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练习课的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9课时 用数学
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用数学课时目标导航教材P57及练习十二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境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6+2=8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
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师:你是怎样想的?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
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
第八单元 第9课时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八单元第9课时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引“探究”【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提升文化素养。
】1.算一算。
2.分一分。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习“方法”学习任务一:探究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开放的教育空间,引导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一图四式的理解。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6例10。
(1)提炼数学信息,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2)列加法算式①引导:蓝队几人?黄队几人?一共几人?②要求:你能列出算式解答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4=10(3)提问:算式中的6、4、10各表示什么?你能看着图片告诉大家吗?再问:根据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算理,还可以列一道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板书:4+6=10(4)提问:我们不看图,怎么想6+4=?4+6=?引导学生说:看加法想合成,6和4合成10,所以6加4等于10。
6加4等于10,所以反过来4加6也等于10。
(5)列减法算式①提问:一共有10人,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0-6=4 10-4=6②提问:你知道这两道减法算式在图片中表示什么含义吗?说说看!③提问:如果没有图片,我们怎样很快算出10-6=?10-4=?引导学生说:看减法想分成,10可以分成6和4,所以10减6等于4。
由10减6等于4,我们可以直接想到,10减4等于6。
2.教学“试一试”(1)谈话:我们来做个抛花片的游戏放松一下好吗?(拿出花片)老师这里有10个花片,每一张花片的正面都印着花的图案,背面都没有图案。
像图中把10个花片抛在讲台上,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2)还有几种其他的结果吗?抛抛看。
提问:你能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说出四道算式)(2)谈话:请小朋友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四道算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课时 5以内加减法教学设计
《5以内加减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各种形式的数学学习活动,明确加法、减法的不同含义,能选择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正确地计算1~5的加减法。
初步直观感知加减法的联系。
3、培养自主意识,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点:5以内的加减法
导学流程
一、基本训练
1、按数的顺序填数(学生口答)1 () 3 4 ()
5 ()() 2 1;()()3()()
2、数的组成(学生口答)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五的第1、3、6、8题,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把算式补充完整,然后全班集体评价。
2、练习五的第2、4、7题,都是计算题,要求学生看清题目,然后细心计算。
点生回答,师予以纠正。
3、练习五的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版式的意思。
此题主要是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同时点生上黑板演示,然后集体订正。
4、练习五的第9题,送信。
实际上是把算式的结果与数字相同的邮箱连起来。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10的认识配套教案新人教版
5.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计数器、教学卡片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10的认识”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10的认识”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10的认识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10的认识知识点,掌握10的认识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10的认识”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第8单元第9课时 求未知数(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第9课时求未知数(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未知数的概念,能够识别未知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未知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等式的概念及运用。
3. 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未知数的概念,掌握等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未知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未知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未知数的表示方法,以及等式的概念和运用。
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学会求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出题求解,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未知数和等式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未知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等式的概念及运用。
3. 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
2. 请学生自己出一道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讲解、练习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了未知数的概念,掌握了等式的运用,并能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等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求未知数”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未知数的概念,掌握等式的运用,并能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以下是针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未知数问题,如“小明有一些苹果,吃了一些后还剩下几个?”等。
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未知数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未知数的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9课时小鸡吃食教案北师大版
第9课时小鸡吃食教材第43~44页1.结合具体的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
3.学会用有关10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课件、圆片、计数器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板书课题:小鸡吃食)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学生自由讨论,再交流汇报:一共有几只小鸡?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9+1=)师:9+1得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1.10的加法。
(一共有几只鸡?)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计算9+1的。
生1:9只,再来1只,从图中数出是10只。
生2:用加法计算,9个加上1个就是10个。
2.说一说,填一填。
师:翻开教材第43页,看“说一说,填一填”。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再列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2)讨论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②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把小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8只,另一部分是2只,我们写的加法算式是8+2=10,也可以是2+8=10,减法算式是10-2=8或10-8=2。
③探讨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课本,讲述3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摆学具。
让学生同桌合作摆一摆,算一算。
方法二:手指凑十法。
课件出示“凑十歌”。
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方法三:画图法。
④引导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其他得数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如:7+3=10,3+7=10,10-3=7,10-7=3……3.拨一拨,填一填。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9课时 用数学(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9课时用数学(2)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解决与10以内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组成,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计算器、实物模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10以内数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10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尝试计算。
2. 教师讲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进行板书。
3.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与10以内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与10以内数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1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了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练习九 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练习九苏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巩固掌握1以内的简单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初识数字的练习给出拼成数字1-10的图形,并让学生数出其中的数量。
数字的大小与先后顺序的练习1.给出三个或四个数字,请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
2.给出两个数字,请学生判断它们的大小,并用正确形式表达出来。
简单加减法的练习1.给出简单的加法题目,要求学生用数码磁贴或手指模拟计算。
2.提供一些数字阶段,要求学生想象并用组合加减法的方法计算答案。
教学活动活动一:数字紧急转移教师事先准备好数字卡,其中包括了数字1-10。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操作数字的转移。
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并比赛,增加互动性以及竞争感。
活动二:数字堆砌大赛教师事先准备好数字卡和配套的数字画,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指定的难度和模式,尽可能多地集齐数字,用手中的数字变幻成画图中的数字形状,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一定数量的测试题,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2.结对测试:将学生两两搭配,让其互相进行测试,既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促进团队协作精神。
3.课后作业:布置适当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教学建议1.学生可以使用小棒棒、数码磁贴等设备进行加减法计算,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2.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和答题,引导学生根据经验和规律找到答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与第一课相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和进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也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本次数学教材上的习题让我们在数学基础上逐步提高,由简入繁,让我们在体验趣味性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9 整理和复习
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4.9 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5页。
【教学目标】1.会熟练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个位”和“十位”。
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3.熟练地计算简单的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4.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审题意识、倾听习惯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四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和10以内数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10的再认识”“11~20的认识”“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二、知识梳理(一)10的再认识(1)知识点回顾:教师:通过10的再认识,说一说你对10有哪些新的认识?预设1:数数时,10个一就是十。
预设2:“一”和“十”都是计数单位。
预设3:10是最小的两位数,数数时,10个为一组的数比较方便。
(二)11~20的认识教师:对11~20这些数,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预设1: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是由2个十组成的。
预设2: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预设3:11~20各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练习九》【说课稿】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练习九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教材为苏教版。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数的认知和数的大小比较。
在本课的设计中,主要采用了图形化的方式和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旨在使学生能够:1.认识0-9这十个数字,并学会用手指来表示数字;2.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和奇偶性;3.能够通过练习巩固数字认知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数字的认知;2.数字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数字的比较方法;2.数字的奇偶判断。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游戏热身:通过游戏中的数字练习,帮助学生快速认知数字;2.图形化教学: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展示数字的大小比较;3.互动练习:通过互动的方式巩固数字认知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游戏热身(10分钟)在教学开始前,我们可以先通过游戏进行数字的认知练习。
比如老师出示一个数字,学生们用手指表示相应的数字。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认知数字。
2. 图形化教学(25分钟)本环节主要通过图形化展示数字的大小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的大小关系。
1.准备道具:准备10张大小不一的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数字0-9。
2.展示卡片:老师依次出示卡片,让学生先观察卡片上的数字,然后再让学生讨论数字的大小关系,比如:“3比2大,5比8小”。
3.奇偶性判断:通过数字的大小比较,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数字的奇偶性,并引导学生判断数字的奇偶性。
3. 互动练习(20分钟)本部分通过互动的方式进行数字认知和应用练习。
1.数字分类:老师将数字卡片分为奇数和偶数两部分,然后让学生依次把数字卡片放到对应的分类中,同时要求学生口头说出数字的大小。
2.数字比较:老师出示两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更大或更小。
3.数量抽象:老师用手指表示一个数字,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个数字,并以手指表示相应的数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课时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优质教案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9课时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62--6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探索与讨论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和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算式的含义和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游戏:师生对口令(9的组成)二、探究交流:1、出示例题图。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图中有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可以怎样算?(板书:8+1=口,1+8=口)怎么想8加1和1加8等于几?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3)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1=口)怎样想9减1等于几?(4)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9-8=口)怎样想9减8等于几?(5)想一想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列出了几道算式? 看了这4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6)小结: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相应的减法算式,这里的四道算式是有联系的。
2、动手操作:让学生把9个花片分成两堆,有几种方法?观察每一种分法,再想出相应的4条算式。
同步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一种分法及相应的4条算式。
(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要说出相应的得数。
4、归纳整理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有顺序地整理出得数是9的加法算式及9减几的算式,然后让每组的学生把整理的算式在全班交流。
三、游戏体验,巩固知识。
教师说活:小茄子博士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他就想邀请你们到动物之家去走一走。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课时做个加法表教案与反思
做个加法表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内容:p87/做个加法表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归纳,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过程,体会确定标准按规律排列的必要性,了解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整理办法。
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不仅让学生经历“观察—排列—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更要让学生体验在互相鼓励与帮助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学情分析:1.此时学生入校4个月,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但仍处于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他们往往只看到某个对象或某个对象的一个方面,观察事物只是凌乱的、不系统的,分不清主次,还缺乏全面细致的观察品质。
只有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在观察过程中,其观察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2.学生能认、读、写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学生已经具有整理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体验,会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知识的学习,他们初步具有合理地整理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按一定顺序整理20以内加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算式卡片、表格教学过程:1(一)故事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精灵兔,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封信,谁愿意打开信?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打开一封信,教师读信。
内容是:小朋友们新年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精灵兔,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我是来请教小朋友的,首先请大家计算几道题好吗?8+49+47+68+52+94+77+96+8……(出示36个算式卡片,学生边算教师边随意贴在黑板上。
算的时候可以采用个人抢答,同桌悄悄说,集体回答等多种形式。
由于算式过多,适当算8~10道,其他的直接粘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考:精灵兔带来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时《小鸡吃食》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时《小鸡吃食》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鸡吃食》这一课时主要讲述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
但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抽象的运算符号和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情境与数学运算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小鸡吃食的故事课件、实物道具、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鸡吃食的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鸡吃食的故事,引出加减法的运算概念。
故事中,小鸡开始时只有3个虫子,然后它又找到了2个虫子,问学生小鸡现在一共有几个虫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小鸡吃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鸡吃食的过程。
然后,展示一张有5个虫子的图片,再展示一张有3个虫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小鸡吃掉了几个虫子,还剩下几个虫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9课时 解决问题(2)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9课时解决问题(2) 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八单元的第9课时,解决问题(2)。
我们将通过教材中第三章的第六节来学习这个问题。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通过图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方法,通过图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通过图形来解决问题。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个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包括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讲一个实际的问题,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展示一幅图,图中有5个苹果和3个苹果,我会引导学生们通过观察图形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让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这个图形,如何得到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讨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会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思路,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6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 小华有7个橘子,小丽有5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作业答案:1. 小明有6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10个苹果。
2. 小华有7个橘子,小丽有5个橘子,他们一共有12个橘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个方法还存在一些困难。
练习九(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练习九(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开始学习数学基本概念,如数字和数量,学习如何认识基本数学符号和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1.学生将能够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数量,以及如何使用数字和数学符号。
2.学生将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来解决有关数字和数量的问题。
3.学生将能够应用他们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数字和数量•数字和数学符号的使用•加法和减法教学准备1.PPT演示文稿2.课本教材3.黑板笔和橡皮4.练习和作业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什么是数字?”,“数字如何表示数量?”等。
2.老师通过PPT演示文稿简要讲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第二步:数学符号1.老师使用PPT演示文稿介绍常见数学符号(“+”,“-”,“=”)。
老师应该解释这些符号的含义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2.节课的前半部分应该是老师介绍和讲解。
在后半部分,老师应该让学生练习这些符号。
第三步:加法和减法1.老师使用PPT演示文稿简单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老师应该在黑板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演示如何使用加法和减法。
3.老师应该提供一些有关加法和减法的实例,让学生练习使用加法和减法。
第四步:练习1.通过老师讲解后,学生们应该开始练习使用加法和减法。
2.老师应该提供一些练习和作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我意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认真策划、准备和实施,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知识,让学生更易于掌握所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水平。
我相信这些方法将会让我的教学更有成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 连加 连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9课时:连加连减
课程目标
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连加和连减的方法计算简单的数学题目。
2.帮助学生对6~10的数进行深入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学生熟悉的玩具或物品,如积木、玩具动物等,以便进行实践活动。
2.打印好课程指导书,备课时使用。
3.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回顾前几节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6~10的数,与加减法的关系。
2. 学习连加连减(15分钟)
•让学生结对或小组合作,使用玩具等实物进行数学活动,如:7+2=、8-3=等,让学生互相验证答案。
3. 讨论与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分享不同的解题方法。
4. 知识巩固(10分钟)
•发放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独立按照提示进行连加和连减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5. 温故知新(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下节课的内容概要,提前预习,引起学生兴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对6~10的数进行了深入的认识,掌握了连加和连减的
方法,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希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课后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复习今天所学内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朝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数
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31_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9课时0教案
第9课时 0▶教学内容教科书P30,完成教科书P30“做一做”和P31“练习六”第1~5题.▶教学目标1.知道“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
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的含义,并能熟练计算。
3.通过在数学活动中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0的两种含义,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理解0的加、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猴子发现了一盘桃子(课件出示教科书P30第一幅情境图)可高兴了!看,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看看接着发生了什么情况?课件依次出示后两幅情境图。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发现,加深了学生对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使学生走进情境,再提出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习接下来的看图列算式计算打下基础。
二、活动探究,学习新知1.理解“0”表示没有。
师:根据刚才的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会根据情境图说出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用2表示。
小猴子吃了1个后,还剩下1个桃子,用1表示.它又吃了1个,盘子里1个桃子也没有了。
师:盘子里1个桃子也没有了,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0”,也可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板书:没有)。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0以及0的加、减法计算。
(板书课题:0)【设计意图】创设“小猴吃桃”的情境,引出“1个桃子也没有,应该用什么数表示"的问题。
学生在已学数中已无法找到,从而引起认知冲突,学生感觉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生活中“没有"这种现象。
2.完成教科书P31“练习六"第1题.学生独立看图填数,完成后集体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最后一个括号里为什么写“0”。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2.4 练一练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2.4 练一练【课题名称】第9课时练一练【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7页—49页。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通过看图能明确条件和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0-7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6和7的加、减法。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口算”的游戏吧!课件出示口算题。
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预设:学生能熟练进行计算,教师挑选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计算。
(第3-5页课件展示)教师:同学们,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吗?教学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图意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掌握“一图四式”。
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再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认识大括号。
教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呢?预设:左边有4个●,右边有3个●,一共有几个●?教师:大括号和“?”表示一共有多少个圆?你会列式计算吗?预设:4+3=7、3+4=7。
4.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师:这幅图的意思谁会说?预设:左边有3个拨浪鼓,右边有个拨浪鼓。
一共有几个拨浪鼓?列式:3+3=6(个),一共有6个拨浪鼓。
教师:算式中的两个3变式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预设:不一样,一个“3”表示左边的3个拨浪鼓,一个“3”表示右边的3个拨浪鼓,大括号和“?”表示一共有几个拨浪鼓?,把两边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9课时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9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第9课时,教学内容为认识和理解数字“9”的形状、意义和写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书写数字“9”,并理解其在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书写数字“9”,并理解其在数学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9”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数字“9”的书写规范和形状识别。
2. 数字“9”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和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准备数字“9”的卡片,用于教学和练习。
2. 实物教具:准备与数字“9”相关的实物,如9个球、9个苹果等,用于实践活动。
3.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字,引入本课时的主题——数字“9”。
2. 新课导入:向学生展示数字“9”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数字“9”的形状和特点。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字“9”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分组找到9个物品,用数字“9”进行计数等。
4. 书写练习: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数字“9”,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5. 练习题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字“9”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数字“9”,并标注其特点和形状。
2. 用数字“9”进行计数和展示相关的实践活动。
3. 展示和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数字“9”。
作业设计1. 书写练习:学生自行书写数字“9”,并进行自我检查和修正。
2. 实践活动: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环境中找到与数字“9”相关的物品,进行计数和描述。
3. 练习题巩固: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数字“9”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因为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理解障碍和操作困难的地方,也是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和创造性教学策略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9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五第5、6、7、8、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正确、较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初步渗透辨证统一的思想,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3 4 ()
5 ()() 2 1
()() 3 ()()
(学生口答)
2.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3. 5以内加法练习。
出示 1 2 3 4
把数字卡片放在方格的上面并移动,做口算1+1,1+2,1+3,1+4。
再把卡片放在下面并移动,做口算2+1,3+1,4+1,将数字卡片换成其他的,分别练习5以内的加法。
4. 5以内减法练习
分别用5减去比它小的数,依次练习。
二、指导练习
1.P29页的第6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再把算式补充完整。
2.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故事,再请人在全班编故事。
(2)评一评:谁编得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3.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9页的第7题。
全班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
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