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

合集下载

地质学中的地貌与水文地质

地质学中的地貌与水文地质

地质学中的地貌与水文地质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地球表面形态、地球历史等方面的科学,而其中的地貌与水文地质则是地质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地貌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质构造。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山脉、平原、丘陵、流域、河流、岩层和矿床等各种自然地理景观。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因此地质地貌学对于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及其演变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则是地下水及其运移、地下水与水文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问题。

地下水是地下土层中多年积累形成的,它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水文地质灾害则常常伴随着地质灾害发生,如泥石流、滑坡等等。

地貌与水文地质的研究与应用有哪些方面呢?首先,地貌与水文地质学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对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的认识,可以合理利用各种地质资源,如煤炭、石油、金属矿物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时,水文地质的研究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避免发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地貌与水文地质的研究对于防灾减灾和环境治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地貌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成因,为避免灾害的发生和减小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可以为饮用水水源地的选址与保护、地下水污染与治理等方面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保障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与健康。

最后,地貌与水文地质的研究对于地理科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地貌特征和地下水资源的研究。

研究领域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和拓展,也使得地质学及其相关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和完善。

总之,地貌与水文地质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入地开展地貌与水文地质的研究,为解决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各种问题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地质地貌学重点复习

地质地貌学重点复习
26.同质多象: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形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
27.岩石:指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8.层间水:为某些层状硅酸盐矿物所特有,水分子呈层状分布于矿物晶体结构层之间,随着水分的进入或脱出,结构层间的距离也相应地增大或缩小。
33.在地质学中,地质时代的划分单位从大到小主要由(宙代纪世)等,其中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34.在矿物的物理性质中,属于光学性质的有(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等,其中颜色又可分为(自色,他色,假色)三种,属于力学性质的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脆性)和(延展性,弹性,挠性,比重)。其他物理性质有 (磁性,发光性,放射性,电性。)
3.地壳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样地壳)。
4.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即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以上的部分,主要由 (——)岩石组成。地壳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7km,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7km,(大陆)部分地壳最厚,如青藏高原厚达70多公里。
46.节理:是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二.填空题
1.层理是沉积岩由于形成中先后沉积下来的沉积物特点不同而呈现出的(岩石成岩构造)。
2.层状岩石呈一系列的波状而失去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它是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的结果,其基本单位称为(皱曲),也就是岩层的一个弯曲,其基本形态又有(背斜)和(向斜)之分。
27.条痕是指具有矿物在条痕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的颜色)。
28.岩浆是地壳深处和上地幔富含挥发性的复杂的(粘稠的熔融体)。

地质地貌学重点

地质地貌学重点

第一章矿物一、名词解释矿物:是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无机物稳定于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

原生矿物:由于岩浆的冷却分异,其中的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矿物。

、次生矿物:在地表或近地面,与太阳能、大气和水有关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矿物。

类质同象: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结构中本应由某种质点所占的晶位被晶体化学性质类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改变,而晶体结构不发生改变的现象。

同质异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现象。

造岩矿物:对于形成岩石有普通意义的矿物。

粘土矿物:是蚀变演示经交代作用、原生矿物经风化淋湿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定于地表特定水热条件是次生矿物。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面得性质。

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断口:是指单体矿物受力后,不沿着一定得结晶方向破裂而形成的断开面。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均匀吸收或选择性吸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结晶习性:指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某一刑天的习惯。

结晶质:矿物在适应的条件下形成规律的几何体外形的物质。

二、简答题1.简述硅酸盐类矿物的晶体构造特征:①岛状构造②环状构造③链状构造④层状构造⑤架状构造2.矿物的晶体分类法及其代表矿物按晶体化学分类法,把矿物分为5大类12种类型①.自然元素:即单质金属或非金属,如金刚石。

②.硫化物:元素同硫结合,如方铅矿(PbS)闪锌矿(ZnS)③.卤化物:卤族元素化合物,如岩盐(NaCl)萤石(CaF2)④.氧化物及氢氧化物:a.金属氧化物,如石英(SiO2)b.金属氧化物与水联合派生,如褐铁矿Fe2O3‘H2O⑤.含氧盐:a.硅酸盐:元素同SiO44-结合,如橄榄石(Mg2Fe)2[SiO4]b.含水硅酸盐(粘土矿物):水同[SiO4]4-矿物联合派生,如高岭石Al4[Si4O10](OH)8c.硫酸盐:元素同SO42-结合,如石膏CaSO4‘2H2Od.碳酸盐:元素同CO32-结合,如方解石CaCO3e.磷酸盐:元素同PO43-结合,如磷灰石Ca[PO4]3(F,Cl,OH)第二章岩石一、名词解释:岩石:是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

地质地貌学=流水地貌+冰川冻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地貌学=流水地貌+冰川冻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一、名词解释1、侵蚀基准面:通常把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

2、河漫滩:是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部分。

3、喀斯特作用:凡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4、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5、雪线:是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限。

6、冰川:冰川冰在其本身的压力作用下能够沿山谷及斜坡流动,这种运动的冰川冰称为冰川。

7、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8、地下冰:冻土含有的冰,称为地下冰。

9、热融作用:由于受气候转暖或人为地砍伐森林和兴建工程建筑等因素的影响,使多年冻土的热量平衡遭到破坏,导致冻土层上部局部融化,并使上覆盖层自行下沉,这种过程称为热融作用。

10、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11、湖泊:是经常充满水的陆上洼地,它是在一定的地质、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2、沼泽:是地表过度潮湿,其上生长有湿生植被,有时还有泥炭积累的地段。

13、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14、节理:是指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裂开的面称为节理面。

15、断层:当岩层受力后,两侧的岩层有显著位移的断裂,叫做断层。

二、填空1、地表流水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片状流水、沟谷流水与河流。

2、流水的搬运作用,包括对碎屑物的推移、跃移、悬移与化学溶解。

3、沟谷的形成与发展一般经过细沟、切沟、冲沟与坳沟。

4、根据泥石流中的物质组成与流态,可将泥石流分为粘性与稀性泥石流。

5、从横剖面上看,河谷主要由谷底与谷坡两部分组成。

6、喀斯特发育的基本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水的溶蚀力、水的流动性。

7、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卤盐类岩石三类岩石。

地质地貌学——第四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全篇

地质地貌学——第四章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全篇

❖ (2)过渡相沉积(海陆混合相沉积) 发育于滨海地区。 其中主要包括三角洲相和澙湖相:

A、三角洲相

B、澙湖相
❖ (3)陆相沉积 大陆是遭受剥蚀的地区,但在相对低洼 部位可以接受沉积。和海相沉积相比,陆相沉积类型多种
多样,横向变化显著,地层对比也比较困难。沉积物中以
碎屑(砾、砂、泥)成分为主,有时含陆生动植物化石。

显生宙PH
元古宙PT 太古宙AR 冥古宙HD
地质年代简表——据王鸿桢、李光岑《中国地层时代表》(1990)简化
地质时代 代
新生代Kz
纪 第四纪Q
第三纪R
距今年龄值 (百万年)
生物演化
晚第三纪N
人类出现 1.64-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早第三E纪 23.3-65
中生代Mz
古生代 Pz
晚古生 代Pz2
of years old. Their substance was completely replaced by silica,
which preserved all the original details of form.
Trilobites preserved as fossils in rocks about 365 million years old.
(一)岩性地层单位

组是地方性的最基本的地层单位。凡是岩相、岩性
和变质程度大体一致的,与上下地层之间有明确的界限的,
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比较稳定的地层,都可以划分为一个组。
❖ 比组大的地方性地层单位叫群。凡是厚度巨大、岩性 较复杂而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无明确界限可以分组 的一套岩系,或者是连续的、在成因上互相联系的几个组 的组合,都可以划分成一个群。

地质地貌学PPT课件

地质地貌学PPT课件

三、主要岩石的风化特点及岩石地貌特征 不同矿物组成的岩石在外界条件下,风化特点也会不同. 1.花岗岩 在植被覆盖时,物理风化强烈,易崩解成碎粒;在湿热条件 下,化学风化强烈,石英保留为砂粒,长石风化为粘粒,形成砂中带粘 的风化物。花岗岩常有数组节理,易形成球状风化现象,但在北方,化 学风化较弱,易形成险峻的山峰。 2.玄武岩 较花岗岩易风化,风化产物粘细,由于含磁铁矿,风化后形 成硬壳,成为影响作用生长的因素。如化学风化不强,易形成陡峭山坡。 3.页岩 易发生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为粘土矿物,其中夹有页岩碎片, 进一步风化可形成肥沃土壤。 4.砂岩 抗风化能力强,风化物与原岩性质相近,含砂量高,松散,易 透水。 5.石灰岩 主要成分CaCO3,易溶解,风化物质地粘细,含钙质丰富, 酸性弱,发育的土地肥力较差。 6.石英岩 风化最难,以机械破碎为主,沿节理易形成陡峭山峰,发育 成土壤肥力差。 7.大理岩 其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在湿热气候区,主要发生化学风化, 风化土层浅薄,而在干旱区,则难于风化而形成陡峭的地形。
(二)实质
地下深处的岩石在出露或接近地表后,为适应地表常 温常压的新环境, 必然发生的一种变化过程。
(三)分类
通常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
1、物理风化
概念: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的 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 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以温度变 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 化为主要影响因素,破坏只使岩石由大块变为 小块,再变成细沙,细粉,最后变成岩土。
(四)风化作用小结 1、风化作用总的结果
削弱破坏岩石颗粒间的连接,形成、扩大岩体裂 隙,降低断面的粗糙程度,产生次生粘土矿物等, 从而降低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

一、地质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在当前阶段,地质学主要研究固体地球的最外层,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

因为这一部分既是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部分,同时也是容易直接观测和研究历史最久的部分。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科学。

本书主要介绍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和一般原理,以便使学生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地理学及其它有关学科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

二、地质地貌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地质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属于地球科学(简称地学)的范畴,也是六大基础自然科学的组成部分。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既不同于数学,也不同于物理和化学,而是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从而也具有它自己的研究方法。

(一)地质地貌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涉及到悠久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具有多因素互相制约的复杂性、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二)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地质地貌学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地质地貌学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推理的基本方法是演绎和归纳。

1、野外调查了解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矿产分布情况,除了搜集和研究前人资料外,必须进行野外调查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

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

2、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室内实验也是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

在野外采集的各种样品,都要带回室内进行实验、分析和鉴定,例如岩矿鉴定、岩石定量分析、化石鉴定、同位素年龄测定等。

为了生产实际需要和探讨某些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发展规律,有时需要利用已知岩矿的各种参数及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又如,在室内进行地质力学模拟实验,可以得出各种构造型式的形成条件和展布情况。

3、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现代地质学接受了莱伊尔现实主义的合理部分,即以今证古的原理,同时也注意到地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地质地貌学

地质地貌学

绪论1、什么是地质学?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地质学:研究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对象:地球内容:①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分布规律;②研究岩石圈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地质构造和发展规律;③研究岩石圈的发展历史及地球上的气候、生物演化规律;④地质学理论在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方面的应用。

2、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P8第一章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由于地球表面起伏相差很大,加上各地区的岩石种类和结构不一样,常导致实测的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不相符合,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地热增温率:通常把每向下加深100m温度增高的数值,叫做地热增温率。

地热异常区:如果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则这一地区就叫地热异常区。

磁偏角: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叫磁偏角。

磁倾角:在磁极区,磁针直立(与水平面成90°),磁针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磁倾角。

剩余磁性:岩石在形成过程中获得的磁性叫剩余磁性。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3、何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内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掩饰的风化作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第二章1、名词解释:矿物:(狭义)指岩石圈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

类质同像:矿物的相当质点被性质相似的质点所占据而保持晶体结构不变的现象。

同质异像: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解理: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地质地貌学-名词解释

地质地貌学-名词解释

绪论地质学:研究地球(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及演化历史的科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气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地貌形成演变特征和地貌组合特征岩石地貌学:研究不同类型岩石在外力剥蚀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构造地貌学: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后形成的地貌、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农业资源:一般指农业自然资源,即一切可用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对象,包括农用地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及可提供植物养分的矿物资源地球基本知识重力:指地面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该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对流层:大气圈的最下层,密度最大,平均厚度10~12km,赤道地区约为16~18km,两极地区约为7~9km 莫霍面: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地震波的传播速率发生急剧变化的面)古登堡面:地核与地幔之间的分界面软流层:上地幔的中部(约在50~250km处),存在一个塑性层,叫~。

软流层物质可缓慢流动,岩浆主要发源于此层中,一般认为地壳运功与此层有关。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包括整个地壳以及上地幔顶部)克拉克值:国际上决定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百分比,称为~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地质营力:使地壳发生变化的力量叫~矿物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经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自然产物,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空间格子构造: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上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空间格子就是表示这种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结晶质:组成它们物质的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有序的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的固体物质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有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称类质同象(或称同晶置换)同质异像: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溶液的酸碱度等)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双晶:同种物质的晶体成有规划的连生。

地质地貌学考试重点(详解)

地质地貌学考试重点(详解)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2)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第二章矿物1、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化学组成:类质同像——组成矿物的离子被性质相近的离子所置换,而置换后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变。

同质多像——指同样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结晶出不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矿物。

3、矿物的理化性质(1)颜色:自色,他色,假色(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3)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4)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5)解理: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或无解理(6)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种矿物的岩石大理石、自然界中大部分岩石是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如花岗岩)4、常见矿物:绿帘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正长石,钾微斜长石,透长石,斜长石,沸石,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膏,石英,钾盐,雄黄,雌黄, 第三章 岩石 一、岩浆岩 1、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形成、运移、冷凝成岩的整个活动过程称岩浆作用;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2、主要矿物:是指岩石中含量多并决定岩石大类和命名的矿物,其含量一般大于10%。

3、次要矿物:是指在岩石中含量较少,对于划分岩石大类并不起作用。

一般含量5%--10%,但可作为进一步划分岩石种属的依据。

4、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和晶粒相对大小,以及矿物间相互结合关系所表现的出来的岩石特征。

地质地貌学重点

地质地貌学重点

7. 岩浆: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8. 岩浆作用方式:
① 侵入作用: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由于上覆岩层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迫使岩浆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
② 喷出作用: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
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其中逆掩断层:断面倾角 <45 °推覆构造:断面倾角 <30 °
平移断层 — 两盘水平错动(断面近直立)
枢纽断层—某些断层运动具有旋转性质,好像上盘围绕着一个轴作旋转运动
25.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性能、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13. 各种风化作用的相互关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时发生、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物理风化使岩石破碎表面积增大,有利于水溶液的渗透为化学风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化学风化溶解了岩石中易溶物质,改变了岩石的物理性质从而加速了物理风化的进行。物理、化学风化作用又为生物风化的深入创造了条件。
地质地貌学
1. 地球重力分布:地表重力随纬度增加而增大,随地表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地震波的变化来研究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和流体,速度较快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速度较慢
3. 地质作用:作用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18. 岩石的相互转化: ① 不管什么岩石,一旦进入高温(大于 700 ~ 800 ℃)状态,岩石就将逐渐熔融成岩浆。岩浆在地下浅处冷凝成侵入岩,或喷出地表而形成火山岩。
② 出露到地表面的岩浆岩、变质岩与沉积岩,在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经过风化、剥蚀、搬运作用而变成沉积物,沉积物埋到地下浅处就硬结成岩 -- 重新形成沉积岩。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绪论1、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貌学2、地球一同于其它自然物体的特殊性表现有哪些?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4、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5、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6、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7、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1 章地球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地壳、地幔、克拉克值、地质作用、地质营力。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地貌的形态有哪些?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4、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5、地球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加大减小)。

6、重力实测值(大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有(金属矿产天燃气)。

7、从物质组成来看,地壳分为两层:、8、(上下)地幔(中部下部)的塑性层,称为软流层。

9、软流层以上,包括以及,称为岩石圈。

10、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11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所引起的。

12、地热异常指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

13、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外部圈层构造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构造的地核、地幔和地壳。

15、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与古屯堡面之间为地幔。

16、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17、外营力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18、内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19、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外部能量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20、各种地质现象,如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都发生在地壳。

21、海平面以下的地形是起伏不平的,临近大陆的海水下的宽广平台为大陆架,它以下较陡的斜坡叫大陆坡,再往下的缓缓倾斜地带为大陆基,再往外延伸便是宽广的大洋盆地。

地质地貌学

地质地貌学

地质地貌学地质地貌学是许多科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探索和了解地球构造过程的科学和研究手段。

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质地貌的演化、发育及其影响的分析,特别是局部的地质地貌特征,地质地貌学直接关系到地球的演化与变化。

地质地貌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层面指的是探讨整个地球上大自然界的景观构造与结构,即地质地貌的演变过程和构成要素,包括构成地质地貌外貌的地形和地貌特征、景观类型、分布状况、演变历史、形成机制、形成条件等。

微观层面则关注于地表特征的尺度、结构和动力的演变,例如碎屑层、滑动层、填充层等。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涉及多个科学,包括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生态学、土木工程和农业等学科。

其研究内容及方法还有广泛的应用,既涉及矿物学、岩石学、化学、物理学,也涉及遥感学、图形学和计算机技术等。

因此,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为多学科融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思想是基于地质地貌学的多学科理论。

地质学的大量调查、实验和研究的结果表明,地质地貌的演变过程是复杂的,主要涉及到地质演化和地貌变化的多种因素,包括物质条件、能量条件、生物条件、成因条件和解释条件等。

因此,地质地貌学不仅要了解和研究地质地貌外貌的演化过程,而且要分析、探究和解释这种过程所影响的特定参数。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不仅提供了有关地质演化和地貌变化的重要科学知识,还为其他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同时,地质地貌学也为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如规划城市环境建设、建立工程的基础及其他有关的工作等。

此外,地质地貌学还与环境保护、地理景观保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地质地貌学是一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学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在地质地貌学领域的综合性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地质地貌的演化过程,从而推动地质学的发展,为人类开发和发展地球构造提供重要参考。

地质地貌学是一种研究和教育的科学,它不仅研究地质地貌演变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起到科学教育、科学思维培养以及科学文化普及的作用。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法

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地质地貌学的那些研究方法,可有意思啦!你想想看,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谜题,而地质地貌学就是我们解开这个谜题的钥匙。

那怎么用这把钥匙呢?首先就是实地考察啦!这就好比你要了解一个人,不得亲自去和他相处呀!地质工作者们会翻山越岭,走进那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去观察岩石的纹理、山脉的走势、河流的奔腾。

这多带劲啊!他们就像勇敢的探险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寻找着地球的秘密。

还有啊,采集样本也是超级重要的哦!就像我们收集邮票一样,地质工作者们会小心翼翼地把那些有代表性的岩石、土壤样本带回来。

然后呢,在实验室里好好研究它们,看看里面都藏着什么秘密。

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这是在和地球对话呢!再来说说测量和绘制。

哎呀呀,这就像是给地球画一幅超级详细的画像。

测量山峰的高度、峡谷的深度、河流的长度,然后把这些数据都画在地图上。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看到地球的“模样”啦,是不是很神奇?然后呢,还有历史分析。

你可别小看这个,地球的历史可比我们人类的历史长得多啦!通过研究那些古老的岩石和地层,我们就能知道地球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什么样子,经历了哪些变化。

这就好像我们穿越回了过去,亲眼目睹地球的成长历程。

你说,地质地貌学是不是特别有趣?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

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那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也可以多出去走走看看呀,留意身边的山山水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说不定我们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呢!所以啊,大家别总是待在屋子里,多出去和地球亲近亲近。

去看看那些雄伟的山脉,去摸摸那些古老的岩石,去听听河流的歌声。

让我们一起成为地球的好朋友,一起探索地质地貌学的奇妙世界吧!这真的是一件超级棒的事情,相信我,你一定会爱上它的!。

地质地貌学知识点串讲

地质地貌学知识点串讲

地质地貌学知识点串讲地貌学知识点串讲一、掌握以下基本概念: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3.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关系如何?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历史的角度看,二者脱胎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是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种发展起来的,属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二者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学科。

(3)由于任何一种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貌形态的同时,也形成第四纪堆积物,因此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都具有多种理论和应用实际价值。

4.第四纪分为四个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为(中文和代号):、、、和。

5.简述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6.第四纪沉积物成因标志:主要有、、三类。

7.地貌形态:8.地貌形态测量指标:地貌形态测量是用数值表示地貌特征的一种定量方法。

主要形态测量指标有、、。

9.形成地貌的内、外地质营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有什么影响?10.巨型地貌(一级地貌)包括即地球上的和;大型地貌(二级地貌)包括和;中型地貌是大型地貌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以及。

11.准平原:在山峦起伏的广大地区,经长期侵蚀剥蚀作用把地面夷平为起伏平缓的平原。

12.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经构造运动抬升后,其残迹也可见于高山峰顶或高原的顶部,称为夷平面。

13.山麓面: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坡面洪流不断搬运风化碎屑而致山坡大体保持原有坡度平行后退,山体不断缩小时在山麓形成的大片基岩夷平地面,有时上覆一层较薄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

14.地文期:区域地貌的发育分期,亦即地貌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与过程。

15.风化作用:16.风化作用按性质分为、和三种类型。

17.根据风化作用进行的强弱和性质风化分为四个阶段:、、、。

18.残积物:19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大陆地壳表层构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称之为风化壳。

20.残积物的岩性由、及组成。

地质地貌学 pdf

地质地貌学 pdf

地质地貌学地质地貌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质和地貌特征的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历史、预测地质灾害以及规划人类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地质地貌学的文章:地质地貌学:探索地球表面的奥秘地质地貌学是一门跨越地质学和地理学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和地貌特征。

通过深入了解地质地貌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历史、预测地质灾害以及规划人类活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价值。

一、基本概念地质地貌学中的“地质”指的是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化历史,而“地貌”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态及其形成和演变过程。

因此,地质地貌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尺度,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等多个领域。

二、研究内容地质地貌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貌形态与分类:研究各种地貌形态的特征、分类和形成机制,如山地、平原、河流、湖泊、海岸等。

岩石圈与构造地貌:研究岩石圈的结构、构造和运动,以及构造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2、气候地貌:研究气候因素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地表过程的作用。

3、水文地貌:研究地表水的运动、侵蚀和沉积作用,以及水文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4、土壤与土地利用:研究土壤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地调查、室内实验分析、遥感技术应用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获取丰富的地质地貌数据,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

1、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获取第一手的地质地貌数据,如地形测量、岩石类型鉴别、土壤剖面观察等。

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地表过程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室内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各种地质和土壤样品的成分、结构和性质。

例如,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手段,可以分析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通过土壤理化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形成过程。

地质地貌学

地质地貌学

地质地貌学一.名词解释1.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2.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

3.类质同象:在一定结晶条件下,矿物晶体中部分质点的位置被另一种化学性质相似的质点所替代,但不破坏本身的结晶格架,这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4.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如温度、压力、介质性质等),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形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都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5.波痕:沉积过程中,沉积物由于受风力或水力的波浪作用,而在沉积层面上遗留下来的波浪的痕迹。

6.风化壳:从整个岩石圈来看,上层部分都是风化残余物(包括就地堆积的与经过搬运的),它们构成一层薄薄的外壳叫做风化壳。

7.蠕动: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及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移动的现象。

8.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地面形态发生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

9.变质作用:地壳中原来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甚至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

10.矿物:是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11.硬度:指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12.解理:矿物受打击后,沿着一定结晶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13.岩浆作用:岩浆形成、运移和冷凝成岩的整个活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4.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

15.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16.风化作用:地壳岩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17.崩塌: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称为崩塌。

18.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和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化历史的一门学科2.地质学研究对象:地球(主要是岩石圈)3.地貌——地球表面有各种高低起伏的形体,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沟等等,这些形体总称为地貌4.地貌学——就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布和发展规律科学,所以地貌学也叫地表形态学。

5.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形】6.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7.地貌形成答案原因(1)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2)地质构造[顺构造、逆构造](3)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作用、外力作用]8.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1)内力作用主要是指由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活动等(2)外力作用主要是指起源于太阳能、重力能和潮汐力影响而产生的冰川、水流、海浪、风和生物等的作用(3)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同时出现,彼此消长,互相影响,不能将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发展视为某种单一的动力作用的结果(4)内力作用主要是形成地表的基本起伏、塑造地表的大型地貌骨架,作用结果趋向于增强地形差异;外力作用则是削高填低,其作用结果趋向于减弱或消除地表起伏的差异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结构(1)外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内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 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Km,莫霍面之上称地壳;之下称地幔3.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898km深度。

此界面之上到莫霍面称地幔。

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核。

4.地壳分两层:上层为硅铝层(花岗岩层)只有大陆有,大洋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层)大陆大洋都有第二章矿物1.多数矿物是化合物、晶质体、固体2.类质同像——组成矿物的离子被性质相近的离子所置换,而置换后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变。

3.同质异(多)像——指同样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结晶出不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矿物。

4.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方向裂开的性质。

裂开的光滑平面为解理面5.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任意方向裂成凸凹不平的断裂面注:解理发育的矿物无断口,断口发育的矿物无解理6.矿物主要以硅酸盐矿物为主,占地壳85%第三章岩石1.岩浆岩主要成分SiO2占59.14%左右,据此将岩浆岩划分为4大类:超基性岩(<45%)(不饱和岩石)基性岩(45-52%)(饱和岩石)中性岩(52-65%)(饱和岩石)为主——酸性岩(>65%)(过饱和岩石)2.岩浆岩作用形式(1)喷发(2)侵入【深成侵入、浅成侵入】3.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区别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发生位置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地表环境条件高温高压较高温较高压常温常压动力来源内动力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相变特征液态——固态固态——固态空间变化原地岩石异地岩石4.胶结作用(只发生在碎屑沉积物中)5.胶结类型【接触式胶结、空隙式胶结、基底式胶结(最牢)】6.岩浆岩构造【块状】沉积岩构造【层理】变质岩构造【片理】7.鲍文反应:(1)岩浆岩中只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一半随温度的降低,高熔点的矿物先结晶,低熔点的矿物后结晶(2)并非后一种矿物必待前一种矿物结晶完毕后才开始结晶,所以,每个系列纵的方向上,前后相邻的矿物也可以共生。

(3)一般来说,愈先结晶者,自形程度亦愈高,晚晶出的矿物大都为半自形晶或他形晶第四章地质发展史1. 确定地质年代的方法(1)地层学方法(2)古生物学方法(3)构造地质学方法2.地质年代单位级别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大宙宇︱代界︱纪系小世统3. 地层接触关系(1).整合接触当地壳处于相对稳定下降(或虽有上升,但未升出海面)情况下,形成连续沉积的岩层,老岩层沉积在下,新岩层在上,不缺失岩层,这种关系称整合接触。

其特点是:岩层是互相平行的,时代是连续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是递变的。

(2).不整合接触由于构造运动,往往使沉积中断,形成时代不相连续的岩层,这种关系称不整合接触。

按照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之间的产状及其所反映的构造运动过程,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和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

第五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1.构造运动(地壳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2.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变位留下的形迹3.岩层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4.褶皱——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

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末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5.褶皱构造——通常指一系列弯曲的岩层;而把其中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6背斜与.向斜本质的判断:即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背斜;相反,褶曲核部是新岩层,而两翼是老岩层,就是向斜7.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包括【节理】和【断层】两类节理——指岩层或岩体破裂后形成的一种裂缝。

其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节理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张节理】;【剪节理】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裂后,两侧岩块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位移。

8.断层的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正断层(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逆断层(3)平推断层——指断层两盘沿着断层面在水平方向发生相对位移的断层,又叫平移断层9.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级别,通常用里氏震级来划分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烈度第六章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指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太阳辐射、温度变化、水和气体( 氧、二氧化碳等)以及生物等的作用,其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2.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3.物理风化作用的原因:(1)卸荷释重(2)温度变化(3)空隙水(孔隙水、裂隙水)物态变化、(4)盐类潮解与结晶等作用4.水化作用:水分子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结合,改变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含水矿物5.水解作用:由于水中有一部分水分子离解成H+ 和HO—离子,从而使水具有酸性反应或碱性反应,使一些矿物溶于水后,其离子能和水中的H+ 和HO—离子结合而形成新的矿物6.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1)气候因素(2)地形因素:一是地势高度,二是地势起伏程度,三是坡向(3)岩石性质7.风化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1)机械破碎为主的碎屑阶段。

特点: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这一风化阶段主要分布在年轻的山区与常年积雪的高山及两极地区(2)钙淀积或饱和硅铝阶段特点:表层具有极细的土被,越近下部,残留碎屑越粗大。

(3)酸性硅铝阶段特点:氯化物、硫酸盐被大部分淋溶迁移,碳酸盐也被大量淋滤流失。

(4)铝的阶段特点:化学风化作用进行得比较彻底第七章坡地重力地貌1.崩塌——斜坡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迅速垮落的现象,2.崩塌发生的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决定了岩石风化产物的类型、性质。

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促使岩石风化破碎,产生崩塌。

(2)地形条件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其中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明显。

另外,坡地的相对高度直接影响崩塌的发育规模(3)岩石条件:崩塌一般发生在块状或厚层状坚硬的岩体中(4)构造条件:岩层完整不容易发生崩塌。

但实践上斜坡上存在各种结构面将斜坡切割成不同的结构体,从而削弱了岩体内部的连接,为崩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滑坡——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或其它碎屑堆积,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4.滑坡的影响因素(1)斜坡的地貌特征斜坡地貌决定了斜坡内部应力分布状态及地表流水特征,特别是斜坡的高度、陡度和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2)岩土结构和岩性:一是滑坡常断层面、节理面或岩层不整合面滑动,二是沿松散沉积物和基岩面之间滑动或者沿岩层层面滑动,尤其在岩层面与斜坡倾向一致,而岩层倾角小于斜坡倾角时最易形成滑坡(3)地下水地下水与土(岩)体间发生的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使土(岩)体失去稳定性,产生滑坡(4)地表水地表水对滑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河水的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使河岸、海岸、湖岸(库岸)的坡脚被淘蚀,使岸坡上的物体支持力减小而产生滑坡第八章流水地貌1.坡面径流主要表现为【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三种方式2.可把沟谷分为【切沟】、【冲沟】和【坳沟】三个发育阶段3.每个阶段的特点:切沟:通常发育在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顺坡流动,侵蚀后形成细沟,再侵蚀扩大,发展成切沟。

切沟横剖面呈“V”型。

沟缘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沟身所在的坡面大致平行冲沟:它有切沟进一步发展而成。

向源侵蚀和侧蚀很发育,横剖面呈宽展“V”型。

沟底纵剖面与沟身所在的坡面不一致。

沟底剖面呈凹弧曲线。

坳沟:冲沟发育到一定程度,侵蚀减弱,不再加深沟底,沟坡逐渐变得平缓,不再有明显的沟缘。

坳沟的形成标志着沟谷发育已到了衰亡阶段4.洪积扇——河流在出口处堆积的扇形体5.洪积扇组成物质从扇顶到扇缘可分为三个相带:(1)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

砾石粒径大,砾石间常有砂、粘土混杂充填。

堆积厚度大,分选性差,透水性强(2)扇中相位于洪积扇中部,组成物质较扇顶相为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

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

砂层中常见交错层理。

(3)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

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6.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和地质、地形、气象、水文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因为这些条件直接影响到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泥石流水体补给和泥石流形成沟谷条件。

7.泥石流的类型【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8.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破坏地表有三种方式【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

总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侵蚀可分为【下切侵蚀】和【侧方侵蚀】两种9.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时间上: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随着坡度减小,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空间上: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10.河流的搬运方式主要有三种【推移】【悬移】【溶解质搬运】11.河流沉积作用——河流搬运物从河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称河流沉积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机械沉积作用】根据沉积的部位分为:【山口沉积作用】、【谷底沉积作用】、【河口沉积作用】@河谷基本形态12.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上部主要是洪水期沉积于河漫滩上的细沙和粘土,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沙和砾石13.河流阶地的成因及基本条件:(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的谷底(地壳相对稳定时期,旁侵蚀为主(2)后来因地壳的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期河流向下侵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