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专题知识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海克尔(Haeckel 1896)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界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3.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处了乔、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4.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5.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

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6.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8.耐荫性: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能力。

9.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

10.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

11.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

1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

13.赤潮:是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称红潮。

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态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5.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即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16.生态型:在生态特征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类型。

生态型主要有以下3大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17.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区内各种植物的越冬方式。

陆生植物的5类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1年生植物。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探索自然的奥秘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探索自然的奥秘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探索自然的奥秘森林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复杂、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含了无数的生物群落、生态功能及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元素,犹如一座充满了奥秘的宝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自然学者和爱好者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森林生态是研究森林生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的互动关系的科学,它包括森林中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森林生态是环境学、生态学和林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的领域涉及自然和人文因素,如气候、土壤、植被、动物、地质、地形、人口、经济和文化等因素。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自我恢复和稳定性等方面,这些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

森林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环境提供着重要的服务。

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球生态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森林可以通过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轻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它们也为清洁空气、保护水源、控制土壤侵蚀和防止灾害等提供重要的帮助。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数量、种类和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森林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的多样性,它们共同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

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是保护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关键环节。

可持续管理不仅能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命力,还能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森林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其中生态因素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森林生态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领域。

森林生态的研究和保护受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信仰系统和习俗习惯的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也是各种传统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源泉,有助于传承和维护地方文化。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 什么是森林生态学?2. 简要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3. 解释“森林演替”概念。

4. 说明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

5.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案一:1.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及其内部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森林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研究如何维持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森林生态系统由森林植被、动物群落、土壤和微生物组成。

森林植被包括不同层次的植物,如大树、灌木和草本植物。

动物群落包括不同物种的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水分和养分,同时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分解有机物和营养循环的关键作用。

3. 森林演替是指森林群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

它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级演替发生在没有土壤或极少有土壤的地区,由先锋植物如苔藓和地衣开始,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森林生态系统。

次生演替发生在已经存在的森林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后,新的植物开始重新占领空间,并逐渐恢复原来的森林群落。

4. 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其次,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许多动植物物种依赖森林提供的栖息地和资源。

另外,森林通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森林还提供木材、药材和食物等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许多影响。

森林砍伐和森林火灾是最常见的人为干扰因素。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侵蚀增加。

森林火灾不仅破坏了植被和动物栖息地,还引发了大量的空气污染。

此外,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也会导致森林退化和土壤贫瘠。

因此,合理管理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试题二:1. 解释森林群落的概念。

森林生态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6 个)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 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 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

次生演替:又称为异发演替, 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因子: 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森林生态学: 具体指研究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 表现出相似的适应特征的现象。

次生林: 经次生演替重新恢复的森林群落。

次生裸地:是植物已被消灭, 土壤中仍保留原来群落中的植物繁殖体。

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二、填空(20 空)1. 生态金字塔有: 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三种。

2. 我国高等植物有32800余种,木本植物8000余种,乔木2000余种。

3. 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3)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4.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Field approach(野外生态方法)、Experimental approach(人工控制实验方法)、Theoretical approach(理论研究方法)5. 森林生态的概念由Arthur Transley 提出的。

6.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 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减少和单方向性。

8. 森林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等三种类型。

9. 森林土壤具有其他土壤不具备的三种成土因素: 森林死地被物、林木根系和依靠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

10. 种间关系基本类型共生: 偏利共生, 互利共生中性作用: 附生对抗: 竞争,寄生, 捕食, 草食, 抗生。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全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861森林生态学必考点梳理

861森林生态学必考点梳理

861森林生态学重要考点梳理1.森林:森林(Forest)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具有一定的密度,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的复合体。

2.海克尔首先对生态学做了界定,第一次把生态学的概念应用于植物学的是尤舍·瓦尔明,因此,瓦尔明被公认为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

1935 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

3.森林的三大效益:(1)经济效益:木材收获,果实、花等林副产品,猎物捕获,采收生活必需品(2)生态效益:防风固沙、水土保持、防噪减尘、净化空气、固 C(3)社会效益:旅游观光、修身养性、教学科研4.环境: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5.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风化层)及大气圈下层(对流层)。

6.植被:某一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的总和称为植被。

7.生境(habitat):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各种植物的生境质量有高有低,如云杉、冷杉在阴坡生长较好,而在阳坡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各种植物的生境,可以重叠、连续或交叉或分离。

例如不同山体的阴坡或阳坡,都可为不相连接的,但都是相同的阴坡生境或阳坡生境。

8.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定义: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9.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0.限制因子: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长、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还对气候调节、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仔细研究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本文将深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1.结构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表现为其结构特征。

森林内部生物的空间分布和组成结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森林结构一般包括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森林的垂直结构包括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腐殖质层,其中树冠层是最为复杂和重要的。

森林的水平结构则包括不同类型的森林,如常绿林、落叶林、针叶林等。

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

森林内不同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功能特征森林的功能特征是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护、气候调节、生态环境改善等。

这些功能特征直接关系到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1.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降水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是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条件。

2.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土壤的质地、肥力和水分等条件对森林植被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

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面形状和地表岩石、土壤分布等地理环境。

不同地形地貌条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分布有巨大影响。

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生物因素包括森林植被、动物种群、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因素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知识交流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知识交流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森林生态学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知识点

.Forest ecology: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Ecological factors:即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O2、CO2等。

冷害:又称寒害,指喜温生物在零度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害或死亡。

原因:0摄氏度以上,低温造成植物代谢紊乱,膜透性改变和根系吸收力降低等。

冻害:指冰点以下的低温使生物体内(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形成冰晶而造成的损害。

原因: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他感作用:也称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存活曲线:指借助存活个体数量来描述特地年龄死亡率,它通过把特定年龄组成的个体数量相对年龄作图得到。

一般以存活数量的对数值(lgnX)为纵坐标,以年龄为横坐标内禀增长率:rm,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稳定不变的年龄结构的种群在环境无限(空间、食物量不受限制,天敌影响排除)时具有的最大瞬时增长率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负反馈: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

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及规律五方面:(1)综合性,1.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任何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都必然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如光增加,引起大气和土壤湿度、温度的改变;2.同种强度的生态因子,由于与它相配合的其他因子的性质不一样,作用不同;3.不同生态因子的配合下,可产生相同生态效果,但由于生境的不同,对森林植物的作用仍旧是不一样的(2)非等价性(或主导因子作用),诸多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并非是等价的,总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它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林学知识点总结

林学知识点总结

林学知识点总结一、森林生态系统1.森林的组成和结构森林是由不同种类的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森林的结构包括林冠层、亚冠层、灌木层、草本层等。

了解森林的组成和结构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至关重要。

2.森林的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有着多种功能,包括调节气候、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这些功能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森林的生态过程森林的生态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循环、自然演替等,这些生态过程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4.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和监测评价和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对于了解森林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程度至关重要。

森林生态系统的评价和监测工作需要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遥感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

二、森林保护和管理1.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是森林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

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散布、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可以为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森林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森林保护区是为了维护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珍贵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系统完整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对于森林保护区的划定、管治、监测和管理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

3.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森林健康的重要威胁,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程度和传播途径对于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4.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火灾是对于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一种严重破坏,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是森林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任务。

对于森林火灾的防治需要包括预防和监测手段在内的综合措施。

三、森林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森林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前森林管理的重要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获取木材、草制品、林下资源等同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

2.森林产业的开发森林产业是森林资源的重要利用形式,包括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林产品加工等,发展森林产业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
长波光,如红光、红外线,有促进延长生长的作用。
(3)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影响:
当使短波光占优势并增多氮素营养时,促使碳素朝向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当提高光强度并使长波光占优势时,碳素向糖类的转变的过程加强,从而促进糖类的合成。
2.3.3太阳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
太阳辐射以光谱组成、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影响森林植物。
温度与伤害
低温危害
1.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度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
热带、亚热带植物,在气温0-10度左右就能受到寒害。
原因:低温造成植物代谢紊乱,膜性改变和根系吸收力降低等。
2.冻害: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原因:冰点以下,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
3.冻举:又称冻拔。土壤反复冻融,使树苗被完全拔出土壤。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多发生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
2.4.1.2温度变化规律
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决定与纬度、水陆分布和海拔
•时间变化有昼夜、季节和长期变化。
温度的空间变化
纬度:影响太阳入射高度角、昼夜长短、太阳辐射量。随着纬度增高,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步降低。
海陆分布:影响气团移动方向。
地形和海拔
逆温:在对流层内,有时上层空气比接近地面的空气更暖。
林业上,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或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保持、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光合强度
具体做法:广泛提高森林覆盖率,在森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保证森林的适宜密度和叶面积指数,以充分利用光能。
森林经营活动中较易控制的是光强。
森林植物对光照强度具有适应性。
林业上,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2.4温度因子

(完整版)森林生态学

(完整版)森林生态学

第一章绪言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二.问答题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④类型多样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森林生态学要点

森林生态学要点

第二章森林与环境1.叶片适光变异:叶片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

2.光周期现象的作用:植物主要是诱导花芽形成和转入休眠,动物主要是调整代谢活动和进入繁殖期。

3.陆生植物有湿生、中生、旱生4.林内雨量:滴落量、茎流量、穿透雨量之和称为林内雨量。

5.土壤: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6.根瘤是一种根瘤细菌,从根毛浸入后发育成瘤状物。

7 根菌是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的共生体。

8 说明树种耐荫性的鉴别途径和影响因素。

A林冠下能否完成更新过程和正常生长B根据树种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影响取决于树龄、气候、土壤等。

9 试述树种耐寒性和抗高温性的机理。

形态方面,植物的芽及叶片经常有树脂类物质保护。

生理方面,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类和色素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

10 森林对土壤的影响森林土壤含有大量依赖于森林生存的土壤生物;影响土壤肥力的变化;根系可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 生态密度:分布局中最适生长的区域的个体数量。

2 生态出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3 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存活数目进行动态监测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4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分布的调查。

5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空间结构、年龄结构和性比、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6 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k-对策种群竞争性强,数量较稳定,一般稳定在k附近,大量死亡或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受危害造成种群数量剧烈下降。

R-策略死亡率甚高,但高r值使种群能迅速恢复。

第四章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1 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有何异同点不同点:种内竞争:同种个体间利用同一资源而发生的相互妨碍作用.种内竞争的实质是密度效应.种内竞争通常较种间竞争激烈.种间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各方面都力求抑制对方,结果给双方带来不利影响,谓之竞争.相同点:都是为了争夺同样有限资源和空间,给双方带来不利影响.2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举例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

森林生态知识

森林生态知识

森林生态知识
森林生态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稳定、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森林中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吸收和储存大量的水分,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氧气。

3. 森林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种类的动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

4. 森林中的树木可以吸收和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环境,为人类提供清新的空气。

5. 森林中的树木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保持水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健康的森林可以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减轻洪涝灾害,保持土壤肥力。

6. 森林在调节气候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对局部气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同时,森林可以降低气温、减缓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7. 森林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生存的家园。

8. 森林还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食品、药材等资源,同时具有景观、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综上所述,森林生态知识是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的综合性知识,对于人类认识和保护森林、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生态学》课件

《森林生态学》课件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绿色发展,提高了民生福祉。
成效与影响
国际森林年是为了提高全球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而设立的国际日。
国际森林年
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植树、生态旅游、宣传教育等,来庆祝国际森林年,提高公众对森林的认识和重视。
活动内容
国际森林年活动对于促进全球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各国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
历史回顾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生态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
发展趋势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物种入侵和森林退化等挑战,是当前和未来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面临挑战
02
森林生态系统组成
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
寄生植物
01
02
03
04
作为森林的主要结构,提供遮荫和庇护所。
低矮的树木,通常在森林边缘生长。
VS
能量流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详细描述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能量流动不仅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促进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能量流动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食物供应等。
意义与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阶段
森林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它可以改变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循环,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影响
意义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它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提供生态服务,如食物生产、水源保护和气候调节等。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海克尔(Haeckel 1896)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界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IGBP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3.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处了乔、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4.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5.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

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6.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8.耐荫性: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能力。

9.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

10.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

11.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

1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

13.赤潮:是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称红潮。

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态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5.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即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16.生态型:在生态特征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类型。

生态型主要有以下3大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17.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区内各种植物的越冬方式。

陆生植物的5类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1年生植物。

林业常识(森林生态部分)

林业常识(森林生态部分)

林业常识(森林生态部分)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1、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 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种群的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并不是十 分明确的,常由研究者根据调查目的 予以划定。
▪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 或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组成。
2021/3/1
▪ 单体生物:个体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 来,其形态和发育可以预测,如哺乳类、 鸟类、两栖类和昆虫等;
▪ 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大致可分为3种类 型:随机型(random)、均匀型(uniform)和集 群(成群)型(clumped)(图3-1)。
2021/3/1
2021/3/1
种群的年龄结构
▪ 种群的年龄结构(age-structure)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 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 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
▪ 一个在资源有限的空间中生长的简单种群, 其增长可简单的描述成“S”型曲线 (Sshaped)。S曲线可以解释并描述为非密度制 约增长方程乘上一个密度制约因子,就得到 逻辑斯谛方程(logistic equation)。
▪ 相对密度:是指一个种群的株数占样地内所 有种群总株数的百分比。
2021/3/1
▪ 1种群密度过大时,每一种生物都会以特有 的方式作出反应,如森林自然稀疏(如下 图所示);
▪2 种群密度也有一 个最低限度,种群 密度过低时,使种 群的异性个体不能 正常相遇和繁殖, 会引起种群灭亡, 表现出产量过低。
一、种群生态学
▪ 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种群与环境 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 包括种群特征和动态、种群增长、种 群调节、种群相互作用。
▪ 种群:一定空间时间范围内同种生物 个体的组合。
2021/3/1
▪ 种群虽是由许多个体集合而成,但并 不是个体的简单组合。
▪ 种群是物种(species)具体的存在单位、 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 一般用年龄金字塔(age pyramid)的形式来表示种群的 年龄结构。
▪ 年龄金字塔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 的图,横柱高低位置表示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 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在种群中所占的 百分比。按锥体形状,可划分为3个基本类型。
2021/3/1
2021/3/1
▪ 增长型种群: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 有大量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小,反映该比较 年轻并且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 速增长的种群。
▪ 世代重叠(连续型)/世代不重叠(离散型) (昆虫、一年生草本)
2021/3/1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 两点假设:①环境容纳量(K):环境条件所容 纳的种群最大值。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 低的变化,是成比例的。每一个体利用空间 为1/K,N个体利用N/K空间,剩余空间为1N/K。
▪ dN/dt=r·N(1-(N/K))
2021/3/1
▪ 植物的性别系统:雌雄同花(两性花)、同株 异花(单性花\成熟期不一致问题)、雌雄异株。
▪ 他感作用:植物体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 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 间接影响的现象。存在于种内和种间。
▪ 克生物质:乙烯、香精油、酚及其衍生物, 不饱和内脂、 生物碱、配糖体等。
2021/3/1
2021/3/1
▪ 稳定型种群:大致呈钟型,从基部到顶部具有 缓慢变化或大体相似的结构,说明幼年个体和 中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出生率与死亡率大 致相等,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 下降型种群:呈壶型,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 较宽。表示种群中幼体比例很小而老体个体的 比例较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说明种 群数量趋于下降,为衰退种群。
2021/3/1
▪ 生态密度: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有 的有效空间)内的个体数;
▪ 粗密度: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
如一片面积为10hm2的马尾松林,林木 总株数为30 000株,但其中有2hm2的面积 为裸露的岩石,2 hm2的水域面积,因此, 实际分布有马尾松林的面积只有6 hm2。则 该马尾松林的粗密度为3 000株/hm2、生态 密度为5 000株/ hm2。
2021/3/1
种群的空间结构
▪ 种群内个体在生存空间的分布方式或配置 特点,称为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spatial pattern)或内分布型(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它是由种群的 生物学特性,种内、种间关系和环境因素 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凸型的存活曲 线,表示种群在接近 于生理寿命之前,只 有个别的死亡,即几 乎所有的个体都能达 到生理寿命。
▪ B型:呈对角线的存 活曲线,表示个体各 时期的死亡率是对等 的。
▪ C型:凹型的存活曲 线,表示幼体的死亡 率很高,以后的死亡 率低而稳定。
种群的增长模型
▪ 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种群在“无 限”的环境中,即假定环境中的空间、食 物等资源是无限的,则种群就能发挥内禀 增长能力,数量迅速增加。种群增长率不 随种群本身的密度而变化,种群呈指数增 长格局。
2021/3/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 大小:个体数量或生物量、能量。 ▪ 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生境中的个体数量或生物
量、能量。
▪ 由于生物的多样性,具体数量统计方法随生物种类或栖息 地条件而异 。
▪ 种群密度的统计首先就是划分研究种群的边界,森林呈大 面积连续分布,种群边界不明显,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 需要研究者根据需要自己确定种群边界。
▪ 动态生命表:连续观察一群同一时期出身 的生物的命运所得数据编制的生命表。
▪ 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 大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 而编制的生命表。
▪ 存活曲线:以存活数的对数(lgnx)对年龄(x) 作图可得到存活曲线。存活曲线用于直观 表达同生群的存活过程。
2021/3/1
▪ 构件生物: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组成 个体。如高等植物。
2021/3/1
2021/3/1
单体生物“鱼”和构件生物“海
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
量(即密度)及变动。 ▪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是一
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个体在 遗传上有差异,基因组成也在变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