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活动型教学设计(第2课时)

合集下载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8.评价与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什么自然现象吗?”“这些降水现象在不同的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降水变化与分布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降水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类型,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进度,学习降水量、降水概率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学会阅读和解读降水统计图表。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本地区的降水情况,包括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类型等,并尝试分析这些降水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请学生收集有关降水的新闻、故事或科普文章,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3.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家人、朋友对降水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应对降水带来的影响的。通过此作业,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生活的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降水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周六」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周六」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周六」教案标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2,周六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掌握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1.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2.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降水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图、气象数据等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根据上节课的复习,先请学生回答几个问题:-降水是什么?为什么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非常重要?-降水的分布与地球的哪些因素有关?-降水的分布对人类有什么影响?2.导入降水的分布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中的降水分布特点,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季节的降水分布差异。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季节降水的分布会有差异?3.通过多媒体展示气压、温度、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让学生理解降水的分布特点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探究与实践(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收集一段时间内一些地区的降水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制成图表。

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地区降水数据的差异,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有些地方降水较多,而有些地方降水较少?-除了气压、温度、地形等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降水的分布?3.学生报告自己小组的调研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综合前面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展示一些降水异常的案例,如洪涝灾害、旱灾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异常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3.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能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在地理知识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对降水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理解还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降水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降水分布规律的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降水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引起学生对降水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a.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b.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让学生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c.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降水形成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总结提升:对降水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降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2.利用降水形成原理理解降水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晴天还是雨天?
学生讨论
从学生的爱好引入学习。
二、降水
(一)定义
1.降水的定义
2.降水的形式
1.教师讲解
2.学生根据生活进行讨论发言
通过举例加深对降水的理解
(二)降水的测量
学生自学P58阅读材料
锻炼学生的读图和总结能力
五、降水与我们
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发言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加学习兴趣
六、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作业
检测反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10.20
授课班级
七年级




知识
与技能
1.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并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过程
与方法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电教手段
交互平板
重点
1.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难点
1.运用降水量柱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2——周六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2——周六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二、课表解读课标要求“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以及“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但是,课标在“世界的气候”中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要素对气候的影响。

换言之,就是举例说明这三大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显然,本节课应该帮助学生达成“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和气温的影响”这一目标三、教材分析气候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难的内容之一。

其中,“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和“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同是认识“世界的气候”的基础本节教材内容分别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降水的变化”承载了“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这一标准。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降水”“降水量”“降水柱状图”等概念。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承载了“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这一目标,这需要学生了解”等降水量“的概念区域降水量受纬度控制、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

要明白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降水的。

首先要明确降水是怎样形成的。

所以,我们设计了实验观察和相关探究活动。

研究降水量对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

虽然教材在”世界的气候“一节中有”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关内容。

但我们还要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了解。

四、学情分析在小学,学生对统计图表已有了直观的认识,学习降水的变化不算难。

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影响降水的因素比较困难。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通过实验观测,绘制图表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式。

五、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降水量、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降水分布图等概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分布的规律3.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2.教学PPT3.学习任务单4.讨论小组的划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降水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降水的分布规律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过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降水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进行分享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雨的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2.通过雨量器的使用,知道降水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规范地绘制出降水柱状图。

3.运用降水量统计数据或降水量柱状图,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学生用降水量绘制资料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总结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首先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单位;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的绘制以及柱状图的判读等。

方的降水的季节
变化特点。

设置悬念,激发学
生求知欲。

课堂小结
古人用美好的诗词帮我们记录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现象,而科学的知识可以给予我们一双解读自然的眼睛。

地理学就是在人和自然间谱写美妙诗歌的学科,读懂地理数据,让我们智慧,用好地理规律,让我们通达。

愿每一位走出地理课堂的小达人们,都能用所学更好地生活。

作业
布置
完成本课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极值组)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是哪里?
雨极:乞拉朋齐;迎风坡,多地形雨。1960年 26461.2毫米
播放视频乞拉朋齐
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背风坡,降水少。年均降水量小于0.1毫米
播放视频阿塔卡马沙漠
游戏环节:降水的影响。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否则极端天气,极端气候会出现,威胁人类自身。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归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3.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导入:山西2021年10月强降水视频。引入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等降水量线 1.自主学习;思考如何定义等降水量线,展示交流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下?
从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逐渐
2(回归线组)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是毫米以下?
3.(中纬度组)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逐渐
4.(极值组)世界的“雨极”是世界的“干极”是,并且思考原因。
小组代表发言:
1.(赤道组)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000毫米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一:
1、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和阅读(教师讲解和学生回顾,等温线、等高线等等值线知识)
2、世界等降水量线图的含义和阅读方法
合作探究二:
阅读课本P60图3.2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P61活动题

教学设计1: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1: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观看一段气象关于降水的气象新闻,由此引入本节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二)主要教学过程提问:什么是降水?学生回答。

教师伴随学生的回答展示降水的三种形式,降雨、降雪、冰雹,这三种为代表,通称为降水,而下雨是最常见的,那么降雨就是最主要的降水形式。

教师:新闻中出现了一段话,说江门24h测得的降水量达到743毫米,那么743mm降水量是如何测得的呢?观看传统方法测降水量的视频,介绍传统测量降水量的仪器:传统雨量器。

教师讲解传统雨量器的构造以及人工测量的方法,强调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观看现代方法,即自动传感器自动测量降水量的视频,让学生简单说说传统与现代两种方法的优势与劣势。

教师讲解雨量等级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辨别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说一说:展示四组图片,同学们说一说降水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教师展示三副图片,让学生找出才差别,由此得出降水的变化分为季节变化、年变化、地区变化等。

重点观察两幅季节变化的图。

教师: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学生回答。

给出四幅图,看看四幅图的区别,然后给出四幅图所代表的类型。

做一做:完成书本P63页活动。

教师:大家看到这些点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可能回答:连起来,等高线,等温线。

教师:我们先把数值相等的点连成线,那么这些线就真的是等高线吗?其实这还得看单位,如果是米,那么就是等高线;如果是毫米,那么就是等降水量线。

教师让学生观看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分别回答三个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3.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找出世界的“雨极”和“干极”,并讲讲这两个地方的地理知识,也可让学生看书上的阅读材料,自行了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教案
1.讲授法,结合图表和实例进行阐述。

2. 课堂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降水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作用。

2. 发问:你认为降水的分布和变化有哪些影响因素?
二、讲解
1.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降水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的分类。

3. 全球降水的分布格局及其分区。

三、巩固
1. 让学生自主探究降水的分布和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展示结果。

2. 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测掌握情况。

四、拓展
1.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重要性和保护降水资源的意义。

2. 给学生留作业,让他们深化对降水的认识。

教学资源:
1. 降水的数据和图片。

2. 降水的相关图表和资料。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测验。

2. 学生留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和课堂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问题,积极参与课堂。

2. 通过小测验和留作业的方式,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一)教法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二)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

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进行测量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讨论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

学生看图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运用下面是山东省日照市某年的降水量情况,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月)202降水(mm)222要求与方法: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理解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3.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4.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教学重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3.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4.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教学难点:1.降水的时空变化分析。

2.降水变化的影响因素解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中国地图。

3.降水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播放一段关于降水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降水变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气候带和气压系统等。

2.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讲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地图分析(4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标出中国各地降水的分布情况,并用不同颜色标出高降水和低降水区域。

2.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标注的结果,并对比不同小组的结果,分析其差异原因。

3.给学生提供降水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降水量的等值线图,进一步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降水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醒学生重点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点。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降水的特定案例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地图研究来解读该案例下的降水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短文的形式,总结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3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第2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炎热,水分蒸发快, 降水也快。



度 因


地球上五带图
200mm以下
北回归线
1000mm以上
南回归线
规律二: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多 ,大陆西岸降水 少 。
200mm以下
北回归线
1000mm以上
季风因素
南回归线
ED
C BA
北纬60° 北纬30°
比较 A、B、C、D、E 五个地点的降水差异
翻开书本59页
请坚持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
降水量的时间变化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的变化
一个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变化
东莞市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季节变化
东莞市1970—2020年降水量曲线图
降水年际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冬春
夏秋
多雨 湿润 少雨
东莞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第一步:判断夏季和冬季; 第二步: 找100mm和50mm; 第三步:进行描述。 月降水量>100mm,描述为 多雨 ; 月降水量在50~100mm,描述为 湿润 月降水量<50mm,描述为 少雨或干燥
水汽
凝结核
温度 下降
按 降雨原因划分,我国降雨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
降雨类型:锋面雨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 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 被迫“抬升”,冷却凝 结而产生的降水
降雨类型:锋面雨
锋面雨主要分布在 中国的东部地区, 秋冬季节下的雨 大部位属于锋面雨
降雨类型: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对流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雷电。 常发生在夏季午后、赤道附近地区
1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参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参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 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 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2. 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2. 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差异,就不同地方来说,年降水量也不一样。

有的地方少,有的地方多,那么,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板书:二、降水的分布1. 等降水量线【讲授新课】师: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那么,什么是等降水量线呢?生:回答。

师: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称为等降水量线。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
一、课标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二、重点、难点
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90%的学生能够掌握
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80%的学生能够掌握
降水分布的原因:80%的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学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会有一定难度,纬度位置会有找不准的,所以会导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归纳不出来。

四、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2、运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
【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降水量不仅有时间上的变化,也有空间上的变化,降水的空间变化,既降水的分布用什么图来表示呢?等降水量线图
【讲授新课】
活动一:阅读世界年隆水量的分布图,认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归纳提升
师指导:读世界年降水量图,看图例,注意不同的降水量用不同的着色表示
1、自主学习:
从赤道向两极,降水总趋势逐渐。

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一:纬度位置
减少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形式展示自学成果,教师及时进行交流。

3、归纳提升:学生展示后,及时总结:由赤道向两极降水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

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活动策略:读图看图例,通过教师的引导,本部分知识学生能够掌握。

活动评价:绝大多数学生说出受纬度因素影响,世界年降水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活动二:阅读世界年隆水量的分布图,认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
活动程序:读图思考——小组交流——展示交流——归纳提升
1、读世界年降水量图 乌兰巴托哈尔滨
温带:沿海地区降水,
大陆内部降水。

影响因素二:海陆位置较多较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大陆西岸降水。

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二:海陆位置“鱼米之乡”
撒哈拉大沙漠较多较少
2、交流探究:
1、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同位交流、得出结论
展示交流:学生活动读图后回答,并请小组一位同学回答。

生生、师生评价。

教师及时反馈纠正。

3、归纳提升:教师及时总结: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
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隆水多,西岸降水少。

活动策略:本部分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教师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纠正,总结提升。

活动评价:能使大部分学生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使大部分学生说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补充:课本将这一部分放到了后面,我将这部分提前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师生通过读图,总结规律: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综合建模】
降水的分布
一、等降水量线图
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教学评价】
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多
2. 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和中纬地区
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3.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4.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找出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和你的同学比赛,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

(2)B、D两地相比,地降水多;地降水少。

(3)由C地到E地降水量的变化是,F地降水量比E地。

(4)南、北美洲西部的一些地区年降水量较多,这与什么因素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