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化学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课题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2.过程与方法: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严谨求实、大胆实践、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与小组合作精神,体验学习探究的成就感,享受科学、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方面:提出探究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认可学生的探究行为并鼓励学生尝试;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提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学法方面:通过猜想、实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并在技能、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学生实验仪器药品: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试管、除锈铁钉、砂纸、烧杯、镊子演示实验仪器药品:铁棒、硫酸铜溶液、试管、砂纸、烧杯、七、板书设计探究金属的活动性一、金属与酸的反应M g+2H C l==M g C l2+H2↑F e+H2S O4==F e S O4+H2↑二、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Fe + CuSO4== FeSO4 + Cu。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提问:其他金属是否有这样类似的反应呢?
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Nhomakorabea实验探究:
综合以上结论,可知铜、铝、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1.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知道并记住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进行判断。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会应用其判断做题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给你以下一些判断的依据: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1.练习:
(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①银与稀盐酸;②锌与硫酸铜溶液;③铜与硫酸锌溶液;④铝与硝酸银溶液。
解:①③不反应;②④均为置换反应。
②Zn+Cu(NO3)2===Zn(NO3)2+Cu
教法设计
实验与讲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有所不同,这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有关。
金属活动性强弱:
与氧气的反应证明:镁>铝>铁,铜>金
③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__锌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Cu+2AgNO3===Cu(NO3)2+2Ag__。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1.内容分析本课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学生在之前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对部分金属表现出的活泼程度的有所了解。
但是金属的活动性需要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本课时只安排学生重点探究金属活动性。
对于几个化学方程式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先要求学生了解。
二、教学设计思路三、教案四、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在本课题中,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
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附件:学案(含答案)[知识疏理]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
a)常温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b)高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以、为代表。
8.2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8.2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8.2节“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意义及其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原因,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如金属的腐蚀、金属的置换反应等。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深度、观点表达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重点关注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和举例。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估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概念理解、排列原因、应用判断等方面。测试结果将用于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等。
-化学实验试剂:各种金属材料、盐酸、硫酸等。
2.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化学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
-化学教育网站。
-在线化学教学视频。
-化学教学应用程序。
4.教学手段:
-讲授法:教师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
4.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交流和讨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1.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协助学生完成作业,特别是实验环节,确保安全、顺利进行。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答方法,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
五、作业布置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金属防腐蚀、金属提炼等,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深入研究,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一份PPT或手抄报,下节课向同学们分享研究成果。
5.与家长一起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厨房中的金属器皿、家用电器的金属部件等,并记录下讨论过程和心得体会,以促进家校共育。
(3)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其他金属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有何差异?”
(4)学生讨论并发表观点,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描述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置换其他金属能力的大小。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概念;2.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大小与元素的性质和结构的关系;3.了解常用的金属活动性序列,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有关实验和判断;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和原因;2.常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锌片、铜片、铁片、铝片、铅片、锡片等;2.实验药品:稀盐酸、硫酸、铜硫酸等;3.显示器、投影仪和计算机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实际场景或图片引起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引入本节的学习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步骤二:概念讲解1.通过听教师讲解和讨论,学生们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指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相对于其他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关系;2.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影响因素,如金属的晶体结构、金属原子的结合方式、金属离子的电荷等。
步骤三:实验演示1.利用实验室器材和药品进行实验演示,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产生的气体情况;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然后讨论实验结果的原因。
步骤四: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应用1.介绍常见的金属活动性序列,如下所示: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钾(K)、钠(Na)、钙(Ca)、镁(Mg)、铝(Al)、锌(Zn)、铁(Fe)、铅(Pb)、氢(H)、铜(Cu)、银(Ag)和金(Au)。
2.引导学生记忆这些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了解其应用领域;3.进行练习,例如:根据给定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并解释原因。
步骤五:学生实验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进行金属活动性实验,例如:将锌片放入稀硫酸中,观察是否产生气泡;2.学生们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并解释原因。
步骤六:总结讲解1.结合学生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总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作用和应用;2.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如腐蚀问题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人教版初中初三年级九年级化学下册 金属活动性顺序 精品教学教案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敎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情境导入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各种金属,这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异的,回忆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探究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有的金属则不反应呢?讨论交流学生阅读敎材,讨论相关问题,了解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1.金属活动性顺序(逐渐减弱)。
【记忆技巧】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每五个一组,按顺序记忆: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也可使用谐音口诀记忆:加钙那美驴,心铁喜牵轻,统共一百斤。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教学拓展1.金属与酸反应:酸不能为具有强氧化性的浓硫酸、硝酸等,也不能为酸性太弱的碳酸(H2CO3)。
2.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化合物必须能够溶于水。
由于K、Ca、Na金属活动性太强,会先和水反应,所以K、Ca、Na不能从金属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其后面的金属。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4.采用分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让学生分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记忆方法,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5.注重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3.导入新课: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金属活动性顺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本构成及其意义。
2.教学方法:通过PPT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实际例子解释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3.教学重点: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如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等。
8.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铝制易拉罐、铁锅等,引发学生对金属性质的思考。
2.提出问题:为什么铝制易拉罐容易变形,而铁锅不易变形?不同金属的性质有什么区别?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鼓励学生发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3.教学目标:使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根据课堂学习,完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填写,并解释各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掌握知识: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金属活动性次序教课方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金属活动性次序。
2、培育学生实验、察看、合作沟通及概括总结的能力。
3、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实验用品】Zn、Fe、Cu、CuSO4 溶液、 AgNO3溶液、试管、试管架等【教课目的:】1、能用金属活动性次序对相关的置换反响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次序解说一些平时生活中相关的化学现象。
2、培育学生知识的迁徙能力,以及剖析问题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 研究过程 ]提出问题:有四种金属Zn、Fe、Cu 能否都能与酸反响,反响的快慢同样吗?猜想与假定学生研究一采集凭证(友谊提示):实验时注意各样金属质量大概相等,酸的体积大概同样,小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
问题:上述例外的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迪?学生研究议论,小组沟通,生回答。
教师概括总结:我们发现的 Zn、Fe 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响, Cu 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响,往常我们把常温下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响的金属称为爽朗金属,不反响的为不爽朗金属。
科学家进行了好多近似的研究实验,总结出常见的金属活动性次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怀疑激趣:教师演示铜板变银元大家猜一猜铜板变银元的奇妙是什么?教师展现: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研究活动总结】金属活动性次序能够作为以下一些判断的依照1、在金属活动性次序里,金属的地点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在金属活动性次序里,位于氢前方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3、在金属活动性次序里,位于前方的金属能把位于后边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金属活动性的角度分析实验现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纠正错误观念,深化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金属活动性的练习题,涵盖基础知识和拓展应用。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存在思维定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依赖性,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可能较为抽象,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4.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利用图表、示意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原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5.每位学生选择一种金属,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该金属的性质、用途、资源分布等信息,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协助监督,但不可代替学生完成。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清晰。
5.总结反馈,评价提高:在课堂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特点和应用,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2课时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与反思)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对比实验,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建立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意识。
(2)“真假黄金饰物”的鉴别,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具准备】锌片、铁丝、铜丝、铝丝、CuS04溶液、AgN03溶液、NaCl溶液、Al2(S04)3溶液、试管(若干)等。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请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P11~P12实验,并记录好反应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什么问题?(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实验结果)【交流回答】根据上述反应,同学们能否得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1>Cu>Ag【归纳总结】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同学们是否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什么有氢的位置,有何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何重要应用呢?【交流回答】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即不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及其应用。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展示金属冶炼、金属腐蚀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小组合作增强互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以及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实际问题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这种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应用,如金属制品、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重要性。
2.提问:“你们对金属有哪些了解?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总结金属的重要性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1.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金属活性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的日常生活应用,让学生了解金属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实验情境,如金属腐蚀、金属焊接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的化学性质。
3.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如金属制品的鉴别、金属回收等,让学生感受到金属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涵及其应用。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认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学习难点】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有关的化学问题。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熟练书写镁、铁与氧气、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金属能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发生反应吗?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金属与一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阅读教科书P11,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填写表格。
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Al+3CuSO4===Al2(SO4)3+3Cu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红色铜丝表面有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2AgNO3===Cu(NO3)2+2Ag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思考:教科书P12“讨论”:(1)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点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相同,即都是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吗?点拨: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铜>银。
(3)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点拨:根据金属与氧气、酸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比较判断。
知识模块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1.分析镁、锌、铁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
点拨:参照本书P3;其反应类型均为置换反应。
2.写出铝跟硫酸铜、铜跟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对比实验,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建立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意识。
(2)“真假黄金饰物”的鉴别,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具准备】
锌片、铁丝、铜丝、铝丝、CuS0
4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Al
2
(S04)
3
溶液、
试管(若干)等。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P
11~P
12
实验,并记录好反应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什么问题?(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实验结果)
【交流回答】
根据上述反应,同学们能否得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得出结论】
金属活动性:A1>Cu>Ag
【归纳总结】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同学们是否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什么有氢的位置,有何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何重要应用呢?
【交流回答】
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即不反应)。
【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知道:金属能跟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是否所有金属都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呢?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应满足什么条件?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仪器和药品完成下列实验探究活动:探究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是否都能与盐溶液反应。
实验用品:锌片、铁丝、铜丝、CuS0
4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试管(若干)
实验要求:取3支试管,分别加人一小片锌片、铁丝、铜丝然后分别加人CuS0
4
溶液,AgN0
3
溶液,NaCl溶液,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
1.哪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物是什么?
2.对照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归纳出金属和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有什么规律?【交流回答】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归纳总结】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学生练习1】
如何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交流回答】
方法1:将活动性居中的金属单质,例如取Cu丝,而Cu两边的金属取其溶
液,如ZnC1
2溶液和AgN0
3
溶液,然后将 Cu丝分别伸人两溶液中,通过是否有金
属被置换出来而确定金属的活动性。
即“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的方法。
方法2:将金属活动性居中的金属盐溶液,例如取CuS0
4
溶液,而Cu两边的
金属取其单质,如Zn片和Ag片,然后分别将Zn片和Ag片放人CuS0
4
溶液中,根据是否有紫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
即“中间的溶液,两端的金属”的方法。
【学生练习2】
如何验证Mg、Zn、Cu、Ag的活动性?
【交流回答】
一般情况下四种金属可分成两类:一类氢前金属,一类氢后金属,所以通常先取四种金属的单质和一种稀酸(如稀盐酸),然后分别将四种金属放于稀盐酸中,根据是否有气泡产生,来确定Mg、Zn比Cu、Ag活泼,同时又可根据产生气泡速率的快慢来确定Mg比Zn活泼。
氢后金属,可根据金属单质与金属盐溶液
的反应来确定Cu比Ag活泼(例如将Cu丝放入AgNO
3
溶液中)。
【学生练习3】
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欺诈活动。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交流回答】
方法1:能与稀HC1、稀H
2S0
4
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
方法2:能与AgN0
3
溶液反应的为黄铜、不反应的为黄金。
方法3 :黄金与黄铜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方法4: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问题与思考】
常用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有哪些?
【归纳总结】
方法1.利用金属与酸反应。
依据现象判断:放出气体速率越快,其金属活动性越强。
没有气体产生的,其金属活动性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的后面。
特别提醒:设计实验时应注意控制变量:几种金属形状大小相同,酸应为同浓度的同种酸。
方法2.利用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反应。
依据反应能否发生判断:能反应说明置换的金属比被置换金属活动性强。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且掌握了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常用的几种方法。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结论:金属活动性 A1>Cu>Ag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三、探究金属活动性常用的两种方法
1.利用金属和金属盐溶液反应探究(验证Zn、Ag、Cu三种金属活动性)。
(1)“中间的金属,两端的溶液”的方法(Cu丝、ZnC1
2溶液、AgNO
3
溶液)。
(2)“中间的溶液,两端的金属”的方法(Zn片、Ag片、CuS0
4
溶液)。
2.利用金属和酸反应探究(验证Mg、Zn、Cu、Ag的活动性)。
1.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过程,要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等的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