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教材扁鹊见蔡桓公_原文、注释、习题及教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六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导读
课文记叙名医扁鹊四次进见蔡桓公的情况。文中是怎样叙述蔡桓公对待病情的态度和病情发展的经过的?想想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①,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②,不治将恐③深。桓侯曰:“寡人④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⑥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⑦,不治将益⑧深。”桓侯不应⑨。扁鹊出,桓侯又不悦10。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
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1。桓侯故○12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1
3;在肌肤,针石○14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15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6,无奈何也○17。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8。”居五
日,桓侯体痛,使人索○19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注: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中华书局1954年版《诸子集成》)。《韩非子》,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扁鹊,原指传说中远古时的一位名医,春秋战国时期东方一些地区常将良医称为扁鹊。本文中的扁鹊指战国时的秦越人,因其医术高明,人们就以扁鹊的名字称他。 蔡桓(hu án)公,蔡国(今河南上蔡一带)国君,下文称“桓侯”(《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齐桓侯)。
①[有间(ji àn)3一会儿。 ②[腠(c òu)理]中医指皮下肌肉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 ③[恐]恐怕,担心。 ④[寡人]即寡德之人,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⑥[居]停,过。 ⑦[肌肤]肌肉
和皮肤。 ⑧[益]更加。 ⑨[不应(yin ɡ)]不给予回应,不理睬。 ⑩(悦]高兴。 ○
11[还走]转身就跑。还,通“旋”,回转。走,小步快跑。 ○
12(故]特意。 ○13[汤 (t àn ɡ)熨(w âi)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同“烫”,用热水焐(w ù)。熨,用药物热敷。 ○
14 [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针灸(ji ǔ)。 ○
15 [火齐(j ì)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称火齐汤。齐,通“剂”。 ○
16[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死的神。 ○17[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 ○
18[臣是以无请也]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是以,以是,因此。 ○
19[索]寻找。
探究和练习
一、桓侯为什么不同意扁鹊说他有病?
二、扁鹊第四次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扁鹊对来人讲述什么医学道理?
三、《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可以让你联想到下面的哪个成语?说说为什么。(对不懂的成语可查词典)
固执己见讳疾忌医防微杜渐病人膏肓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
2.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五、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六、背诵全文。
教学参考
二十六扁鹊见蔡桓公
课文研究
一、篇章结构
(一)课文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扁鹊跟蔡桓公的四次见面。最后以桓公病死作结。按时间顺序,文章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至第二个“桓侯又不悦”。首先写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桓侯不听扁鹊的三次忠告。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至“臣是以无请也”。写两个人的第四次见面以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扁鹊判断桓侯的病已经不可救药。
第三层,“居五日”至结尾。交代事情的结果,桓侯临死前“使人索扁鹊”,已无济于事,桓侯终于病死。
(二)根据课文结构可划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至第二次“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写扁鹊三次望诊,桓侯讳疾忌医。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至结尾。写桓侯病入骨髓,不可救药。
二、中心思想
以下的五个中心思想,都有一定的道理,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的。
l.切勿讳疾忌医。文章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说明有病
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否则会耽误治疗,以致丧失生命。
2.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
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让缺点和错误越来越严重,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不要盲目相信自己。桓侯有病却盲目自信,老是认为自己没有病,一再拒绝扁鹊的
忠告,不能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这阐明了一个道理:凡事不能盲目自信,自信应该建立在清楚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
4.也可从扁鹊的角度,说明扁鹊医学高明,几次见到桓公就能判断病情,最后讲明桓
公病不司医治的原因。
三、写作特点
(一)按时间顺字叙述,写得波澜起伏。
文章按四次见面的顺序写,说出了蔡桓公病情的恶化是由于耽搁时间造成的,所以必须按照时间顺序写才能步步深人。文章一开始就展示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矛盾。如果先揭了谜底,就无从引起读者的兴趣,收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样写,既符合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有助于对主题思想的揭示。
扁鹊四次见桓公,能切中要害地指出“病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病在骨髓”的发展变化,表现了他医道的高明。而蔡桓公三次拒医,先称“寡人无疾”,接着是对待扁鹊的警告“不应”“不悦”“又不应”“又不悦”。寥寥数语,把桓侯讳疾忌医,主观顽固的性格特征鲜明地勾画出来。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矛盾,扁鹊三见桓侯,三次建议;桓侯不予理睬,还错怪扁鹊,矛盾逐次加深。第四次见面,矛盾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连解决问题的希望也没有了。等到桓侯体痛急索扁鹊的时候,扁鹊再也无法医冶只好逃掉了。
(二)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
写扁鹊,以“立有间”这一动作表明他态度很仔细;以“将恐深”表明他态度很认真;“不治将恐深”“不治将益深”,前者为和缓的规劝语气,后者语气肯定,规劝中含着警告,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