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核心知识复习提纲(按课整理,全面!).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核心知识复习提纲(按课整理,全面!).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核心知识复习提纲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列举我国在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

(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等方面思考)(1)生产工具:原始社会一一石刀石犁石斧;商周一一少量青铜,大量耒耦;春秋战国一一铁犁牛耕;两汉一一耦犁(西汉赵过推广),出现犁壁,楼车;隋唐一一曲辕犁。

(2)耕作技术:原始社会一一刀耕火种;商周一一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泯制肥料、治虫灭害;春秋战国一一垄作法;两汉一一代田法(赵过),一年一熟;魏晋南北朝一一耕耙(糖)技术;宋以后——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3)农作物:原始社会水稻和粟(南稻北粟);商周粟、稻、黍、稷、麦、麻、桑等;明清一一引进玉米、花生、辣椒、甘薯和马铃薯等(4)水利灌溉(包括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春秋战国一一都江堰;两汉一一漕渠、白渠、龙首渠;魏晋南北朝一一翻车;隋唐一一筒车;宋一一高转筒车;明清一一风力水车;2、简述早期农业的影响?(1)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2)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1)农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小农经济的定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5、简述小农经济的特点?(1)以家庭为单位;(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自给自足;(4)精耕细作;6、如何评价小农经济?(地位)(1)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积极性)(2)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地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3)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消极性)(4)经营规模小,在封建地主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每遇灾荒瘟疫,大多失去土地或者破产流亡。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八 二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八  二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原因 (1)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美国认识到要取得世界经济 主导权 ,必须组建以 自己为核心的经济区域集团。
2.成立
(1)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1993年,三国又就环保、劳动力就业 等问题达成协议。
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 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欧 元 ( )
A.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体意识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解析:欧元的使用使欧洲普通民众感觉到了欧洲的休戚与 共,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体意识。 答案: A
2.影响
(1)欧盟在经济建设领域,与美国、 日本 并立为世界经 济三强。 (2)在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经济和 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欧元诞生的影响 ①欧元诞生提高了欧洲在全球的战略地位, 对欧洲 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②促进了欧洲各
国改革的步伐
①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加速了全球经 对世界 济区域化的发展;扩大了国际资本市场。 ②对世界金融市场的汇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晨背关键信息 理解教 材新知 二 把握热 点考向 考向一 考向二 随堂基础巩固 课时跟踪训练 教材全解读 知识大迁移
专 题 八
应用创 新演练
背核心语句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 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组织。 2.1993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 约》,标志着欧盟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欧共体由一个以经 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复习提纲)课标要求1、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趋势;2、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贸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重要区域组织简表名称成立时间成员国发展过程性质(特点)东盟1967年10国(印、菲、新、马、泰,文、越、缅、老、柬)1961,东南亚联盟;1967,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创始国5个)亚洲第一个囊括本地区全部国家的区域经济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1998年21国①1989,霍克提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②1989年,澳大利亚堪培拉“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APEC正式成立。

③1991年中国加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是仅限于在经济领域进行合作的无超越国家权力机构的区域集团。

欧洲联盟1993年①欧共体创始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②1993年:欧盟成员国12个③2004年,欧盟成员国发展到25个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建立“欧共体”④1991年欧共体12国首脑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⑤1993年,马约生效,欧盟正式成立欧洲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都是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

有一个在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全面合作的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

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1992年美、加、墨签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在经济领域进行合作的联盟,没有形成超越国家的权力机构。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整本书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学问点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耒耜;(3)封建社会:铁犁牛耕: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抬杠);②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隋唐,江东出现曲辕犁,标记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⑴我国古代始终很重视农业浇灌,闻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代人民创建了一种“井渠”(龙首渠),后来传到西北地区称为坎儿井。

⑵人们还创制和改进农业浇灌工具。

①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浇灌;②唐朝时创制了筒车;③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水转翻车);④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浇灌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全部,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归国家全部,实行井田制。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全部制,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持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⑴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全部制的确立。

⑵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为满意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局限:具有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⑶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历代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的坚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持续的重要缘由。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1.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①新石器时代:丝织技术已经出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八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八复习提纲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⑴、背景:①二战后,西欧(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②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⑵、过程:①1944年,美英法俄中等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②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和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外汇管制,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世界银行的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⑶、内容或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⑷、作用:积极作用: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饿特权和支配地位。

㈡“关贸总协定”签订: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又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

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作用:积极——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㈢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通过“关贸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一、农业经济1、生产力:(1)商周时期:木石时代耒耜(2)春秋战国后:铁器牛耕(西汉出现犁壁,唐代-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2、生产关系(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2)春秋战国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评价:积极:使农民生活稳定,基本温饱,有一定生产的积极性局限:A.封闭性,自给自足,狭隘B.分散性,个体小农,难以扩大生产C.落后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D.脆弱性,过度剥削容易使其破产3、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3)春秋战国后:土地私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4)土地兼并——均田(北魏、唐初)限田(5)租佃制:A.战国产生B.汉“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比较普遍C.宋代:日益普遍化;仅次于自耕农,D.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三、商业与城市1.商业2.城市(1)周秦至唐:坊市制;功能: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2)宋代:打破坊市制;城镇、乡村允许设市,出现夜市、晓市、草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3)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四、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1)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与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发生矛盾(4)影响:封建社会前期,对于发展农业和稳定统治有积极意义;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2、“海禁”政策影响:(1)“海禁”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2)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基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A农业:新的作物品种的出现及普及B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C商业:白银的普遍流通;工商业市镇兴起D明清综合国力强盛: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加2.产生:明朝中期,江南地区3.表现: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B:商人出资,织户出力,计件取资C:雇主出资,雇工计日(月、季、年)受值4.特点:雇佣劳动5.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A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C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思想文化专制D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二、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瓦解1、传统经济结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2、瓦解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3、影响:A半殖民化: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B 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三、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宗旨:“自强”“求富”3.内容:前期——创办军用企业;后期——创办民用企业4.性质:官办近代企业5.失败原因: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6.评价:未能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采用机器生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专题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断发易服”1. 服饰(1)鸦片战争前后,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2)民国时期,中山装与旗袍成为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1)1910年,清政府允许民间自由剪发(2)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陋习革除3.不缠足(1)先于断发,但完成较晚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太平天国时期,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2)1872年,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面世(3)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电影(1)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面世(2)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拍摄完成(3)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拍摄完成三、习俗风尚1.民国初,废除了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等(体现民主共和、平等、自由精神)2.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近代婚姻变革(对广大农村和内陆地区影响较小)3.变化最慢的是丧葬习俗四、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铁路(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2)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的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2.水运和航空(1)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诞生(2)1918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3.邮政(1)1896年,大庆邮政局成立;此后,清政府设立邮传部(2)1920年,中国参加万国邮联大会4.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是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5.影响:(1)新式交通和通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通讯的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专题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过渡时期总路线A 背景:①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当务之急②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化提上日程B 内容:一化三改(国家工业化,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导学稿(教师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八导学稿(教师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教师版)一、课题:必修二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高考目标定位: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着重考查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突出考查三大区域集团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重点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性质,同时考查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和双重作用(“双刃剑”),还要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及正确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四、课时安排:5课时(姊妹课)五、学习内容及程序:(一)时空定位(二)知识梳理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世界货币体系)(1)背景【合作探究1】依材料分析其背景(资料P156)材料一: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空前激烈的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据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Ⅱ摘编在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中,由于没有制度性的协调平台,各国以邻为壑的危机对策不仅大大加深了危机,而且也成为导致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章百家《对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背景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西欧实力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成为头号强国材料三:1943年发表的《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提出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世界的设想。

1845年,杜鲁门总统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知识提纲Word版

高三历史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知识提纲Word版

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耕作技术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曲柄锄(中耕工具),大镰(收获工具),耧车(播种工具)东汉时,某些地区从耦犁(二牛抬杠)发展到一牛挽犁。

(3)唐代出现曲辕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中国传统的铁犁牛耕技术的基本定型的标志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出现,而是隋唐时期曲辕犁的发明。

】3.影响①积极性: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② 局限性: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c)1.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

四、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为立井水车,长江流域为高转筒车2.宋代为水转翻车3.明清为风力水车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水转翻车1.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小农经济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1.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山西夏县遗址中,发现半个割裂的茧壳。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

(技术萌芽)2.商周:甲骨文中出现了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人民版 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

人民版 历史必修(2)复习提纲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从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时代的刀耕火种,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②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和推广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汉代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如曲柄锄、大镰;东汉一牛挽犁替代二牛抬杠(耦犁);④唐朝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得到大发展,秦国蜀守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井渠”是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

二、土地制度1.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这是一种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其本质是国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的土地私有制。

2.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如秦国商鞅变法。

3.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有以下几种形式: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地主私有制和自耕农私有制,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据支配地位。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以家庭为单位小农户个体经营;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⑤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日益成熟。

第二节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手工业的发展(按朝代掌握)1.纺织业(1)丝织业:①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丝织品轻柔优美(如:素纱禅衣)且品种多,通过丝绸之路行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②唐代:官营纺织规模相当大;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2)棉纺织业:①宋代:纺织业有了更大的发展。

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②明朝: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2.冶金业(1)青铜铸造业: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商代青铜铸造业分布广,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西周青铜器大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2020年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复习提纲:必修二专题五到八

2020年高考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专题复习提纲:必修二专题五到八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阶段】(注意时间和阶段特征)时间对应课时历史事件阶段特征15C末~16C初5-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手工工场阶段16C初~19C初5-2早期殖民掠夺世界市场拓展;殖民扩张,海外掠夺19C中后期5-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由主义;大机器生产↔大工厂制度19C末20C初5-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垄断资本主义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需求。

③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④技术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⑤精神动力:思想根源(文艺复兴强调挑战,冒险,追求现实幸福)和宗教根源(传教热情)⑥西葡王室支持2.影响:①“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商贸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 价格革命:金银增多→货币贬值、社会分化)②世界开始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③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从属于西方④冲击了封建神权理论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殖民主体与殖民活动国家主要活动时间活动及特点西班牙、葡萄牙15C、16C重点在美洲荷兰17C海上马车夫;造船业、对外贸易发达;忽视本国工业发展。

英国17C-18C以北美为主、注重发展海军重商主义殖民争霸过程西、葡荷兰法国英国1588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荷三次英荷英法七年战争英国18世纪被英打败战争建立起“日不落帝国”(二)殖民掠夺评价(主体评价法)①对殖民国家:掠夺资本、原料。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进一步对外扩张。

②对殖民地:[破坏性(主要是破坏)]:原料、资金、劳动力被掠夺,日益贫困落后。

[建设性(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③对世界市场:推进了世界市场形成,促进了世界一体化。

5-3 “蒸汽”的力量(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C60S~19C40S2.原因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条件: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②劳动力:圈地运动③技术:手工工场经验积累④市场:圈地运动→国内市场、“日不落帝国”→国外市场3.成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汽船;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经济: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世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背诵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民版背诵提纲

• 1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对社会 主义本质认识? • 14、中共十四大提出了什么目标?南方谈 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有什么意义?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 要条件、主持国家? • 2、迪亚士和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各自怎样? 其主要意义是什么? • 3、什么叫商业革命?新航路引发的商业革 命有哪些内容7、什么叫价格革命?新航路 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有哪些内容? • 4、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思想意识领域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 5、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整体面貌(格局) 有什么影响
• 6、英国是怎样一步步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 殖民帝国?(过程、原因)
• • • • •

• • • •
1、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是? 2、列举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3、以英国为例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是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有哪些重要的科技发明创 新?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哪些新兴的工业部 门? 7、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 8、垄断产生的原因是? 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 10、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什么革命取得 胜利?1949—1956年属于什么革命阶段? • 2、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什么?这条路线有何特点? •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完成标志着?实质 是什么? • 4、对农业改造的途径 • 5、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方式(特 征)。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趋势
• 1、欧洲走向联合有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 • 2、简述欧洲联合的过程(1951/1967/1991/1993) • 3、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是?他们在成 员国、性质和合作程度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 4、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怎样? • 5、推动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的组织有?各自的作 用是? • 6、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时间、原因和作用? • 7、中国为什么要加入?影响和作用? • 8、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经 济全球化的本质? • 9、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对发展中 国家的影响) • 10、阻碍全球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完全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完全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土地制度: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屯田制、均田制★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知识要点归纳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耕作方式不断进步1.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技术。

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

2.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

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2)封建土地所有制特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3)屯田制(三国)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知识点

■第八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测试内容一)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建立的背景(基础):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①西欧国家实力的削弱。

②美国经济实力的空前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这就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奠定物质基础。

(2)建立:1944年,美国,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3)运行机构:——美国取得对这两个机构的决定性控制权。

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4)主要内容: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②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固定汇率。

(5)实质:①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6)评价:①积极: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

②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了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建立:1945年,美国华盛顿,建立初期美国人担任关键职务2、性质:它们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机构,也是联合国专门机构。

3、运行机制:投票权按认缴资金,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拥有最大投票权,从而对两个机构具有绝对控制权。

4、宗旨及主要任务:(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稳定国际货币关系;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5、标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理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47年签定)(2)三大支柱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三大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复习提纲(用)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复习提纲(用)

高一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唐代出现了更为完备的曲辕犁。

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P4课前提示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井田制:以国有为名实为贵族所有)3、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4、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4、汉代:“井渠”,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周礼考工记》中国有六职(妇功、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3)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4)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5)明代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冶金业主要成就: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已经出土有小件铜器。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第八单元知识图谱和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第八单元知识图谱和重难点解析

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课高一年级下必修二专题八知识图谱和重难点分析一、本专题知识图谱二、本专题重难点分析(一)专题内容分析本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曲折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区域经济集团化,二是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难点: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和影响2.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区别与联系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二)难点突破【难点突破1】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1.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成员经济的发展,缩小成员之间的经济差距。

②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③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消极影响:①由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2.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1)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实际上,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区域化,并由区域化所带动。

(3)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难点突破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填空式复习提纲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填空式复习提纲

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a a)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出现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春秋战国时期:采用农具和技术;汉朝:农具和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农耕技术长久没有进步。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战国:李冰主持的和郑国主持的工程,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于地区;东汉: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基本特点: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a a)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和等。

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被称为“”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纺织作坊兴起,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的象征,代表着和。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邢窑的、江西和四川大邑的,长沙铜官窑首创,并把和用于瓷器装饰。

唐宋以来,河北、河南、江西、浙江、陕西窑等闻名天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b c)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的管理机构。

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④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比较繁荣。

⑤宋代的“”,突破了原先和上的限制。

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而限制打击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⑴、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②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⑵、过程:
①1944年,美英法俄中等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②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和任务: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外汇管制,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世界银行的宗旨: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后来→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⑶、内容或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国际货币基金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⑷、作用:
积极作用: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作用: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饿特权和支配地位。

㈡“关贸总协定”
签订: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又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

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作用:积极——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消极——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

㈢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通过“关贸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发展趋势。

⑴、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背景: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
争日益加剧。

⑵、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
.......
.......、亚太经济合作组
....、北美自由贸易区
织.
①欧洲联盟:
欧共体建立的过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
..: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
盟。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总之,欧洲联盟成员国的合作领域色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这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性质:世界上第一个
...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合作内容:将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自由
流通。

作用: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1)成立:1989,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亚等12国。

(2)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3)取得的成就: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三方面取得了成就。

(4)但亚太经合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20XX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㈠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正式建立。

意义: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宗旨)目的: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整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㈡世界贸易组织作用:
①促使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运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
发展;
②促使各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③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④很大程度上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4、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㈠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47年参与签定);
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20XX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①机遇(作用):
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
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
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
②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5、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①二战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②工业革命使交通和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③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障碍。

⑤许多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
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②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③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