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物质的组成(第2课时)

合集下载

第3节 物质的组成 第2课时

第3节  物质的组成 第2课时

第3节物质的组成导学案第2课时化学式的书写及简单化合物的命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书写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区别与联系2、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3、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组成元素的化合价4、掌握简单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二﹑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式的书写化合物的命名化合价的计算难点:化学式的书写化合物的命名三﹑学法分析推理归纳总结指导阅读四﹑学习过程【自学导航】1、阅读课本83页参考氧化铝化学式的得出过程,请你尝试写出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

①写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符号,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Al O P O②查出以上两种元素的化合价:Al +3,O -2 P +5,O -2③计算两种元素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3×2=6④正价元素的原子个数:6÷3=2⑤O原子的个数:6÷2=3⑥将原子个数分别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方: Al2O3⑦检验:(依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2+(-2)×3=0【合作探究】一、如何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原则】1、各种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通过实验方法测定出来的,一种纯净物只能由一个化学式来表示,不能主观臆造。

2、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元素的化合价数值与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密切相关的【讨论】课本P83“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氧化铝的化学式”:一个正确化学式的写出,需要有哪几个因素决定?分几步完成?【归纳】(1)书写化学式时元素符号写在左边还是写在右边:位置一般是左右。

(2)在标元素化合价时,对于有多个化合价态的元素,要准确标出对应化合价。

(3)原子个数是根据化合价确定的。

根据的原理,通常用法,计算出各自原子个数。

(4)写出完整化学式。

【总结】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1)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注意:(1)标注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务必要写在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标电性,后标数目 如+2表示在氧化铜中铜元素呈+2价【练习】1、已知下列各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它们与氧结合成氧化物的化学式:Fe +3氧化物 ; N +5氧化物 ; Na +1氧化物 ;【问题】试查阅碳的化合价,写出其所有氧化物的化学式。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二课时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二课时

§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二课时)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一中苗学文【学习目标】一、知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二、方法:比较、归纳法。

三、情感通过物质的分类培养学生的严密性和有序性。

【学习重点】: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通过具体的例子解决【教学用具】:一些单质或化合物;相关的图片; 挂图等.【教学流程】【创设情景,点燃激情】利用多媒体展示[讨论] 比较以下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第一组:氧气(O2)、氩气(Ar)、碳(C)、铁(Fe)、汞(Hg)第二组:二氧化碳(CO2)、氨气(NH3)、氯化氨(NH4C1)、硫酸(H2SO4)[结论] 不同点:元素种类的多少不同,第一组仅一种,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多种。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我们今天要学习几个大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细读课文,找出每个问题中有几个知识点,并以问题的形式归纳出来。

并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

老师巡回指导,解决个性问题,与本节学习目标扣得紧的问题让其记下,一会儿提出。

3、学生提问题,师生共同梳理,连同老师预设的问题一并写在黑板上:(1)、什么是单质?(2)、什么是化合物?(3)、什么是氧化物?(4)、化合物和氧化物有什么关系?(5)、元素通常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组成的单质是怎样分的?(6)P92检查站和P93习题3.4(7)我们学习过哪几种表达物质类型的概念?根据它们的从属关系将它们分类归纳。

【多边互动,合作探究】1、以上问题中,前5个学生阅读课文后都能解决,老师关键是强调一下“氧化物的概念”:它只限于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下面是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概念。

2、(7)题引导学生读P92下面的【整理与归纳】【训练检测,目标探究】一、快速记忆、梳理本节内容。

二、出示检测题:1.现有下列物质,请你把它们分类:①液氧;②红铜;③空气;④高锰酸钾;⑤氯化钾;⑥自来水;⑦蒸馏水;⑧氦气(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以下相同);( 2)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3)属于含氧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4)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2、H2、O2、CO2三种物质中,请从多角度来分析,三种物质中不同于其他物质的一种及原因。

第三章第三节 物质的组成 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 物质的组成 教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组成 教学设计第2课时 化学式的书写、简单化合物的命名一、学习目标1、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学过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2、能根据化学式对简单常见的无机化合物进行命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2、教学难点:化学式的书写 三、教学资源:导学案、ppt 四、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1、什么是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的书写源于一个什么基本的事实?(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展示教材81页,图3-24物质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让学生从微观角度来考察几种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明确化学式能够水分子金属铁氧化铜HOHH 2OFeCuO铜原子:氧原子=1 :1铁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真实反应物质的组成情况。

让学生理解必须依据事实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不能任意臆造。

导入新课: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书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如何对化学式进行正确的命名?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一、化学式的书写活动一:请学生试着写出下列已学过的单质的化学式,引导学生思考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并进行总结。

(一)单质1、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学式用元素符号直接来表示。

2、由双原子.../.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结论2:由双原子/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一起来表示,数字要体现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二)化合物活动二:创设情境,写出一些已学过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水的化学式是H2O而不是H30?引入化合价,化学家在研究化合物的组成时,发现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一定的,我们可以借助元素化合价来反应化合物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比。

让学生明确化合价是在研究物质真实组成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书写化学式。

回顾化合价口诀: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教案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教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2课时分子和原子教案【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各自保持它们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的观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实质,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学会运用比较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运用比较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教学难点】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情分析】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几个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分子、原子的知识,并通过演示水分子的分解过程,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引入,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像能力,突破难点。

专题三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专题三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化学学科教学设计授课学科:班级:授课地点(学校):授课时间:集资料等)论的方式及内容等)念依据等)环节一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二、探究新知阅读课本66页(拓宽视野)并观察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一)元素周期表规律1.发现和编制者:2.按原子序数既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周期表共个横行,个纵行。

横行为纵行为4..每一周期的相同,按最外层电子数从依次递增的规律排列。

5.每一族的相同。

同一族由上往下依次递增。

学生观看视频自学并思考,完成相应问题,表达和交流此部分内容不深,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学习习惯。

环节二(二)单质和化合物观察思考:阅读课本64页(最后一段)、65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从物质分类上观察下面两组物质有什么相同点?2、从元素组成上观察下面两组物质有什么不同点?第一组:O2 H2 Cl2 P S Fe Ca Na Mg第二组:CO2P2O5 NH3KMnO4SO2CaCO3 HCl观察思考:CO2P2O5SO2 CO MnO2 Fe3O4该组物质有什么特点?问题: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是否为氧化物?总结: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课堂练习学生思考后来说出自己的发现,找准概念的关键词,并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做练习,表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或方法知识内化和巩固。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化合价)-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物质组成的表示式(化合价)-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2.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钡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单质零价永不变,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唯有铵根是正一。
3.规律:
(1)单质的化合价为0。
(2)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3)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H2O2除外)。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讨论,练习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3.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及读法:
[学生活动]写出给定物质的化学式:溴化钠、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氮;
读出以下化学式的名称:MnO2、CuO、SO3、KI、MgCl2。以邻座同学为一小组,对相关题目进行练习,并相互订正。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由前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是: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往往与相应离子所带的_____数相等。
(2)由后两行内容对照可得出的规律:通过元素或原子团的______可以确定相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3)利用表格中所给内容,请你写出硫酸镁的化学式:________。
(4)根据硫酸亚铁的化学式FeSO4,可推出该物质所含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
[教师活动]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P91例1归纳解题的步骤:
(1)写出元素符号;(2)求最小公倍数;
(3)算原子个数;(4)检查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
【练习1】已知钠为+1价,氯为-1价,写出氯化钠的化学式。
【练习2】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得到的,已知,其中氢氧根为-1价,钙为+2价,写出氢氧化钙的化学式。
(2)方法:设代求元素化合价为x,列方程求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3物质组成的表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4.3物质组成的表示(第2课时)教学设计
1.练习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包括化学式的书写、计算等。
2.练习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3.评价与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式的书写原则、意义和计算方法。
-对学生在作业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和积极态度给予肯定和鼓励。
-结合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源自)教学重难点1.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和规则:这是本章节的基础知识,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理解其中的规律,以便正确书写和解读化学式。
3.小组合作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旨在验证化学式表示的物质组成和计量关系。
-小组讨论并制作一份关于化学式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节课的所有重点内容。
4.拓展阅读:
-阅读一篇关于化学式的科普文章,了解化学式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了解一位著名化学家的事迹,尤其是他们在化学式研究方面的贡献。
(1)让学生掌握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
(2)使学生了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如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等。
2.化学式的意义
(1)让学生理解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2)使学生掌握化学式所表示的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计量关系。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第二课时)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第二课时)课件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 饮食中 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乙酸 CH3COOH
教学目标
• 1.视察乙酸填充模型和球棍模型,了解乙酸的分 子式和结构式, 理解羧基的结构特点;
• 2.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 • 3.通过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能描述重
要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体会结构与性质的关 系,能够初步熟悉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的有关操作;
二、乙酸 (一)物理性质
• 乙酸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3%—5%),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 种有机酸。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气味: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沸点: 117.9℃ (易挥发)
判断酸性强弱顺序:
酸性:CH3COOH>H2CO3 > H2SiO3 思考: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三者的大小顺序(装置图)
当堂练习:
1.除去乙酸乙酯中含蒸馏
B.水洗后分液
C.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2.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
思维提升: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 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 下产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 18O的物质有( C)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生成物中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0 。
(2)弱酸性(一元)
CH3COOH 提示:
CH3COO- + H+
酸的通性:
①通过反应除去乙酸; ②通过水的溶解除去乙醇;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 层
思考:乙酸乙酯的酯化过程 ——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
可能一
+ + CH3COOH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物质的组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物质的组成》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式的概念及含义,并能应用2、掌握一些简单化学式的写法3、理解化合物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有关数字的不同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加工获得知识2、积极进展讨论和交流,认识到知识的发生、开展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3、能提出问题,并能逐步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已有的知识经历为载体,认识任何纯洁的物质都有固定的组成,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2、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重难点: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学习重难点:穿插落点法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教学模型学生:课前探究1.什么是化合物2.学过哪些化合物,它们的化学式是什么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二、简单化合物的命名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命名根据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

如NaCl读作“氯化钠〞,ZnO读作“氧化锌〞,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但要注意,H2O就是“水〞,不能读成“氧化氢〞,NH3就是“氨气〞。

3、含有OH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如:NaOH读作“氢氧化钠〞,Cu(OH)2读作“氢氧化铜〞4、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的命名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到左的顺序读作“某酸某〞。

如:CaCO3读作“碳酸钙〞,Cu(NO3)2读作“硝酸铜〞但注意,H2CO3就读作“碳酸〞,H2SO4就读作“硫酸〞等。

三、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写法1、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1〕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

如金属单质:Fe〔铁〕、Na〔钠〕;固体非金属:S〔硫〕、P〔磷〕等;稀有气体:He〔氦〕、Ne〔氖〕等〔2〕氧气等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添上下标,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多少个该原子。

如:O2〔氧气〕、O3〔臭氧〕,Cl2〔氯气〕2、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根据化合价来写化学式〔1〕一般是正价的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呈负价;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呈-2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3〕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2学案:第3章 第3节 第2课时 乙 酸 Word版含解析

最新鲁科版化学必修2学案:第3章 第3节 第2课时 乙 酸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乙酸[课标要求]1.了解乙酸的组成、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

2.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1.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分子中的重要原子团为羧基(—COOH)。

2.乙酸是一种弱酸:CH3COOH CH3COO-+H+,其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与活泼金属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

3.酯化反应指酸和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3COOCH2CH3+H2O。

CH3COOH+CH3CH2OH浓硫酸△乙酸的结构及酸性1.物理性质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故乙酸俗称醋酸。

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为117.9 ℃,熔点为16.6 ℃;当温度低于16.6_℃时,乙酸就凝结成像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2.分子结构3.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1.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它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又是怎样的呢?提示:结构式:CHHHCOOH结构简式:CH3COOH。

2.如何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提示:可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来设计实验,具体操作为将碳酸钠加入到乙酸溶液中,若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发生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有CO2放出,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1.羟基氢原子的活动性比较2.两类羟基氢反应的定量关系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和乙醇(×) (2)乙酸属于弱电解质,因CH 3COOH CH 3COO -+H +(√)(3)1 L 1 mol·L-1的CH 3COOH 溶液中,H +数为N A (×)(4)乙醇、乙酸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5)乙醇和乙酸均与NaOH 、Na 反应(×)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 ) A .金属钠 B .溴水C .Na 2CO 3溶液D .紫色石蕊溶液解析:选B A 项,钠与乙酸反应快于钠与乙醇的反应,苯不与Na 反应;B 项溴水与乙醇、乙酸互溶,与苯萃取而使溴水层颜色变浅,B 项不能;Na 2CO 3溶液与乙酸放出CO 2气体,与乙醇混溶,与苯分层,可区分;紫色石蕊溶液与乙酸变红,与乙醇混溶,与苯分层,D 可区分。

第3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3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标准状况时N2的摩尔体积为22.4 L。
(× )
(4)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时一定是标准状况。
(×)
√ (5)1 mol O2与O3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时Vm=22.4 L/mol ( )
课堂探究
二、气体摩尔体积
探究学习
重点 理解
6.以物质的量(n)为中心构建质量(m)、体积(V)、粒子 数(N)之间的认知模型:
课堂探究
二、气体摩尔体积
重点 理解
探究学习 4. 不同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可以约是22.4L/mol
①1 mol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22.4 L。 ②1 mol不同的气体,在不同的条件下,体积 不一定(填“一 定”“一定不”或“不一定”)相等。 ③ 不是 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是22.4L/mol。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 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教学目标
1.了解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 有密切关系,理解气体摩尔体 积的概念。 2.学生通过计算,熟练掌握物 质的量的三个基本公式的关系 。3.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 推论,并能够运用阿伏加德罗 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本节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物质的 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 之间的关系及相互换算。
本节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阿伏 伽德罗定律。
新课导入
请你思考! 实验室制取一瓶氯气如何得到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呢?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计算物质的量的公式
氯气的分子数
N 不可能得到
N n=
NA
n= m M
氯气的质量m
不方便称量出
H2
0 ℃,202 kPa

3.3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第2课时化学式的书写及命名)课件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上

3.3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第2课时化学式的书写及命名)课件2024-2025学年化学沪教版九上
Al(OH)3
式为
1
2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返回目录
9. 按要求从氯酸钾、氯气、碳酸氢铵、氢氧化钙、铜丝中选择合适的物
质,将其化学式(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填在表中。
用途或描述
1
2


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的一种单质
Cl2
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溶液
Ca(OH)2
可用于制取氧气的一种物质
A. 2个氦原子:2He
B. 氯离子:Cl+
C. 三氧化硫分子:SO3
D. 碳酸钠:Na2C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
17
18
19
返回目录
6. 元素M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由元素M组成的化学式中,
错误的是( A )
A. M(OH)2
B. MCl3
C. M2(SO4)3
第3章
第3节
第2课时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组成的表示和分析
化学式的书写及命名


01
新知梳理
02
基础过关
03
能力进阶
04
思维拓展
1. 用求最小公倍数法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基本步骤(以写氧化铝的化学
式为例):
(1) 写出组成该物质的元素符号:
正价元素通常写在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2课时)

第三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2课时)

第3章第三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2、能根据化学式对物质进行命名。

【学习重点、难点】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阅读〗P82-84二、思考与交流(一)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阅读〗P83,总结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的方法和规律1、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通常写在边,负价元素写在边,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2、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呈价,非金属元素一般呈价;在非金属氧化物中,除氧外的非金属元素一般呈价,氧元素通常呈-2价。

3、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原子数目。

注意:化合价法推算化学式,只有在该化合物实际存在时才有意义。

(练习):根据P83 表3-7,写出碳的氧化物的化学式①.写出组成碳的氧化物的元素符号:②.查出组成元素的化合价:③.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确定原子数:④.写出碳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二)简单化合物的命名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1、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在两种元素中间用“”字连接,读作“某化某”,如CuO读作。

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向读,与化学式的写法刚好(先写的后读)。

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该元素之前先读出,如P2O5读作。

2、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要根据其特征来称呼,不需要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如:①、含有“CO32-”的化合物,读作“碳酸某”CaCO3读作Na2CO3读作含有“SO42-”的化合物,读作“硫酸某”Ca SO4读作Na2 SO4读作含有“NO3-”的化合物,读作“硝酸某”Ca(NO3)2读作Na NO3读作②、含有“OH -”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Ca(OH)2读作Na OH读作③、含有“NH4+”的化合物,读作“某化铵”、“某酸铵”等NH4Cl读作(NH4)2 SO4读作NH4 HCO3读作④、常见的酸,命名为“某酸”HCl读作H2 SO4读作H NO3读作H2 CO3读作友情提醒: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变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止一种时,要读出原子个数以示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乙炔(C2H2) m(C):m(H)=2:1
C.氨气(NH3) m(N):m(H)=14:1 D.二氧化硫(SO2) m(S):m(O)= 1:2
4、瘦西湖工人将赤霉酸(C19H22O6)注入柳树,以减少柳絮,下列关于赤霉酸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C、H 原子个数比为 12:1
B.相对分子质量为 47g
(2)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写最简比)。
11、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
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
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 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55g
10、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丙氨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1)3; (2)2:4:1; (3)54.5%
【解析】(1)乙酸乙酯(化学式为 C4H8O2),可知乙酸乙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 答案:3;
(2)乙酸乙酯(化学式为 C4H8O2),可知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 4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 2 个氧原子,故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4:8:2=2:4:1;
全年防
水垢、防腐蚀”的优良性能被爱车族广泛使用,现国际上普遍使用的是乙二醇[(CH2OH)2] 水基型防
冻液,请回答:
(1)乙二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乙二醇中 C、H、O 元素的质量比为

7、乙酸乙酯(化学式为 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乙酯由 种元素组成。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赤霉酸中含 47 种元素
5、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碱式碳酸铜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它的一个分子中共有________个氧原子,碱式碳酸铜中
Cu、C 元素质量比是 ________ (最简比)。
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车用防冻液“冬天防冻、夏天防沸、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 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
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2、尿素〔CO(NH2)2〕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 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2)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最简整数比)。
(3)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提升篇】
8、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是中国“十大”枇杷品牌之一,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 A1,具有预防夜 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骼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 A1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6g B.维生素 A1 是由 20 个碳元素、30 个氢元素和 1 个氧元素组成 C.维生素 A1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维生素 A1 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0:30:1 9、【2019.云南】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
第 3 节 物质的组成(第 2 课时)
【基础篇】
1、某化合物分子的质量是碳一 12 原子质量的 4 倍,则此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12
B.3
C.36
D.48
2、Cu2(OH)2CO3 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3、下列有关物质所含元素质量比的数值正确的是( )
A.水(H2O) m(H):m(O)=1:8
A.12
B.
C.36
D.48
【答案】D
2、Cu2(OH)2CO3 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Cu2(OH)2CO3 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式应为:

故选:B。
3、下列有关物质所含元素质量比的数值正确的是( )
A.水(H2O) m(H):m(O)=1:8
B.乙炔(C2H2) m(C):m(H)=2:1

(3)若 CO(NH2)2 中含有 3g 氮元素,则该 CO(NH2)2 的质量为
0.1)。
g(计算结果精确到
【答案】(1)4;
(2)60;
(3)6.4
【解析】(1)由尿素的化学式 CO(NH2)2 可知,尿素是由碳、氧、氮、氢四种元素组成的; (2)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4+2)×2=60,故填:12+16+(14+2)×2=60;
C.氨气(NH3) m(N):m(H)=14:1 D.二氧化硫(SO2) m(S):m(O)= 1:2
【答案】A
【解析】A.水(H2O)中 m(H):m(O)=(1×2):(16×1)=1:8;此项正确。 B.乙炔(C2H2) m(C):m(H)=(12×2):(1×2)=12:1;此项不正确。
C.氨气(NH3) m(N):m(H)=(14×1):(1×3)=14:3;此项不正确。 D.二氧化硫(SO2) m(S):m(O)=(32×1):(16×2)=1:1;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A 项。
(2)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2):(16×2)=12:3:16。
7、乙酸乙酯(化学式为 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酸乙酯由 种元素组成。
(2)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
(最简整数比)。
(3)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个原子;(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7+14+16×2=89;(4)丙氨酸中氮、氢元素
的质量比为:14:(1×7)=2:1。
11、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
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4.5%;
【提升篇】 8、苏州东山白沙枇杷是中国“十大”枇杷品牌之一,枇杷中富含的维生素 A1,具有预防夜 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骼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 A1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6g B.维生素 A1 是由 20 个碳元素、30 个氢元素和 1 个氧元素组成 C.维生素 A1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维生素 A1 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0:30:1 【答案】C 【解析】 A.维生素 A1 的相对分子质量=12×20+1×30+16=286,但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而不是“g”,故错误; B.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C.根据维生素 A1 的化学式 C20H30O,维生素 A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 (1×30):16=240:30:1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D.根据维生素 A 的化学式 C20H30O,维生素 A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 (1×30):16=240:30:16,故错误。 9、【2019.云南】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 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 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Cu、C 元素质量比是 ________ (最简比)。
【答案】4;5;32:3
【解析】由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Cu2(OH)2CO3 可知,碱式碳酸铜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
组成;它的一个分子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5,Cu、C 元素质量比=
=32:3 。
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车用防冻液“冬天防冻、夏天防沸、
=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72:11, 故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故选:A。
10、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丙氨酸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写数值);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 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
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74.5;(2)8.4g
【解析】(1)KCl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35.5=74.5;故填:74.5;
(2)解:设 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不宜超过的质量 x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55g
【答案】A
【解析】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 成的,故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