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历史典故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
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热衷探讨和传颂的话题,其中既有悲壮的故事,也有轻松幽默的趣闻。
下面就来分享30个有意思的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领略历史的魅力。
1. 鬼谷子与迟到的学生相传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学生必须准时出席上课,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有一次,一个学生迟到了,他匆忙赶到鬼谷子的门前,却发现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不在家”,学生大惊失色,以为鬼谷子已经出走,于是跪在门前苦等。
结果过了半天,鬼谷子走回来了,看到学生跪在门前,笑着说:“你晚到了,我已经出去追寻天地间的奥秘了。
”2. 屈原投江与龙王相助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因忠于国家,被贬配到远方。
有一天,他在汨罗江投江自尽,龙王见状,派遣蛟龙将他救了上来,并护送他离开。
这便是“屈原投江,龙王相助”的典故。
3. 刘备三顾茅庐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这一段佳话被传颂至今,展现了刘备对人才的珍视和诸葛亮才华横溢的风采。
4. 秦兵马俑的发现1974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兵马俑陵被发现,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奇迹,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5. 拔舌自缚的郑和郑和是明朝的航海家,他曾在航行途中遇到险情,为保全船员安全,郑和决定拔舌自缚,这一举动展现了郑和对船员的保护之情。
6. 华盛顿的樱桃树之谎据说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被发现偷吃樱桃,他害怕被父母责罚,便编造了一个说辞。
这个故事引发了后人对于华盛顿诚实品德的深入探讨。
7. 《元宵节的前一天》描绘了元宵节欢乐的场景《元宵节的前一天》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庆典的热闹氛围和人们的快乐心情。
8. 孔子与须陀树孔子曾在须陀树下讲学,他的弟子子贡问他:“须陀树为何这么大?”孔子答曰:“因为有礼。
”这段典故讲述了礼仪的重要性。
9. 独行蛮荒的司马迁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严酷的监禁下仍能独行蛮荒,著有《史记》,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献。
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导语: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关于历史典故你们了解多少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0个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3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典故】:▲1、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2、隋统一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
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
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3、唐朝建立公元604年,杨坚次子杨广夺取皇位,是为隋炀帝,公元617年,晋阳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立代王侑为帝。
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于江都,五月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隋朝灭亡。
▲4、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
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5、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6、文成公主和亲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和亲,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7、玄奘西游取经公元627年,玄奘孤身西行取经,历经大小110个国家,到达佛教圣地——天竺。
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带回佛经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记》。
▲8、贞观之治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50条经典历史典故
三一文库()〔50条经典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主要以中国古典文学、神话中的典故为内容。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50条经典历史典故,欢迎阅读!【1】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2】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
岁出使西域,岁回洛阳,历经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3】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
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4】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5】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6】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7】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8】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经典历史典故
经典历史典故经典历史典故通用15篇经典历史典故1【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历史典故】: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
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现在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一定空虚。
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一定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
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经典历史典故2【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和(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玄传》。
【释义】同室: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
自家人动刀枪。
比喻兄弟自相残杀。
泛指内部斗争。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徐吾犯的妹妹徐吾氏长得特别漂亮,人见人爱。
下大夫公孙楚和上大夫公孙黑见过她之后,都想娶她为妻。
下大夫公孙楚送了聘礼,订为未婚妻;上大夫公孙黑倾慕徐吾氏的容貌,也送来礼物,强作婚约。
公孙楚与公孙黑都是贵族,而且是堂兄弟,徐吾犯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去请教执政子产。
子产听了徐吾犯的讲述后说:“因为国家政治不清明,所以才会出现两个大夫争夺妻室的事情,这不是你的过错,还是让你的妹妹自己做决定吧。
”徐吾犯让二人分别来求亲。
公孙黑穿着华丽的服装,将聘礼置于堂上;公孙楚穿着军服,在院中射箭,接着跳到车上离去,他没有再送礼,因为之前他已给过聘礼,认为不需要另送。
徐吾氏在屋内认真地观看了两位大夫的行动,选择了自己的情人。
她认为公孙黑确实漂亮,但不能做自己的丈夫,而公孙楚表现出了男子汉气概,决定嫁给他。
她的哥哥尊重她的意见,徐吾氏遂同公孙楚结为伉俪。
但这件事情到此并未结束,失败的公孙黑很不甘心,一气之下,全副武装闯入公孙楚的家中,声称要杀死自己的堂哥,以夺取徐吾氏。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大全
中国经典历史典故大全中国经典历史典故大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比较著名的历史典故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中国经典历史典故大全,欢迎阅读与收藏。
1、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2、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的权利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3、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融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4、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辅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5、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之交。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公,武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7、合纵连横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在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主张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则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用“连横”瓦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
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故事10篇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著名历史典故,方便大家学习。
《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经典历史典故4则_历史典故素材
经典历史典故4则历史典故指的是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几则历史典故,欢迎阅读借鉴!历史典故一:扬州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到扬州二十四桥,就无法回避一个千古之谜:它究竟是一座桥,还是二十四座桥?至今未能解得开。
二十四桥得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唐代有人在一个月光如水、清风徐徐的夜晚,见到24个风姿绰约的仙女,身披羽纱,酥手托箫,鼓着粉腮,轻启红唇,飘上一座小石桥,于是那舒缓柔美的旋律,便从24支箫管中缓缓地流淌出来。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在扬州出西门向北行3-5里处,有一石桥和一木桥,两相近桥头的距离约24步,村里的长者都认为这儿就是“二十四桥”。
在他们幼小的时候,都有被长辈牵着小手“数数过桥”的经历:跨过一座桥,从一个桥头走向另一个桥头,“一步、二步……”一般都是二十四步。
照这种说法,“二十四桥”是两座桥的统称。
二十四桥猜测其实从宋代起,“二十四桥”便成了一宗众说纷纭而无定论的疑桉:有人说是一座桥,有人认为是指二十四座桥。
历代的辞典、注解也都兼收两派之说,而不敢轻易取舍。
南人姜白石在一个初冬来到扬州,写下了《扬州慢》这一千古绝唱:“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从词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看,“二十四桥”似乎是指一座桥。
有人认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桥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实际上从来就不存在,它只是唐代扬州桥梁的总称。
最早对此作出解释的是宋朝大科学家沉括,他认为“扬州唐时最为富盛。
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五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
”并在卷中从城区的汶河茶园桥起,到东面的山光桥止一一列出了桥名,但算来算去仅有21座桥的名称。
也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何处”二字,清楚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念:二十四桥绝不是一座桥。
二十四桥争论二十四桥的姿那麽美?二十四桥的月那麽妙?历史上有没有二十四桥?二十四桥究竟指的是什麽?古往今来,多少风雅人士试图探个究竟,至今未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历史典故故事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吧!1.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解救濒临灭亡的蜀汉,三次前去拜访荆州名士刘备。
刘备初次见到诸葛亮时,他的才华和胸怀就深深地打动了刘备,从而成为了他的重要谋士,最终一起建立了蜀汉。
2.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三次迁居,是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她的母爱和对孩子的教育重视,成为了后世的典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3. 韩信点兵。
韩信在战争中,面对敌方的强大兵力,他巧妙地利用了点兵的策略,让敌方产生了恐慌,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4. 白蛇传。
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它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而纯洁的。
5. 狄青抗金。
狄青是宋朝的名将,他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6. 孙膑兵法。
孙膑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他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兵法,被后人称为“孙子兵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军事智慧和战略谋划对战争的重要性。
7. 诸葛亮的空城计。
诸葛亮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利用了空城计,成功地迷惑了敌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谋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8. 鲁班造船。
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木工匠人,他在制造船只方面有着非凡的技艺,被后人称为“鲁班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技艺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9. 岳飞抗金。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抗金名将,他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0. 铁杵磨成针。
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
历史典故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典故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能够给我们以启示和教训。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故事。
1. 蚩尤治水。
相传在古代,中国大地遭受了连年的水灾,百姓们生活困苦。
于是,有一位名叫蚩尤的英雄挺身而出,他带领人们修筑堤坝,治理洪水,最终解除了水患。
蚩尤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人们齐心协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
2. 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诸葛亮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辅佐,最终成就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心诚意待人,有时候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
3.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三次迁居,孟子也因此成为了后来的大儒。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愿意做出的牺牲。
4. 赤壁之战。
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在赤壁大战中打败了曹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一致,就能够战胜强敌。
5. 伍子胥报仇。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为了报父仇,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讨伐了越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报恩雪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6. 愚公移山。
愚公是一个老翁,他为了让家门口的两座大山不再阻挡他的生活,决定自己动手挖山。
虽然有人嘲笑他愚蠢,但他坚持不懈,最终感动了上天,得到了神仙的帮助,成功移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
7. 孙膑和庞涓。
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是两位著名的军事家,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最终,孙膑以智慧取胜,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名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胜过武力,智者能够化解危机。
8. 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刘备在赤壁之战中,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成功骗取了大量的箭矢,为后续战斗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的运用,可以事半功倍。
以上这些历史典故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更是对我们今天生活和工作的启示和教训。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著名的历史典故
著名的历史典故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教会大家许多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著名的历史典故,欢迎浏览。
著名的历史典故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
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
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
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已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
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
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
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
”文种此时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
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
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
文种见剑鞘上有“属楼”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
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著名的历史典故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释义] 师:借鉴。
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语出]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近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奢淫谄慢,鲜不夷戮,~也。
”[成语故事]鲍元前379年,齐国公子因齐即位,自称为王,他就是齐威王。
25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25个经典的历史典故1、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2、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暴殄天物(商王)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
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十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十个著名的历史典故一、高山流水: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叹道:“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后来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广陵散:此曲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它的背后,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此曲最早出现在东汉蔡邕的琴操:里: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
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
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还掌握了异容术。
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
韩王听后立即召见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
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刺杀了韩王,为父报仇。
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
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
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上刑场时弹奏了此曲。
三、平沙落雁: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
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从此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四、梅花三弄:梅花,志高洁,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
“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它的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码头。
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
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
”桓伊此时已是高官,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
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历史典故集锦(90个)
历史典故集锦(90个)1. 好人牧羊据说在公元前7世纪,达芬城的一位姓史的人好心帮助了一位迷路的牧羊人,牧羊人十分感激,并对史一家表示了感谢,于是把史家的祖先当作自己氏族的祖先,建立了氏族。
2. 钟馗捉鬼《捉妖记》中提到,唐朝时期,一个叫做钟馗的人曾担任京城的捉拿妖怪的差事。
据说他喝酒后便不眠不休,于是在夜间巡逻,深入迷草滩,看见了一只上窄下宽的恶鬼准备偷取游客的糕点,钟馗迅速出手将其缚住,并把它交给县官处置。
这件事传遍了整个大唐帝国,以变向吓唬黑暗力量的人或者儿童而知名。
3. 一瓢水救自尽马据说在唐朝时期,某位官员想用他的马赢得皇帝的赏识。
结果被一个乘着牛车的农夫教训了一顿,农夫告诉他说,在他们的眼中,江山不及活着的马更重要。
这个官员被农家民愚深深地打动了,在他的拱手膜拜之后,他离开了那个城镇。
最终,他将衣着褴褛的马独自马在草原上放牧,并守着那匹马一晚上,万分感动。
农民们也被这个举动感动,并开始慢慢地传颂开来。
4. 李白醉骑白鹿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故事。
据说他曾在白马坡对这只鹿哥唱了一首有关鹿的诗,结果白鹿被感染了,眼里流出了泪水。
李白不仅没有杀死鹿,反而和鹿同骑,在花海中翩翩起舞。
此事被传颂开来,成为诗人的经典故事。
5. 文风鼎盛的唐朝唐朝,也被称为“诗仙之盛世”。
这个时期,有着数不清的文人墨客,其中有一些人被尊为文学的巨人。
谢灵运、李白、杜甫、王之涣、白居易、白居易,这些在唐朝始终被人们所崇拜、所景仰的文学之巨,他们的思想,风格都影响了接下来的文学界。
6. 黄巢起义公元875年,黄巢(877年—879年)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
起义的发动和发展已经让很多门阀豪强和地主恐慌。
作为领袖的黄巢,更是狂言要灭废贵族,推行平等共产主义,他的反抗行动气势汹汹,势必影响到朝廷的稳定。
7. 太宗建立大唐唐太宗李世民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下,大唐朝廷建立起许多盛世。
大唐的疆域涵盖了现代中国大部分的地区,并且对于目前所知的世界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历史是一座厚重的文化殿堂,留下了许多典故让人们津津乐道。
这些典故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智慧和道德的象征。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20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
1. 夸父逐日夸父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英勇的猎人,他非常傲慢自负,曾经追逐太阳,结果因过度疲劳而死去。
这个典故告诉了人们虽然追求梦想很重要,但也不能放弃对自身能力的理性评估。
2.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记载山川地理和神话传说的一部重要著作。
其中描述了许多神奇的山川和奇异的生物。
这部古籍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3. 曹操与诸葛亮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聪明、机智而且善于用兵。
而诸葛亮是刘备的谋士,才智过人,被誉为“卧龙”。
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智谋在中国史书上被广泛讲述,成为了聪明才智的象征。
4. 李白醉酒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喜欢饮酒。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了醉后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被后世誉为“诗仙”。
5.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三国时期效力于刘备。
他以身经百战、武勇过人而闻名,所以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于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6. 赵云单骑救主赵云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他勇猛善战,武艺高强。
在赤壁之战中,他曾一人穿越敌阵,奋不顾身地救出了刘备,被尊称为“龙的传人”。
7.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一则教育故事。
孟母为了给孟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三次迁居,以期望他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8. 范蠡与西施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谋士,非常聪明机智。
西施是一个美丽的女子,被誉为“四大美女”之一。
范蠡因了解西施的美丽,而借机帮助越国建立了强大的实力。
这个典故展示了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
9. 孔子与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
他的弟子们认真学习他的思想,传承其道德伦理观念,并广为传播。
经典历史典故13篇
经典历史典故13篇经典历史典故13篇经典历史典故篇1解放初,庄行有个小桥村,不知何年代起,被风水先生相中为“三元不败”的风水宝地.一天,有两个风水先生带了罗盘来到小桥村,都想定块“来龙秀地”.看见村头歌声嘹亮,红旗招展,翻身农民们正在大搞春耕.这两个风水先生见状,摇头叹息:“风水本无灵,不可再骗人.”说罢,将手中罗盘往桥上狠狠一摔,碎片横飞.从此,该小桥便呼为“碎盘桥”.经典历史典故篇2典出《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晋王羲之,字逸少,山阴人,他很聪明,不但文章好,字也很好,十三岁时,已有名气。
在拜谒周凯以后,他的名气更大了,因为当时周凯的声誉很高,士人们只要得到他称誉一句,身价就会很高。
当时太尉郗鉴,有一个女儿,不但美慧而且很有才学,一时找不到适合足以匹配的`世家子弟。
后来,想起了王家,郗太尉就派一个门生先到王府去观察,看看是否有适当的人。
那位门人到了王府,向家长王敦说明来意,王敦叫他自己到东厢去观察。
王氏子弟,个个生得眉清目秀,都是一表人才,他们听说郗家遣人前来相亲,不禁都紧张起来,大家装模作样,态度都不很自然;只有一个青年,袒露着肚子,盘坐在东边的床上吃东西,意态自如,旁若无人的样子。
那位相亲的门生把这情形回去告诉了郗太尉,郗太尉说:“那位毫无矫揉造作,意态自如坦腹东床的青年,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
”于是就把女儿许配给那个人;那位佳婿就是王羲之。
由于郗鉴择婿的故事,后来人们凡是称谓女婿,就叫坦腹东床,也有人称“东床快婿”,这句话含赞美的意思。
经典历史典故篇3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古代经典的历史典故
古代经典的历史典故古代经典的历史典故典故是历史的故事,其运用是为更好传达思想情感的,根据阅读对象和时事纳入新典故也就是很正常的。
小编整理了经典的历史典故,欢迎欣赏与借鉴。
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小孩子天真纯洁,彼此相处融洽。
如《聊斋志异。
江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
”典见《李太白集》3、绿叶成荫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
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
典见《丽情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4、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经典历史典故28则
经典历史典故28则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把以往的得失当作将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
有些追悔过去的过失,还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仅仅沉浸于追悔与炫耀之中,而不去觉悟将来过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来,那对将来事业的成功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意图。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3、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选择《史记魏世家》。
思:思慕,怀念。
乱:混乱,动乱。
【译文】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赏析】: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
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
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
”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
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
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注释】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沐:洗头发。
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赏析】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
最著名的历史典故
最著名的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指历史上广为流传、且有故事性、寓意深刻的故事或事件。
这些典故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众多历史典故中,有些更加著名,可以说是历史典故的代表作。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最著名的历史典故。
1. 英雄豪杰铜像英雄豪杰铜像是埋藏在秦始皇陵后面的兵马俑中的一件文物。
这个铜像的造型生动逼真,传说中它是秦始皇手下的一位将领,带着大刀,威风凛凛。
每当我们看到这个铜像时,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武将的豪迈气概和勇猛精神。
2. 山河图山河图是中国古代的一张地图,被称为中国地理文化的瑰宝。
传说山河图是黄帝的女儿辞海所绘,它展示了中国的地理情况和山川水路。
中华民族在看山河图时,可以感受到自古以来中国的节省文化和华夏民族独有的地理环境。
3.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传说始于西周时期,讲述了一个穷苦老汉的奋斗故事。
老汉和他的一家人住在两座大山之间,每日饮食不足,苦不堪言。
没有办法,他决定动手移山,为后代留下平坦的道路。
愚公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4.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一个壮举。
大禹是一位出色的水利工程师和领袖,他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消灭了常年发生的水灾,并遏制了洪水的发生。
大禹的忠诚、勤奋、聪明、创造精神,一直被后世人尊崇和传承。
5.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名家罗贯中创作的小说,描述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这本小说是中国文学精品,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英明胆略的形象,成为读者心目中的典型英雄。
6.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讲述爱情和家庭责任对后代的影响。
这个故事描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蛇精与白娘子之间的爱情,既温馨又充满悲伤,让人热泪盈眶。
白蛇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7. 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是一句脍炙人口的成语,形容的是壮士哭泣甚至会让大地震动。
25个经典的历史典故_历史典故素材
25个经典的历史典故1、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
指人民起义。
2、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暴殄天物(商王)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
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一鼓作气(曹刿)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的历史典故导读:墨绖从戎亦作墨缞从戎。
绖(déī),古代丧服中围在头上和腰间的散麻绳。
意指在守丧期间从军作战。
语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
”晋人杜预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以凶服从戎。
”秦晋崤之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
战役经过已如前载。
战前对于秦、晋、郑、周王室来说,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继齐桓公称霸诸侯的晋文公重耳卒,谁接替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秦穆公的战略通过袭郑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晋襄公新继位,能不能继续高擎晋文公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过崤之战给出了答案。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夸父逐日夸父,古代神话中的人物。
逐日:追赶太阳。
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表现了古代人民决心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
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语出《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为使光明永驻人间,翻山越岭,跨河涉泽,追赶太阳。
也不知走了几千几万里,他才追到禺谷(今灵宝秦岭山下),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就在他面前,他被炎热炙烤得口干舌燥。
于是,他就去喝水,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解渴,又向北方奔去,想喝那大泽里的水。
夸父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渴死了。
临死前,他把手杖扔在路边,手杖立刻变成一片桃林。
死后,他的尸体化成了一座高山,后人名其曰夸父山。
桃林,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
商朝灵宝为桃林,周朝名桃林塞。
夸父山位于今灵宝阳平镇东南十公里处。
现夸父山下有一村庄,村前立有清代石碑一座,碑铭:夸父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
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郭子仪(697年-781年),汉族,唐朝华州(今陕西省华县)人,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封汾阳郡王,世称郭令公。
但郭子仪的后代从小在蜜水里泡大,挥霍无度,门庭渐渐衰落,家产耗尽,只好沿街乞讨。
得到30多年前的奶妈收留,但百无一用,主人不禁叹息到:“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焚书坑儒在今渭南城沿沋河东岸南去2里的区委党校后院,有“灰堆遗址”,相传为秦始皇焚书处,这也是全国唯一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物证。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咸阳宫里的一次祝寿宴会上,李斯提出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秦始皇大为称是——“制曰:可”。
准许了李斯提出的焚书的建议——即除去秦国的历史书籍以外,各地所有一切藏书全部要交到当地官府烧毁。
醉打金枝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
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在郭子仪的寿宴上拒不行礼喝高了的郭暖借着酒劲,施以老拳,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
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升平公主从此变得贤淑无比。
公孙白马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想到秦国出游。
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
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概不得入关”。
在此提出了“白马非马”等论点,提出了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割裂开来。
鸡鸣狗盗(jīmínggǒudào)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国;他的一个门客装狗夜入秦宫;偷盗出已经献给秦王的狐裘;送给秦王的一个爱妾;孟尝君才获得释放。
又靠一个门客装鸡叫;骗开了函谷关的城门;才逃回齐国。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假道灭虢(jiǎdàomièguó)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
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
”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它和“唇亡齿寒”同出一个典故。
结草衔环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将他的妾嫁出去。
后来武子病重了,要在自己死后将妾陪葬。
武子死了以后,魏颗将父亲的妾嫁出去了。
秦晋发生了战争,因地点在辅氏,今大荔县步昌乡小坡村附近,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魏颗因此获胜。
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之恩的。
“黄雀衔环”。
东汉时候,华阴有名的“四知”太尉杨震的父亲杨宝,九岁时杨宝在华山脚下,救下一只黄雀,杨宝梦见一黄衣童子,赠他四枚玉环,使其子孙洁白,且位登三公。
君子好逑“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传唱历久的《诗经》中有爱情诗句,其发源地就在合阳的洽川。
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情诗发源地。
合阳因夏启封支子于此,史称“古有莘国”。
《诗经》首篇《关睢》所描写的是发生在洽川的周文王和太似之间的爱情故事;《大明》篇详细记载了周文王“在洽之阳(即合阳)”迎娶太似的盛大场面。
据专家研究,《诗经》305篇,至少有20多篇与洽川有很深的渊源。
合阳是《诗经》文化之乡,洽川是中国爱情诗发源地。
五子之歌夏启晚年,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
小儿子武观争得最凶,启将他放逐到有莘国(今洽川自然风景名胜区)。
武观有心夺王位,无意守莘国,终于爆发了“西河之乱”。
夏军击败西河军,活捉了武观。
启死后太康继位,喜好安乐,有穷国的君主羿,在河北抵御太康,不让他回国都。
太康之弟包括武观在内共五人侍奉他们的母亲在洛水湾等待他,作了一组歌,叙述大禹的功德,埋怨太康的荒唐。
这组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雄魏武帝曹操最爱喝杜康酒,曹操作《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后在文人笔下,杜康竟成了酒的代名词了。
杜康酒是我国珍贵的遗产之一。
千百年来,杜康一直被人们奉为我国酿酒的“祖师爷”,是我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杜康,字仲宁,周代人,生于陕西白水县康家卫,葬于此地。
杜康造酒作坊的旧址,在白水县大杨乡康家卫村(白水县杜康镇)。
此村三山环抱,松柏常青,附近有一条大沟,流水清澈见底,因杜康在此沟畔造酒,故名杜康沟。
华封三祝“唐尧在华州县巡游,守卫华州封疆的人对他说:“咦,这不是圣人吗,祝你多寿、多富、多男子,唐尧道:“我请求你不要这样说。
”守卫封疆的人问他说:“长寿、富有、子孙繁多,都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你偏偏不希望得到,这是为什么呢?”唐尧回答说:“子孙繁多就会使人增加畏惧,富有就会使人招惹更多的祸事,长寿就会使人蒙受更多的屈辱,这三件事都不是可以用来滋长德行的,因此我拒绝了你的祝福。
”鲤鱼跳龙门鲤鱼跳龙门的地方,距韩城市区三十多公里,是陕西、山西两省的交界处。
据《名山记》记载:这里“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唯神龙可越,故曰龙门”。
传说它是大禹在治理黄河时所凿,因而也称为禹门。
《太平广记》引《三秦记》说:“龙门山,在河东界。
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
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鲤鱼跳龙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人的一生,有无数次跳龙门的机遇,积蓄真谪奋力一跃,即使点额而归,也不留遗憾,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仓颉造字仓颉[jié]生有“双瞳四目称苍颉,姓侯刚,号史皇氏,白水县杨武村(今北源乡杨武村)人,享年110岁,是轩辕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
后来“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
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皇帝为奖仓颉造字,乃赐仓姓。
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
仓颉造字成功,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
为什么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这便是“谷雨”节气的由来。
但鬼为什么要哭呢?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赵氏孤儿《史记·赵世家》所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地在陕西韩城市。
当时晋国是北方大国,都城在故绛。
河西十城皆属晋国范围。
赵氏则是晋国六大公卿之一。
赵朔的门客程婴就是韩城程庄人。
现在仍有程氏后裔居住繁衍于此。
赵国“下宫之难”中,为了保全赵氏一脉,赵朔的朋友、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合谋演了一出双簧戏:一人献身,一人献子,保全了赵氏孤儿。
公孙杵臼死后,程婴将其安葬在自家坟地。
后赵武长大复仇,重振赵氏。
程婴认为自己的朋友之义已尽,遂自杀下报公孙杵臼。
司马迁在《赵世家》中写道:“赵武服衰三年,为之祭邑,秦秋祠之,世世勿绝。
”(《史记·赵世家》P1785)后赵武死后,留言后人,一定要将自己埋葬在义父身边,所以至今,韩城程庄原上(堡安原)有三义坟岿然屹立。
三个墓碑分别为:“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晋卿赵文子墓”赵匡胤卖华山赵匡胤投奔柴荣,英勇善战,深得柴荣赏识,为感谢陈抟老祖来到华山,见陈抟在石桌边沉思,石桌上放一盘棋,赵匡胤看到棋牌赌性发作,要求下棋,后经过一翻赌拼,陈抟提议华山上无人打扰,两人来到下棋亭,一连下了几盘,赵匡胤还是以失败告终,输掉身上所带银两,兵器和战马。
赵匡胤就要用华山做赌注,陈抟便要赵匡胤写了文约,对垒开局,结果又输,因此便有了“赵匡胤下棋输华山”之说。
自古华山不纳粮,皇帝老子管不着。
民谣说得就是赵匡胤下棋输华山的故事。
秦赵会盟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传》。
公元前279年,秦在屡败的情况下提议秦赵双方在渑池相会,以期在谈判桌上达到战争中未获得的利益。
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
当时,赵国上大夫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
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王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