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高中教育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教育学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教育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原理、过程、方法、组织等方面,旨在揭示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实践水平。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比较研究以及教育实践等。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 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觉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目的性、系统性、社会性、文化性和历史性等。
2. 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人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开拓、社会适应等方面。
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个体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3.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心健康、智力素质、道德品质、社会适应等方面。
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个体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4. 教育的原理和规律教育的原理和规律主要包括教育规律、心理规律、社会规律和文化规律等方面。
教育的原理和规律是教育实践的逻辑基础,对于指导和完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基本技能、创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
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指导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
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是教育实践的基本要素,对于提高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学的研究领域1. 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教育学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原理和规律等方面。
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揭示教育规律和提高教育实践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教育学的心理研究教育学的心理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
教育学的心理研究是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对于揭示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提高教育实践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
0.1复习笔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存在,它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
教育学对教育活动现象与问题的研究和对教育本质的揭示,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注重揭示教育的规律教育规律,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性。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在研究教育的现象与问题、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性的客观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阐明教育工作的原理、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等的有效性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2.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教育也是人们的一种有价值追求的活动系统。
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掌握规律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能动地做出多样化的价值选择,在实然、必然的基础上能够自由地追求应然,谋划实践。
主体能动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自觉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的,而价值选择又会影响与引领主体的践行。
故教育学研究在改革、创新教育的活动中往往注重求得多种可能与统一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的辩证统一。
3.重视探讨教育的艺术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充满天赋、灵性、潜能、能动、好奇与生气的活动,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切忌简单机械、强迫命令,而应是倡导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启发探究、心灵碰撞、沟通协调、机智灵活、自由创造的活动。
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是最讲究教育方法与睿智,最注重关爱和调动学生内在向上的动力,最具创造性和个性的艺术。
为了正确地认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深刻地领悟研究教育学的价值和任务,还要明确以下两个问题:(1)教育学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和教育艺术;而教育方针、政策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教育工作准则,它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
教育学原理背诵材料汇总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指向。
具体而言,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四项:一是揭示教育的规律;二是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四是形成教育艺术。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在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培养》),该书比《学记》晚了三百多年。
这一时期教育思想的特点:①教育思想没有从哲学或政治体系中分化出来;②教育思想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③教育著作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上,抽象概括能力比较低;④教育论述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623年,英国学者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693年,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曾于1776至1787年间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他的弟子将其讲稿整理为《论教育》(现译《论教育学》)一书。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献身贫民教育,先后完成《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天鹅之歌》等著作。
他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思想,这在西方教育史上是第一次。
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教席,并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时期的特点:①在研究对象上,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人物
观点
蔡元培 陶行知 晏阳初 梁漱溟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美育 北大改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教育独立思想:经费独立、行政独立、学术和内容独立、脱离宗教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小先生制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对教育的研究 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社 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向 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通过“陶冶”与“唤醒”来建 构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整个世界 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目的、师生关系诸方面给人 以新的启发。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 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该书构建了教育学的逻 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明确提出 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是心理学和伦理学 。 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 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 比较、总结、应用五阶段教学法。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观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三中心)。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及其发展
绪
论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教育现象和 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培训班、体罚、择校 教育问题:弹唱跳、体美不受重视 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 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育实践效果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学习教育学对我们的人生、职业、社会价值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一、教育学对于人生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1. 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社会性。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对于人成长、发展和改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对于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2. 教育学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教育学是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其学习内容涉及人类的认知、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社会关系等,因此,通过学习教育学,能够帮助人们对自己、对社会、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规划未来生涯。
3. 教育学对于个人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背景、教育策略、人本主义等的理论,能够帮助个人形成一些具有理性的看待世界和人类的原则和实践能力,对于保持个人价值观坚定、成为更好的社会人具有关键性意义。
二、教育学对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投身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必须精通教育学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身于教育行业,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需要精通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教育原理、教育思想和教育策略,使得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 教育学对其他职业也有启示作用教育学是与人相关的学科,它的相关知识可以为其他与人相似的职业提供启示和借鉴。
比如,管理学、社会工作等,都需要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人员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果。
三、教育学对于社会价值具有深远的影响1. 教育学是提高公民素质的必修课教育是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学是提高公民素质的必修课。
学习教育学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更可以为社会、为人民提供贡献。
2. 教育学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
公共教育
1.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2.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有目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文化:主要是由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所构成。
物质文化:是人类创造和加工的各种器具,是可触知的人类产品的总和。
制度文化:反映人类色会的各种关系,作为独立于主体之外的一种组织形式和结构,对人产生制约性影响。
观念文化:由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宗教情感和民族性格等要素构成,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4.教育目地: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5.必修课程: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6.选修课程: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7.国家课程: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绝对数量的比重。
8.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在关注学生共同发展的同时,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直接放映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并实施、管理的课程9.校本课程: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也包括学校自行设计的新课程。
10.学习:(狭义)专指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
11.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1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
这不仅是因为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的时间最多、工作量最大,是学校工作的主体部分,而且更重要的2它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抓住了教学也就是抓住了学校的根本任务(我国战国后期的《学记》(据说是孟子弟子乐正克所作)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教育学知识点
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1、教育学萌芽阶段孔子《论语》;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我国的《学记》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尔》;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3、教育发展多样化阶段杨贤江《新教育大纲》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杜威,现代教育学派第一章教育的概念一、教育是一种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现象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
二、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或教导上的互动,对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
2、受教育者3、教育内容4、教育活动方式教育活动方式是指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1、古代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出现、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教育特征: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现代教育特征:学校教育逐步普及,教育的公共日益突出,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制度逐步普及。
3、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层面: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性发展二、人的发展特点1、未完成性人的非特定化也意味着人是一种具有发展潜能、未完成的可塑造的动物。
2、能动性三、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四、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个体、教育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五、个体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2、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3、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六、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如何理解,论述)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2、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传承文化科学知识来培养人3、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着的作用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力、经济政治、文化二、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变迁功能,社会流动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2、教育的文化功能是如何体现教育对文化的传递,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教育对文化的发展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横向流动(水平流动)、纵向流动(垂直流动)4、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
《教育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教育规律、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二、复习思考题1.答: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是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中的一项或几项的统一。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2.略3.略4.答:(仅供参考)当代教育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应试教育所替代。
因此很多教育理念难以贯彻实施。
比如新课标下化学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如果先上必修最后再深入到选修会使学生不是很吃力的情况下学好,但是与传统教学中选修和必修一起上的模式相比,考试成绩一开始会差一些,所以很多老师依然选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统一。
5.答:(仅供参考)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在哪里,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出彩”之处,并确定它是否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其次,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把自身的“特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让“特色”接受实践的检验。
再次,应根据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不断加以改进。
高中教育学学科知识点总结
高中教育学学科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过程、结果和影响等问题,包括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实践活动、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
在高中教育学学科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高中教育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实践活动、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方面。
每个知识点将从定义、内容、理论基础、实践活动、社会功能等方面展开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指对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以发展其各方面潜在能力和才智,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1.1 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施加和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思想、情感、意志、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的过程。
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国家的事业,是家庭的责任,是每个人的权利。
1.2 内容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身体锻炼和美育等方面。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的灵魂,科学文化教育是教育的主体,身体锻炼和美育是教育的基础。
1.3 理论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观、社会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观等。
人的全面发展观指导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社会实践观决定着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历史唯物主义观为教育提供了根本的原理和方法。
1.4 实践活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等方面。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本环节,社会教育是教育的广泛领域,网络教育是教育的新兴形式。
1.5 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
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文化是教育的历史使命,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的根本动力,维护社会和谐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指对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抽象思考和总结,是教育学的理论根基,是教育实践的指导原理。
教育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集锦
教育学基础作业参考答案集锦绪论作业1.教育学的对象是什么?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
教育要遵循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可以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
一切教育现象,只有当它成为问题进入人们的脑中,人们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解决它,而决定去研究它的时候,这样所提出的教育问题才成了教育学的对象。
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分别从可能和应然的维度规范着教育实践活动,但教育活动就可能是而且也应该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
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
2.如何理解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有何不同?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指向,它与教育方针、政策就有所不同。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
但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仍不能混为一谈的。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重在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它可能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但并不一定体现国家意志,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和教育价值观念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教育学学科地位与学科作用的消解。
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教育经验是具体的、生动的,值得珍贵的,但又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它蕴含着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但又未凸显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
人们学习教育经验是重要的,但所要学习的是教育经验的精神实质,而不是生搬硬套教育经验的操作程序。
教育综合笔记教育学原理
第一编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教育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
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4、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创造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5、教育是一种艺术。
教育者有自己的经历、经验、人生体验、教育风格,受教育者也是社会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有他们的现实基础和主观意愿、当下心态,而且他们的成长还要经过他们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
这样,教育活动是充满灵性、情感、自由创造的活动。
在这一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是一种艺术。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
教育学学原理
第一编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是有规律的。
所谓规律,指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换言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例如,作为教育活动对象的人的个性素质的发展,包括生理的、心理的、认识的、品德的、审美的素质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教育活动的普遍依据。
又如,在人类历史上,各个阶段的教育都有所不同,但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受当时的生产力和经济政治制度以及社会的文化生活所制约,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教育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需要对它进行研究,以便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结构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的合逻辑的事实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人们在建构和参与教育活动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和对人生意义与社会理想的选择与追求作为出发点,形成教育价值观念,引领和规范人的发展和人的教育。
因此,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又是一门探讨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应然状态的学科。
如果说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还存在分歧,那么,对教育价值指向的设定则更多地表现出见仁见智、各说各理的现象。
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首先不是由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分歧,而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人们常说,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
这是办教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我们要把教育办好,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
高校教育学学习心得
高校教育学学习心得高校教育学作为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于每一个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程。
我作为一名大三的教育学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两年的高校教育学,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高校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此将我学习高校教育学的心得总结如下。
首先,在学习高校教育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就是通过教育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个体的发展过程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习高校教育学让我了解到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更应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讲解者,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我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个性化教育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再次,学习高校教育学还让我认识到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
在高校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关注到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个人经历了大学生活,深刻地感受到课堂知识和课外经历的互相关联。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和社交活动来应用和巩固。
因此,高校教育学的理论应该与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学习高校教育学让我更加意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教育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并且与时俱进,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因此,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会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中学教育学各章名词解释
2、文化:从广义上说,他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他反映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9、综合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应,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
10、潜在课程:潜在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是广义学校课程的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对。他以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为主要特征,包括物质环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22.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3.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4.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1、儿童观: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2、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指人们终身或较长时期所从事的并以此为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教育教学事务,而教师就是从事这样一种职业的人。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
《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新修)《教育学基础》教学大纲绪论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艺术,它不同于教育方针、政策,也不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先后4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
1908年,另一名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1939年,苏联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30年,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教育学名词解释完整题库
教育学(名词)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3.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教育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4.教育者:就是从事教育活动,施加教育影响的人。
5.学习者:是指参与教育活动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个体。
6.教育最优化:从顺利解决教学任务和消耗师生的时间的观点出发,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既定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
7.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接受发展变化的一种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最根本要求。
8.教育方针:试着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要求,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9.课程目标: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培养人的蓝图。
课程目标规定了学校各阶段的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所要实现的学习程度。
1.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2.素质教育:广义的素质教育是指发展全体国民和每一个劳动者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素质教育特指学校的素质教育,即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科学的培养方式使所有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自由的,主动地,生动活泼的,创造性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重点一、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辨析题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整节)1、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本身有一个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的身体的各种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机能的发展变化与完善。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也表现在神经系统活动的类型上。
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的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上的可能性,但人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并不决定于人的遗传素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教育是有规律的。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发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
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往往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的多种可能与价值选择、突然与应然、、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教育学的任务揭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政策就有所不同。
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汇编。
在不同的社会里,由于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实践不同,研究者观点和对教育的方法不同认识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教育学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
实践能力。
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设想与实施。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又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受教育者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与
方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与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基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就是教育活动本身。
作为人民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师怎么样当好教师的学科,要当好教师首先要学好教育学。
2.学习了教育可以对教育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能认识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3.学习了教育学可以教好书,育好人,提高教育效率。
4.学习了教育学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方面的发展。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分,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加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
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即人类的发展与进化。
另一种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成是人类个体的发展变化过程。
个的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个体发展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过程化到底。
狭义的个体发展指的是,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儿童的成人过程。
这既是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婴幼儿向
成年人,个人小我向放眼世界、胸怀群体以至人类的转化过程,也是不确定性与确定性、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生理发展,二是心理发展,
三是社会发展。
从总体上看,人的发展十分复杂,是一个生活与生长并进的过程,是一个“给定”与“自我选择”、“自我构建”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是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制衡、相互协调的过程,它体现为个体内部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与外显行为方式的连续又较稳定的发展变化。
人的发展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视觉进行不同的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