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子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轶楠 , 杨中芳 .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J]. 心理科学 ,2005,28(2):398-401. [2][ 美 ] 亚瑟·亨·史密斯 . 中国人的性格 [M]. 乐爱国 , 张华玉 , 译 . 北京 : 学苑出版社 ,1998. [3] 李玉峰 . 别让面子成为负担 [M]. 北京 : 中 国纺织出版社 ,2009. [4] 佐斌 . 中国人的脸与面子 : 本土社会心理 学探索 [M].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5] 汪凤炎 , 郑红 . 中国文化心理学 [M]. 广州 :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5. [6] 翟学伟 . 中国人的脸面观 [M]. 北京 :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10. [7] 张涛 . 面子——中国社会舞台上的面子艺 术 [M].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2006. [8] 赵赟 . 中美面子观的实证研究 [J]. 贵州社 会科学 ,2010(10):103. [9] 翟 华 . 中 国 人 的 面 子 观 [J]. 决 策 与 信 息 ,2007,(5):44. [10] 岳 磊 .“ 面 子 ” 视 角 下 我 国 腐 败 现 象的文化透视 [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 报 ,2015(2):120-121. [11] 梁漱溟 . 人心与人生 [M]. 上海 : 学林出 版社 ,1983.
虚荣,所以中国人要适度谋私利,那谁都不会给面子, 所以不仅自己要面子还要给他人给面子。对面子的 态度应该是有之淡然、失之坦然,这样才算是不失 中国人的面子。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简介:陈婷(1990 ~),女,西北师范 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
中如何对待“面子”提供参考。 一、中国人的面子心理 人的心理状况或情绪总是通过脸面而表现出

论中国的面子文化

论中国的面子文化

论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文化摘要中西方学者对面子的概念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面子是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概念,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的商品化时代,自古以来形成的面子文化对于人们的商业活动渗透的更加深刻。

面子文化形成原因是复杂的,而了解面子文化在商业文化中占据的位置,对我们理解当前种种商业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促进自身正确的生活和消费规范。

关键词:面子问题;面子文化;商业文化一、“面子”文化概论(一)“面子”文化的产生根源“面”由字面上看,是指人脸、头的前部,它原来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指标,后来演化为心理及社会意义的价值象征。

据胡先缙考证,早在公元前4 世纪, “面”就具有了指涉个人与关系的象征性意义。

爱面子其实是一种世界各国人民都具有的心理因素。

但是形成的面子文化却是中华民族独有现象。

中国“面子文化”的形成由来已久,最原始的“面子”就是“脸面”,古人外出活动前都要洗脸打扮,在镜子面前照上一照,梳洗完毕才能做正式的工作——上朝的上朝、下地的下地、经商的经商。

中国人以“四大美人”为傲,以黄皮肤为荣,正是看重这样的有形脸面才形成了无形的面子文化。

(二)“面子”文化的内涵“面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

西方世界最早研究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著述当属1894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所著的《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

明恩溥认为,“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1。

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写过分析国人“面子”的文章,他说外国人往往认为所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而其实“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富于变化2。

而中国文豪林1[美]明恩溥.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M].舒扬等译,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3;1.2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6.语堂认为,“面子触及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3。

他提出“面子”、“命运”、“恩惠”是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而“面子”是最重要的一个。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中美“面子文化”对比分析
YOUR LOGO
中美“面子文化” 对比分析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中美“面子文化” 的起源
中美“面子文化” 的表现
中美“面子文化” 的差异
中美“面子文化” 的影响
如何应对中美 “面子文化”差

中美“面子文化”的起源
起源:源于欧洲贵族文化
特点:注重个人形象和社交礼 仪
发展: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 逐渐形成独特的“面子文化”
影响:对美国社会、政治、经 济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美“面子文化”的表现
中国“面子文化”的表现
注重礼节和礼貌,尊重他人 注重家庭和亲情,注重家庭荣誉 注重社交和交往,注重人际关系 注重个人形象和声誉,注重个人荣誉
寻求共同点:寻找中美文化 中的共同点,促进交流与合

掌握沟通技巧
尊重差异:尊重 对方的文化背景 和价值观
倾听理解:倾听 对方的观点和想 法,理解对方的 需求和期望
明确表达:明确 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避免误 解和冲突
寻求共识:寻求 双方都能接受的 解决方案,达成 共识
尊重文化差异
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避免使用带有偏见和歧视的语言和行为 在沟通中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学习和适应对方的文化习惯和礼仪规范
对国际交往的影响
面子文化影响国际交往中 的行为和态度
面子文化影响国际交往中 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面子文化影响国际交往中 的礼仪和习俗
面子文化影响国际交往中 的信任和合作
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影响员工行为:员 工注重面子,可能 会影响工作效率和 团队合作
影响管理方式:管 理者需要注重员工 的面子,可能会影 响管理决策和执行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
1. 礼仪和社交场合:在中国文化中,礼节和社交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给对方礼物或红包,以显示互相尊重和赞赏。

同时,人们也会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举止,以保持面子和表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2. 家庭和亲戚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亲戚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追求家庭的荣誉和地位,努力工作和拼搏,以便能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尊严,从而增加自己的面子。

3. 饮食和款待:在中国文化中,饮食和款待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用一些昂贵的食材和菜肴来招待客人或亲戚,以显示家庭的财富和地位。

同时,如果客人不吃或不喝,这也可能会导致主人的面子受损。

4. 社会职称和称号:在中国文化中,社会职称和称号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追求自己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努力获得各种称号和奖励,以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加受到尊重,从而增加自己的面子。

5. 送礼和接受礼物:在中国文化中,送礼和接受礼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贵重的礼物来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关心,以赢得对方的欢心和尊重。

同时,如果对方拒绝或不接受礼物,这也可能会让送礼人失去面子。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所谓面子也即脸面,是一个人被周围社会认可、接受的一种标志。

有的中国人特别讲究面子。

他们甚至宁可不讲法律、法规、不讲纪律、制度,不讲诚信、道德,也要讲究面子。

俗话说,面子大如天,面子无小事;死要面子活受罪;骂人别揭短,打人别抓脸;人要一张脸,树要一张皮;而一个人一旦失了面子就会被人耻笑,被人瞧不起。

失去面子的一方也会从此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心存芥蒂。

中国人眼里的面子,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有以下四种意义:一是涉及个人的尊严问题;二是涉及个人的人格问题;三是涉及家族以及身后的社会背景问题;四是涉及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地位、成绩的认可问题。

因此,在古老的中国,在传统观念面前,面子是相当重要的,个别时候甚至高于生命的价值。

比如,张三殴打了李四,李四到有关部门状告张三,于是张三和李四开始了调动身后的社会关系。

张三找了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李四找了在省城工作的姑姑。

张三的叔叔通过关系给派出所所长打了电话,李四的姑姑通过关系给公安局的副局长打了电话。

他们都希望派出所能够倾向自己的一方,能够对自己关照的人网开一面。

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就觉得失了面子,从此心中结下梁子。

比如,王五的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为了上重点高中,就通过关系找到了文教局局长,局长给重点高中的校长打了电话。

如果校长没有给面子,那问题(加微信号tydhl4为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种、有料。

)就大了,以后,校长再找局长办事,嘴都张不开。

所以聪明的校长都会给自己留着一些名额、指标,专门等着面子大的人来说情。

比如,农民丁一要在县城买房子,就找到了在城建局当副局长的老乡。

老乡副局长给开发商打了一个电话,一般的开发商都会给个面子,少则一套房便宜了一、二万,多的能够便宜个三、五万。

如果有那个开发商不给这个面子,那以后有什么事儿也必定疙里疙瘩。

如果给了这个副局长面子,没有给那个副局长面子,更要得罪人。

比如,派出所抓到了一个嫖客,拟定罚款3000元,当事人就开始四处找关系,先是找乡长,派出所民警天天在乡政府吃饭,所长无奈只好给了500元的面子,罚款降至2500元;当事人又找了公安局的副局长,没办法只好又降了500元,罚款改成2000元;万万没有想到当事人又找了一名副县长,再降500元,罚款只好改成1500元。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认可和尊重
面子文化的内 涵:包括自尊、 虚荣、攀比、
炫耀等方面
面子文化的影 响:可能导致 人际关系的紧 张、社会矛盾 的加剧以及个 人心理的失衡
面子文化的形 成原因:包括 传统文化背景、 社会价值观、 个人心理需求 等多方面因素
面子文化的内涵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面子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关心和尊重
送礼:中国人 常通过送礼来 表达情感和维 系关系,礼品 通常与受礼者 的身份地位有

宴请:中国人 喜欢在宴席上 交流感情,餐 桌礼仪也十分 重要,座次、 敬酒等都有讲

面子功夫:有 些人为了维护 面子会做一些 表面上的功夫, 比如摆阔、炫
耀等
家庭生活中的面子
家庭聚会中的面 子表现
亲戚交往中的面 子观念
面子文化的重要性
维护个人尊严和 地位
促进社会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 稳定
推动经济发展和 消费
增强民族凝聚力 和自豪感
03
面子文化的发展历程
章节副标题
古代的面子文化
起源:面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 表现:古代的面子文化通过礼仪、礼节、面子功夫等表现出来 特点:古代的面子文化注重形式和仪式,讲究面子功夫的运用 影响:古代的面子文化对现代社会仍然产生着影响,如人际交往中的面子观念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近代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的发展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面子文化的影响
现代的面子文化
面子文化的定义 与内涵
现代面子文化的 表现形式
现代面子文化的 影响与作用
现代面子文化的 未来发展趋势
04
面子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面子文化和管理对策

中国的面子文化和管理对策

中国的面子文化和管理对策【摘要】“面子”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给中国人的工作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

本文简单探讨了面子的内涵以及其与管理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面子;面子文化;管理;对策“面子”是丰富的中文词汇中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人用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一条重要标准。

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林语堂认为,“面子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

那么,中国人常说的“面子”,到底是什么?这在企业管理中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呢?这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面子的内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就有国内外学者将面子纳入到社会科学探讨的领域,不同的研究者对面子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

简单来说,中国人的“面子”是道德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面子是个体根据他在社会网络中占据的地位、合适的角色表现和被人们接受的行为操守,而要求别人对其表现出的尊敬和顺从,是个体藉由行为或社会性资源展现其自我价值、寻求他人确认且受到意外的认同时,凸现与个体内心的自我价值与相应体验。

1、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

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我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的主观判断,它源于自我的觉醒,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

在世俗社会中,确认自我价值的关键在于赢得他人与社会的认同,明确自己在社会与他人心中的地位或价值。

当认同自我价值的诉求与回应出现冲突时,他人认同个体自我价值的程度偏离了个体的预期,面子便得以凸显。

可见,自我价值是面子的内核,面子实质上是个体对自我在他人心中的价值与地位的高度关注。

2、社会资源是“面子”的象征。

所谓社会性资源,是指个体藉由能力、品格、成就而获得的权力、财富、地位、社会声望等公众性资源和他人信任等人际性资源的总和。

个体通过行为展现能力、品格,取得成就,能力、品格、成就赢得社会认同转换为社会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实质上是自我价值的社会标定。

传统文化之面子

传统文化之面子
中国传统文化之“对与错” “面 子”
黄新伟
2014.12.4
涵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称之夏。
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
面子几乎主宰着中国人的一切: 1)人际关系,要靠面子来处理和维系; 2)社会生活,也要靠面子来决定和操作。
人生在世,“吃”“穿”二 字!
请不请,再三请;

席位;
没什么菜; 好吃; 吃的多少与世面; 吃得开与吃不了兜着走。
体面;
穿
“出客‘的行头;
好朋友与名牌之人模狗样;
中国服饰之道总结为三句话: 重人前而轻人后;
不怕天火烧,就怕摔一跤!
没脸见人!
重外衣而轻内衣;
重礼服而轻便服。
没面子,轻者吃不开,重者掉脑袋!
项羽对中国文化的杰出贡献是一句话:
无颜见江东父老!
死路也是路,也可以名垂千古!原因是:
面子!命之所系呀!!!
孤家寡人 那他什么也不是!
这样,每个人都要有和自己相对的“对象”, 必须能够时时“面对”他人! 不能面对。也就失去了关系,也就“不是人”。
实际上,要面子,就是为了面对他人。
如果自己没有面子,或伤了别人的面子,就无法“面对”,只会 “错过”。 错是“错开”,过是“过去”,都是“不能面对”的意思,简称“不 对”! 中国的社会关系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如父子、兄弟、夫妻、姐妹等), 应该“面对”而居然“不对”,当然不仅是“错过”,而且是“过错” 了! 所以中国人便用“过错”来表示过失与错误,用“不对”来表示“不正 确”; 过失是“因过而失”,错误是“因错而误”; 误掉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无他,“面对”而已!
依照群体意识的原则,人与人之间只能“对”,不能“不对”
“对”与“不过”
“对”就表示心心相印,可以面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ESE FACE
In contrast, for some 4,000 years, Chinese culture has downplayed concept of the individual—instead emphasizing the supremacy of the family and group.
It was all about bringing honor to your clan.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collective, the sense of self blurred so much that it practically didn't exist. In fact, individualism was seen as immoral.
Definition As a sociological construct, the Chinese concept of face is difficult to define. The famous writer and translator Lin Yutang (1895 –1976) even went so far as to say that “face cannot be translated or defined.” He did however characterized it as “Abstract and intangible, it is yet the most delicate standard by which Chinese social intercourse is regulated.”
Face
Losing face In situations where someone of reputation has made a mistake or done wrong, and the error is made attributable to that person in public, then that one person has "lost face" - their reputation in the eyes of their peers has been reduced. To make someone lose face or even unknowingly is a huge dishonor and could mean the end of a relationship.
WESTERN FACE Unlike “Western face”– which is more self-oriented and individualistic — Chinese face is more other-directed and relational. As a general sociological statement, Western cultures tend to focus on the individual as an independent, sechildren, the focus is on helping them develop a strong sense of personal integrity and individuality.
Face
Face—a culture thing For those of you not well-versed in Chinese culture, there is something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concept of face or having face. Face is a concept not hard to understand and face is very similar to the notion of reputation. Face is a dynamic which applies to both personal and business relationships in China.
CHINESE IDIOMS ABOUT “FACE”
“Men can’t live without face, trees can’t live without bark.”ren yao lian, shu yao pi . “A family’s ugliness (misfortune) should never be publicly aired”jai chou bu ke wai yang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cludes literature, music, visual arts, martial arts, cuisine, etc.
lead
When we think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at comes to mind is the Chinese concept of "Face“. it'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in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Mind .
Face
Having face The concept of face can be loosely described as someone′s social status or reputation in the eye of others. Throughout a Chinese person′s life it must be maintained and enhanced through giving to and receiving from others in both words and actions.
The Symbols of Chinese Culture —— Face
lead
introduction
The Culture of China is home to one of the world's oldest and most complex civilizations covering a history of over 5,000 yea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