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教学反思魏潇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
-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4.创设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提高课堂质量。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了解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学生要认真检查,确保书写工整、内容准确。
2.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
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理解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历史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内容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以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
后来,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起来,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建立起来,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三、教学目标历史解释: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唯物史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家国情怀: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教师活动材料1: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材料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学生活动改革目的: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教师活动试点:凤阳小岗村“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材料2: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教材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济体制改革。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农村改革内容,让学生了解农村改革对城市改革的影响。
然后,PPT展示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改革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或国有企业改革,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2023_2024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2023_2024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的第三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内容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深层次意义可能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改革是强国之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改革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历史地图教学法: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图片、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案例、资料等。
3.历史地图:准备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历程的相关地图。
4.课堂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最后附: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1.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反思
《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反思《经济体制改革》的教学反思一、教学收获:1、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遵循兴趣教学的原则,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2、交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顺口溜和民间歌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有机会尽量多收集一些。
4、学生分组合作增强了团体意识和竞争意识。
5、学生自由发言、抢答和辩论等,展示了学生的才华,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培养了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6、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求知的欲望。
7、通过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了学生对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勇气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教训:对学生预习的情况没有提前做好调查,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史料补充过少,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因自己的能力知识而的限而点拨不到位,学生展示的时间控制不平衡等。
三、今后教学做到以下几点:1、每上一节课后,要在课下结合学生的反馈过来的意见对教案重新加以修改,知识传授不倒位的地方要下节课上适当补充,或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巩固。
2、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通过博览群书,网上阅读等方式给自己补充营养。
3、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让他们多给自己教学以指导。
如多请他们听听自己的课,指出自己的优缺点。
4、积极参加学校和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学培训,努力提高自己。
5、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理论,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
6、课下多总结多反思自己。
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将会专业素质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反思《经济体制改革》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8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在本次教学中,我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反思。
一、教学方法及其效果1.信息获取游戏在上课前,我在教室中散布了数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问题,图片或关键词。
学生在进入教室后,被要求寻找并记录所有卡片上的内容,这一游戏旨在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游戏结束后,我对全班进行了简短的介绍,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小组讨论在上课过程中,我安排了许多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探讨课堂主题。
我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分组探讨,并在讨论结束后,我会随机选取一组,让其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气氛比较热烈,学生更容易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这种方法也鼓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课堂演讲在教学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参与课堂演讲。
我给学生介绍演讲的基本要素,并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演讲。
学生们在演讲中积极展示他们对课堂话题的理解和见解。
这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反思1.闲聊在上课的过程中,有几位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与座位前后的同学交谈,这干扰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其他人的学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动向,及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学生反应慢虽然我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但仍有一些学生反应慢,没有能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同一内容的过多重复虽然重要的知识点需要重复强调,但是有时过多的重复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和无聊。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后头中学袭建芳今天,在国培送教下乡诊断日中,我出了一节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后进行了反思,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提高,这一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几处并没有处理好:1.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给出的问题过多,给学生的负担过重。
2..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问题,没有及时给予引导。
3.在构建知识结构时,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
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教学工作中做到:1、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
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还可带给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潜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是教师观念的转变。
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是就应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
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潜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所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识记能力初中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
在小学学了一些历史知识,在某些方面有所了解,却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关系及基本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但如果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或对知识点记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最好的办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
教师用讲读方式与学生共同阅读,弄清每一课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知识点的表现、本质,初步建立起知识网络系统,做到合上书,使每个历史知识点都历历在目,真正做到基础知识过关。
4.着力培养师生感情,注重情感教学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经济体制改革》章节显得尤为重要。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进程,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2.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改革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让学生理解改革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教育,让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感受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会使用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分析;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解读;
-提高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实际案例,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措施;
3.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及其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变化有切身体会,但对于改革开放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政策调整还需通过课堂学习来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历史逻辑和政策调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经济改革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掌握教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内容;搜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生活变化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反思 魏潇
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是在公开课的环境下进行的,而由于之前课程的安排,选择了随课程进度走的第十九课,按说公开课应该提前将课上一下,好查漏补缺,可是现实中却没有这样的时间与机会,导致这节精心准备的课在公开课是头一次上,暴露了不少问题,实在是自己的一大遗憾。
这节课上完后学科中心进行了扎实的教研讨论,针对课堂的亮点与问题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史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再加上之后主动向张康军、钟超等老师的询问,自己思索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产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课堂内容压缩不够,课堂时间显得紧张。
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的内容看似不多,但是一旦进行挖掘,会发现教师可讲、学生可探究的东西很多,而且还牵涉一些较为难理解的经济原理和经济联系。
那么怎样精炼课堂内容就是一个关键了,而这一点由于教师之前对课堂估计不够,时间分配就显得紧张了,若想面面俱到,就势必会压缩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造成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这样一种并不理想的教学状态。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导致这节课在课堂进程上面看,在后二十分钟显得气氛沉闷、节奏紧迫的主要原因。
第二:缺乏持续调动学生的手段,学生活动的开展有不足。
在开始导入环节,我精心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个小游戏也确实达到了效果,课堂氛围很好,就连听课的老师在课后都告诉我就连他们也收到了调动。
可是当课堂内容展开,我就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在缓慢的下降。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段,学生还普遍能跟着老师进行学习,主动回答老师的引导问题。
而由于之后教师速度加快,课堂设置的小环节没有充分展开,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在不断下降了,学生活动也就没有得到充分展开。
第三:讲的太多,语速稍快。
前两点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较多,而且由于时间的紧迫,我的语速也比较快,有的学生一旦思想走神,就会感觉课程已经进行了好多了,更会失去紧跟老师学习的动力,这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问题。
当然,这节课也并不是只有问题,让我觉得不错的地方也有不少,我自己也在进行总结和反思,看下次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保留这些优点。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反思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反思随着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经济学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更新。
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经济体制改革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对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本次经济体制改革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授课、案例讲解、小组讨论、文献阅读等。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增强了知识的理论性,还使得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模拟分析,从而拓展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老师注重在案例分析中引导我们发现问题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讨论案例,老师让我们思考问题的本质,了解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如了解市场体制改革,我们需要知道改革背景和改革目的,从而深入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
我们还需要探讨改革带来的优缺点、风险与收益等众多问题。
在小组讨论环节,老师让我们分组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问题,这使得我们能够了解各种主要的改革措施,比如财政体制改革,资产重组等,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种互动性的方式不仅激发了我们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们的讨论效率和深度。
教师在课件设计和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注重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国内外的文献、政策文件和各种实践案例。
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对文献的分析和评价,引导我们进行思考和发掘其中的问题和矛盾。
这种做法,不仅培养了我们对于学科的深入理解,更为我们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增强了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次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的反思和展望。
本次教学过程注重了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了交互性与参与性,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掌握。
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更加注重对理论的凝练和精炼,同时提出更多真实案例和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增强实践能力。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掌握知识点。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1岳麓版必修2
结合学案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从图片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开放格局的点线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
。
小组讨论、探究思考
Ppt展示地图等
(五)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认识
教师形象的类比点拨,学生提高理性认识。
思考回答
Ppt展示
(六)训练
பைடு நூலகம்回放插入高考训练练习题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Ppt展示
学生结合学案、课本思考作答
Ppt展示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
结合史料图片,让学生理解国有企业的改革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经济效能。同时让学生面对国企改革不可避免的遗留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回答。
Ppt图片、史料考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和必然的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农村改革和开放前后的对比,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情感,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的讲述,坚定走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其作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开放的格局形成,加入世贸的意义.
难点:理解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的目标,任务、实质等。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本课中将使用音频、ppt文字、图片等技术。引用“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导入,让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时间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引用改革前人民公社化时期生产生活分配史料理解改革必要性,达到对改革历史必然性体会。引用史料对实行对外开放必要性和深远意义的认识。通过问题设计、启发思考等ppt设计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各个层面的认识感悟及总结提升.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围绕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项基本内容。
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前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引领学生在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教学难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厉害了,我的国》音像资料;同学们,请你谈一谈:观看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学生活动:观看音像资料;畅谈观后感。
教师活动:展示复习回顾中国崛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明确改革开放的两层内涵。
教师活动:这节课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段历史。
(二)学习目标: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讲故事知历史一、农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故事)1.原因:吃大锅饭,收入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教师活动:展示农民老李的烦恼。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较为系统的历史学习,阅读分析能力和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备了用历史的眼光来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改革的史实对学生来说相对久远,他们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却对改革前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过于肤浅,难以把握改革的实质,难以理解教材中提到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因此,在安排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尽量提供适量资料,设置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教学目标续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法学法教法:教师收集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法:学生在课前搜集身边的国有企业改革前后的变化及发展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共十一届三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初中历史_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导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大会上作出什么战略抉择?对就是改革开放!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来学习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板书)什么是改革?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制度。
先从哪个领域改革呢?二、农村改革的探路者改革先从哪儿开始呢,为什么?材料:《小岗村考察纪实》说明农村。
贫穷!材料:一、二这段材料说明人民公社处于哪种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判断?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生产高度集中,产品统一分配。
这种状态下,农民有积极性吗?没有!所以,贫穷。
这说明人民公社这种模式是不合理的。
是墨守陈规,还是锐意改革呢?1978年安徽省出现大旱,省委决定借地度荒,这也是小岗村敢于尝试的直接原因!1978年12月一个漆黑的夜晚,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严宏昌的带领下集中在一起,秘密签署了一份按有红手印的契约。
这份神秘的契约是什么内容呢?“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小岗村做出了什么决定?(分田到户。
)2、他们认为,这样做能改变生活的窘迫吗?(能;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3、这么做有什么风险?(可能坐牢杀头。
)虽然这中间有错别字,甚至有些农民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但是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分田到户的当年,1979年秋天,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 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小岗每间土坯屋里都堆满了粮食,人们兴奋得在粮食堆上打滚。
这时的分田到户像一个没有合法的身份,没有自己的名字的孩子一样,周围质疑声不断。
中央得知后,通过中央文件认可了他的合法地位,进而在全国推广,并将为他起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2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一历史第三单元第3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
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设计[知识结构]前提:“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原因农村措施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作用原因城市措施作用意义[教学方法]本节教学内容有着极强的时代感和理论性,教学难度大。
在教学过程应注意了以下两点:一要要兼了政治学科和日常生活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渗透,突出用历史思维来看今天政治的学科特点,二要要突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历史就发生在今天的学生周围,教师应以新课改的精神,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谈话法。
在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方面,以讲为主,而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知识点方面那么以谈话法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新课内容][过渡]:这主要得意于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就拿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来说吧,三十年前一段凤阳花鼓词中这样说的:“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三年跨了三大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是在公开课的环境下进行的,而由于之前课程的安排,选择了随课程进度走的第十九课,按说公开课应该提前将课上一下,好查漏补缺,可是现实中却没有这样的时间与机会,导致这节精心准备的课在公开课是头一次上,暴露了不少问题,实在是自己的一大遗憾。
这节课上完后学科中心进行了扎实的教研讨论,针对课堂的亮点与问题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史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再加上之后主动向张康军、钟超等老师的询问,自己思索了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产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内容压缩不够,课堂时间显得紧张。
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的内容看似不多,但是一旦进行挖掘,会发现教师可讲、学生可探究的东西很多,而且还牵涉一些较为难理解的经济原理和经济联系。
那么怎样精炼课堂内容就是一个关键了,而这一点由于教师之前对课堂估计不够,时间分配就显得紧张了,若想面面俱到,就势必会压缩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造成老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这样一种并不理想的教学状态。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导致这节课在课堂进程上面看,在后二十分钟显得气氛沉闷、节奏紧迫的主要原因。
第二:缺乏持续调动学生的手段,学生活动的开展有不足。
在开始导入环节,我精心选择了一个小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个小游戏也确实达到了效果,课堂氛围很好,就连听课的老师在课后都告诉我就连他们也收到了调动。
可是当课堂内容展开,我就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在缓慢的下降。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段,学生还普遍能跟着老师进行学习,主动回答老师的引导问题。
而由于之后教师速度加快,课堂设置的小环节没有充分展开,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在不断下降了,学生活动也就没有得到充分展开。
第三:讲的太多,语速稍快。
前两点造成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较多,而且由于时间的紧迫,我的语速也比较快,有的学生一旦思想走神,就会感觉课程已经进行了好多了,更会失去紧跟老师学习的动力,这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问题。
当然,这节课也并不是只有问题,让我觉得不错的地方也有不少,我自己也在进行总结和反思,看下次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保留这些优点。
第一:导入环节不错。
采用一个小游戏导入,小游戏不但和我准备的主题十分贴近,而且费时少,还比较幽默,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实际效果也确实很不错。
说明借助一些和主题联系很紧密的小道具,能把这个课堂迅速引入其中。
第二:课程设计有体现,环环相扣。
在不同的版块,我设计了不同的主题,而不同的主题之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本课的中心内容——经济体制改革。
从开始到深入再到成就,我把这条主线比作身处坚冰的中国不断破冰而出的过程,达到了不错的效果,配合上线索清晰的板书,课堂内容显得简洁明了并且脉络清晰。
在不同的主题中,还有不同的设计体现,有的是问题讨论,有的是判断探究,有的是自主学习。
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课堂内容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思维活跃,手头活动,留下了学习的痕迹。
这也是这节课一个比较好的地方。
第三:能够在启发式的提问中引导学生。
在引导学生中授课是我一直坚持的方法,在这节课中这一点也得到了体现。
我一直认为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与手头工作相配合,课堂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