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
•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包括《烟愁》 琦君 《细纱灯》(获中山文 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簪》《桂花 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 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 《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 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 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2006年6月7日 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6-2006),原名潘希真。现当 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大家,14岁就读于 教会中学。1916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 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1949年赴 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 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 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 在一起。
琦君(台湾作家)
酒”。
题为“春酒”,为什么要写农历 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
• 这样写与上文“还有个农家邀饮春酒的 节目,再度引起高潮”相照应,突出了 农历“春酒”、“酒会”在孩子们的心 目中更富有情趣。
细读课文
作者怀念的仅仅是 家乡的春酒吗?
细读课文
从_______看出,“我” 还在怀念_____……
酒 过小 中 年时 浸 是侯 润一
春 着 杯
我甜
酒 的 甜
幸的 福春 与酒 娇 羞
乡 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也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作 业:
1. 阅读其他表现海外游子思乡的文 学作品;
2. 记录你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过节情景。
民风之美
• 新年迎神拜佛,有许多禁忌;元宵节后, 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 们的兴奋、快乐,家长的紧张、繁忙, 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 卷。
情之美
• 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在有“家家扶 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 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总要置 酒表示酬谢,而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 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 为人助兴;此时灯火明亮,人人兴高采 烈,母亲因别人的赞美高兴得“两颊红 红”。笑眯眯的母亲,本本分分的村民, 令人难忘。
完此文的感受。
春酒是
,
它
。
.
出 朋故
门 在 外
友 别
乡 的 酒
也 给
忘 了
过 年
自的
己酒
斟游
一子
杯心
人中
琦君
《七月的哀伤》(短篇)惊声文物供应社 1971年
《钱塘江畔》(短篇)尔雅出版社 1980年 《橘子红了》(中篇)洪范书店 1991年 散文 《溪边琐语》妇友月刊社 1962年
《烟愁》光启社 1963年,书评书目出版社 1975年,尔雅出版社 1981年
《琦君小品》三民书局1966年,新版 2004年 《红纱灯》三民书局 1969年,新版 2002年 《三更有梦书当枕》尔雅出版社 1975年 《桂花雨》尔雅出版社 1976年 《细雨灯花落》尔雅出版社 1977年,新版 2005年 《读书与生活》东大图书公司 1978年,三民书局 1986年
话说琦君
《千里怀人月在峰》尔雅出版社 1978年 《与我同车》九歌出版社 1979年,新版 2006年
《留予他年说梦痕》洪范书店 1980年
《母心似天空》尔雅出版社 1981年 《灯景旧情怀》洪范书店 1983年 《水是故乡甜》九歌出版社 1983年,新版 2006年;简体字版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此处有仙桃》九歌出版社 1985年,新版 2006年 《玻璃笔》九歌出版社 1986年,新版 2006年 《我爱动物》洪范书店 1988年 《青灯有味似儿时》九歌出版社 1988年,新版 2004年;简体字版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泪珠与珍珠》九歌出版社 1989年,新版 2006年 《母心‧佛心》九歌出版社 1990年,新版 2004年;简体字版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一袭青衫万缕情》(我的中学生活回忆)尔雅出版社 1991年 《妈妈银行》九歌出版社 1991年,新版 2005年 《万水千山师友情》九歌出版社 1995年,新版 2006年
第二小组 组长:陈奥 组员:陈军翰、范洋豪、张翔博、周奔成、王璐园
细赏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
细赏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琦君,原名周妍琦,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编剧、电影制片人。
琦君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与时代感,被广泛认为是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桂花雨》是琦君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之一,本文将细赏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
琦君的人生与创作琦君出生于1971年,早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影编导专业,曾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多年,后来进入电影制作领域。
琦君作品最初是以电影形式呈现的,例如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远离天堂的地方》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琦君开始将视野拓展至文学领域,并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琦君的作品广受女性读者欢迎,她通过小说、电影等方式探讨了许多女性话题,例如家庭、爱情、压迫等。
琦君的作品在传达女性情感和意识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她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富有社会批判意义的,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状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桂花雨》的故事与主题《桂花雨》是琦君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女人从农村来到城市的故事。
女主人公阿秀在乡下嫁给了一个不上进的丈夫,婚后生了一个女儿。
然而,在她女儿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了外遇。
于是,阿秀决定离婚,带着女儿来到城市生活。
在城市生活中,阿秀经历了许多不容易的事情,她在工厂打工、卖花、卖过期的食品、做保姆等,凭借自己的努力,她成功地支撑起了家庭。
然而,她的女儿却对她的努力不感兴趣,从小就想着要嫁入豪门,成为富翁的太太。
当女儿长大后,她离开了家庭,追求自己的梦想。
《桂花雨》的主题是女性自我价值的探索。
小说中,阿秀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和苦难,但她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并且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美好”的一面。
除此之外,《桂花雨》还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包括婚姻、家庭、性别、阶层等方面的问题。
《桂花雨》的艺术特点琦君的小说作品以细腻的笔墨、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而著称。
《桂花雨》也不例外,小说表达了琦君对女性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同时将视角放在了社会最底层的女性身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问题。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琦君简介(一):琦君简介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
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
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
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琦君简介(二):琦君简介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浙江温州瓯海瞿溪镇,台湾当代文学作家。
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亦涵括小说、评论、翻译及儿童文学,其作品曾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语言。
其主要著作有《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琦君简介(三):琦君生平简介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出生于浙江永嘉。
其父为官多年,喜欢收藏古籍、碑帖、字画,家中藏书丰富。
由于家庭熏陶,她自幼酷爱文学,六岁时,父亲便为她请家庭教师讲授古典文学。
在杭州弘道女子中学读书时,又阅读了超多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并开始文学创作。
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成为词坛巨擘夏承焘的得意门生。
琦君随夏先生研读古籍,咏诗填词,深受其学识、人格的影响,并在词学方面有了精深的造诣。
大学毕业时,正值抗战爆发,她辗转于上海、永嘉等地,饱经忧患,深感国破家毁之痛。
1949年到台湾,历任高检处纪录股长和司法行政部编审科长等职,1969年自司法部退休,任教于中央大学和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旧文学。
自195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散文合集《琴心》,她陆续出版了散文、小说、儿童文学、诗词、评论等著作数十种。
其中散文创作成就最高。
主要散文集有《烟愁》《溪边琐语》《琦君小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灯景旧情怀》等。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浙江永嘉人。
当代散文家。
1936年考入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受业于著名词家夏承焘,偏爱豪放派苏东坡、辛弃疾词。
1941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
1949年去台湾,任职司法界,同时教课、写作不辍。
1969年退休,专事写作。
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所作多为对故乡亲人的回忆。
她在《写作回顾》一文中指出:“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回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
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正是从这个“根”出发,琦君以一枝生花妙笔倾注满腔热情去写故乡风情,追忆当年的逝水年华,抒写了许多怀念父母亲人和师友的散文篇章。
她的散文集有《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千里怀人月在峰》《留予他年说梦痕》等二十多本。
琦君散文的特点1.小中见大的抒情方法琦君散文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
她写在台湾的所经所历,写在海外的所见所闻,也写记忆中的故土风情,她写亲情、爱情,也写真挚的友情,情愫纤细浓重。
她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琦君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活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即使是过去曾经历过的痛苦和烦恼,她也能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
她将自己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完整地融进了创作之中。
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因此,琦君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艺术家。
2.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1/ 2琦君是台湾当代散文家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桂花雨》课文
《桂花雨》课文一、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1949年赴台湾。
她是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辈子的漂泊生活,使她对故乡有深厚的思念之情,笔下的故乡往往充满着温情与眷恋。
二、课文主要内容。
1. 桂花与故乡的联系。
- 课文开篇描写了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情景。
作者的故乡有很多桂花树,桂花香气迷人,弥漫在整个村子里。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这里通过与梅树的对比,突出桂花虽然外表平凡,但香气浓郁的特点,也暗示了故乡的桂花在作者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 摇桂花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每到桂花盛开的时节,作者和家人就会去摇桂花。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写出了作者对摇桂花的期待。
2. 摇桂花的欢乐场景。
- 摇桂花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这里生动地描绘出摇桂花时桂花飘落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兴奋的心情。
桂花雨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成为了作者童年欢乐的象征。
- 摇下的桂花,用途广泛。
母亲会将桂花用来泡茶、做糕饼等,桂花的香气融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作者的童年充满了桂花的香甜。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一句从嗅觉角度写出了桂花对村子的影响,也表达了桂花与故乡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思乡之情的寄托。
- 作者后来到了杭州,那里的桂花虽然也很多,但是“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的话道出了对故乡的偏爱,这种偏爱其实是深深的思乡之情的体现。
- 作者也借桂花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琦君散文集读书笔记
琦君散文集读书笔记一、琦君散文集简介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
她的散文情感细腻真挚,充满了对故乡、亲人、师友的怀念之情,文字清新质朴,富有诗意。
其散文常常从平凡的生活小事入手,却能挖掘出深刻的人性美和浓浓的思乡怀旧之情。
二、读书笔记内容(一)好词积累1. 描写人物的好词- 饱经风霜:琦君描绘长辈时常用到这个词,如描写祖父时,“祖父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一道道皱纹像是诉说着他一生的故事。
”2. 描写景物的好词- 郁郁葱葱:在描写故乡的山水时,“故乡的山峦郁郁葱葱,那一片翠绿像是大地铺上的华丽地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 波光粼粼:当写到故乡的河流时,“河面上波光粼粼,阳光洒在水面上,如同无数颗钻石在闪耀。
”(二)好句赏析1.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故乡、亲人和童年在琦君心中的重要性。
她将自己的创作与对故乡的记忆紧密相连,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故乡就像是她的根,是她创作的源泉,如果失去了这些记忆,她的创作也就失去了灵魂。
2.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 赏析:此句是典型的景物描写好句。
把雨比作银灰色黏濡的蛛丝,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和轻柔。
“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赋予了秋雨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秋雨是一个编织者,将整个秋天都笼罩在它独特的氛围之中。
(三)主题分析1. 思乡怀旧主题2. 亲情主题(四)写作风格分析1. 细腻的情感表达- 琦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情感。
她在描写对亲人的思念时,不是简单地抒发思念之情,而是通过回忆与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来传达情感。
比如在回忆母亲时,她会写到母亲做的饭菜的味道、母亲的唠叨等细节,“母亲做的粽子,那软糯的口感,粽叶的清香,还有母亲包粽子时专注的神情,都成为我思念母亲时最深刻的记忆。
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作者简介)琦君
五年级语文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琦君简介
琦君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
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
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
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有些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作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主要著作《烟愁》《千里怀人月在峰》《留予他年说梦痕》《青灯有味似儿时》《妈妈银行》《佛心母心》《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中文名潘希真国籍中国民族汉
出生地温州瓯海瞿溪镇出生日期 1917年7月24日
逝世日期 2006年6月7日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杭州浙江大学信仰佛教
性别女笔名琦君。
2021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作者简介琦君素材部编版
精品资料
琦君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琦君散文集
• 7.“下雨天,真好.”琦君作品中有一篇使人向往雨天的文章.喜欢 听见“滴答答”的声音.心跳似乎也跟着雨滴的敲击“砰砰”的 响着.有时候静静的夜里,还会有水滴落入水中清晰的声响---“啪嗒…”长长的回音,像深深的石洞里的滴水声.随着波纹四散. 回荡波纹的柔美… 那一场春雨带来了生气…淡淡香气馨人为更 美的香气留下伏笔.
琦君散文集
琦君简介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 月7日)本名潘希珍,又名潘希真, 浙江温州瓯海瞿溪镇 ,台湾当代 文学作家。琦君的作品以散文为 主,亦涵括小说、评论、翻译及 儿童文学,其作品曾被翻译成英、 日、韩等多国语言。其主要著作 有《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 有情人》、《水是故乡甜》、 《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 梦书当枕》、《桂花雨》、《细 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
•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 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 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 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 3.正原“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 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 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 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 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 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 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因。
• 4.《倒帐》,全家赖以生息补贴家用的一笔钱,被一位朋友倒掉了, 怎么不难过呢?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由此“家庭乐 趣”,“岂非得大于失’” • 5.《课子记》,她嫌她先生对儿子太苛,“谁知轮到自己教他,竟 比他爸更容易动火”,写做爸爸的辅导儿子功课时一下子叫“乖 儿子”,一下子骂“笨东西”,声态笑貌,跃然纸上,像一幅家庭生 活画,一出富有诗趣的小喜剧.通篇作品生气盎然、真实,真是使 人神游而意会的好作品
简述琦君的散文
简述琦君的散文(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琦君的散文简述2.琦君散文的特点3.琦君散文的影响篇1正文一、琦君的散文简述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散文家。
她的作品以抒情、优美的文字,讲述生活中的点滴,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她的散文创作生涯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作品以小说为主,后来逐渐转向散文创作。
二、琦君散文的特点琦君的散文以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为特点。
她的作品常常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对亲情的感悟和思考。
同时,她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作品中也常常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三、琦君散文的影响琦君的散文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被广泛阅读,被评论家们赞誉为“具有优美情感的散文家”。
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的来说,琦君的散文以其独特的情感、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2 目录2.琦君散文的特点3.琦君散文的影响篇2正文一、琦君的散文简述琦君,原名胡慧玉,1916年出生于浙江温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散文家。
她的散文作品以其清新自然、深情饱满、富有哲理而备受读者喜爱。
她的散文主题多样,从个人情感到社会现象,从自然景观到历史文化,都表现出了她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二、琦君散文的特点1.抒情与写实并重。
琦君的散文中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写实描绘。
她擅长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2.融合文化元素。
琦君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尊重,她的散文作品常常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视角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底蕴。
3.深入浅出。
琦君的散文深入浅出,对复杂的观点和问题有着清晰的解释和阐述,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三、琦君散文的影响琦君的散文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琦君简介文档
琦君简介1. 简介琦君(Qí Jūn),1990年出生于中国,是一位知名的音乐制作人、词曲创作人和音乐人。
他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曲而备受瞩目,拥有众多粉丝和支持者。
琦君擅长创作流行音乐、摇滚乐和电子音乐,他的音乐往往能给人以极大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2. 音乐生涯琦君在大学期间开始接触音乐制作,并迅速展现了他的天赋和热情。
他积极参与学校的音乐活动,并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不久后,他与一家音乐制作公司签约,并开始了专业音乐生涯。
琦君的音乐作品很快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听众的认可,他的歌曲常常在各大音乐排行榜上亮相。
在他的音乐生涯中,琦君不断挑战和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情感和主题,从爱情、友情到社会问题和人生哲学,琦君总是能够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 专辑作品琦君迄今为止已经发行了多张专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下是他部分知名的专辑作品:3.1. 《初心》初心初心《初心》是琦君出道后的首张个人专辑,于2012年发行。
这张专辑是琦君音乐风格的集大成之作,旋律动听,歌词深情,展现了琦君的音乐才华和艺术追求。
专辑中的主打单曲《一生守候》瞬间在歌坛造成了巨大的反响,使琦君一夜成名。
3.2. 《浪漫岁月》浪漫岁月浪漫岁月《浪漫岁月》是琦君的第二张个人专辑,于2015年发行。
这张专辑延续了琦君一贯的浪漫和深情风格,歌词包含了对爱情的赞美和思考。
专辑中的主打单曲《浪漫岁月》在发布后迅速走红,成为琦君的代表作之一。
3.3. 《双城记》双城记双城记《双城记》是琦君的第三张个人专辑,于2018年发行。
这张专辑在音乐风格上更加多元化,融合了流行、摇滚和电子音乐元素,展现了琦君不断创新和突破的音乐实验精神。
专辑中的主打单曲《时间煮雨》一经发布便霸占了各大音乐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4. 成就和荣誉琦君凭借其杰出的音乐才华和突出的作品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
以下是他部分的成就和荣誉:•2013年,获得年度最佳新人奖。
走近名作家:琦君
走近名作家:琦君琦君简介:琦君,本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17年生。
早年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是著名学者夏承焘先生的高足,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
1949年赴台后埋首文学创作,成为名重一时的作家。
其作品《春酒》入选初中语文课本。
琦君忆童年:下雨天,真好琦君一清早,拉开窗帘看看,窗上已布满了水珠。
啊,好极了,又是个下雨天。
雨连下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屋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湿衣服,墙壁地板都冒着湿气,我也不抱怨。
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在那儿,我又可以重享欢乐的童年。
那是在浙江永嘉老家,我才六岁,睡在母亲暖和的手臂弯里。
天亮了,听到瓦楞上“哗哗”的雨声,我就放了心。
因为下雨天长工不下田,母亲不用老早起来做饭,可以在热被窝里多躺一会儿。
我舍不得再睡,也不让母亲睡,吵着要她讲故事。
母亲闭着眼给我讲雨天的故事:有个盲人,雨天没打伞,一个过路人见他可怜,就打着伞送他回家。
盲人到了家,却说那把伞是他的。
他说他的伞有两根伞骨用麻线绑住,伞柄上有一个窟窿。
说得一点也不错,原来他一边走一边用手摸过了。
伞主笑了笑,就把伞让给他了。
我说这盲人好坏啊!母亲说,不是坏,是因为他太穷了。
伞主想他实在应当有把伞,才把伞给他的。
在熹微的晨光中,我望着母亲的脸,她的额角方方正正,眉毛细细长长,眼睛眯成一条线。
我的启蒙老师说菩萨慈眉善目,母亲的长相一定就跟菩萨一样。
雨下得越来越大。
母亲一起床,我也跟着起来,顾不得吃早饭,就套上叔叔的旧皮靴,顶着雨在院子里玩。
我把伯公给我雕的小木船漂在水沟里,中间坐着母亲给我缝的大红“布姑娘”。
绣球花瓣绕着小木船打转,一起向前流。
天下雨,长工们不下田,都蹲在大谷仓后面推牌九。
我把小花猫抱在怀里,自己再坐在伯公怀里,等着伯公把一粒粒又香又脆的炒胡豆剥了壳送进我嘴里。
胡豆吃够了再吃芝麻糖,嘴巴干了吃柑子。
大把的铜子儿一会儿推到东边,一会儿推到西边。
谁赢谁输都一样有趣,我只要雨下得大就好。
下雨天老师就来得晚,他有脚气病,穿钉鞋走田埂路不方便。
琦君散文精选奶奶的洋娃娃简介
琦君散文精选奶奶的洋娃娃简介一、琦君简介琦君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呢。
她的文字充满了温情与回忆。
她的散文就像一幅幅细腻的生活画卷,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描绘得栩栩如生。
她写的很多故事都是围绕着自己的家庭、故乡还有那些难以忘怀的人物展开的,她的文字有着一种特殊的魔力,能让读者深深沉浸在她所描述的那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里。
二、奶奶的洋娃娃在琦君散文中的地位这篇奶奶的洋娃娃可是琦君散文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哦。
在她众多描写家庭亲情的作品里,这篇有着独特的韵味。
它是琦君对奶奶情感的一种独特寄托,通过洋娃娃这个看似普通的物件,串起了祖孙之间深厚的情谊。
三、奶奶的洋娃娃的故事内容这篇散文主要讲的是奶奶和洋娃娃之间的故事啦。
奶奶可能把洋娃娃当作了一种特殊的陪伴,也许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怀念。
琦君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奶奶对待洋娃娃的态度,像是把它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伙伴一样。
她可能会给洋娃娃整理衣服,把它放在床头,还会时不时地和它说说话呢。
而琦君自己呢,在观察奶奶和洋娃娃的互动过程中,也对奶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爱。
整个故事充满了那种家庭里特有的温馨和淡淡的怀旧情绪。
四、散文的情感表达在这篇散文里,琦君表达了对奶奶深深的敬爱之情。
那种情感不是很浓烈地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奶奶和洋娃娃之间种种细节的描写,慢慢地渗透出来。
就像涓涓细流一样,一点点流进读者的心里。
同时,也有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无论是奶奶的岁月还是自己的童年,都在这个关于洋娃娃的故事里被珍藏起来。
五、琦君散文的语言特色在这篇中的体现琦君的语言一向是很优美且质朴的。
在奶奶的洋娃娃里也不例外。
她会用很简单的词汇描绘出很生动的画面,比如说描写洋娃娃的样子,就几个词,就能让你想象出那个洋娃娃的可爱模样。
而且她的文字节奏感很强,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慈祥的长辈在慢慢地讲述过去的故事,非常的舒服。
中考语文“热点”作家知识点——琦君
中考语文“热点”作家知识点——琦君
【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
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大家。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簪》《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她也是着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中考试题】2011年江西卷——《方寸田园》
方寸田园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
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
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幺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
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琦君,1918年生于温州,她 12岁随家迁居杭州,1949 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 自去台湾后,琦君再也没有 回过温州,琦君曾深情地说 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 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 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 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 生永不再写。”
代表作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 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 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 《髻》、《桂花雨》、《细雨灯花落》、 《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 《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 《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 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 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 了》的原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