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介词、连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与 (1)引进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为”、 “替”、“给”。例如: 陈涉少时,尝与人傭耕。 《史记·陈涉 世家》 于是汉王与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 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 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 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 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 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 《汉书·高帝纪》
(1)表示处所与时间。如: )表示处所与时间。 宋公及楚人战于 。(《左传·僖公二十二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 僖公二十二 年》) 越王句践栖於会稽之上。(《句践灭吴》) 越王句践栖於会稽之上。(《句践灭吴》 。(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 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 何居乎? 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 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曰: 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 “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 汝知之乎?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 汝知之乎?” (《庄子 齐物论》)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 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 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 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 直五百里哉?”
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④表示转折关系。例如: 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 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 战国策·赵策四 赵策四》 (《战国策 赵策四》) 舟已行矣, 剑不行,求剑若此,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 ?(《 不亦惑乎?(《吕氏春秋 察 今》)
思考: 思考: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谋动干戈于邦内。 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季氏将伐颛臾 》)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韩非子·五蠹 五蠹》 (《韩非子 五蠹》) 水浅而舟大也。( 逍遥游》 。(《 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庄子》)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 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
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介词“为”后面的宾语,有时也 可以省略。例如: 禹之时,十年九涝,而水弗为加 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 为加损。 《庄子·秋水》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 伯。(《史记·西门豹治邺》)
(5)表示时间。如: 文(指田文,即孟尝君)以五月五 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 韩说以太初三年为游击将军。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 年四十七。 (《柳子厚墓志铭》)
注意点: <1>“以” 在句中的位置: 可以用在谓语动词之前,也可以 用在谓语动词之后,如: 《荀子·劝学》“以羽为巢,而 编之以髪” 。 但在表示时间时,只能放在谓语 动词之前。
※王稽遂与范雎西入秦。 王稽遂与范雎西入秦。
2.而 而
(1)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 )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两种性质或 行为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示几种意义: 行为之间的联系。可以表示几种意义: 表示并列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如: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 。(《论语 先进》) 论语·先进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 先进》)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 宋公子鲍礼于国人,宋饥,竭其粟而贷之。年自 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 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时加羞珍异。无日不数 于六卿之门,国之才人,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 于六卿之门,国之才人,无不事也,亲自桓以下, 无不恤也。公子鲍美而 襄夫人欲通之, 无不恤也。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 夫人助之施。昭公无道, 可,夫人助之施。昭公无道,国人奉公子鲍以因 夫人。(《左传·文公十六年 。(《左传 文公十六年》)。 夫人。(《左传 文公十六年》)。
<2>“以”的宾语位置 为了强调“以”的宾语,可以把 这个宾语放到“以”的前面。例 如: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左传·齐恒公伐楚》 一以当十。 《史记·项羽本纪》
<3>凝固结构“无以(亡以)” “以”字后面不带宾语,表示“没 有什么可以拿来”的意思,用在动 词谓语前,表示没有实施行为的凭 借、依据、可能,可以译为:没有 办法、没有(什么)用来、不能等。 例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3)表示率领或依照。例如: 宫之奇以其族行。 (《左传·僖 公五年》) 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4)表示原因。如: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 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 策·魏策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岳阳楼记》)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学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 。( 而》) 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 。(《 秦伯》 任重而道远。(《论语 秦伯》) 执其手而与之谋。( 国语·句 。(《 执其手而与之谋。(《国语 句 践灭吴》 践灭吴》)
表示顺承关系, ②表示顺承关系,如: 徐趋, 自谢。( 。(《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 触龙说赵太后》 策·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论语·微子 微子》 (《论语 微子》)
在古汉语中,表处所的“于”可 以不出现,而直接以名词作地点 补语。例如: 《史记·项羽本纪》:“吾闻秦 军围赵王巨鹿。” 《左传·僖公三十年》:“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2)引入涉及的对象。如: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 问也。(《荀子·大略》)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 於公。(《左传·郑伯克段于 鄢》)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 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 (《庄子·大宗师》)wk.baidu.com
二、连词 即连接词、词组或句子以表示一定 的逻辑关系的虚词。 逻辑关系包括:并列、承接、递进、 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
1.与 和现代汉语的“和(跟、同)”一 样,连词“与”一般用来连接并列 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如: 蜩与学鸠笑之。 《庄子·逍遥游》 吾与汝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 念前勋。《左传·吕相绝秦》
古代汉语常用 介词、 介词、连词
一、介词 介词的作用是和名词、 介词的作用是和名词、代词或名 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 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 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 充当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 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 所、目的、原因、方式、对象等。 古汉语的常用介词有: 古汉语的常用介词有:于 (於、 於 乎),以,为,因,由,自,从, , 被等。 向,在,被等。
4 、因 (1)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依 据或中介,有“凭着……” 、 “通过……”之类的意思的。如: 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 以利相倾。 《论贵粟疏》 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报任安书》
(2)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理 由,这种用法大约在秦汉之后才 出现。例如: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 秦将。 《史记·蒙恬列传》
(3)引入比较的对象。如: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 为之而寒於水。(《荀子·劝 学》)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 安君。(《触》)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 《师说》)
(4)引入行为动作的主动者, 即表示被动。如: 卻克伤於矢,流血及屦。 (《左传·成公二年》)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羽传》)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 子·王霸》)
2、以 、 (1)引入凭借的工具、材料与依据。 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左传·鞌 之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 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 子死。。(《荀子·劝学》)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 子·五蠹》)
(2)引入凭借的资格、身份或 地位。如: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 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 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史记·西门豹治邺》)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 书·张骞传》)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 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 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 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 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 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2)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 可译为“跟”、“同”。例如: 执其手而与之谋。 《国语·越王 句践栖会稽》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史 记·留侯世家》
(3)引进比较的对象,例如: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 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 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 《吕氏春秋》 吾与徐公孰美? 《战国策·齐策》 “与”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 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 《史记·陈涉起义》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 (《尚书·无逸》)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 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 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 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 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 用於古,不用於今也。(《韩非 子·五蠹》) 有志乎古者希矣, 志乎古必遗乎今 。 (韩愈《答李翊书》)
1、于(於、乎) 、 上古并不同音, “于”和“於” 上古并不同音, 作介词用时,它们的用法完全相 作介词用时, 同,只是不同时期的典籍选用不 同。 古时音近, “乎”与“于”古时音近,也经 常作介词用,其用法与“ 常作介词用,其用法与“于”也 基本相同。 基本相同。 的用法主要有四种。 于(於、乎)的用法主要有四种。
思考 《墨子·公输》:“ 子墨子起,再拜, 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 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 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 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 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 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晁错《论贵粟疏》:“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③表示递进关系。例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 冶长》)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 “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 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 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 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 而鲁民易降北。 《五蠹》
3、为 、
经常和后面的宾语一起放在动词前面, 表示对象、目的、原因等关系。例如: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战国策·触龙 说赵太后》)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 “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 ( 《史 记·西门豹治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