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详细调查、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利用与建设日益增多。
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进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料、化肥农药、建筑垃圾等。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和使用会对土壤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造成污染。
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包括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而这些污染物进入人体之后,会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多种慢性疾病。
针对建设用地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调查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评估其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修复方案。
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
需要在建设用地范围内设置足够的样点,然后通过采取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后进行实验室分析,主要包括重金属含量、有机物含量、pH值、离子含量等参数的测定。
通过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
接下来,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根据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暴露途径和暴露时间来评估土壤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评估结果通常使用风险指数等指标来表示,用于评估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
如果评估结果超过了国家和地方标准限值,就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治理和修复是解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问题的关键。
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采取合适的修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方法包括原位修复和外场拆除。
原位修复是指在保持土壤原位的情况下,通过添加修复剂、生物修复等方法来修复土壤。
外场拆除则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掘出来,运输至污染处理厂进行处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编写示例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编写示例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污染识别)编写提纲示例1概述1.1项目概况1.2调查范围1.3调查目的1.4工作依据1.5基本原则1.6技术路线2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现状2.1地理位置2.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2.3气相、气候条件3地块及周边土地利用状况3.1现状及历史地块使用权人状况3.2地块使用历史回顾3.3地块土地利用现状3.4用地规划3.5周边土地利用状况概述4污染调查4.1地块主要生产活动4.1.1一般环境描述4.1.2现状建筑4.1.3生产工艺及规模4.1.4生产设施及污染物排放4.1.5罐、槽等储存设施及污水管线分布和污染4.1.6实验室操作、使用和仪器4.1.7主要设施记录表4.1.8其他信息4.2地块环境污染调查4.2.1废水4.2.2固体废物4.2.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4.2.4污染事故调查4.3周边环境调查4.3.1环境敏感点分布4.3.2潜在污染企业分布4.3.3市政管网分布(不限于以上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5污染状况分析与判断5.1潜在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分析5.2地块概念模型5.3污染状况判断6结论和建议附件地块图件(包括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照片等)(必备)地块使用权人变更记录卫星遥感图像或航空图像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及设施清单历年土壤、地下水监测数据历年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地块过去治理的有关记录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初步调查)编写提纲示例1概述1.1项目概况1.2调查范围1.3调查目的1.4工作依据1.5基本原则1.6技术路线2污染识别(参考F.1)3水文地质条件3.1地层结构3.2地下水分布3.3地下水水动力特征(流速、流向、水位波动等)4布点采样4.1布点采样方案4.1.1采样目的4.1.2采样点布置4.1.3采样深度4.1.4钻探采样方法4.1.5样品保存与运输4.1.6实验室检测(检测指标、方法等)4.1.7质量保证与控制4.2现场采样4.2.1采样点信息4.2.3送检样品信息5检测结果分析5.1风险筛选标准5.2土壤检测结果分析(包括结果统计与空间分布表征)5.3地下水检测结果分析(包括结果统计与空间分布表征)5.4土壤气检测结果分析(包括结果统计与空间分布表征)6地块概念模型7结论与建议附件采样点位置和深度分布图(必备)现场钻探采样记录单(必备)现场采样及岩芯照片(必备)实验室检测报告(必备)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地层剖面图、成井结构图(必备)实验室检测资质(必备)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详细调查)编写提纲示例1概述1.1项目概况1.2调查范围1.3调查目的1.4工作依据1.5基本原则1.6技术路线2污染识别(参考F.1)3初步调查(参考F.2)4水文地质条件4.2地层结构4.3地下水分布4.4水文地质参数测试结果4.5地下水水动力特征(流速、流向、水位波动等)5详细调查布点采样5.1布点采样方案5.1.1采样目的5.1.2采样点布置5.1.3采样深度5.1.4钻探采样方法5.1.5样品保存与运输5.1.6实验室检测(检测指标、方法等)5.1.7质量保证与控制5.2.1采样点信息5.2.2现场快速检测523送检样品信息6检测结果分析6.1风险筛选标准6.2土壤检测结果分析(包括结果统计与空间分布表征)6.3地下水检测结果分析(包括结果统计与空间分布表征)6.4土壤气检测结果分析(包括结果统计与空间分布表征)7地块概念模型8结论与建议附件采样点位置和深度分布图(必备)现场钻探采样记录单(必备)现场采样及岩芯照片(必备)实验室检测报告(必备)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地层剖面图、成井结构图(必备)实验室检测资质(必备)1概述1.1项目概况1.2调查范围1.3调查目的1.4工作依据1.5基本原则1.6技术路线2地块概念模型2.1水文地质条件(参考F.2)2.2污染状况(参考F.3)2.3污染物迁移转化特征2.4地块用地规划2.5地块概念模型4危害识别4.1关注污染物筛选4.2暴露浓度确定5暴露评估5.1暴露情景分析(敏感人群)5.2暴露途径5.3暴露评估模型5.4模型参数取值6毒性评估6.1污染物毒性特征7.1表征模型7.2计算软件7.3计算结果7.4关键暴露途径8概率风险评估(可选)9污染物迁移扩散趋势分析(可选)10风险管控目标/修复目标值10.1风险管控目标10.2修复目标值11风险管控/修复范围12风险评估的基本结论13风险管控与修复建议(可选)14结论与建议附件风险评估模型参数取值汇总表D暴露浓度计算过程文件。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最新版】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效果评估等报告的评审工作。
二、组织评审机制(一)组织评审部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直辖市可由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评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二)组织评审方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组织评审部门)应当本着科学、合理、高效原则,组织开展评审工作。
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以下任一方式组织评审。
1.组织专家评审;2.指定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评审或者组织评审;3.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
(三)部门分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职责:1.确定组织评审方式;2.受理申请;3.建立专家库;4.档案、信息管理;5.报告质量信息公开;6.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职责:1.核实地块用地面积(四至范围)、历史、现状、土地使用权人、规划用途、用途变更、有关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等信息;2.推荐本系统专家进入专家库;3.确定部门代表参加评审。
(四)组织评审的经费组织评审的经费应当分别列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预算。
三、评审依据及有关原则(一)评审依据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等。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建设用地所处的土壤环境却常常被忽视。
土壤污染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进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为土壤污染的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土壤污染状况:通过调查可以确定建设用地上是否存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以及其浓度和分布情况。
2. 评估土壤对建设工程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土壤污染如果超过了安全标准,可能会对建设工程安全和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并且通过土壤造成的食物链传递,可能对人民生活和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 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确定土壤污染的来源,制定针对性的治理和修复方案,提高治理和修复效率。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物浓度测定:确定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含量,判断其超标程度。
2. 污染物的空间分布:通过采集不同区域和深度的土壤样品,建立土壤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图,了解污染程度和范围。
3. 污染物来源分析:通过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土壤特性分析,确定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迁移途径。
4. 风险评估:通过对土壤污染物浓度和人体暴露途径的分析,评估土壤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1. 采集土壤样品:根据土壤污染物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样点和采样深度,采集土壤样品。
2. 样品前处理: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干燥、破碎等预处理工作,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3. 实验分析:通过化学分析、物理分析等方法,确定土壤样品中的污染物含量和类型。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土壤污染物的分布图,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建设用地土壤的风险评估是判断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的过程。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随之而来的土地污染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对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及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一、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 调查范围及对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范围应包括已经被开发或使用的土地,以及拟用于建设的土地。
具体包括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
2. 调查内容(1)历史地理资料调查:通过获取历史地理资料,了解调查区域的过去土地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工业、农业或其他污染源。
(2)现场调查: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土地的自然特征、污染源情况以及已有的环境保护设施。
(3)土壤采样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和不同污染源,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以确定土壤是否受到了污染。
(4)调查报告编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详细的调查报告,包括土壤污染的类型、程度、分布情况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1. 风险评估流程风险评估的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三个阶段。
通过对土壤污染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为建设用地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建设用地的安全和环保。
2. 风险识别(1)了解污染源:通过调查和资料搜集,识别土地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包括化工厂、加油站、垃圾填埋场等。
(2)确定敏感受体:确定周围环境和居民是否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例如是否有饮用地下水的居民、是否有农作物种植等。
(1)污染物排放量估算:根据污染源的类型和规模,估算土壤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扩散情况。
(2)对污染浓度进行评估:通过土壤采样和分析,确定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以评估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4. 风险管理(1)风险控制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土壤修复、污染源治理等。
(2)风险通报和管理: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土壤污染风险,并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土地开发和使用的安全和环保。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有效管理和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需要对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类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土壤酸化等。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如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较为常见。
有机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药等。
土壤酸化则主要来源于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1.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对建设用地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了解土壤污染物的类型、浓度和分布情况。
2.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的土壤污染数据,包括历史记录、地下水和土壤质量监测数据,用于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和影响程度。
3.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情况。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
4.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GIS技术建立土壤污染的空间数据库,可以进行土壤污染的空间分析和预测。
1.污染源识别: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口、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农药使用情况等。
2.污染物浓度评估:根据采集的土壤样品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建设用地土壤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并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土壤污染的程度。
3.潜在风险评估:通过分析土壤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评估土壤污染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4.生态风险评估:评估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等。
五、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理与治理根据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治理措施。
包括工业废水治理、农药使用控制、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等。
六、结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需要进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
上海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与修复方案编制、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工作的补充
(八)《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原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7 年第 72 号) (九)《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 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更新时,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标准规范执行。 三、补充规定 (一)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1. 初步调查工作流程 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 调查。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之间相互变更的,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调查,但公
度;地块内存在暗浜的,暗浜区域及暗浜底部原状土均应采集样品。 土壤钻孔深度不低于 6m,土壤样品筛选间隔不超过 2m,同一性质土层厚度较大或出 现明显污染痕迹时,根据筛查结果和实际情况在该层位增加采样数量。不同性质的土层至少 采集和送检 1 个典型样品。 4. 初步调查地下水监测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表明,地块存在或历史上存在以下情况的,初步调查应涵盖地下 水环境调查和采样监测工作,地下水监测指标应与土壤监测指标保持一致: (1)涉及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地下管线、储罐或沟渠等的; (2)涉及卤代物、苯系物、六价铬等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的; (3)地块饱和带土壤存在油迹、异味和异色等污染迹象的; (4)历史上发生过倾倒、泄漏等污染事件的。
备注:
1)加油站的汽油罐区和柴油罐区,分别归属汽油类污染和柴油类污染进行甄别;
2)石油加工行业涉及到原油的提炼生产加工以及油品的储存区域,应根据不同油品的生产
加工区和不同油品库归属不同类型污染进行甄别;
3)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力
热力生产和供应、生态环境治理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区域归属润滑油类污染进行甄别,行业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价报告评审指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价报告评审指引评审指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价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价报告一、概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是当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因此,针对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风险评价以及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的评价成为必要的工作。
本评审指引旨在为相关报告的评审提供指导,确保评审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评审内容1.报告概述与目标: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的概述和目标进行评审,确保报告目标明确和与调查场地相关。
2.调查方法与数据采集: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过程进行评审,包括采样点位选择、采样方法、样品分析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污染物列表及限值: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列出的污染物列表和相关的限值标准进行评审,以确保报告的严谨性和实用性。
4.土壤污染状况评价: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土壤污染状况评价进行评审,包括对现场实测数据的分析、风险评价模型的选择与应用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风险评价方法与结果: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结果进行评审,包括对不同污染物的风险评价、对不同受体的评价等,以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6.风险管控措施: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提出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审,包括对不同风险阶段的管控策略和方法的评价,以确保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7.土壤修复效果评价: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的土壤修复效果评价进行评审,包括对修复前后土壤污染情况的对比分析、评价指标选择和修复效果的定量评价等,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8.报告结论与建议: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的结论和建议进行评审,以确保结论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评审要求1.评审人员需要确定报告是否满足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提供的数据、图表和结果进行核对和验证,确保其真实、准确和可靠。
3.评审人员需要对报告中涉及的方法和指标进行评估,确保其科学、合理和可行。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2024征求意见稿)》是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制定的指南,主要目的是指导和规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
以下是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评述。
首先,该指南对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方式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包括土壤采样方法、采样点位的确定、土壤污染物的监测要求等。
指南要求调查过程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并区分不同类别的污染源进行调查。
其次,指南对于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
风险评估是对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该指南明确要求评估过程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综合考虑土壤污染物浓度、暴露途径和接触人群等因素。
第三,指南对于风险管控的原则和方法给出了明确要求。
风险管控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土壤污染对环境和人健康的潜在风险。
指南明确要求根据不同程度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例如土壤修复、防渗隔离等。
最后,指南关注修复效果的评估。
修复效果评估是对修复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修复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的修复目标。
该指南要求进行修复效果评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并进行长期监测。
总的来说,该指南的主要特点包括:科学性、系统性、指导性强,明确了各项调查、评估和修复工作的要求和流程,有助于规范和提高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该指南还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希望在新版指南发布后,能够更好地指导相关工作的实施。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详细调查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详细调查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一、调查阶段(一)任务概述1.明确调查区域范围和调查目标。
2.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
3.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和取样。
4.对取样土壤进行理化分析,获取土壤污染情况的初步数据。
5.整理分析数据,编制初步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案1.确定调查区域范围和调查目标。
2.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选择,包括现场勘察、取样、分析方法等。
3.现场勘察要点的确定,包括用地历史、土壤类型、周边环境等。
4.取样方式和样品数量的确定。
5.现场检测参数的选择,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土壤pH值等指标。
6.取样点的布设和取样方法的规定。
(三)现场勘察和取样1.对调查区域进行现场勘察,了解用地历史和现状情况。
2.根据现场勘察结果,确定取样点位置,要求一定的代表性。
3.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对土壤进行取样。
4.确保取样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避免污染。
5.对取样进行标识和记录,确保后期对样品进行跟踪。
(四)理化分析1.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对取样土壤进行理化分析。
2.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土壤pH值等指标的分析。
3.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避免误差。
4.记录分析结果和相关数据,准备后续分析使用。
(五)数据整理和分析1.整理分析实验室结果,得出初步的土壤污染情况。
2.对不同指标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
3.根据调查区域的特点,结合相关标准,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等级。
(六)初步调查报告1.根据调查结果,编制初步调查报告。
2.包括调查区域范围和目标、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调查结果等内容。
3.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报告的结构和格式要清晰规范。
4.报告中应明确存在的土壤污染风险、对环境和人体的潜在影响等信息。
5.报告应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推动土壤污染修复和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
二、修复和风险管控阶段(一)修复方案制定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制定土壤修复方案。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 评估报告评审指南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指导和规范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效果评估等报告的评审工作。
其他情形可参照执行。
地方可结合实际制定细则。
二、组织评审机制(一)组织评审部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直辖市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评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二)组织评审方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组织评审部门)应当本着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组织开展评审工作。
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方式组织评审。
1.组织专家评审;或2.指定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或3.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
(三)组织评审的经费组织评审的经费应当分别列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预算。
三、评审依据及有关原则(一)依据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等。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详细调查、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风险评估报告审查评价表
附件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相关报告审查评价表附表2-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审查评价表报告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项目名称:评审专家:评审时间:序号主要项目撰写内容审查要点审查意见1形式审查地块权属信息*送审报告是否加盖从业单位和土地使用权人(或土壤污染责任人)的公章*送审报告是否明确项目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信息及亲笔签字*检测实验室是否具有土壤和水质检测项目的CMA资质*实验室检测报告是否加盖CMA章*2污染识别资料收集地块资料收集是否齐全包括:地理位置图、各历史时期地形图、产品、原辅材料及中间体清单、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地下管线图、化学化学品储存及使用清单、地勘报告等地块位置、面积、边界表述是否准确,包括:地块位置图、地块范围图、边界拐点坐标地块周边现状与历史情况表述完整性与准确性区域自然环境概况表述是否完整、准确周边敏感目标描述是否完整、准确地块未来规划用途是否明确,如无明确规划应以最严格的方式进行调查49序号主要项目撰写内容审查要点审查意见现场踏勘是否进行踏勘踏勘过程是否包括地块重点区域、污染痕迹、储槽与管线、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排水管/渠、污水或其他地表水体、废物堆放地、周边可能存在污染的企业以及周边敏感点,并描述与周边敏感点与地块的位置关系人员访谈是否进行人员访谈是否能准确体现地块及周边的环境状况信息分析及结论是否明确地块及周围区域有无可能的污染源现场污染痕迹和潜在污染状况和污染因子识别的全面性与准确性3初步采样布点方案调查范围调查范围是否合理监测介质是否调查地块内疑似污染的介质监测项目土壤样品监测指标是否包含《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的45项必测项和污染识别阶段确定的关注污染物地下水监测指标是否包括污染识别阶段的所有污染物土壤点位布设采样点数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布点位置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地下水点位布设采样点数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布点位置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地表水/底泥点位布设采样点数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布点位置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4样品采集土壤样品采集采样深度是否合理土壤采样方法是否规范地下水样品采集采样深度是否合理地下水建井是否规范地下水采样方法是否规范50备注:带*号项有1项不合格,则报告不通过评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导致了土壤污染的加剧。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不仅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壤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植物生长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
针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治理和防范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保障土壤环境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是当前建设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土壤质量和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
进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建设活动中常常会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这些物质如果进入土壤并达到一定浓度,就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生长造成危害,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
受土壤污染影响的农作物和水源也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通过了解土壤污染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避免污染的进一步扩散,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保障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才能实现可持续建设和发展。
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进行调查和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价值。
2. 正文2.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现状调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是对目前建设用地上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评估,为实施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物排放、市政生活污水渗入、农药化肥残留等因素,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 评估报告评审指南(2019征求意见稿)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评审指南(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指导和规范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制定本指南。
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经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监测、现场检查等方式,表明有土壤污染风险的建设用地地块,以及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效果评估等报告的评审工作。
其他情形可参照执行。
地方可结合实际制定细则。
二、组织评审机制(一)组织评审部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直辖市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评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组织评审。
(二)组织评审方式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组织评审部门)应当本着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组织开展评审工作。
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方式组织评审。
1.组织专家评审;或2.指定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评审;或3.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方式。
(三)组织评审的经费组织评审的经费应当分别列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预算。
三、评审依据及有关原则(一)依据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地下水质量标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等。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详细调查、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风险评估报告审查评价表
附件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相关报告审查评价表附表2-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审查评价表报告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项目名称:评审专家:评审时间:序号主要项目撰写内容审查要点审查意见1形式审查地块权属信息*送审报告是否加盖从业单位和土地使用权人(或土壤污染责任人)的公章*送审报告是否明确项目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信息及亲笔签字*检测实验室是否具有土壤和水质检测项目的CMA资质*实验室检测报告是否加盖CMA章*2污染识别资料收集地块资料收集是否齐全包括:地理位置图、各历史时期地形图、产品、原辅材料及中间体清单、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地下管线图、化学化学品储存及使用清单、地勘报告等地块位置、面积、边界表述是否准确,包括:地块位置图、地块范围图、边界拐点坐标地块周边现状与历史情况表述完整性与准确性区域自然环境概况表述是否完整、准确周边敏感目标描述是否完整、准确地块未来规划用途是否明确,如无明确规划应以最严格的方式进行调查49序号主要项目撰写内容审查要点审查意见现场踏勘是否进行踏勘踏勘过程是否包括地块重点区域、污染痕迹、储槽与管线、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排水管/渠、污水或其他地表水体、废物堆放地、周边可能存在污染的企业以及周边敏感点,并描述与周边敏感点与地块的位置关系人员访谈是否进行人员访谈是否能准确体现地块及周边的环境状况信息分析及结论是否明确地块及周围区域有无可能的污染源现场污染痕迹和潜在污染状况和污染因子识别的全面性与准确性3初步采样布点方案调查范围调查范围是否合理监测介质是否调查地块内疑似污染的介质监测项目土壤样品监测指标是否包含《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的45项必测项和污染识别阶段确定的关注污染物地下水监测指标是否包括污染识别阶段的所有污染物土壤点位布设采样点数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布点位置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地下水点位布设采样点数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布点位置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地表水/底泥点位布设采样点数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布点位置的设置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4样品采集土壤样品采集采样深度是否合理土壤采样方法是否规范地下水样品采集采样深度是否合理地下水建井是否规范地下水采样方法是否规范50备注:带*号项有1项不合格,则报告不通过评审。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分析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房地产开发建设均是在原有的关停搬迁工业企业场地进行的再开发,对其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非常必要。
对此,笔者,阐述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意义,并对其调查与风险评估要点作了分析,以供参考。
标签: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根据《土壤污染防治法》,对于原用于建设用地的土壤,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等工作[1]。
对于建设用地而言,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既是识别土壤污染风险的起点,也是防治工作的起点,通过实地调查和风险评估,有利于了解土壤的污染状况,为后续土壤的再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意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指基于系统调查法判断场地使用是否被污染,并确定其污染范围和程度的过程。
之所以开展此项工作,是因为建设用地的最终使用者是人,如果场地土壤污染严重且未经调查处理,日积月累则会威胁人体健康,影响周围环境,因此出于对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考虑,调查土壤污染状况十分必要。
再者,通过初步调查,如果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中相应用地的限值要求,则无须进行后续的详细调查,反之则要进一步详细调查并对其风险进行评估,进而为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再利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更为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
由此可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不容忽视。
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要点2.1 .遵循调查原则一般情况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选择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满足备案要求,必要时需进行评审,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针对性,即结合建设用地特征,对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特性、浓度以及空间分布等进行调查,以此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然后是规范性,要求整个调查过程符合系统化和程序化要求,以此保证其客观性和科学性;最后是可操作性,基于对调查时间、方法、经费、专业技术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保证调查工作切实可行[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土壤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了对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求,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潜在风险的状态。
为了保障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
一、调查方法1. 采样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目的和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位,以保证代表性。
采取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性质等进行科学选取。
2. 数据采集:采取现场实地取样的方法,选择不同深度的土壤,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记录现场温度、湿度、天气等环境因素,有利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3. 分析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分析。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和环境监测仪器等。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出土壤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绘制土壤污染地图。
二、风险评估方法1. 资料收集:收集调查区域的土地利用史、工业发展状况、化学品使用记录等相关资料,了解潜在污染源的情况。
2. 污染源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潜在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土壤污染源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 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模型,将土壤污染物的含量、接触途径和毒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土壤污染风险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估。
4.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适用于调查区域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污染物的含量、土壤的敏感性、人体暴露途径、环境风险阈值等。
5.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土壤污染的风险等级和分布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三、数据报告编制在调查及风险评估完成后,应编制数据报告,将调查结果、分析方法、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结果等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调查区域的背景信息、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情况等;2. 调查方法和采样方案的设计;3. 对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和污染物的含量分布情况;4. 潜在污染源的分析和影响评价;5. 风险评估的模型、指标体系和结果;6. 风险管控措施的建议和可行性分析;7. 未来监测与评估的建议和方向。
详解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详解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一、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来源及类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来源多样,主要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其他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农业污染则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和农膜的随意丢弃;生活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居民生活和排水系统排放的废物;其他污染包括交通污染、城市建筑施工污染等。
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现状根据调查,我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总体呈上升趋势。
工业用地和城市居民区是土壤污染的重灾区,其中,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和复合污染是主要污染类型。
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铅、镉、汞、砷等重金属的积累,有机污染则主要包括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则是多种污染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通过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来源、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对土壤污染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和城市居民区土壤污染风险较高,其中,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的风险尤为严重。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污染和建筑施工污染也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
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与控制建议1.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的监管,严控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
2. 对已受污染的土地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修复方案。
3. 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降低建筑施工对土壤的污染。
4.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土壤污染违法行为的成本。
5. 增加土壤污染防治科研投入,加快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6.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当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以及面临的巨大风险。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才能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们将认真分析这份报告,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编制大纲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和来由
1.2编制目的和原则
1.3调查范围
1.4编制依据
1.5调查方法
1.6技术路线
2地块概况
2.1地块地理位置
2.2区域环境概况
2.3周边敏感目标
2.4地块现状和历史
2.5相邻地块现状和历史
2.6地块利用规划
3污染识别
3.1调查区域内污染源分布及环境影响分析
3.2调查区域周边污染源分布及环境影响分析
3.3现场踏勘与人员访谈
3.4地块前期监测资料
3.5地块概念模型
3.6污染识别结论
4布点与采样
4.1采样点设置
4.2样品采集
4.3样品保存与流转
4.4样品分析方案
4.5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5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
5.1筛选标准
5.2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5.3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区域划定
6初步调查结论与建议
7附件(地块权属信息、现场踏勘照片、人员访谈记录表、现场记录照片、现场采样记录单、监测井建设记录、实验室检测报告(加盖CMA章)、质量控制结果、样品追踪监管记录等)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报告编制大纲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前言
2概述
2.1调查目的和原则
2.2调查范围
2.3调查依据
2.4调查方法
3地块概况
3.1区域环境状况
3.2敏感目标
3.3地块现状和历史
3.4相邻地块使用现状和历史
3.5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总结
4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
4.1工作计划
4.2现场探测方法和程序
4.3采样方法和程序
4.4实验室分析
4.5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5结果和评价
5.1地块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5.2分析检测结果
5.3结果分析和评价
6结论和建议
7附件(地块权属信息、现场记录照片、现场探测记录、监测井建设记录、实验室检测报告(加盖CMA章)、质量控制结果、样品追踪监管记录、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等)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
2场地概况
2.1场地描述
2.2场地敏感目标
2.3前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回顾与结论
3评估方法
4危害识别
4.1污染源分析
4.2关注污染物筛选
4.3受体分析
5暴露评估
5.1暴露情景
5.2暴露途径
5.3场地概念模型
5.4模型参数取值
6毒性评估
6.1污染物毒性特征
6.2毒性参数取值
7风险表征
7.1土壤风险表征
7.2地下水风险表征
7.3不确定性分析
8风险控制值
9修复目标值
9.1风险管控目标
9.2修复目标值
10风险管控/修复范围
11结论与建议
12附件(地块权属信息、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备案意见)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含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项目背景
2工作依据
2.1法律法规
2.2标准规范
2.3项目文件
3地块概况
3.1地块调查评价结论
3.2风险管控或修复方案
3.3风险管控或修复实施情况
3.4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4地块概念模型
4.1资料回顾
4.2现场踏勘
4.3人员访谈
4.4地块概念模型
5效果评估布点方案
5.1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布点
5.2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布点
6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
6.1样品采集
6.2实验室检测
7效果评估
7.1检测结果分析
7.2效果评估
8结论与建议
8.1效果评估结论
8.2后期环境监管建议
9附件(地块权属信息、修复范围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钻孔结构图、岩心箱照片、采样记录单、建井结构图、洗井记录单、地下水采样记录单、实验室检测报告(加盖CMA章)、工程竣工报告或施工总结报告、环境监理总结报告、效果评估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