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做一名小科学家》教案一等奖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2、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课一开始就用站在指尖上的纸鹦鹉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带着问题探究其中的奥秘,接下来可以通过不同的形状的纸片来尝试,寻找如何让它们平衡。

由于学生是刚接触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保持活动场地整洁,实验井然有序。

教学过程:(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

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二)、探究活动: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

(或成功或失败)4、引导学生思考: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

(提示: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2)、学生交流、汇报。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 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小科学家》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通过展示科学家的工作、介绍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让学生亲自参与简单的科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科学的初步认知。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科学家的工作场景,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特点。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活动,如观察植物、动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

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通过参与科学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观察、比较、分类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你们见过科学家吗?他们是做什么的呢?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科学家工作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小小科学家》,一起去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观察图片展示一些科学家的工作图片,如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在野外观察动物、在太空探索等。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科学家在做什么。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科学家的工作有哪些特点。

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教师总结科学家的工作主要是观察、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索未知的世界。

《小小科学家导学案》

《小小科学家导学案》

《小小科学家》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
1. 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闻名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科学家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如何做出重要的发现的?
二、探究
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并将讨论结果汇报给全班。

2. 导师讲解:介绍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包括钻研、实验、观察等,工作方式包括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等。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家的工作过程。

三、拓展
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科学家,模拟科学钻研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参观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科学实验室,让他们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环境和工具。

3. 阅读科学文献:推荐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科学书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总结
1. 回顾本次进修内容,让学生总结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2. 提出问题:你觉得你有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潜质吗?为什么?
五、作业
1. 撰写小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科学家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小结。

2. 实践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对科学家的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积极探索科学的奥秘,成为真正的小小科学家。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是一年级上册科学课的一个重要单元,本教案解析了此单元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和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是什么,学会使用科学事实和知识解释现象。

2.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科学家,通过做实验、观察和记录来发现科学规律与现象。

3.了解科学工具,学习安全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过程1.科学是什么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搜集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知道科学是用来研究和探索自然现象的,是可以验证的方法和技术。

2.小科学家通过小明和小丽的故事和互动,引导学生认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科学家,不需要特别的才能,只要耐心、细心、好奇心和科学知识,就可以用简单的实验探索科学世界。

3.探索科学:3.1 发现科学规律选一些简单的实验,如用白醋和小苏打制作气球、研究风铃的声音、移动磁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实验现象规律,引导学生用简单科学知识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3.2 学习科学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验走流程展示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在教师和小组长的帮助下,小组同学选择一个实验,进行团队合作和实验记录,明确每个人分工、制定计划、记录实验步骤和结论,学习科学方法。

4.整理实验结果整理每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科学规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活动1.捉虫子 - 研究蚂蚁行走轨迹:活动介绍:掌握蚂蚁行走规律,了解蚂蚁的觅食行为。

具体步骤:1)在草地上找到蚂蚁,观察它们的行走轨迹。

2)用粉笔或线在地上连成一个方格或圆形,观察蚂蚁走过这个图案的行走路线和时间。

3)变化图案,并观察蚂蚁的变化行走路线与时间。

4)总结:蚂蚁为了寻找更多的食物,在行走时会自己制定路线并对路线进行改变。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总结的能力,学会使用科学知识解释事物。

2.喝水 - 研究水的运动:活动介绍:研究水分子的运动规律,观察污水的净化过程。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实验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实验教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实验教案概述1.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重要性在幼儿园阶段,科学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还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定一套适合幼儿园孩子的科学实验教案十分必要。

2.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套适合幼儿园小小科学家的实验教案,帮助他们在幼儿园教学中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教案一:水的性质实验1. 实验目的:让孩子们了解水的性质2. 实验材料:水、塑料小杯、纸巾3. 实验步骤:a. 将一杯水倒入塑料小杯中b. 用纸巾将水擦干,观察水的现象c. 让孩子们描述水的性质,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二、教案二:气体的特性实验1. 实验目的:让孩子们认识气体的特性2. 实验材料:苏打水、醋、小瓶子、气球3. 实验步骤:a. 将苏打水和醋混合倒入瓶子中b. 将气球套在瓶口,并观察气球的变化c.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气球的变化,并得出结论三、教案三:颜色溶解实验1. 实验目的:让孩子们了解颜色的溶解特性2. 实验材料:食用色素、透明杯、水3. 实验步骤:a. 在透明杯中加入水和食用色素b. 观察色素在水中的变化c.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色素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得出结论四、教案四:磁铁的吸附实验1. 实验目的:让孩子们认识磁铁的吸附特性2. 实验材料:磁铁、各种小物件3. 实验步骤:a. 让孩子们用磁铁吸附不同材质的小物件b.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磁铁的吸附情况,并得出结论五、教案五:温度的影响实验1. 实验目的:让孩子们了解温度对物体的影响2. 实验材料:冰块、水杯、温水3. 实验步骤:a. 将冰块放入水杯中b. 倒入温水,观察冰块的变化c. 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冰块的变化,并得出结论结语1. 科学实验教案的重要性科学实验教案能够让幼儿园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是小小科学家教案

我是小小科学家教案

我是小小科学家教案1. 课程背景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至关重要。

"我是小小科学家"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科学基础知识:物质、能量、生物、地球与宇宙等。

- 科学实验方法: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结论等。

- 科学探索技能:信息搜集、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

- 科学伦理与安全:实验操作规范、实验室安全知识等。

4.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学习"+"实践式教学"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验活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5. 教学评价课程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测试,评估他们在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设10次课,每次课时长为2小时,包括1小时的理论讲解和1小时的实验操作。

课程安排如下:- 第1-2次课:科学基础知识讲解与实验操作。

- 第3-4次课:科学实验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 第5-6次课:科学探索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 第7-8次课:科学伦理与安全知识讲解。

- 第9-10次课:综合实践与课程总结。

7.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实验药品等。

- 教学资料:教材、PPT、实验指导书等。

- 网络资源:科学网站、教育平台等。

8. 教学建议- 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害。

-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小科学家》说课(附反思、板书)(教学设计)一年上册科学苏教版

《小小科学家》说课(附反思、板书)(教学设计)一年上册科学苏教版
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水的关注,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是什么颜色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透明性和无色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染色实验、过滤实验等,让学生亲手操作,感受科学的魅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实验的发现和对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利用信息化资源,如水的循环动画视频,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方法掌握不足,需要加强指导和示范。
2.在课堂讨论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主题不感兴趣或缺乏自信心,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评价方式主要依赖教师的观察和测试,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考虑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评价
教师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教师会指出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同时,教师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表扬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会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开展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加深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
-制作节约用水宣传海报:鼓励学生创意设计,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水资源保护的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观察题
题目:观察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实验:将红色颜料滴入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分享经验和思考,以深化对水的性质的理解。

小小科学家-苏教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小科学家-苏教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小科学家-苏教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的基本使用和操作;
2.理解简单机器的作用和功能;
3.提高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机器的使用和操作;
2.简单机器的作用和功能。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简单机器的作用和功能。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教学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使用的机器,并简要介绍各种机器的作用和功能。

步骤二:操作机器
1.分组让学生一组一台机器进行操作认识。

2.通过指令让学生操作机器完成指定的任务,如打印一份测试报告。

步骤三:了解简单机器的作用和功能
1.向学生介绍简单机器的种类,并说明简单机器的作用和功能。

2.试用各种简单机器并指导学生操作使用。

步骤四:小组讨论与分享
1.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所使用机器的功能特点。

2.通过分享方式,让各组学生分享机器的使用场景和体验,加强学生对于机械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五:总结归纳
1.回顾教学内容,总结简单机器的作用和功能。

2.引导学生认识到机器的应用无处不在,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尝试机器的使用。

四、教学评估
1.通过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享,了解学生对于机器的掌握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在操作机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机器的掌握程度。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是我们作为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教案旨在通过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成为小小科学家,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实验和创新能力。

一、活动名称:观察植物生长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 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活动准备:1. 花盆2. 肥沃的土壤3. 种子4. 水5. 日记本和笔活动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一人负责一个花盆。

2. 学生在花盆中放入适量的土壤。

3. 学生将种子播撒在土壤中,并轻轻按压。

4. 学生每天给种子浇水,并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内容:1. 种子发芽的时间。

2. 幼苗的生长速度。

3. 幼苗的颜色和形态变化。

4. 需要多少水才能使植物保持健康生长。

活动总结:学生根据记录的观察结果,参与讨论并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科学规律,并鼓励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原理。

二、活动名称:制作简易电路活动目标:1. 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路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与团队精神。

活动准备:1. 电池2. 电线3. 耳机4. LED灯泡活动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材料。

2. 学生按照指导图纸,连接电池、电线、耳机和LED灯泡。

注意正确连接正负极。

3. 学生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4. 学生打开开关,观察LED灯泡是否亮起。

活动总结: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电路,交流有效的连接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案。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活动名称:研究风的力量活动目标:1. 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和创新的兴趣。

活动准备:1. 风车2. 风筝3. 风速计活动步骤:1. 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风的现象,并讨论风是如何形成的。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 副本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 副本

(一)教材分析一年级科学课《小小科学家》是一门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并通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在《小小科学家》的课堂上,学生们会首先通过交流和观察,了解到科学家里有研究动物的、研究植物的、研究地质的、研究天文的等等。

他们的工作包括观察、实验、记录等,这些都是为了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这样的介绍旨在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内容和方式,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接下来,学生们会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

比如,他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通过滚小球实验来探索物理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小球在不同条件下的滚动情况,并尝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除了实验活动外,学生们还会学习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些知识将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铺垫。

通过《小小科学家》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他们将会更加热爱科学,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为未来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年级科学课《小小科学家》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它将为学生们打开科学的大门,引领他们走进神秘的科学世界。

(二)教学目标一年级科学《小小科学家》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尝试得出结论,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并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年级科学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

三年级科学做一名小科学家优秀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得出让纸鹦鹉立于钢丝上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能找出自己的探究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3、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小制作或日常生活中。

教材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准备:回形针、纸鹦鹉、钢丝、白纸、画笔、剪刀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它是?(出示:鹦鹉),你们知道鹦鹉平常喜欢站在哪里吗?〔学生答:树枝上,鸟笼上……〕是的,鹦鹉能站在细细的杆上,可老师带来的纸鹦鹉能站在这根铁丝上吗?指名让学生上来试一试。

〔不行〕师:这么看来,这只鹦鹉很不听话,可我们得想方法让它也能站在这细细的铁丝上或手指上。

让我们来当一回小小科学家吧!〔齐读课题:做一名小科学家〕老师给你准备了回形针,你可以用它别在鹦鹉身体的某个部位,使它能够站立,注意:不能用回形针直接把鹦鹉和铁丝别在一起。

学生试验。

展示结果。

交流:把回形针别在鹦鹉的尾部,就能使鹦鹉站立了。

二、探究鹦鹉站立的奥秘做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或者能提出什么问题?生:为什么把回形针别在鹦鹉尾部就能站立起来,而其他地方却不行?师:提的问题真不错,那就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来探究吧。

出示表格:全班交流。

师相机指导:如果猜想跟回形针有关,那么换成橡皮泥或别的东西形不行?〔事实验证是可以的。

〕如果猜想跟重物的位置有关系,那么你是别在鹦鹉的什么位置,用图标示出来,标出了支撑点和重物点。

发现了什么关系?学生说。

再次验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些剪好的“鱼,小人,虾,香蕉〞,请你找出它的支撑点,然后用刚刚的方法加上回形针〔或其它重物〕,看能不能使其也站立在钢丝上。

2、说说大家的研究结果: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3、通过我们认真地探究,终于发现了鹦鹉站立的奥秘。

4、请你总结我们与科学家探究过程中的相似之处。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实验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实验教育教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实验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造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幼儿实验操作的技巧。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1.科学实验器材:如试管、烧杯、滴管等。

2.实验材料:如水、油、小石子等。

3.图书和教学资料:如有关科学实验的图书、教学PPT等。

4.幼儿园实验室或课堂。

教学内容:1.导入(10分钟)-引导幼儿回忆他们平时所遇到的一些科学现象,如水能流动、火会燃烧等。

-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呢?”2.实验之前的准备(10分钟)-给幼儿展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材,并介绍其名称和作用。

-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材料的外观、性质等。

3.实验操作(30分钟)-第一组实验:水和油的分离实验a.引导幼儿将水和油分别倒入试管中。

b.要求幼儿观察实验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c.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分析。

-第二组实验:小石子在水中的沉浮实验a.引导幼儿将小石子放入水中观察。

b.要求幼儿观察小石子的沉浮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c.引导幼儿思考:小石子在水中沉还是浮?为什么?4.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帮助幼儿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总结(10分钟)-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幼儿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科学实验有什么意义?通过实验,你们学到了什么?”6.课堂延伸(5分钟)-带领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一个与科学实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并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1.导入部分可以采用问答、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操作部分可以采用示范引导、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3.实验结果分析部分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展示演讲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1小小科学家教案及反思

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首先以丰富的图片资料和简要的文字,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

其次通过科学实验:滚小球,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和观察,以亲身经历与科学家的经历做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体会到一种做科学家的满足感,同时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最后简要地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练习,强化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感到“科学”与“提问题”紧密相连。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 、能够从学习探究大树是怎么长高的,闪电是怎么发生的,地球里面有什么,有没有外星人等活动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方法。

2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滚小球实验与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的相似之处,初步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经过多次实验和验证,发现小球滚得远的秘密,激励学生树立做科学家的信心,进一步明确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找出小球高度与滚动距离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视频资料、PPT课件。

学具:教师自制教具——带有凹槽的小滑梯,毛巾、直尺等(四人一组,共5组)。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 播放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二)(板书“科学”)1、当你看到“科学”这二个字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认为科学是什么呢?2、学生汇报。

【评析】导入是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始,也是关键。

播放视频,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开始。

本课采取了用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兴趣。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便于教师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

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具体形象的认知。

(一)、图片里的科学。

1、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的一组图片,这些科学家在工作,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图片)2、学生简单的读拼音,说出科学家的工作。

苏教版(2024秋)小学一上科学1.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秋)小学一上科学1.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1.1《小小科学家》教材分析在课堂上,学生回忆小时候做过的与科学有关的事情,了解自己经历过的观察、种植等活动都是因为自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都和科学有关。

通过读图文,学生知道科学家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他们会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课堂上,学生读科学家伽利略滚球实验的故事,自己也来滚小球。

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

最后,从书中科学家正在从事研究的图片,学生联系生活发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研究不同的事物,同时渗透了科学家精神的教育,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关于课后作业,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强烈的阶段。

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实验经验,对科学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然而“科学”这个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抽象的,他们对科学家的具体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不够了解的。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回忆小时候做过的与科学相关的事情出发,联系生活,通过动手做实验来体验什么是科学,从而打破科学的神秘感,树立起自己也能做科学研究的自信心,自己也可以是一位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联系生活,能够举例说明科学家从事不同领域的研究。

科学思维:初步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意识,利用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等方法,提出不同想法。

探究实践:做滚小球实验,并在实验中有所发现。

责任态度:从自己经历的活动和科学家的事例中意识到科学与好奇心有关。

重点与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

教学准备带有凹槽的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木球、贴纸、绒布。

教学过程模块一:科学家是做什么的1.谈话:小朋友们,知道老师来给大家上的是什么课吗?(板书课题:科学)2.调动经验:幼儿园里有科学课吗?我们来看一看。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近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近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小小科学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科学家的职业和相关工作,了解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掌握通过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

- 能够通过滚小球实验,理解坡度与小球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 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

掌握运用五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的方法。

难点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含PPT、视频资料),钢珠或小球,斜坡板,绒布(有刻度)科学家故事图片或视频,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可选)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花会开?为什么草会绿?为什么鸟会飞?为什么天会黑?”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引出主题:“是科学家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科学家,做一回小小科学家。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参与讨论。

(二)认识科学家的工作教师活动:1. 介绍科学家: - 展示科学家图片,如爱因斯坦、霍金、袁隆平、珍妮·古道尔等。

简要介绍他们的科学成就和贡献。

2. 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展示科学家工作的图片(如研究黑猩猩、采集岩石标本、观察星空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交流科学家的工作内容。

(三)动手做一做:滚小球实验教师活动:1. 实验准备:展示实验器材:斜坡板、小球、绒布(有刻度)。

-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滚小球实验,记录不同坡度下小球滚动的距离。

3. 学生实验: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

《小小科学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玻璃滴管、试管等。

2. 实验材料准备:昆虫标本、细胞切片、不同的溶液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目标呈现展示昆虫标本、细胞切片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相关现象。

3. 实践操作3.1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3.2 观察记录学生根据实验情况,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思考和分析。

3.3 讨论交流学生将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思考结果与组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总结归纳学生将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科学探索的规律和方法。

5.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进行科学探索,如观察花草变化、研究物体的浮沉原理等,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思辨能力的提高。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索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六、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参与更复杂的科学实验和项目,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和知识面。

此外,可以邀请科学家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七、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科学实验存在一定的恐惧和不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供更加安全和有趣的实验项目,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讨论交流中充分体验到了科学的乐趣和魅力。

小小科学家:大班幼儿园教案

小小科学家:大班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们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最为发达的时期,同时再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适合孩子们接触科学知识和探索世界的好时机了。

《小小科学家》这样的大班幼儿园教案,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在适合的时期得到更好的了解和探索,培养更好的科学认知。

一、教案概述1.教材名称:《小小科学家》2.使用年级:大班幼儿园3.目的和意义:《小小科学家》的教案制作意在通过亲身参与,帮助幼儿从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科学现象和定规律,从而培养他们逐渐掌握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同时,进一步培养幼儿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为进一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案实施(一)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们了解科学是一种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认识科学知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们科学素质,提高他们探究、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问题意识、试验精神、创新意识和探究兴趣。

3.开展集体活动,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精神、良好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及乐观、积极和合理竞争的精神。

4.逐渐培养幼儿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自护能力,强化安全意识。

(二) 教学内容本教案内容根据大班幼儿园学科特点和幼儿认知发展规律,从身边的自然环境出发,引导幼儿发现科学现象和定规律。

1.探究根茎植物生长的基本现象,并对幼儿进行现场观察。

2.在活动中探讨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如魔术水,水流的变化等。

3.小朋友们一同制作简单的水雾实验。

4.分享能量的教育,小朋友们学习如何哪些食物能提供能量,从而更加科学地安排饮食。

(三) 教学方法本教案运用了亲身实践、探索发现、小游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培养其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认知。

在探索根茎植物生长的基本现象时,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历和感官体验,引导幼儿摸索和感受根茎植物细微的变化,进而发现和掌握植物成长的规律。

在制作水雾实验时,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如何制作,让他们独立操作并实践,同时教师还运用音乐活动,提高幼儿听力和节奏感。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一年级科学《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做一位小科学家》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题。

2、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老师)发明家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读一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出与自己吹泡泡时的相似之处。

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来。

2、教师讲述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
3、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4、学生玩玩具。

5、指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玩上升到有意义的科学活动。

(1)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一边玩玩具,一边提问题。

(要从身边的事物说起,还要有价值,适合于探究。

)
(2)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记录。

(3)在全班说一说,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好。

三、总结
同学们每人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身边经常遇到的,使我们懂得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你就会发现自己想的事做得事里就会有科学。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小小科学家通过简单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教案

小小科学家通过简单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教案

小小科学家通过简单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教案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幼儿能够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简单科学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好奇心。

2. 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浮力与沉没步骤:- 介绍浮力与沉没的概念。

- 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体,并让幼儿分析它们会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入水中。

- 引导幼儿思考原因,并做简单的实验验证。

-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总结浮力与沉没的规律。

2.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步骤:- 解释水的三态变化(液体、固体、气体)。

- 借助冰块和水蒸气的形态变化,让幼儿亲自观察并记录不同状态下的特征。

- 引导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现象,解释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

- 结合实例,让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的应用。

3. 实验三:简单电路步骤:- 介绍简单电路的基本概念。

- 准备电池、导线和灯泡等材料,让幼儿自由组装电路。

- 观察灯泡是否亮起,引导幼儿发现电路中存在的问题。

- 引导幼儿调整电路,让灯泡正常工作,学习如何解决电路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想象引导:引发幼儿对实验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观察记录:鼓励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3. 探究实践:让幼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实验记录:幼儿能否准确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2. 问题解决:幼儿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

3. 回答问题:幼儿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答和解释。

六、延伸活动1. 科学展览:组织幼儿进行科学展览,展示他们完成的实验项目和记录。

2. 家庭实践: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进行简单科学实验,拓展科学学习的场景和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 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自带各种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

(二)自主学习:
1.讲科学家的故事:
(1)同学们相互讲;
(2)学生阅读P5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3)老师讲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故事。

2.将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与我们吹泡泡的游戏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把它记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

(1)学生比较并记录;
(2)学生相互交流;
3.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玩一玩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分组研究;
(3)汇报交流;
(4)得出结论。

科学就是这样的。

原来科学离我们这么近。

我们也能做科学家。

4.看P6上的一幅图,说一说科学是什么?
(1)学生观察研究;
(2)师生讲座后得出: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5.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每个小科学家提出10个科学的问题,记在书后P74页的表格里。

提出后最好能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三)板书设计: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四)课后反思: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