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灭菌工艺及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

合集下载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及常见验证问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及常见验证问题

1、按照欧盟决策树的要求,不能达到121℃,15分钟灭菌,可选择F0≥8的残存概率法。

请问,若产品能达到121℃,12分钟灭菌,是否就不能选择121℃,10分钟,同样,能达到10分钟,就不能选择8分钟,都是F0≥8的情况。

答:从微生物杀灭的数学模型可知,在初始污染相同的情况下,灭菌F0值越大,无菌保证水平越高。

因此,显然为降低产品残留微生物的风险,尽量选择高的F0值是顺理成章的。

2、在产品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均能满足121℃,8分钟和115℃,30分钟,哪个条件应该优先选择呢?答:不考虑产品理化质量稳定性,理论上这两种条件达到的F0值几乎相等,无所谓优选哪个。

但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灭菌器内产品中热穿透的情况,灭菌器内不同部位的产品实际获得的F0值的差异,不同灭菌批次间产品的F0的差异等。

应该选择热分布差异小,产品F0值差异较小的灭菌工艺。

2℃,灭菌30分钟”,这种表示法是否规范?±3、申报资料中的灭菌条件为“101℃40min。

⨯15min或116℃⨯2℃,灭菌30分钟”几乎不能计算F0值。

灭菌条件的表示可以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168灭菌法,121℃±2℃,灭菌30分钟”本身不能称为终端灭菌,因“101℃±2℃,灭菌30分钟”是否规范,“101℃±答:暂不说灭菌条件为“101℃4、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是否合适?答:同品种10ml、20ml注射剂,可以采取相同的灭菌方式,但应进行热穿透试验,考察不同体积样品的热穿透是否有一致,同时考虑采用的灭菌方式应能保证大体积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

5、选择最高无菌保证水平的灭菌工艺,可能会与产品的质量,如有关物质、稳定性等方面有冲突,如何平衡这一矛盾?另外,国外上市的是粉针剂,国内申报时是否还需要进行灭菌工艺的选择研究?答:实际上,在进行灭菌工艺选择研究过程中就应该进行不同灭菌条件下样品质量变化的研究,选择灭菌工艺的过程也是平衡无菌保证水平和(样品质量)理化指标的过程,在产品有临床需求的情况下,灭菌工艺的选择应以其自身能达到的最高无菌保证水平为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灭菌工艺的研究与验证是确保注射剂灭菌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下文将介绍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一、灭菌方法硫酸化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方法,其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硫酸的浓度和反应时间达到灭菌的目的。

硫酸化法的灭菌效果通常良好,且内部流体与过量气体都可以通过使用缓冲盐来被中和。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辐照灭菌,其原理是利用辐射对微生物进行杀灭。

辐照灭菌要求灭菌剂的材料必须与放射物隔离,且需要进行辐射剂量的检测。

二、灭菌工艺的研究1. 灭菌剂选择灭菌剂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药品的特殊性质,例如特殊化学成分、PH值、温度等。

(2)灭菌剂的生物学效应。

(3)灭菌剂的可靠性和性能。

2. 灭菌参数灭菌参数是指灭菌的具体操作条件。

在制定灭菌参数时研究人员应该考虑到一些因素,如:(1)温度。

温度是影响灭菌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下,灭菌温度降低时,灭菌时间会相应地延长。

(2)压力。

在高温、水蒸气和其他灭菌方法中,压力是保证灭菌效果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在不同的药品生产领域中,压力的极限值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不同药品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确定。

(3)通气量。

通气量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产品中菌落的灭亡情况。

三、灭菌工艺验证灭菌工艺的验证是指通过实验方法验证所制定的灭菌工艺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灭菌效果。

灭菌工艺验证应该包括以下步骤:1. 工艺确认工艺确认是指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所制定的工艺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并且符合要求的工艺参数。

工艺确认还包括对制定工艺的初步调试,对灭菌剂的选择及其对生产环境的适应性的验证。

2. 确定最小灭菌剂量最小灭菌剂量是指在给定的灭菌条件下,使无菌品转化为有菌品所需的最小灭菌剂量。

灭菌剂量的确定可以通过针对特定灭菌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物指标进行实验来完成。

3. 灭菌验证灭菌验证是指在已确立的灭菌工艺参数下,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所生产出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灭菌要求,从而评估具体灭菌方法的效果和稳定性。

注射剂灭菌工艺及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

注射剂灭菌工艺及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

注射剂灭菌工艺及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审评四部张玉琥高青摘要灭菌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重要步骤。

本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涉及的无菌保证水平、常用灭菌方法以及灭菌工艺验证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输液剂灭菌需特殊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注射剂;输液剂;灭菌注射剂的灭菌是关乎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工艺步骤之一。

灭菌工艺研究中应根据药物和制剂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做到既杀死或除去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又保证药物的治疗作用和稳定性。

审评工作中注意到申报的部分注射剂品种其灭菌工艺存在问题,如灭菌方法选择不当、采用的灭菌温度偏低或灭菌时间偏短等,不能达到灭菌要求。

本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涉及的有关问题做简要介绍,供注册申请人选择研究制剂灭菌工艺时参考。

1 无菌保证水平和无菌检查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是指灭菌后制剂中微生物的残存概率。

为保证用药安全,注射剂等要求无菌的制剂中微生物的存活概率(SAL)不得高于10-6(即每一百万注射剂终产品中存活微生物的不得多于1个)。

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无菌检查是灭菌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无菌检查是抽样检查,而微生物污染属非均匀污染,由于抽样的概率问题,无菌保证水平不符合要求往往难以用无菌检查结果反映出来,除非是较严重污染的情况。

因此,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不能依靠终产品的无菌检查结果,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2 注射剂常用灭菌工艺注射剂常用灭菌方法包括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法。

2.1 湿热灭菌法系指将物品放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等手段进行灭菌的方法。

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灭菌能力强,因此湿热灭菌是最有效及用途最广的灭菌方法。

注射剂制备中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和流通蒸汽灭菌。

2.1.1 热压灭菌法系在密闭的灭菌容器内,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进行灭菌的方法。

输液剂的灭菌方法

输液剂的灭菌方法

输液剂的灭菌方法输液剂的灭菌方法是保证输液剂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步骤,而且对于患者的健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灭菌方法可以有效地杀灭输液剂中的细菌和微生物,防止输液时给患者带来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因此,严格按照规范的灭菌方法进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灭菌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输液剂的性质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灭菌方法可以分为物理灭菌和化学灭菌两种。

物理灭菌包括高温灭菌和辐射灭菌,而化学灭菌则是通过化学药剂来杀灭细菌。

在选择灭菌方法时,要根据输液剂的成分、包装材料和使用要求来进行综合考虑,确保选择的灭菌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进行灭菌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要求。

在进行高温灭菌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确保达到灭菌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高的温度对输液剂造成损害。

在进行辐射灭菌时,要控制好辐射剂量,避免对输液剂产生不良影响。

而化学灭菌则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确保细菌能够被有效灭活。

另外,灭菌操作时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

操作人员要穿戴好相应的无菌服装和手套,避免将细菌带入操作环境中。

操作台面和设备也要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符合无菌要求。

在进行灭菌操作时,要避免操作环境受到外界污染,确保输液剂在灭菌后能够保持无菌状态。

最后,对于灭菌后的输液剂,要进行严格的包装和标识,确保输液剂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

同时也要定期对灭菌设备和环境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灭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输液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再次污染输液剂。

综上所述,输液剂的灭菌方法是保证输液剂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灭菌方法选择和操作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灭菌操作,才能有效地保障输液剂的质量和安全,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因此,对于输液剂的灭菌方法,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确保输液剂的质量和安全。

(工艺技术)输液品种和水针品种的灭菌工艺要求问题

(工艺技术)输液品种和水针品种的灭菌工艺要求问题

输液品种和水针品种的灭菌工艺要求问题编者按:为进一步促进药品技术审评工作的开放性,进一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与业内同道交流、讨论问题的互动平台,我中心于2006年4月在网站上公布了第一批与申办人共同研究的共性问题”。

第一批发布的共性问题”有:1、输液品种和水针品种的灭菌工艺的问题;2、含绿原酸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3、透皮吸收促进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分别来自于中药、化药审评中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普遍性或某一专业现阶段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

第一批共性问题发布后,陆续收到了来自研发一线的研究者、生产者提出的诸多回馈意见和建议。

我中心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了大家的回馈意见,并再次进行了文献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评实际,形成第一批共性问题”阶段性研究总结。

有些阶段总结是基于问题中的重点关注环节进行总结的,有些是基于现阶段对此问题的认识进行总结的,无论何种总结方式其目的旨在与广大业内同道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交流,分享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

需要说明是,日前所形成的阶段性研究结果,仅代表中心现阶段对该问题的认识,并非定论性研究成果,亦非技术要求。

以网站这一平台同步公布与申办人共同研究的共性问题”是一种新探索。

第二批共性问题现已在中心网站发布。

今后中心还将就审评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与申办人以多种有效的形式加以研究,竭诚希望广大从事药品研发和注册的业内同道,积极参与上述讨论,提出您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国药品研究与评价,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医药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一、对反馈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一)共收到反馈信息23条,具体内容总结如下:问题1:大输液和小水针品种确定灭菌工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反馈信息中提到的原则包括: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保证产品无菌和细菌内毒素符合要求,选择效果显著的灭菌方式,选择具有现实性、可验证性的灭菌工艺。

问题2:对于不同的灭菌工艺,是否都进行灭菌工艺的验证?是否针对每个不同品种都需进行验证?验证的侧重点(工艺条件、生产设备等)有何不同?是在申报前还是获得生产批文后再进行验证?是在生产规模还是中试规模上进行验证?反馈信息中基本所有的信息均认为不同的工艺均需要进行验证,还有的提到发生设备变更、系统改造、灭菌条件(包括设备、包装容器、容器位置、灭菌参数等)改变等情况都需要进行验证。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注射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剂型,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注射剂的质量和安全性,灭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及验证是确保注射剂无菌状态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内容和验证指导原则。

一、注射剂灭菌研究注射剂灭菌是指将注射剂中的微生物完全去除或杀灭,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注射剂灭菌研究主要包括灭菌方法的选择、灭菌剂的选用和灭菌条件的确定。

1. 灭菌方法的选择:常用的注射剂灭菌方法有热灭菌、化学灭菌和辐射灭菌。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注射剂类型。

热灭菌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高温杀灭微生物。

化学灭菌利用化学物质来灭菌,常见的化学灭菌剂有过氧化氢和乙醛。

辐射灭菌则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杀灭微生物。

2. 灭菌剂的选用:灭菌剂需要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以及对药物无不良影响。

常用的灭菌剂有热灭菌中的高温、化学灭菌中的过氧化氢和乙醛,以及辐射灭菌中的电离辐射。

3. 灭菌条件的确定:灭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时间和湿度等因素。

不同的注射剂类型和灭菌方法需要不同的灭菌条件。

在确定灭菌条件时,需要考虑灭菌效果、药物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二、灭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灭菌工艺验证是验证灭菌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地杀灭注射剂中的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主要包括验证目标的确定、验证方法的选择和验证参数的确定。

1. 验证目标的确定:验证目标是指验证灭菌工艺的有效性。

验证目标应该明确,包括灭菌方法、灭菌剂和灭菌条件等方面。

2. 验证方法的选择:验证方法应该能够真实地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并具有可靠的检测灭菌效果的能力。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生物指示剂法、物理化学指标法和微生物学检测法等。

3. 验证参数的确定:验证参数是指验证过程中需要监测的参数。

验证参数应该与灭菌工艺相关,并具有可测量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验证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时间、湿度和微生物存活率等。

输液剂的灭菌方法

输液剂的灭菌方法

输液剂的灭菌方法输液剂的灭菌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输液剂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灭菌处理,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感染风险。

因此,在输液剂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灭菌方法,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首先,常见的输液剂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化学灭菌和辐射灭菌。

热力灭菌是指利用高温对输液剂进行灭菌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蒸汽灭菌是将输液剂置于高温高压的蒸汽中一定时间,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而干热灭菌则是利用热空气对输液剂进行灭菌处理。

化学灭菌则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输液剂进行灭菌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过氧乙酸灭菌和乙烯氧化灭菌。

辐射灭菌则是利用辐射对输液剂进行灭菌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紫外线灭菌和γ射线灭菌。

在选择输液剂灭菌方法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来进行合理选择。

对于热敏感性的药物,可以选择化学灭菌或辐射灭菌方法;而对于热稳定的药物,可以选择热力灭菌方法。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灭菌方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以及灭菌设备和设施的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

在进行输液剂灭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灭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灭菌过程中,需要对灭菌设备和设施进行验证和监测,以确保其符合要求,并对灭菌过程进行记录和追溯。

此外,还需要对灭菌后的输液剂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总之,输液剂的灭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进行输液剂的灭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并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对灭菌过程进行验证和监测,并对灭菌后的产品进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是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这一过程是确保药品注射剂不含有任何微生物污染,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介绍一下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的指导原则。

首先,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研究需要根据药品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不同的药品注射剂可能有不同的成分、浓度、pH值等特性,这些特性对灭菌和无菌工艺的设计和验证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时,需要充分了解药品的特性,包括对微生物的抗菌活性、对热、辐射等灭菌方法的耐受性,以及对无菌条件下的保存稳定性等方面。

其次,灭菌和无菌工艺的验证是确保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验证需要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和验证方法,对工艺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评估。

其中,灭菌工艺的验证主要包括辐射灭菌、热灭菌等方法的可行性研究,验证合适的灭菌剂的类型和浓度,验证灭菌剂的撤除方法等。

无菌工艺的验证主要包括对无菌条件下的原料、设备和人员操作的控制和评估。

验证不仅要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还要建立可追溯的记录与审查机制。

此外,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工艺的控制,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与分析系统,确保工艺符合设计标准,以及对决策与变更进行合理的管控。

另外,需要建立灭菌和无菌工艺的知识缺口管理机制,使得每个环节的工艺都得到充分的了解和把控。

最后,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和验证需要进行有效的培训与交流。

这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意识,提高工艺研究与验证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培训和交流也促进了工艺的创新与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主要包括针对药品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建立可靠的验证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培训与交流等。

这些原则能够保障药品注射剂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可靠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安全的药品。

注射液常用灭菌方法

注射液常用灭菌方法

注射液常用灭菌方法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中。

为确保注射液的质量和安全性,灭菌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注射液常用的灭菌方法。

首先,常见的灭菌方法之一是高温高压灭菌法。

这种方法利用高温和高压对注射液进行灭菌。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会被杀死。

通常,灭菌温度在121°C至134°C之间,压力在1.1至2.3大气压之间。

高温高压灭菌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灭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

其次,还有热空气灭菌法。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热空气对注射液进行灭菌。

在热空气灭菌法中,注射液被暴露在高温的热空气中一段时间,以确保微生物被杀死。

通常,灭菌温度在160°C至180°C之间,持续时间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

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无法耐受高温高压的某些材料和设备。

另外,也有过滤灭菌法。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滤器将注射液中的微生物过滤掉,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过滤灭菌法可分为微生物灭菌法和非微生物灭菌法。

微生物灭菌法是将注射液通过具有微小孔径的滤器,如微孔滤器或纳滤器,以去除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非微生物灭菌法则是使用非微生物过滤器,如陶瓷过滤器或活性炭过滤器,去除除了微生物以外的杂质和颗粒。

此外,常用的还有辐射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利用电子束辐射或γ射线辐照注射液,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辐射灭菌法可以有效地消除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但也可能对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辐射灭菌法时需要特别注意剂量的控制。

最后,还有化学灭菌法。

这种方法通过使用化学消毒剂对注射液进行灭菌。

化学灭菌法可分为气态化学灭菌法和液态化学灭菌法。

气态化学灭菌法是将气体消毒剂引入密闭容器中,使之与注射液接触,达到灭菌的效果。

液态化学灭菌法则是将液态消毒剂与注射液混合,进行灭菌。

在选择化学灭菌剂时,需要注意其灭菌效果、安全性和对注射液成分的影响。

总之,注射液的灭菌方法多种多样,医疗机构在选择灭菌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常见技术问题1. 引言在医疗领域中,注射剂作为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之一,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保证注射剂的使用安全和有效性,无菌保证工艺的研究与验证成为关键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与验证中常见的技术问题。

2.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研究2.1 微生物检测方法为了保证注射剂的无菌性,常采用微生物检测方法。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滴定法、膜过滤法和厌氧检测法等。

滴定法是一种快速而经济高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通过将样品与营养培养基混合,观察并计数生长的微生物菌落来确定样品的微生物含量。

膜过滤法则是通过将样品通过滤膜,将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放置在富含营养物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并计数。

厌氧检测法主要用于检测厌氧菌和厌氧情况下的微生物污染。

2.2 热灭菌和灭菌验证热灭菌是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中常用的一种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方法。

热灭菌通过高温高压的条件来杀灭微生物,常用的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灭菌验证是验证灭菌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地杀灭微生物的过程。

常用的验证方法有生物指示器法和物理化学指标法。

生物指示器法是将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指示器放置在被灭菌物品中进行灭菌,然后观察是否生长。

物理化学指标法则是通过监测灭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湿度等指标来验证灭菌的效果。

3. 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验证常见问题3.1 多次灭菌对药物质量的影响在注射剂的生产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的灭菌操作,比如药物的配制、容器的灌装等。

然而,多次灭菌操作可能对药物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药物的降解、颗粒形成、药效丧失等。

因此,在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验证中,需要对多次灭菌操作进行评估和优化。

3.2 瓶封焊接质量的控制在注射剂的生产中,瓶封焊接是防止外界微生物污染的重要环节。

然而,瓶封焊接的质量可能会影响到注射剂的无菌性。

常见的焊接问题包括焊接不牢固、焊接不均匀等。

因此,瓶封焊接质量的控制是注射剂无菌保证工艺验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其灭菌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
环节。

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是指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对灭菌工艺进行研究和验证,以确保注射剂的灭菌效果符合要求,从
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灭菌工艺研究
灭菌工艺研究是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灭菌工
艺参数。

灭菌工艺参数包括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灭菌压力、灭菌介
质等。

在灭菌工艺研究中,需要进行灭菌效果试验,以确定最佳的灭
菌工艺参数。

二、灭菌工艺验证
灭菌工艺验证是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进行验证,以确保灭菌效果符合
要求。

灭菌工艺验证需要进行灭菌效果试验和生物指示剂试验。

灭菌
效果试验是指对注射剂进行灭菌处理后,检测灭菌效果的试验。

生物
指示剂试验是指使用生物指示剂对注射剂进行灭菌处理,以检测灭菌
效果的试验。

三、灭菌工艺指导原则
灭菌工艺指导原则是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进行指导的原则。

灭菌工艺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灭菌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灭菌工艺应根据注射剂的特点进行研究和验证。

3. 灭菌工艺应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4. 灭菌工艺应定期进行验证,以确保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总之,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是保证注射剂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注射剂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进行操作,以确保注射剂的灭菌效果符合要求,从而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引言:注射剂的灭菌过程是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对于保证注射剂的无菌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以及验证指导原则,以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1. 灭菌方法的选择:在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热灭菌、辐射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根据不同的药品特性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确保药品的无菌性。

2. 灭菌工艺参数的确定:灭菌工艺参数的确定是灭菌工艺研究的关键环节。

包括灭菌温度、灭菌时间、灭菌压力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得出最佳的灭菌工艺参数,以确保药品在灭菌过程中的无菌性。

3. 灭菌效果的评价:灭菌效果的评价是灭菌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微生物学方法对灭菌后的样品进行检测,评估灭菌效果。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菌落总数、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评价结果的合格性将直接影响灭菌工艺的验证结果。

二、灭菌工艺验证指导原则1. 灭菌工艺验证的目的:灭菌工艺验证的目的是验证所设计的灭菌工艺是否能够确保注射剂的无菌性。

通过严格的验证过程,评估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验证样品的选择:灭菌工艺验证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验证。

样品的选择应考虑到药品的不同特性和使用要求,确保验证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3. 验证方法的确定:灭菌工艺验证的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验证方法包括生物指示物法、物化指标法和微生物学检测法等。

根据不同的药品特性和验证要求,选择适合的验证方法。

4. 验证参数的确定:灭菌工艺验证需要确定合适的验证参数。

包括灭菌温度、灭菌时间和灭菌压力等参数的确定。

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验证灭菌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 验证结果的评估:灭菌工艺验证的结果需要进行评估。

根据验证结果,评估灭菌工艺的合格性和可行性。

如果验证结果符合要求,说明灭菌工艺设计合理;如果验证结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工艺调整和改进。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引言:注射剂灭菌是制药行业中至关重要的步骤之一,其目的是确保注射剂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入任何微生物污染。

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是保证注射剂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方法和验证原则,以指导相关工作的进行。

一、灭菌工艺研究灭菌工艺研究是确定注射剂灭菌工艺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灭菌方法的选择:常见的注射剂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化学灭菌和辐射灭菌等。

在选择灭菌方法时,需要考虑到注射剂的特性、产品稳定性和灭菌效果等因素。

1.2 灭菌参数的确定:灭菌参数包括温度、时间、湿度等。

通过研究不同参数对灭菌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灭菌参数组合,以保证注射剂的灭菌效果和产品质量。

1.3 灭菌容器的选择:灭菌容器的选择对于灭菌工艺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需要考虑容器的材质、密封性和透气性等因素,以确保容器不会对灭菌工艺产生干扰。

二、灭菌工艺验证灭菌工艺验证是验证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确保注射剂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合适的验证方法选择:根据注射剂产品的特性和灭菌工艺的要求,选择适合的验证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生物指示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等。

2.2 灭菌效力的验证:通过验证实验,确定灭菌工艺对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灭菌效力,包括细菌、真菌和孢子等。

2.3 灭菌工艺监控:建立灭菌工艺的监控系统,定期对灭菌工艺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2.4 灭菌工艺变更的验证:如果需要对灭菌工艺进行变更,需要进行相应的验证实验,以确保变更后的灭菌工艺仍然能够有效灭菌。

三、验证指导原则在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指导原则:3.1 合规性: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需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3.2 综合性:灭菌和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需要综合考虑注射剂产品的特性、灭菌方法和灭菌参数等多个因素,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几点思考

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几点思考

[作者简介] 陈晓莉,执业药师,副教授,主要从事药品认证管理工作。

联系电话:(010)67102284-1002,E 2mail:yji1955@ 。

・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几点思考陈晓莉,赵慧玲(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中心,北京100061;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 [摘要] 总结了注射剂灭菌工艺研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处方研究前未了解药物的稳定特性,忽视了附加剂和灭菌工艺的筛选、无菌保证值和F 0值的考察以及工艺验证研究等,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保证注射剂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注射剂;无菌保证值;F 0值;灭菌工艺;灭菌工艺验证[中图分类号]R944.1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3-3734(2009)09-0780-04Co mm on problem s and rel a ted con si dera ti on s ofster ili za ti on process of i n jecti onCHEN Xiao 2li,Z HAO Hui 2ling(1Cen ter for Certification,S tate Food and D rug A dm inistration,B eijing 100061,China;2Center for D rug Eva lua tion,S tate Food and D rug A dm inistration,B 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ommon p r oble m s occurring in sterilizati on p r ocess of injecti on p r oducts,such as lacking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drug stability,ignoring screening of exci p ients and sterilizati on p r ocess,neglecting sterilizing ensuring level and F 0study and p r ocess validati on .It als o p r ovided s ome considera 2ti on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injecti on p r oducts .[Key words] injecti on;sterilizing ensuring level;F 0value;sterilizati on p r ocess;sterilizati on p r ocess vali 2dati on 在药品研究申报资料中,部分注射剂研究由于忽视了药物结构和稳定性、无菌保证值以及灭菌工艺的筛选和优化,从而可能会影响其最终产品的质量。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引言:注射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为了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灭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以注射剂灭菌和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为主题,探讨灭菌的重要性、灭菌工艺研究的方法以及灭菌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

一、灭菌的重要性灭菌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杀灭或去除注射剂中的微生物,以确保药品的无菌状态。

灭菌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防止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和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2. 保证药物有效性:某些药物在与微生物接触后可能失去活性,灭菌可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保证药物的疗效。

3. 维护药品质量:灭菌可以有效延长药品的保质期,保证药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二、灭菌工艺研究的方法灭菌工艺研究是为了确定适合注射剂的灭菌工艺条件,确保灭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般而言,灭菌工艺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温度和压力条件的确定: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灭菌效果,确定最佳的灭菌温度和压力。

2. 灭菌时间的确定:通过不同时间长度的灭菌实验,确定适宜的灭菌时间,以确保灭菌效果。

3. 灭菌剂量的确定:通过不同剂量的灭菌试验,确定适宜的灭菌剂量,保证药物中的微生物被彻底杀灭。

4. 灭菌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灭菌方法,如热灭菌、辐射灭菌等。

5. 灭菌工艺参数的优化:通过多次试验和参数调整,优化灭菌工艺参数,提高灭菌效果和工艺可行性。

三、灭菌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灭菌工艺验证是为了验证灭菌工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确保药物的无菌状态。

以下是灭菌工艺验证的指导原则:1. 选择合适的验证方法:根据灭菌工艺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验证方法,如生物指示器法、物理化学指标法等。

2. 设计合理的验证方案:根据验证目标和要求,设计合理的验证方案,包括验证样本的选取、验证参数的确定等。

3. 严格执行验证方案:在验证过程中,按照验证方案的要求,准确执行各项操作,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输液针灭菌工艺守则

输液针灭菌工艺守则
五、安全技术操作要求
1、现场不得有明火,配电设备及易产生火源的设备,应远离操作现场。
2、加药时,药量应准确。
3、加药时,打开钢瓶阀门时,要慢慢操作,确保进入灭菌柜的环氧乙烷全部气化。
4、勿使环氧乙烷出气口朝向人的面部,如不慎皮肤粘膜或眼睛沾上环氧乙烷液体,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防止灼伤,并作好个人防护。
5、扑灭环氧乙烷小面积着火,可以用CO2、干粉、卤素灭火机,也可以用水扑灭。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灭菌通用工艺守则
文件代号
共2页
第2页
六、操作人员的责任
1、对灭菌产品的批号、规格、数量要准确,对灭菌质量负责。
2、做好灭菌记录,签全名字,对所填写的原始记录真实性、正确性负责。
3、对违章作业造成的设备事故负责。
4、有权拒绝执行更改灭菌条件的口头指令。
编制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三、操作环境的清理
1、应严格区分待灭菌产品和已灭菌产品,不得混放在一起。
2、操作环境不能堆放杂物,余钢瓶应存放在通风阴暗的专用房间内。
3、操作场所应有醒目的严禁烟火警告牌,并备有灭火器材,做好防火防爆。
四、原材料质量要求
1、灭菌药为纯环氧乙烷。
2、当更换其它厂家灭菌药时,应对灭菌效果用生物指示片予以验证。
灭菌通用工艺守则
文件代号
共2页
第1页
一、操作前的准备
1、确认环氧乙烷是否符合要求,并
1、灭菌工艺参数应事先设定,严格按灭菌操作规程进行。
2、炉门导轨及门封条每炉涂20#机械油润滑。
3、加药及出炉时,应注意通风,防止环氧乙烷中毒。
4、若发现人员中毒,其轻度症状为头晕或呕吐,应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新鲜处即可,重度中毒者送医院治疗。

输液品种和水针品种的灭菌工艺要求问题

输液品种和水针品种的灭菌工艺要求问题

发布日期20061024栏目共性问题>>全部标题输液品种和水针品种的灭菌工艺要求问题作者administrator部门正文内容编者按:为进一步促进药品技术审评工作的开放性,进一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与业内同道交流、讨论问题的互动平台,我中心于2006年4月在网站上公布了第一批与申办人共同研究的“共性问题”。

第一批发布的“共性问题”有:1、输液品种和水针品种的灭菌工艺的问题;2、含绿原酸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3、透皮吸收促进剂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问题。

这些问题分别来自于中药、化药审评中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普遍性或某一专业现阶段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

第一批共性问题发布后,陆续收到了来自研发一线的研究者、生产者提出的诸多回馈意见和建议。

我中心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了大家的回馈意见,并再次进行了文献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审评实际,形成第一批“共性问题”阶段性研究总结。

有些阶段总结是基于问题中的重点关注环节进行总结的,有些是基于现阶段对此问题的认识进行总结的,无论何种总结方式其目的旨在与广大业内同道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交流,分享我们对此问题的认识。

需要说明是,日前所形成的阶段性研究结果,仅代表中心现阶段对该问题的认识,并非定论性研究成果,亦非技术要求。

以网站这一平台同步公布与申办人共同研究的“共性问题”是一种新探索。

第二批共性问题现已在中心网站发布。

今后中心还将就审评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与申办人以多种有效的形式加以研究,竭诚希望广大从事药品研发和注册的业内同道,积极参与上述讨论,提出您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推动我国药品研究与评价,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医药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一、对反馈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一)共收到反馈信息23条,具体内容总结如下:问题1:大输液和小水针品种确定灭菌工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反馈信息中提到的原则包括: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保证产品无菌和细菌内毒素符合要求,选择效果显著的灭菌方式,选择具有现实性、可验证性的灭菌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剂灭菌工艺及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
审评四部张玉琥高青
20050628
摘要灭菌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重要步骤。

本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涉及的无菌保证水平、常用灭菌方法以及灭菌工艺验证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输液剂灭菌需特殊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注射剂;输液剂;灭菌
注射剂的灭菌是关乎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工艺步骤之一。

灭菌工艺研究中应根据药物和制剂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做到既杀死或除去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又保证药物的治疗作用和稳定性。

审评工作中注意到申报的部分注射剂品种其灭菌工艺存在问题,如灭菌方法选择不当、采用的灭菌温度偏低或灭菌时间偏短等,不能达到灭菌要求。

本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涉及的有关问题做简要介绍,供注册申请人选择研究制剂灭菌工艺时参考。

1 无菌保证水平和无菌检查
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是指灭菌后制剂中微生物的残存概率。

为保证用药安全,注射剂等要求无菌的制剂中微生物的存活概率(SAL)不得高于10-6(即每一百万注射剂终产品中存活微生物的不得多于1个)。

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无菌检查是灭菌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无菌检查是抽样检查,而微生物污染属非均匀污染,由于抽样的概率问题,无菌保证水平不符合要求往往难以用无菌检查结果反映出来,除非是较严重污染的情况。

因此,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不能依靠终产品的无菌检查结果,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2 注射剂常用灭菌工艺
注射剂常用灭菌方法包括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法。

2.1 湿热灭菌法系指将物品放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等手段进行灭菌的方法。

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灭菌能力强,因此湿热灭菌是最有效及用途最广的灭菌方法。

注射剂制备中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和流通蒸汽灭菌。

2.1.1 热压灭菌法系在密闭的灭菌容器内,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进行灭菌的方法。

若压力和灭菌时间选择适当,该法就能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灭菌效果可靠。

各种微生物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同。

细菌孢子较细菌对湿热的耐受力更强。

饱和蒸汽的温度愈高,则达到灭菌目的所需时间愈短。

然而在一个大气压下煮水,其温度最高只可达100℃,除非用很长时间,否则很难将一切细菌孢子杀灭。

如欲使湿热的温度提高到100℃以上,则需采用热压方法。

热压灭菌的压力越高,所需时间越短。

注射剂灭菌中通常采用的灭菌条件为121℃×15分钟或115℃×30分钟。

注射剂灭菌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必须保证制剂灭菌后的SAL≤10-6。

2.1.2 流通蒸汽灭菌法系在不密闭的容器内,用流通蒸汽加热进行灭菌的方法。

灭菌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由于流通蒸汽的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故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细菌孢子。

当药液中加有适当抑菌剂时,经100℃加热30分钟,可杀死耐热性细菌孢子。

注射剂中小容量注射液在严格监控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前提下,可采用流通蒸汽灭菌,一般1~5ml的注射液可用流通蒸汽100℃灭菌30分钟,10~20ml的注射液可以100℃灭菌45分钟。

凡对热稳定的产品,建议采用热压灭菌。

2.2 过滤除菌法本法系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除菌的
方法。

本法主要用于对热极不稳定的药物小针剂或冻干粉针制剂的除菌。

生产上应配合无菌操作技术及无菌检查,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以保证除菌工艺的质量。

过滤除菌法的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为保证阻止细菌和细菌孢子通过滤器,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μm。

过滤器不得对被滤过成分有吸附作用,也不能释放物质。

滤器或滤膜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和灭菌处理,在除菌滤过前后均应作滤器的完好性试验。

为保证过滤除菌效果,可使用两个灭菌过滤器串联滤过法。

3 灭菌工艺的验证
为保证灭菌效果,必须对灭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对于热压灭菌,F0值(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为反映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热压灭菌的F0一般不得低于8。

灭菌效果可采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

生物指示剂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

用于灭菌验证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细菌的孢子。

对生物指示剂的要求之一是其对灭菌工艺的耐受性应大于需灭菌产品中所有可能污染菌的耐受性。

对于湿热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对于过滤除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孢菌。

4 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
输液剂(大容量注射剂)由于体积较大,热不容易穿透,为保证灭菌效果,不适合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法;同样,由于容量大也不适合应用过滤除菌法。

输液剂通常应采用热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同时热压灭菌的温度和时间应达到无菌保证的要求。

有的注册申请人在改剂型品种(小水针、粉针、输液剂)的研发中,将一些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改成输液剂申报。

由于该类输液剂不能耐受常规热压灭菌,申请者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或者降低热压灭菌的温度或缩短时间,并且误认为终产品有无菌检查,可保证产品的无菌要求。

如前所述,由于流通蒸汽灭菌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细菌孢子,热压灭菌温度及时间不符合要求不能保证灭菌效果,而无菌检查为抽样检查,也不能确证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因此,此类输液剂采用的灭菌工艺不能满足无菌保证的要求,若在临床应用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风险。

对于热不稳定的药物,建议制成注射剂时首先考虑选择粉针剂,也可考虑小水针。

需要注意如果制剂不能耐受热压灭菌,制成输液剂一般是不适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