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doc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找规律》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找规律》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简单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发现并描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发现并描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找规律(1)教师出示一系列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规律并分享。
2.活动二:规律的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分享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规律的题目,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具体教案如下:一、导入1.出示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1.活动一:找规律(1)出示图形,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规律并分享。
(1)出示题目,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活动三:规律的拓展(1)出示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1.出示图形和数字,让学生找出规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分享解题过程。
四、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自主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
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水彩笔、板书的教具,磁铁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1、孩子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
学生主动给聪聪明明打招呼。
嗨,哈罗。
然后聪聪、明明给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2、出示“数学乐园”明明说:瞧,数学乐园可是我和聪聪布置的哟,怎么样,漂亮吗?)师: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开始吧。
(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
)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个智慧星。
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
(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3、揭示课题:刚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规律,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规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面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旗?(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是?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幼儿园大班科学《找规律》教案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大班科学《找规律》教案教学案例分享一、教学背景1. 教材来源:根据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大纲编写。
2.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发现生活中和图形中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观察和操作中找到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独立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发现规律。
2. 观察法: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所学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玩具等,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
2. 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能够专注地参与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探索规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卡片,让他们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3. 操作实践: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具,巩固所学规律。
4. 总结分享: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发现的规律,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一些新的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运用所学规律进行解答。
6. 结束活动: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并组织幼儿整理教具。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2. 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3. 评价内容:观察幼儿在观察、操作、分享等环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家庭作业:教师可布置一些有关找规律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2. 主题延伸:可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美术等,让幼儿在多个领域中感受和探索规律。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难点: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
我走到小区门口,看到门口的花坛里种着一排花,第一朵是红色的,第二朵是黄色的,第三朵又是红色的,第四朵又是黄色的,就这样红黄花依次交替排列。
当时我就在想,这花的排列可真有意思,好像有一定的规律呢!那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有规律的现象呀?(学生自由发言)(二)探索新知1、认识规律(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这是学校在举行联欢会,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学生观察后交流:彩旗是按照黄红、黄红的顺序排列的;彩花是按照绿紫、绿紫的顺序排列的;灯笼是按照红蓝蓝、红蓝蓝的顺序排列的。
(3)教师总结: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规律。
2、找图形的规律(1)出示一组图形:□△□△□△提问:这组图形有什么规律?(2)学生观察后回答:是按照□△的顺序重复出现的。
(3)教师再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找规律,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找数字的规律(1)出示数字:1 2 1 2 1 2提问: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2)学生回答:是按照 1 2 重复出现的。
(3)再出示数字:1 3 5 1 3 5 1 3 5让学生找规律,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让学生观察图形的排列规律,然后画出后面的图形。
2、数学游戏:老师说一个数字或图形,学生按照规律接着说下去。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规律。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
五年级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1. 引言《找规律》是五年级数学教材的第五个单元,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分析数学问题中的规律,通过找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档将对该单元的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教材的主要课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2. 教材分析2.1 教材主要课题该教材的主要课题是《找规律》,通过一系列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并能够分析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的内容涵盖了数字的规律、图形的规律和运算的规律等。
2.2 教学目标基于《找规律》教材的主要课题,我们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独立发现数学问题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来发现和分析规律。
2.3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在引入新的概念或例题时,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规律的发现和运用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探究式学习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规律,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规律。
2.4 评价方式为了评价学生对《找规律》这个单元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例题和练习的解答和讨论表现,评价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期中、期末考试: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评价他们的学习成绩。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包括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3. 教学计划3.1 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按以下顺序进行安排:1.了解《找规律》的概念和意义;2.观察数字的规律,如数列中的规律和数表中的规律;3.观察图形的规律,如图形的变化规律和轴对称图形等;4.发现运算的规律,如加法和乘法的规律;5.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
“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
“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分析:《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能够体现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但往往教材所提供的范例虽然取材于生活,但不是学生常经历的事儿,因为不同地域不同班级的学生生活背景不尽相同,所以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丰富多彩,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内容应该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找规律》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进一步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的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描述:[片断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今天王叔叔想带大家去他家做客,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出发吧!(课件出示王叔叔骑摩托车的情境,他身后的电线杆的颜色是彩色的,而且出现顺序有规律)师:大家看,一路上春光明媚,蓝蓝的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地上绿草青青多么美呀!连路旁的电线杆的颜色也是这么的漂亮,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这些电线杆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汇报规律。
教师小结:像这种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是我们一年级已经学过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出示课题:找规律)师:好吧!让我们继续走吧![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这一过程是由学生完成的,能够更好的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片断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一)密码门的规律1、引入师:好了,王叔叔家到了。
(课件一)师:王叔叔家的门可是最新科技的产品——密码门。
只要输入正确的密码,就可以开门!2、出示密码门。
《找规律》教学案例-2.DOC
《找规律》教学案例配乐涂色生:动手涂颜色。
展示汇报:作品1:一个红五角星一个绿五角星;如:☆☆ ☆☆ ☆☆ ☆☆ ☆☆汇报:我画的五角星是2个为一组,每一组按照一个☆一个☆这样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
小结:是在颜色的变化上有规律。
作品2:五个红五角星五个绿五角星;如:☆☆☆☆☆☆☆☆☆☆汇报:我画的五角星是5个为一组,每一组按照五个红五角星、五个绿五角星这样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
小结:也是在颜色的变化上有规律。
作品3:两个红五角星三个绿五角星;如:☆☆☆☆☆ ☆☆☆☆☆汇报:我画的五角星是五个为一组,每一组按照两个红五角星三个绿五角星这样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
师:仔细观察,这每组五角星,除了在颜色的变化上有规律,你还发现在什么的变化上也有规律?生:在数量的变化上也有规律。
小结:你的设计很有创意,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仅可以出现在颜色的变化上,也可以出现在数量的变化上。
板书:数量师小结:看来,物体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表现在颜色上,也可表现在形状和数量上。
4、拼一拼、摆一摆,小组合作,运用所学规律,设计新的规律。
过渡语:要是把大家设计的五角星送给大哥哥,他一定会感谢大家的!你们听。
听录音:太谢谢同学们了!这些五角星挂在教室里,一定很漂亮!现在,我们再去布置一下我们可爱的校园吧!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把我们的校园打扮得更漂亮。
快快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为学校设计一个漂亮的大花坛,怎么样?师:大哥哥们把布置花坛的任务交给了咱们,有信心完成任务吗?生:有!师:他们已经把鲜花的图片给我们准备好了,快打开学具袋,看一看,谁来说说,你拿到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生1:我拿到的是红色的花。
生2:我拿到的是粉色的花。
生3:我拿到的是黄色的花。
生4:我拿到的是蓝色的花。
……过渡语:布置这个花坛是有要求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听录音:同学们,你们可要仔细听好啊!第一:请你们设计出一个圆形的花坛。
第二:花的颜色越多越好,排列还要有规律,让人觉得又整齐又漂亮。
《找规律》教案完美版
《找规律》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应用,发现并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字规律:观察一系列数字,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图形规律:观察一系列图形,找出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3. 组合规律:观察一系列组合,找出它们之间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归纳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字和图形之间的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规律并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数字和图形示例:准备一些数字和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规律。
2. 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
教案示例:第一节:数字规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组数字:2, 4, 6, 8, 10。
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学生观察并讨论,发现规律: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3. 总结规律:连续的偶数。
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类似的数字规律问题。
第二节:图形规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学生观察并讨论,发现规律:图形依次重复出现。
3. 总结规律:图形的重复规律。
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类似的图形规律问题。
第三节:组合规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组合:红、蓝、黄、红、蓝、黄。
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2. 学生观察并讨论,发现规律:颜色依次重复出现。
3. 总结规律:颜色的重复规律。
4.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类似的组合规律问题。
第五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第五单元《找规律》教材分析及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这个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数列规律、图形规律和生活中的规律三部分。
1. 数列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一系列数字,发现并总结出数字间的规律,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图形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一系列图形,发现并总结出图形间的规律,例如形状、颜色、大小的变化等。
3. 生活中的规律:将数学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教案设计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教案:1. 导入环节: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或故事引入“找规律”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环节:(1) 教师出示一组数列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己设计一组有规律的数列或图形,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规律,如天气的变化、季节的更替等,并记录下来。
4. 总结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以便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在教授“找规律”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总的来说,通过对“找规律”这一单元的教材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及反思
《找规律》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增城广外外校林珍妙案例背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发现数学美,感受数学美,主动去追求数学美。
从而促使学生成为“乐之者”。
本教学案例《找规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5页的内容,同时这也是我经过精心准备的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较为容易。
但学生是年龄比较小的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而且语言表达也不完整。
因此,针对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从而也实现魅力课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掌握“规律”这个概念,并学会找出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摆一摆、涂色等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简单的规律解释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感知规律。
(特意安排了“做律动”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知了规律的存在,引出课题。
)(二)、快乐学习,发现规律。
(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桌对学,让学生在自己喜欢活动中,探究发现规律、体验规律,使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加深规律的概念。
)(三)、闯关练习,巩固规律。
(通过猜一猜、涂一涂、摆一摆等练习,巩固新知识,学以致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找规律》教案教学案例分享
一、教案背景1. 适用年级:幼儿园大班2.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规律的概念,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生活中的规律。
4.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自主发现和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卡片、实物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安全的教学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是规律。
2. 基本概念:教师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向幼儿介绍规律的概念,让幼儿初步认识和理解规律。
3. 观察和发现:教师展示一系列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如,展示一组图片,要求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共同点或变化规律。
4. 操作和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和总结规律。
例如,给幼儿发放卡片,让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卡片。
5. 总结和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已经发现的规律,并鼓励幼儿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让幼儿根据已经掌握的规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操作评价: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总结评价:教师在教学结束时,通过提问或让幼儿复述所学内容,评价幼儿对规律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找规律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
2. 主题活动:教师组织一些与找规律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对规律的认识。
3. 跨学科教学: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让幼儿在不同的学科中体验和运用规律。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周:认识规律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卡片让幼儿初步了解规律。
2. 第2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如日常作息、季节变化等。
3. 第3周:操作和实践,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找到规律,如排列卡片、拼图等。
《找规律》教案解析
一、教案概述《找规律》教案解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发现并总结不同类型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找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耐心。
三、教学内容1. 规律的定义与作用;2. 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观察、归纳、推理等;3. 不同类型问题的规律特点及解题技巧;4. 实践练习: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问题的规律特点及解题技巧。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1. 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您可以根据这五个章节的内容,进一步细化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希望这个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找规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规律的定义与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3. 讲解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观察、归纳、推理,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4. 分析不同类型问题的规律特点,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5. 设计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规律特点,完成练习题:找出规律并解释;2.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3.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找规律能力。
八、拓展与提升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学习中;2. 分享找规律的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找规律的能力。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规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和拓展能力。
找规律案例分析报告
《找规律》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报告一、现场观察的背景和目的1.样本表1 执教教师教学水平表某一天下午第二节课,课时计划35分,实际用时40分,提前一周通知我的指导老师、以及一、二年级的数学老师等8位老师随堂听课、观察,基本反映了自然情景下的教学。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游戏、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找出图形在形状和颜色上的排列变化规律,初步学会找规律的方法,渗透旋转规律。
通过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水平。
通过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摆一摆等活动,引导学生找出以前规律的共同特点,将新规律与之相比较,找出其特点,抽象出图形在形状、颜色上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与伙伴合作探究交流中,养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的治学习惯,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4.观察的目的(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2)对教师的提问技巧、语言互动实行专项分析,提出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性建议。
(3)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组织活动实行分析,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前后知识、水平上的转变情况,以促动教师对学生、对教材的全面把握。
5.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1)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程序表。
(2)答问机会统计表。
(3)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
(4)提问行为类别频次表。
二、教学流程表表2 《找规律》教学程序表表3 教师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新课部分)众答(答案不一);5,自问自答;6,问而不求答;7,追问;8,小结。
理答方式:A,自己代答;B,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C,重复自己的问题或学生的答案;D,对学生的回答鼓励或称赞;E,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F,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指导;G,鼓励学生提出问题1.提问技术分析表4 全班学生分水平答问机会统计表利用全班学生分水平答问机会统计表分析,能够看出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答问机会差异比较大,成绩优的学生人均答问0.83次,中等生人均答问1.4次,学困生人均答问2次,教师十分注重中等生,这个类型学生的发言百分比高达80%,相比较来说,教师对优等生(51.4%)也比较注重,答问次数较多,但对学困生的注重相对较小,但并没有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55-56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的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
例1提供一个框数游戏,把1-10这十个数从左往右顺次排列,组成一张数表,要求用红框在数表里框数,分三步进行,第一次框两个数,第二次要框三个数,第三次要框更多的数,探讨方框平移的次数与每次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不同的和的个数与方框平移的次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白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 个数。
教学过程:
一、课始谈话,引发兴趣(课件出示礼物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礼物的价格是由1、2、3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两个相邻的数字组成的,你能猜出礼物的价格吗?
生:12元或23元
师:那好让我们看看这位同学猜得对不对?一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价格)
师:刚才礼物的价格只是由3个连续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组成的,同学们很容易就猜出来了,可如果这个礼物的价格由1-10这十个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组成,你们还能猜出它有多少种不同的价
格吗?你能用自己的十个手指找一找吗?同位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提出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二、实验探索,发现规律
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题图)
1.师:下表红框中的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红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共可以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和?
你们使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小组合作交流)
2.师让学生板演讨论结果。
生1:1+2=3 2+3=5 3+4=7 4+5=9 5+6=11 6+7=13 7+8=15 8+9=17 9+10=19 一共得到9种不同的和。
相机引导:这样列表排一排,要注意什么?
生1:不重复不遗漏。
生2:用画圈的方法。
黑板演示。
生3:平移法。
(生到讲台上用白己准备的移动数表平移)这一排有10个方•框,分别写有1-10这十个数字。
这个长方形的框框住两个数字1和2,它们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
3.指名学生演示,其余学生观察思考,强调:从哪端开始框起?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
生:从左边起,方格每次向右平移1格
师:那我们一起来平移一次(师出示课件)师平移,生齐数一共平移了几次。
生:一共平移了8次,得到9种不同的和。
质疑:方框平移了8次,为什么得到9种不同的和?
板书: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几个不同的和
10 2 8 9
小结:方框平移前框住两个数相加也得到一个和,加上平移了8 次所得的和,合计9个不同的和。
4.比较列式法和平移法
师:小组讨论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生:用加法,当数字太大时,加起来不方便,麻烦。
生:用平移法好,只要方框平移几次就可以知道共可以得到多少
种不同的和了。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如果每次框3个数,你能用平移的方法找出下面这题的答案吗?
(出示课件)
12345678910
5.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框一框,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框的?(生在小组内互说,师巡视,指导。
)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答案有多少种?(8种)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框的吗?(先框住左边的3个数,然后依次向右平移一格,共平移了7次,得到8种不同的和。
)板书: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几个不同的和
10 2 8 9
10 3 7 8
6.(多媒体出示框4个数、5个数的情况)师:请同学们每次框出4个数、5个数,看看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呢?,独立完成这一题。
生独立填表,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交流结果:
生:采用框一框的方法,每次框出4个数,方框平移了6次,得到了7个不同的和。
生:我是这样想的:每次框出5个数,方框平移了5次,得到了6个不同的和。
师生共同完善表格。
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的次数几个不同的和
10289
10378
10467
10556
7.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一下:(课件出示)
(1)数的总个数、平移次数与每次框出几个数有什么关系?
(2)得到不同和的个数与平移的次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写下来。
生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板书:数的总个数一每次框出数的个数二平移的次数
平移的次数+1二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追问:利用发现的规律想一想,如果每次框出6个数,平移的次数是几?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覆盖的规律。
板书课题:图形覆盖的规律
【设计意图:沟通生活和数学模型之间的桥梁,明确研究方向,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操作,有序思考,自主发现数学规律。
提升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自主构建数学模型的目的。
】
三、解决问题,内化规律
1 .教学“试一试”
123456789101112131415师:如果把表中的数字增加到15,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说出每次框出2个数可以得到多少种不同的和?每次框出3个数或4 个数呢?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1:每次框出2个数,平移13次,可以得到14个不同的和。
生2:每次框出3个数,平移12次,可以得到13个不同的和。
生3:每次框出4个数,平移11次,可以得到12个不同的和。
2.完成“练一练”
出示花边,提问:这是小红设计的一条花边,每次给相邻的两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追问:如果给紧连的3个方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每次盖5个方格呢?
鼓励学生简捷的推算出答案。
【设计意图:表格的拓展,突出了数量关系的分析,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内化图形覆盖的规律,丰富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
四、巩固练习,应用规律
1.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什么规律?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的?今天我们探索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应用。
2.完成练习十第一题。
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吗?
提示学生将每3张连号的票画一画,找到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答案,师生共同检查。
3.完成练习十第二题。
提示:可以根据题意先画图,再思考。
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的过程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我在研读教材时发现:方框按顺序平移,渗透了对应关系,是更为本质的规律。
怎样找规律呢?也许,我们更多地关注找怎样的规律, 其实,我们更需要在“找''上做文章。
找规律的教学价值与重点是在“找”的过程中。
学生有哪些关于这节课的学习的经验可以支撑他们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呢?研读教材,以例题中第一个问题为例,这道题陈述的内容也就是:从10个数中,每次框出相邻的两个数,有多少种不同的框法?我觉得,例1设计的问题,是用探索有多少个不同的和的问题,引入可以框住多少个相邻两个自然数,但这样的转化,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好像在这个转折点上,不少学生都绕不过弯来。
于是我在课前谈话时,就有意识的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十个手指找相邻的数,希望学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事实上,学生确实实现了知识上的迁移,实验进行很顺利,教学效果显著。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明白:智慧的培育,需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