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答案解析)2020年高考全国卷III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根据图5所示的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可以看出它们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品交易的需要。

2、东汉末年,曹操在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这一措施客观上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3、唐代书法家张旭的书法呈现出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7、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这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材料一:西周时期的都城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

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材料二:古希腊城邦一般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

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3历史解析

2019年全国卷Ⅲ历史真题解析——基于昭阳二中154班教学反思范文仓一、选择题(一)中国古代史部分24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即儒家文化。

考查中国悠久文化核心素养。

抓住关键词“孝”“悌”,即可得出源于宗法制,答案选A。

B选项禅让制、C选项郡县制够不成干扰,很容易排除。

据考生反馈,D选项察举制,由于举“孝”“廉”,仅仅根据“孝”选择了D选项。

忽略了察举选官制度与题目主旨是否相符,缺少与选项A的对比,属于基础知识不牢能力欠缺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其实本题难度不大,属于中等难度偏下的题。

据考生反馈,失分原因在于一下子从政治题过度到历史题,心理上有些不适应。

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综合科训练,尽量不要单科单打独斗,以免出现此种科际分割心理。

2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堂上对魏晋石窟艺术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杨琪教授作客中华文明大讲堂讲述的敦煌莫高窟,笔者以此拓展开来讲述了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并写了一首关于北魏和两大石窟的现代诗歌。

讲课时主要通过石窟艺术特点着重强调民族融合,亦即汉文化对北魏鲜卑族的影响,进而通过与近代西方列强入侵的异同归纳概括出“落后文明融入先进文明”这一规律性认识。

笔者上新课时原创的单元测试题考过,高三最后一次四声联考25题也从同一时间段同样的角度考查过。

故本题选D,儒家文化的影响,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6题,考查北宋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或原因,即三冗二积中的冗兵冗费。

考查史料证实核心素养。

考查题目反映北宋募兵制,士兵待遇优厚,士兵数量多。

笔者上课时以澄清水浒八百万禁军教头林冲并非领军八百万为导入,通过吴晓波《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之王安石变法》的明清军队数量对比,讲清了冗兵冗费。

B 选项提升了军队战斗力,明显北宋军队战斗力差的情况不符。

C选项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与消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强化了中央集权不符。

D选项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材料无体现,也不符合题目主旨。

故正确选项为选A,加重了财政负担。

因此,本题属于比较容易的题。

2019年全国3卷历史41题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共12张PPT)

2019年全国3卷历史41题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共12张PPT)

《黑奴吁天录》( 1901年译)
译者称“非代黑奴吁也”,鉴于“为奴之 势逼及吾种”,“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 之一助”;删除了原著中部分宗教思想较 浓的内容,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
话剧《黑奴吁天录》 (中国留日学生改编 ,1907年)
黑人奴隶奋起反抗奴隶主的残暴统治,为 了独立和自由,手持长枪与奴隶主殊死搏 斗,最后胜利出逃。
中国史部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思想解 放的潮流 世界史部分:二战后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
(三)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涉及到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家国情怀。 2、考查方式 唯物史观题需要将历史现象置入特定的时空中思 考才能解决问题获取答案。
三、高考备考策略
1、41题特点
(1)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多 元化)。 (2)材料呈现形式多样(文字、表格、地 图、时间轴),问题呈现形式多样化(自拟 论题、提取信息或情节,提出见解或者启示 等),能力要求高,难度大。
三、高考备考策略
2、备考策略
①以文明史观为基础,整合通史体系 关注基础知识的过关和通史线索的梳理; ②以社会史观为指导,扩展教学资源 注重知识面的扩宽,历史学习不仅有深度还 应有广度。 ③以学术前沿为高度,培养多元思维 加强开放性试题的练习及解题技巧的指导。 ④规范答题用语和答题格式。
一、高考试题分析
(一)试题命题意图
本题以文学作品被翻译、改动为切入点,以近现 代史上民族危机之时,有识之士的奋力抗争,维护中 华民族利益的历史为时代背景,以期达到宣扬爱国主 义的目的。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 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能力全 面且要求较高。
(二)考查的历史学科知识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在新老高考并行、新旧课标交替时期,注重严格贯彻依标施考,试卷结构、题量、难度适中,试题情境友好平实,为平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一、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五史”考查体系1.推进党史考查进一步深化高考试题从党史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难题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

如文综乙卷第41题选取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不同文献,要求学生比较三方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态度和实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反攻、力争受降权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的巩固,对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综甲卷第30题以党的一大关于当时工作重点的讨论为主题设置情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作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党在救国大业中表现出的先进性、创新性。

2.注重考查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典型史实,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如文综甲卷第42题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要求学生自主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考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掌握程度和对祖国建设成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认识。

文综乙卷第30题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艺术家将现代艺术形式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文化创作成就,启发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精神内涵。

3.坚持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如文综甲卷第47题以春秋时期孔子的“乐教”设置问题情境,展现“乐教”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独特功能,启发学生认识“乐教”对儒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试卷为人教版高三历史综合测试卷,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 考查内容。

- 涵盖了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

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均有涉及,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选择题部分。

- 得分情况。

- 整体得分率约为60%。

其中第5题、第12题和第20题错误率较高。

- 典型错题分析。

- 第5题:题目内容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下,负责审核政令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吏部”。

正确答案是B门下省。

学生错选A中书省的较多。

原因在于学生对三省的职能记忆混淆,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这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三省六部制具体职能的记忆。

- 第12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 意大利商业城市的繁荣 B. 刺激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C. 促使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D. 使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正确答案是B。

很多学生错选D。

学生没有理解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的直接影响和先后顺序。

新航路开辟首先刺激了大西洋沿岸国家如英国工商业的发展,而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在17世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新航路开辟后商路转移的直接影响。

这表明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方面存在不足。

- 第20题:“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苏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 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 提出杜鲁门主义 D. 实施马歇尔计划”。

正确答案是A。

部分学生错选B。

学生没有准确区分苏联在冷战不同阶段针对北约的不同应对措施。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延续“宽广融通”的风格,立意深远,视野开阔,题材丰富。

三套试卷在坚持“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同时,呈现出稳中求进的特点。

“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试卷考查了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及“四史”、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有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文化自信,彰显历史学科的文化意涵和育人功能。

其次,试卷聚焦核心素养,彰显新课程理念,贴近时代、贴近教材、贴近教学实际,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再次,试题以丰富多样的素材为载体,呈现古今中外重大史事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中的生活,思考、探索生活中的历史,关注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意识和时代使命感。

“进”,突出表现在两个层面:纵向来看,三套试卷保留了开放性试题,加大了对学生叙事能力考查的力度。

横向来看,新课标卷的变化最大,一方面选考题退出,试卷结构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试题立足于统编教材,考查内容更加丰富、立体。

试卷的题型和形式与此前文综试卷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保证了考生的稳定发挥,实现了平稳过渡。

试题的新变化,并没有给考生的作答带来障碍,保证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发挥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作用。

一、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时代主旋律新高考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和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风向标。

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品德修养、关注世界与时代的变化。

试题中巧妙融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追根溯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丰富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020年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

2020年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3.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

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3)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

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

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7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城市发展,保持了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

从难度来看,第(1)(2)问比较简单,第(3)问有一定难度。

从试题类型来看,第(1)问属于概括归纳题,具体方法是:逐句逐字阅读材料,根据标点符号、主体或意思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结合所学,转化语言;罗列答案,规范书写(序号化、段落化和要点化)。

第(1)问12分,西周和古希腊各作答三点以上,共六点以上即可。

第(2)问表面上属于概括归纳题,但事实上,题干材料中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那怎么办?分析转化问题,发现问题可转化为城邦国家产生的条件,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6分,作答三点以上。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题卷分析范文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题卷分析范文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必做题部分(85分)。

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4-2025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情分析

2024-2025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情分析
2024·全国卷Ⅱ
抗战成功后国共力气对比的改变趋势
2024·全国卷Ⅲ
渡江战役中否定列强在华特权
2024·全国卷Ⅰ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2024·全国卷Ⅱ
争取国际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2024·全国卷Ⅱ
30
抗日斗争农夫热忱
经济
2024·全国卷Ⅱ
依据地建设
2024·全国卷Ⅱ
抗战成功后国民政府经济政策
2024·全国卷Ⅱ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2024·全国卷Ⅰ
中国现代化历程
2024·全国卷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革命主见
2024·全国卷Ⅱ
29
孙中山加强革命领导核心
经济
2024·全国卷Ⅱ
广告与近代思想解放
2024·全国卷Ⅲ
中西习俗的融合
2024·全国卷Ⅰ
电影发展
2024·全国卷Ⅱ
服饰变革与维新思想
文化
2024·全国卷Ⅰ
29
中共成立思想条件
西方文化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024·全国卷
康有为的儒学相识
2024·全国卷
清末对“德”“才”的新相识
2024·全国卷Ⅰ
41题25材料
清末地方自治背景
2024·全国卷Ⅲ
41题材料题
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的共同因素
2024·全国卷Ⅲ
评论题
汉阳铁厂发展蕴含的现代化启示
二、民国前期
年份·卷别
题号
命题角度
政治
2024·全国卷Ⅰ
2024·全国卷Ⅱ
孟子法制观念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
年份·卷别
题号
命题角度
政治
2024·全国卷Ⅰ
西汉郡级政区改变

2018年全国3卷历史41题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共13张PPT)

2018年全国3卷历史41题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共13张PPT)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中中 中下
下下
(圣 (仁 (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愚
人) 人) 人)
人)
尧、 舜周 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恒 公吕 不韦 荆轲
秦始 皇李
斯 陈胜
宋襄 公
夏桀
商纣
看法3:汉代班固评价人物等级的标准反映其渴望仁 政,反对暴政的思想。 说明:班固把实施仁政、提倡仁政的人物都给予了 很高的地位,把夏桀、商纣实行暴政的人物给予了 下等的地位,体现了其渴望仁政,反对暴政的思想。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 人) 尧、 舜周 文王 孔子
中中 (仁 人)
孟子 屈原 荀子
中下 (智 人)
子贡 范蠡 廉颇
中上
老子 商鞅 韩非
中中
齐恒 公吕 不韦 荆轲
中下
秦始 皇李 斯 陈胜
下上
宋襄 公
下中 夏桀
下下 (愚 人)
商纣
看法2:班固评价人物等级体现了汉代的治国思想。 说明:班固把儒家学说主要人物孔子、孟子等人称为圣人、仁 人、智人,给予他们上等人的地位,切合了汉武帝以来独尊儒 术的治国思想。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处于中上地位,说明道家无 为而治的思想对汉代影响深远。把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 物放在较高地位,体现了汉代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
三、高考备考策略
1、启示
①本题用表格的形式设置材料,需要考生最 大限度的获取表格中有效信息,充分调动和 运用所学知识,对学生能力要求极高。 ②解答本题时所需知识较多,不局限于教材 知识,涉及初中所学历史知识和日常积累的 历史知识,知识面要求广。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一、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概述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以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试题内容丰富,涵盖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多个领域。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史料分析、历史解释、历史论证等。

整体而言,试题难度适中,有利于选拔具有扎实历史基础和分析能力的考生。

二、试题分析与评价1.试卷结构合理,题型多样。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题型,全面考查考生的各种历史素养。

2.注重考查主干知识,强调历史逻辑。

试题以历史学科主干知识为依托,注重考查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性,使考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试题凸显历史学科特点,突出素质教育。

试题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切入点,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认识历史,培养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关注现实,联系生活。

试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引导考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和国家发展服务。

三、应对策略与建议1.扎实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生应通过系统学习,对历史知识形成体系化的认识。

2.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考生应在学习中注重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史料分析、历史解释、历史论证等,以应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考查。

3.关注历史热点问题。

结合现实,关注历史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历史敏锐度,有助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4.加强历史素养的培养。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等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三卷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和教育价值,对于选拔具有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的考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考生要想在历史科目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关注历史热点问题。

全国高考ⅲ卷历史试题分析

全国高考ⅲ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 12小题,每题 4分,共 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题目要求的。

24.以下列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相同写法,反响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频使用B.书写资料的不相同C.各国变法的推行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 A【分析】此题经过设计图文结合的情境,观察考生整理和理解图文资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

图中“车”“马”二字由繁到简,表面上反响的是字形的变化,实质上是由于文字使用频频,人们只好将字体简化,以利于平时的书写与交流。

正确答案是A。

从西周密战国,文字的书写资料,诚然从甲骨、青铜变为陶器、竹木简牍、缯帛、印玺、钱币等,但这不是影响文字繁与简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

各国变法对文字的繁简影响也不大,且有影响也在文字写法的多样性方面,故C项不选。

D项发生在秦一致此后,时代不对,可直接消除。

25.《史记》记录,西汉先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数不胜数” 。

这反响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重视提升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获取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权益控制了郡县【答案】 C【分析】此题观察考生阅读历史资料,提取历史信息,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实质的能力。

此题资料展现了西汉先期出现大量富庶的工商业者的现象,经过这一现象反响了当时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获取逐渐恢复与发展的社会现实,故正确项为C项。

A项描绘的现象与汉初的实质状况不符,故错误;依照所学知识可知,汉初推行重农抑商,工商业者社会地位较低,故 B项错误;题干资料说明工商业者权益很大,其实不是控制郡县,故D项错误。

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状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20~ 13010374. 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自耕农经济流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答案】 A【分析】此题经过给定唐代某一地区的土地规模占有比率表,旨在观察考生理解试题供应的图文资料,并进行完满、正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全国卷历史III卷解析

全国卷历史III卷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 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发展水平B. 绘画技术进步C. 政治权力干预D. 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III)【解析】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

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

2023年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3年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3年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试题分析解析
解读
本文旨在分析、解析、解读2023年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试题。

本次历史试题共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两部分,题目涉及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等多个方面。

选择题部分
本部分共有20道选择题,其中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熟练。

本部分中有些题
目需要考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如“某战役的胜利”,考
生需要根据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推理其所涉及的战役。

总体而言,该部分难度较大,题目分布也比较均匀。

问答题部分
本部分共有3个问答题,每个题目都有多个小问。

该部分在考
查考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给的
提示词进行自由发挥,展示出自己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该部分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现代史、世界史等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2023年高考全国卷三历史试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素养和过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考生也需要注重平时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复习,多进行历史资料的阅读和探究,提高自己的历史水平和能力。

2018年全国3卷历史41题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共13张PPT)

2018年全国3卷历史41题试题分析和备考策略(共13张PPT)

(二)考查的历史学科知识
中国古代史部分:先秦儒学、汉代儒学、汉朝治国思 想、重要历史人物及事迹等初高中历史知识。
(三)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涉及到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家国情怀。 2、考查方式 唯物史观:本题解题时需要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这一唯物主义原理。
时空观念:本题需要将历史现象置入特定的时空中思 考才能解决问题获取答案。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恒 公吕 不韦 荆轲
秦始 皇
李斯 陈胜
宋襄 公
夏桀
商纣
提取信息
论题(题目要求)
东汉、 史学家、
汉武帝独尊儒术;“论从史 出”;班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
班固、 学家,出身儒学世家;《汉书》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
汉代班固评价人 物等级的标准深受 儒家思想影响;
部重要的史书,其规矩法度清晰、 体例整齐合理,开启了官方修史
中国古代重视儒
的端绪;
家思想的发展;
尧、舜,上古治世,是公天下
物历及史事人迹;的周孔代文子儒表王开家;创 思周想王创朝始几人百;年基业;
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儒家思想; 屈原爱国诗人; 范蠡成功商人……
班固评价人物等 级体现了汉代的治 国思想; 班固评价人物等 级的标准与历史人 物的作用相互关联。
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 人) 尧、 舜周 文王 孔子
中中 (仁 人)
孟子 屈原 荀子
中下 (智 人)
子贡 范蠡 廉颇
中上
老子 商鞅 韩非
中中
齐恒 公吕 不韦 荆轲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题(卷)分析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题(卷)分析

WORD 格式可编辑2018 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 3 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4 分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 4 分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 分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 4 分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 分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 分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 4 分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 分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 4 分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 4 分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 4 分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 分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 分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 分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 分46 20 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 分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 15 分必做题部分( 85 分)。

中国史占58 分左右,世界史占27 分左右,与2017 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 1 和必修2 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 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必做题部分(85分)。

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也较高,这样的考查非常具有创新性,但是只要冷静回忆这一部分所学知识,注重答题分点、格式明确,该题迎刃而解。

以上种种都提示我们,高考历史甚至可以说文综“背多分”时代已经过去,高分不可能一蹴而就了,要通过踏实的积累、勤奋的练习,不断地反思来提升能力。

3.试卷关注家国情怀和时事热点近年来,家国情怀和历史核心素养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教育、民生、科技等时代话题都在高考卷中有所体现,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去关心民族民生,关注这个时代。

试题分析如下: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正确答案:D 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5.表一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正确答案:B考点: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正确答案:D考点: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

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

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正确答案:D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的理解。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入侵的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维新派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严复思想的特点的理解。

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正确答案:C 材料反映的是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结合该内容及材料时间“1920年”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逐渐取胜,影响日益增强,故C符合题意;A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实业救国思潮是近代实业家的救国理念,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批判,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正确答案:C。

A在材料中未体现。

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

考点:本题以民主法制建设这一热点问题切入考查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相关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时间“1956年”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31.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正确答案:A 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A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不正确;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不正确。

考点: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理解。

解答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

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32.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

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正确答案:B由材料“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的能力’”可知,当时雅典公民热衷于参政议政,B符合题意;A是材料现象;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C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的参政意识较强,而不是思想纷争,D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