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武装冲突。
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日益加剧,中日两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1945年,二战结束后,日本投降,中日两国的敌对状态正式结束。
三、和平友好的重建与发展二战后,中日两国开始了长期的和平友好建设。
1952年,中日两国签订了《日本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关系条约》,这标志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此后,双方进行了大量的经济、文化和人民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然而,中日两国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
在历史问题上,中日之间存在着许多争议和分歧。
例如,钓鱼岛和南海问题等,这些问题成为两国关系的一个痛点。
尽管如此,中日两国的领导人始终坚持对话和合作的原则,努力化解分歧,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
四、新时代的合作与发展近年来,中日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合作与发展成为了关系的主旋律。
2018年,中日领导人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
此后,两国在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展开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
两国之间的交流和互信进一步加强,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日关系历程
中日关系历程中日关系历程历史以来的中日关系大体可分为古代、近代、战后至60 年代末、70 年代初以来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又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
古代史阶段: 日本“以华为师”, 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近代阶段: 先是先进的中国人“以日为师”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后由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中日关系从友好走向战争。
战后到60 年代末, 受中美关系的影响, 可以说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附属品, 整体上看处于隔绝、仇视、敌对状态。
70 年代初开始, 中日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合作交流逐步成为主流, 但仍未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古代阶段, 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 共同缔造东方文明中日两国隔海相望, 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友好交往, 可谓中日友谊源远流长。
在汉武帝时, 日本就有30 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光武帝时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铁器、铜器、帛等传入日本, 丰富了日本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南北朝, 中国移民到日本传播植桑养蚕、制造丝织品和冶铁技术。
3———5 世纪, 汉字传入日本, 日本根据中国汉字创日本文字。
隋朝时, 日本就多次派使节来中国, 开始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化知识。
唐代, 中日友好更是盛况空前, 日本遣唐使、留学生、高僧大批来华, 如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与中国高僧鉴真都堪称中日友好使者。
日本留学生回国后, 强烈要求社会改革, 促成“大化改新”, 促进了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中国文化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宋代到清朝, 贸易往来一直是中日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
纵观古代历史, 中日两国人民在不断的交往过程中, 建立了相互尊重, 相互学习的优良传统, 形成了相互友好的深厚底蕴。
二、近代史阶段, 中日分道扬镳, 从友好走向战争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则通过“明治维新”全面“西化”, 与东方文明分道, 走上强国之列。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日为师”, 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如饥似渴的向外国学习。
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 共83页PPT资料
(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3、气候
(1)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北部属温带季风 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具海洋性特征。因四周环海,受海 洋影响大,降水丰富。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区相 比,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凉爽。
4、资源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 林、水力资源丰富。
福建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出兵最多 和索取赔款最多的国家
《辛丑条约》日本从中分得3479.31万两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根据《朴茨茅斯 和约》占领了辽东半岛,建立一整套殖民机构
忆一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侵占整个东 北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 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允设厂 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的“租借地” 和“势力范围”
国家 德国 沙俄 英国 法国 日本
租借地 胶州湾
旅顺、大连 新界、威海卫
广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长 城 以北 长江流域 广东、广西、云南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日军的滔天罪行
暴行之一战争:刀使劈人—屠变—杀成中砍“国杀魔百训杀鬼姓人练”比赛
南京南大屠京杀大期屠间杀,中日被军杀目黑害辎的重儿兵童联队
兵站汽车第十七中队村濑守保拍摄的南
下关京江下关边长的江尸边体尸体堆积的场面
日军惨杀的妇女
被残杀的男女村民的头颅
潘家峪惨案
日军占领南京后,日军少尉向井、野田在南京紫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摘要: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始终缠绕在战争,合作,争执中,始终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种矛盾突出,使得中日关系在战略、政治和经济层面呈现出微妙的互动过程。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立足当前受之前一系列中日关系发展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日关系困难固然存在,但友好与合作仍然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政治冷中见热、经济合作火热、安全合作深化、民间交流频繁。
展望未来,中日须加强在东亚安全机制、金融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合作基础,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在此论文中将大胆预测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的三种局面,即“大体维持现状”、“长期持续恶化”、“友好合作深入发展”,并从世界、地区、国家利益出发,提出推动中日友好合作继续深入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近现代以来,中日两国在战火,冷战,和解,合作与交流,紧张与缓和中交织前行。
战火中的中日两国是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基调,它将长时间的影响两国人民在对待两国发展的态度看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国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原料和市场,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东方的中国和日本。
但因两国对待外来文明和侵略的态度和做法不同,这两个国家的也将迎来不一样的命运。
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加上经济发展的局限和对外扩张谋求发展道路的野心,使得它迅速将它的魔爪伸向了贫弱的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掠夺中国大量的赔款和土地,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助长了日本对外抢掠的野心,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中日甲午战争实际意义来讲只是战火中的中国和日本的一个彩排。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硝烟弥漫之前,日本又自导自演在中国掀开它接下来惨无人性对中华民族的残害的一个又一个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大化改新与日本唐华时期的进 入
• 中原动乱时逃往日本避难的中国人。 被日本人成为归化人。当中国进入唐 朝时期日本执政当局由苏我氏与悟布 式掌权。后来苏我氏灭悟布式独掌大 权。(天皇一直没有实权)孝德天皇 听归化人讲中国的皇权至上于是发起 了大化改新全面学习唐朝。日本进入 唐化时期。并派遣唐使入华学习。
遣唐使与鉴真大师东渡
• 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全面学习 中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日本 人吉备真备与高僧空海根据草 书与楷书的偏旁创造日本的文 字平假名和片假名(片假名是 楷书偏旁用于翻译外来文字, 平假名是草书偏旁用于本国语 言的书写)
• 鉴真大师在唐玄宗年间受 普照和荣瑞两位日本高僧 的邀请六次东渡(前三次 未成形,第四次船漏而返, 第五次遇风吹到海南岛, 第六次最终成功在日本博 多湾登陆)将中国文化传 入日本日本为鉴真大师树 碑立传。(据说豆腐就是 鉴真大师传入日本的)
• 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 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 关条约》(又叫春帆楼合 约)因此李鸿章背负了百 年骂名。
• 李鸿章 • 甲午败绩上春帆, • 太后之命大如天。 • 丧权辱国非我意, • 千古骂名我来担。 • 慈禧太后死有余辜,而李
鸿章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青岛到东北
• 袁世凯急于称帝日本向中国提出独霸中国 的二十一条。这时,中日关系彻底破裂。
百团大战的胜利
• 1940年8月中共发动百团大战还是游击战由 彭总指挥遍地开花到处出击。驻太原司令 筱冢义男突发脑淤血去世。华北战区司令 多田骏得病,回国疗养。给日本以沉重打 击。但是引起日本的扫荡,华北
• 战区参谋长安达二十三提出三光政策烧、 杀抢。中共开始了艰难的反扫荡!
艰难的反扫荡与根据地的建设
万家岭大捷与现代化战争
• 武汉会战中我军三个军在万家岭围住了日本106 师团一个师团当时日本军官死亡殆尽因为日本军 官冲在前面所以几乎死亡殆尽组织不起有效进攻。 我军马上要创造歼灭一个师团的记录《国民日报》 空出头版头条,这时日本直升机驰援到来仍下军 官军官数十名组织进攻突出重围。我军不知所措!
• 这就是现代化战争!武汉会战失败中国从防御阶 段到了相持阶段。国军打光了家底,要去与日本 谈判于是中共发动百团大战。
美国的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
• 1945年日本国内发起了玉碎运动。铃木贯 太郎拒绝投降,陆军大臣阿南维几叫嚣着: 一亿国民总玉碎!箪草壶泥,匍匐山野, 确信神州不灭,皇国永存。
• 所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射胖子、小 男孩号两颗原子弹。
• 8月7日9点苏联外长莫若托夫召见日使佐藤 尚武说8月8日0点苏联红军对日宣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 苏联红军出兵七天把号称黄军之花的关东 军消灭。
• 中国展开反攻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9月2日递交投降书 • 9月9日向中国国民政府顾祝同将军递交投
降书。
1972中日建交
• 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至 今40周年
和平是我们每个人的 愿望
谢谢大家
日中关系断绝
• 唐朝后来衰落日中关系断绝,五代十国, 宋元中日关系断绝元朝更是两次打日本。 日本进入摄观政治时代,大化改新功臣中 臣廉足天皇赐姓藤原氏(后来独掌大权, 天皇在200年后再次失权)同时镰仓幕府建 立,镰仓幕府势危,天皇欲夺权未成,足 利幕府建立天皇南逃另立朝廷日本进入南 北朝时代。后来室町幕府完成统一。后来 室町幕府势危日本进战国时代。
• 一战后列强重新瓜分世界把中国青岛给 了日本中国国内掀起五四爱国运动提出誓 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
•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田中奏折》提出与 侵略中国先占满蒙,于是日本政府以辽东 半岛为踏板建立关东军。
从皇姑屯到九一八
• 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 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孔 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 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大和民族的兴起与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 在本州岛兴起了大和民族建立野马台国向 中国称臣,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封其女王 为安东都督府大都督亲魏倭王。以后几百 年野马台过向中国称臣南北朝时向南朝称 臣,一直延续到隋朝,日本推古女皇在位 任用圣德太子(其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相 当于中国的孔子)进行改革。这是起正式定 名日本,改大王为天皇。
幕府递交风说帖(见
商一直持续到1840鸦
闻笔记)因为日本实
片战争的爆发。
行闭关锁国德川幕府
200余年无战事。直到
1853年美东印舰队培
理将军叩关。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日甲午战争
• 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 从倒幕运动到维新变革, 涩泽荣一弃官从商,大久 保利通铁腕改革。后来被 反动势力刺杀,其秘书伊 藤博文上台,策动一系列 对外侵略扩张的战争日本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 1931年9月18号中国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发生冲 突,东北不到四个月沦陷。日本开始了对东北的 14年殖民统治。也标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 我认为:奉系军阀在北伐战争中幸免于难因为东 北还需有人把守,关东军畏惧张作霖所以先策划 了皇姑屯事件而后发动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发动先安事 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着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八路军和新四 军完成改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据史籍略记汉武帝时 期日本通过朝鲜发生 联系。
• 正式记载是东汉光武帝年间在 日本九州岛北部有倭奴国与犬 奴国发生战争。倭奴国王遣使 来华进王贡10根木棍,十卷矾 布,十名牲口(男女奴隶)光 武帝赐封汉倭奴国赐之金印。 现为日本一等国宝。一百多年 倭奴国与犬奴国均覆灭随之而 去的是一个更为强大的民族。
日本的的改革与隋炀帝时期的官方 外交失败
• 第一次圣德太子遣使 小野妹子来华递国书 上写:日出处天子至 书日末处天子无恙。 隋炀帝大怒说小邦无 礼中日外交失败。
• 七年后,日本再次遣 使来华递国书上写: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隋炀帝心想我是天 子你是天皇你这不是 占我便宜嘛?)于是 派裴大夫往日申斥大 夫至对马海峡畏水而 返。
著名中日友好人士
• 阿倍仲麻吕:晁衡19岁随第九次遣唐使来华在中 国考中进士做官至四品秘书监监政(国家档案馆 馆长)。在中国娶妻生子与,其子在20几岁时才 知其父为日本人可见晁衡汉化之深。晁衡年于花 甲之时想回国出海遇风消息传回长安晁衡葬身于 大海。李白伤心至极作著名的《哭晁卿衡》日本 晁卿辞帝都 ,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 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又传回消息晁衡遇风 吹至越南(因为唐朝时越南是中国的领土唐在越 南设立安南都护)安南都护将晁衡送回长安,所 以终生未得回国。
戚继光抗倭与抗倭援朝
• 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败的日本武士去骚扰中国边境, 形成了倭寇,明朝戚继光将军带兵抗倭。
• 后来日本著名将军丰臣秀吉平定战国时代日本实现 统一,后来丰臣秀吉求功心切统兵入朝,想通过朝鲜 侵略中国。朝鲜宣祖大王向中国求援。明万历皇帝下 令出兵。花镗银600万两进行了长达7年的抗倭援朝损 失数百员。班师回朝!朝鲜宣祖大王在南汉山摩崖石刻
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
• 在攻下平津以后日军进攻山西。国民党发 起太原会战。1937年九月八路军115师343 旅由林彪亲自指挥埋伏与既定阵地(一条 狭长的山谷内)伏击了号称*钢军*的板原征 四郎的第五师团的后勤部队一600人的代价 消灭敌军1000余人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不过,太原会战最终以失败告终。是一次 局部胜利的战争。
中日关系的演变 与发展
共同守望的和平
日本的起源
• 据日本皇国史观记载日本第一代天皇为神武天皇即位于公 元前660年(大约与齐桓公同时)在位一百余年,为日照 大神(太阳女神)之孙。
但7世纪初日本才有文字,前面的历史可以看出均为杜撰。
中日建交的开始
• 日本在公元前3—2世 本,日本由石器时代 进入铁器时代。
“再造番邦;并激动的说:中国父母也,我与日本
结子也!然我等孝子也!日本贼子也!
中日两国的闭关锁国
• 中国从1757年(乾隆 • 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闭
二十二年)以后因英
关锁国,只长崎开一
国等殖民者对沿海进
口,与中国,朝鲜,
行骚扰,中外就增多, 荷兰通商,并定期派
故封闭江浙闽三关,
船出海经商。回国向
滞留广州一口对外通
南京大屠杀
• 12月南京沦陷日寇展开了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
杀!遇难30万人
•
•
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
• 1938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起了徐州会战。 其中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在台儿庄,取得 了台儿庄大捷。歼灭日本第十师团(日本 第一师团到十八师团为甲种师团是精锐1至 7为甲午级老牌师团)击鼓连介师团一万两 千余人。击鼓师团参战一万五千人被打残。 击鼓被撤回国转入预备役。但是徐州会战 失败,保卫大武汉发动武汉会战。
• 1942年当时是敌后反扫荡非常艰难于是中共开始 了敌后根据地的建设。
• 三三制,以共产党、开明士绅,资产阶级各占3/1 建设民主的敌后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政权基 础
大生产运动:共产党人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自给 自足。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整风运动:以毛泽东思想进一步确立,抛开了共产 国际的思想理论。为抗战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从北京到淞沪
• 1937年7月7日日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搜宛 平城遭到拒绝于是爆发了七七事变。赵登 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七月底天津沦 陷。日本发动813事变因上海离南京太近, 另一个这是蒋介石的荣幸之地于是国民党 发表了《自卫宣言》发起了淞沪会战。国 民党投入兵力70多个师40多万人(实行逐 次添加兵力的战法)日本投入13个师团20 多万人。由于实力悬殊我们以30多万的伤 亡打死日本4万多人。淞沪会战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