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朱汉国老师讲座PPT之一《历史课程标准》远程研修
2022年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新课标意义阐述
1 2 3
强化历史学科育人功能
新课标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通过 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 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历史学习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新课标的实施将推动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 果。
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教学内容更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内 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 整性,同时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
的联系。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 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 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2022年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 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13
目录
• 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 •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介绍 • 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调整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建议 • 评价方式改革及其实施策略 • 教材编写与选用指导意见 • 教师培训与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内容结构优化方向
整合课程内容
突出重点内容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 和优化,将原先分散的知识点 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更加系 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整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 课标突出了重点内容,即对于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重要 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讲 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01
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
高中历史课标培训之高中新课程内容解读(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部分)(教研员培训课件)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 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 新成就。
一个学习要点: 认识三国至隋唐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制 度创新及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以及思想文 化领域中的新成就。
1.5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 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 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 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两个学习要点: 1 认识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 面 的新变化 2 认识辽夏金元诸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 一 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6.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 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 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 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 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两个学习要点: 1)认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 的意义,2 )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包括经 济、文化领域)的变化和面临的危机。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 】
课标培训
高中新课程内容解读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古代史部分)
1.1.早期中华文明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 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 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 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两个学习要点: 1 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国家 产 生问题 2 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10月27日上午朱汉国_高中历史课程研修
(1)关注对抗日战争的最新评价 (2)要客观地反映抗战史实
历史教材中若干史实的说明
8、关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问题 (1)确定了三大政策,使三民主义有了 实现基础 (2)更新了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独立、 民族平等;普遍民权、革命民权;平均 地权、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
历史教材中若干史实的说明
(3)对三民主义系统而全面的论述。 民族主义: (1)恢复民族精神; (2)恢复民族固有道德、知识和能力; (3)学习欧美长处。 贯穿盼望祖国富强、反对列强侵略、联合 社会主义苏联、扶助弱小民族的思想。
历史教材中若干史实的说明
(1)洋务派所创办企业的属性:近代工业? 民族工业? (2)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地主阶级?资 产阶级? (3)洋务运动的成败。
历史教材中若干史实的说明
4、关于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组成; (2)关于袁世凯的“窃取革命果实”; (3)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历史教材中若干史实的说明
●工业建设 (1)积极建设国家资本工业 (2)指导和扶植民营企业 (3)统一全国度量衡 (4)颁布法令,调整劳资关系
●农业建设 (1)改革佃租政策 (2)发展农村金融 (3)实行农村改良措施
●交通建设
(1)铁路建设:从1927年至1935年以前的8年半时
间内,国民政府共修建铁路1763公里; 1936年至1937 年7月一年半的时间中,国民政府共建成铁路2030公里。 到1937年,全国铁路已有21036公里。
高中历史课程研修
(5)创设有效教学的情境
与教育内容的吻合 与教育规律的吻合 与学生经验的吻合 参与机会的预设
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增强学生的自信
(6)师生互动、开放的教学 (7)交流与合作、个人学习与学习共同 体
权威解读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
权威解读朱汉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释义朱汉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历史教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已经正式颁布。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较2003年版课程标准的一个重大变化,即是在课程目标上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发展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育界最热的词汇之一。
根据知网刊载文章统计,自2016年以来,知网刊载的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章达470多篇。
学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了种种解读。
但究竟该如何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理解历史学科诸素养内容?仍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本文试结合新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
”“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等,都要始终贯穿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任务”。
那么,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认识和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接受某一学科教育过程中,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知识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
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
在这里有三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内涵的三个重要要素,是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
这三个维度目标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高中历史教师培训讲座.ppt
历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 坚持基础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 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 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为学生 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 性的健康发展。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 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教学活动建议】
(1)收集资料,列表勾勒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 (2)编辑专题墙报或组织讨论会,就某一时期中外经
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探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3)阅读有关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影视资料片,增强
对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认识。 (4)调查本地区交通方式的变化,讨论交通发展对当
学习模块的设置,既有利于提供丰富多 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 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 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课程内容贯通古今中外,综合性强,有 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巨性。 (6)观看有关录像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7)组织讨论会,分析希腊民主政治或罗马法的利弊得失。 (8)就世界多极化趋势与和平发展的关系举行演讲会。
历史(Ⅱ)
历史(Ⅱ)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 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 有8个专题。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2张ppt)
人会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初中知识点: 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
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 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二、从部落到国家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 成。太古以来,诸族 错居,接触交通,各 去小异而大同,渐化 合以成一族之形,后 世所谓诸夏是。
——梁启超《饮冰室 合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4.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 子启继位,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2)统治:夏王是 最高统治者,夏朝社会仍是聚族而居。①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 构与职官。②部族: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 族进行间接统治。(3)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历法《夏小正》。
人面鱼纹彩陶盆类和文化遗存
玉蟾岩出土的稻谷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刻符龟甲和骨笛
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 化粟和黍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 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山东龙山文化遗 大汶口遗址出 址出土的高柄杯 土的白陶鬶
良渚遗址出 土的玉琮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时空定位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按生产力水平(劳动工具材质)分期
(1)旧石器时代1)含义: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 时代。2)代表:元谋人(约公元前170万年)、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 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 朱汉国序素材(1)
序新旧世纪之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吹响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
时下,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育部的部署下,正在全国井然有序地推进。
为了满足广大一线历史教师渴望尽快了解历史新课改的要求,扬州大学的朱煜老师及时推出了新著《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承蒙他抬爱,得以在出版前率先阅读其大作。
拜读全书,我认为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培训教材。
其“新”,主要体现在:一、能紧扣“历史课标"进行解读.教育部2003年公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新一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与具体实施建议。
“历史课标”指出,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力图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在课程目标上,要努力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二是在课程结构上,要努力改变过于强调历史学科本位的现状,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以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是在课程内容上,要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四是在课程实施上,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
朱煜主编的《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全书八讲,基本是按照“历史课标”所提出的课程改革思路和目标所展开的,较全面地反映了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
二、能围绕一线教师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论述。
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精选了新的课程内容,对历史教学及其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新变化,该书能围绕一线历史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如,如何进行专题式历史教学,如何开设历史选修课,如何进行历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改进高中历史学习方式,历史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应对新课程的挑战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最新20180824朱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思考与实践初步教学讲义PPT课件
思考1:“复活”历史中的“人”要聚焦特定时空下“人”的生活与生产。
这里的“人”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但都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把这些 “人”放在“特定的”与“连续的”时空中理解。马克思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 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 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 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历史中的 “人”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联 系地存在与发展。不仅如此,而且“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因为,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 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 件。”因此,理解“人”的生活和生产,是探查“人”社会活动的因果、叩问“人” 精神嬗变的重要基础。
三个“时空”都以实证史料构筑,建立因果解释足以依托的“网”, 依据科学的历史理论求索历史的理解,烛照现实与未来。
我的难题
(1)如何从新教材的知识中体贴出合适的能力要求和素养追求? (2)如何精准区分水平划分及其学业质量的不同层次和要求? (3)如何合理布局模块、单元、一课的素养、能力与知识?
我们始终是一个引导者。
“特定”有主观和客观两层含义,“客观” 指客观史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主观” 更多指后人依据历史事实赋予时间和空间相应 的历史意义,即后人所处的时空会对研究的客 观史事产生重大的影响。
某一史事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 有不同的历史叙述,生发不同的历 史意义。在这里已经包含了历史解 释的多元性。
案例分析二:时空观念素养的解读与试题设计分析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绪论
《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 《社会课程标准》(小学) 在全国38个课改实验区实验。 2003年4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颁 布,9月起在首批课改实验区(广东、海南、宁厦、 山东)实验。 2012年1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颁行。
课例研讨
误区二:存在“去教材化”倾向。 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教材是 可有可无的教学资源,索性不研究教材,把过去的“以 本为本”变成了完全脱离教材,致使在《伟大的抗日战 争》(人民版)一课的教学中,将历史课堂变成“故事 会”、“资料展示厅”、“电影欣赏课”,历史课堂上 根本不用教材,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课本都始终没打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节 中学历史课标与教材研究 的学习方法
课例研讨
• 研讨问题:结合《中学历史课程标 准与教材研究》的主要内容,举例 说明你在本课程的学习中,能运用 哪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学习指导要领》(日本)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前苏联) 《历史科课程纲要》 (中国香港) 《中国历史科课程纲要》(中国香港) 《国民中学课程标准·历史科标准》(中国台湾) 《历史课程标准》(民国时期) 《历史教学大纲》(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起)
一、课程标准、教材与中学历史课标、教材
1.文本学习法:利用本课程配套的教材开展学习是 最基本的方法。
2.案例学习法:通过历史课标与教材分析涉的案例 剖析,理解案例中隐含的相关理论和相关原理, 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网络学习法:通过互联网络提供共享的网络化学 习资源进行学习,注重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应了解唯物史观如下基本理 论和观点: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四,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法。 第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 段的发展。
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 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 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课标提出了五点要求。前两点是认识层面要求,要求学 生知道历史是什么?后三点是运用层面要求,要求学生能够 做什么? 时空观念,包括两个基本观念。 一是时序观念。 二是空间观念 。 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既是认识历史的观念,也是认 识历史的方法。
3.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 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 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 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是历 史学的重要方法。
核心素养三个维度与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关系: 是核心素养的综述与分述之关系,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 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后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 关键成就;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凝
练,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法、途径、目标的具体
化和细化。通过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培养,最后形成正确价 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什么是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就是能运用科学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 解释历史的能力。 1、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认识并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 2、掌握历史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的 能力; 3、收集、辨析并能运用史料的能力; 4、解释历史的能力,包括能运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 方法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科学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 质的能力;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 象的能力;发现和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的能力。
朱汉国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提出(三)朱汉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二)如何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为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如何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它与我们上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什么关系?我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中的三个维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目标是不同表述而已,是核心素养的综述与分述之关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目标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后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成就;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
我们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培养,最后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需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在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有其各自的作用和意义。
1、关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我们认识历史、解释历史,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新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把唯物史观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等,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新版课程标准在此实际上从两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认识层面,通过历史课程学习,要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二是运用层面上的要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研制组组长朱汉国教授访谈录
新课标研制组组长朱汉国教授访谈录今年秋季,高中课改就要在山东、海南、广东、宁夏四个实验区展开。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由此将从义务教育阶段转向基础教育全面铺开的新阶段。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为依据,融入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
值此新课改培训进行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汉国教授。
历史教育的新阶段——访新课标研制组组长朱汉国教授人文+社会记者:朱教授,您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已于2003年4月经由教育部颁布实施。
您作为课程标准编制组组长,对新课标所体现的历史教育新理念必然是了熟于心的,课程体系的新变化也是最清楚的。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朱汉国教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方案,结合历史科目本身的特点,经由课标编制组的努力,几经修改才完成的。
去年4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了单行本。
这个课程标准,构建起了新的课程体系。
这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去理解:在课程目标上,《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课程结构上,《标准》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改变了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的状况;在课程内容上,《标准》作了革新,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记者: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都反复出现这样几个“关键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朱汉国教授:这是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
在《课程方案》里边,这是一个总的要求;在每一个具体的科目里边,要把这三个层面和本科目的特点结合起来,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
概括地说,这三个层面,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历史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上的成就: 1、进一步明确了历史课程的定位; 2、较为全面地阐释了课程目标; 3、构建了新的初中历史课程知识体系; 4、革新了历史课程内容; 5、努力改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6、 努力创建科学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 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 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 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 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 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若干问题
第四,遵守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和系统性的学科特征, 使修订后的《标准》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 步观,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三、《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修订及变化 1、对‚前言‛的修改与发展 (1)关于‚课程性质‛,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 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 性。 (2)在‚课程基本理念‛上,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 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 展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3),把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标准》中。除了具体 的内容之外,最明显的是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 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4.对实施建议的修改与发展 (1)在‚教学建议‛中,此次修改的重要发展是概 括提出七点建议,并加以说明。 这些建议,同时强调 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力,给教学活动 留有更大的空间,《标准》删去了《标准(实验稿) 》中的教学活动案例,将其放在课程标准的解读当中 。
关于远程研修的若干问题
专题五:世界史内容标准解读; 专题六: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案例; 专题七: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及案例; 专题八:历史教学评价的开展及案例; 专题九: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于远程研修的若干问题
二、远程研修日程安排远程研修日程安排.doc
关于远程研修的若干问题
三、远程研修学员与辅导教师的任务与职责 1、学员的主要任务 (1)收看视频,阅读文本; (2)完成作业; (3)阅读《研修简报》;山东暑期历史课程远程研修 简报.doc (4)参与研讨:研修论坛的讨论;在线研讨; (5)总结。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2)在每一个学习板块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 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标准(实验稿)》中过 难、过偏的学习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 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 《标准(实验稿)》的知识点相比,《标准》减少了 56个知识点,增补了25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 31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学 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 更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程内容的增减.docx
关于远程研修的若干问题
2、各地辅导员的主要职责 (1)组织本班的研修工作; (2)敦促本班学员完成研修任务; (3)点评学员作业,5%的作业量; (4)每周四向国家专家团队推荐学员作业和上报学习 情况; (5)编辑本班《学习简报》; (6)做好与国家专家团队的联系工作。
关于远程研修的若干问题
四、研修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充分认识远程研修的特点; 2、抓住远程研修的重点; 3、重视网上交流与研讨; 4、按时完成作业;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2.对‚课程目标‛的修改与发展 保留《标准(实验稿)》中在横向上的三个层面的 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但对这三个层次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叙述更 为清晰,明确、完整,与纵向的、课程内容中规定的 目标的结合更为紧密。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历史课程实施中的成就。 1、进一步确立了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 2、更新了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理念、教学理念 、教材理念、学习理念、学生理念等); 3、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4、初步建立起新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 5、历史课程资源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二)历史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问题 (1)标准内容的容量与难度问题; (2)标准内容如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问题; (3)标准的设计思路问题; (4)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问题; (5)标准中关于‚实施建议‛问题等。
《历史课程标准》远程研修
朱汉国
《历史课程标准》远程研修
一、关于《历史课程标准》远程研修的 若干问题 二、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关于远程研修的若干问题
一、远程研修的主要内容 二、远程研修日程安排 三、远程研修学员与辅导教师的任务与职责 四、研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远程研修的若干问题
一、远程研修的主要内容 9个学习专题(视频、拓展材料): 专题一:历史课程标准修订及主要变化; 专题二:历史课程目标的变化与有效达成; 专题三:中国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3.更新‚课程设计思路‛,在具体内容的呈现方式上 弱化学习主题,采用按照历史发展时序的‚点—线‛ 结合的呈现方式,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 4.更为清晰,明确、完整地提出‚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横向的课程 目标,并与课程内容中规定的纵向的目标结合得更为 紧密。
3.对‚课程内容‛的修订与发展 (1)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导言的目的 ,一是通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和解读课程内容中所选 择的史事,基本勾勒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的 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揭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二 是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 结构;三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提出教师和学生通过该学习 板块的教与学,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2、历史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1)教材的编写问题; (2)教材的选用问题; (3)课堂教学问题; (4)历史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问题等。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二、如何修订历史课程标准 1、修订的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精神。 (1)强调‚育人为本‛; (2)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 过程‛; (3)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3)在‚教材编写建议‛中,突出的发展是扩大了教 材的范围,明确指出‚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 册、教师教学用书等‛,并进而区别了它们之间的不 同功能:‚历史教科书是学校历史教育最主要、最基 本的教学资源‛;‚历史教学图册属于辅助性的学习 材料‛;与教科书配套的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主要作 用是提出怎样利用教科书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教会 学生学习和思考,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参考 方案和必备的资料。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3)在‚课程设计思路‛上 ,保持了《标准(实验稿 )》中对历史学习内容的六大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 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 界现代史的划分,但对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学习主题 做了适当弱化,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 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 。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四、新版《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 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2. 在‚课程基本理念‛上,更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 史课程的‚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 育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5. 根据‚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构建了新的课程体 系。在六个板块的学习内容上,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 重新排列史实,并提出必要的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建议; 同时根据上述原则撰写导言。 6.在课程内容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 过难、过偏、过多的知识点,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 习负担。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2)在‚评价建议‛中,此次修订的最大发展是明确 指出‚评价须以本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 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 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 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另外,在评价的设计上,分别对‚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部分提出了要 求。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2000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课程改革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 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 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 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2、修订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以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本依据,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融入义务教育之中。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 素质教育为目的,修订《标准(实验稿)》。
关于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第二,以总结和巩固10年新课改的成果、继续推进新 一轮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精神和理念进行修订工作, 力求通过努力,使《标准(修订稿)》更符合新一轮 课程改革的理念,更有利于新课改的实施,不仅弥补 和解决课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要有助于新课改的 持续发展和深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