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权力文章粗略结构

合集下载

权力的媒名词解释

权力的媒名词解释

权力的媒名词解释权力是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或组织对于资源、决策、行动和控制的能力。

权力的存在既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可能导致不公平和滥用。

然而,权力本身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权力,人们创造了许多媒介来定义和解释权力的含义。

一、语言媒介语言是表达和传递思想的重要媒介,也是权力定义和解释的基石。

在权力的范畴中,语言作为载体承载着权力的权威性和传承性。

通过语言的运用,权力才得以明确地被界定和理解。

比如,在法律领域,立法者使用准确的语言来确立权力的界限和义务,以保障公民的权益。

而在商业和政治等领域,权力的行使也必须依靠语言的能力来建立信任、交流和沟通。

二、权威媒介权威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它是通过特定的角色或机构来行使的。

权威媒介的存在和实施,使得权力在社会中得以有序和有效地运行。

常见的权威媒介包括政府、组织和专家等。

政府作为具有执政合法性的权力机构,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来约束和管理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组织作为聚集个体力量的集合,通过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规范来实现组织目标。

专家则凭借其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拥有对于某些事务的决策权力。

三、媒体媒介媒体作为权力传播和舆论引导的平台,具有信息传播和公众监督的功能。

媒体媒介在权力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发表新闻报道、评论和采访等方式,揭示权力的运行和影响,给予公众更多的信息与意见选择。

同时,媒体也可以通过舆论压力和监督来限制和制衡权力的滥用和不正当行为。

然而,媒体媒介也有可能受到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操控,导致信息传播的偏颇和权力的不公平。

四、技术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技术媒介在权力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

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技术平台为个体和组织提供了广泛的表达和传播渠道。

通过技术媒介,权力的信息甚至可以迅速传递到全球范围内。

在一些社会运动中,技术媒介也被用来组织和扩大权力的声音。

然而,技术媒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用户隐私泄露、网络谣言和信息泛滥。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

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第一篇: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中国主要新闻媒体的媒介定位资料(新概期末加油~)来源:赵勤勤的日志看到去年的第二题表示很慌乱,因为对新闻媒体都没啥了解,感叹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动手凑集了一些资料,希望有用哈~~~欢迎补充!(先发这么多吧,下午有空再整点……)《环球时报》办报宗旨首先,在内容上,《环球时报》开发中国人关心的国际新闻。

长期以来,中国媒体上的国际新闻,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西方媒体帮我们选择的。

他们的经济强势,造就了传播上的强势。

西方的新闻产品像可口可乐、辣鸡翅一样,大量生产,大量推销,其他国家很难抗拒。

因此,美国人持续关注的地区,比如中东,已经成为国际新闻报道的传统热点。

发达国家的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如高尔夫,也时常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

《环球时报》一直坚持把新闻的观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视角看世界。

我们重点开发了几个领域。

第一,开发中国周边的新闻。

在中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原本中国记者比较少,报道力量不强。

《环球时报》试图改变这种局面。

我们在中亚五国、东南亚各国,都培养了自己的特约记者,请他们帮助中国人了解,我们的邻国现在是什么状况,中国人到这些国家可以做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这方面的稿子很多,如《蒙古还想修三条铁路到中国》、《中国人闯荡越南股市》、《中哈公路没有王法》、《尼泊尔有上千人研究中国》、《投资柬埔寨别急于求成》、《中国人到金边炒房地产》等等。

第二,在传统大国开发跟中国有关的新闻。

其中包括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华人消息,还有,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大国关系以及地缘政治的一些问题。

比如,对于外国元首访华,国内媒体的报道曾经比较单调,但《环球时报》开创了一种新的报道模式,客观谈论这些重大外交的意义。

如1998年克林顿来中国,我们在文章中配了一张漫画,漫画上克林顿身上被射了很多箭,说明了当时克林顿对中国的访问是抵住了很大的压力。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媒体中是非同寻常的。

媒体的权力——精选推荐

媒体的权力——精选推荐

媒体的权⼒现在常常有⼈说,媒体是所谓“第四权⼒”,名列⽴法、司法与⾏政权⼒之后。

不仅如此,更其甚者,似乎媒体天然代表社会的良⼼和正义,前三种权⼒都有腐败和滥⽤的危险,⽽“第四权⼒”则似乎对此有天然的免疫⼒。

是这样吗?有先贤说,权⼒导致腐败,绝对的权⼒会绝对地导致腐败。

诸种权⼒之中,独“第四权⼒”能逃出这⼀定律?曾经接触过⼏次电视,是在国内外,⾄少是在国内⾮常、⾮常、⾮常有影响的电视台。

接触⼏次后,我决定再也不上媒体了。

原因⽆他,我发现,媒体最⼤的本事,就是把他们想说的话塞到你嘴⾥,然后说是你说的。

被⼈家裁剪是多么的没意思,更何况我不是靠媒体注意⼒获取⽣存的⼈,从此就坚拒上媒体了,尤其是电视。

话说那⼀次,电视让我去做嘉宾,讨论在风景区“乱刻乱划”应不应该⼊罪的问题。

起因是当时⼀位⽆锡还是常州的⽼⼈,⼀辈⼦没有出过远门,⼀不⼩⼼得到机会到台湾旅游了⼀趟,兴奋之余在景区的岩⽯上留下了⾃⼰的⼤名,结果被媒体按图索骥找到了本尊。

节⽬采⽤辩论形式,每⽅⼆⼈。

我是反对⼊罪的。

我的观点其实是⼀个很简单的社会学原理:⽂化差异。

我的⼤意是说,在景区乱刻乱画固然不对,但不要把这种“不对”绝对化,⽽要注意到⽂化差异在其中发⽣的作⽤。

即,有些⼈所谓“在景区乱刻乱画”并不是因为道德败坏,蓄意破坏公物,⽽实在是因为见识有限,囿于⾃⼰的“亚⽂化”,没有意识到这样刻画有什么不对。

他们不是坏⼈,他们是缺乏见识的弱势群体。

这样不分青红皂⽩地治⼈以罪,未免太严苛了,并且效果未必好。

因为他们本来是好⼈,只是缺乏见识,现在⼀不⼩⼼居然被贴上“坏⼈”的标签,可以相见,因为这个标签,他们今后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和⽩眼,难以在社会常轨中⽣活,想不做坏⼈都难了。

我⾃认为,承认⽂化差异、尊重⽂化差异,这是多么⼊情⼊理的观点!但在现场,遭到反⽅嘉宾基于“道德正义”的猛烈抨击。

我当然也不⽰弱,举若⼲例⼦以⽰义:在中国,公共草坪⼀般是不让踩的,踩草坪是缺德的表现,但在美国,草坪就是让⼈踩的,很多地⽅,政府还专门在草坪上建了⼀些设施,供烧烤之⽤。

第6章 媒介制度与媒介所有权

第6章 媒介制度与媒介所有权

三、当代世界主要的媒介所有制类型
全民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 公共所有制 劳动集体所有制 政党所有制
股份制 报团(传媒集团)所有制 私人所有制
第二节 集团化:媒介所有权的集中和 垄断
一、媒介的兼并和垄断 传播方式是由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结构和
经济技术特征决定的。现代大众传 媒的生 产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工业生产方式相类似, 都具有大规模生产(复制)、连续性、标 准化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的传媒理 论和传媒制度,就是建立在 把传播权利的分配看成是政治权利的分配这样一 个分析基础上的。在这个基础上列宁建立了苏维 埃式的传播制度。
二、媒介制度的基本类型
四种媒介制度:
以“自由主义 理论”为基础的媒介制度 以“社会责任论”为基础的媒介制度 以“集权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媒介制度 以“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媒介制度
一、我国传媒制度与苏联的传媒制度具有高 度一致性
我国传媒制度的初始形态与苏联的相应制度具有 高度一致性。
这一方面是由于新中国与苏联在政治、经济和社 会制度方面的同构性;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在这 一领域主动全面学习、移植苏联制度的结果。
二、我国传媒制度的变革
传媒产业政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 面: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3/22/2
022 5:45:41 PM17:45:412022/3/2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3/22/2
谢 谢 大 家 022 5:45 PM3/22/2022 5:45 PM22.3.2222.3.2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22-Mar-2222 March 202222.3.22
社会主义报刊(新闻媒介)要按照一定原则分配 给劳动人民利益的代表 者使用

新闻传播中的权力关系与话语分析

新闻传播中的权力关系与话语分析

新闻传播中的权力关系与话语分析在当今社会,新闻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权力关系和话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

实际上,新闻传播并非单纯的信息传递,而是涉及到复杂的权力博弈和话语建构。

权力关系在新闻传播中无处不在。

从新闻的采集、制作到传播,各个环节都受到不同权力主体的影响。

首先,政府作为重要的权力机构,对新闻传播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对新闻行业进行规范和管理。

例如,某些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敏感信息,政府可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以维护公共利益。

这种管控在一定情况下是必要的,但也可能导致信息的不充分或片面传播。

媒体机构自身也拥有一定的权力。

大型媒体集团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广泛的资源和强大的影响力,在新闻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们可以决定报道的内容、角度和方式,从而影响公众的认知和舆论走向。

此外,媒体所有者和管理层的价值观、利益诉求也会渗透到新闻报道中,使得新闻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实现其商业或政治目标的工具。

在新闻传播中,记者和编辑同样具有一定的权力。

他们在选择新闻素材、撰写报道和编辑稿件时,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主观偏好进行筛选和加工。

这种权力的行使可能会导致某些声音被放大,而另一些声音被忽略。

权力关系不仅影响着新闻的生产,还左右着新闻的传播和受众的接受。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并非完全被动。

受众可以通过选择关注或忽视某些新闻来源,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来对新闻传播产生一定的反作用。

话语在新闻传播中同样起着关键作用。

话语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构建意义和影响思维的方式。

新闻报道中的话语选择、表述方式和叙事框架,都会影响受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解读。

例如,在报道社会冲突事件时,媒体使用的话语可能会强调冲突的激烈程度和破坏性,从而引发公众的恐慌和不安;也可能会侧重于冲突双方的沟通和协商,传递出解决问题的希望和信心。

不同的话语选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

权力的媒介的概念

权力的媒介的概念

权力的媒介的概念权力的媒介是指在社会中传递和实现权力的一种手段或工具。

权力是社会组织和个体行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或群体可以影响、控制和改变其他个体或群体行为的能力。

权力的媒介有很多种类,包括法律、政府、组织、传媒、经济等,它们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首先,法律是权力的重要媒介之一。

法律是国家通过立法过程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赋予国家及其机关一定的权力,通过法律的威严和强制力,国家机关可以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干预和阻止。

法律威严的媒介作用,使得国家机关能够通过立法和执法来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政府作为社会组织和权力传递的媒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是管理国家政权的组织,它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以及提供公共服务,对社会成员进行管理和约束。

政府通过行政权力来管理国家事务,通过立法权力来制定法律规范,通过司法权力来审判犯罪和维护司法公正。

政府的权力媒介作用,使得政府能够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组织也是权力的重要媒介之一。

组织是由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机构,通过组织结构和制度来协调和调动成员的行动和资源,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体现了组织成员的地位和影响力,组织领导者通过权力来进行决策和管理,组织成员通过权力来参与决策和实施工作。

组织的权力媒介作用,使得组织能够实现自身的目标,并对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传媒也起到了权力传递的重要作用。

传媒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工具和平台,通过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和发布,传达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和知识。

传媒通过报道和解读社会事件和政治动态,引导和影响公众的认知和行为,从而间接地传递和实现权力。

传媒的权力媒介作用,使得传媒能够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的功能,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济也在社会中起到了权力传递的重要作用。

经济是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交换体系,通过经济活动和交易来实现资源的生产与分配。

《权利的媒介》读书笔记

《权利的媒介》读书笔记

《权利的媒介》读书笔记一、市场经济乐章书中的市场经济乐章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在自由竞争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其新闻媒介的性质受到资本主义垄断阶级控制的,正如《权力的媒介》中所说的:“在市场经济乐章中,教育人民是为帮助他们正确的投票选举,以此来捍卫社会的秩序。

”的确,以美国为例,新闻媒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起着教育人民的作用,然而,人民对于把新闻媒介成为教育者感到不解,因为他们更愿意把新闻媒介称作是信息的提供者,而不是单单听从媒介的摆布,因为在他们看来,新闻媒介是受到垄断组织和大财团控制的,他们所报道的倾向完全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的,过分的宣传和教育会使得人民大众思想麻痹。

而市场经济乐章中,新闻教育俨然成为了一种社会控制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乐章当中,新闻媒介理论的思想体系包括,新闻媒介要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来自广告甚至是来自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应该实现“为公众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应该追求真理,反映真理;新闻媒介应该客观公正的报道事实。

这里,他们以媒介应该是什么代替了媒介是什么,以上的思想体系所阐释的准则被看作是一种道德规范,而正是这些道德规范,使得资本主义的新闻教育产生了很强的社会控制,从而以道德束缚的方式限制了新闻工作者的自由发挥,而上述的新闻理论思想体系又催生出社会责任理论。

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

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而且还要促进自由。

然而,社会责任理论虽然有着美好的理念,但是终究是无法成功的。

阿特休尔在《权力的媒介》这本书中有一篇“析社会责任理论的荒谬,这篇文章指出“‘社会责任理论’是一个含糊不清的理想模式,它在实践中是无法兑现的。

”阿特休尔是极少数批判西方社会责任理论的学者之一,但是社会责任理论根本的本质在于,其起源就是一个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阶级而形成的新闻道德规范,是资本主义利用新闻教育进行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是为了适应国家垄断主义并为之服务的统治工具。

媒体与国际关系

媒体与国际关系

媒体与国际关系—国际传播政治学导论一)【媒化世界】人对世界的感知, 除了直接经验以外,主要是依靠媒介获得的。

这种通过感知构建的世界是被新闻媒体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因为媒介的报道是对现实世界片段的再现或者重构。

二)从政治角度看新闻传播权力:媒介对人的支配和控制价值:媒介体现的道德和观念秩序:新闻信息的跨国流动三)传播与政治的关系1、传播——〉政治传播与政治参与传播与政治权力的取得传播与政治权力的保持和运用2、政治——〉传播政治观念对传播的推动政治利益分化与传媒多样化政治环境对传媒的制约政治思想文化和新闻理念一、新闻媒介作为一种权力一)媒介的权力属性1、【权力】1)影响和支配他者的意志和行为的能力。

2)权力与力量3)权力的源泉:暴力;财富;知识4)软权力2、媒介作为一种权力1)知识权力依赖传播渠道2)媒介是一种可以施加影响的传播渠道二)【媒介权力】媒介通过对信息的占有、选择、解译,实现对大众的引导和劝服,影响公众议程,乃至政治决策的能力。

”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影响事件如何发生,界定问题并对问题提供解释,由此塑造公众意见。

具体表现:1、事件因媒介得以发生:媒介制约人们所见所闻【例】美国了解亚洲的途径:传媒占50%以上,而旅行仅占16%2、媒介参与事件的发生:兼具旁观者和参与者双重身份3、媒介决定公共议程和解释框架4、媒介是塑造舆论的主要因素之一:【例】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三)新闻媒介的权力来源1、特性赋予:单向;适众;迅捷;选择2、公众赋予:整体托付论;部分托付论3、强权化身:自上而下的代表4、政治发展过程:与争取政治自由的过程伴随5、功能赋予四)媒介的权力重要性1、新闻传媒影响力的上升 表现: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对政治生活的影响2、权力向国家下层次的转移3、权力内涵的转化二、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媒介功能的概念 1、【媒介功能】指新闻媒介通过完成报道活动而产生的社会作用或者功用。

2、新闻媒介功能的层次(拉斯韦尔的分析): 1)基本功能:传播2)属性功能:守望、解释(教育\舆论)、社会化 3)工具功能:监督、宣传、动员——〉政治功能:政治监督;政治沟通和协调;政治控制,政治分解(裂) 政治宣传:动员和蒙蔽;政治斗争的平台经济功能:媒介作为一种产业;媒介的经济润滑注1:属性功能和工具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效果,即对社会整体或个体产生的实际影响 注2: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四种模式:包容说;交叉说;重合说;并列说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 注3:口传社会和大众传播社会部分社会功能承载比较功能 口传社会大众传播社会监测 个人(守望人、报讯人) 个人、新闻媒介协调 个人(领袖)、会议 个人、政府及执法机构、民意媒介 教育家庭、学徒、示范家庭、学校、教育媒介娱乐 戏班、游行、集会 现场表演、娱乐媒介 二)制约媒介功能的环境因素 1、制度环境决定媒介功能发挥2、社会政治的发展和需要制约媒介功能发挥【例】1987-1990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批评性报道所占比重102030405060701987198819891990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一)媒体调控1、定义【媒体调控】指国家\政府、政党、社会集团和行业组织等利用法律的、政策的、物质的等手段,对新闻媒体进行的硬性或软性的管理和约束。

浅析新闻媒介的权力

浅析新闻媒介的权力

浅析新闻媒介的权利“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

媒介历来都是受到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

摆布传媒的权势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是经济上的。

”新闻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在进行传播过程的同时,新闻传媒背后隐藏一种无形的权力。

美国传播学家赫伯特·阿特休尔说,“新闻媒介与权力的关系确实是共生共存的。

”这种权力对每一个社会板块的整体和个体都会产生影响和控制的力量。

早在1922年,德国社会学家迪菲南·汤尼斯就在书中言之有据地推论:谁控制了新闻媒介,谁就控制了世界——或者至少控制了世界的舆论。

18世纪末,美国政治家托·杰弗逊就指出,“自由报刊应该成为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起到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也提出“第三种权力”说,指出像报纸这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当成为“广泛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它是国家中的第三种权力。

”赫伯特·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一书中这样写道:“在所有新闻体系中,新闻媒介都是掌握政治与经济权力者的代言人。

因此,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并不是独立的媒介,只不过潜在地发挥独立作用。

”新闻传媒是在以自己特有的功能进入社会权力结构中,用新近客观的事实来达到支配舆论的目的。

这种支配无需任何强烈的手段,只需要符合权力的源生处,即政治、资本或文化的需要。

新闻传媒的中介角色,是权力分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当新闻工作者沉思片刻,思考一下人类的本性时,他们也许会看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带有政治性质。

然而,新闻媒介所固有的信条最终限制了我们进行独立分析的能力,简而言之,新闻媒介就是一个政治机构。

政治权力性便成了新闻传媒的一大特征,政治作为新闻传媒最有约束力的权力形式,不仅掌控着传播渠道,而且决定着媒介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政治必然影响着新闻传媒的立场与方向,政治权力必然左右媒介的运行与发展。

政治在传播过程中,将负载有效信息的意图通过新闻传媒的阶级性转嫁给新闻传媒。

媒介权力名词解释

媒介权力名词解释

媒介权力名词解释
媒介权力是指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力和影响力。

媒介权力的大小取决于媒介的影响力、知名度、掌控程度以及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性等因素。

媒介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1. 掌控程度:媒介机构或个人对信息的掌控程度决定了他们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传播和解读的程度。

掌控程度越高,对信息的控制就越严格,受众就越难以获取到准确、全面的信息。

2. 信息控制:媒介机构或个人可以通过控制信息来源、编辑、审查等方式来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和传播,从而塑造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

3. 传播渠道:媒介机构或个人可以通过控制传播渠道,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来影响受众的信息获取和传播。

4. 受众依赖:媒介机构或个人可以通过广告、赞助等方式来获取受众的依赖和信任,从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媒介权力的影响范围包括:
1. 信息传播:媒介权力的大小决定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深度。

如果媒介机构或个人对信息的控制程度较高,那么信息的传播范围就会比较广泛,深度也会相应提高。

2. 社会影响:媒介权力的大小会影响到受众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

如果媒介机构或个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能够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那么就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 政治影响:媒介权力的大小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

如果媒介机构或个人能够控制信息的传播,那么就能够影响选民的决策,甚至对政治体制产生影响。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媒介权力也在逐渐扩大和加强。

因此,对于媒介机构或个人来说,如何平衡好信息自由、言论自由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关系,保持自身合法、负责任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乔姆斯基

乔姆斯基

2009-4-10 阅读3152次本站网友高红波发表高红波专栏中上一篇<<>>下一篇二、深层结构:美国媒体的所有权和控制权乔姆斯基从由媒介建构的一致的意见和共同的行动中看到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宣传逻辑,发现了美国媒体深层的运作机制。

在与经济学家、媒体分析学家赫尔曼合著的《制造共识:大众传媒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乔姆斯基和赫尔曼提出美国媒体实际上遵循着一种特殊的宣传模式,认为某一事件在被确定为值得报道之前,它必须通过五大新闻过滤器(filters):(1)规模、传媒机构日益集中的所有权和财富以及大众传媒机构的惟利是图;(2)作为大众传媒主要收入来源的广告;(3)对政府、商业公司、信息源的依赖以及由权力机构和上述信息源资助和认可的专家的依赖;(4)把“炮轰”(flak)作为惩戒媒体的手段;(5)把反共作为国教和控制机制。

这五个过滤器相互作用、相互加强,使大公司和政府的精英“达成精英的共8]文化传播学者章戈浩认为,乔姆斯基的“宣传模式说”,揭示了企业与国家权力的结合,戳穿了流行的美国的新闻神话,即美国的新闻建立在民主社会的多元理念与自由机制上。

据此,乔姆斯基与赫曼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将导致程序化与狭隘的报道条条框框,并通过这种“宣传模式说”提醒世人在所谓的民主社会里存在着财富与权力的不均,媒体会对政策起到“制造共识”的功能,而几乎不会代表大多数读者与市民的声音与利益。

乔姆斯基指出,对公众来说大众媒体是一个传播信息与符号的系统,它的作用是提供娱乐,信息,用价值,信仰和行为规范对个人进行“反复灌输”(inculcate),从而将个人整合进大的社会机制机构中。

而在一个财富集中,阶级趣味冲突的世界中,到达到这种目的就需要某种制度化的宣传。

乔姆斯基将宣传分为两大类:在权力杠杆落于国家官僚机构之手,可以对媒体进行垄断控制的国家中,这种宣传是通过官方的检查制度得以实现以服务居于统治地位的社会精英。

约翰·菲斯克的媒介文本理论

约翰·菲斯克的媒介文本理论

试论约翰·菲斯克的媒介文本理论陆道夫内容提要媒介文本理论是约翰·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核心元素之一。

菲斯克一方面借鉴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将媒介文本视为一个意义开放的空间;另一方面借用了艾柯的“开放式/封闭式”文本观和罗兰·巴特的“作者式/读者式”文本理论,进一步将媒介文本界定为一种“大众的生产者式文本”。

菲斯克强调媒介文本的多义性、开放性、互文性以及媒介受众在媒介文本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他对具有潜在意义和快感的话语结构和“生产者文本”倍加推崇,视其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资源和电视媒介文本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媒介文本生产式文本多义性互文性受众约翰·菲斯克(John Fiske,1939-)是美国大众文化研究和媒介研究领域重要的理论家和实践者。

他的《解读电视》(Reading Television,1987与John Hartley合著)、《电视文化》(Television Culture,1987)、《理解大众文化》(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1989)、《解读大众》(Reading the Popular,1989)等8部著作以及数百篇有关大众文化、大众传播、影视文化的研究论文经常被大量引用,在欧美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菲斯克继承并发展了以伯明翰学派(Birmingham School of Cultural Studies)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的学术路径,他的媒介文化研究延伸了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思路,实现了“从媒体对受众做了什么”到“受众对媒体做了什么”的转变,即从单向影响研究转变为多元接受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研究的范型,开启了媒介文化研究的新路径。

文本理论是约翰·菲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重要构成。

对菲斯克来说,媒介文本主要是指以电视文本为代表的大众文本。

菲斯克的文本研究对传播过程中的“文本”、“读者”(或受众)、“阅读过程”格外重视,他既注重运用符号学方法去研究电视文本、电视受众和电视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霸权建构关系,又注意将欧洲的符号学研究传统与北美的过程学派方法加以比较,倾向于解读媒介文本的开放性、多义性、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新闻传播:媒体传播层级结构模板

新闻传播:媒体传播层级结构模板

国外媒体传播层级结构:分析国外媒体 传播过程中的层次划分
• 国家级媒体:如CNN、BBC等 • 地区级媒体:如各州、市报纸、电视 台等 • 地方级媒体:如社区报纸、电视台等
媒体传播层级结构的优势与局限性
媒体传播层级结构的优势
• 信息传递效率:通过层次划分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 舆论引导能力:有利于政府和媒体进行舆论引导 • 文化传播效果:有利于文化传播和价值观传播
媒体传播层级结构的局限性
• 信息传播壁垒:层次划分可能导致信息传播壁垒 • 舆论监督缺失:部分层级媒体可能存在舆论监督缺失 • 文化多样性:层级结构可能导致文化多样性的缺失
媒体传播层级结构的未来发展
媒体融合: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 内容融合:整合媒体资源,提高内容质量 • 技术融合:运用新技术,提高传播效率 • 管理融合:优化媒体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
• 真实性:准确传播信息,避免失实报道 • 公正性: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客观公正 • 时效性:迅速传播新闻,满足公众需求
新闻传播的技巧
• 新闻选材:选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 新闻写作:运用恰当的语言和形式表达 • 新闻传播: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和方式
02
媒体传播层级结构的理论基础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新闻传播:媒体传播层级结构模板
01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新闻传播的定义与类型
新闻传播的定义
• 信息传播:通过媒体渠道传递信息的过程 • 新闻传播: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传播
新闻传播的类型
• 新闻报道: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 • 新闻评论:对新闻事件的分析与评价 • 新闻宣传:通过媒体宣传特定观点或政策

媒介的权利名词解释

媒介的权利名词解释

媒介的权利名词解释媒介,顾名思义,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工具和平台。

它指的是各种传播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印刷媒体、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在当代社会中,媒介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社交互动的桥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媒介在实践中也需要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以确保其权利的合理行使。

权利,简言之,是一个人或群体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行使的权力。

媒介所拥有的权利也不例外。

在这个议题中,我们将讨论媒介的权利名词解释,其中包括媒介的隐私权、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知情权。

这些权利对于媒介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也是建立一个公正、开放的社会环境所必需的。

首先,媒介的隐私权是指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拥有的不受不当干涉和侵扰的权利。

媒介在报道事件和揭示真相时,往往需要涉及个人或团体的隐私,以便提供全面、客观的报道。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媒介可以滥用这一权利。

他们应该在报道中遵守伦理规范,尊重被报道人的隐私权,防止侵犯个人权益,保护公众利益。

其次,媒介的言论自由是指媒体人士在合法范围内表达观点和意见的权利。

媒体在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过程中,必须保持真实和客观。

然而,在面对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时,媒介的言论自由可能面临挑战。

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试图限制对他们不利的言论表达。

因此,媒介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坚决捍卫言论自由,为公众提供全面、客观的信息。

第三,新闻自由是媒体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观点的权利和责任。

新闻自由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也是媒体作为第四权力的象征。

它要求媒介摆脱政治和经济的干预,独立地行使其职责,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新闻报道。

然而,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媒体机构和从业人员也需要遵守法律、道德和伦理的规范,保证其报道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最后,知情权是公众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媒体是公众了解世界的窗口。

因此,媒介有责任提供可靠的新闻报道和独立的观点分析,以便公众做出自主的判断。

媒体机构也应该致力于打击假新闻和虚假信息的传播,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

权利与媒介的名词解释

权利与媒介的名词解释

权利与媒介的名词解释在当今社会中,权力和媒介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权力代表着一个人或者组织拥有的影响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而媒介则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和平台。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权力和媒介这两个概念进行解释和探讨,以了解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权力的解释权力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对其他个体的影响和控制能力。

权力可以分为正式权力和非正式权力。

正式权力是指通过法律、规章制度等渠道获得的权力,如政府、法院和警察等机构所具有的权力。

非正式权力则是指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中获得的权力,如领导者的权威、名声和人脉等。

权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扩大和巩固。

其中之一是通过掌握信息和知识来获取权力。

信息的获取和控制可以使个人或组织在决策和行动上具有优势,从而扩大自己的权力。

此外,权力还可以通过经济资源的掌握和运用来实现。

拥有财富和资源的个人或组织往往能够在社会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其权力。

权力具有两面性,既可以被用于建设和促进社会的进步,也可以被滥用和剥削。

因此,在社会中建立一种合理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和独断。

二、媒介的解释媒介是指传播信息和交流意见的工具和平台。

传统的媒介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而现代社会中媒介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

媒介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首先,媒介提供了广泛和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的动态和各种事件。

媒介的多样性也增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径。

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得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从而更加客观地理解问题和事件。

其次,媒介还扮演着舆论引导和意见表达的角色。

通过报道和评论,媒介能够引导公众对某个问题或事件的关注和态度。

媒介的影响力也使其成为政治和社会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媒介的广告和宣传也为商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第一篇: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媒体权力与政治的关系伏向明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共同体依靠信息传播得以维持,而大众传媒作为人类传播信息的基本渠道对于现代政治生活的影响在深度还是广度上达到了空前程度。

也正是因为媒介强大的影响力使它成为社会中重要的力量,这种力量通常表现为话语权,媒体通过这种权力影响大众,从而与政治产生割不断的联系。

法国的拿破仑曾认为一个报馆胜过三千支毛瑟枪,近代中国学者梁启超则说报纸可以生一切,可以灭一切,可以吐一切,可以纳一切。

从这些不难看出媒体权力的影响。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巴克指出:通过大众媒体摄取信息,获得休闲和娱乐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方式、人们对于媒介的依赖愈来愈大。

随着依赖性的不断增大,大众媒介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改变各种态度和信念的可能性也将愈来愈大,这种可能性极大地扩大了媒介在政治中的影响。

但是这种影响受到政治权力的制约,受到媒体自身权力大小的制约。

他受到政治制约的程度、自身权力的大小取决于他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

而它的政治属性又影响着它的政治功能的发挥。

在资本主义社会,大众媒体的政治属性表现为资本控制下的“社会共器’’。

在社会主义社会,大众没体表现为党性原则支配下的舆论工具和“灵魂工程师”。

而媒介政治功能包括政治沟通功能、权力监督功能、政治控制功能。

一、政治沟通功能那什么是政治沟通功能?美国学者K.W伊奇在《政府的神经:政治沟通与控制的模式》一书中吧政治沟通看成是政治系统内部的机制对信息的接受、选择、存储、分析和处理。

政治沟通首先表现为统治阶级或精英关于政策价值的传播,有效的传播能i够获得民众广泛的认同并的到他们的支持。

政治沟通还表现为民意的上达。

人们的深切愿望和不满情绪如果借由媒体宣泄表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二、权力监督功能代表舆论行驶对政治权力的监督,大众媒体对于政府工作公正、透明的报道使政府的工作置于大众的监督之下。

从而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腐败。

权力的传播方式

权力的传播方式

权力的传播方式引言权力的传播方式是指权力在社会中的传递、扩散和影响的过程。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权力的传播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权力分配和权力运作的规律。

本文将从媒体、教育、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探讨权力的传播方式,旨在全面、详细、深入地分析这一重要议题。

媒体的权力传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媒体,权力可以传播自己的观点、政策和意识形态,对公众产生影响。

媒体的权力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媒体传播权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新闻报道,权力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公众,塑造自己的形象和意识形态。

新闻报道的权力传播方式可以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角度和方式来实现。

权力可以选择性地发布或隐藏信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2. 舆论引导媒体可以通过舆论引导的方式来传播权力。

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和方式,媒体可以引导公众的关注和讨论焦点,影响公众的观点和态度。

权力可以利用舆论引导来塑造公众的认知,推动自己的政策和决策。

3. 广告宣传广告宣传是媒体传播权力的另一种方式。

通过广告宣传,权力可以将自己的形象和意识形态传递给公众。

广告宣传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媒体渠道和宣传方式,将自己的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影响公众的消费和价值观。

教育的权力传播教育是社会中权力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教育,权力可以传递自己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对个体和社会产生影响。

教育的权力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课程设置权力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传递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通过选择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权力可以塑造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课程设置可以通过强调某些知识点或隐藏某些知识点来传递权力的信息。

2. 师生互动教师作为权力的代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来传递权力。

教师可以选择性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影响学生的观点和态度。

师生互动是权力传播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教师的言行和行为来实现。

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试看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从古登堡到“第五媒体”我们一向关注传播的内容,但是现在随着传播媒介急遽的更新换代,人们开始意识到,媒介形态本身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最早的传播活动是借助语言进行的,由于言语的稍纵即逝,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人便拥有了一定的话语特权,这就是历史上祭司之类的人为什么一定程度上控制酋长的原因。

随着文字及其书写材料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社会。

当年苏格拉底反对使用文字,因为一旦使用文字,识字的人远比记忆非凡的人多得多,那些独占精神世界的人的地位将不复存在。

文字的使用本身,构造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传播中来。

但是,文字本身也造成新的社会隔阂,因为它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字世界,造成识字者与文盲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说话是通过生活就能获得的能力,识字和书写则需要长期的学习,只有极少数人有机会掌握这种技艺并成为统治者,构成一种等级性极强的线性的社会权力链。

文字虽然可以较长久地记录下历史的信息,然而手写文字对信息的复制效率过于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传播,社会交流的扩大要求人们设想文字书写复制的传播技术,于是,印刷术应运而生。

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播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11世纪的中国人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在几百年内,这一发明并没有被用于新闻的规模化传播。

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说:“中国很早便有了印刷术,但专为印刷而设计、并且只有通过印刷才可能制成的印刷品,特别是报纸和期刊,最早仅出现于西方。

”当时的中国缺乏新闻传播的规模化社会需要,恐怕是首要原因;其次,笔划繁多的汉字,用胶泥塑造字模也十分困难。

1450年前后,德国人约翰•古登堡重新发明出活字印刷术,一开始就是金属字模,在发明过程中,这项技术即被广泛应用。

1448-1450年,欧洲246个城市建立了1099个印刷所,印刷了4万种共1200万册书。

“社会需要”刺激传播技术的创造,看来是一条规律。

大批宗教书籍、记事性小册子以及印刷新闻纸的出版,使得被垄断在中世纪僧侣阶层的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到世俗社会,新思想的涌现成为统治者无法遏制的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媒介权力的定义当今传媒业巨头鲁伯特·默多克有句名言:“谁掌握了传播的入口,谁就掌握了世界。

”[1]这里所说的“掌握了世界”,当然是有其特定内涵的。

他本人由大众传播媒介(下文简称媒介)起家,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和北美的传媒帝国,手中掌握的媒介权力可谓大矣。

在中国,学者借媒介宣传学说,少男少女凭媒介踏上“星途”,商家通过媒介推销产品,特定主体每每如愿以偿,媒介权力在其中所起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要正确理解媒介权力,先要明白媒介权力究竟是什么。

有学者认为:“媒介权力是指支配者通过占有、操纵媒介实现对被支配者的信息控制,迫使被支配者(大多数是在不完全知情或自动赞同的情况下)在认知行为和价值判断上服从于支配者的利益要求”[6]。

2、简要认识媒介权力从权力的共同特征及上述定义中,可以这样来认识媒介权力:第一,媒介权力主体特殊,是大众传播媒介,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承担着远远超过传播信息这一基本功能的责任。

它们的肯定与否定,往往代表着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肯定与否定,从而在百姓中发挥了一种天然的放大作用。

媒介的态度,多被解读为一种权威的认定。

;第二,媒介权力不同于其他权力例如政治权力,它在非制度化的、隐形的层面上影响他人,是非强制的;第三,媒介权力是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其“合法化”不但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合法,而且还表现在受众对媒介权力的认可和自愿服从;第四,媒介权力来源于传播资本的持有,即对信息和符号的控制和支配[7]。

3、媒介权力滥用和异化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但媒介在争取市场份额的同时,仍然应该担当起神圣的社会责任。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报道中准确把握分寸,扮演好“守门人”角色,这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责任。

但现实生活中,媒介权力被滥用的现象时常可见。

(1)我国一些城市的报业竞争激烈,部分媒介在竞争压力之下,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而全不顾及应有操守。

在这种情况下,媒介权力往往被用于获得本媒介的经济利益,从而染上了浓厚的商业色彩。

(2)媒介权力,被极少数从业者用来作为制造和传播假新闻的凭借,用来作为对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要挟、敲诈从而谋取私利的工具,媒介及其从业者的声誉、形象因此而大大受损。

(3)滥用匿名信息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滥用媒介权力。

消息来源对新闻报道有着支撑性作用,媒介从业者无法不与消息来源打交道。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

记者提供的新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的质量。

如果媒介拥有广泛而可靠的消息来源,无疑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

但如果对消息来源使用和处理不当,也会惹来许多麻烦。

因为事实性差错大多发生在消息来源身上,匿名消息来源更是假新闻的温床,而且容易引起法律纠纷,从而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4)媒介资源及其支配权被有偿转让,随之而来的,是对于舆论的主导权的局部丧失。

此类媒介权力被滥用现象,在某些时段、某些地区是曾经出现过的。

(5)在区域性的媒介竞争中,本地媒介依仗自己的强势地位霸占话语权,应当说也都是媒介权力被滥用的一种表现。

当前我国媒介权力异化的表现及其成因与危害媒介权力/寻租0所谓媒介权力/寻租0就是指媒介组织或媒介从业者以手中握有的话语权为资本进行非法交易(包括/权权交易0!/权钱交易0!/权物交易0!/权色交易0等形式),从而为自身牟取特殊利益的一种腐败行为,这实际上是媒介权力异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1)媒介权力/寻租0的两种具体形式媒介权力/寻租0行为通常包括/创租0行为(/有偿新闻0)和/抽租0行为(/有偿不闻0)两种具体形式"¹媒介权力/创租0)/有偿新闻0媒介权力/创租0主要是指媒介组织或媒介从业者非法出售手中的话语权,策划!制造/新闻0来满足企业等社会组织或个人的特殊意愿,后者则以/广告费0!/赞助费0! /劳务费0!/好处费0或其它利益形式回报前者"这在新闻界被称作/有偿新闻0,又叫/广告新闻0!/贿赂新闻0!/金元新闻0等等,已经与/不实报道0!/低俗之风0!/不良广告0一起被列为新闻界的/四大公害0"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新闻媒介脱离了国家财政拨款,开始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经营,广告逐渐成为媒介组织创收的主要来源"虽然广告本身是一种合法的传播手段,但由于长期以来为数不少的广告往往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导致人们渐渐开始抵触广告这种形式,进而习惯性地质疑广告所要宣传的某些内容"与此同时,在一般情况下具备真实性与客观性的新闻却常常能够赢得人们的信赖,这自然就会吸引部分企业通过对媒介组织或媒介从业者的经济/贿赂0,给广告披上新闻的/外衣0,来提升广告内容的可信度"这种被称作/发软文0或/软广告0的现象目前已经屡见不鲜,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媒体在新闻版面上或新闻时段里故意模糊新闻与广告的界限,或是把广告信息纳入新闻资讯栏目,或是把广告内容包装成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更有甚者,某些媒介组织还与广告主相勾结,或是炮制出不利于广告主竞争对手的新闻事件,或是恶意炒作其竞争对手的负面新闻"º媒介权力/抽租0)/有偿不闻0媒介权力/抽租0主要是指媒介组织或媒介从业者利用自身掌握的舆论监督权,以发表某些会使被监督者(包括政府!企业!医院!学校等社会组织)利益受损的新闻报道作为威胁,迫使被监督者割舍一部分既得利益来与前者共同分享最为典型的/有偿不闻0就是企业以/危机公关0的形式向媒体发放/封口费0,要求他们对有关企业自身的一切负面新闻不予报道"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5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0事件处理情况通报6〔一l2]称,2008年9月20 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名矿工死亡事故,事故发生后该矿负责人为隐瞒事实真相!封锁消息而向媒体记者及相关人员发放/封口费0阻挠采访"在这起案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记者4人!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此前分别收受了从500元到3.95万元不等的/封口费0,涉案总金额达31.93万元"虽然事后有关行政部门!媒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对相关违法人员进行了严肃查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对已查实存在问题的涉案人员将全部列入违规违法一记者名单,通报全国,禁止进入新闻队伍0,但此事给新闻媒介的公信力及新闻记者的社会形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2.2.2媒介/话语暴力0在媒介信息泛滥且同质化的发展趋势下,传媒为迅速地吸引大量/眼球0,在很多时候会采取抢发新闻!炒作新闻!新闻泛娱乐化等手段参与媒介竞争"而这些手段本身就是催生出/话语暴力0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传媒因抢发新闻而丧失人文关怀!因炒作新闻而侵犯个人隐私!因新闻泛娱乐化而污染社会风气等情况,媒介的话语权就毫无疑问地异化成了一种不断侵害公共利益的/话语暴力0"但在新闻实践中,传媒却常常忙于争夺/独家报道0!/第一时间报道0的机会,甚至不惜介入并推动某个事件向更具/新闻价值0的方向发展,而无暇顾及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应有的人文关怀"至今还没有完全淡出人们视线的/林娟(杨丽娟化名)事件0就是媒介/话语暴力0的典型产物,自从2006年3月经5兰州晨报6º最先报道开始,国内媒体就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杨丽娟及其父母组成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在众多媒体的/舆论支持0和/经济赞助0下,杨丽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0,全家赴港约见偶像刘德华,然而杨父却在次日跳海自尽,被媒体/长枪短炮0瞄准多日的/林娟事件0最终演变成/杨家悲剧0"2.2.3媒介越权/审判/媒介审判是指传媒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量性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以煽情的语言激起公众对当事人.瞥限或同情,诸多传媒单向度地宣传,有意无意地压制相反意见〔刘2001年国内众多媒体对/蒋艳萍特大经济犯罪案0的炒作中就不乏/媒介审判0的典型案例"据((J匕京青年报6º报道,3月20日至23日蒋艳萍案开庭审理的4天里,51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100多名记者到现场采访"在法院对蒋艳萍案作出判决之前,一些媒体就对蒋艳萍进行了/审判0并将其定性为/巨贪0,冠以5湖南第一女巨贪6!5女巨贪狱中卖色相6!5湖南将公审首名厅级女贪污犯6等标题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而5一定要看到女贪官的下场6!5枪毙了还少6之类的标题,似乎提前昭示了该案的最终结果"此外,有媒体报道称蒋艳萍贪污数额达1000余万元,而检察院指控蒋艳萍涉嫌贪污罪的金额是73.4981万元;有媒体称蒋艳萍财色双送,而检察院并未指控蒋行贿;有媒体称蒋艳萍在法庭上狡辩,而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人有辩护权,等等"对此,法律界人士纷纷表示忧虑,有的认为,被告人只是由于她的犯罪行为受到法律的审判,但她的其它一些权利还是应该受到法律保护的,比如隐私权!名誉权!人格权等等;有的认为/媒介审判0对法院的公正判决应该是有影响的,不真实的报道会误导公众,由此产生的舆论冲击波会增加法官审案的心理压力,审判机关会更有后顾之忧:媒体早已盖棺定论,倘若判轻了,审判机关又如何向社会公众交代?4、媒介权力滥用成因和危害(媒介权力背后存在许多或有形或无形的操控的手)媒介权力被滥用,原因何在?一部分媒介从业者综合素质(包括业务素质)不高,无法区分可以为和不可为的界限,从而发生无意间滥用媒介权力的情况。

也有的从业者,明知不可为而故意为之,滥用媒介权力属另有图谋。

出现以上情况,主因来自于媒介从业者自身。

就此而言,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实在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媒介权力被滥用,难道仅仅是编辑记者难辞其咎?笔者认为不尽然。

归咎于直接和显性责任人,即编辑记者等从业者,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看问题不能表面化,一部分编辑记者,充当的只不过是滥用媒介权力的“工具”而已。

一个权,一个钱,资本和权力的超越限度的幕后影响才是滥用媒介权力的深层次原因。

资本与传媒的结合是媒介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现行的政策较之以前为传媒产业的融资提供了相应的更多便利。

这于媒介当然是一种利于其生存发展的外部条件。

作为一个行业,中国的传媒业被称作最后几个可能产生暴利的行业之一。

一些媒介,定位的实际出发点是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其实际所为,已经超越了底线。

比如说,以自己手中的权力去谋求、去换取本不该获得的经济利益,或者为获取私利而以媒介权力的变相出卖为代价,或者以自己手中的媒介权力去换取其他机构、部门的权力——在这里,权力部门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行为得到了延伸,“权力寻租”现象在新闻业内时有发生,而公众利益则被抛到了脑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