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诊疗方案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患者李某,女性,40岁,平时工作繁忙,经常面临压力。
近期出现失眠症状,无法入睡,入睡后易醒,睡眠质量差,白天精神不振,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和观察舌象,中医医生初步判断为肝郁气滞导致的失眠。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到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失眠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不寐的关键是疏肝理气,调节心脾肾功能。
中医医生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1. 柴胡泻肝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茯苓、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胃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郁气滞。
2. 安神补心汤:黄连、黄芩、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等药物组成,具有镇定安神、养心补脾的作用,可以帮助恢复心脾功能。
患者每天服用上述方剂,每日两剂,早晚空腹服用,每剂煎煮30分钟。
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调整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减轻,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继续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失眠完全消失,精神状态良好,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是以调节脏腑功能为基础的。
中药方剂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的,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同时,合理的作息习惯对于治疗不寐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不寐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病因导致的失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失眠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是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中药方剂的配伍和合理的作息习惯是治疗失眠的关键。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对大家理解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和原理有所帮助。
如果您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诊疗方案针对睡眠障碍及失眠问题,目前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并结合一些草药和自然疗法,探讨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影响的综合治疗方案。
睡眠可以说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力的环境下,许多人面临着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和失眠等问题。
长期失眠不仅会影响人们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身心健康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方法。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人们可以改变对睡眠的看法和期望,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此外,定期锻炼身体、避免日间睡眠和限制咖啡因等刺激物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认知行为疗法,调整睡眠环境也是改善睡眠的重要方面。
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温暖和舒适有助于更好地入睡和睡眠质量的提高。
在睡眠环境中使用舒适的床垫、枕头和床上用品,同时减少光线和噪音的干扰,都有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
草药和自然疗法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些被认为能帮助安抚和放松身心的草药,如马齿苋、姜黄和紫苏等,可以通过泡茶或添加到晚餐中进行摄入。
此外,冥想、瑜伽和深度呼吸等放松技巧也可以帮助消除焦虑和平静思绪,为入睡做好准备。
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失眠病例,这些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可能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治疗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选择。
但是,药物治疗应该由专业医生进行监督,以确保正确用药和避免副作用。
不同类型的药物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各自的作用机制,如镇静药、抗抑郁药和间断性使用的安眠药等,具体的用药选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因此与医生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专业的检查非常重要。
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进行体检和建立睡眠日志等方式对病情进行评估,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期间,定期复诊和反馈也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疗效。
总而言之,针对不眠症的治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性的。
不寐的诊疗方案

不寐的中医治疗方案不寐以补虚泻实在,调整阴阳为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安神定志之品,属实者,宜泻其有余,予以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
虚者补其不足,治宜,益气养血,健脾益肾补肝,若实证日久耗伤气血,由实转虚,虚实夹杂者,玫补兼施。
1、肝郁血虚临床症状: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燥易怒,舌质红,苍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养血安神代表方:酸枣仁汤酸枣仁15克甘草6克知母10克茯神10克川芎9克水煎服,日一剂加减:偏血虚者加当归 10克白芍10克以养血柔肝。
肝火内盛见烦燥易怒,面红,目赤脉弦数而的力者加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以泻肝火。
2、痰热内扰临床症状,睡眠不安,心烦不安,或时醒时寐,或恶梦纷纭,脘腹痞闷痰多,关晕目眩,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养心安神代表方:黄连温胆汤黄边9克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山栀9克甘草5克太枣3枚水煎服,日一剂加减:可加远志10克茯神10克定心安神若惊悸不眠者,加龙齿15克珍珠母20克镇惊安神。
痰热伤阴,烦恼失眠者,麦冬10克沙参15克柏子仁10克清热养阴除烦安神。
3、阴虚火旺临床症状,稍寐即醒或虚烦不眠,心悸,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疼遗精,舌红,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阿胶汤黄连9克阿胶10克黄芩9克鸡子黄2枚白芍10克水煎服,日一剂加减:本方宜加生地15克云芩12克麦冬10克滋阴以清热,加柏子仁10克以养心安神相火偏旺,遗精盗汗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清泻火阴虚阴亢,心烦不寐,头昏,耳鸣者加龙骨20克珍珠母20克潜阳心肾不交,虚阳上越,头面烘热,舌尖红,足冷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源。
4、心脾两虚临床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党参15克炙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炙远志12克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元肉15克炙草6克大枣5枚木香6克生姜6克水煎服,日一剂加减:心血不足加熟地15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失眠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
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症)诊疗规范不寐又称失眠、不得眠,是指入睡困难、夜间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是睡眠量的不足或质的不佳。
近年来,我国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高。
相关文献显示,35%的人口曾患急性失眠,而9%~12%的人患有慢性失眠。
失眠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西医治疗失眠症强调定时作息及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临床首选服用安眠药,该种药物虽催眠速度较快,但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诸如加重呼吸抑制,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嗜睡等危害,且疗效短,需不断加大剂量,停药即复发,还有耐药性、成瘾性等弱点。
因此,从中医药探寻治疗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一、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诊断标准:(1)主诉难以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起病至少1个月;(2)睡眠紊乱引起苦恼或社会、职业等方面的障碍;(3)睡眠紊乱排除由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生物节律睡眠障碍等所致;(4)睡眠紊乱排除由重性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等障碍所致;(5)睡眠紊乱排除由各种躯体性疾病、酒精或药物的心理作用所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有失眠的典型症状:入睡困难,时常觉醒.旺而不稳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下;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小时。
(2)有反复发作史。
3.睡眠评定标准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4.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评定(1)烦躁焦虑状态:①精神情绪烦乱,郁郁不宁;②反复颠倒,肢体躁扰;③伴头目昏疼,口干,咽燥。
④脉躁数。
①或④+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2)惊悸不安状态:①心中惊悸,忐忑不安;②心虚畏人,精神不倚;③魂魄妄乱,不能独卧;④夜间喜梦斗讼;⑤脉动数。
①或⑤+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3)郁闷不舒状态:①情绪低落,郁闷不舒;②腹部胀满,按之胁部有抵触感;③性格内向,或有情志内伤不得宣泄史;④脉沉弦滞涩。
失眠诊疗方案通用版

失眠诊疗方案通用版失眠是指无法在晚上获得足够的睡眠,或者困扰着醒来后再次入睡的问题。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会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那些饱受失眠困扰的人们,以下是一个通用的失眠诊疗方案,包括自我管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自我管理1. 睡眠环境的改善确保睡眠环境舒适,保持房间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并保持安静。
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避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电视、使用手机等。
建议保持卧室昏暗,创建一个适合入睡的环境。
2. 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建立一个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并在早晨同样的时间起床。
避免在白天打盹,以保持对夜晚的困倦感。
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如果在床上躺了20分钟还无法入睡,可以起床做一些轻松的事情,直到感到困倦。
3. 饮食习惯的调整避免在睡前吃大量或辛辣的食物,同时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咖啡、浓茶和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可能导致失眠。
晚上还需要避免烟草和饮食中的利尿剂,以减少夜间的尿频。
二、非药物治疗1. 认知行为疗法(CBT)CBT是一种帮助个体改变错误的睡眠想法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包括睡眠教育、睡眠限制和睡眠控制等技术。
通过CBT的训练,个体可以建立更健康的睡眠习惯,改变对睡眠的负面观念,提高入睡和入睡质量。
2. 渐进性肌肉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是一种放松紧张肌肉的技术,可以帮助个体放松身体和心理上的紧张,促进入睡。
个体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逐渐感受到身体的放松和轻松,从而进入更深的睡眠状态。
三、药物治疗1. 非处方药物对于轻度失眠症状,个体可以尝试非处方药物,如叶酸、镁剂和芳香草本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常具有较轻的副作用,并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2. 处方药物对于严重的失眠症状,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物,如催眠药。
这些药物有助于缩短入睡时间和延长睡眠时间,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注意药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
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诊疗方案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指的是困难入睡、入睡后易醒或多次醒来,无法保持足够睡眠时间,导致睡眠质量不佳。
不寐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需要及时的诊疗方案来解决。
诊断不寐问题的首要任务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包括睡眠习惯、睡眠环境、工作和生活压力等因素。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诊断和评估:1.睡眠日志:患者记录自己的入睡时间、醒来时间、入睡困难的程度等,以便医生了解睡眠习惯和问题。
2.睡眠评估量表:使用标准的睡眠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
3.睡眠监测:如果需要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可以进行实验室或家庭睡眠监测,包括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脑电图记录等。
在确定患者确实存在睡眠问题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不同程度的不寐问题可以选用不同的诊疗方案,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睡眠习惯建立与睡眠环境调整: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每天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
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调整室温、光线、噪音等,营造一个安静、暗淡、凉爽的睡眠环境。
2.行为治疗: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来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和行为,包括放松训练、睡前放松、床上不做其他事情等。
此外,避免白天长时间的午睡以及饮食和运动的控制也是重要的。
3.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失眠问题,可以考虑短期使用催眠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安眠药(如佐米替丁)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三唑仑)。
但是药物治疗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长。
4.心理治疗:对于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失眠,可以考虑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
通过改变思维和情绪,减少焦虑和压力,有助于改善睡眠问题。
5.其他治疗方法:如音乐疗法、艾灸、针灸、推拿等,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个人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寐问题并非一蹴而就的,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
同时,患者也应该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调整和改变。
中医关于“不寐”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不寐”的证治分类一、肝火扰心1.临床表现: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2.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3.治法:疏肝泻热,镇心安神。
4.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5.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当归、生地黄滋阴养血;柴胡疏畅肝胆之气;甘草和中;生龙骨、生牡蛎、磁石镇心安神若胸闷胁胀,善叹息者,加香附、郁金、佛手;肝胆之火亢盛而彻夜不寐,头晕目眩、大便秘结,可服当归龙荟丸。
二、痰热扰心1.临床表现: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气,伴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化热,扰动心神。
3.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4.代表方:黄连温胆汤。
5.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健脾化痰,理气和胃;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龙齿、珍珠母镇惊安神。
若心悸动,惊惕不安,加琥珀粉;胸闷气,脘腹胀满,大便不爽,苔腻脉滑,加重用半夏,加秫米,以和胃健脾,交通阴阳;饮食停滞,嗳腐吞酸,脘腹胀痛,加神曲、焦山楂、莱子,或用保和丸消导和中;痰热盛,痰火上扰心神,彻夜不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或用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
三、心脾两虚1.临床表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面色少华,四肢倦怠,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2.证机概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3.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4.代表方:归脾汤5.常用药:人参、白、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黄芪补气生血;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补心益脾安神;木香行气舒脾。
若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黄、白芍、阿胶;不寐较重者,加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脘闷纳,苔者,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四、心肾不交1.临床表现: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不寐是指无法入睡或持续睡眠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不寐不仅会导致身体疲惫,还会增加患者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因此,制定科学的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医生应该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
通过详细的了解,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不寐类型和可能的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寐,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导致的不寐,可以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
对于因生活习惯不良、环境因素等引起的不寐,可以通过行为治疗、环境调节等方式进行干预。
因此,针对不同的不寐原因,医生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在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和评估。
通过睡眠监测,可以客观地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深度、觉醒次数等,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客观数据支持。
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睡眠评估,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白天疲倦程度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还需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医生可以向患者介绍睡眠保健知识,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和生活方式。
同时,医生还可以教育患者如何应对睡眠困难,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少不寐的发生和加重。
总的来说,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通过全面的评估、个性化的治疗、睡眠监测和评估、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不寐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摆脱不寐的困扰,重获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

不寐的中医辨证论治不寐,即现代医学中的失眠,是指无法获得充分、满意的睡眠,导致日间功能受损的一种常见病症。
在中医理论中,不寐的辨证论治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观察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判断其病因病机,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 心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的不寐患者,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心悸健忘、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上应采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方法。
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养心汤等,药物如党参、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等。
2. 肝郁化火型肝郁化火型的不寐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清热安神。
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龙胆泻肝汤等,药物如柴胡、郁金、黄芩、栀子、龙骨、牡蛎等。
3. 心肾不交型心肾不交型的不寐患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上应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
4. 痰热内扰型痰热内扰型的不寐患者,多见入睡困难、胸闷痰多、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是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常用的方剂有温胆汤、清心化痰汤等,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石菖蒲等。
5. 胃不和则卧不安型胃不和则卧不安型的不寐患者,表现为饮食不节、胃脘胀满、嗳气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滑。
治疗上应调和胃气、健脾和胃。
常用的方剂有保和丸、平胃散等,药物如神曲、麦芽、山楂、莱菔子、厚朴、枳壳等。
在治疗不寐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还应注重心理调适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适当进行放松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治疗不寐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因此在具体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院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2)痰热内扰:胸闷心烦不寐,头重目眩,厌食呕恶,暧气吞酸,苔黄腻,脉滑数。
(3)阴虚火旺证:心烦,入睡困难,甚则彻夜难眠,多梦,心悸不安,腰膝疲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4)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饮食无味,肢倦神疲,舌质淡,脉细弱。
(5)心胆气虚: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辨证治疗(1)肝郁气滞证症状:不寐多梦,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躁易怒,舌淡苔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方药:可选用柴胡疏肝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越鞠丸加减。
方药举例:柴胡15〜25g,半夏10g,夏枯草20g,黄苓10g,夜交藤30g,炒枣仁50g,生龙骨20g(先煎),生牡蛎20g(先煎),茯神20g等。
若肝郁化火,目赤耳鸣,口干而苦,舌红,苔白,脉弦数,可加龙胆草10g,桅子10g,泽泻10g,车前草10g;若头晕目眩,头痛欲裂,不寐欲狂,大便秘结者,可加天麻10g、钩藤20g、大黄(后下)15g、芒硝5g(冲服)。
不寐失眠中医诊疗方案

不寐失眠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在考虑中医诊疗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综合的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医师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睡眠质量、饮食习惯、情绪状况等,并通过望、闻、切等方法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以确定患者的症状特点。
二、治疗原则根据中医理论,治疗失眠的原则是疏肝理气、安神益气、健脾养胃。
因此,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情绪:情绪对睡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身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方式来调整情绪。
2.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3.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选择配方给药。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柴胡、白芍、茯苓等,具体的药方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4.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心俞、神门等。
5.中医按摩:按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有助于缓解睡眠障碍。
常用的按摩方法包括揉捏、推拿、捶打等。
三、生活习惯调整除了中医疗法外,还需要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这对于改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作息: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固定的时间睡觉和起床,尽量避免午睡。
2.睡前放松:睡前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轻音乐、泡脚、读书等,避免过于兴奋的活动。
3.调整环境: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4.注意饮食:避免晚餐过饱,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
5.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消耗身体的能量,提高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案包括调整情绪、饮食调理、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按摩等,同时还需要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失眠症状可能有所不同,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不寐诊疗方案

引言不寐,也称失眠,是指无法入睡、不能保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的症状。
不寐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因此对于不寐的诊疗方案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综合的不寐诊疗方案,包括评估和治疗的方法。
评估不寐的评估是诊疗方案的第一步,有助于确定不寐的原因以及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病史和症状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详细的症状,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中断、早醒等情况。
通过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可以初步判断不寐的原因。
睡眠日志患者可以记录自己的睡眠日志,包括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中途醒来次数等。
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睡眠模式。
睡眠监测通过睡眠监测仪器对患者的睡眠进行监测,包括脑电图、心电图和眼电图等数据。
这可以提供客观的睡眠指标,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问题。
治疗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不寐的治疗方案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如下所示: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不寐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改变睡眠习惯和行为,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常见的行为治疗包括:•睡眠时间管理:确保每天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并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醒来,有助于建立正常的睡眠习惯。
•床上只用于睡眠:避免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等,以帮助大脑建立与床上的睡眠联想。
•睡眠限制:根据睡眠情况,合理限制床上的活动时间,以增加对睡眠的渴望。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不寐的常见方法,特别适用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常用的药物包括:•安眠药: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能够帮助患者入睡和延长睡眠时间。
•抗抑郁药:有些抗抑郁药物对于治疗不寐也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伴有抑郁症状的患者。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解决诱发不寐的心理问题和压力,提高睡眠的质量。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睡眠观念和习惯。
•放松疗法:通过深度呼吸、冥想、温水浴等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改善入睡困难。
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诊疗方案引言不寐,即失眠,是指无法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不佳的症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0%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问题。
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长期失眠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针对不寐的诊疗方案,本文将从病因分析、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病因分析不寐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生活方式问题、心理和情绪问题、药物和药物滥用、基础疾病等。
生活方式问题包括日常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当、长期熬夜等。
心理和情绪问题则包括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
药物和药物滥用是指长期滥用兴奋剂或催眠药物,导致身体对药物依赖,无法入睡或维持睡眠。
基础疾病方面,常见的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非药物治疗针对失眠问题,可以尝试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如改善睡眠环境,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进行心理治疗等。
改善睡眠环境包括保持安静、调整室温、保持通风等。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通过固定的作息时间、避免午睡、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等来实现。
心理治疗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可以通过咨询专业心理医生或参加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来改善失眠症状。
药物治疗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医生可能会考虑开具药物来治疗失眠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然而,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不能滥用或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依赖性或其他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应更加谨慎使用药物治疗。
预防与注意事项除了治疗失眠症状,预防不寐也十分重要。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吸烟和酗酒,规律作息时间,饮食均衡,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此外,应注意以下事项: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避免在床上看电视或使用手机等;避免在过晚的时间进行剧烈运动;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
结语不寐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不寐的诊疗方案,可以从病因分析、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疗。
不寐诊疗方案

不寐诊疗方案2(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不寐病(失眠)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2)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3)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4)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5)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6)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医案1:中医治疗不寐病(失眠)

医案1:中医治疗不寐病(失眠)
医案1:中医治疗不寐病(失眠)
《顾松园医镜》论不寐:不寐之故,属心血不足,有热所致。
故仲淳曰∶治不寐当以养阴血,清心火为要。
然亦有因肝经血虚,气滞而不寐者,则当疏肝养血。
有因胸膈痰壅,气逆而不寐者,则当涤痰降气。
有因病后血少,或劳症阴虚而不寐者,则当滋阴养目。
此尚大略,然虚实不齐,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加减补心丹:生地、白芍、丹皮、枣仁(养血)、麦冬(同竹叶以清心)、茯神、远志、石斛(安神),加竹叶、桂圆肉调服朱砂末。
有痰加竹沥,心火甚者加犀角、黄连,虚者加人参。
此方养血、清心、安神,宗仲淳法甚效,随症加减治之。
一妇患阴虚火症,彻夜不眠者两月,饮食俱废,形体日消,皆谓不治。
仲淳诊视,许以可救。
盖此病虽属虚,幸脏腑无损,心经虽有火,不至灼肺。
况久病脉调,身不发热,岂有他虞。
多服补阴收敛之剂,自然水升火降而愈。
用生脉散加茯苓、枣仁、远志、当归、生地,大剂投之。
因虚甚气怯,佐以琥珀、辰砂、金、银器之类,约百余剂而瘳。
按:顾松园1718年著此书,正值火燥大环境下,所以用药多是清凉滋润。
八仙玉液汤就是他所创立的名方,自诩为救命仙方。
唯论中此案,服药百余剂,或是茯苓用之不当。
不寐病治疗方案

不寐病治疗方案简介不寐病,又称失眠症,是指持续难以入睡或难以维持睡眠的病症。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遭遇不寐病的困扰。
不寐病对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早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不寐病治疗方案,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不寐病,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 生活习惯调整不寐病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
1.1 规律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对维持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
尽量每天保持固定的起床与睡觉时间,包括周末也要保持一定的规律。
避免太晚入睡、太晚起床的情况。
1.2 睡眠环境优化营造适合睡眠的环境有助于改善睡眠。
保持卧室的安静、舒适和黑暗,控制室内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尽量避免噪音和刺激性的光线。
选择一个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保持床铺的清洁卫生。
1.3 良好的睡前习惯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并为入睡做好准备。
避免过于刺激的活动、大型饮食以及饮用咖啡、酒精和含咖啡因的饮品。
可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阅读书籍或进行深呼吸等。
2. 心理疗法不寐病往往与心理压力和焦虑有关,因此采用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和焦虑,促进睡眠。
2.1 认知行为治疗(CBT)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常用的心理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想法和行为来调整不良情绪和睡眠问题。
具体包括认知重构、睡眠观念矫正、睡眠规律调整等。
CBT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并建立积极和健康的睡眠习惯。
2.2 放松疗法放松疗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松弛、呼吸锻炼、冥想和正念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促进入睡。
2.3 心理治疗在一些严重的精神压力和情绪障碍导致的不寐病中,进行心理治疗是必要的。
心理治疗可以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交流来缓解精神压力,寻求心理支持和心理调适。
3. 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不寐病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神志病科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试行版)

不寐(失眠)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1)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2)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3)睡眠质和/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3)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4)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5)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6)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7)心肾不交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病(失眠)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年出版
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
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则彻夜难眠,连续4 周以上;常伴有多梦、心烦、头昏头痛、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无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和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1)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2)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睡眠质和/ 或量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二)证候诊断
(1)肝火扰心证:突发失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入睡后多梦惊醒,胸胁胀闷,善太息,口苦咽干,头晕头胀,目赤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痰热扰心证:失眠时作,恶梦纷纭,易惊易醒,头目昏沉,脘腹痞闷,口苦心烦,饮食少思,口黏痰多,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腻,脉滑数。
(3)胃气失和证:失眠多发生在饮食后,脘腹痞闷,食滞不化,嗳腐酸臭,大便臭秽,纳呆食少,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或滑数。
(4)瘀血内阻证:失眠日久,躁扰不宁,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夜多惊梦,夜不能睡,夜寐不安,面色青黄,或面部色斑,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舌质暗红、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5)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复寐,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面色萎黄,口淡无味,腹胀便溏,舌质
淡苔白,脉细弱
(6)心胆气虚证:心悸胆怯,不易入睡,寐后易惊,遇事善惊,气短倦怠,自汗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7)心肾不交证:夜难入寐,甚则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男子梦遗阳痿,女子月经不调,健忘,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舌尖红少苔,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和中成药
1. 肝火扰心证治法:疏肝泻火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醋柴胡、炙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磁石等。
中成药:龙胆泻肝汤等。
2. 痰热扰心证治法:清化痰热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
清半夏、陈皮、竹茹、枳实、山栀、黄连、茯苓、远志、柏子仁、甘草等。
3. 胃气失和证治法:和胃降逆推荐方药: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
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茯苓、陈皮、厚朴、苍术、连翘、鸡内金、麦芽、谷芽等。
中成药:保和丸等。
4. 瘀血内阻证治法:活血化瘀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生地黄、桃仁、红
花、川芎、柴胡、桔梗、川牛膝、枳实、赤芍、甘草、牡丹皮、香附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5. 心脾两虚证治法:补益心血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
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合欢皮、甘草等。
中成药:甜梦口服液、人参归脾丸等。
6. 心胆气虚证治法:益气镇惊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
人参、龙齿、茯神、石菖蒲、远志、川芎、合欢皮、知母、夜交藤、酸枣仁等。
中成药:乌灵胶囊等。
7. 心肾不交证治法:交通心肾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黄连、肉桂、生地、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
(二)针灸治疗
(1)体针主穴:神门、内关、百合、四神聪。
肝火扰心者,加太冲、行间、风池;痰热扰心者,加太冲、丰隆;胃气失和者,加足三里、中脘、天枢;瘀血内阻者,加肝俞、隔俞、血海;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胆气虚者,加心俞、胆俞;心
肾不交者,加太溪、心俞、肾俞。
操作:用平补平泻法。
(2)耳穴疗法取穴:神门、心、脾、肾、皮质下,配穴取枕、交感、内分泌、神经衰弱点
主穴配穴合用,随证加减
操作:治疗前先用耳穴探测棒在耳穴上寻找阳性点,用75%酒精消毒耳廓后用耳针或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选定的耳穴贴紧并加压,使患者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
失眠伴头晕头痛,急躁易怒者用重手法,年老体弱、倦怠纳差者用轻手法,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2〜3次,每次每穴30秒。
上述治疗隔日进行1 次,5 次为1 个疗程。
(3)穴位贴敷:用夜交藤15g、白芷12g、败酱草10g等。
将上药粉碎,加入辅料,制成丸状。
夜晚睡前,用医用胶布贴敷于太阳穴、神门、涌泉穴。
(4)其他疗法可选
用滚针法、热敏灸疗
法、穴位埋线法、浅
针疗法等进行治疗。
①滚针疗法
操作方法:滚针刺激背足太阳经脉循行的一、二线及督脉。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线从肺俞至肾俞,由上而下;第二线从大杼至志室,由上而下;督脉从命门至大椎,由下而上。
偏实证型,治疗开始时即可用力稍重;偏虚证型,开始时可用力稍轻;滚动15-20 分钟。
注意事项:伴有恶性、消耗性疾病,背部治疗部位皮肤溃疡或疮疡患者不适用。
②热敏灸疗法:热敏穴位以头面部、腰背部及小腿内侧为高发区,多出现在百会、至阳、心俞、脾俞、胆俞、三阴交等区域。
每次选取上述2-3 组穴位。
每次治疗以灸至感传消失为度,每天1-2 次。
10 次为1 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5 天,共2-3 个疗程。
③穴位埋线:取心俞、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安眠穴。
每次取3-5 个穴位。
将“00”号羊肠线1.5 厘米装入9号一次性埋线针中,按基本操作方法埋入选定穴位中。
半月埋线一次,一月一疗程。
④浅针疗法:取印堂、太渊(双侧)、太溪(双侧)、大陵(双侧),用补法。
若
兼有外感或胃肠紊乱者,加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用泻法;兼喘咳,加期门(双侧)、足三里(双侧)、列缺(双侧),用补法;兼虚烦,惊悸者,加气海、三阴交(双侧),用补法;兼胁痛、易怒、加章门(双侧)、气冲(双侧),用泻法。
每日1 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 星期。
(三)中医系统心理疗法
1•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技术)
低阻抗状态的诱导过程: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让患者躺在一个舒适的床上,或者坐在椅子上,通过听音乐、放松诱导的语言或者针灸、按摩、点穴等任何一种患者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使患者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等。
A.刺激适应技术
“睡眠刺激适应技术”产生的基本观点是,患者在复杂的心理病理条件下,各种情
绪反应使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如光线、声音、温度、湿度等外在的睡眠条件刺激过于敏感,对睡眠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从而诱发失眠症状或疾病。
因此,在某种状态下,增强其对睡眠环境的适应能力,便成为这种技术追求的目标。
限于篇幅,这里不再气功入静状态的诱导过程,只介绍其中“睡眠调控技术”的主要操作要点:
(1)使用常用的“睡眠刺激适应诱导语” 。
如:“你已经进入了气功入静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外面的声音刺激慢慢地离你越来越远,你感到越来越放松,越来越安静,周围的各种干扰慢慢地离你飘然而去”等等。
(2)“刺激—惊醒—安静—再入睡”诱导过程:在一般的睡眠状态下,一个较重的声音刺激很快会使其清醒,破坏其睡眠状态,并且难以恢复睡眠状态,对于一个睡眠质量差或患有失眠症的患者,这种刺激效应犹为明显。
但在气功入静状态下,这种情况则很容易改变。
我们可以在气功入静状态中,设计一个“刺激—惊醒—安静—再入睡” 诱导过程,并且反复进行,最终使失眠患者完全适应睡眠过程中的环境刺激,降低了对睡眠条件的主观要求,增强了睡眠适应能力,改善了各种失眠症状。
这个过程有以下程序:
预备程序:在气功入静状态中进入上述第一个程序,即给予“睡眠环境适应” 的“诱导语”,让患者早有准备。
这个程序可以进行2—3次;刺激程序:即在患者进入气功入静状态,甚至入睡状态后,然后出其不意地在其耳边或身边给予一个巨大的声音
刺激;这种刺激既可以由重到轻,也可以由轻到重,关键看患者的承受能力与治疗者的控制能力。
惊醒程序:患者在突如其来的巨大刺激中突然“惊醒” ,表现为眼睛突然睁开,甚至出现全身“惊动”状态,有的完全进入清醒状态。
安静程序:在患者清醒时,心理师要站在患者身边,用手掌盖在离患者的眼睛上方约10C啲地方,给患者以绝对的安全感,并迅速给予新的诱导:很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