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伤逝类诗歌鉴赏共20页文档
赏析 鲁迅 《伤逝》
• 反映了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
《伤逝》vs《玩偶之家》
•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传入中国
• 中国掀起女性觉醒思潮,出现很多“娜拉” • 鲁迅于1923年作了演讲:《娜拉出走之后》 • 1925年创作《伤逝》
思考问题
• 1.作品在结构和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
• 2. 作者是如何运用写作技巧表现人物 性格特点?
• 归来
即使被推下土坑,瘦弱的阿随在子君死 去后,再次出现在涓生的生活中,而子 君在失去所有希望后抑郁绝望地死去, 永远不会再出现。讽刺了人物在当时封 建礼教这种吃人的本质下,单靠个人的 思想解放,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和斗争。
主旨
• 通过描写子君和涓生这一对受到“五四” 新思潮运动影响的青年婚恋故事,并记叙 了他们在面对强大的封建势力反对下,加 上自身性格的弱点,从爱恋走向分离,甚 至子君最后绝望死去的悲剧,揭示了婚恋 并不是孤立的问题,不能仅靠个人思想解 放,而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和解放。
写作特点
• 以涓生手记形式展开情节,形式灵活, 既记录生活小事,也可抒发真情实感 • 鲁迅大部分作品皆由第一人称“我”作 为旁观者叙述故事,本作品的“我”是 真正故事里的参与者 • 使读者不由自主关心人物的命运发展
语言特点
• 以手记形式记叙故事,抒情部分较多 • 诗歌般的语言,长短句结合
• 运用句法偏离现象,强调写作内容, 突出写作目的 • 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特点
传统男性自我主义
• 作为知识分子,在爱情、工作和生活皆追 求解放自由的理想主义的成年人 被子君当初的女性独立主义吸引 本是抄公文的读书人,被辞退后开始创作 生涯 同居后继续并未转变其角色 失去经济来源后,一味寻求自救,认为目 前的困苦皆因子君,寄望于“新的生活只 在我们的分离”P124
伤逝赏析_精品文档
伤逝赏析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苏轼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
苏轼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
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
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写的也是实情。
“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
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
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阳修宋仁宗皇元年(1049)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
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传唱,足见“颍人思公”。
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
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
因此人民至今仍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
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
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生命短促,人生无常。
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
鲁迅的《伤逝》鉴赏
鲁迅的《伤逝》鉴赏鲁迅的《伤逝》鉴赏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
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
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又只有这一间屋。
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
深夜中独自躺在床上,就如我未曾和子君同居以前一般,过去一年中的时光全被消灭,全未有过,我并没有曾经从这破屋子搬出,在吉兆胡同创立了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
不但如此。
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是并不这样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
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于是就看见带着笑涡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
她又带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
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
在百无聊赖中,顺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
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而且橐橐地逐渐临近,——但是,往往又逐渐渺茫,终于消失在别的步声的杂沓中了。
我憎恶那不像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的儿子,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然而她的胞叔就曾经当面骂过我。
蓦然,她的鞋声近来了,一步响于一步,迎出去时,却已经走过紫藤棚下,脸上带着微笑的酒窝。
她在她叔子的家里大约并未受气;我的心宁帖了,默默地相视片时之后,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伤逝》现代诗歌五首
《伤逝》现代诗歌五首(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 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伤逝》现代诗歌五首(一)断弦散落一地的是你的温柔在我混沌的眼里消瘦留不住你别离的衣袖开始我沉沦的漂流我用我的眼泪抚摸你那双断弦的手蓦然的回首划伤了千年尘封的邂逅丢弃在被你遗忘的秋(二)伴雨眠伴雨眠酿梦残雾里花开遮你脸半花落在我心的湖畔原来是你的泪倦怠(三)凄泪霜林内洒下涟涟红泪烧成酒儿独醉梦里心已碎西楼上只把相思唱惟消得泪眼惆怅愁断焦眉寸肠古道边送君十里弯凄泪锁步慢灰心溢留恋(四)无助的夜在那些无助的夜沉睡的一切被毁灭我静依在寒风中受着苦涩多想牵起你的手寻找一点慰藉却发现一只蝴蝶在我的肩头抽噎那被风吹散的脆弱向着昏黄的月亮诉说着不舍我捧着她滑落的泪心损痛彻(五)愁雨渡哀愁溢满古屋锁链着死神的脚步她将宿命背负守望着窗外的细雨急促泪添九曲残柳于伤风吹拂那只蝴蝶又在雨中飞舞独守的痛楚沾染在翅膀上是那么孤独雨儿你何时停住问君知否问君知否我采撷红豆满谷船儿何时将你渡多情更与谁诉。
感时伤逝类诗歌鉴赏
•
结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 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 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 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 泪下。这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 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 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 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 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 神,感人至深。
年年雪里,长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 •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 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 人对‚赏梅‛的不同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 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 样感受? • 答: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长插梅花 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 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 赏梅。
•倦 夜
• 杜甫
•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 凉气阵阵袭入卧内,破旧单薄的小床上,诗 人.展转难眠.夜凉,人心更凉!惨白的月光 透过窗户,照在他身上,满脸的焦急和不安, 让诗人越发显得憔悴不堪.此夜难眠,诗人 索性穿衣起来,走出了屋子. • 秋天的夜晚,格外的寒凉.月光撒满庭院, 露水凝成小水珠,不时地滴落.月照中天,星 星也黯然失色.夜已经深了,可诗人仍被心 事所扰无法成眠,就这样望着四周了清冷之 景,神色凝重.不知不觉,月已西沉.大地暗 了下来.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竹林外小溪 旁栖宿的鸟已经醒来,相互结伴起飞.天已 破晓.诗人彻夜未眠!
•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 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 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 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 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 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 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诗歌情感鉴赏(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诗歌鉴赏之情感一.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ft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1. 依依不舍的留念2. 情深意长的勉励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生活杂感1. 寄情ft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设题方式及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答题步骤:①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用4 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 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ft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鲁迅《伤逝》赏析
鲁迅《伤逝》赏析解:《伤逝》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是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以后青年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
《伤逝》以独特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
作者以一般作为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剧性结局,作为自己所揭示的一出社会悲剧的出发点。
小说从正面着力刻画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而是作品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本身的思想弱点。
从涓生和子君冲破阻力争得了自主婚姻,婚后社会迫害的继续存在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到最后这自主婚姻的破灭的整个过程。
深刻地指出了在黑暗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着个性的解放。
它只能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品采取“涓生手记”的形式,回顾从恋爱到感情破灭的一年的经历,以小说主人公的切身感受来抒发他曾有的热烈的爱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狱的悔恨,具有很浓的抒情性。
小说的细节描写也颇具匠心,油鸡和阿随的命运同子君感情变化的呼应,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相关思考:1.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答:《伤逝》是鲁迅惟一的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时代的青年们所热烈追求的生活理想,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
当时的这类作品,大多致力于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斗争过程,并往往以自主婚姻的实现作为结局。
但鲁迅的《伤逝》却以悲剧收场,而且不是一般的恋爱悲剧,而是自由恋爱成功后的婚恋悲剧。
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相爱的过程中,尽管遇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阻挠,但他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子君的态度尤其坚决。
面对父亲和叔父的反对,她坚定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权利!”正是靠这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态度,他们终于冲破重重阻碍而结合,实现了婚姻自主的理想。
但涓生和子君婚后的“安宁和幸福”并未维持多久,他们的爱情悲剧恰恰发生在恋爱成功,婚姻自主之后不久。
鲁迅《伤逝》赏析
《伤逝》赏析一、鲁迅与《彷徨》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代表作《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的标志。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现编入《鲁迅全集》。
本书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
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
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的关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彷徨》成功地塑造了“觉醒者”的形象。
在近现代社会,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有了自己的独立社会追求和人生追求;但他们仍然必须生活在一个世代相传、吃人与被吃的社会系统之中。
“人醒了无路可走”是他们的共同的命运。
觉醒者的悲剧,正是一代知识分子身历新旧交替时代“梦醒了无路以可走”命运悲剧,也是“反抗绝望”的性格悲剧。
他们的真正意义,并非悲剧的终结,而是他们走向悲剧的方式和进程,形象地记录了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精神解放的曲折、苦难以及在所有这一切背后显示出的决绝、无畏。
二、走近《伤逝》《伤逝》是鲁迅先生惟一以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准。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是“五四”时代的青年们所热烈追求的生活理想,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
当时的这类作品,大多致力于描写青年男女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的斗争过程,并往往以自主婚姻的实现作为结局。
但鲁迅的《伤逝》却以悲剧收场,而且不是一般的恋爱悲剧,而是自由恋爱成功后的婚恋悲剧。
小说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在相爱的过程中,尽管遇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阻挠,但他们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子君的态度尤其坚决。
面对父亲和叔父的反对,她坚定地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权利!”正是靠这种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态度,她和涓生终于冲破重重阻碍而结合,实现了婚姻自主的理想。
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感慨时运篇 课件-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译文】
唱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 阳何时能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中铺满 落花的小路上,(我)独自徘徊。
【创作背景】
作者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 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 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 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浣溪沙》 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 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答案】(1)示例:不认同。从诗的前四句来看,诗人确有被贬之 后的悲痛怅惘,但后四句格调振起,表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心态。 整体来看,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品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你也许会想到 这些词语:生机之景、积极之态、自然之道……请你任选一个词语, 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示例一:生机之景。沉舟旁边仍有千帆竞发,枯朽的树木前 头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展现了生机之景。启示:无论是人类社会 还是自然界,向前行进、向春而生的规律不会改变,所以我们要向阳 而生,努力奋进。示例二:积极之态。选取“沉舟”与“千帆”, “病树”与“万木”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 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启示:人生中难免遭遇坎坷,只要我们以积极、 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总能克服困难。
炼字:“锁”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词人 眼中清冷落寞的深秋庭院景象,使词 人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等抽象的情 感变得形象化。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西楼、缺月、梧桐、深院这 些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 也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
修辞:运用比喻、双关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的修辞手法,用“丝”
《伤逝》赏析之欧阳光明创编
伤逝欧阳光明(2021.03.07)一九二五年创作的《伤逝》是鲁迅先生惟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
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鲁迅经典小说《伤逝》赏析《伤逝》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在题材上,《伤逝》是鲁迅唯一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如果要用几句最简单的话客观地概括其内容,大致可以这样说:《伤逝》写的是涓生与子君对恋爱与婚姻自由的追求,这追求最初已经获得成功,但终于还是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的迫害。
但《伤逝》这篇作品着重的并不在于写出社会是在怎样地迫害涓生与子君,而是在于写出涓生与子君怎样去面对社会施加给他们的迫害。
它是以涓生与子君作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对象的。
归根结底他们爱情的破裂,原因只能从他们自身上寻找,因为社会的迫害顶多只能剥夺他们的生存权利,却无法剥夺他们的爱情。
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对子君的爱情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
那么,最后必然是要归于幻灭的。
爱情和自由,到底哪个更重要?王子娶了公主是童话的结局,但不是最后的许诺。
“他们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现实中也远没那么轻描淡写的笃定。
究竟这样的认可形式是一种冗余还是神圣。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已说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后无路可走。
”涓生与子君的确是从昏睡的梦境中清醒了,然而觉醒仅仅是斗争的开始,他们醒后没有明确的目标,甚至这个目标似乎对他们也并不重要。
现实主义作品的伟大之处便在于此——关注现俗,指明并试图解决其弊病。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这样诠释爱情:“人的本质是自己选择的,选择以自由为前提,人被判定为自由,必须独自承担选择的后果。
”或者柏拉图式的爱情或者自由主义者的爱情,根本就没有什么朝夕相随、生死与共。
【最新推荐】伤逝赏析-优秀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伤逝赏析篇一:伤逝赏析当理想的帆遭遇现实的礁————读《伤逝》有感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伤逝》是一出发人深省的爱情悲剧,全剧以男主人公涓生的内心回忆展开叙事,讲述了一对为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青年男女相知、相爱、出走、结合,最终却分离毁灭的爱情悲剧,深刻细微地揭示了他们在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彷徨与挣扎。
当理想的帆遭遇现实的礁,当面对生存与爱情的冲突,我们该如何应对?《伤逝》对此的思考与解剖不得不说深刻。
通过有关资料可以得知,鲁迅写《伤逝》是在1925年10月。
如果划定一条时间坐标轴,那么在1925年之前的1923年7月鲁迅和他弟弟周作人彻底决裂,这一决裂对鲁迅而言“八道湾”这个大家庭从此消亡;1925年以后的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开始了正式的同居生活,一个新的家庭从此诞生。
1925年这一年亦是鲁迅个人生活中起承转合的一年。
由此,作为鲁迅先生小说中最扑朔迷离的一部,《伤逝》可以看成是一部鲁迅的心情小说,它反映了鲁迅在这段时期的心路历程。
其意义和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个人认为,鲁迅先生的《伤逝》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最需解决的两个问题。
首先是封建腐朽的时代只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压抑人们的性格。
《伤逝》的时代背景是传统的封建礼教与新进的民主思潮激烈冲突的五四时期。
涓生和子君作为觉醒的知识分子热切追求自由的爱情,但是整个社会的沉滞、腐朽不可能不毁灭这个爱情的绿洲。
千百年来深深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不会允许爱情自由,他所允许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脱离了他们的准线,就是所谓的“叛逆者”。
对于涓生和子君希望获得婚姻自由和爱情上的自由这一个小小的愿望,是当时那个社会所容不下的。
这也是造成他们最后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
其次是当时知识分子自身所缺乏的责任感和承担的勇气,以及对自由和爱情的盲目。
韦应物《伤逝》唐诗赏析
韦应物《伤逝》唐诗赏析《伤逝》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1卷。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之作,亦颇有佳篇。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韦应物《伤逝》唐诗赏析。
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伤逝作者:唐·韦应物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
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
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
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
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
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
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
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
【注释】①伤逝:哀悼亡故之人。
应物约于至德二载(757)结婚,其妻约死于大历十一载(776),其时应物为京兆功曹,居长安昭国里。
题下注语韦集卷六作“此后叹逝哀伤十九首,尽同德精舍旧居伤怀时所作”。
按,自此诗至《同德精舍旧居伤怀》诗,恰好十九首,题下注盖谓十九首至《同德精舍旧居伤怀》而尽,非谓作于寓居同德精舍时也,注语中“时所作”三字当有误。
②“染白”二句:比喻人死如白染为黑,木焚为灰,不可复原。
③结发:谓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④宾敬:谓夫妇相敬如宾。
⑤提携:指互相扶持。
属:适值。
时屯:时世艰难。
⑥契阔:生死相约。
汉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忧患灾:指共忧灾患。
⑦柔素:温柔纯洁。
亮为表:显露于外。
⑧礼章:礼仪规矩。
夙:向来。
该:完备。
⑨不及私:顾不上家中事务。
⑩委:交托。
令才:美才,指亡妻。
11闺门:内室之门,指家中。
12斯人:指妻子。
已矣:指死去。
13伤摧:悲伤。
14单居:独居。
移时节:光阴逝去。
15知妄:意谓明知怀想空妄无用。
16要难裁:总难排遣。
17睹:指会面。
18无已:无尽无休。
⑩蒿莱:野草。
【作者介绍】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感时伤逝类诗歌鉴赏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