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保藏和使用技术91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f19c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c.png)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1.休眠状态:微生物菌种在低温下可进入休眠状态,减缓代谢活动,延长存活时间。
2.冷冻保存:通过降低温度到零下或较低的温度,减慢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3.干燥保存:通过去除菌种周围的水分,降低微生物体内化学反应速率,延缓其代谢活动和死亡过程。
4.冻干保存:先冷冻再干燥保存,通过冷冻降低微生物体内的水分活性,再通过干燥去除冻结水,使菌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保存较长时间。
二、方法:1.冷冻保存:(1)使用离心管或培养管制备菌种的蛋白质保护液,可以是细胞培养基、缓冲液等。
(2)将培养物转移到保护液中,使其悬浮均匀。
(3)加入保护剂,如甘油或DMSO(二甲亚砜),提高菌种的冷冻抵抗力。
(4)将混合物分装到小容器或冻存管中。
(5)使用特定的冷冻方案,将菌种快速冷冻,并存储在低温下,通常为零下80℃或更低的温度。
2.干燥保存:(1)用无菌技术转移到无菌条件下的试管中。
(2)将菌种培养在无菌的固体培养基上。
(3)收集培养物,将其平均分布在无菌试管或培养皿中。
(4)将试管或培养皿放在无菌的通风柜中,使培养物在无菌环境下干燥。
(5)将干燥的培养物贮存在干燥无菌容器中。
3.冻干保存:(1)将培养物转移到无菌离心管或培养皿中。
(2)使用细菌培养基将菌种制备为细菌悬浮液。
(3)在细菌悬浮液中加入保护剂,如蔗糖或甘露醇。
(4)将混合物分装到冻干瓶中。
(5)使用低温冷冻机将菌种冷冻为固体,再将其放入冻结干燥机中进行冻干。
(6)将冻干的菌种贮存在密封的冻干瓶中。
4.长期保存:通常,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可以实现长期保存,但仍需定期检测和维护保存条件。
在微生物菌种保藏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根据菌种的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和温度。
2.制备合适的保存液:保存液的配方和pH值应与菌种相适应,以保证菌种的存活和精确性。
3.保持无菌操作: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保持无菌操作,以防止细菌污染。
食用菌的菌种保存与菌种资源保护技术
![食用菌的菌种保存与菌种资源保护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3e8b22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4.png)
食用菌的菌种保存与菌种资源保护技术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食用菌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然而,由于野生食用菌资源的减少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菌种保存和菌种资源保护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菌种保存是指将优质菌株保存并用于后续繁殖和培育的技术。
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包括冷冻、干燥、低温贮藏和液体氮贮藏。
冷冻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在适当的添加防冻剂后,置于低温环境中,如零下80℃的超低温冷冻机中保存。
干燥保存是将菌种培养物用干燥剂吸湿后放于真空或密闭容器中保存。
低温贮藏是通过将菌种培养物置于4℃~10℃的低温环境中,利用低温抑制菌落生长来保存。
液体氮贮藏是将培养物在液氮中快速冷冻并置于液氮罐中保存。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使其在长期保存中保持较高的活性。
除了菌种保存技术,菌种资源保护技术也非常重要。
由于采摘食用菌需要破坏菌丝体,因此需要寻找适合的方法来保护野生菌株。
目前,常见的保护野生菌株的方法包括建立菌库、菌株固定和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菌库是指将野生优良菌株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保护,在一定的时间内定期传代,以获得足够的菌株数量。
菌株固定是指通过培养基成分调整或添加特殊培养物质,使野生菌株保持其特殊的形态和生理特性。
地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记录采集的野生菌株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信息,以备将来重复采集。
菌种资源保护技术的目标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菌株,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采集时需要注意采摘的数量,避免过度采摘造成野生菌资源的枯竭。
同时,当培育食用菌时,应尽量使用保护野生菌株的方法,如在野生菌的栽培中加入野生菌株的子实体或菌丝体作为接种源来保持其遗传特性。
此外,采集时还应注意不要破坏菌丝体的基质环境,避免破坏野生菌株的自然生境。
总之,菌种保存和菌种资源保护技术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保存和保护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时间,并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菌株资源,以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
![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36cbfda7f1922791688e87e.png)
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菌种是主要的生物资源,也是食用菌生产首要的生产资料。
一个优良的菌种被选育出来以后,必须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或尽可能地少变慢变,才不至于降低生产性能,能长期在生产中使用。
因此,菌种保藏在食用菌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菌种保藏原理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但原理大同小异。
首先要挑选优良纯种。
利用微生物的孢子、芽孢及营养体;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性,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性状,防止变异。
不管采用哪种保藏方法,在菌种保存过程中要求不死亡、不污染杂菌和不退化。
二、菌种保藏的方法1、低温定期移植保藏法。
将需要保藏的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适温培养,当菌丝健壮地长满斜面时取出,放在3-5℃低温干燥处或4℃冰箱、冰柜中保藏,每隔4-6个月时间移植转管一次,具体应根据菌种特性决定。
保藏时要注意环境温度不能太高,以防霉菌通过棉塞进入管内。
因此,若用棉塞,可用干净的硫酸纸或牛皮纸包扎棉塞,即可减少污染的机会,也可防止培养基干燥。
除草菇菌种外,其他食用菌菌种都能采用此法保藏。
2、液体石蜡保藏法。
取化学纯液体石蜡(要求不含水分、不霉变)装于三角瓶中加棉塞并包纸,在1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1小时,再放入40℃恒温箱中数天,以蒸发其中水分,至石蜡油完全透明为止。
将处理好的石蜡油移接在空白斜面上,28-30℃下培养2-3天,证明无杂菌生长方可使用。
然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液体石蜡注入待保藏的斜面试管中。
注入量以高出培养基斜面1-1.5厘米,塞上橡皮塞,用固体石蜡封口,直立于低温干燥处保藏。
保藏时间在一年以上,在低温下,保藏时间还可延长。
3、沙土管保藏法。
取河沙用水浸泡洗涤数次,过60目筛除去粗粒,再用10%盐酸浸泡2-4小时,除去其中有机物质,再用水冲洗至流水的pH达到中性,烘干备用。
同时取贫脊土或菜园土用水浸泡,使呈中性,沉淀后弃去上清液,烘干碾细,用100目筛子过筛,将处理好的沙与土以(2-4):1混匀,用磁铁吸出其中的铁质,然后分装小试管或安瓿内,每管装量0.5-2克,塞棉塞,用纸包扎灭菌(1.5公斤/平方厘米,1小时),再干热灭菌(160℃,2-3小时)1-2次,进行无菌检验,合格后使用。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关键技术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b53407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a.png)
目录
01 一、微生物菌种保藏 方法
02
二、微生物菌种保藏 关键技术
03
三、应用实践及注意 问题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微生物菌种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资源,它们具有广泛的工业和医学应用价 值。然而,微生物菌种的保存和保藏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微生物细 胞的生命周期短暂,且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珍贵 的资源,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及关键技术。
2、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保证 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
3、在使用液氮保藏方法时,需要注意液氮的纯度和保存容器的密封性等问题, 以免影响菌种的存活率和保藏效果。
4、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和交叉感染等问题,以保证菌 种的纯度和质量。
5、需要注意菌种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衰退和失活的菌种,以 保持菌种种群的健康和稳定。
三、应用实践及注意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一般 来说,对于一些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如细菌、酵母和霉菌等,冷冻保藏和液氮 保藏是常用的保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藏方 法和操作条件。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注意菌种的来源和背景信息的记录和整理,以便 更好地了解菌种的特性和进行相应的管理。
2、种子管理
种子管理是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的种子管理包括对菌种的纯 度、质量、稳定性和活性的监控和维护。在菌种保藏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菌种 进行纯度检测,确保菌种的纯度和质量。同时,需要根据菌种的生长特性和环 境条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以维持菌种的稳定性和活性。
菌种保藏及活化讲解
![菌种保藏及活化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6292c374a7302768f99391d.png)
故此时代谢活动已停止。保藏期一般为2~3年,长的可达9年之久。
5.悬液保藏法(略) 6.低温保藏法
四、菌种保藏的共同注意点
• 1、严格的无菌操作; • 2、用于保存的微生物在生长前必须处于
它生长良好的状态; • 3、保藏过程中要防止退化的发生(不同
一种良好的菌种保藏方法,首先应保持原菌优良性状长期 稳定,同时还应该考虑方法的通用性、操作的简便性和设备 的普及性。具体的方法很多,现把多种方法按类排列后作一 综合性表解,以便读后有一全面了解。
1、斜面保藏法和穿刺保藏法
(1)斜面保藏法:是一种短期、过渡的保藏法,用新鲜斜面 接种后,置最适条件下培养到菌体或孢子生长丰满后,放在4℃
的保藏方法,分别有不同的保存时间。)
五、与菌种保藏相关的几个概念
• 1、活化:把微生物从保藏斜面转接到活化斜面上, 使其活性得以恢复。相对而言活化斜面培养基中的 营养丰富些。
保藏斜面 → 活化斜面
2、复壮:使微生物活性恢复的同时,恢复其优良 的生产性能。 保藏斜面 → 平板分离(自然分离,剔除退化菌种) →活化斜面
菌种保藏及活化
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一、菌种保藏的目的
保存、不退化
二、菌种保藏的原理
DNA复制时自发突变是造成菌种退化的原因,因此要创造代 谢不活泼的状态 。
代谢不活泼的状态
休眠态(孢子、芽孢) 环境(干燥、低温、缺氧、缺营养)
三、菌种保藏的方法
斜面保藏法和穿刺保藏法 沙土管干燥保藏法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液氮保藏法 悬液保藏法 低温保藏法
(3)画板时动作要快且轻柔。动作太重会将 培养皿中的培养基划破,不利于菌生长。 动作太慢会有沉降菌进入培养皿中,引 起不必要的污染。
菌种保藏方法_菌种应该怎么保存
![菌种保藏方法_菌种应该怎么保存](https://img.taocdn.com/s3/m/21690ed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7.png)
菌种保藏方法_菌种应该怎么保存引导语:菌种应该怎么保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菌种保藏方法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菌种保藏方法1、传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形成生理活*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载体保存法: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①土壤保存法: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管理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392cc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03.png)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管理菌种保存与管理在食用菌类栽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保存和管理方法能够保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从而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存与管理的方法。
一、菌种保存方法1. 冷冻保存法:冷冻保存是目前常用的一种菌种保存方法。
首先,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
然后,选择菌落良好、生长健壮的菌株进行保存。
将菌株切取一小块,放入无菌的保存管中,加入适量的冷冻保护剂,如甘油或乳糖。
最后,将保存管密封并放入低温冷冻箱中保存。
2. 雪藏保存法:雪藏保存也是一种常见的菌种保存方法。
首先,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培养在琼脂平板上。
然后,将培养好的菌落切取一小块,放入无菌的冰醋酸纤维素管或PCR管中。
接下来,将菌种在-80℃的环境中迅速冷冻至冰冻状态。
最后,将冷冻好的菌种保存在液氮罐中。
3. 干燥保存法:干燥保存法适用于某些特殊的菌种,可以有效地保护菌种的特殊形态。
首先,将需要保存的菌株培养在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基中。
接着,取一部分菌株,在无菌环境下置于无菌纸上,用干燥器或者通风处进行干燥。
最后,将完全干燥的菌株保存在无菌瓶中,密封保存。
二、菌种管理方法1. 菌种记录:在食用菌类栽培中,菌种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完整的菌种记录。
每个菌株需要有唯一的编号,记录培养的来源、传代次数、保存方法等信息。
同时,应建立菌种保存的数据库,记录每个菌株的详细信息,以便随时查询和管理。
2. 菌种传代:菌种的传代是菌种管理的重要环节。
传代是指将菌株从一个培养基转移到下一个培养基的过程。
在传代过程中,应注意消毒操作,避免外界的污染。
同时,要确保传代的菌株与原始菌株保持一致,不出现突变。
3. 菌种保持:对于长期保存的菌株,应定期复苏和保持活力。
通过以上介绍的保存方法,可以将菌株保存在恰当的条件下。
定期检查保存的菌株,保证其活力和纯度。
如果有发现菌株衰弱或受到污染的情况,应及时更换或重新培养。
菌种保藏的方法
![菌种保藏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146b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2.png)
菌种保藏的方法菌种保藏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保护方式,对于研究、应用和开发微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一、低温冷冻保藏法低温冷冻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保藏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真菌、细菌和酵母菌。
其主要原理是将菌株保存在低温下,使其生理活动缓慢,以延长菌种的保藏时间。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保存液: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制备适宜的保存液,常用的保存液有甘油、甘露醇等。
4. 菌种保存:将菌株用保鲜膜包裹,放入保存管中,加入保存液,密封保存管。
5. 冷冻保存:将保存管放入低温冰箱或液氮罐中进行冷冻保存。
二、干燥保藏法干燥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保藏方法,适用于真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其基本原理是将菌种与干燥剂混合,使其水分含量降低,从而实现微生物的休眠状态。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干燥剂: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干燥剂,如硅胶、氧化钙等。
4. 菌种混合:将菌株与干燥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5. 干燥保存:将混合物均匀地散布在无菌培养基上,置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保存。
三、冷冻冻干保存法冷冻冻干保存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菌株保藏方法,适用于难保存的微生物,如厌氧菌、放线菌等。
其主要原理是将菌株在低温下冻结干燥,从而保护微生物的活力。
操作步骤:1. 选择菌株:选择生长良好、菌株特性完整的菌株进行保藏。
2. 菌株处理:将菌株经过预处理,如鉴定鉴别、菌落孤立等。
3. 制备保存液:根据不同菌株的需要,制备适宜的保存液,如甘油、甘露醇等。
4. 冷冻过程:将菌株加入保存液中,放入冷冻机冷冻至低温(通常为-80℃)。
5. 冻干过程:将冷冻的菌株经过真空排气、结冰降温等步骤进行冻干处理。
菌种保藏技术—菌种保藏原理与方法
![菌种保藏技术—菌种保藏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f1b3e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7.png)
• 3、砂土管保藏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长期保藏菌种的方法,适用于产 孢子的放线菌、霉菌及形成芽孢的细菌,对于一些对干燥敏感的细 菌如奈氏球菌、弧菌和假单胞杆菌及酵母则不适用。
• 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砂与土分别洗净、烘干、过筛(一般砂用60目筛, 土用120目筛),按砂与土的比例为(1~2)﹕1混匀,分装于小试管中, 砂土的高度约1cm,以121℃蒸汽灭菌1~1.5h,间歇灭菌3次。50℃ 烘干后经检查无误后备用。也有只用砂或土作载体进行保藏的。需 要保藏的菌株先用斜面培养基充分培养,再以无菌水制成108~ 1010个/ml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滴入砂土管中,放线菌和霉菌也可直 接刮下孢子与载体混匀,而后置于干燥器中抽真空约2~4h,用火 焰熔封管口(或用石蜡封口),置于干燥器中,在室温或4℃冰箱内保 藏,后者效果更好。砂土管法兼具低温、干燥、隔氧和无营养物等 诸条件,故保藏期较长、效果较好,且微生物移接方便,经济简便。 它比石蜡油封藏法的保藏期长,约1~10年。
• 1.材料和工具 • (1)菌种 产芽孢细菌、形成孢子的放线菌和霉菌斜
面菌种。 •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 (3)试剂和器材 液体石蜡、P205或CaCl2、10%HCI、
无菌水、甘油、河沙、瘦黄土(有机物含量少的黄 土)。无菌试管10支、5ml无菌吸管、1ml无菌吸管、 接种环、40目及100目筛子、干燥器、冰箱、超净 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
一、斜面低温保藏法规程
1.材料和工具 • (1)待保藏菌种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斜面菌种。 • (2)无菌培养基试管斜面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试管斜面3支(保藏细菌),麦芽汁
培养基试管斜面3支(保藏酵母),高氏1号培养基试管斜面3支(保藏放线菌)。 • (3)工具接 种环、冰箱、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等。 • 2.操作 • (1)贴标签 取装有各种培养基的无菌试管斜面各3支,将写有菌株名称、接种人
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方法
![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137a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9.png)
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方法一、菌种保藏的基本原则1.保鲜原则:菌种在采集和分离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避免外源菌的混入和污染。
2.单株原则:保藏时应保证每支菌株是单株,以保证其纯度和稳定性。
3.多种原则:对同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株应采取多中多位保藏,以增加菌种的多样性。
4.全程可控原则:采取全程可追溯和可控制的管理方法,确保菌种的安全保藏和利用。
5.国际标准原则:按照相关国际标准和规范进行菌种保藏和管理,以提高交流和合作的效率。
二、菌种保藏的方法1.冷冻保存法:将纯菌株悬浮液或细胞片通过添加保护剂如甘油或DMSO等,将菌株冷冻保存在低温下,通常是-70°C或液氮中。
此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细菌和真菌的保存。
2.干燥保存法:将菌落或菌株通过无菌技术处理后,放在无菌培养基上晾干后保存。
此法适用于真菌和酵母菌等耐干燥的菌种,保存条件较为简单。
3.血清冻干保存法:将微生物菌株通过添加保护剂的方法制备成冻干粉末,然后放置在低温干燥器中冻干保存。
此法适用于需长时间保存且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的病毒和细菌。
4.深层培养保存法:将纯菌株制备成深层培养基中的斜面培养或沉淀法保存。
此法适用于常规保存,保存条件较为简单。
5.液体亚培养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采取亚培养保存的方式,保持菌种的生存状态。
此法适用于对菌株的要求较高的特殊菌株。
2.制度规范:建立菌种保藏和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保证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定期检测:对保存的菌种进行定期检测,保证其纯度、活性和遗传稳定性,及时发现和处理菌种变异和污染等问题。
4.定期更新:对长时间保存的菌种进行定期更新,保持菌种的活力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与其他菌种资源中心进行流通和交换。
5.安全保障:建立菌种保藏和管理的安全保障制度,包括物理安全、信息安全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措施,保证菌种和研究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遵循基本原则,采用适合的保存方法,并且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以确保菌种的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食用菌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传承方法
![食用菌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传承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cc71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e.png)
食用菌栽培中的菌种保存与传承方法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而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菌种保存与传承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对于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用的菌种保存与传承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菌种保存方法1. 冷冻保存法冷冻保存是一种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
将培养好的菌种用冷冻机进行冷冻保存,能使菌种在低温环境下不断生长。
这种方法保存成本较低、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大部分食用菌的保存。
通过冷冻保存法,可以在长时间内保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确保其后代的遗传特性。
2. 非冷冻保存法非冷冻保存是通过将菌种保存在营养物质中,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
这种方法相对于冷冻保存来说,更加具有经济效益和便捷性。
种植者可以选择使用各种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进行保存,如腐烂木块、稻草等。
不同食用菌的特性不同,保存方法也有所区别,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
二、菌种传承方法1. 孢子繁育法孢子是食用菌的繁殖和传承的一种关键因素。
通过孢子繁育法,可以将原菌株的孢子保存下来,用于繁育新的菌株。
种植者可以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将菌种的孢子培养出来,并进行保存。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保留了菌种的遗传特性,但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孢子的培养和传承。
2. 菌丝体传承法菌丝体传承法是指将培养好的菌株菌丝体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以实现菌株的传承。
这种方法速度较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菌株的传承。
种植者可以选择适合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并将原菌株的菌丝体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促使其繁殖和生长。
这种方法能够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适用于大规模的食用菌栽培。
三、菌种保存与传承的注意事项1. 保持实验室的洁净在进行菌种保存与传承的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室的洁净。
避免其他细菌和杂质对菌种的污染,确保保存和传承的菌种质量。
种植者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手部清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细菌的污染。
2. 定期检测菌种活性为了确保保存和传承的菌种活力,种植者应定期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和活性。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442aea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f.png)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保健功能。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并介绍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液体氮冷冻保存法液体氮冷冻保存法是一种常用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
液体氮的温度极低,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胞活动,从而保护菌种的生命力。
该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食用菌,具有较长的保存期限。
在保存过程中,首先将菌种培养基中的菌株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其转移到液体氮中迅速冷冻。
保存期限可以达到数年甚至更长。
二、冷冻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菌种保存方法。
通过将菌种冷冻至极低温,然后将冷冻的菌种置于真空环境下进行干燥处理,可将菌种冻结干燥,以减少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延长菌种的保存期限,并且可以保持菌株的较高存活率。
冷冻干燥的菌种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并可以迅速复苏。
三、蔗糖保藏技术蔗糖保藏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菌种保藏方法。
在该方法中,将已经生长饱满的菌丝体与等量的蔗糖混合均匀,然后置于低温储藏。
蔗糖作为保护剂,可以降低细胞的冻伤和变形风险,从而维持菌种活力。
该方法可适用于多种食用菌,保存要求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方便。
四、冷藏保存技术冷藏保存技术是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之一。
通过将菌种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如4摄氏度左右,可以避免菌株的快速老化和失活。
该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冷食用菌,可以在冷藏状态下存储数周,适用于短期保存。
五、玻璃滴管冷藏保存法玻璃滴管冷藏保存法是一种适用于微生物保存的方法,在菌种的氧化发酵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使用玻璃滴管冷藏法来保存菌种。
将菌种悬浮溶液加入玻璃滴管中,使用适量的缓冲液封管,并放在低温环境中(通常是4摄氏度)冷藏保存。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和较长的存储期限。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保藏与存储技术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ae3c39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9.png)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其菌种保藏是保证菌种保存和传承的重要手段。
食用菌菌种的保藏可以确保菌株的纯度和可持续利用性,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和开发新的品种。
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1. 冷冻保藏法:将食用菌菌种培养物制备成含有20%-50%的甘油或乙二醇的保存液,然后使用低温冷冻设备将菌种保存在-80°C或更低的温度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食用菌,能够长期保存菌种并保持其活力。
2. 干燥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培养于无菌条件下,然后使用高温低湿或低温高湿的方法进行干燥,最后将干燥的菌丝体保存于密封的容器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耐干燥的食用菌,如魔芋菌和杂色红菇。
3. 微冻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制成菌丝片,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冷冻菌丝片,再保存在低温条件下。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不易用液体保存液保存的食用菌菌种,如松茸菌。
4. 低温液氮保藏法:将菌体或菌丝体培养物直接置于液态氮中保存。
液态氮的温度非常低,可以有效防止菌种的老化和突变,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操作技术。
5. 镂空冻干保藏法:将菌种培养物整理成菌丝体块,并利用真空冷冻干燥和低温方式保存。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保存的菌种,如鸟肝菌和杜松菌。
在进行食用菌菌种保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纯净的菌种:保藏前要确保菌种的纯度,排除污染物和其他细菌的干扰。
检查菌种是否含有目标菌株,并进行传代培养,确保纯净度。
2. 使用无菌器具:在进行菌种保藏时,使用无菌器具和培养基,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实验室的无菌环境,防止污染。
3. 标记菌种信息:在保存菌种的容器上标记好菌种的信息,包括菌株编号、保存液配方和保存日期等,避免混淆。
4. 定期检测和传代:定期检测保存的菌种的活力,可以通过接种到适合的培养基上进行观察。
同时,对菌种进行传代培养,保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5. 储存条件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特性选择适合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菌种保藏和使用技术
![菌种保藏和使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79efc64a98271fe910ef9a4.png)
在方法的附录中对菌种的规定同2005年版 在新增的“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中对菌 种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允许使用标准菌株和商业派生菌株 标准菌株应按保藏机构提供的说明进行复活 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标准储备菌株建议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液氮贮存或超低温冷冻 保藏的方法 标准储备菌株可用于制备每月或每周一次转种的工作菌株 冷冻菌株解冻后不得重新冷冻和再次使用 工作菌株不可替代标准菌株,商业派生菌株仅可用作工作菌株
10
中国药典2005年版
无菌检查法:灵敏度检查项下 菌种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 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 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 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项下 菌种 同无菌检查法
11
中国药典2010年版
通过制备工作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模式图
26
通过制备标准储备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方法
准备低温冰箱,温度应能达到-30℃,最好能够装备超 低温冰箱,温度达到-70℃ 准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 将采购来的标准储备菌株在生物安全柜内吸取适量接 种至液体培养基中 将培养基置适宜温度培养适宜时间 取适量培养物进行镜检和必要的确认实验 确认符合要求后,在生物安全柜内,向上述液体培养 物中加入15~20%(V/V)的无菌甘油,混匀 取1~2ml上述混合物,置无菌冻存管或无菌离心管内 进行必要的标识 置低温冰箱中冷冻 取冻存管1支,解冻后,制备当月使用的工作菌种
参照菌种必须定期转种传代,并做确认试验,包括实验室 中所需要的关键诊断指标,实验室必须加以记录并予以保 存
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
![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0a787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9.png)
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食用菌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食品,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被广大人民所喜爱。
然而,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
首先,食用菌菌种的保护技术是制备食用菌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保护技术有冷冻法、干燥法和冷冻干燥法。
其中,冷冻法是将菌种在低温下冷冻保存,可长时间保持其活性。
干燥法则是将菌种在较低湿度和适当温度下,通过蒸发水分使其干燥保存。
而冷冻干燥法是将菌种先冷冻,然后将菌种置于真空条件下,使其在低温下干燥,以保持其活性。
其次,食用菌菌种的贮藏技术是为了延长其保质期,增加其产量和品质。
常见的贮藏技术有低温贮藏、改性大气贮藏和真空包装贮藏等。
低温贮藏是将菌种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如冷藏库或冰箱中,以延缓其新陈代谢速度,延长保质期。
改性大气贮藏则是通过改变物质的气体环境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变质。
真空包装贮藏是将菌种放入密封袋中,排出其中的空气以减缓细菌生长和氧化反应。
再次,食用菌菌种的传热技术是保证其贮藏质量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传热技术有冷链传热、热透传热和微波传热等。
冷链传热是将菌种从低温环境中传热到室温环境,以保持菌种的活性和质量。
热透传热是将菌种从高温环境中传热到室温环境,以避免菌种的热失活和变质。
微波传热是将菌种放入微波炉中,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使菌种达到适宜的温度,以保持其活性和质量。
最后,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研究和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改良菌种的抗逆性和功能性。
同时,可以利用生物传感器来监测菌种的活性和质量,以实现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的精确控制。
综上所述,食用菌的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合理的保护与贮藏技术,可以延长食用菌的保质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但是,菌种保护与贮藏技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食用菌市场需求。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f6a22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6.png)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菌种保藏是指将微生物菌种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保证其长期存活和遗传特性的保持。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用于微生物学研究、新药研发、环境修复等领域。
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主要包括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保存两种方法。
冷冻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存放在低温环境下,通过降低菌种代谢活动的速度来保持其存活和遗传特性。
冷冻保存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保藏液、培养菌种、制备冷冻物等。
保藏液一般是由无菌培养基和一定浓度的甘油或蔗糖组成,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养分和保护菌体免受冷冻引起的损伤。
培养菌种时需要选择处于活跃生长期的菌株,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来使其保持较高的活力。
制备冷冻物时,可以将菌株转移到保藏液中,并在超低温环境下迅速冷冻。
冷冻干燥保存是将微生物菌种冻结后,通过真空干燥的方法除去水分,将菌种转变为无水状态,以提高其耐久性和保存时间。
冷冻干燥保存主要包括培养菌种、冻干物制备和密封保存等步骤。
培养菌种的方法与冷冻保存类似,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来培养活跃菌株。
冻干物制备时,将菌株转移到含有保护剂的培养基中,并通过冻结和真空干燥的过程除去水分,形成冻干物。
最后,将冻干物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和污染。
微生物菌种保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技术和管理要求。
首先,要确保保存的微生物菌株是原始菌株的纯种,并且具有所需的遗传特性。
其次,保藏液或冻干物储存容器应该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水分的进入和菌株的污染。
另外,保存的温度应该稳定在低温,通常为-80℃或更低的温度,以保证菌株的长期存活。
此外,对于长时间保存的菌株,应定期进行复苏培养,以确保其存活和活力。
总之,微生物菌种保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为微生物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过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保存等方法,可以长期保留微生物菌种的遗传特性和活力,为微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源。
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正确的步骤和管理要求,以确保菌种的质量和保存效果。
菌种保藏及活化使用的注意事项
![菌种保藏及活化使用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5b51c800b1c59eef9c7b479.png)
菌种保藏的方法很多,但原理大同小异。
首先要挑选优良纯种。
利用微生物的孢子、芽孢及营养体;其次,根据其生理、生化性,人为创造低温、干燥或缺氧等条件,抑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其生命活动降低到极低的程度或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菌种生命以及使菌种保持原有的形状,防止变异。
不管采用哪种保藏方法,在菌种保存过程中要求不死亡、不污染杂菌和不退化。
斜面保藏是目前最普遍的短期保藏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需定期接种。
因此工作量较大,而且传代次数多易发生变异,因此,仅适用于短期经常使用的菌种。
1.配制培养基,营养成分浓度稍低为宜,特别是糖类尽可能降低,产酸菌种,则应添加少量碳酸钙;2.斜面装液量,斜面以倾斜后不超过试管长度1/2为宜;3.斜面培养,温度较最适稍低,时间较最适略长;4.生长完成后,密封置于2~8℃的冰箱中保藏。
每传代一次,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可保存1~3个月,酵母菌2个月,细菌1个月。
活化使用:将斜面从冰箱中取出,细菌挑取菌落增菌,或霉菌切块传代培养,培养好即可使用。
冷冻保藏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长期保藏法之一,适用于所各类微生物,较之于斜面保藏,减少了工作量,延长了保藏时间。
1.准备斜面或平板新鲜培养物一个,10%的无菌甘油溶液;2.用甘油溶液将菌体或孢子洗脱下来,形成菌悬液;3.菌悬液分装,冻存管装液 1mL/支,后置于程序降温盒;4.将程序降温盒置于-80℃冰箱冻存;5.可保藏 1-2 年。
活化使用:1.将冻存菌株置于冻存盒中取出,准备水浴溶解,切勿常温融化;2.将菌株迅速置于水浴速溶,细菌40℃,真菌30℃,约2min 全部溶解后接种到适宜培养基;3.采用适宜条件培养完成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单位向我所购买菌种,应凭单位介绍信,并注明菌 名、菌号、数量,必要时可预约购买。
本所保藏的菌种,一般应每年更换原种(每年打开一 套冷冻干燥菌种传代制备第1代原种保存)。
过期菌种应及时销毁,销毁时应经121℃ 20分钟的生物 灭活处理。
四代工作菌种
25
通过制备工作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方法
优点
操作简便 成本低 比较容易掌握
缺点
保存期比较短 反复传代有引起变异的可能
26
从我所采购的第2代超低温冷冻标准储备菌种
工作菌种 第3代
工作菌种 第3代
工作菌种 第4代
工作菌种 第4代
工作菌液 工作菌液
第5代
第5代
工作菌液 工作菌液 第5代 第5代
31
菌种鉴定
简单的讲可以采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商品化鉴定 技术,如API鉴定条
基本程序为:
对疑似菌种进行纯培养 进行染色镜检 根据染色情况,并结合显色培养基等鉴定的初步信
息,选择合适的鉴定条 根据操作说明书,得到各生化反应的鉴定结果,通
过查阅检索表,得到菌种鉴定的初步结果 也可以采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微生物鉴定系统
通过显微鉴别,为不呈链状排列的杆菌,革兰 氏染色为阳性。
营养琼脂斜面上菌苔光滑,薄,闪光,蔓延, 不粘着,常常是浅黄色。
生化试验可选做明胶穿刺、淀粉水解和硝酸盐 还原 ,结果为明胶缓慢液化,淀粉水解阴性, 硝酸盐还原阴性。
采用API鉴定条,结合染色镜检和接触酶实验 等结果
40
菌种传代至第5代时,还能不能用该斜面菌 种接种制备工作用菌液
38
今年购买的菌液接种后,生长出来较稀薄, 是否因为混匀的关系,但放置菌液的瓶子 混匀感觉也不是安全,请问是否有更好的 方法,或者是否能仍提供固体培养基的菌 种
建议采用琼脂斜面培养基复壮上述超低温冷冻 标准储备菌株。从这些斜面培养基上取培养物 接种,制备工作用浓菌液,其浓度可以得到保 证
39
短小芽孢杆菌如何鉴定
29
从我所采购的第2代超低温冷冻标准储备菌种
标准储备 菌种 第3代
标准储备 菌种 第3代
标准储备 菌种 第3代
标准储备 菌种 第3代
标准储备 菌种 第3代
标准储备 菌种 第3代
工作菌种 工作菌种 工作菌种 工作菌种 工作菌种 工作菌种 工作菌种 工作菌种
第4代
第4代
第4代
第4代
第4代
第4代
第4代
第4代
物中加入15~20%(V/V)的无菌甘油,混匀 取1~2ml上述混合物,置无菌冻存管或无菌离心管内 进行必要的标识 置低温冰箱中冷冻 取冻存管1支,解冻后,制备当月使用的工作菌种
28
通过制备标准储备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方 法
优点
保存期较长 反复传代导致菌种变异的风险较小
缺点
操作相对复杂 成本较高 操作流程相对较长,受到污染的风险较高
19
菌种的传代
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菌种的传代 。 取经过纯度鉴定的第1代菌种管(琼脂培养基斜
面培养物)用于传代制备第2代菌种。 接种完毕,液体培养基或琼脂培养基斜面应在
规定的温度下培养适宜的时间,芽孢杆菌宜培 养5~6天,黑曲霉宜培养5~7天,其他菌种一 般培养18~24小时。
20
菌种的保藏
严格讲,这种操作是不符合药典规定的。药典 所指的传代次数不超过5代,应该是指用于实验 的工作用菌液。因此,从保藏的角度看,制备 成的斜面保藏菌种只能到第4代。
41
菌种的常识,如菌种的保存、适宜的生长环境及 存活时间、常见菌种的形态
因铜绿假单胞菌有运动性,因此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 刺培养后无法形成穿刺线。接种时,将半固体取出直 接在培养基上涂布即可。
也可以采用超低温冷冻的方式保藏,效果好 斜面保藏的菌种在冰箱中放置应注意控制温度,一般
不宜低于4℃,也可以放置在室温中,但应控制温度不 超过25 ℃。菌种保存过程中,的确会存在色素退化 的 情况,此时对菌种进行传代培养,即可重新表现出色 素,仍可使用。
培养条件:20~25℃,4~5天
注意点
减少形成气溶胶的操作 佩戴手套和口罩进行操作
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孢梭菌计数: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倒皿, 厌氧罐培养长不出来,经确认菌是有活性 的,厌氧指示颜色正确,-5,-6,-7均无菌 落生长
对于生孢梭菌的计数,建议将所有稀释级均注 皿培养
培养中的厌氧环境对生长与否是决定性的 有条件的实验室建议采用厌氧培养工作站
培养条件:20~25℃,24小时
33
黑曲霉
斜面培养基的传代:取斜面培养的菌种管,用灭菌 水或灭菌生理盐水(也可以按照2019年版药典公示 稿的方法)3~5ml洗脱孢子,吸取孢子悬液,在待 接种的培养基斜面上涂布接种,培养即可
孢子悬液的传代:取孢子悬液,用毛细吸管取适量, 在待接种的培养基斜面上涂布接种,培养即可
对照用菌种应采用标准菌种,一般应外购 保存方法如前述 有效期根据不同菌种,不同的保藏方法而异,
如采用斜面移植保藏法,不能形成芽孢的细菌 有效期一般为1个月,能形成芽孢的细菌有效期 一般为3个月,真菌的有效期为3个月。
37
铜绿假单胞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不是很好, 应如何保藏较好?
菌种铜绿假单胞菌保存时放冰箱好还是室温好, 贮存过程中菌种变色是否不能使用?
种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允许使用标准菌株和商业派生菌株 标准菌株应按保藏机构提供的说明进行复活 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标准储备菌株建议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液氮贮存或超低温冷冻
保藏的方法 标准储备菌株可用于制备每月或每周一次转种的工作菌株 冷冻菌株解冻后不得重新冷冻和再次使用 工作菌株不可替代标准菌株,商业派生菌株仅可用作工作菌株
15
其他行业标准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微生物检测(GB/T 274052019)
实验室应制订并实施特定程序管理和使用标准培养物 实验室应通过标准培养物来验收培养基、验证方法和评估实验
操作 实验室可使用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的标准菌株,
或使用与标准菌株所有特性等效的商业派生菌株 标准菌株传代培养一次,制得标准储备菌株,同时应进行确认
13
实验室认可准则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 领域的应用说明(CNAS-CL09)
实验室必须保存有满足试验需要的标准菌种或参照 标本
标准菌种或标本必须从认可的菌种或标本收集途径 获得。实验室必须建立和保存其所有菌种、标本的 收集、贮藏、保存、确认试验的记录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的程序管理参照菌种(从原始菌 种到日常工作用菌)。该程序应包括:
无菌检查法:灵敏度检查项下 菌种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 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 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 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项下 菌种 同无菌检查法
12
中国药典2019年版
在方法的附录中对菌种的规定同2019年版 在新增的“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中对菌
参照菌种必须定期转种传代,并做确认试验,包括实验室 中所需要的关键诊断指标,实验室必须加以记录并予以保 存
14
每一支参照菌种都应以适当的标签、标记或其它标识方式 来表示其名称、标准号、接种日期和所传代数
其管理记录中还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从原始菌种传代到工作用菌种的代数; 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及孵育条件; 菌种生存条件。
试验。建议使用深度冰冻或冻干的方法制备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经继代培养获得工作菌株。一旦标准储备菌株被
解冻,最好不要重新冷冻和再次使用。 工作菌株不可替代标准菌株。标准菌株的商业派生菌株仅可用
作工作菌株。 标准菌株发生变化经验证不符合规定应及时销毁。
16
我所的菌种管理规程
菌种的采购 菌种的复苏 菌种的传代 菌种的保藏 菌种的使用和销毁
18
菌种的复苏
菌种在打开前应仔细核对标签上菌名、菌号。 并注意一株菌种使用一套打开用具,严防交叉 污染。
菌种复苏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沙门菌、生孢梭菌和白色念珠菌可同时接种液 体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斜面,枯草芽孢杆菌、 短小芽孢杆菌、藤黄微球菌和黑曲霉可接种琼 脂培养基斜面。 取琼脂培养基斜面上的菌苔按要求对菌种的纯 度进行鉴定。
通过制备工作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模式图
27
通过制备标准储备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方法
准备低温冰箱,温度应能达到-30℃,最好能够装备超 低温冰箱,温度达到-70℃
准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 将采购来的标准储备菌株在生物安全柜内吸取适量接
种至液体培养基中 将培养基置适宜温度培养适宜时间 取适量培养物进行镜检和必要的确认实验 确认符合要求后,在生物安全柜内,向上述液体培养
32
请教黑曲霉及白色念珠菌具体传代及培养 技术,操作中有何注意点?
采用的培养基应为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或沙氏 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传代操作建议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白色念珠菌
斜面培养基的传代:取斜面培养的菌种管,用接种 环取1白金耳,在待接种的培养基斜面上划线接种, 培养即可
液体培养基的传代:取液体培养的菌种管,用毛细 吸管取适量,在待接种的培养基斜面上涂布接种, 培养即可
22
我所对外提供菌种时所附的菌种使用说明 和发放证明 菌种证明(2009年版).doc
23
基层单位可使用的技术
通过制备工作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方法 通过制备标准储备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方
法
24
通过制备工作菌种进行菌种保藏的方法
从我所采购超低温冷冻的标准储备菌株(第二代) 将所购菌株置4~6℃暂存,并尽快制备工作菌种 准备足够数量的琼脂斜面培养基 在生物安全柜内取标准储备菌株1接种环,划线接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