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_姜加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第1期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Vo l.14No.1 2005年1月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 tze Basin Jan.2005
文章编号:1004-8227(2005)01-0040-04
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姜加虎,黄 群,孙占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摘 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经济重地,长江是我国唯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战略水源地,是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后防线。
然而在自然演化宏观背景下,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效应。
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度降低,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危及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调查基础上,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湖泊;长江中下游;对策建议
文献标识码:A
江河湖泊是由一系列存在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巨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系统结构特征和相互关联机制。
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被破坏或其功能被弱化,都将危及整个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保护子系统的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整个系统的生态安全。
湖泊湿地在维系区域总体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
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对目前仍然具有良性生态结构的湖泊湿地系统应实施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正在受到破坏、威胁或生态系统结构呈现退化趋势的湖泊湿地应得到有效的治理;生态系统结构已经遭受破坏的湖泊湿地系统应得到切实的恢复和重建。
特别是对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场、活动场和栖息地等生境进行抢救性保护,已成为当前湖泊湿地保护、治理和管理的紧迫任务,也是实施资源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 实施“退田还湖”,杜绝围垦湖泊湿地
继历史时期的湖泊湿地大规模垦殖活动之后, 20世纪50~7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掀起了围湖造田的新高潮,随着围湖造田活动的规模愈来愈大,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诸如洪水威胁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颁布了禁垦令,湖泊湿地的垦殖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特别是1998年发生大洪水之后,中央及时提出了“退田还湖”等长江流域洪水治理的32字指导原则。
但从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退田还湖的状况看,其规模和力度仍然需要加强,退田还湖的方式也需要调整。
主要表现在:①双退堤垸面积和比例偏少,难以达到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洞庭湖纯湖区平退堤垸153处,平退总面积758.6km2,双退垸面积120.6 km2,仅占纯湖区平退面积15.9%,而且大部分堤垸在实施双退之后,原有堤防依旧,这就留下了移民反复的潜在可能性;②从数量上看,大部分单退堤垸并非是国家规定或认可的蓄滞洪区,以及重点保护的堤垸,而是地方或群众自发围垦而成的(如西洞庭湖的西畔山洲垸),一般堤防单薄,防洪能力有限;③退田还湖过程中忽视了重点堤垸内的内湖退田还湖,乃至生态保护或修复问题,应尽快强化和规划实施退田还湖。
长江中下游地区靠堤防保护的圩垸面积非常广阔,如洞庭湖区为10218km2,湖北省江汉平原区为32460.9km2。
这些堤垸内的内湖水面被大量垦殖,调蓄内涝的能力被逐渐蚕食,如洞庭湖区湖南部分,内湖有效调蓄水量1992年比1964年减少了3.35×108m3。
目前仍然存在以各种借口围垦内湖的现象,而且屡禁不止(湖南的大通湖为养鱼而垦殖内湖)。
大量内湖水面被垦殖,造成内涝水量增加。
据有关分析,由于内涝外排水量的影响,1931、1935
收稿日期:2003-09-19;修回日期:2004-01-08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KXCX3-S W-331)、国家环保总局委托项目“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演变与保护对策调研”联合资助.作者简介:姜加虎(1962~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湖泊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
和1954年洪水,城陵矶附近地区的超额洪水量分别增加31.7×108、36.1×108和55.0×108m3。
另据调查,洞庭湖区仅湖南省境内,1998年洪水造成的内涝面积约26.3×104hm2,溃灾面积约4.4×104 hm2,内涝面积近溃灾面积的6倍。
建议继续实施“退田还湖”的江湖整治战略,强化双退堤垸的退田还湖实施力度,对于已经采取双退“退田还湖”方式的地区,拆除或平毁已有的堤防设施,促进和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2 控制湖泊围网养鱼、废弃围堤养鱼
湖泊湿地大规模养鱼,是继20世纪50~70年代湖泊湿地大规模围湖造田之后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的新一轮破坏形式,其危害和影响非常深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大水面围网养鱼活动,一段时期曾经对大水面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其经济效益表现在围网养鱼促进了湖区的经济发展和增加了部分渔民的经济收入,生态效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
但围网养鱼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了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湖泊通江的水力联系被筑堤建坝隔断,改变了湖泊的水文状况,特别是湖泊水位相对稳定和水位变幅的减小,为大规模围网和围堤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文条件。
目前出现的湖泊大规模养鱼现象导致湖泊湿地系统生态结构的严重破坏,已成为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边治理边破坏的典型。
一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湖泊环境及其污染治理,一方面湖泊内部生态系统结构的继续破坏现象又普遍存在,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展和蔓延之势,如果不及时加以遏制,未来可能要为此付出沉重的治理代价。
建议:①严格控制湖泊围网养鱼规模,围网养鱼面积占湖泊的面积一般控制在15%以内。
同时,针对不同湖泊的生态功能和湖泊形态,认真搞好保护和利用规划,合理围网布局和密度;②以养鱼为目的的湖内堤坝设施,应予废弃或炸毁,恢复湖泊湿地系统的生态结构,打通湖泊水生动物洄游通道,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自然增殖;③严厉禁止直接向湖泊中大量投放化肥的养鱼方式,进行湖泊生产经营方式的结构性调整,保护和恢复湖泊的生态环境质量。
④大范围建立休鱼期和禁鱼期制度,给鱼类等水生生物有休养生息的时间,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利用的持续性。
3 注重提高湖泊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湖泊水质恶化和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所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如太湖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中营养-中富营养为主,80年代后期全湖以中富营养-富营养为主;90年代中期以后湖泊大部分水体达到富营养水平。
其中, 1990年7月太湖蓝藻大量暴发和积聚,使梅梁湖地区水质恶化和无锡自来水厂减产,进而影响湖区的工业用水和民用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国家为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已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就目前的效果看,收效不大。
湖泊富营养化是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失衡的结果,是湖泊自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表征现象,其发生机理目前还不很清楚。
如果说洪涝灾害是一种急性病,那么湖泊富营养化就是一种慢性病,采取大规模手术式的工程手段加以治理,特别是对大中型湖泊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不但难收成效,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从本质上说,过量的营养物质输入超过湖泊的自净能力是根本原因,采取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的措施是正确的。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与河流不同,湖泊的换水周期较长,其生态恢复需要较长的转化和逐步恢复的过程。
因此,对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和生态恢复,需要人们有足够的耐心,应克服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
尤其是要注重内部宏观生态系统结构的保护,加强湖泊内部的环境管理,特别是加强湖泊沿岸带湿地的保护,建立湿地缓冲系统,促进湖泊生态调节机制自我修复能力的提高。
注重湖泊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是当前大中型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应特别引起关注的问题,避免出现一边投巨资进行湖泊污染源的治理,一边又破坏湖泊内部生态结构(如围网养鱼、有害渔具渔法等)的矛盾局面。
4 推进湖泊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
湖泊湿地系统作为水、土、气、生物等相互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是其集水域物质和能量的“汇”,其环境演化过程既表现出自然属性,又反映社会特征。
流域陆地环境系统的环境状况、演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湖沼环境的演化特点和方向。
人口是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核心要素,在该系
41
第1期 姜加虎等: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统中起着促进或延缓生态发展的作用,在制定管理
措施时应该同时考虑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经济系统的影响,实施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性宏观管理。
生态功能保护区是基于流域圈思想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实施区域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手段,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显著区别于现行的自然保护区。
西方发达国家人少地多,可以将湖泊湿地作为物种基因库保护起来,但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湖泊湿地资源完全不加以利用,显然是湖区人民难以接受的,也是行不通的,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区,湖区人口稠密。
但如何利用湖泊湿地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
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管理是开放式的,不但有保护而且更有恢复和利用的内涵,符合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因此,应积极和尽快大力推行湖泊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切实保护湖泊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5 强化湖泊湿地统一的综合管理
湖泊管理涉及到诸多部门。
农业、林业、环保、国土、水利、交通、城建等部门在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均关联于湖泊湿地。
当前湖泊湿地的利用、保护和管理出现了多头管理现象,相互交叉,矛盾重重,形成谁都想管,但谁管不了的局面,导致许多湖泊管理失控。
在资源利用的经济利益驱动下,重开发、轻保护,造成了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长江流域面积约180×104km2,中下游地区的面积也有约80×104km2。
沿江干、支流湖泊众多且分布广泛,不同湖泊在维系区域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迥异,许多湖泊特别是大中型湖泊湿地跨行政区。
应依据不同湖泊湿地的生态类型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差异性,对湖泊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划分和定位,实施湖泊湿地分类管理,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湖泊湿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具有统一的综合管理能力,具有协调部门和区际关系的能力,否则难以实现管理的有效性,也就等于没有管理机构。
建议跨乡镇的湖泊在县一级、跨县的湖泊在地市一级、跨地市的湖泊在省一级、跨省的湖泊在中央设立管理机构,而且这样的管理机构应在同一级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6 调整湖泊运行和调度模式
保护湖泊子系统的稳定旨在维系总系统的生态平衡,特别是从流域尺度保护整个系统的完整性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尽快推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目前,长江中下游除洞庭湖、鄱阳湖仍然自然通江外,其他所有湖泊均已建闸控制或筑堤封堵,割裂了江湖天然的水力联系和生态联系。
据有关统计,仅湖北省被建闸封堵与长江失去生态联系的湖泊面积就有5700余km2。
按照目前的调控方案,已失去调节长江洪水的初衷,洪水期关闭闸门防止长江洪水内侵,而同时内涝水外排增加长江的洪水压力。
同时,湖泊被建闸控制后,湖水动力状况、水文循环过程,以及生态关系因之而发生了相应变化。
建闸前,湖泊原与江河水系自然沟通,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可直接入湖栖息生长或溯湖到上游水系产卵繁殖。
建闸后,鱼类等生物的洄游通道便随即被隔断,影响了长江水系水生生物的自然增殖,甚至导致部分物种的濒危或灭绝。
建议对于建闸控制的湖泊,研究调整现行的湖泊运行模式或水利调控方案,逐步恢复江河湖泊之间的生态联系;对湖泊内部废堤残坝实施工程性清除,打通江湖、河湖的生命网络系统,保护长江的生命活力。
7 分湖立法,一湖一法(或条例)
湖泊因形成原因、发育过程、所处气候带,以及湖区人类活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其主导生态服务功能和辅助生态服务功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其所在流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不同湖泊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方式或模式是不同的,采取相同的管理思路和管理规范,难以适应湖泊湿地千差万别的类型特点,这也是目前湖泊湿地管理不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湖泊管理问题是当前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湖泊湿地能否得到有效保护。
湖泊湿地当前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实际上就是管理问题,是人们对湖泊湿地价值缺乏科学的深刻认识,在湖泊及其流域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忽视不同类型湖泊湿地的资源环境特点,长期疏于有效管理、管理方式不当或管理不善所造成的。
因此,针对不同湖泊湿地的类型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和
42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14卷
颁布管理、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规范或法规,是湖泊湿地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保障,意义十分重大。
建议对不同湖泊湿地进行分湖(或分湖群)立法,做到一湖一法(或管理条例),有针对性地依法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遏制。
同时,加强投入,强化执法管理力度和管理人员素质培养和训练,提倡公众参与,全面加强湖泊湿地的管理能力建设。
湖泊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等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命活力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调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供水航运、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湿地的集中分布区,在维系长江水系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不合理利用,长期以来人们仅将湖泊湿地作为资源载体对待,而忽视了湖泊湿地的强大生态服务功能,造成了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其后果是严重的、代价是沉重的。
加强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应积极有效地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强湖泊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1] 王苏民,窦鸿身.中国湖泊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 窦鸿身,姜加虎.洞庭湖[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
社,2000.
[3] 窦鸿身,姜加虎.中国五大淡水湖[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
学出版社,2003.
[4] 毛 锐.建国以来太湖流域三次大洪水比较及对今后治理洪
涝的意见[J ].湖泊科学,2000,12(1):12~18.
[5] 虞孝感,吴泰来,姜加虎,等.关于1999年太湖流域洪水灾情、
成因及流域整治的若干认识和建议[J ].湖泊科学,2000,12(1):1~5.
[6] 金腊华,宋立旺.鄱阳湖圩区滞洪与水土资源利用协调[J ].长
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3):228~232.
[7] 金卫斌,胡秉民.中尺度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以湖北四湖
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3):275~284.[8] 谢小立,王凯荣.从水量平衡看洞庭湖周边丘岗区农业生态建
设[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2):113~117.[9] 吴玲玲,陆健健,童春富,等.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
值的评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5):411~416.[10] 金卫斌,刘章勇.围湖垦殖对湖泊调蓄功能的累加效应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1):74~77.
C OUNTERMEAS URES FOR PROTECTION AN
D MANAGEMENT OF LAKES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JIANG Jia -hu ,H UANG Qun ,SUN Zhan -dong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 raphy and Limnology ,The C hinese Academy of S cien ces ,Nanjing 210008,China )
A bstract :The middle and low er reaches of the Yang tze River are economically impo rtant in 21th century ,
with the w ater source of na tional strategic importance .The a rea is the last defence fo r the balance of w ater supply in our co untry .H ow ever ,w ith the m acro backg round o f natural ev olvement ,the high -speed devel -o pment of v alley eco nomics and the deep effect by hum an activitie s ,for ex am ple ,larg e -scale ex ploitation ,a series of negative enviro nmental effects appears .Of them the m ost serio us problem is the destroym ent of lakes ,especially the larg e deg radation o f the ability to adjust ecological enviro nment and self -recove r ,w hich has brought bad ecological result ,and has already threatened the eco logical bala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affected the continuous develo pment of te rrito rial economics .Based on investig atio ns into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 of the eco logical environm ent o f the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 r reaches o f the Yang tze River ,some countermeasures w ere sugg ested for the pro 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kes .Key words :lakes ;the middle and lo wer reaches of the Yang tze River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
43
第1期 姜加虎等:长江中下游湖泊保护和管理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