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一、概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问题日益凸显。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实现目标的能力的信念和期望,对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需求,也能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十年来,我国学者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们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效果。
这些研究不仅涉及到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还包括社交自我效能感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自我效能感概念界定自我效能感,源自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能力的信念和期望。
在学术研究中,自我效能感被看作是个体动机、行为和成就的重要中介变量。
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在教育、职业、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成就、职业发展乃至整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和信心。
这些评价不仅影响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选择和努力程度,也关系到他们面对挑战时的心理适应和应对策略。
深入研究和理解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内涵、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学者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和结构,还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心理优势影响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作用
如何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呢?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自己的应对方式特点, 并逐渐学习和发展积极的应对策略。例如,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角 度分析,寻找解决方案;在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寻求帮助,与他人分享自己的 感受和困惑;在面对挫折时,可以通过调整心态,以更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此 外,定期进行冥想、运动、呼吸练习等身心调节方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应对压 力的能力,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在进一步分析中,发现社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在社会排斥与生活满意度 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即社会排斥通过影响个体的社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 进而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具体而言,面对社会排斥时,个体的社会自我效能 感和社会支持对其如何应对和适应这种困境有着重要影响。
具有较高社会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积极应对社会排斥,主动寻找解决 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而获得足够社会支持的个体则能够减轻社会 排斥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持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社会排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社会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的作用
引言
社会排斥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被社会群体或系统排 除或孤立,从而失去参与社会生活或获取社会资源和支持的机会。生活满意度是 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状况的认知和评价,包括经济、情感、健康等方面。本研究旨 在探讨社会排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深入了解社会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在 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研究者对残疾人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 康进行了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空间。 例如,大多数研究仅某一特定类型的残疾人,如视觉或听力障碍者,而很少涉及 多种残疾类型;此外,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的研究视角。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或具备某种能力的信心程度。 对于残疾人来说,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提 高残疾人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在于:
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题目:对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北京大学案例分析摘要:本研究是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为理论依据,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研究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概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大学目前就读本科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调查,以期了解目前北大本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包括前人编制的GSES量表、自我调节量表以及本研究自编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北京大学在读的370名本科生做了问卷调查。
数据结果显示在北大的本科生中,性别、年龄、文理专业和个人成长地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而年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以及父母的职业对学业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影响。
并对上述结果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北大学生第一章:序论一、研究背景:背景之一:目前高校中,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交往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会出现因挫折和失败而失望、沮丧、丧失信心的情况,但是学生自己往往又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于是会产生无可奈何,严重的甚至自暴自弃的现象,学生的整个精神会比较消极、涣散,行为中则表现出回避、退缩、放弃等倾向,而精神上也会出现一定的抑郁反应。
这种状况被一些学者称为“无力感”或者“动力不足”.根据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无力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投入度很低等;其次表现在生活上,与人交往不多,与同学关系冷漠等;再者表现在个体的情感上,处于一种负面的情绪笼罩中,例如不自信、抑郁、对事物没有兴趣等;对于未来也没有信心,觉得没有成功的希望等。
无力感在学习中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而其在生活和情感中的表现也会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都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认识、情感和行为之间是相互关联,而非互不相干的.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是否能很好地理解和领悟这些知识是一个问题,更严重的是,不时地会困惑自己是否能将这些知识运用自如,并能据此创造出新的东西或者解决实际中面临的新的问题。
健康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
健康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摘要:自我效能和生活满意度是健康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自我效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对大量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并且自我效能对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
此外,本研究还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自我效能、生活满意度、健康心理学1. 引言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和信念,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生活满意度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的程度。
自我效能和生活满意度在健康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自我效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2. 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自我效能高的个体往往更有能力应对各种生活挑战,从而增加生活满意度。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
自我效能高的人更有可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3. 自我效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我效能对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
自我效能高的个体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追求个人目标,并且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
他们更有信心克服困难,更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此外,自我效能还能够促进个体的自我肯定和自尊,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生活满意度。
4. 结论通过对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探讨,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并且自我效能对生活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和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以丰富对这一关系的理解。
总之,自我效能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自我效能高的个体更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具体任务或达成目标的信念和能力。
它在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个体的动机、决策和行为表现。
了解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是帮助个体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实证研究验证这些影响因素。
1. 成功经验成功经验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个体通过过去的成功经验来增强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研究发现,成功经验能够显著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通过反复的成功经验,个体能够建立起一个积极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
2. 观察他人观察他人的经验和行为也能够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当个体观察到他人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时,会认为自己也有能力达到同样的水平。
这种观察他人的经验和行为对于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的影响。
3. 规范反馈规范反馈是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结果所给出的评价和反馈。
正向的规范反馈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负向的规范反馈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表明,个体所接收到的支持性和鼓励性的规范反馈与其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
4. 身体反馈身体反馈是指个体通过自身身体状态的感知来判断自己的能力水平。
当个体感知到身体的积极信号,如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精力状态时,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相反,当个体感知到身体的消极信号,如疲劳和虚弱时,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5. 情绪状态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研究发现,个体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更容易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6. 环境支持环境支持是指他人和环境对个体的支持和鼓励程度。
良好的环境支持能够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例如,组织提供的资源和培训活动、同事之间的支持和协作等都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以上所述是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感的一些重要因素。
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及对策分析
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 , 结果如表 1所示 : 效能感 的影响( M±S D )
自 我 效能感
男 女 t 快 班
主观 幸福感指 个体根 据一定 的标准 表 1: 人 口学 变量 对高 中生幸福感和 自我 对 自身生活 质量 的整体, 眭评估。S Ⅵ B由三 个 维度构成 , 包括积极情 感 、 消极 情感和
F 0 . 5 2 3 3 . 2 7 8 *
生成绩 尚未稳 定和分化 ,压 力和 竞争感 相对较 轻。到 了高二 文理 分科后 , 要求对 知识 量的掌握 达到最 大 的限度 ,学 习任 务加 重 , 竞争激 烈。高三则处 在高考 的压 力下 , 且除 了体育 外 , 非考试 科 目全部取
能感与幸福感及两者关系进行调查,根据 和效 度。 调查结果 ,结合学校学生实际 ,分析其原 因,从 而为学校教学和心理辅导工作提供 具有针 对性、 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 词 : 自我效 能感
中 生
一
调查采 用小集体 施 测 ,即各 个班级 相 当, 他们 的幸福感更 多取决于每个个体 集体施 测 , 以指导语指 示被试 填答 问卷 , 本研 究 数 据 使 用 S P S S l 8 . 0在 微 机 上统 绩有一定的差距 , 快班学生 的学 习成 绩整
差异 , 男生高于女生。一般 自我效 能感和 主观 幸福感 之间存在 着显著正相关。 高自
我 效 能 水 平 学 生 的 主 观 幸 福 感 要 高 于低
慢 班
t
2 . 3 9 5 ±0 . 4 7 0 7 3 . 5 8 ±1 2 . 4 3 7
3. 4 5 5 * * 0. 9 7 8
护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为显 著 负相关 .与 总均 分及躯 体 化 、名 际 关系 敏感 因子 、 抑 郁、 敌对 、 怖及 精 神病 各 因子 分之 间均 呈显 著 的负相关 。 恐 2 - .3生活满 意度 与 S L 9 症 状 自评 量表 的相 关分 析 表 3 4 C 一0
表 明生 活满 意 度 与 S L 9 C 一 0症 状 自评 量表 的总均 分 、强 迫 、
【 键 词 】一 般 自我 效 能 感 ; 活 满 意 度 ; 理 健 康 ; 生 关 生 心 护
【 中图分 类号】 4 1 R 7
【 献标 识码】C 文
【 编号】 17 — 7 1 2 1 )4 c一 9 — 2 文章 6 4 4 2 (0 0 0 ( )0 2 0
23在校 护 生心理健 康 状 况 - 在 校护生存 在 心理 问题 者 ( 量表 总分 > 0 2 0或 因子分 ≥3 的有 1 5名 ,占 1 .%。在 校 护生 显 著的 心理 问题 依 次是 强 1 7
意义 , 男性 低 于我 国男 大 学生 一 般 自我效 能 常 模 I 分 , 2 J 得 为
2 9分 (= 2 0P< . )女 性 与 常模 女大 学 生 得 分 差 值 . 6 t 一. , 0 5 , 2 0
护理研究
20 4第7第2 0年 月 1 1 1 卷 期
护生 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 理健康水平 的 相关性研究 心 、
李 春 艳
( 湖南 省湘 南学 院护 理学 系 , 湖南 郴州
430 ) 2 00
[ 要】 摘 目的 : 讨 护生 的一般 自我 效能 感与 生活 满意度 、 探 心理 健康 水平 之 间的关 系 。方 法 : 一般 效能 感量 表 、 学 用 大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其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一直备受关注。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评估,而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
本文将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定义与影响因素1.1 自我效能感的定义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于在特定任务领域中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念程度。
它是由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德拉对社会学习理论的扩展而提出的。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与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密切相关,高自我效能感意味着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而低自我效能感则相反。
1.2 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家庭教育背景: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往往受到家庭教育背景的影响。
来自教育背景良好的家庭,通常会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条件,培养大学生更强的自我效能感。
(2)社会支持:大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获得来自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的支持,能够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3)自我成就经验:成功的经历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而失败的经历则会降低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因此,提供给大学生成功的机会和经验,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能够促进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第二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与评估方法2.1 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处于良好状态的一种状态。
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意味着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并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体验。
2.2 评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1)主观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大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常用的问卷如心理健康量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等。
(2)客观评估:通过心理学专业人员进行临床观察和评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常用的评估方式如面谈、心理测试等。
第三部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3.1 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正向关联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往往拥有较好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摘要: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虽然不少,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对海南师范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中的退避呈显著相关,与其他维度相关不明显。
关键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过去有关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甚少,测评工具非常单一,一般借用国外量表。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用国外工具来考察我国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那么,我国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现状怎样?是否有适宜的测评工具?大学生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他们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关系如何?一、一般自我效能感研究概述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a.1977年提出的概念。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
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
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
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他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
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
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
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生活满意度的高低不仅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还与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人们对自我效能感的认识和提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自身能力、技能和知识的信心程度。
它体现了个体对于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的信心水平。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人们的行为、情绪和心理状态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倾向于积极应对困难、坚持努力,而缺乏自我效能感的人则可能会陷入消极情绪和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首先,自我效能感对于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生活满意度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研究发现,个体对自身的能力和能力的信心越高,他们在实现目标时就越具有坚持不懈的动力。
当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成功完成任务时,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更加有信心,从而更有动力去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
这种自信心和积极性是保持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并提升社交能力,进而增加生活的满意度。
个体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
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他们更自信、更具有吸引力,并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这使他们能够更轻松地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联系,拥有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支持是实现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自我效能感还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当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困境,减少了焦虑和负面情绪的出现,从而提升生活的满意度。
此外,具备较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能更好地应对应激和适应变化,增强了自身在面对艰难情况下的韧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生活的满意度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设定目标并逐步实现来提升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影响大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
4 研究结果……………………………………………………………………………12
4.1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学差异比较…………………………………………………12
4.1.1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13
4.1.2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1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学业成就;自我效能感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
Title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Sense of Self-efficacy on the Scholastic Accomplishm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研究,可以为高校管理教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就大学生自身人口而言,它可以减少学术不成功的可能性,并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和培训效率。关于一般自我效能以及影响学业成就和学业成就的因素的科学研究报告,不仅丰富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而且还为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应用提供了有用的材料,以供大学中和课堂的教育研究工作教学复习指导和决策支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4.1.3自我效能感在专业上的差异比较………………………………………15
4.1.4自我效能感在户籍上的差异比较………………………………………16
4.1.5自我效能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17
4.1.6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系统上的差异比较…………………………………18
4.2学业成就的人口学差异比较…………………………………………………18
5.4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关系的分析与讨论…33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摘要对20年来国内外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讨论了自我效能感产生的背景、理论框架、研究发展及未来趋势。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一、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1977年提出的概念。
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方面。
结果,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被忽视了。
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技能是完成行为绩效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些人虽然很清楚应该做什么,但在行为表现上却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内部的自我参照因素调节着知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其中,人们如何判断其能力以及这种判断如何影响其动机和行为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Bandura认为,人们对其能力的判断在其自我调节系统中起主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
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注意,有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在总结个人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Bandura于1986年在其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对自我效能感做了进一步的系统论述,使该理论的框架初步形成。
二、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一)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首先,自我效能感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处处都不得不做出决定,怎样行动以及持续多长时间。
一个人对自我效能的判断,部分地决定其对活动和社会环境的选择。
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境,而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干的事。
影响人们选择的任何因素都会对个人成长造成影响。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质量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那么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是一个怎样的指标呢?本文通过相关研究,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
一、研究背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学习。
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与学习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因此,研究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法,对某本科高校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满意度数据,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研究结果1.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总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普遍较高。
其中,有75%的学生对于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另有20%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只有5%的学生对于大学生活不太满意。
2. 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学习环境: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设施,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满意度。
(2)食宿条件:学生的饮食和住宿条件,也是影响学生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食宿条件,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学生的满意度。
(3)教师水平: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导师,如果教师水平不够,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满意度。
因此,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4)社交环境:大学生活除了学习之外,还要面对复杂的社交环境。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社交环境,他们将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影响学生的满意度。
(5)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大学生不能避免的一个问题。
如果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将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影响学生的满意度。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活满意度普遍较高。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摘要]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客观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城乡和独生子女变量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且能良好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是个人依照自身设定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性评估,是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预定目标的信念,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主观感受。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行为选择、行动进程、努力程度,也会影响个体在困境中的忍耐力和在失败中的复原能力。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对自我能力的认知评价,是自我控制能力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个体适应环境过程中会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学业成就和职业选择。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西中医药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回收问卷380份,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4%,平均年龄为19.85±1.28岁。
2.研究工具。
(1)王宇中等编制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
该量表共6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1、3、5题反向计分,2、4、6题正向计分。
前五个项目分别是学习成绩、自我形象、朋友关系、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每一项目的得分可作为该方面生活满意度的分数,这5项的平均得分作为客观满意度分数,第六个项目的得分为主观满意度分数,客观满意度和主观满意度之和为个人生活满意度总分。
最能反映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指标的是客观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73。
(2)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四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对自我能力越有信心。
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
10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的进展与成果。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身完成特定任务或达成目标的能力的信念和期待,对于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理解并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过去十年,随着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我国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也日益丰富。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势四个方面,对十年来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在研究背景方面,本文将探讨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价值。
同时,结合我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在研究内容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结构维度、发展特点以及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研究,揭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内在机制和外部表现。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将评述过去十年中采用的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等方法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在研究趋势方面,本文将展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跨文化比较以及动态追踪研究等方面。
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和实践应用也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本文旨在对过去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自我效能感理论框架自我效能感,源于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
这一理论自提出以来,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大学生希望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N o. 3, 2 01 3
S e i f  ̄ No . 1 0 4 7
■思政教 育与 学生 工作
大 学 生希 望水 平 ・般 自我效 能 感及 生活 满 意度 的关 系研 究
何 露。 朱翠 英
( 湖南农业大学, 湖 南 长沙 4 1 0 1 2 8 )
摘
要: 为探讨 大学生希望水平 、 一般 自我 效能感及生活满意度之 间的关系, 本文采 用成人素质希 望量表 、 一般
一
、
研究 对 象与方 法
( 一) 研 究对 象
自我效 能感 ( s e l f - e ic f a c y ) 是B a n d u r a 在1 9 7 7年首
本研究随机选取 4 0 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 , 收 回有效
次提出1 3 ]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 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 问卷共 3 7 8 份( 回收率 9 4 . 5 % o被试分别来 自湖南两所
近年来 , 国内有关希望水平 、 一般 自我效能感及生 表 还 巧妙 设 计 了 4个 关 于 目标 的题 目用 来 转 移 被试 的 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不多 , 国外研究发现 , 希望水平和 注意 ,此 4 题不记分 。此量表的信度为 0 . 7 4 - _ 0 . 8 4 , 重 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1 8 1 。而有关希望水平与生活 测信度为 0 . 8 0 , 亦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1 1 1 。
希望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 最新的希望概 满意度 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以希望水平预测生活满意度 念及希望理论是由 S n y d e r 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 S n y d e r
唧
。
本研究 以大学生为被试, 探讨大学生希望水平 、 一般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最新作文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国内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比较薄弱。
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压力、焦虑、应付、乐观、幸福感、学习适应性的关系上,而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直接关系的研究凤毛麟角。
因此,该研究直接对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以丰富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该研究假设: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及其各因子在年级、性别、专业和独生子女方面均存在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及其各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二、对象及研究方法该研究以聊城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中随机选取被试。
回收有效问卷110份。
每份问卷均由《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组成,并配有答题纸。
本次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50份,回收率100%。
由于统计学差异检验需要和被试的态度不端正等原因,在回收的150份问卷中,剔除无效问卷40份,保留110份有效问卷。
有效率73.33%。
通过统计有效被试人数为110名。
将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6.0进行数据录入与管理,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一)被试的总体状况该研究首先对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总体水平进行了测试,然后分别对被试的应对方式的6个因子进行了初步统计。
结果发现,应对方式整体平均分为34.11,标准差为7.63。
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分为26.45,标准差为3.99。
(二)被试在调查变量上的差异检验对不同性别的被试进行差异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其中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和幻想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
对不同专业的被试进行差异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自责应对方式、求助应对方式、幻想应对方式、退避应对方式和合理化应对方式在文理科专业上差异不显著(p>0.05)。
护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护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
方法:用一般效能感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28名湘南学院在校生进行评定。
结果:①一般自我效能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低于我国男大学生常模。
②生活满意度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接近。
③SCL-90躯体化因子极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标准,强迫、焦虑、精神病因子与恐怖因子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標准。
④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两者呈极为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均分、强迫、躯体化、名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及精神病因子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结论: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关系。
标签:一般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护生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为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心和能力,它属于人格中的自我层面,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1]。
本研究拟在护生这一特殊群体中,探讨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及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以便为护生的性格培养和心理健康建设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湘南学院2008、2009级在校护生128名。
其中,本科生67名,专科生61名。
男护生17名,女护生111名,年龄17~23岁,平均(19.51±1.06)岁。
113名(88.3%)家庭来至农村,15名(11.7%)来至县城或城市。
42名(32.8%)担任学生干部。
1.2 工具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2]进行测试。
1.3方法利用自修时间进行团体测试,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套问卷。
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整套问卷完成约需45 min。
本次参与测试共130名,回收有效问卷128份,问卷应答率为98.5%。
自我效能感调研报告
自我效能感调研报告一、引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评价和信念,它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自我效能感可以促使个体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努力,并相信自己能够取得成功。
因此,了解自我效能感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查旨在探究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其对个体学习和学业成就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与自我效能感相关的数据。
共计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问卷内容采用了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迪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测量量表,并结合了个体学习和学业成就相关因素进行测量。
三、调查结果1. 自我效能感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较高。
问卷中的测量量表显示,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较高的评价和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2. 性别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略高于女性,但两者之间差距并不显著。
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男性和女性在自我效能感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3. 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通过分析学习成绩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大学生,其自我效能感也相对较高。
这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个体的学习成就存在正向关系。
四、讨论与启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整体较高,但在不同群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性别在自我效能感上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动力具有一定的启示。
个体在面对学习困难时,应该培养积极的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念,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结果为了解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并对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学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是现代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或应对某种情境时,所感受到的能力和信心。
生活满意度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的程度。
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综合文献分析,探讨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
一、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所感受到的能力和信心程度。
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心理状态,既在行为上影响个体对任务的投入程度,也在心理上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的来源主要包括个体的先天因素、成长环境、社会经验等多种因素。
二、生活满意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整体生活状态感到满意的程度。
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其中包括个体的身体健康、家庭关系、社交活动、经济情况等多种因素。
同时,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其对生活满意度的评价。
三、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发现,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生活满意度也越高。
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因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其行为和体验,从而进一步影响其生活满意度。
研究还发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会影响其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
例如,个体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会影响其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
此外,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
四、实践应用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都是影响个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个体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生活中,从而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因此,应该从多个方面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
例如,对于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教育方法的升级和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对于企业HR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来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摘要]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发
现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客观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差异,城乡和独生子女变量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且能良好预测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
生活满意度是个人依照自身设定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质量的总体认知性评估,是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预定目标的信念,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主观感受。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行为选择、行动进程、努力程度,也会影响个体在困境中的忍耐力和在失败中的复原能力。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其对自我能力的认知评价,是自我控制能力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个体适应环境过程中会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应对方式、学业成就和职业选择。
一、研究对象与工具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西中医药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回收问卷380份,有效问卷357份,有效率为94%,平均年龄为19.85±1.28岁。
2.研究工具。
(1)王宇中等编制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
该量表共6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1、3、5题反向计分,2、4、6题正向计分。
前五个项目分别是学习成绩、自我形象、朋友关系、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每一项目的得分可作为该方面生活满意度的分数,这5项的平均得分作为客观满意度分数,第六个项目的得分为主观满意度分数,客观满意度和主观满意度之和为个人生活满意度总分。
最能反映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指标的是客观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73。
(2)王才康等人翻译修订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四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对自我能力越有信心。
该量表具有良好信度,同质性信度为0.87,一个星期之后的重测信度为0.83。
该量表的10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60与0.87之间,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自编人口统计学变量调查表。
根据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编人口统计学状况调查表。
二、结果分析
1.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分析。
把性别作为分组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分数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在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客观满意度分数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无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活满意度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学生除学习成绩、朋友关系和总体满意度无年级差异,其他各维度上都有显著年级差异。
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大三的主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四;但在自我形象、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客观满意度方面,大三都显著较低。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一、大四显著高于大三,如表2所示。
把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类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除朋友关系、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城乡有显著差异外,生活满意度的其他维度都无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也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如表3所示。
把是否独生子女作为分组变量,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分析,发现除自我形象和经济状况独生子女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外,生活满意度的其他维度无显著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也无显著差异,如104页表4所示。
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分析。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各维度都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到显著差异性。
如104页表5所示。
3.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回归分析。
客观生活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最能反映生活满意度,故把一般自我效能分数作为自变量,把客观生活满意度、总体生活满意度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如表6所示,两个回归方程都达到显著差异性,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能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对客观生活的满意度预测力较高,总体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力较小。
三、讨论
1.性别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男生在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和客观满意度方面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生比女生强壮,心胸开阔,对生活更加满意。
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也显著地高于女生,这可能受男性强、女性弱的文化传统影响,长期的性别角色期待影响男女生的自我认知,男生更积极、有力量,对自己更有信心。
2.年级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三学生在自我形象、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客观满意度上的得分都最低,可能是因为大三学生面临着工作还是考研的抉择,要承受巨大压力,生活满意度受影响。
大三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最低,这可能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对自我能力评价低。
但大三学生在主观满意度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和大四,原因可能是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较轻松,大三学生准备考研或就业,生活充实,对主观生活满意度更高。
3.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朋友关系和身体状况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学生一般不是独生子女,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学会包容与分享,因此与朋友相处更融洽。
农村学生一般从事的体力劳动比城市学生多,所以前者对身体健康状况的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后者。
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所以农村学生对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城市学生。
但在生活满意度的其他维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别,说明家庭所在地总体上并不影响生活满意度和自我评价。
4.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独生子女只有在自我形象和经济状况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较宽裕,在自我形象方面的时尚需求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满意度的其他维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均不存在差异,说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并不必然给孩子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5.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各维度都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与个体所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有密切关系。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方程显著,说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生活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高所体验到的生活满意度也会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付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5&CurRec=1&recid=&filename=2005101987.nh&dbname=CMFD9908& 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kdRNFQwbjd udW9zWTRncWVnekxzT0hsVzA4dEdkVFUvb2xpbnowNXhLandtZlB1eg==&v=M
jM4NDR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ZZT2R1RnlubVViL0JWMTI 3RzdLNEg5akVxSkViUElSOGVYMUw=,2005-04-01.
[2]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1).
[3]王宇中,时松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2).
[4]曾荣侠.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3&CurRec=1&recid=&filename=2004072267.nh&dbname=CMFD9908&d 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kdRNFQwbjdu dW9zWTRncWVnekxzT0hsVzA4dEdkVFUvb2xpbnowNXhLandtZlB1eg==&v=M DY0MTF1RnlubFZiek9WMTI3R3JPL0hOUEtxSkViUElSOGVYMUx1eFlTN0RoM VQzcVRyV00xRnJDVVJMNmZZT2Q=,2004-05-01.
[5]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
[6]Shin D C,Johnson D M.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