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不求甚解》讲析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 《不求甚解》优秀教案
第2课时《不求甚解》【情景导入】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
我们学习的《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的,作者见解独到。
上节课的《谈读书》,让我们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
这节课我们来走进《不求甚解》,跟随当代作家马南邨一起去学习怎样读书。
【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马南邨:__邓拓__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论文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__燕山夜话__》《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2.课题解读:“不求甚解”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
”原意是__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__,属褒义。
今多谓__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__,含贬义。
3.了解驳论文知识。
(借助相关资料,了解驳论文知识)(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__立论__、__驳论__。
(2)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正确。
驳论: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错误的反动的见解和主张。
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
(3)批驳的方法:__直接批驳__和__间接批驳__。
驳论点:抓住敌论点中的错误进行批驳。
驳论据:指出敌论中论据的虚伪、错误,从而证明其论点的荒谬性。
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驳倒对方的论点,揭穿对方的论据与论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论点不能从论据中推出。
(4)驳论文一般论证思路:先树起批驳的靶子,即摆出敌论,然后针对敌论采用直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或间接的方式(证明自己观点正确)进行批驳。
4.字形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写法)咬文嚼.字(jiáo)死抠.(kōu)豁.然贯通(huò)5.词语解释: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豁然贯通:形容人(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开卷有益:(褒义词)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不求甚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7、读课文第9段思考:通过作者的分析,得 出了什么结论?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结论:[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 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结尾段——
12、、深深强化化调了中…心…中论的心点中论,心点提论(出点盲;…目…的地结反论对;不求甚解 3、的发态出度……同的样号没召有或充希分望的人们理…由…);发出号召: 4、重补要充的论证书了必…须…常(常其反作复用是阅使读论。证更严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3、比较《谈读书》与《不求甚解》,说说这 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论证的方法略有不同。 《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对 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不求甚解》 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 证方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不求甚解”,本出自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 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 意是读书只领会意旨,不过于在字 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现多谓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 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 不深入。含贬义。
马南邨(1912-1966)原 名邓拓 。笔名马南邨、于遂安 、卜无忌等。福建闽侯人。
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短文两篇-《 不求甚 解》
1、本文是怎样论证作者观点的(论证思路)? 对于论证思路的把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明确问题答中题所模提式及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首是先什:么通;过…引出…论点(通过…论证方法提出… 论先点说)其了什次么是,结后合说文了章什对么论;点论证的具体内容,分析 然后:第用三…明事确例论(证或中名使言用、了或什某么个论角证度方)法加对以论论点证进, 最行后论:证得的出;…的结论。
《不求甚解》PPT精品课件
(2)《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 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第四节
课堂小结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四 课堂小结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书籍是我们成 长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们要“好读书”,但古 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我们穷尽一生的时间 也是读不完的,所以我们要读书要有选择。希 望同学们在学了这篇文章后能反思自己的读书 态度和方法,在借鉴别人读书方法的基础上, 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
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
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三 深入探究——论证方法
(1)运用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 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六 板书设计
谈读书
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阐述读书的方法 阐述读书能塑造 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六 板书设计
不求甚解
摆出批驳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分析“不求甚解”的含义 得出正确观点
二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 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 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幼年酷爱文学艺术, 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 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 部《毛泽东选集》。建国后,曾经任《人民 日报》总编辑。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谈读书》《不求甚解》课件
强调“读书”“讨论”“作文”在培养人 的素养中的作用。
品析语言
(5)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 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 学使人善辩。
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对人的不同作用。
品析语言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 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 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 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读书的方法
读书有哪些方法?下列读书方法各适用于什么书? 1、读其部分(选读)——只有部分重要的书 2、大体涉猎(浏览)——不太重要的书 3、全读(精读)—— 课本、重要的书 4、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摘要)——
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方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合作探究
作者论述读书的目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 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 “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 足”,这样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根自称“以 天下全部学问为己任”。他的《随笔》内容涉及 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其中《谈读书》就犹如 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自己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 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文体知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篇幅短小,内容贴 近生活,表现形式灵活自由,见解深刻,说 理简明透彻,多有哲理格言。
合作探究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 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 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教案优秀4篇知识目标:篇一1、学习本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的运用。
2、了解论证的两种方式,立论和驳论。
《不求甚解》教案篇二一、紧扣特点,说教材《不求甚解》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文艺随笔两篇》中的第二篇。
文章从“不求甚解”的来历谈起,围绕着读书应该“求甚解”还是“不求甚解”这个话题展开议论,并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作了精辟的阐释。
它告诉我们,“不求甚解”的读书法有利于达到由浅入深,广泛获取知识的目的。
文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选例典型,论证严密。
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分析具体,论证细腻翔实。
因此,结合文本特点、单元学习重点等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定如下:1、理解文本摆事实讲道理、剖析事理的议论方法,学会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2、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3、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培养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是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建立自主、合奏、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要促进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主体人格的完善和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采取了以下的教法:1、诵读法。
2、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以及如下的`学法: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2、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三、多元阅读,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将通过五个环节的教学,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更好的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们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
第13课《不求甚解》课件(共38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学习生词
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一 般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例句: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 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咬文嚼(jiáo)字:对语言文字可以推敲,字斟句酌。多用来 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述,死抠字眼儿。也形容故意卖弄自己的学 识。
例句: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 得开卷有益。
文体知识
驳论文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加以直接批 驳或者间接批驳;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加以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理清反驳思路
本文批驳了什么观点?在批驳过程中作者又树立了自己 怎样的观点?
第1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 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 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认识犯了
什么毛病?
理清反驳思路
一般人对“不求甚解”的认识犯了什么毛病? 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 这个词经过长期流传、演化,不仅是缺了这个词的
原意,而且词的感情色彩还带有贬义。
理清反驳思路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理清反驳思路
阅读第3、4段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
例句: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学习生词
豁(huò)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 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例句: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 豁然贯通。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中心思想(主旨)归纳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中心思想(主旨)归纳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当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抒情诗。
此诗精选了一组组意象,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和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与苦难,也展现了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深情地抒发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无限期盼和献身决心。
2 梅岭三章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的概括了革面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旌旗十万”、纷飞的捷报、遍布人间的自由之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3 短诗五首《月夜》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诗人面对艰难处境表现出独立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显示出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萧红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诗,这首诗通过叙写诗人拜谒萧红墓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追思和缅怀之情。
《断章》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相对的,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风雨吟》表现了“我”作为一个有志青年,面对苦难的中国所产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统一》通过写自然界花草树木本质的同一性,从而推理出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统一的向往和追求。
4 海燕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5 孔乙己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当时的昏沉、麻木状态。
6 变色龙文章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它反人民的实质。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
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课文全解及练习答案13 短文两篇预习重点一、作者简介《谈读书》的作者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不求甚解》的作者为马南邨(cūn)(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
二、字音词义怡yí情:使心情愉快。
练达: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统筹chóu:统一筹划。
藻zǎo饰:修饰(多指文章)。
狡黠xiá:狡猾,刁诈。
诘jié难:诘问,为难。
涉shè猎:1.粗略地阅读。
2.接触,涉及。
聪颖yǐng:聪明。
滞zhì碍ài:不通畅。
劝诫jiè:劝告人改正缺点错误,警惕未来。
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味同嚼jiáo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诸如此类:与此相类似的许多事物。
吹毛求疵cī:可以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狂妄wàng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所收获。
三、主题概述《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告诉人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指出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激励人们认真读书、完善自我,对青少年读书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此篇需背诵。
《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原话,揭示了其中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
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的正面主张。
四、技法品析《谈读书》1.说理透彻,方法多样。
作者综合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
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的作用,让深奥的哲理显得通俗易懂。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不求甚解》-(共16张)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
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 两层含义
再次,作者从正反两方面举例 (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 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接着全面、更明确地解释“不求 甚解”的含义
最后,提出自己所认可的读书 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 阅读)
→
→
例竖 子靶
子 引 语引 录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4
作者一开头就 提出了一般人常常 认为的观点“对任 何问题不求甚解都 是不好的”,对此, 作者又是怎样看得 呢?
加 粗 暴 的 不 讲 道 理 的 非 议 。 ”
虚 心 学 习 , 完 全 不 应 该 对 他 滥
人 读 书 的 正 确 态 度 , 我 们 应 该
样 没 有 充 分 的 理 由 ” “ 这 是 古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1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 传》:“好读书,不求 甚解”。原意是读书只 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 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 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 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3
邓拓,原名邓子健,
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向
“
盲 目 反 对 不 求 甚 解 的 态 度 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5
作者先提出一个 错误的观点(树靶 子),然后加以论证, 最终证明这个观点是 错误的,从而更有力 地表明正确的观点, 我们称这种文章叫驳 论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6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 驳一个错误观点, 也可以是就别人论 述的一个问题发表 不同看法,或提出 质疑,进行商榷。
不求甚解-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不求甚解-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并能就故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并能够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引入
1.通过开展“成语接龙”的游戏,复习一些常用的成语;
2.引导学生通过对成语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第二步:阅读、理解
1.教师讲解“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学生阅读《妻妾成群》,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3.学生就故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讲解、感悟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为学生进行解释;
2.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第四步:拓展延伸
1.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故事,寻找和“不求甚解”成语相关的内容;
2.学生进行比较和讨论,总结出成语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理解“不求甚解”这一成语的含义,掌握其用法;
2.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并能就故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3.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增强,提高了自己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新部编版《不求甚解》教学课件1
语 2、学习本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
同学们,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共赴学习之旅,大家高兴吗?这是老师本学期第一次上公开课,也是大家升入初中第一次和我合作上语 文公开课。这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但老师会尽心尽力,相信同学们在这第一次当中会给老师很多的惊喜和收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 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品味几处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这里,作者没有用“断 章取义”这样的书面语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 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 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口语
语言明白晓畅
品味几处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删去红字,语句风格将发 生怎样的改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 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 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 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期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渊明、普列汉诺夫、诸葛亮的事例论证《谈读书》中的观点。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 【学生活动四】复述课文
思考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思考成果。 拥有天才脑袋的爱因斯坦烦恼多多
要求:辩证分析,标新 立异
谢谢观看
理清论证思路
树引释举结 靶出新例全 子处意证文
层进式结构
驳:“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证: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第13课《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文体 知识
议论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是通过议论正面自己提出论点,如《纪念白求恩》,论 点就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精神; 驳论,就是自用自己的论点来反驳某一错误的论 点,如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字词 积累
不求甚解( shèn ) 狂妄自大(wànɡ )
咬文嚼字( jiáo ) 王粲(càn )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能盲目反对不求甚解。 第二部分(2-4):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四部分(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 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2、为什么很多人曲解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因为有些人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只从前一 句去理解,而忽视了后一句,没有把两句话作 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样的理解从方法上来说 就是错误的。
3、怎么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么?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课文举了几个例子来论述“不求甚解”的,这些例子有什么特点?
拓展 延伸
1、品读法。
4、析读法。
2、摘读法。 5、圈点法。
3、寻读法。 6、助读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写作 背景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专栏。1961年,我国处在暂时困 难时期,邓拓应《北京晚报》之请,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 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用马南邨的笔名开辟了《燕山夜话》专栏。 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 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 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作者针对有些人对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驳论文。
部编版语文九下第13课《短文两篇》课文、教案、导学案
2019年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文、教案、导学案13 短文两篇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导入新课读书有径。
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明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
“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
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之《不求甚解》知识点归纳
部编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之《不求甚解》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笔名马南邨,福建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赴晋察冀边区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
后任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
1945年主持编印《毛泽东选集》。
建国后,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1955年任中科院科学部委员,1958年调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1960年兼任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并主编《前线主编理论刊物《前线》。
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
《不求甚解》就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
“文革”中,邓拓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二、导学案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拓展训练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教案范文3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教案范文3篇2019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各位老师们依旧挑战着自己。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不求甚解》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学习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2.学习课文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式。
二、教学设想:1.一事一议,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选定题目,切中人们的思想状况。
从探讨作者论证思路入手,学习课文注重说理,深入分析的写作特点。
2.安排两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作者简介: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又名邓云特,福建省闽侯县人,是当代著名的思想理论家和散文作家。
幼年酷爱文学艺术,1930年加入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30年代就开始发表散文。
1945年初在晋察冀边区主持编辑了我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建国后,曾经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1958年秋,调任北京市委书记,主编理论刊物《前线》。
60年代初以\'马南村\'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和与吴晗、廖沫沙合写的《三家村札记》。
在\'文~\'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制造了所谓\'三家村反党集团\'冤案,邓拓首当其冲,被诬为\'三家村主将\'而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 月18日含冤去世。
在30年\'笔走龙蛇\'的生涯中,邓拓留下了大量散文瑰宝,以杂文的成就最突出,仅代表作《燕山夜话》就发行数十万册。
《燕山夜话》包括150多篇杂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知识丰富,不拘一格,做到了于知识之中见思想,在议论之间藏情趣,熔百家典籍于一炉,寓郑重严肃于愉悦,具有极强的战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被誉为一部\'小百科全书\'。
第13课《短文两篇——不求甚解》-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 证“不求甚解”。
(2)运用举例论证。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
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 (3)运用对比论证。
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何 异同?
课堂练习
1.“不求甚解”一语,出自 晋 (朝代) 陶渊明 的
《 五柳先生传 》 。原意 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 ,属
褒义 。
死抠字眼儿
今多指 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 含贬义。本文通 过“不求甚解”入理一解词,的浅论尝辄述止,提倡读书要——多 虚—次 心—反 领复 会,
课堂练习
2.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朗读课文,先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或者“本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3. 《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又是如何驳或者 立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整体感知
本文的论证思路
摆出对方论点,提出自己观点。
——马南邨
走近作者
马南邨(cūn) ,原名邓拓。笔 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后历任《人 民日报》总编辑、社长。1962年3月 ,以“马南邨”的笔名在《北京晚报》 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 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 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 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两种。
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 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不求甚解》PPT课文电子课件说课
整体感悟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 “读书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读马克思 著作作了很多曲解,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 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读书要活读。
整体感悟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 别不是求什甚么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
字词积累
劝诫( jiè)
王粲( càn)ຫໍສະໝຸດ 曲(qū )解狂妄(wànɡ)
要诀(jué)
死抠 (kōu)
豁( )然贯通
整体感悟
快速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一般人认为“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持什么态度? 2、作者又是怎么理解“不求甚解”的,根据是什么?
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 3、作者摆出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读马克思著作作了很多曲解, 诸葛亮“读书 观其大略”两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4、不求甚解与“马马虎虎”的区别是什么?
背景介绍 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
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 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 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 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有一些人对陶渊 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写作特色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1)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如作者用陶渊明的“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 论点。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作者以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曲解马克思的著作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 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
部编教材九年级(下)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ppt
第13课《短文两篇》
谈读书
—培根
作者: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出身官僚家庭,毕业于剑 桥大学,后又学习法律。英 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1618 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实验雪 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因 此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 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 的主要著作。作品风格平易 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 启人深思。
请按:
1.读书的正确目的2.读书的方法3.读 书的作用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层: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 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
足以怡情
读 书 目 的
正面阐述 足以傅彩 其好处: 足以长才
费时过多—易惰
反面指出 藻饰过多—则矫 其偏向: 凭条断事—学究
给下列生字注音: u) 藻( zǎo)饰 怡( yí )情 统筹(chó 狡黠( xiá )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蒸馏( liú ) 劝诫( jiè ) 滞( zhì )碍 吹毛求疵( cī ) 豁( huò)然贯通 咀嚼( jué) 嚼
o) 好读书(hà
好 o 味同嚼蜡( jiá ) 读好书( hǎo )
反面指出其偏向
主张
读书方法
提倡
皆成性格 读书作用 弥补缺陷
比喻论证
诵读品味句1: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 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 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 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 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这几句话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 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 书的好处。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求甚解》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古代散文名篇。
课文主要讲述了要做到真正的不求甚解,就要虚心好学、敢于质疑、注重实践,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和欣赏,以及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式的讲解和翻译。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当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此外,学生可能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有不同的看法,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
2.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3.能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4.能够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能够培养虚心好学、敢于质疑、注重实践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重要词语和句式的讲解和翻译。
2.难点:课文中的某些复杂句子和词语的理解,以及对课文观点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式进行讲解和翻译。
2.分析法:对课文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观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六. 教学准备1.教案:提前准备详细的教学计划。
2.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参考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例如,可以谈论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中真正做到这一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对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翻译,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第1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 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第2-8段)阐述不求甚解的 真第正一意层义(。2-4):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
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 含第义二。 层(5-6):提出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 度,并举例加以说明。
(2)通过具体事例来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 记住这一些字句的“甚解”,要“活”读 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新知讲解
5.文章举了哪些例子?引用了哪些名言? 第五段举了普列汉诺夫的例子。他自以为熟读马
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第 六段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 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 题更全面。第八段引用陆象山语录。“读书且平平读, 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鲁迅说:书在手 头,不管它是什 么,总拿来翻一 下,或看序目, 或读几页内容, 不费力,不劳神, 往往在看非看不 可的书籍觉得疲 劳后,拿来消遣。
鲁迅的“随便翻翻”
拓展提高
诸葛亮 的 读书方 法
诸葛亮与 徐庶、石广元、 孟公威等一道游 学读书,“三人 务于精熟,而亮 独观其大略”。
谢谢
不求甚解
新知导入
“不求甚解”一语 出自陶渊明的《五柳 先生传》:“好读书, 不求甚解。”原意是 指读书只领会要旨, 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 夫,属褒义。今多谓 学习或工作态度的不 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浅尝辄止,含贬义。
新知导入
好读书,不求甚 解。 每有会意,便 欣然忘食。
作者简介
马南邨(cūn)(1912— 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 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 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 集《燕山夜话》,诗词集 《邓拓诗词选》等。
写作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 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 的杂文从古人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 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 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 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 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 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 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
明确: 批驳的观点(文章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 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 由。
新知讲 解
探究学习
2.作者是怎样批驳别人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 说“不求甚解”。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第八段:说明陆象山语录的意思。 第九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新知讲解
边读边思考: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 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反驳的?
3、作者是怎样理解不求 甚解的?
新知讲解
读读写写
劝诫(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 (
) ) )
新知讲解
多音字注音:
好读书(hào ) 好
读好书(hǎo )
新知讲解
1.本文是驳论文。文章批驳的观点(文章的靶子) 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不 树靶子 引出处
求 释新义 甚 援例子 解 引语录
结上文
驳论
事实论 证 引用论 证 对比论证
拓展提高
1.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 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
维,①口“述见新的风立使意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提示: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 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 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 而发,有的放矢。
书必须反复阅读, 每读一次都会觉得 开卷有益。
结 论
新知讲解
8.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 义。 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 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 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 了解大意。
新知讲解
9.“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 什么首关先系,?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 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 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 “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 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 说“不求甚解”。
观点
(9)总结上文,提出重要的
须反复阅读
新知讲解
3.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 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 点进行否定,在批驳的过程中阐述“读书的 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 反复阅读”的观点。
新知讲解
4.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
(1)正面阐释陶渊明的本义。
拓展提高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 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 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 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 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 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 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 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 新意。 “滥竿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
新知讲解
6.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 从态度上
夫
论述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从方法上 论述
(3)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山的话
进一步证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明,或今或古,
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
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新知讲解
7.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 神实质”呢?
第三层(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 不是死抠字眼儿,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 第五部分(第9段):提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重要的书
思维导图
不 求
(1)摆出错误的看法,树靶 子 (2—4)引出提出正确的观点
不求 甚解
甚 (5—6)举例证明自己所提出 的真
解 的观点
正意
(7—8)作对比反复证明所述 义
拓展提高 关于读书的 名言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
(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拓展提高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语录 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 放过,不必太滞。
拓展提高
广泛的浏览式 的读书方法:
新知导入
关于驳论文
驳论文
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 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 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què)。
反驳对方的 论点
1.反驳对方的论点,从论据和论证方 法上找问题。
2.反驳对方的论点,要注重分析,把 理讲透,使人信服,不能扣大帽子。
关于札 记
本文选自邓拓《燕山夜话》,属 于札记。这类文章短小、内容集中一 事一议,由于多从生活实际中的感受 选定题目,所以往往切中人们的思想 状况。又由于作者知识丰富,旁征博 引,所以文章往往引人入胜,特别是 对青少年很有教益。
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 论证。
课堂小结
1、本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逐层深深地 剖析问题,并通过引用、对比、举例等 论证方法阐述方法,从而明辨是非,给 人以深刻的启示。 2、文章见解独到,文笔简洁生动、说理 明白晓畅。众多的引证,生动的故事, 深刻的见解,娓娓道来,既开拓读者眼 界,又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漫谈之中,可 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
新知讲解
10.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 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 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 “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 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 度。
新知讲解
11.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 含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