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内容
2024年环评工程师课程
2024年环评工程师课程1.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目的、原则、法律法规等基本概念,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历史发展和国内外经验。
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介绍不同类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如工程项目、城市规划、能源项目等。
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如环境质量评价、生态风险评估等。
3.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和方法,探讨不同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和评价结果,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与政策,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如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报告书的编写要求、审批程序等。
还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5.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模拟评价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活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环境法律法规与伦理,介绍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同时,还会涉及环境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 环境监测与数据分析,介绍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环境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技术。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解释环境数据,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8.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以及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环境风险、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9. 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介绍国际上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和合作机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2024年环评工程师课程将全面涵盖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实践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定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对确定经济发展方向和保护环境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上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是环境保护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基本原理、评价方法和技术,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培养目标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
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项目立体整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增强实践技能的培养,并强调对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了解,使学生具备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的专业能力。
1、专业能力(1)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环境标准的意义及其关系,能根据相关政策、标准,确定评价参数指标及控制程度。
(2)具备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知识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格式和要求。
(3)初步具备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污染源的来源、性质及分类,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分析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4)初步具备主要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大气、水、生态等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方法、评价范围的确定;现状调查和影响预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掌握常见推荐预测模式的计算。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35359〕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年11月22日〕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是必修课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环境咨询类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环境咨询类岗位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和清洁生产审核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能够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分析项目的合法性、能够根据导则确定水、气、声等评价工作等级及制定现状监测方案进行单要素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按照导则、标准、法律法规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等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环境监测》、《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后续课程有《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完成各类环境监测方案的设计,具备独立完成环境监测任务的能力。
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完成各类环境监测方案设计;能够通过学习具备各类污染物测定的布点,测定,数据处理与综合评价等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结合有关环境监测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形成和保持挑战自我、用于突破的习惯,具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新精神,通过限时设计,培养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具备关键时刻能打硬仗的工作作风,通过分组完成设计任务,培养科学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习行业技术规范、职业标准,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从事环境监测行业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常用法规、标准和产业政策对典型建设项目合法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能根据技术导则确定水、大气、声等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制定环境现状调查监测方案,编写现状评价报告,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能对一些简单的非污染生态影响类的建设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能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有关文件,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调查报告/)题目建始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二、设计(调查报告/)主要内容(1)对垃圾填埋场所在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大气、噪声、水环境进行现状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做评价。
(2)分析预测垃圾填埋场项目产生的各种污染源(噪声源、大气污染源、地表水等)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3)提出更具参考意义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4)通过对垃圾填埋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既定性又定量的得出其环境评价结论,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
三、原始资料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建始红岩寺乡镇环境监测报告垃圾填埋场所在地周围环境情况(照片)四、要求的设计(调查/)成果完成建始红岩寺乡镇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课程设计文本结构:1.课程设计任务书 2.课程设计目录 3.课程设计正文(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标准;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预测;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评价结论。
) 4.致谢 5.附录 6.参考文献五、进程安排设计内容天备注1 搜集资料0.52 设计要求内容的调查 13 设计要求中的环境影响预测 14 设计要求中的环境影响评价 1.55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 1合计 5六、主要参考资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6]GB/T14623-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7] GB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8]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9] GB 12523-19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指导教师(签名):20 年月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随着全县人口增长、工业经济发展,建始县红岩寺镇的垃圾产量也急剧增加。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表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能够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工具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和主要环节。
4.能够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
5.能够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环境影响识别、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和主要环节,如前期准备、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报告编制等。
4.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应用。
4.实验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环境的概念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2、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影响:直接、间接、累积影响效果:有利、不利影响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方式: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①按照评价对象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②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③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1土壤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对象规划、开发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问题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评文件的介入时序及审批要求介入时序: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佳成2024年度环评课程表
佳成2024年度环评课程表第一学期1. 环境科学导论- 介绍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探讨环境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 环境监测与采样技术- 学习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实践环境采样技术的应用3. 环境影响评价法与实务- 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和实践指南- 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4.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 探索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 学习环境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实施第二学期1. 环境工程原理与设计- 研究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分析环境工程在水、土壤和空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2. 环境法律与政策- 学习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 分析环境法律法规在环保实践中的作用3.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探讨环境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4. 环境与社会- 分析环境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环境正义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学期1. 环境工程案例分析- 分析环境工程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 学习从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2. 环境管理系统- 学习环境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实践环境管理系统的评估和改进3. 环境风险沟通与危机管理- 探讨环境风险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学习环境危机管理的应对措施4. 环境可持续性评估- 研究环境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探索可持续性评估在决策中的应用以上是2024年度环评课程表的安排。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将从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学习环境监测、影响评价、风险管理等实践技术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环境工程设计、法律政策、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以培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系统实践,我们将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并学习如何进行环境风险沟通与危机管理,以保障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出更多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为构建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掌握大气、地表水、土壤、噪声、生态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
— 1 —(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进行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审能力。
为今后开展有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打下基础。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概念、理论,有关法规、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二)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三)掌握各种环境要素的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4学时)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功能(0.5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功能。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发展历程(1学时)知识点:我国环评制度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类型(0.5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类型。
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和人员管理(0.5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的资质等级,评价自制范围,环评人员管理。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控制(0.5学时)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质量控制的办法。
本章小结重点: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分类;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内容、环评制度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工作程序;环评资质及人员管理要求。
难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区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 2 —环境影响评价不等同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思考题:1、为什么要进行环境评价?2、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如何分类?3、我国环境评价如何进行分类管理?4、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意义是什么?作业:登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了解环评最新动态。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课表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课表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通过评估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而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知识和评价技能。
本篇文章将围绕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课程安排展开讨论。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课表2.1 环境科学基础课程在成为一名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前,必须建立起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科学基础课程:1.生态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2.环境污染学:研究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传输和转化规律,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环境化学: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性质、行为和变化,重点关注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方法。
4.环境监测与评价:介绍环境监测技术和评价方法,包括环境数据收集与处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
2.2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1.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相关标准等。
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南:讲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和评价指南,包括评价范围界定、评价基准和评价技术等。
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区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环境影响的时空差异和相互关联性。
4.社会与经济影响评价:重点关注人类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环境保护的反作用。
5.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习如何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和评价技能,使其能够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以下是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培养目标:1.理论知识储备:具备环境科学的扎实理论基础,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2.技能培养: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操作技能,包括环境数据收集与处理、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以及评价报告的撰写能力。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教案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1.1 区域环境1.2 环境影响1.3 环境影响评价2.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2.1 目的2.2 意义3.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3.1 数据收集与处理3.2 影响因素识别3.3 环境影响预测3.4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步骤4.1 前期准备4.2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4.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选择4.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5.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5.1 案例介绍5.2 案例评价过程5.3 案例评价结果及建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教材。
2. 课件:教学PPT课件。
3. 案例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4. 软件: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软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6.1 第1-4课时:讲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
6.2 第5-8课时:介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学习指导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等基本概念,了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及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状况。
学习重点1.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2.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及重要性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4.环境标准体系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学习难点1.环境标准体系2.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第一节环境一、环境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它是一个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或者说,相对于某一主体的周围客体因空间分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系统,就是相对于该主体的环境。
对环境科学而言,“环境”的科学定义应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这里所说的外部世界主要是指:人类已经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是指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自然存在体;社会因素是指人类活动的创造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中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选用环境科学中的“环境”定义。
二、环境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1)环境的整体性整体性是环境的最基本特性。
在环境影响评价时不能以单因素的影响作为评价的依据。
(2)环境的区域性环境的区域性决定在研究和解决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时必须掌握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
2.变动性和稳定性(1)环境的变动性(2)环境的稳定性环境的变动性与稳定性是相辅相成的。
变动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
人类社会必须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环境自身的变化规律相适应、相协调,即保持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3.资源性与价值性(1)资源性: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环境系统是环境资源的总和。
包括:物质性资源:指生物、矿产、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等狭义的资源范畴。
非物质性资源:指环境所处状态。
不同的环境状态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会提供不同的条件。
环境状态的有用性也体现了环境的资源性。
(2)价值性:环境对于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第二节环境影响的概念一、环境影响的定义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两个层次: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是研究环境影响的前提条件)②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
(是研究环境影响的根本目的)二、环境影响的分类1.按影响的来源分类:可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2.按影响效果分类:可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按影响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满足以下条件(5个):①基本上适应于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的项目,并能够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②对各种替代方案(包括项目不建设或地区不开发的情况)、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以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影响特征及其重要性;④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以便为决策提供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还应延伸至所评价活动开始及结束以后一定时段内的监测和信息反馈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依据各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定。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体可以是学术机构,工程、规划和环境咨询机构,但必须获得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认可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
一般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生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比如,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与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几个概念1.环境影响报告书(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一般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生成环境影响报告书。
EIS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它提供了评价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和评价结论。
评价工作每一步骤的方法、过程和结论都清楚、详细地包含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7个):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③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2.筛选(screening)与划定范围(Scoping)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工作对象:所拟议的活动。
工作结果:环境初评估报告。
基本方法(两种):方法一:根据拟议活动类型和大小确定,参照有关政策规定即可。
方法二:初步研究拟议活动,确定其影响重要性,根据影响重要性决定是否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评价。
这有不同的判断方法,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判断。
划定范围(scoping)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应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评价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环境影响评价具有判断、预测、选择和导向四种基本功能。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命局的合理性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用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是必须遵守的制度。
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1.宪法中的有关规定2.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规定3.单项法和条例中的规定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行政法规5.环境影响评价法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1.规定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具有法律强制性3.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4.分类管理和评价5.资质审查和持证评价制度6.公众参与制度7.跟踪评价和后评价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环境标准是指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它是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执行各项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2.环境标准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2)环境标准是环境评价的准绳(3)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4)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二、环境标准体系1.概念:环境标准体系: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分类与分级国家标准(GB- )和行业标准(HB-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又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环境标准按控制对象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其他环境标准只有国家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在全国范围或特定区域内适用。
地方环境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 在特定行政区内适用。
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可制订地方环境质量补充标准;当地方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用于当地环境特点和要求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制订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3.环境标准体系概述(1)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如大气、水、土壤等)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2)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标准,或者说是排入环境的污染物和产生的有害因素的允许的限值或排放量(浓度)。
污染物排放标准按污染物的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排放标准、液态污染物排放标推、固态污染物排放标难及物理滤染(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控制标准。
按其通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排放标推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3)环境基础标准:这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有关名词术语、符号、指南、导则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在环境标准体系中它处于指导地位,是制定其他环境标难的基础。
(4)环境方法标准:这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以试验、分析、抽样、统计、计算等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是制定和执行环境质量标推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现统一管理的基础。
(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这是对环境标准样品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
(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为了保证污染物监测仪器所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污染治理设备运行的各项效率,对有关环境保护仪器设备的各项技术要求也编制统一的规范和规定,均为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7)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凡是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标准化方法上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制性标准,其余属推荐性标准。
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质量标难是制定污染物徘放标准的主要依据。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环境基础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中的指导性标准,是制定其他各种环境标准的总原则、程序和方法。
向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难样品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难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重要技术根据和方法。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三、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1.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1)制定主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国家标准制定、审批、颁布,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建设需要适时进行复审,确认现行环境标准继续有效或修订、废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环境标准时(主要指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项目,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项目,根据当地特殊条件和经济、技术状况,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负责审批、颁布和废止;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环境标准,需经上级协调,由相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制定、审批、颁布和废止,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