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免疫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免疫力与生殖系统的关系

免疫力与生殖系统的关系

免疫力与生殖系统的关系引言免疫力是人体自身抵抗疾病入侵的能力,而生殖系统则是负责生殖和繁衍后代的系统。

免疫力与生殖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与调节。

本文将探讨免疫力与生殖系统的相互关系,并介绍一些与免疫力和生殖系统相关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

免疫力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免疫系统对于保持生殖系统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维护生殖系统的免疫平衡。

当生殖系统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迅速启动炎症反应,并释放足够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引导其他免疫细胞的迁移和聚集,加强对感染的清除能力。

免疫细胞的存在与功能免疫细胞在生殖系统中广泛存在,并发挥重要的功能。

在男性的睾丸中,存在睾丸间质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它们在维持睾丸正常功能和免疫稳定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女性的卵巢中,卵巢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也具有免疫功能,参与卵泡发育和排卵等过程。

此外,生殖道内的免疫细胞也对于保持生殖系统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的性别差异免疫系统在男性和女性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男性更容易受到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如自身免疫性疾病。

而女性在生育过程中,由于需克服免疫系统对胎儿的排斥,因此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会发生相应变化。

研究发现,女性在怀孕期间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胎儿的发育需求。

生殖系统对免疫力的影响生殖激素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生殖激素对免疫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女性体内的水平变化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研究发现,雌激素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毒性和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

而孕激素则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以减少胎儿被排斥的可能性。

生殖系统疾病与免疫力的关联一些生殖系统疾病与免疫力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

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免疫调节的异常。

免疫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其异常活化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加重疾病的症状和进展。

NK细胞在免疫异常自然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NK细胞在免疫异常自然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NK细胞在免疫异常自然流产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李燕滨王玲吴涢婷陈锦红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20年第19期[摘要]NK细胞即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正常妊娠及自然流产患者(特别是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具有特征性改变。

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国内外对NK细胞的研究成为热点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NK细胞以多种细胞表型出现在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及多个非免疫器官,其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都对妊娠过程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NK细胞和蜕膜NK细胞数量、表型、受体等变化的研究结果,并整合了现代医学、中医中药对NK细胞相关性自然流产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NK细胞;自然流产;生殖免疫[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0)7(a)-0017-05Research progress of NK cells in immune abnormal spontaneous abortionLI Yan-bin1* WANG Ling2* WU Yun-ting2▲ CHEN Jin-hong2▲1.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jian Province, Fuzhou 350122,China;2. 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jian Province, Xiamen 361009,China[Abstract] NK cells (natural killer cells) are important immune cells in the body and have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 normal pregnancy and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abortion (especially those with recurrent abor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immunology, research on NK cell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a hot spot and has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NK cells appear in the central, peripheral immune organs and multiple non-immune organs with a variety of cell phenotypes, and their physiological or pathological chang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pregnancy proces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on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 phenotype, and receptors of peripheral blood NK cells and decidual NK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integrates the treatment progress of modern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NK cell-related spontaneous abortion.[Key words] NK cells; Spontaneous abortion; Reproductive immunity妊娠是一個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基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妊娠期局部免疫耐受、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和激素平衡等影响[1-2]。

免疫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免疫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免疫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免疫学作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调节机制,以及免疫系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免疫学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并且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一、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免疫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物信息学通过利用大规模基因测序数据等高通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帮助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

例如,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类重要的T细胞亚群,即调节性T细胞(Treg),在调节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疾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新技术,近年来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免疫细胞治疗通过采集患者的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和改造后再重新注入患者体内,以增强患者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其中,CAR-T细胞疗法是最为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之一,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三、免疫检测技术的创新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免疫检测方法,如流式细胞术、质谱和免疫组织化学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免疫学研究和疾病诊断更加准确和可靠,为临床提供了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四、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免疫治疗作为一种相对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不仅如此,免疫治疗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增强其疗效。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免疫治疗与化疗、放疗等配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五、免疫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在免疫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免疫治疗领域,未来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研究者们已经可以通过改变基因序列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免疫学视角下的生殖免疫学研究

免疫学视角下的生殖免疫学研究

免疫学视角下的生殖免疫学研究生殖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在生殖系统中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科学。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关注的深入,生殖免疫学逐渐成为前沿研究领域。

本文从免疫学视角下,分析生殖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生殖系统的免疫特性生殖系统在发育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使得其受到一系列的免疫变化和调节,这些调节是通过生殖道、生殖细胞和生殖激素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

1. 生殖道免疫生殖道表现出高度的抗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

女性生殖道中存在一系列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抗体分泌B细胞和CD4+T细胞等。

这些细胞发挥了控制生殖道内微生物和外来感染的作用。

同时,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和管壁细胞表达的特定识别分子和分泌物能够中和、杀死和清除大多数致病微生物,维护了生殖道微生物的稳态。

此外,它们还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的性质和水平,并控制着免疫系统的进入和出口。

2. 生殖细胞免疫生殖细胞的免疫调节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表面表达的分子和细胞因子释放来实现。

在睾丸中,生发细胞和生精细胞通过MHC类分子和分泌的TGF-β,MIF等因子等来抑制免疫反应。

在卵巢中,卵细胞、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来调节卵巢免疫反应。

这些细胞因子中的一些已经被证明在生殖过程的正常进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免疫细胞可以影响生殖细胞数量和生命力;另一方面,生殖细胞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并抵消潜在的免疫学敌手的进攻,维护自身的数量。

3. 生殖激素免疫生殖激素对免疫抑制产生了影响。

男性雄激素和女性雌激素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来抑制免疫反应。

根据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增加特定抗原的免疫耐受性,在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间,甚至可以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并高度选择性地缩小抗原范围。

二、生殖免疫系统的破坏不幸的是,某些疾病或情况可能导致生殖免疫系统的破坏,导致不育和前列腺疾病等。

1. 免疫性不育免疫性不育被认为是生殖健康领域中最困难和令人困扰的问题之一。

生殖免疫最新研究进展

生殖免疫最新研究进展
临床作用
母体蜕膜中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可提
呈胎儿同种异型抗原给Treg细胞并能影
响APC的功能;同时还可诱导树突状细胞
产生IDO参与母胎免疫耐受
Part03
母胎免疫调节机制的 研究进展
母胎界面的组成
母胎界面由滋养层细胞、蜕膜基质细胞 和蜕膜免疫细胞共同组成。
✓ 滋养层细胞:主要携带来自父方的抗原, 通过增殖侵袭参与胎盘形成;
IgG
IgG 为精子制动抗体,但单纯的 IgG 阳 性对生育能力并不影响。大多数不育 男性 IgA 及 IgG 同时出现。
AsAb 在各个环节对生育的影响
直接作用于精子 细胞毒作用 影响精子穿透子宫颈黏液 对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的影响 影响精子与卵母细胞透明带的结合 AsAb 的调理作用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 干扰胚胎生长、着床
Part02
胎盘在妊娠免疫耐受 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胎盘的机械性屏障作用
胎盘的机械性屏障
胎盘是母胎组织的结合物,其组织成分由母体的 底蜕膜和胎儿的滋养层构成。胎盘绒毛中的血管 壁、绒毛间质、基底膜和绒毛上皮构成了母血与 胎血之间的机械性屏障
机械性屏障作用
使母胎的免疫细胞互不接触从而避免了胎儿被母 体排斥; 胎盘合体滋养细胞表面带负电荷而母体淋巴细胞 表面也带负电荷从而相互排斥使得胎儿抗原与母 体淋巴组织及抗体避免接触从而躲避免疫攻击
人体对异物的免疫排斥反 应一般可由人类白细胞抗 原调控。研究证实胎盘滋 养细胞无HLA-II类 抗原的表达却有高水平非 典型HLA-I类基因H LA-C,E,F,G的表达
(1)保护靶细胞免受NK细 胞的溶解破坏; (2)可与蜕膜NK细胞或C TL细胞、B细胞抑制性受体 结合使杀伤性细胞的活性受到 抑制。

应用生殖免疫技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研究进展

应用生殖免疫技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研究进展
1 1 类 固 醇 激 素 .
进 行 被 动 免 疫 也 许 是 促 使 就 巢 家 禽 醒 抱 的 有 效 措 施 , 能 够 克 服 用 类 围 醇 激 素 处 理 所 带 来 的 一 些 副 还 作 用 ; 于哺乳母 畜 ( 反 刍动 物 ) 用 非 的被 动 免 疫 也 有
可 能 引 起 提 早 断乳 、 情 。 发 2 激 素 抗原 的 来 源
高雌性动物 的排 卵数 量 和雄性 动物 的精 予产 量 , 能
够达到提高繁殖力 的 目的。 当前 , 种 “ 殖 免 疫 ” 这 生 技
术 已 经 成 为 动 物 生 殖 调 控 的重 要 手 段 ’ 。
1 生 殖 免 疫 中 作 为 抗 原 的 激 素
物 的 乳 腺 发 育 、 乳 启 动 和 维 持 有 重 要 作 用 。P 泌 RI
对 Gn RH 或 F H 、 的 合 成 和 分 泌 起 负 的 反 馈 抑 S LH
制 作 用 , 血 液 中及 到达 性 腺 的 F H 和 L 减 少 。 使 S H 以雌 激 素 、 激 素 和 孕 激 素 作 抗 原 对 动 物 进 行 雄 免 疫 后 , 物 体 内 产 生 抗 雌 激 素 、 激 素 和 孕 激 素 的 动 雄 抗 体 . 够 中 和 动 物 性 腺 分 泌 的 雌 激 素 、 激 素 和孕 能 雄
抑 制 F H 的 合 成 和 分 泌 。多数 认 为 抑 制 素 对 I 的 S H
分 泌 无 影 响 。抑 制 素 通 过 旁 分 泌 和 自主分 泌 也 可 抑
制 卵 巢 上 中小 卵泡 的 发 育 。使 用 抑 制 素 免 疫 可 以 降
低 循 环 系 统 中抑 制 素 的 水 平 . 除 对 F H 合 成 和 分 解 S 泌 的抑制 , 进性细胞 的发育 。 促 促 乳 素 ( RL) 源 于 垂 体 前 叶 , 雌 性 哺 乳 动 P 来 对

西罗莫司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西罗莫司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西罗莫司在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叶霖;侯志金;孟昱时(审校)
【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年(卷),期】2024(43)2
【摘要】西罗莫司作为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现广泛用于预防器官移植受者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已证明西罗莫司在女性生殖过程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西罗莫司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可能会改善合并反复种植失败、复发性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子宫内膜炎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生殖系统疾病患者的生殖免疫状态。

西罗莫司还可预防辅助生殖治疗过程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母胎界面免疫状态异常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实现更好的妊娠结局。

综述西罗莫司在女性生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现状及安全性。

【总页数】6页(P132-137)
【作者】叶霖;侯志金;孟昱时(审校)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番茄红素在雄性生殖领域上的研究进展
2.富血小板血浆在生殖医学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3.人工智能在辅助生殖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类似物在辅助生殖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5.辅酶Q10在卵母细胞衰老与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男性免疫性不育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精子抗体男性免疫性不育是指结婚1年以上的夫妻,有正常性生活且未采用避孕措施,女方生育能力正常,男方性功能正常,由于血清或精浆中抗原抗体阳性而致不育者。

根据大量临床观察,逐步发现男性自身的免疫反应与其生育能力密切相关[1],抗精子抗体是免疫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2],据WHO报道,体内存在抗原抗体而致不育患者占总不育的20%~30%[3]。

随着生殖医学的研究发展,男性免疫性不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内近年开展了西医现代技术诊治和中医辨证结合治疗免疫性不育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综述如下。

1病因探析1.1中医病因病机徐福松等[4]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肝肾,次在脾肺,本为肾虚,标为湿热和瘀血。

田秉星等[5]认为,本病多为湿热蕴结下焦而致不育。

陈金荣等[6]则认为,本病病因多由损伤、感染、炎症等湿热瘀毒病邪致使气血虚损、精血亏虚;或气滞血瘀痰凝;或湿毒内蕴;或上述诸多因素互为因果导致不育。

闫乐法等[7]结合AsAb产生的机制认为,①兼有肾虚精亏者,多属免疫功能低下,SPIM降低。

②兼有瘀象者多因精道阻塞或精索静脉曲张。

③湿热蓄积多有慢性炎症。

④肝肾阴虚,阳亢化火者多伴体液反应亢进。

⑤AsAb的形成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其精子成活率、活动力低下,属于脾虚气弱。

1.2精子抗原抗体(AsAb)的产生机制1.2.1精子抗原近几年来,许多与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有关的精子抗原倍受关注[8],其中包括:①精子膜表面抗原:该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

其中FA-1是一种精子膜抗原,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此损伤精子和胚胎。

另外发现,抗FA-1抗体可抑制人精子与去透明带的卵的融合,并抑制人精子的顶体反应及精子获能[9]。

②精子胞浆中的抗原:精子头部胞浆中还有精蛋白、乳酸脱氢酶等,精子破坏时可以暴露胞浆抗原。

生殖免疫的研究内容

生殖免疫的研究内容

生殖免疫的内容
目前正常和病理妊娠的胎盘局部和外周免疫 的免疫调节机制仍是生殖免疫学深入研究的根本 问题,近些年尽管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是停 留在实验室阶段,如何将这些研究结论应用于临床, 用于免疫干预解决生殖疾病,还有一定的距离;临床 生殖免疫学研究要注意同元性,对于发病机制的研 究要搞好疾病的分类和分型诊断,尽量将同元性病 因的病例集中研究,排除非同元性病例混杂其中,这 样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生殖免疫的概论

生殖免疫学是随着生殖医学及免疫学进展 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边缘学科,涉及生 殖生理、妊娠生理、病理妊娠以及生殖控 制等,已在医学和畜牧业生产的应用中产生 了许多有意义的效果。
生殖免疫的免疫过程

人体黏膜免疫组织包括生殖道、消化道、 泌尿道、呼吸道等黏膜组织,统称为黏膜 相关淋巴组织(MALT)。男性生殖道(包括女 性生殖道)藉黏膜直接和外界相通。因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免疫功能直接影响生 殖系统的免疫状态,并影响生殖功能。
尖锐湿疣
引起尖锐湿疣的病因是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HPV广 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对HPV的易感性因个 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尖锐湿疣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不 同程度的改变,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尖锐湿 疣的细胞免疫,认为其是尖锐湿疣重要的 免疫学变化。
2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
(1)母-胎同种免疫识别低下型反复自然 流产的免疫发病机制 (2)母-胎免疫识别过度型反复自然流产 的免疫发病机制 (3)母-胎免疫识别紊乱型反复自然流产 的免疫发病机制

3体外受精的免疫学
1.受精的基本过程 2.抗精子抗体 3.抗精子抗体对于IVF-ET的影响
5.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

生殖免疫对母禽产蛋的影响

生殖免疫对母禽产蛋的影响
维普资讯
45 220 /0 8
青 海 畜 牧 兽 医杂 志
3 8卷 2期
Vo 3 No. 1. 8, 2
C i s i hi oma o A ia adV t nr Si cs h eeQn a Ju l f n l n e r a c ne n g m e y e i
7 .7 4 1 %和 5 .9 ( <0 0 ) ( ) 60只 2 0 日龄 18% P .1 ;2 对 0 5
的艾 维 因肉用 种鸡 免疫 处理后 ,3 d内产 蛋率 一直 持 10 续在 4 % , 照 组 于 相 同时期 内开 始下 降 ,3 d下 降 5 对 10 到 3 %;3 2群共 200只 30日龄的蛋鸡 , 疫处理 0 () 0 0 免 后产 蛋 率 由 5 % 提 高 到 6 %, 续 lO , 照 组 由 0 5 持 Od 对 5 %下降 到 4 % ;4 对 380只 30日龄 的蛋 鸡 。免 0 5 ( ) 0 8 疫处理 后 , 产蛋 率 由 7 . %提 高 到 8 . % , 续 6 d 08 75 持 0 产蛋 成绩不 变 :5 给采用 断食法强 制换 羽的母鸡 进行 () 免疫处 理 ( 0 1 0只) 复达 到 5 0 恢 0%产蛋 率 的 日期 比对 照组 提前 了 ld以上 ; O 免疫母 鸡 血 浆 孕酮 和 雌 二 醇 的 RA测 定结果 证 实 , 酮 主动 免 疫 后 孕酮 基 础 水平 升 I 睾 高( P<0 0 ) 。方弟 安 等 (0 4 利 用 不 同浓 度 的丙 .1 20 ) 酸睾丸酮 作用 于就 巢 第 1 d的皖 西 白鹅 群进 行 醒抱 和 提高 产蛋率 实验 , 察记 录就巢行 为和产 蛋情况 , 观 用分 辨 荧光 测定 E 、R 、 和 F H, 2P L S 结果 显示 : 肉注射 丙 肌 酸 睾丸酮 后 , 2 E 水平 上升 ,R P L和 P 均 下降 , S 4 F H 生物 表 达 载体 克隆 抑 制 素 a 采 亚单 位 , 配合 特殊 的佐 剂 , 疫母 禽 , 免 可诱 导母 禽 机体 产生抑 制素抗 体 。该 方法 不 但成 本 低 , 而且 诱 导 抗体 产生 的时间 长 , 效率 高 。 2 2 雄激 素免疫 对母禽 产蛋 的影 响 : . 张居农 等 (9 7 19 、 19 、9 9 采用 雄 激 素抗 原 免疫 , 著 提 高 了母 鸡 的 9 8 19 ) 显 产蛋性 能研究 结果表 明 :1 对 30只 5 0日龄 的 海兰 () 4 6 褐蛋 鸡进行 免疫 处理 , 最好 组合 的 1 、0 3 、0 0 2 、0 4 d的产 蛋 率 由 对 照 组 的 4 % 分 别 提 高 到 7 . %、 7 5 3 0 8 8 . %、

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殖生物学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

生殖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受精、胚胎发育、性别决定、生殖细胞分化等多个方面。

最近,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引起了研究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一、胚胎发育研究的新进展在胚胎发育研究方面,最近发现了一种新型胚胎干细胞,称为人类增殖体干细胞(hPSC)。

与传统的早期胚胎干细胞(ESC)相比,hPSC能够无限制地增殖,并且拥有更广泛的分化潜能,可分化为更多类型的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这项新的发现为人类组织再生与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针对某些基因缺陷或突变导致的胚胎发育异常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成功地对不同物种的胚胎进行修饰,得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深入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治疗方法。

二、性别决定研究的新进展性别决定一直是生殖生物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ERα)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ERα激活是调节性别决定的关键过程之一。

这一成果为深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对于雄性不育症(MFI)的研究也在进展。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抑制蛋白DLK1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发现,DLK1通过抑制成熟精子的生成,导致MFI的发生。

这项研究的结果为MFI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生殖细胞分化研究的新进展各类动物都具有不同的生殖细胞分化机制。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血小板导向性因子(PGDF)在小鼠的精子产生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研究者通过对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成功地让PGDF基因发生突变,结果发现这种突变会显著地影响精子形成的过程。

除此之外,对于早期胚胎发育阶段中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胚胎中的出生前卵细胞能够获得两种不同的RNA浓度,并使用这两种RNA来调节基因表达,进而决定成为什么类型的生殖细胞。

羟氯喹应用于生殖免疫领域的研究进展

羟氯喹应用于生殖免疫领域的研究进展

Vol.41No.3Mar.2021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羟氯喹应用于生殖免疫领域的研究进展寇禧,赵爱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上海200127[摘要]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 )是人工合成的4-氨基喹啉类抗疟药。

近年来,其调节免疫、免疫抑制、抗炎、保护血管内皮、预防血栓、降糖调脂、抗感染等多种药理作用逐渐为人所知。

目前HCQ 已成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线用药,多个自身免疫疾病诊治指南将其列为妊娠期及哺乳期可全程使用药物。

该文主要阐述了在生殖免疫领域包括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疾病,及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和反复胚胎种植失败,应用HCQ 的机制以及相关研究的进展,探讨HCQ 应用于生殖免疫领域的安全性及前景。

[关键词]羟氯喹;生殖免疫;妊娠;药物机制;安全性[DOI ]10.3969/j.issn.1674-8115.2021.03.017[中图分类号]R714.259[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progress of hydroxychloroquine in reproductive immunologyKOU Xi,ZHAO Ai -minDepartment of Obstetric and Gynecology,Renji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127,China[Abstract ]Hydroxychloroquine (HCQ)is a kind of synthetic 4-aminoquinoline antimalarial drugs.In recent years,other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HCQ,such as immunomodulatory,immunosuppression,anti-inflammation,vascular endothelium protection,anti-thrombus,improving metabolic syndrome,and anti-infection,have been gradually known.At present,HCQ is a first-line drug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d in many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HCQ is recommended during whole pregnancy and lactation.This review mainly expounds the mech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HCQ in reproductive immunology,including pregnancy complicated with autoimmune diseases,such as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nd Sjogren's syndrome,as well as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and explores the safet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HCQ in reproductive immunology.[Key words ]hydroxychloroquine (HCQ);reproductive immunology;pregnancy;drug mechanism;safety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HCQ )来源于抗疟药。

生殖免疫学总论(研究生)

生殖免疫学总论(研究生)



HLA-Ia分子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包括生 殖细胞。但不表达于滋养层细胞。

Ib分子的表达于少数特定组织,如滋养层。 Ⅱ类分子仅表达于B细胞、Mф 细胞以及 其它抗原递呈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血管 内皮细胞,精子细胞和某些活化T细胞。


HLA遗传特性: 单倍型遗传 共显性遗传 高度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女性生殖道的免疫防御
一、女性生殖道局部免疫
(一)阴道与子宫颈局部免疫
阴道与宫颈具备典型的黏膜免疫系统。

抗原提呈:上皮层呈树突状的巨噬细胞 B细胞:阴道、宫颈阴道部和宫颈管粘膜上 皮 均 有 分 布 , 主 要 是 IgA 型 , 分 泌 SIgA (70%),受E、P影响;部分B细胞合成IgM 或 IgG。
(三)输卵管局部免疫
具备粘膜免疫系统。对直接进入输卵管
的抗原可引起粘膜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
抗体。全身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在输卵管
的效价较低,只有血清效价的10%左右。
小结

生殖道的粘膜免疫应答是一种特殊的免疫功能。
其主要特点是以分泌性IgA起作用,在局部清除外 来抗原,对免疫系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透明带上的精子受体对精子具有种族 识别的特异性。
由于透明带在胚胎期尚未形成,青春期 后,卵透明带可成为自身抗原,生殖道的 炎症、损伤则可能促进了这种自身免疫反 应。透明带抗体可能是导致不孕或卵巢早 衰的免疫性因素。

卵巢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抗原:
一些自身免疫病患者可产生针对卵巢的 特异性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卵巢衰竭。

存在于精子表面,通过抗精子单克隆抗 体分离提纯出一种精子膜蛋白抗原 —— 受精抗原( FA-1 ),具有细胞特异性、 非种族特异性。

生殖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生殖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生殖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生殖医学是研究人类生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学科,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展。

生殖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殖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生殖医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生殖生理、生殖病理、生殖遗传、生殖免疫等多个方面。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生殖医学的基础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 生殖医学临床技术的进步:生殖医学的临床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卵子冷冻保藏、精子冷冻保藏等。

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更多不孕不育患者能够实现生育愿望。

3. 生殖医学的跨学科合作:生殖医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如妇产科、泌尿科、内分泌科、遗传学等。

跨学科的合作有助于解决复杂的生殖问题,提高生殖医学的研究水平和临床治疗效果。

4. 生殖医学伦理与法律的规范:生殖医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如人类胚胎的使用、遗传改造等。

为了保护个体和社会的利益,对生殖医学的实践进行伦理和法律的规范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生殖医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持,临床技术的创新,跨学科的合作以及伦理法律的规范。

通过不断努力,
生殖医学将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和生育服务。

CD4+CD25+T细胞在妊娠早期的作用研究进展

CD4+CD25+T细胞在妊娠早期的作用研究进展

CD4+CD25+T细胞在妊娠早期的作用研究进展胡芬芬;李秀华【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年(卷),期】2018(005)028【摘要】生殖免疫学为研究妊娠免疫提供了参照,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母胎免疫耐受的形成和妊娠早期免疫功能关系紧密,妊娠早期的维持依赖于免疫耐受能力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进而造成流产.通过调研发现,国内外学者也关注CD4+CD25+T细胞,是T细胞群中的一类,在免疫调节中不可缺少,并且在早期妊娠中数量会改变,但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除此之外,它也参与细胞免疫应答,调控妊娠早期的免疫耐受,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后代的代谢表型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等.目前认为它在外周耐受尤其是在母胎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主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从而维持免疫耐受.本文参考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要综述CD4+CD25+T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妊娠早期的作用.【总页数】3页(P5-7)【作者】胡芬芬;李秀华【作者单位】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妇产科,湖北宜昌 443001;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妇产科,湖北宜昌 44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相关文献】1.精清诱导CD4+CD25+T调节细胞限制早期妊娠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J], 屈治权;毛景欣2.Treg细胞在正常妊娠与不良妊娠事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宁圆;苏厚恒;王革;刘维琳;郎文娟3.早期妊娠和复发性自然流产中自然杀伤细胞和T调节细胞作用进展 [J], 李贵瑜;王谢桐;邢宝相4.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袭异常与相关妊娠早期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邹文;杨菁5.单细胞组学在早期妊娠母胎界面异质性中的研究进展 [J], 金贝贝;杨晓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研究进展

6 66 66666666文章编号:1007-4287(2010)01-0153-03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病因研究进展史青杨,李春洪,冯丽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吉林长春130021)近代生殖免疫研究表明当一对夫妇患有反复妊娠丢失,且不能归因于遗传、内分泌、解剖异常和感染时,常称其为 不可解释的 即 不明原因 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e abortion,URSA),其中约80%由免疫学因素造成,免疫治疗能使此类妇女妊娠至足月[1]。

现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URSA的免疫病因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URSA的免疫机制免疫因素引起的URSA分为两种:同种免疫型和自身免疫型;同种免疫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相容性有关,多表现为封闭抗体(blocking an tibody,BA)缺乏,约占URAS的2/3;自身免疫型通常可在患者体内检出各种抗体,约占URAS的1/3。

均可造成胚胎和胎盘组织免疫性损伤而流产。

1.1 封闭抗体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1981年Beer认为RSA夫妇共有HLA-D/DR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生育夫妇,即相容性大[2]。

可能由于夫妇间HLA相容性大,母体很难产生抗HLA-D/DR及抗辅助性T淋巴细胞受体的封闭性抗体,同时母体内抑制性细胞数目少,因而母体对胎儿免疫排斥作用强而造成流产。

近年研究热点集中在HLA-G的描述,HLA-G是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少量表达的一种非典型HLA抗原,它具有极弱的多态性及相应蛋白质结构的局限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其基因表达产物是母体-胎儿界面含量最多的HLA蛋白质。

HLA-G通过与多种自然杀伤细胞(cell natural killer cell,NK)抑制性受体结合,下调蜕膜NK 细胞对胎儿的杀伤;与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 TL)作用,保护胎儿免受母体CTL细胞杀伤;可以抑制CD4+T细胞增殖,结合CD8分子,溶解靶细胞等。

生殖免疫

生殖免疫

生殖医学杂志 2008 年 2 月第 17 卷第 1 期
·3 ·
应根据病情需要至少进行 5 次以上测定 。目前治疗 自身免疫型 RSA 主要策略为免疫抑制 + 抗凝疗法 , 主要药物包括 :阿司匹林 (单用) / 和强的松 ;肝素 (单 用) / 和强的松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自 1990 年 ,本 中心对自身免疫型 RSA 的主要治疗方案为小剂量 强的松 (5 mg/ d) 和低剂量阿司匹林 (25 mg/ d) 。阿 司匹林用量 ,国外报道用量在 80~120 mg ,而本中 心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试验结果 ,调节阿司匹林 用量 ,自 25 mg/ d 起始 ,使得血小板的聚集度保持 在 38 %~70 %之间 ,当低于 38 %时 ,及时减少或者 停用阿司匹林 。国外学者给此类流产患者的强的松 剂量较大 (15~60 mg) ,常引起一些并发症 ,如产道 感染 、假库欣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等 ,本中心根据 检测 ACL 滴度变化 ,使用的剂量为 5~10 mg ,取得 同样的效果 ,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使用肝素也是调 节高凝状态 ,个别国外研究的监测指标是活化部分 凝血酶时间 (A P T T) ,或者无任何指标 ,而是直接常 规使用肝素 。本中心则通过检测外周血 D2二聚体 , 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5 , 000 ~ 10 , 000 U , 使 D2二聚体维持在 0. 3~0. 4 mg 左右 。目前 ,本中心 通过检测 A PA (ACL 和抗β22GP1 抗体) 、血小板活 性 (血小板聚集度) 和内皮细胞活性 (D2二聚体) ,根 据各个指标的波动特点 ,分别使用强的松 、阿司匹林 和低分子肝素 ,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自孕前阶段 开始使用 ,持续在妊娠各个阶段 ,间隔 3~6 周 ,对上 述指标进行监测 ,随时改变药物的剂量 。

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

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

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中文题名】生殖免疫的方药调节研究【中文摘要】本课题总结过敏康II号胶囊临床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病例,分析过敏康II号胶囊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通过建立男性免疫性不育的动物模型,并观察过敏康II号胶囊对模型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过敏康II号胶囊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作用机理。

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临床实验室研究和实验研究三个部分。

1 文献综述1.1 男性免疫性不育研究概况 1.1.1 西医研究本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各种原因,体内产生了针对精子的抗体,从而影响精子的正常功能,导致男性不育。

临床诊断以不育男性的血清和(或)精浆中发现抗精子抗体(AsAb)为准。

抗精子抗体主要有三种【英文摘要】 Male Immunological Infertility iS a autoi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antisperm antibodies presenc in the serum or seminal plasm.Antisperm antibodies will leads to male infertility.This paper bases on the fact that GMK(Guo Min Kang II Capsule,a kind off Chinese medicine)has cured a lot of infertility patients,we have summaried clinical data,and by means Of making animal model,we observe the effect of GMK on the mice model with immunological infertilit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 【中文关键词】过敏康II号胶囊. 抗精子抗体. 免疫性不育. 实验研究. 【英文关键词】 antisperm antibodies. experimental study. GMK(Guo Min Kang II Capsule). Male Immunological Infertility.中文摘要 003-005 英文摘要 005-7 英文缩略语 7-8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8-28综述一男性免疫性不育研究概况 8-19综述二男性免疫性不育中医药研究进展 19-28 第二部分临床实验室研究 28-39过敏康II号胶囊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临床实验室研究 28-39 第三部分实验研究 39-56前言 39-40实验一过敏康II号胶囊对正常动物的影响 40-43实验二过敏康II号胶囊对免疫性不育小鼠的治疗作用 43-57 结语56-57 参考文献 57-68综述一参考文献 57-63综述二参考文献 63-66临床实验室研究参考文献 66-67实验研究参考文献 67-70 致谢 68-69 个人简历 69-70 附图 70-7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殖免疫研究进展李瑞梅,陈秀荔,靳亚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摘要:生殖免疫学是随着生殖医学及免疫学进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边缘学科,涉及生殖生理、妊娠生理、病理妊娠以及生殖控制等,已在医学和畜牧业生产的应用中产生了许多有意义的效果。

现就生殖免疫国内外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关键词:生殖免疫,性腺激素,动物生殖免疫的基本原理是将性腺激素与大分子物质偶联,形成免疫原,给动物注射以后,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抗体,主动或被动中和动物体内的性腺激素,使该激素的生物活性全部或部分丧失,从而引起内分泌平衡的改变,即减少了性腺激素对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引起GnRH和FSH、LH分泌的增多,达到促排卵的目的[1]。

当前, 这种“生殖免疫”技术已经成为动物生殖调控的重要手段[ 2-4 ],其应用及为广泛。

1. 生殖免疫的方法生殖免疫的方法有主要有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和基因免疫。

运用主动和被动免疫方法可以中和某一种激素或另一种激素的水平升高以达到提高或降低生育力的目的[5]。

1.1 主动免疫即将外源性抗原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体液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与体内自身所分泌的抗原(激素)能够发生结合而使其失活或活性降低。

这种激素的游离形式(活性形式)在循环系统中含量降低,减弱其对丘脑下部或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

这种免疫形式的作用时间比较持久[6]。

该免疫接种方法需要的抗原量较多,对于某些提取纯化比较困难而又无合成产物的激素来说,其广泛的应用受到限制。

另外,如果使用提取的激素中纯化程度低,还可能产生明显的副作用[7]。

激素免疫学的兴起,使有目的的改变内分泌平衡并产生有意义的生理学效应成为可能,许多学者对此已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包括生殖激素、调节生长发育的激素在畜禽及人类中的应用,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用于动物免疫去势[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用于人避孕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成功。

1.2 被动免疫使用异种动物制备的特异性抗体(血清或卵黄)注射到某种动物体内,与该动物体内的内源性抗原结合而使其循环系统中这种抗原(激素)的活性形式减少而消除或减弱其作用。

这种免疫形式的作用时间比较短。

这种方法是把激素作为抗原对动物进行多次免疫接种,使受接种动物体内产生该种激素的抗体,然后将抗体提取出来用于免疫动物[9]。

1.3 基因免疫基因免疫是90 年代初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是指将指导特定的蛋白质或多肽激素合成的基因(DNA片段)通过有关分子生物学技术与质粒DNA(环状)连接起来,形成携带有该DNA片段的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中进行增殖、扩繁,然后分离和提纯。

提纯后的重组质粒(即基因疫苗)注射到动物体内,被动物肌细胞所摄取,而后在其中表达。

产生的抗原(激素)经过递呈过程,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种过程是长期性的)与体内腺体分泌的该种激素发生中和反应,降低这种激系在循环中的含量,减弱其作用。

目前所开展的基因免疫研究,绝大部分是关于传染病和肿瘤防治的基因疫苗研究,与生殖有关的基因疫苗的研究很少,且主要是关于计划生育的基因疫苗,如兔透明带蛋白、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基因疫苗。

目前与动物生殖有关的基因疫苗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卵泡,改善母畜的生殖性能,以杨利国教授领导的实验室进行卵泡抑制素(INH)基因免疫的报道居多[10-12]。

2. 生殖免疫中的激素抗原用于提高繁殖力的激素抗原都是对卵泡发育有抑制作用的激素,包括类固醇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和蛋白质激素,如抑制素、促乳素等。

2.1 性腺类固醇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及其人工合成的类似物都可以作为生殖免疫的抗原使用。

这些激素的作用比较复杂,一方面它们是成年动物维持第二性征和生殖管道、交配器官正常形态和机能所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它们在体内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会对丘脑下部或腺垂体的激素(GnRH或FSH、LH)的合成或分泌产生反馈抑制作用。

黄体期的雌激素和孕酮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有负反馈作用,削弱这种作用,将使促性腺激素增加,促进更多的卵泡发育,以提高排卵率及增加产仔数。

虽有研究利用孕酮主动免疫母羊来提高排卵率[13],但更多的研究是用雄烯二酮为代表的雄激素免疫[14-16]。

睾酮和雄烯二酮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免疫后将会使雌激素合成减少,从而解除对垂体的抑制[17]。

2.2 抑制素(INH)是由睾丸支持细胞或卵泡颗粒细胞为主分泌的双链多肽激素。

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通过破坏FSHβmRNA的稳定性选择性抑制FSH的合成和分泌。

实验证明,抑制素对基础FSH的分泌和GnRH刺激的FSH分泌均有抑制作用。

由于抑制素在卵泡发育和成熟调控中所起的重要限制性作用,所以用免疫中和方法通过改变抑制素的分泌模式,可以促进FSH水平升高,进而促进多个卵泡发育,从而提高排卵率[18-20 ]。

Ohsea 等((1982)首先报道,用天然INH粗提物免疫绵羊可以提高排卵率,后来的试验证明,INH免疫不仅提高排卵率,还可增加产羔数[21]。

2.3 促乳素(PRL)促乳素(PRL)是腺垂体促乳素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对雌性哺乳动物的乳腺发育、泌乳启动和维持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在家禽的生殖免疫中使用。

PRL在雌性家禽体内是引起就巢的主要原因,它具有对抗促性腺激素的作用,能够引起性腺萎缩。

用促乳素进行被动免疫也许是促使就巢家禽醒抱的有效措施,还能够克服用类固醇激素处理所带来的一些作用;用于哺乳母畜(非反刍动物)的被动免疫也有可能引起提早断乳、发情。

3. 生殖免疫的应用3.1 生殖免疫检测在不孕不育中的临床应用免疫系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在维持机体的稳定和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生殖免疫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疾病归因于免疫过程的自我损伤。

研究表明,近一半不明原因不孕症的病因与免疫有关[7]。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免疫因素在不孕不育中起的作用逐渐被重视起来。

国内外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不孕不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2]。

随着医疗科学的发展,基础研究的深入,生殖免疫检测在不孕不育症的诊断治疗方面将应用更加广泛。

3.2 应用生殖免疫技术提高动物繁殖力动物的生殖活动主要受体内生殖激素的调控而动物繁殖力的高低则直接受垂体前叶分泌的促卵泡素(FSH)和黄体刺激素(LH)的影响。

将对这两种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有抑制或反馈抑制作用的激素作为抗原,对动物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则可以增加它们(尤其是FSH)的合成和分泌量,或使用由该激素制成的抗体去中和动物内源性对应的激素,进而提高雌性动物的排卵数量和雄性动物的精子产量,能够达到提高繁殖力的目的。

当前,这种“生殖免疫”技术已经成为动物生殖调控的重要手段[23]。

Morris等人(1993、1995)先后报导利用抑制素主动免疫母牛,明显提高了双犊率[24]。

B row n 等(1990) 用抑制素被动免疫青年母猪使得排卵率比对照组高35% [ 25 ]。

3.3 应用生殖免疫方法进行性别控制性别控制是当前生物科学领域中研究免疫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一项重大攻关课题。

长期以来,动物性别控制一直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课题。

最早研究证实,雄性动物具有一种与Y精子密切相关的特有HY抗原,它是由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所编码和调控的细胞膜抗原[26],它具有诱发原始性腺分化为睾丸的潜能,这种HY抗原对雌性动物发生免疫作用后,在雌性动物血清中,即产生有排斥Y精子的基因抗体,简称为HY抗血清。

因此,试验根据HY抗血清IgG能识别Y染色体精子抗原决定族的免疫原理,而采用生殖免疫技术来实现奶牛性别控制,目的就是使早期胚胎原始性腺分化为雌性表现型。

3.4促进动物生长参与生长调节的激素有多种, 如生长激素(GH) ,胰岛素(insulin) ,生长介素(SM ) 。

其中较重要的是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GHRH)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 GIH ,又称为生长抑素somatostatin ,SS) ,前者促进GH 分泌,后者抑制GH 分泌,还抑制胰岛素、促甲状腺素( TSH) 、催乳素(PRL) 、促性腺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的分泌。

而受生长抑素抑制的这些激素大多对动物生长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果通过免疫使动物产生或获得抗SS 抗体,中和内源性SS ,则会解除SS 的抑制作用,促进动物生长[]。

这种主动免疫已在绵羊[27 ] 、山羊[28 ]、牛[29 ,30 ] 、猪[31 ] 上应用, 取得较好的促生长效果。

综上所述,生殖免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水平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子高超,尤其在人和动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由此看看来,生殖免疫技术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1] 宋洛文,王学君,等. 提高母羊产羔率的新方法-----生殖免疫技术[J]. 河南畜牧兽医, 2003: 24(2).[2] 牛树理, 叶荣, 杨利国. 猪精液抑制素主动免疫黄牛诱导超数排卵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6, 19 (4):53-55[3] 张小冬,程瑞禾,夏银. 人抑制素合成肽与猪精液抑制素提取物主动免疫对母羊生殖激素、妊娠及产羔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 ,21(4) :66 - 711[4] 华进联. 抑制素免疫对羊生殖的影响[J]. 畜牧兽医杂志,2000 ,19(3) :119 - 128[5] 王建辰, 章孝荣, 王光亚,等. 家畜生殖调控[M]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0.[6] 黄炎坤,毛森林. 动物生殖免疫的原理与应用[J ].当代畜牧, 2003,1:38.[7] 李大金, 李超荆, 等. 不育的免疫性因素分析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1995,11(4):232-234.[8] 张云桥,毕英佐,曹永长,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主动免疫公鸡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7,18(2): 76-81.[9]李键, 刘智喜. 生殖激素免疫的研究进展[J ] . 国外兽医学- 畜禽疾病, 1993 , 14 (1) : 1 - 6.[10]姜勋平,杨利国. 动物基因免疫的原理与方法[J ]. 黑龙江动物繁殖,1999, 7(3):39-42.[11]杨利国,张居农,王进荣,等. 应用猪精液抑制素主动免疫法诱导黄牛孪生[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2):207-212.[12]姜勋平,杨利国,刘桂琼,等.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小鼠生殖的影响[J ].中国兽医学报,2002,22(4):368-370.[13] Rosenberg M R , Amir D , Folman Y. The effect of active immunization against progesterone on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and free proesterone , Estradiol - 17β and LH in the cycle ewe[J ]. Theriogenology , 1987 , 28 (4) : 417 - 426.[14] Zafraces A , Avdi M , Alrfrakiotis T. Increasing lambing percentage by androstenedione immunoneutralization in synchronized ewes with or without PMSG[J ] . Theriogenology , 1992,37 : 1341 - 1344.[15] 崔丽萍, 谢成侠. 睾酮主动免疫对美利奴母羊发情产羔和生殖内分泌的影响[J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 , 41 (1) : 59 -63.[16]Walker W P , Thompson D L , J r , et al. Active immunization of prepubertal bulls against testosterone : seminal and testicular characteristics after puberty[J ] . Theriogenology , 1984 , 22 (3) :269 - 278.[17]姜勋平,杨利国. 家畜抑制素常规免疫研究进展和基因免疫的意义[J].畜牧与兽医2000,32(4):38-40.[18]吴忠良,范嵋君,赵克强,等.抑制素主动免疫对山羊繁殖率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 2000 , 32 (1) : 21.[19]张小冬, 程瑞禾, 夏银.人抑制素合成肽与猪精液抑制素提取物主动免疫对母羊生殖激素、妊娠及产羔的影响[J ]. 南京农大学报, 1998 , 21 (4) : 66 - 71.[20]叶荣. 抑制素及其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J ] . 黑龙江畜牧兽医,1996 , (2) :37 - 40[21] 龙翔,杨利国,余荣,等. 基因免疫与动物生殖[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12):39-40.[22] 黄炎坤,赵金艳. 应用生殖免疫技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研究进展[J ].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2002, 19 (7):10.[23]龚世珣,纪树芳,王辉,等.生殖免疫检测在不孕不育中的临床引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2):95.[24] Morris DG,McDermott MG,Grealy M,etal.Effec of immunization against synthetic peptid sequences of the alpha N-subunit of bovine inhibinon ovulation rate, gonadotrophin concentrations and fertility in heifers[J].J Reprod Fertil.1995,103(2):285-291.[25]B row n R W , Hungerfo rd J W , Greenwood P E et al.Immunizat ion against recombinant bovine inh ibin alphasubunit causes increased ovulat ion rates in gilts [J ]. J Reprod Fertil,1990, 90 (1) : 199-205[26]贾福德,罗承浩,马俊洪.应用生殖免疫方法制作性别化冷冻精液对奶牛性别控制的研究[J ].AnimalScience&VeterinaryMedicine.2001,2(18).[ 27 ] Laarveid B , Chaplin R K, Kerr D E. Somatostatin immunization and growth of lambs[J ] . Can J Anim Sci , 1986 , 66 : 77 - 83.[28] 黄夺先,姚连生,赵伟,等.生长抑素主动免疫山羊的增重效果[J ].江苏农业学报,1991 , 7 (4) : 37 - 40.[ 29 ] Lawrence M E , Schelling G F , Byers F M , et al. Improvement of growth and feed efficiency in cattle by active immunization against somatostatin[J ] . J Anim Sci , 1986 , 63 : 215.[30] Flint J , Galbraith H , Jones A S. Response of growth hereford × Friesian heifers to immunization against somatostalin [J ] . Anim Prod , 1991 , 52 : 613.[31]黄夺先,赵伟,孙益兴,等.生长抑素主动免疫肉猪的增重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 1991 , (4) : 53 - 54.Latest Development in Research on ReproductiveImmunifactionLi Ruimei, Chen Xiuli, Jin YapingCollege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Northwest University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Yangling, Shanxi, China (712100)AbstractReproductive immunology is a significant frontier branch of science which developed as reproduction medical science and immunology progressing. It refers to reproduction physiology, pregnancy physiology, patho-pregnancy reproduction control and also. And it has now been effectively used in medical and livestock farming. Now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on reproductive immunifaction in domestic and abroad were generalized.Keywords:reproductive immunifaction; hebin; animal作者简介:李瑞梅,女,1981出生,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家畜生殖内分泌方面的研究;靳亚平,通讯作者,男,1966,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家畜生殖内分泌和产科病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