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精品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
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
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
(或成功或失败)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
(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2)、学生交流、汇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了解科学实验是怎么进行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进一步探究科学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科学实验,科学实验该怎么进行。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没有进行过科学实验,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学实验。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1.什么是科学实验2.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3.实验:酸碱中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主题有初步认识,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发问、展示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展现出科技与学生生活的关系,以此为起点,启发学生去探究科学实验的相关概念。
•发问:–你们知道科学是什么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你们想过怎样才能了解到科技是如何发展的吗?–…2. 学习科学实验【20分钟】了解什么是科学实验,讲解有理论说明、观察现象、设立假设、实验验证、总结结论、修正假设六个步骤。
•讲解:–首先了解什么是科学实验。
–接着讲解科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主要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环节。
–最后通过实例,让学生感性认识到科学实验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3. 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10分钟】讲解科学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后的评估。
•讲解:–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结束后的评估。
4. 实验:酸碱中和【30分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步骤:1.把红、蓝色指示剂各倒入两个杯子里,先向蓝色指示剂杯子倒少量醋,观察后加入苏打,搅拌,记录结果,其他组员也操作此步骤。
2.再向红色指示剂杯子倒少量苏打,观察后加入醋,搅拌,记录结果,其他组员也操作此步骤。
•实验表: |试验材料|观察结果| |———|———–| |蓝色指示剂+醋| | |蓝色指示剂+醋+苏打| | |红色指示剂+苏打| | |红色指示剂+苏打+醋| |5. 实验讲解【10分钟】讲解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的能力。
2、教学难点(1)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和事迹,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迪生发明电灯等,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2、知识讲解(10 分钟)(1)介绍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步骤。
(2)举例说明如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例如观察生活中的现象、阅读科学书籍和文章等。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天气的变化”等,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作出假设。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4、实验设计(15 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和假设,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
教师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工具,如种子、花盆、温度计、秒表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变量、控制条件、实验步骤等。
5、实验操作(20 分钟)各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确保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规范。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题为《做一名小科学家》。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的特点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和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四、教学过程1. 集体活动(10分钟)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科学问题,如“水为什么能熄灭火?”等。
2.引入课题:通过提问和介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以及科学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讲解(10分钟)1.讲解“科学是什么”: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实验或观察,进行总结归纳得到结论的一种学科。
2.讲解“科学的特点和意义”:科学是客观的、理性的、可证实的,并且对人类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有重要作用。
3.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或观察、总结归纳。
3. 小组活动(20分钟)1.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或观察;2.思考问题,总结归纳结果。
4. 整合讨论(15分钟)1.学生报告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3.总结本节课内容,为下节课作铺垫。
五、教学方式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营造启发性和探究性学习氛围。
六、教学评估1.知识评估:通过学生问题回答和总结归纳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科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力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验和观察,检查学生是否具备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评估:观察和评测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科学探究的对象和方法;(2)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3)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出猜想,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掌握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基本的科学实验步骤,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并提出问题,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针、毛线、创可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 导入新课。
引出学生对于“做一名小科学家”这个主题的新鲜感与好奇。
2. 提问: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做过科学实验呢?怎么做的?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引导学生回忆和交流。
3. 阅读荧光笔和手摇发电机,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有时也是需要一些工具的。
二、展示1. 将生活中常用的针、毛线等材料展示出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它们的初步认知。
2. 示范实验过程。
从针头拨动、线头牵引、拧成弯形、吸附在磁铁上四个方面进行示范。
三、探究1. 设计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针怎么才能让它吸附在磁铁上?让学生们一起讨论并提出实验方案。
2. 开始实验。
教师分发活动材料,让学生自己尝试将针变成磁性物质,然后通过带着磁力的针头挑战接住纸夹、拔出抽屉等不同实验过程。
四、总结1. 总结探究。
学生们分享各自的实验经验,并总结出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引导归纳。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归纳,进一步加深对针磁性的认识。
三、作业1. 思考题:你们能想到那些日常生活中利用磁性物质来实现的事情?2. 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学生们自主设计下一次的实验。
【教学总结】学习基本科学实验步骤需要学生掌握归纳分析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针及毛线和创可贴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
(2)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作出合理的假设。
(2)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对科学研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科学研究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科学实验的视频,如“会跳舞的盐”“神奇的静电”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介绍科学研究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是为了探索未知、解决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
(2)讲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
(3)以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为例,如“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
3、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怎样让鸡蛋浮在水面上”等。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是一年级上册科学课的一个重要单元,本教案解析了此单元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和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学会使用科学事实和知识解释现象。
2.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科学家,通过做实验、观察和记录来发现科学规律与现象。
3.了解科学工具,学习安全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1.科学是什么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搜集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知道科学是用来研究和探索自然现象的,是可以验证的方法和技术。
2.小科学家通过小明和小丽的故事和互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科学家,不需要特别的才能,只要耐心、细心、好奇心和科学知识,就可以用简单的实验探索科学世界。
3.探索科学:3.1 发现科学规律选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白醋和小苏打制作气球、研究风铃的声音、移动磁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实验现象规律,引导学生用简单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2 学习科学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验走流程展示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在教师和小组长的帮助下,小组同学选择一个实验,进行团队合作和实验记录,明确每个人分工、制定计划、记录实验步骤和结论,学习科学方法。
4.整理实验结果整理每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科学规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活动1.捉虫子 - 研究蚂蚁行走轨迹:活动介绍:掌握蚂蚁行走规律,了解蚂蚁的觅食行为。
具体步骤:1)在草地上找到蚂蚁,观察它们的行走轨迹。
2)用粉笔或线在地上连成一个方格或圆形,观察蚂蚁走过这个图案的行走路线和时间。
3)变化图案,并观察蚂蚁的变化行走路线与时间。
4)总结:蚂蚁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在行走时会自己制定路线并对路线进行改变。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总结的能力,学会使用科学知识解释事物。
2.喝水 - 研究水的运动:活动介绍:研究水分子的运动规律,观察污水的净化过程。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案
科学
时间
2014.9.3
班级
3年
课题
2,做一名小科学家
第(1——1)课时
学习
目标
1、能够从纸鹦鹉“站立”的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评价
方法
培养细心观察、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态度。
教学
重点
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
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
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
你喜欢哪些科学家?
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
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
总结:
做一位小科学家。
使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进一步寻找物体平衡的方法。
通过收集科学家资料,进一步理解科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
难点
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法
与
学法
演示实验与自主合作实验结合,让学生在体会中形成能力。
课前
准备
曲别针、卡纸
导
学
过
程
和
学
法
指
导
导学过程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
①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
②让学生去试
③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
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组织学生动手尝试)
科学的信心→小科学家
布置
预习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
幼儿园中班做一个小科学家教案
幼儿园中班做一个小科学家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中班做一个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的概念,认识实验的基本要素;2.能够参与实验、了解并记录实验过程,并制作成简易的实验记录表;3.能够使用常见实验器材贴近生活,探究科学世界的奥妙。
教学内容:1.认识科学实验,了解实验器材2.实验实践体验,亲身探究3.实验记录,制作实验报告教学流程:一、引入(10分钟)1、起哄——小小科学家登场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小老师,今天我来教大家做一个小科学家!2、口胡——你们知道科学实验吗?知道实验需要什么吗?3、教师简单介绍课程目标和流程,并对接下来的内容做预告。
二、知识讲解及操作演示(30分钟)1. 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概念、实验常见器材等知识。
2. 教师展示一项实验,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体验。
三、实验亲身体验(30分钟)1. 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 分组操作并互相交流,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
四、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30分钟)1. 要求学生制作实验记录表,并记录实验过程以及结论。
2. 学生将制作成的实验记录表进行交流讨论。
五、实验总结(20分钟)1. 教师为学生演示已经做好的实验产品,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成果及感悟。
2.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答,对本节课程的知识点做一个小结。
教学重点:1. 认识科学实验,理解实验常见器材的使用方法。
2. 探究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了解实验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验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实验体验,学会实际操作。
2.怎样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的记录方法和技巧,制作出优美的实验记录表。
教学辅助:1.实验器材2.实验记录表3.发挥想象力所需的小道具或材料教学评估:1. 学生的实验记录表2. 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3.学生分享的实验成果及思考教学拓展:1.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各自的实验成果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开展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过程中,请重视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及实验器材的安全使用;同时要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尝试自行设计实验内容及方案,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
我是小小科学家教案
我是小小科学家教案1. 课程背景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科学基础知识:物质、能量、生物、地球与宇宙等。
- 科学实验方法: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结论等。
- 科学探索技能:信息搜集、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
- 科学伦理与安全: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知识等。
4.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学习"+"实践式教学"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验活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5. 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测试,评估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设10次课,每次课时长为2小时,包括1小时的理论讲解和1小时的实验操作。
课程安排如下:- 第1-2次课:科学基础知识讲解与实验操作。
- 第3-4次课:科学实验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 第5-6次课:科学探索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 第7-8次课:科学伦理与安全知识讲解。
- 第9-10次课:综合实践与课程总结。
7.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实验药品等。
- 教学资料:教材、PPT、实验指导书等。
- 网络资源:科学网站、教育平台等。
8. 教学建议- 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害。
-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学习目标]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
(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小小科学家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shh1.1 小小科学家一、教学目标1.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2.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3.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珠、斜坡板、绒布四、教学过程(一)师生讨论: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介绍科学家的工作。
(二)师生实验:做滚小球的实验,带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
(三)小组交流:拓展一: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四)视频实验:拓展二:三个生活小实验视频:吹乒乓球、电线圈、干冰。
(五)教师讲述: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许多问题的答案,比如大树是怎么长高的?(这与组成大树的细胞有关,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带来了大树的不断成长)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六)教师讲述:还有很多问题还没完全找到答案,比如地球里面有什么等等。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科学家的定义与特质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数据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科学家的定义与特质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家吗?(2)引导学生讨论:科学家需要具备哪些特质?2.讲解科学家的定义与特质(1)科学家是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规律。
3.互动环节:同学们,请用你们手中的纸和笔,画出你心中的科学家形象。
第二课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的定义与特质,那么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探究的呢?(2)引导学生讨论: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科学家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2)实验:科学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获取数据。
(3)分析:科学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互动环节:同学们,请举例说明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来解决。
第三课时: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1.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2.讲解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1)实验操作:科学家在进行实验时,要遵循实验步骤,确保实验安全。
(2)观察记录:科学家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以便后续分析。
3.互动环节:同学们,请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1.导入(1)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实验操作与观察记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些数据?(1)数据分析:科学家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2.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科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04
做一位小科学家本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以下两点进行:1基于上节课的学习经验,继续鼓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2在探索中体会科学家“做”科学的点点滴滴,不放过每个教学时机,力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为“科学不仅是需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重在通过学生以吹泡泡的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作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科学探究要经历的过程: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阅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使学生在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的同时,也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小科学家的快乐和成就感,感受科学的真谛。
在反复提问题的训练中,暗示提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地位,“一切科学研究都是从疑问开始的”,从而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起“搞科学”与“提问题”之间的思维桥梁,为学生真正进入科学探究,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和实际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这样处理教材:1.通过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努力“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拉近科学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2.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上,着重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反思。
3.进一步明确、强调“科学是什么”,科学研究要历经“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阅资料—思考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
将“科学是什么”从具体的活动中提炼出来,上升到概念。
在玩玩具活动中,尊重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的现状。
给学生以广阔、开放、自由的选择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玩赏自己感兴趣的玩具(但也要注意玩具自身的安全性,提前做好“玩”中的安全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亲近科学的同时,也能喜欢上科学课,由衷地发出“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的感叹。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听故事,比一比—玩玩具,提问题—解释科学是什么—发现身边的科学。
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顺应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通过作比较、强化练习、反复经历,不断加深学生对“科学是什么”的理解。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4、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假设。
(2)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并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和数据处理。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磁铁、电池、导线、小灯泡、杯子、水、盐、糖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科学探究的案例、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讲述一个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二)提出问题(10 分钟)1、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现象或疑问。
2、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或疑问进行思考,提出更具体、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
例如:为什么铁会生锈?植物是怎么喝水的?(三)作出假设(10 分钟)1、针对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合理的假设。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假设,并说明理由。
(四)设计实验(15 分钟)1、教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等。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3、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进行实验(20 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和正确。
2、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分析与总结(15 分钟)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
3、总结实验结论,强调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七)拓展与应用(10 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本次探究活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精品
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精品
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
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设计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2)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进行实践。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复杂性。
(2)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数据记录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天平、量杯、小灯泡、电池、导线等。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的科学图片、视频和资料。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案例和指导手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科学发明的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火箭发射、机器人跳舞、植物的向光性等。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的秘密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做一名小科学家。
(二)提出问题(10 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感到好奇的现象或问题。
例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写在纸条上,贴在黑板上。
3、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找出有研究价值、能够通过实验或观察来解决的问题。
(三)作出假设(10 分钟)1、针对筛选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尝试作出合理的假设。
2、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3、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假设,并说明理由。
(四)设计实验(15 分钟)1、教师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如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等。
2、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3、各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范文精编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
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初步体验探究。
●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
●学习用多种形式交流收集的`资料。
●体验活动有效开展,树立起做科学家的信心。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层次2知道科学是什么,但不能将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相联系。
层次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探究能力: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家的满足感。
层次1:学生不能从找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
层次2:学生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但不能与发明创造相系。
层次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
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
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
教学步骤: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
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知识比较宽泛,既包括人类的一些日常生活、环境、现象,也包括简单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比较等基本思维方法。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科学?2.科学家的工作3.科学家的发明4.发明带来的改变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2.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日常生活的改变;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4.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教学方法1.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科技图片及相关实验资料,并进行解读;2.进行趣味性科学实验课堂,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思维过程;3.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实验课堂上鼓励学生自行发现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通过播放科学与生活等科技类节目,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氛围。
2.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介绍自己对科学知识的了解,以及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科学现象。
第二步:探究1.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科学?不同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老师辅助微调。
2.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图片资料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家发明的重要性;3.学生通过模拟科学家的工作,并进行小实验,感受科学发明带来的改变。
第三步:应用1.让学生用自己展现出的观察和发现的结果,完成小几组的比较实验,并说明实验结果的意义;2.通过组间比较,探究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创新的历程,让学生在有趣实验中积累推断、归纳、类比等诸多不变的科学思维。
第四步:巩固1.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探讨科学知识的发展及其未来的应用方向;2.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对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汇总;3.帮助学生总结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及其发明成果,梳理科学发展史。
六、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兴趣愿望;2.通过小几组实验、小组互动等形式,考察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3.在期末考试中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
三年级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
三年级上册《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科学实验:制作彩虹糖、水的张力实验、摩擦力实验。
3.科学小知识:彩虹糖的秘密、水的张力原理、摩擦力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观察、思考、动手操作。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科学是什么?科学家是做什么的?2.理论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彩虹糖的秘密、水的张力原理、摩擦力的作用。
3.实验操作(1)制作彩虹糖①教师发放材料:彩虹糖、水、盘子。
②教师示范制作彩虹糖的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③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水的张力实验①教师发放材料:水、胡椒粉、洗洁精、牙签。
②教师示范水的张力实验,并讲解实验原理。
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摩擦力实验①教师发放材料:木板、小车、沙子、摩擦力测试仪。
②教师示范摩擦力实验,并讲解实验原理。
③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提问:通过这次实验,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5.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个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更加关注实验现象和原理。
2.在实验操作中,注意安全事项的提醒,确保学生安全。
3.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到知识。
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重在通过学生以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到一种做科学家的满足感,同时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通过反复提问题的练习,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感到“科学”与“提问题”紧密相连。
本课教学内容如下:1.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也能做科学,我们的身边就有科学,我们就是一位小科学家。
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科学素养。
也许在他们中就会出现从做“小”科学到做“大”科学的人。
2.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从吹泡泡到玩玩具,都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因为孩子们的天性使然,所以容易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
用这样的活动体会科学的过程是再好不过的了。
孩子们会很愿意提出问题。
3,解释科学是什么。
将科学是什么显性化,突出问题的产生——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与后续单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架构起教材科学探究的框架。
4.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并将其记录下来。
这是训练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题。
知识与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带各种玩具。
四、教学活动建议本课首先是对自己吹泡泡与爱迪生的发明创造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相似之处。
由于上节课已经对自己吹泡泡的经历做过反思,所以这一环节只要让孩子们读一读爱迪生的故事就可以了,但需要将两者的相似之处记录下来。
这是科学课的首次记录,注意要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记录就可以,不必强调用很完整的语言。
教师还可以补充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活动、教案、教案、方法、地方、认识、问题、自主、提出、发现、研究、信心、办法、树立、解决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