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网络
一、社会网络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 ,又称人际网络) ,实质上就是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网,是一个由某些个体或组织间社会关系构成的动态的系统[ 3 ] 。
社会网络理论是在20 世纪50 、60 年代出现的,长期以来,主要用于社会学问题的研究。
70 年代,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拓展到其他领域,并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当前有影响力的社会网络理论观点主要有:1、以科尔曼(Coleman J . ) 和普特南(Put nan R. ) 为代表的“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理论,普遍公认的社会资本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组织能够从其有的关系网络中获取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量,或者说是个体或组织与其他个体或组织之间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联系以及依靠这种联系来获取资源的能力总和。
2、以格兰诺维特( Granovet ter Mark) 为代表的“弱关系优势理论”( The St rengt h of Weak Ties) :提出社会网络中的弱关系力量假设,认为:在社会网络中,个体或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实际存在一种纽带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弱关系两种类型。
3、以罗纳德·伯特(BurtR. ) 为代表的结构洞( St ructure Holes) 理论结构洞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罗纳德·伯特(Burt . R) 于1992 年首次明确指出,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社会网络均表现为两种关系: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主体都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从整个网络来看就是“无洞”结构,这种形式只有在小群体中才会存在;二是网络中的某些主体与部分主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主体不发生直接联系,这种不发生直接联系或关系中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称作“结构洞”[ 7 ] 。
如图1 所示,A、B、C 都与甲联系,但是三者彼此没有直接联系,只能通过甲取得联系,这样甲就拥有三个结构洞,而a 、b 、c 不必经过乙就可以取得联系,乙就不具结构洞。
简述格兰诺维特的网络
简述格兰诺维特的网络作者:李庚来源:《经济·艺术商业》2019年第09期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不调和问题越来越明显,因此格兰诺维特作为上世纪70年代全球知名的社会学家之一,一直致力于通过研究社会网络来解决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存在的鸿沟问题。
目前其科学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尤其是他着手建立的社会网络更是以“弱连带优势”和“嵌入性”闻名于世界的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
因此本文就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必要的帮助。
无论是古代社会发展情况还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式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此基于研究人员对各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展开的研究,社会学这门学问在现今社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科目。
而社会网络思想的产生则是由于存在于古典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思想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相对独立和不断完善的发展方向。
在此过程中,研究人员为了探求出一种能够相对独立的对社会结构体系进行研究的方法,就通过建立社会网络实现了进行社会学研究时,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社会概念体系和规范式的测量研究工具的壮举。
在这些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尤其以格兰诺维特的“弱连带优势”和“嵌入性”研究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弱连带的优势格兰诺维特受其导师怀特的思想影响,在学术研究工作方面更倾向于将自己当做是反帕森斯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统治的新时代思想引领者。
同时他认为不应该将所有的社会行为都理解为是社会中每个个人受到社会的制约和个人行为的限制所导致的行为,这种思想理论在格兰诺维特看来具有太多的片面性,并不适合社会自然的发展形势。
因此他主张研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并非是将社会与个人分开理解,缺少连接关系的两部分内容并不具有研究价值。
所以受到这种理论思想的影响,格兰诺维特同时也和以霍曼斯为代表的心理化约主义产生了学术思想研究上的严重分歧。
“弱连带优势”理论格兰诺维特在他的著作《弱连带优势》中明确的指出了,研究社会成分中的各部分关系对于构建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之间的连接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关系理论20世纪80年代左右,以格兰诺维格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社会学家建立起了一种新经济社会学,强调从一个新的社会学角度即社会结构或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经济生活。
一、弱连带的优势格兰诺维特在1973年发表了《弱连带的优势》这篇文章,其中提出的强连接(也叫强关系)与弱连接(也叫弱关系),至今仍然有着重要影响。
开篇作者即说明,“社会网分析被认为是一种连接微观和宏观层次之社会学理论的工具”,本文的目的就是要选择一个小范围的人际互动,运用网络分析对其人际连带强度进行分析,然后再将这种微观联系投射到各种宏观现象上去。
人与人之间连带的强度,用四个因素来衡量: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相互倾诉的内容)以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
在直观基础上,将连带分为强连带、弱连带和无连带。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弱连带比强连带的效果更好。
举例来说,A-B,A-C是两个强连带,即A分别与B和C关系密切,那么B和C就有很大的可能认识并熟悉。
当A将信息传递给B和C时,B也有可能将该信息传递给C,而C早就知道,这样,B-C间的信息传播就是重复和低效率的。
如果A-B与A-C都是弱连接,则对B与C认识的可能很小,信息要想从B到达C,只有通过A才能完成,重复就会减少。
弱连带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对个人的意义;其次是社区层次的。
对个人而言,人际关系中较多的强连带,就需要较多的时间加以维系,对社交时间产生了排挤效果,使一个人的关系网络变小,并且产生信息通路上的浪费。
通过调查发现,找工作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的介绍,而非由市场力量来运作,这个时候弱连带比起强连带的人际关系网更大,对职业流动就更有好处。
对一个社区而言,弱连带比强连带多的情况下,有较小的可能形成小的团体,因而社区内部上下左右之间的人际沟通就会比较通畅,就不会出现破碎的社区结构模式,其凝聚力就会越大,行动一致的能力也越高。
二、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镶嵌问题首先,格兰诺维特对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现存的两种方法论提出了批判,即过度社会化与低度社会化。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研究综述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研究综述摘要: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最知名的社会学家之一,格兰诺维特一直致力于消减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的鸿沟,调和微观社会学与宏观社会学,社会网络研究正是他用以表达其理论旨趣的有力工具。
“弱连带的优势”和“嵌入性”是其社会网络研究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表达。
标签:格兰诺维特;社会网络;弱连带的优势;嵌入性社会网络思想自古典社会学以来,一直隐性地存在于社会结构思想中,而真正使它成为一门显学,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研究社会结构的方法”和有自己“专门的概念体系和测量工具的研究范式”,则始于以怀特及格兰诺维特为代表的“新哈佛学派”[1]。
其中,尤以格兰诺维特的“弱连带的优势”和“嵌入性”研究最为显著。
一、“弱连带的优势”格兰诺维特与其导师怀特自认是反抗帕森斯帕森斯的宏观社会结构理论统治的勇士。
同时,他也与以霍曼斯为代表的心理化约主义划清界限,认为“把所有社会行动理解成为个人行为的动机及社会制约的结果,实在是太过头了一点”[2]。
因此,他主张,“关系”而非个人亦非社会系统才是主要的研究主题。
(一)“弱连带的优势”理论《弱连带的优势》是格兰诺维特关于“关系”研究的显著成果。
在该文中,他开宗明义道出其理论旨趣——“社会网分析被认为是一种连接微观和宏观层次之社会学理论的工具”[2]。
通过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来揭示微观个体互动与宏观社会结构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将微观层次的互动关系关联到宏观层次的结构形态中”[2]。
格兰诺维特用“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及“互惠性服务的内容”这四个维度区分连带的强度。
强连带的朋友圈重叠最多,因而信息重复也越多,而弱连带则能因其差异性和多样性而起到跨越阶层和团体而传播信息的作用。
“桥”是“在一个网络当中,提供给两点间之唯一路径的一条线”[2]。
弱连带的“桥”功能在于它“不仅是自己可以操控的网络资源,而且他们同时也是穿越社会距离的管道,以便某些理念、影响力或信息可以从自己传达到他们身上”[2]。
社会网络分析——经济社会学的一种解释范式
社会网络分析——经济社会学的一种解释范式社会网络分析——经济社会学的一种解释范式提要: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复兴谈起,叙述了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西方主要的网络理论及其研究的领域,并对其在中国社会中的适用性简单加以论证,最后评述了网络分析的局限和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提出文化`制度和网络三位一体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社会网络嵌入性制度一.经济社会学的新视角:网络分析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她可以被简单的定义为“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经济现象”。
(1)虽然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经济社会学的思想,如马克思`韦伯`杜尔凯姆`熊彼特`波兰尼等的贡献(2),但其形成主要是在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帕森斯和斯梅尔塞的《经济与社会》的出版,“不仅标志着现代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开端,而且为后来的经济社会学学科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
”(3)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学和主流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行动者的假设;经济行为;行为的约束;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分析的目的;方法的运用;学科传统等方面。
(4)也正是因为这些的不同,才使经济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存在的意义。
但“经济学帝国主义”(economic imperielism)的兴起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也就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试图在经济学方法的基础上重建其他社会科学。
格兰诺维特对此曾有描述:(5)象所证实的那样,对于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间认为的分工发起挑战的最先是经济学家他们自己。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一些学者,如Gary Becker和Anthony,他们认为政治课题可以用经济模型加以分析,这是他们做的第一步。
60年代,这种新的方法被扩展到其他的一些领域,包括历史,法律和人口统计学。
到了70年代中期,它出现在所有的研究中,“经济学帝国主义” 逐渐被用于形容这一行为。
1976年Gary Becker的《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出版,这本书或多或少的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宣言。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
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社会网络理论的概述背景:社会网络理论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7O年代,是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
从3O年代到60年代,“社会结构”的概念从心理学、社会计量学、社会学、人类学、数学、统计学、概率论等不同的领域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
社会网络理论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研究领域。
社会网络的概念最早是在英国著名人类学家R·布朗对结构的关注中提出来的。
布朗所探讨的网络概念聚焦于文化是如何规定有界群体(如部落、乡村等)内部成员的行为,他的研究比较简单,实际的人际交往行为要复杂得多。
较成熟的社会网络的定义是Wellman于1988年提出的“社会网络是由某些个体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即把“网络”视为是联结行动者(actor)的一系列社会联系(social ties)或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s),它们相对稳定的模式构成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o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社会网络的概念已超越了人际关系的范畴,网络的行动者(actor)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合单位,如家庭、部门、组织。
社会网络与企业知识、信息等资源的获取紧密相关。
网络成员有差别占有各种稀缺性资源,关系的数量、方向、密度、力量和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等因素,影响资源流动的方式和效率。
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一)怀特的市场即网络思想美国哈里森#怀特(HarrisonWhite)在其1981年的著名论文5市场从何而来6中指出,市场是从社会网络发展而来的。
提出/社会网是经济交易发生的基础0。
怀特认为,市场是社会网,首先是社会关系。
怀特对作为角色结构的市场的分析,这是对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一种开拓性的研究。
(二)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和/嵌入性0概念格兰诺维特是社会关系网络理论的最主要创立者,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理论与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的重要理论与方法社交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是一种研究和解析人际关系网络的理论和方法。
它基于图论和社会学的基础,旨在理解人际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动态,并揭示网络中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影响和交互关系。
社交网络分析不仅在社会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管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中具有重要价值。
在社交网络分析的理论中,最重要的是关系强度理论(Strength of Weak Ties)。
该理论由著名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在1973年提出。
他认为,在社交网络中,除了紧密的“强关系”,还存在着松散的“弱关系”,而这些弱关系对于信息传播、资源获取和跨组织合作等方面的影响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强关系更多存在于熟人之间,而弱关系更多存在于陌生人之间。
强关系在“方向”上更加明确,但它们的网络范围相对较小,信息流动较为有限。
而弱关系在“方向”上相对模糊,但它们的网络范围较大,信息流动更加广泛。
因此,弱关系在社交网络中扮演了桥梁的角色,能够使各种信息和资源在网络中迅速传播。
社交网络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交网络图分析、中心性指标分析、群体发现与分析等。
社交网络图分析是社交网络研究的基础,通过构建和可视化网络图,可以直观地展示网络中的关系和结构。
社交网络图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网络中的特殊节点和连接模式,从而进一步分析网络的演化和特征。
中心性指标分析是社交网络分析的关键方法之一,通过计算网络中各个节点的中心性指标(如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可以量化节点的影响力和地位。
中心性指标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识别关键人物、洞察影响力网络,并发掘隐藏的社会力量和资源。
群体发现与分析是社交网络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识别社交网络中的聚类和子群体,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社会网络中的群体结构和关系,揭示群体间的互动和影响。
在社交网络分析的应用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领域之一是组织社交网络分析。
《网络社会学》-第12章 网络社会的社会网分析
方向: 关系可分成有方向性( Directed)及无方向性( Undirected)。例如A 与 B 是同指导教授的硕士班同学,此种关系便是无方向性的关系。
强度: 关系也有着程度不同的强度。其衡量方式可能因为不同的关系型态与研 究主题而有不同的变化,譬如同学关系,便可以同窗的延续时间长短来 衡量,但若是以两家公司的伙伴关系来看,持续合作的年限与合约的金 额,都可作为衡量的基准。
每个上网者可能都存在着自己特有的符号交流网,物质交 流网和情感交流网。符号交流网的主要内容就是观念、信息、 价值、规范、消息等,比如与同事同行等交流切磋,形成一个 交往的网络圈,网上有的称作这个圈或那个圈等。这中间也有 强度的存在。这三种网之间可能会有交融十二章 网络社会的社会网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网络社会网的基础 第二节 互联网上的社会网构成和特征 第三节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取向 第四节 一个互联网的社会网分析案例
1
第一章 网络社会网的基础
从社会构成的形式这个特定角度看,社会是网络状的,社会网理论这样诠释社会。 互联网这个特定的社会空间,也是如此,上网者之间的信息符号互动编制了网上社会 实体。这里从社会网思路考察互联网上的社会网。社会网通常把社会结构划分为个人 网和社会整体网。
简单的网络
2. 关联、联系和关系
上图中的字母代表一个网络社会结构的节点和点,这些点或 节点就是上网者、网站或者一个网页(网站或者网页实质上也 是由上网者运作)。换句话说,上网者一经登录互联网上,就 构成了一个网上的一个点或者节点。字母之间的连线表示这些 点按照一个特殊的模式相互连接。
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理论综述-经济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理论综述-经济社会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社会关系、网络及社会关系网络的内涵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但对社会关系作出透彻深刻的分析,应是马克思莫属。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①即是说,无数个体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是形成社会关系的细胞和源泉。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与共同处于一个自然环境中的其他人或其他群体和组织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不同个体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个体的人在各种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法律等范畴)中与人类社会建立的关系即为社会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个体的人是广义的个体的人,即是说个体的人既可以指单个内在生命物质本体与特定的大脑意识本体构成整体的自然人②,也可以指单一的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包括经济、、法律等范畴)的主体,如企业,政府、组织、机构以及党派等。
社会关系有很多类型。
马克思、恩格斯将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看作社会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人们在生产活动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不依人们的意识和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联系称为物质关系;而通过人们的意识形成的关系为思想关系,它反映了物质关系。
而社会学认为社会关系的类型是:(1)按关系领域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及关系和法律关系。
(2)按关系主体划分,可以分为个人、群体、阶级、民族以及国家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按关系矛盾的性质划分,可以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
(4)按关系建立的基础划分,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等等。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这一概念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各种学科领域被频繁地界定和使用。
数学把网络定义为一种特定的加权图,物理学则认为网络是用数学中的图论来表达及研究的并从某种相同类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模型。
嵌入性的两种方向--社会网络分析PPT
论文概要
引言 波兰尼的嵌入性
1,整体性嵌入 2,波兰尼悖论 3,波兰尼思想的实质 1 1,关系网嵌入 2,拓展:关系网的具体研究 3,延伸:市场的政治与文化嵌入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
两种理论的比较 结论
波兰尼的嵌入性理论
市场依赖于社会
结论与思考 结论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更实用,是中层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更实用,是中层理论。但 不能担当市场的社会学解释重任。 不能担当市场的社会学解释重任。波兰尼的理论 更宏观,但面临艰难的实践困境 更宏观,
思考
波兰尼和格兰诺维特提出嵌入理论的初 衷是什么
思考
如何更好的理解和使用嵌入性理论
核心观点:经济牢牢依附于整体社会
反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音
隐喻
嵌入同 时脱嵌
他其实接 受了市场 观
方法论摇 摆不定
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理论
核心思想:市场通过关系网嵌入社会 拓展:市场的成功产生和运作都依赖于社会网络 批评:忽视了市场中的权力,文化,历史等因素
两种理论的比较
理性经济人
古典经济学
市场的地位
反对
都以此为批判对象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十二章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
三、弱关系对群体发动的影响
格兰诺维特就弱关系对社群组织在面临某 种挑战、危机时,能否成功发动的重要影 响进行了专门研究,以进一步来确证弱关 系的力量。
二、弱嵌入性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格兰诺维特认为,由于经济行动对社会关 系网络的嵌入性,社会网络结构对经济现 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四节 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
一、以往集体行动研究之缺乏 二、阈值漫射模型
第五节 影响与评价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结构理论,把影响 行动的制度标准等结构性因素置于互动关 系网络的根底上,即认为影响人们行动的 制度、标准等结构性因素也是在人们的微 观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第一节 理论渊源
一、源于对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反叛
在20世纪30年代,过综合,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了单位行动理 论,强调客观社会结构因素与主观意愿因 素对行动的共同影响,试图克服实证与解 释社会学在结构与行动之间关系问题上存 在的结构决定论与能动建构论的对立。
四、弱关系是联结社会微观与宏观结构的中介
格兰诺维特还认为,弱关系是联结社会微观 与宏观结构的中介。以往社会学理论的一个 重大缺陷,就是没有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 把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互动模式联结起来。
第三节 经济行动的弱嵌入性
一、弱嵌入性概念
格兰诺维特的另一个重要奉献,就是强调 经济行动是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从 而对正统的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 挑战,并奠定了自己在新经济社会学中的 主流地位。
二、源于对经济学的直接批判
格兰诺维特的网络嵌入论
•
格认为经济行动嵌入社会网络为企业集群提 供了重要的规范支持,企业集群中生产性企业之 间的产品链持续存在、生产性企业与服务性企业 的紧密合作、创新的及时扩散与人员的频繁流动, 都离不开社会网络与以这种社会网络为基础的非 正式规范的支持。经济行动嵌入社会网络为企业 集群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 • • •
•
• •
二、弱关系的力量
1、弱关系: ①是一种社会关系而非经济关系。经济行动者 在从事某种经济行动时,也参与社会行动,处于 某种社会关系中。
•
②是一种互动频次较低的社会关系,往往不涉 及太深的个人亲密情感,具有弱关系的行动者也 不会要求对方提供直接的、即时的、物质的回报。 强关系:互动频率高,涉及情感程度深,直 接互惠程度高。
• (2)对企业集群的解释
•
新制度经济学:市场和企业是两种相对主 要的经济行动协调形式,企业集群这种协调形式 是不稳定的,过渡性质的,最终会瓦解并走向市 场。
••Biblioteka 现实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集群日益发 展壮大,原来的福特制大企业也在企业集群化, 这说明企业集群并不是一种暂时的、边缘的中间 性经济协调形式。
•
该产业的关键人物通过社会网络动员社会资 源,进而建构这些产业;关键人物之间的朋友网 络、俱乐部活动对该产业的发展和边界具有重要 作用;关键人物之间的社会网络,借助产业组织 同盟、产业制度和实践规范而制度化,从而形成 某种既定范式;而这种既定范式又会成为产业规 范,并持续存在,直到产业出现危机。此时,新 的关键人物的社会网络又会重新界定和各种以已 有元素为基础的新产业。
4、经济制度(组织)的产生与形过程 功能主义认为,现存的组织结构形式就是最 为有效的形式,它能够满足某种重要的功能需要。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经济组织与经济制度往 往是理性选择的直接产物。 格兰诺维特看到了现实中组织与制度产生的 并不是完全基于理性与效率原则,而是与当时的 主要当事人的认识和利益格局有关,产生并发生 作用的组织和制度并不一定是有效率的。 格研究了1880-1930年间美国的电力产业的组 织结构发展过程,发现美国的电力组织并没有采
【免费下载】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
目录导论 社会理性化的追求与反思第一章 马尔库塞的总体批判理论第一节 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第二节 辩证理性与历史辩证法第三节 文明辩证法和爱欲解放第四节 单向度的社会第五节 自然革命与文化革命第二章 布迪厄的实践感理论第一节 学术生涯与思想来源第二节 实践理论第三节 象征权力的政治学第四节 教育、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第五节 反思社会学的建构第三章 哈耶克的感性秩序理论第一节 学术生涯与理论著述第二节 知识观与方法论第三节 理性滥用的批判第四节 自由、规则与社会秩序第四章 布希亚的消费与模拟社会理论第一节 生平简介与思想观点第二节 消费社会中的物体系第三节 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第四节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五节 模拟社会第五章 特纳的身体社会学第一节 特纳与身体社会学的兴起第二节 身体社会学的哲学传统第三节 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议题第六章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第一节 生平、著述与思想来源第二节 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论第三节 在疯癫与理性之间第四节 话语的构成第五节 规训社会中的权力控制第七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第一节 社会理性化的追求第二节 认识的批判与批判的解释学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第四节 言语行为的理性基础第五节 交往行动与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第六节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第八章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取向,第二节 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第三节 结构化理论的基本原则第四节 行动、身体与结构性原则第五节 现代性分析:时空伸延与社会的构成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一节 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第三节 简要评论第十章 福山的社会信任理论第一节 福山的生平及著述第二节 理论前提:批判与继承第三节 基本内容:“道德性社团”的社会信任第四节 简要评论第十一章 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第一节 卢曼其人及其社会系统理论的特征第二节 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第三节 社会进化与分化第四节 作为沟通和意义的社会第十二章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第一节 理论渊源第二节 弱关系的力量第三节 经济行动的弱嵌人性第四节 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第五节 影响与评价第十三章 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第一节 阶级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第二节 关系论、集体论与行动论第三节 互动论基础上的理论构架第四节 面对中国社会的社会资本研究第十四章 怀特等人的新经济社会学第一节 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脉络第二节 怀特的生产市场理论第三节 布特的结构洞理论第四节 贝克的市场网络分析第十五章 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社会理论第一节 鲍曼的生平与著述_第二节 现代性的检视与反思_第三节 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建构第四节 全球化:失序的人类社会第五节 现代性的两种形态第十六章 埃利亚斯的历史社会学第一节 埃利亚斯的生平及其文明化理论第二节 “文明”的演进第三节 西方文明的社会发生第十七章 亚历山大的新功能主义第一节 亚历山大与新功能主义第二节 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第三节 作为一般性话语的新功能主义所关注的议题第十八章 各种流派的性别社会学第一节 性别社会学的理论渊源第二节 性别社会化理论第三节 康奈尔的男性气概理论第四节 性别制度理论第五节 性别分层理论后记。
社会网络分析专家:格兰诺维特人物简介
• 对经济社会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格兰诺维特的其他学术贡献与荣誉
获得多项国际学术奖项
• 如阿尔弗雷德·斯隆奖(Alfred P. Sloan Fellowship)等
担任多个学术组织的领导职务
• 如美国社会学学会(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的主席
等
⌛️
参与多个国际研究项目
格兰诺维特的学术生涯与成就
1970年代提出弱关系假设
• 指出弱关系在信息传播和求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颠覆了传统社会学关于社会关系的认知
1980年代发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 提出嵌入性(Embeddedness)概念
• 强调个人行为受到社会网络结构的制约
1990年代至今,持续关注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发展
• 参与多个国际研究项目
• 与其他学者共同探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05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分析思想在现
实生活中的应用内外部关系网络,优化组织结构和管理策略
• 有助于企业提高资源获取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 为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探讨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社会网络分析专家:格兰诺维特人物简介
D O C S S M A R T C R E AT 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格兰诺维特的生平与学术背景
格兰诺维特的出生与成长经历
01
1937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市
• 童年时期在布鲁克林度过
• 父母都是犹太移民
• 在布鲁克林学院(Brooklyn College)完成本科学业
• 如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等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十二章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
三、源于对传统社会网络思想与社会网络分 析的综合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还受到了历 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历史久远的社会 网络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弱关系的力量
一、弱关系概念
格兰诺维特之所以在美国社会学界声名鹊 起,主要在于他指出了弱关系在信息扩散 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弱关系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四、弱关系是联结社会微观与宏观结构的中介
格兰诺维特还认为,弱关系是联结社会微观 与宏观结构的中介。以往社会学理论的一个 重大缺陷,就是没有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 把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互动模式联结起来。
第三节 经济行动的弱嵌入性
一、弱嵌入性概念
格兰诺维特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强调 经济行动是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从 而对正统的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 挑战,并奠定了自己在新经济社会学中的 主流地位。
在20世纪30年代,帕森斯曾对韦伯的理 解社会学、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 等进行 过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位行动理 论,强调客观社会结构因素与主观意愿因 素对行动的共同影响,试图克服实证与解 释社会学在结构与行动之间关系问题上存 在的结构决定论与能动建构论的对立。
二、源于对经济学的直接批判
格兰诺维特在普林斯顿上大学期间选修了宏观 经济学课程,阅读了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的《经济学》,认为萨缪尔森没有 从个人之间的关系角度去分析经济现象,缺少 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考,没有 把社会网络与经济现象结合起来分析,因此不 能理解宏观的经济现实。
当代国外社会学理论第十二章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
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1943年出生于新泽西州泽西市,1965年毕 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美国与欧洲当代史专业, 曾在哈佛大学哈里森·怀特教授的指导下进 修社会学,并于1970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 位。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社会网络分析是研究个体之间关系的学科,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通过对节点和边的分析,研究网络中的关系,从而分析其背后的结构和动态。
社会网络分析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下热门的研究领域。
一、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社会网络分析涉及众多理论,最为重要的有社会资本、规模自由网络、弱关系理论和力量中心理论等。
社会资本理论指出个体通过网络中的关系和结构获取资源、信息以及机会等,从而影响其社会地位和行为。
社会资本可以分为结构性、认知性和关系性三种类型,其中结构性资本主要涉及个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和连接,认知性资本则强调知识和信息,而关系性资本则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
规模自由网络理论指出网络中的节点数量并不影响其典型属性的变化,即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网络中节点度数分布的形态不会发生明显改变,从而推断显著的大规模社会网络属性的存在。
这一理论在社交媒体分析、社会细胞建模、人类互动网络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弱关系理论是著名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帮助我们获得额外和重要的信息的是我们那些结交广泛的弱关系,而非那些结交密切而亲密的强关系”。
换句话说,弱关系虽然不如强关系密切亲密,但其价值在于可以连接多个社群,为个体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资源。
力量中心理论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又一个重要理论,指出网络中存在一些节点,其在关系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远比其他节点都要大。
这些节点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可以掌控网络的信息传播和决策过程。
二、社会网络实践实践上,社会网络分析主要通过数据收集、网络建模、分析和可视化等步骤完成。
数据收集包括手工调查、问卷调查、文本挖掘、公共API等方式,数据获取渠道多样而广泛。
网络建模则涉及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数据清理和归一化等方面的工作,其目的就是构建一个可用于分析和模拟的网络模型。
分析和可视化则是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其中常见的技术包括传统的社会网络分析、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分析、以及使用可视化图表呈现网络结构和动态变化的方式。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PPT课件
• 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
素,也是个体社会适应性的考评维度。社会支持从性质上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社会支持,这类支持是可见的 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关系、人脉网络 、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等;另一类是主观社会支持,这 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 中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 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除实际的客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的 主观体验(主观社会支持)外,社会支持还包括个体对支 持的利用情况。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很大差异, 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有的人可以通 过渠道的拓宽、主动追求等途径获得更多支持,而有些人 却消极等待社会支持。
农户生计 状况
心理学对社会支持的研究
• 鲍尔拜(Bowlby)首先在精神医学领域提出了依附
理论(attachment theory),强调早期关系(特别 是与父母的关系)的重要性。
•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引起
研究者的兴趣。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简称SWB)是个体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 质量的整体评估,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感 与消极情感3个方面,是衡量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 的重要因素。
信任与互助关系
• Formal and informal groups
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团体(成为成员)
• Common rules and sanctions 公共准则和约束力 •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 对外的集体诉求 • Mechanisms for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
不同类型资产之间的平衡程度
社会网络讲义
社会网络讲义
制作者:栾梦雪
CONTENTS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理论
目 录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概述
社会网络是西方社会学从1960年代兴起的一种分析视角,随着工业化、 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讯技术的兴起,社会呈现越来越网络化的趋势。
社会网络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构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是一 群人之间的一组独特联系;而社会网络分析就是要建立这些关系的模型, 力图描述群体关系的结构,研究这种结构对群体功能或者群体内部个体 的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社会计量学,发明了“社群 图”,为社会网络分析奠定了计量分析基础。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对社会网络问题的研究工具,包括收集和分析网络 数据的一系列技术;而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是用来解释社会生活特定方面 的系统化的关联性陈述
社会网络定义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及其关系的集合。
一个社会网络是由多个节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之间的连线(行动者 之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行动者作为图中的节点可以是个人、组织或 国家;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个体之间的关系、组织与个体的关系或 组织间的关系。
社会网络理论基本内容
社会资本理论
代表人物:林南,布迪厄 资源与资本存在一定差异,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将社会网络的概念上升 到社会资本高度,他认为存在于社会网络之中的社会资本的获取和网络 的规模、异质性及资源数量息息相关。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和文化 资本,讨论了两种资本与权力地位的关系,认为它们可以决定社会的空 间结构,改变团体与个人的人生际遇和轨迹。 随后许多学者将社会网络资本定义为嵌入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的总和,提 出社会网络资本是区别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另外一种重要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理论渊源
一、源于对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的反叛 在20世纪30年代,帕森斯曾对韦伯的理 解社会学、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 等进行 过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单位行动理 论,强调客观社会结构因素与主观意愿因 素对行动的共同影响,试图克服实证与解 释社会学在结构与行动之间关系问题上存 在的结构决定论与能动建构论的对立。
第十二章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理论渊源 弱关系的力量 经济行动的弱嵌入性 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 影响与评价
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 1943年出生于新泽西州泽西市,1965年毕 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美国与欧洲当代史专业, 曾在哈佛大学哈里森·怀特教授的指导下进 修社会学,并于1970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 位。
二、源于对经济学的直接批判
格兰诺维特在普林斯顿上大学期间选修了宏观 经济学课程,阅读了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的《经济学》,认为萨缪尔森没有 从个人之间的关系角度去分析经济现象,缺少 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现象之间关系的思考,没有 把社会网络与经济现象结合起来分析,因此不 能理解宏观的经济现实。
三、弱关系对群体动员的影响 格兰诺维特就弱关系对社群组织在面临某 种挑战、危机时,能否成功动员的重要影 响进行了专门研究,以进一步来确证弱关 系的力量。
四、弱关系是联结社会微观与宏观结构的中介 格兰诺维特还认为,弱关系是联结社会微观 与宏观结构的中介。以往社会学理论的一个 重大缺陷,就是没有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 把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互动模式联结起来。
三、源于对传统社会网络思想与社会网络分 析的综合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理论,还受到了历 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中历史久远的社会 网络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弱关系的力量
一、弱关系概念 格兰诺维特之所以在美国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二、弱关系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格兰诺维特指出,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尽 管进行了无数次的信息扩散研究,但很多 研究没有运用社会测量方法,而有的尽管 运用了社会测量方法,却又不太注意弱关 系,因此弱关系在信息传递或扩散中的作 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
第四节 集体行动的阈值漫射模型
一、以往集体行动研究之不足 二、阈值漫射模型
第五节 影响与评价
格兰诺维特的社会网络结构理论,把影响 行动的制度规范等结构性因素置于互动关 系网络的基础上,即认为影响人们行动的 制度、规范等结构性因素也是在人们的微 观互动过程中产生的。
思考题
1.试述格兰诺维特社会网络理论关于结构与 行动之间关系的看法。 2.试述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假设。 3.试析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概念。 4.试述格兰诺维特的集体行动的阈值模型。 5.试析格兰诺维特社会网络理论的重要影响。
第三节 经济行动的弱嵌入性
一、弱嵌入性概念 格兰诺维特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强调 经济行动是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之中的,从 而对正统的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 挑战,并奠定了自己在新经济社会学中的 主流地位。
二、弱嵌入性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格兰诺维特认为,由于经济行动对社会关 系网络的嵌入性,社会网络结构对经济现 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