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书琦君

合集下载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琦君:母亲的书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麽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麽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麽图案和颜色,都彷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麽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麽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麽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摺,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

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

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

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导语:本文以母亲的书为线索组织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探究母亲的书,勾勒母亲的形象,捕捉母亲的情感世界。

下面是给大家的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母亲与书阅读答案(文档3篇)

母亲与书阅读答案(文档3篇)

母亲与书阅读答案(文档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母亲与书阅读答案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篇一:母亲与书谷景峰阅读答案谷景峰⑴我七岁那年,母亲带我去小学报名,老师嫌我个矮,不收,母亲费了好多口舌才使老师动了恻隐之心。

可是我并未用心读书。

开学不到一个月,就逃学去田里打雀。

不知母亲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这天晚上,母亲坐在煤油灯下为我做鞋。

她脸色阴沉,一边做一边叹气。

我刚躺下,母亲扭过头来问我,今天干啥去啦?我说上学去啦。

母亲突然拿起剪子,咔咔咔把纳好的鞋帮铰成两半。

我懵了。

你逃学,撒谎,这么大点儿就骗人骗到啥时候?母亲流着泪把鞋帮铰碎,我哭着跪在母亲面前,抱住母亲的双手,坦白了错误,保证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⑵父亲早年参加了八路军,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母亲和我。

爷奶年迈,身体不好,里里外外,沉重的担子压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她白天下地干活儿,夜里纺线,织布,为爷奶和我缝补衣裳,常常是通宵达旦,真是太难了。

⑶母亲不停地教训我:刚刚摸上书本就逃学,长大了能成个啥人?不好好读书能有出息?⑷这是刻骨铭心的永远的记忆。

⑸我再也不逃学了,而是专心致志勤奋地学习。

每天放学回家,母亲都要问我学了些什么,并要我读给她听,写给她看,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

在母亲的督促检查下,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⑹我祖上并无读书之人,家里更谈不上藏书。

可是母亲对书却情有独钟,每听到街上有收破烂的吆喝声,她就跑(走)出去,以高于其收购价买下旧书。

她把皱皱巴巴的旧书整治得平平展展(很平整),整整齐齐(很整齐)地摞在柜子上的一角,有人问,她说等我长大了好读。

⑺我9岁那年春季一天的清晨,邻居德二爷来要一本旧书,说是赶集卖菜籽做包装用纸。

母亲不在,奶奶顺手从柜上拿了厚厚的一本给了他。

母亲回来闻说,马上去找德二爷讨,可德二爷已经走了。

母亲急了,赶忙从村上小卖铺买了几大张包货纸,扭动着尖尖的小脚,追到五里外的东黄坨集市上,好在德二爷的菜籽还没开张,母亲用包货纸换来那本旧书,那是一本线装的《诗经》。

《母亲的书》课外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课外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课外阅读答案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doc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doc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答案《母亲的书》是当代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描写母亲的著名散文,文中的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的生活知识从这个角度上看,母亲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以下是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参考!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用心地出,起花来。

好像双鞋面上的喜桃,是母永久的本,她心里什么案和色,都仿佛从上面化出来的。

⑥母什么叫本橡皮呢?是因的又厚又硬,像皮的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就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

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是太外婆手裁起来外婆,外婆再母的。

是双折,中的里,有会着母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从北平的来信,才是“无字天”中真正的“ ”了。

母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直到花儿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孟子》背得伏在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隔着千山万水,低知心。

⑦母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是黄。

她在床小几抽里,厨房碗橱抽里,都各放一本,随取出来翻,看今天是什么的日子。

黄上一年二十四个日,母背得瓜熟。

每次翻开黄,要眼前个日在哪一天,她是从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日止。

琦君《父亲》《母亲》散文读后感

琦君《父亲》《母亲》散文读后感

琦君《父亲》《母亲》散文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琦君〈父亲〉〈母亲〉有感》在我的小书桌上,放着两本薄薄的散文集,一本是琦君的《父亲》,另一本是《母亲》。

这两本书就像两个神秘的宝盒,每次打开,都能让我走进一个充满温暖和爱的世界。

先来说说《父亲》吧!琦君笔下的父亲,那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既威严又慈祥,就像我家那棵大柳树,既能为我遮风挡雨,又能让我安心地依靠。

记得有一次,父亲带着琦君去看戏,那热闹的场景仿佛就在我眼前。

我不禁想到我和爸爸一起去游乐场的时光,难道不是一样的快乐吗?琦君的父亲还会教她读书写字,这让我好羡慕呀!我的爸爸可没这么有耐心,哼!不过,我知道他也是爱我的。

再看《母亲》,哇,那简直就是一篇爱的赞歌!琦君的母亲心灵手巧,会做各种各样的美食。

什么桂花糕啦、芝麻饼啦,光是想想都让我流口水。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虽然她做的饭没有那么精致,但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难道妈妈的爱不就是从这一日三餐里流露出来的吗?琦君在书里写的那些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串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

这不就和我们的生活一样吗?有时候是欢笑,有时候是争吵,可不管怎样,爱始终都在那里。

我就想啊,我们总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忽略了身边最亲的人。

我们总是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可我们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难道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吗?琦君的文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扇关于亲情的门。

让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那么的无私和伟大。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不是吗?所以呀,我觉得这两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爱的传递。

它们让我更加懂得了父母的爱,也让我下定决心,要更加爱我的爸爸妈妈!示例文章篇二:《琦君<父亲><母亲>散文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琦君写的《父亲》和《母亲》这两篇散文,那感受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啊!在《父亲》这篇里,琦君笔下的父亲是那么的亲切和蔼。

她把父亲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就好像父亲站在我面前一样。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篇一:现代文阅读练习(1—6册)】阅读《慈母情深》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①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人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竞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⑥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⑦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⑧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⑨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⑩那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

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1.你如何理解②、③两段的人物对话?2.④段中的四个“立刻”表达上有何作用?3.⑤、⑥两段是“我”灵魂深处震撼之后,对妈妈的认识、理解和自我感受,那么,你从中能读出“我”的怎样的感情?4.“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说明了什么?5.你如何理解妈妈的责备和数落?把自己的理解或看法写在下面。

二、阅读《猫的故事》完成问题: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

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罗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

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

现代文阅读母亲的书习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母亲的书习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母亲的书习题及答案母亲的书琦君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

琦君母亲的书读后感

琦君母亲的书读后感

琦君母亲的书读后感近日,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名为《琦君母亲的书》的书籍。

这是一本由一位普通母亲所撰写的家庭教育类图书,以琦君这位幸福家庭中的孩子为主线,讲述了母亲给孩子带来的教育智慧和成长经历。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触动并从中汲取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书中首先介绍了琦君的成长环境和他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

琦君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他的成长离不开母亲这支温暖又坚定的后盾。

母亲用一颗平常却饱含爱的心陪伴着琦君的成长,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

通过这段开篇,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和我母亲之间的深情联结。

和琦君一样,我也曾享受过母亲的慈爱,她给予我的庇护和激励使我走上了人生的正轨。

正是因为有了母亲的陪伴,我才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坚定前行。

随着故事的展开,琦君的母亲开始谈论教育的重要性。

她认为,教育不只是学校里的功课,更是对孩子的全面培养。

除了学习知识,母亲还强调了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和社交能力的锻炼。

书中提到母亲通过举办小型社交活动,让琦君学会与人友善相处,尊重他人。

同时,她也教育琦君要有责任心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这些教育理念深深触动了我对教育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

琦君母亲的教育观点提醒了我,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只是学术成果的追求,更体现在孩子的品行和心智的成长上。

在书中,琦君母亲还分享了许多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她提到了给孩子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母亲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在孩子有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而非直接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部分的阅读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对于孩子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对于父母来说,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信任,并让他们从小就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一种更智慧的教育方式。

最新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新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琦君《母亲的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琦君加入日期:15-01-30阅读《母亲的书》,完成第12-14题。

(共16分)母亲的书琦君(台湾)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

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

”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琦君作品选读参考资料

琦君作品选读参考资料

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把青丝梳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白天盘成了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高高地翘起在后脑,晚上就放下来挂在背后。

我睡觉时挨着母亲的肩膀,手指头绕着她的长发梢玩儿,双妹牌生发油的香气混着油垢味直熏我的鼻子。

有点儿难闻,却有一份母亲陪伴着我的安全感,我就呼呼地睡着了。

每年的七月初七,母亲才痛痛快快地洗一次头。

乡下人的规矩,平常日子可不能洗头。

如洗了头,脏水流到阴间,阎王要把它储存起来,等你死以后去喝,只有七月初七洗的头,脏水才流向东海去。

所以一到七月七,家家户户的女人都要有一大半天披头散发。

有的女人披着头发美得跟葡萄仙子一样,有的却像丑八怪。

比如我的五叔婆吧,她既矮小又干瘪,头发掉了一大半,却用墨炭划出一个四四方方的额角,又把树皮似的头顶全抹黑了。

洗过头以后,墨炭全没有了,亮着半个光秃秃的头顶,只剩后脑勺一小撮头发,飘在背上,在厨房里摇来晃去帮我母亲做饭,我连看都不敢冲她看一眼。

可是母亲乌油油的柔发却像一匹缎子似的垂在肩头,微风吹来,一绺绺的短发不时拂着她白嫩的面颊。

她眯起眼睛,用手背拢一下,一会儿又飘过来了。

她是近视眼,眯缝眼儿的时候格外的俏丽。

我心里在想,如果爸爸在家,看见妈妈这一头乌亮的好发,一定会上街买一对亮晶晶的水钻发夹给她,要她戴上。

妈妈一定是戴上了一会儿就不好意思地摘下来。

那么这一对水钻夹子,不久就会变成我扮新娘的“头面”了。

父亲不久回来了,没有买水钻发夹,却带回一位姨娘。

她的皮肤好细好白,一头如云的柔鬓比母亲的还要乌,还要亮。

两鬓像蝉翼似的遮住一半耳朵,梳向后面,挽一个大大的横爱司髻,像一只大蝙蝠扑盖着她后半个头。

她送母亲一对翡翠耳环。

母亲只把它收在抽屉里从来不戴,也不让我玩,我想大概是她舍不得戴吧。

我们全家搬到杭州以后,母亲不必忙厨房,而且许多时候,父亲要她出来招呼客人,她那尖尖的螺丝髻儿实在不象样,所以父亲一定要她改梳一个式样。

母亲就请她的朋友张伯母给她梳了个鲍鱼头。

在当时,鲍鱼头是老太太梳的,母亲才过三十岁,却要打扮成老太太,姨娘看了只是抿嘴儿笑,父亲就直皱眉头。

母亲的书琦君读后感

母亲的书琦君读后感

母亲的书琦君读后感《母亲的书》是一本让人深受感动的书籍。

这本书以母亲的视角,讲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奉献。

作者琦君将母亲的故事写得深情款款,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母亲的深情厚爱,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家庭、爱情和人生的道理。

在书中,琦君用温暖的笔触描绘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母亲为了孩子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们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书中,琦君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母亲对孩子的呵护和关爱,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默默无闻的付出,是一种永远不会停止的守护。

此外,书中还讲述了母亲对家庭的奉献和付出。

母亲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她们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母亲为了家庭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母亲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默默无闻的付出,是一种永远不会停止的守护。

母亲的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一种默默无闻的付出,是一种永远不会停止的守护。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她们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们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母亲的爱是永恒的,她们的爱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直到永远。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她们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们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母亲的爱是永恒的,她们的爱会一直伴随着孩子,直到永远。

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母亲的爱,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这本书,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珍惜身边的母亲,感恩她们的养育之恩。

母亲的书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阅读答案①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②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③“那本橡皮纸的。

”④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⑤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⑥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⑦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

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

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日,母亲背得滚瓜烂熟。

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日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日为止。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

《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母亲的书》琦君阅读答案「篇一」①母亲刚过70岁,就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疯疯癫癫地到处跑,搅得乡下的弟弟妹妹怨声载道,多次来电要我帮忙。

作为大姐,我没理由拒绝。

再说我家住12层,电梯一关,母亲想跑也跑不掉。

② 我家养了只大黑猫,母亲问:“生生,你怎么养黑狗啊?”我正在洗衣服,没好气地说:“妈,那是黑猫,不是黑狗。

”她霎时嘿嘿大笑,拍着手唱起来:“咪咪咪,两眼眯,不吃米,专吃鱼。

”她边唱边弯下腰捉猫,黑猫嗖地一蹦逃走了。

她扑通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气。

我板着脸说:“妈,猫是你捉的吗?”谁知她双脚一缩,头朝前伸,顶翻了小桌,桌上摆的热水瓶砰地摔倒,砸得粉碎。

幸而热水瓶是空的,若盛满开水定然会烫伤。

我有点气急败坏,说:“妈,你脑子不好,眼睛也不好?”她意识到做错事头低垂着,身子有点颤抖。

我唯恐她手碰了碎片,急忙放下衣服拿起扫帚扫。

她慢慢站起来,说:“生生,碎片好玩,留一块吧!”我不耐烦地说:“你只知道玩,真累赘!”我一骂,她便蹲在墙角扳手指。

③ 我刚把碎片扫干净,她已到洗衣盆上搓衣服。

我喊到:“妈,别把衣服弄脏!”她一惊,手中的衣服一下子落地,两只手全是肥皂泡。

“要不,我给你拿皮手套,别冻坏了手!”听了她的话,我又好气又好笑,只好劝她:“妈,这里没你的事,你把手擦干净回房休息吧。

”谁知她将脏手往一只黑皮包上擦。

黑皮包是儿子刚买来准备出差用的。

我气坏了,说:“妈,你怎么净捣蛋!”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讪笑着:“我有,我有书包。

”随之她从卧室里拿出一只褪了色的用珠子穿成的`旧书包,说:“我赔,我把书包赔给你。

”④ 啊?这不是我上小学背的书包吗?我差点叫起来,童年时的生活又在我眼前闪起。

我父亲早逝,是当工人的母亲一把眼泪一把汗水将我们弟妹三人抚养成人。

我上小学三年级时还买不起书包,就嚷着要。

母亲笑着说书包会有的。

她不知从哪里搞到一串闪闪发亮的白珠子,晚上坐在小煤油灯下一针一线串着,一个星期后熠熠发亮的珠子书包做成了。

母亲的书

母亲的书

母亲的书作者:琦君来源:《视野》2013年第17期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地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

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触目惊心的《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

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

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

写给母亲的赞歌——摘抄笔记之母爱篇

写给母亲的赞歌——摘抄笔记之母爱篇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素材活用\主题摘抄□编辑/高明燕写给母亲的赞歌——摘抄笔记之母爱篇方青五月,是花海的季节;五月,也是母亲的节日。

有人说,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也有人说,母亲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初夏时节,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我们的母亲,写下自己的赞歌!莫言《我的母亲》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

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

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高分技法】母亲,带给人世间的不仅仅是柔情,还有坚强和韧性。

这篇文章里,母亲不单单是指个人,而是作为一种群像,展现出令人敬佩的精神和力量。

由点入面,由个人到群体,这样的写法,让文章的立意深刻了很多。

琦君《母亲的书》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

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24主题摘抄\素材活用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厚的这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

琦君:母亲的书琦君:母亲的书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

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

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

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麽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

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

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者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者嘴的是母的。

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

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着最最厚的这一页。

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麽心事。

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

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麽图案和颜色,都彷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

母亲为什麽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麽材料做的,非常的坚韧,再怎麽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

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

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

书页是双层对摺,中间的夹层哩,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

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

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的「十殿阎王」。

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

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

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

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

琦君读后感

琦君读后感

琦君读后感第1篇:琦君散文读后感琦君散文读后感琦君散文>读后感曾经读过一本散文,书名叫<琦君散文>。

我认为它的美不但在于情感的优美,而且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造诣。

我一向很少读现代人的文学作品,他们写的那些离我们太远太远了,没能达到我的欲望。

在我们刚刚开始搞这个研究*课题时,我才认识到了琦君散文中所蕴含的美。

我被她的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与生俱来的对母亲的爱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便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系以一种同乡人的情愫了。

从中,我发现人的情感一旦置于十分真切的程度便有了不能忘却的记忆,是琦君在寻找家乡的梦,还是家乡的梦在萦绕着琦君,剪不断,离还乱。

我所佩服的正是琦君还能记得她的童年,她的家乡,她的亲朋好友。

那不像征虚无缈缈,更不象征幻灭,却给我一种踏踏实实的,永恒的美的感受,美的回忆。

*、甜、苦、辣这四种人生的调味剂,我在研究琦君散文的过程中都一一的体验到了。

虽然这四种调味剂很普通,但我却在普通中尝到了不普通的一面,*中带着点甜,苦中渗透着些辣。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感到金钱正在迷惑大家的双眼。

人们在金钱的世界里任意疯狂。

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琦君散文集读后感我像是游倦了姹紫嫣红的花圃,徜徉于红叶满眼的秋山。

深邃的山径中,有着一派肃穆的美,我向往着傲岸于霜风中的秋叶。

―题记一朵岁月的花沉淀着淡淡的红,静静地绽放在精美的封面上,不过瞬间,我便被这份清淡朴素的美深深吸引。

于是,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它,然而它也没有令我失望,在悠闲的日子里,每日翻阅几页,一种难以言说的喜悦,总能在最快的时间蔓延心头,我知道,每到此刻,那一个个肃穆端庄的方块字,就化成了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高唱着快乐之歌,于心间跳跃飞翔。

书,向来是我的最爱,而读琦君的散文集,我就像是游倦了姹紫嫣红的花圃,徜徉于红叶满眼的秋山,一游,便难以自拔。

文中的母亲,首先感动了我,有着最巧的一双手,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会酿春酒,会做桂花卤,会做玉兰酥,普普通通的东西经过她的手,总能变出美味可口的佳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親的書琦君母親在忙完一天的煮飯,洗衣,餵豬、雞、鴨之後,就會喊著我說:「小春呀,去把媽的書拿來。

」我就會問:「哪本書啊?」「那本橡皮紙的。

」我就知道媽媽今兒晚上心裡高興,要在書房裡陪伴我,就著一盞菜油燈光,給爸爸繡拖鞋面了。

橡皮紙的書上沒一個字,實在是一本「無字天書」裡面夾的是紅紅綠綠彩色繽紛的絲線,白紙剪的朵朵花樣。

還有外婆給母親繡的一雙水綠緞子鞋面,沒有做成鞋子,母親就這麼一直夾在書裡,夾了將近十年。

外婆早過世了,水綠緞子上繡的櫻桃仍舊鮮紅得可以摘來吃似的。

一對小小的喜鵲,一隻張著嘴,一隻合著嘴,母親告訴過我,那隻張著嘴的是公的,合著嘴的是母的。

喜鵲也跟人一樣,男女性格有別。

母親每回翻開書,總先翻到夾得最最厚的這一頁。

對著一雙喜鵲端詳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專心欣賞,又像在想什麼心事。

然後再翻到另一頁。

用心地選出絲線,繡起花來。

好像這雙鞋面上的喜鵲櫻桃,是母親永久的樣本,她心裡甚麼圖案和顏色,都彷彿從這上面變化出來的。

母親為甚麼叫這本書為橡皮紙書呢?是因為書頁的紙張又厚又硬,像樹皮的顏色,也不知是甚麼材料做的,非常的堅韌,在怎麼翻也不會撕破,又可以防潮濕。

母親就給它一個新式的名稱──橡皮紙。

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紙,是太外婆親手裁訂起來給外婆,外婆再傳給母親的。

書頁是雙層對摺,中間的夾層裡,有時會夾著母親心中的至寶,那就是父親從北平的來信,這才是「無字天書」中真正的「書」了。

母親當著我,從不抽出來重讀,直到花兒繡累了,菜油燈花也微弱了,我背論語孟子背得伏在書桌上睡著了,,她就會悄悄地抽出信來,和父親隔著千山萬水,低訴知心話。

還有一本母親喜愛的書,也就是我記憶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驚心的「十殿閻王」。

粗糙的黃標紙上,印著簡單的圖畫。

是陰間十座閻王殿裡,面目猙獰的閻王、牛頭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

依著他們在世為人的善惡,接受不同的獎賞與懲罰。

懲罰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鍋、被猛獸追撲等等。

然後從一個圓圓的輪迴中轉出來,有升為大官大富翁的,有變為乞丐的,也有降為豬狗、雞鴨、蚊蠅的。

母親對這些圖畫好像百看不厭,有時指著它對我說:「陰間與陽間的隔離,就只在一口氣。

活著還有這口氣,就要做好人,行好事。

」母親常愛說的一句話是:「不要扯謊,小心拔舌耕犁啊。

」「拔舌耕犁」也是這本書裡的一幅圖畫,畫著一個被頭散髮女鬼,舌頭被拉出來,刺一個窟窿,套著犁頭由牛拉著耕田,是對說謊者最重的懲罰。

所以她常拿來警告人。

外公說十殿閻王是人心裡想出來的,所以天堂與地獄都在人心中。

但因果報應是一定有的,佛經上說的明明白白的囉。

母親生活上離不了手的另一本書是黃曆。

她在床頭小几抽屜裡,廚房碗櫥抽屜裡,都各放一本,隨時取出來翻查,看今天是甚麼樣的日子。

日子的好壞,對母親來說是太重要了。

她萬事細心,甚麼事都要圖個吉利。

買豬仔、修理牛欄豬栓、插秧、割稻都要揀好日子。

臘月裡做酒、蒸糕更不用說了。

只有母雞孵出一窩小雞來,由不得她揀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黃曆。

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興,想著這一窩雞就會一帆風順地長大,如果不巧是個不太好的日子,她就會叫我格外當心走路,別踩到小雞,在天井裡要提防老鷹攫去。

有一次,一隻大老鷹飛撲下來,母親放下鍋鏟,奔出來趕老鷹,還是被啣走了一隻小雞。

母親跑的太急,一不小心,腳踩著一隻小雞,把牠的小翅膀踩斷了。

小雞叫得好悽慘,母雞在我們身邊團團轉,咯咯咯的悲鳴。

母親身子一歪,還差點摔了一跤。

我扶她坐在長凳上,她手掌心裡捧著受傷的小雞,又後悔不該踩到她,又心痛被老鷹啣走的小雞,眼淚一直的流,我也要哭了。

因為小雞身上都是血,那情形實在悲慘。

外公趕忙倒點麻油,抹在牠的傷口,可憐的小雞,叫聲越來越微弱,終於停止了。

母親邊抹眼淚邊唸往生咒,外公說:「這樣也好,六道輪迴,這隻小雞已經又轉過一道,孽也早一點償清,可以早點轉世為人了。

」我又想起「十殿閻王」裡那張圖畫,小小心靈裡,忽然感覺到人生一切不能自主的悲哀。

黃曆上一年二十四個節日,母親背得滾瓜爛熟。

每次翻開黃曆,要查眼前這個節日在哪一天,她總要從頭唸起,一直唸到當月的那個節日為止。

我也跟著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榖雨…..」但每回唸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時,不知為甚麼,心裡總有一絲淒淒涼涼的感覺。

小小年紀,就興起「一年容易又秋風」的慨嘆。

也許是因為八月裡有個中秋節,詩裡面形容中秋節月亮的句子那麼多。

中秋節是應當全家團圓的,而一年盼一年,父親與大哥總是在北平遲遲不歸。

還有老師教過我詩經裡的蒹葭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迴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我當時覺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點滑稽。

最喜歡的是頭兩句。

「白露為霜」使我聯想起「鬢邊霜」,老師教過我那是比喻白髮。

我時常抬頭看一下母親的額角,是否已有「鬢邊霜」了。

母親當然還有其他好多書,像花名寶卷、本草綱目、繪圖烈女傳、心經、彌陀經等的經書。

她最最恭敬的當然是佛經。

每天點了香燭,跪在蒲團上唸經。

一頁一頁的翻過去,有時一卷都唸完了,也沒看她翻,原來她早已會背了。

我坐在經堂左角的書桌邊,專心致志地聽她唸經,音調忽高忽低,忽慢忽快,卻是每一個字唸得清清楚楚,正正確確。

看她閉目凝神的那份虔誠,我也靜靜地坐著一動也不動。

唸完最後一卷經,她還要再唸一段像結語那樣的幾句。

最末兩句是「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唸完這兩句,母親寧靜的臉上浮起微笑,彷彿已經度了終身,登了彼岸了。

我望著燭光搖曳,爐煙繚繞,覺得母女二人在空蕩蕩的經堂裡,總有點冷冷清清。

本草綱目是母親做學問的書,那裡面那麼多木字旁、草字頭的字,母親實在也認不得幾個。

但她總把它端端正正擺在床頭几上,偶然翻一陣,說來也頭頭是道。

其實都是外公這位山鄉郎中口頭傳授給她的,母親只知道出典都在這本書裡就是了。

母親沒有正式認過字,讀過書,但在我心中,她卻是博古通今的。

琦君~想念荷花「夏日正清和,西湖十里好煙波。

銀浪裡,弄錦梭。

人唱採蓮歌……父親教我唱這首時,並不在荷花盛開的杭川西子湖頭,而是在很少看到荷花的故鄉,浙江永嘉瞿溪鎮。

那時,我還不到十歲。

在四五歲時,由大人抱著在西湖遊艇裡剝蓮蓬、啃雪藕的情景,已經十分的模糊。

也想像不出,西湖的銀浪煙波究竟有多美。

只覺得父親敲著膝頭,高聲朗吟的神情很快樂,音調也很好聽。

父親的生日是農曆六月初六日,正是荷花含苞待放的時候。

到兩個星期後的六月二十四日,便是荷花生日。

母親說荷花盛開,象徵父親身體健康。

所以在六月初六那天,她總要託城裡的楊伯伯,千方百計地採購來一束滿是花蕾的荷花,插在瓶中供佛。

等待花瓣漸漸開放,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與香爐裡的檀香味混和在一起,給人一份沉靜安詳的感覺。

花瓣謝落之後,母親就拿來和了薄薄的麵粉與雞蛋,在油裡稍稍一炸,便是一道別致的甜點。

父親說吃荷花的是俗客。

我卻說,吃了荷花,便成雅士了。

到了杭州這個十里荷花的天堂,才真正看到那麼多那麼多的新鮮荷花。

我們的家,正靠近西子湖邊,步行只需半小時就可到湖濱公園。

那條街名叫「花市路」。

父親為此作了一首得意的詩,其中最得意的句子是:「門臨花市占春早,居近湖濱歸釣遲。

」其實父親很少釣魚。

他帶我去湖濱散步,冬天為賞雪,夏天為賞荷。

賞雪的時候少,因為天氣太冷了,賞荷卻是夏天傍晚常常去的。

「家裡太熱,到湖濱乘涼去。

」父親總是這麼說。

其實湖濱並不比家裡涼爽,因為公園裡遊人摩肩擦背,反而泛著一股熱騰騰的氣息。

我總是要求:「爸爸,我們坐船吧,你不是唱銀浪裡,弄錦梭嗎?」父親每回都微笑答應了。

可是坐在船上也不覺得涼爽,因為湖水晒了整整一天大太陽,到了夜晚,把熱氣放散出來,撲面而來的是陣陣熱風。

詞人說「湖水湖風涼不管」的「涼」字,實在是騙人的話。

但無論如何,蕩著船兒,總槳聲欸乃,看淡月疏星,聞荷花陣陣清香,畢竟是人間天上的享受。

六月二十四既然是荷花生日,杭川人的遊湖賞花就從六月十八開始,到二十四這一天是最高潮,整個裡外湖都放起荷花燈來。

大小畫舫,來往穿梭,談笑聲中,絲竹滿耳。

這種遊湖,杭川人稱之為「落夜湖」,歡樂可通宵達旦。

我不是個懂得賞花的雅人,也體會不到周濂溪愛蓮的那份高潔情操。

我喜歡「落夜湖」,只是為了趕熱鬧。

父親卻不愛這種熱鬧。

母親呢?只要是住在杭川的日子,倒是每年都去「落夜湖」一番。

她不是趕熱鬧,而是替父親放荷花燈。

放一百盞荷花燈,祈求上天保佑父親長命百歲。

所以她坐在船上,總是手撥念佛珠,嘴裡低低地念著心經。

因為外公說過的,父親和荷花同生日,照佛家說法,是有一段善緣的。

記得有一天,父親忽然問我:「『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湖海客」是什麼意思,你懂嗎?』我說:「是退隱的意思吧。

」父親笑笑說:「就是我現在的心境,擺脫了官職,一身輕快。

」但我覺得他臉上似有一絲驀然回首的落寞神情。

難道父親仍有用世之心,只是嘆知遇難求嗎?抗戰軍興,我們舉家避寇回到故鄉。

父親竟因肺病不治,於翌年溘然逝世。

那不幸的一天,正是他的生日六月初六。

如此悲痛的巧合,使我們對一向喜愛的荷花,也無心欣賞了。

在兵荒馬亂中,我又鼓起勇氣,到上海完成大學學業。

中文系主任夏老師非常喜愛荷花。

有一天,和系裡幾位同學在街上購物,遇上滂沱大雨,我們就在一間茶樓品茗談天。

俯視馬路積水盈尺,老師就作了一首律詩描繪當時情景。

最後兩句是:「一笑橫流容並涉,安知明日我非魚。

」小序中說:「市樓坐雨,與諸生劇談抵暮。

歸途流教漻沒膝,念西湖此時,正萬葉跳珠也。

」他想像西湖此時,一定也是大雨滴落在荷葉上,形成千萬水珠跳躍的壯觀吧。

那時杭州陷於日寇,老師慨嘆有家歸不得,因而格外思念杭州的荷花。

勝利後回到杭州,浙江大學暫借西湖羅苑復校。

我去拜謁老師,從書齋窗戶向外眺望,遠近一片風荷環繞,愛荷的夏老師心情一定是非常愉悅的。

他提筆蘸飽了墨,信手畫了一幅荷花,由師母題上姜白石的名句:「冷香飛上詩句」,老師隨即落款送給了我。

這幅墨荷幸已隨身帶來臺灣,一直懸於壁間。

記得那時另一位才華橫溢、善書梅花的任老師,笑他的荷花畫得不像。

老師隨口笑吟道:「事事輸君到畫花,墨團差見玉槎枒。

」不管是「墨團」也好,是「玉槎枒」也好,那總是吟詩作畫,自由自在的好時光啊。

兩位老師都陷在大陸。

不久前海外友人來信告知,個性傲岸的任老師早已逝世,而夏老師亦已年邁體衰,而且身不由己地調到「北京」從事指定的研究工作。

他以垂老之年,一定是更思念有家歸不得的杭州,思念西湖無主的荷花吧。

他怎能想得到當年在上海時所作的話:「安知明日我非魚」,竟而成為陸沉的譏語呢?友人還說,曾在一本刊物上看到夏老師憶西湖的詞中,感慨地寫道:「往事如煙,湖水湖船四十年。

」四十年是人生大半歲月,老師已逾八十高齡,他還能再有一個四十年,等待河清後,自由自在地重回杭州,在亭亭風荷中,享受湖水湖船的優遊之樂嗎?仰望壁上的墨荷,我好想念故鄉的荷花,因為在荷花瓣上,彷彿顯現出父親和老師的音容笑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