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2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首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同学们见过这些建筑物吗?有哪位同学认识这些建筑物吗?(埃菲尔铁塔,广播电视塔,电线塔)同学们的见识真广泛,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它由哪些形状的框架构成的?(三角形)3.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我们称之为框架结构。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框架的特点。

(出示课题)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环节。

(一)制作三角形和四方形1.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手中的两个框架(出示三角形和四方形框架),同学们想做吗?(想)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三角形和四方形。

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做的三角形和四方形哪个更牢固?(三角形)5.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这个正方形加固呢?请同学动手做一做?6.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加一根木条,变为两个三角形),这个小组的办法真不错。

还有哪个小组有什么补充或者有不一样做法吗?7.我们加这根木条有什么作用呢?(更加稳定)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这种特点来加固其它的框架结构。

(二)制作正方体框架1.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有些什么形状呢?(长方体,圆柱体,立体三角形屋顶)2.同学们有没有兴趣也来做一做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呢?(有)3.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实验要求。

第5课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做框架》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中的第五课,通过学习,研究身边常见的框架结构。

本课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教学,即做简单框架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通过研究对简单框架的研究发现三角形的稳定和四边形的不稳定,用加斜杆的方法,使原本不稳定的四边形也变得稳定起来。

正方体框架的制作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框架结构的技能。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材料盘八个,分别盛放:已经用小木棒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个一个、橡皮筋十根、长木棒6根,短木棒5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框架结构1.导入听说大家的课外知识都很丰富,我想考考大家,(展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谁认识它?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正如同学们所说,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它建于1887年,由埃菲尔设计,并以此命名。

那你们知道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这么出名吗?就是因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最高的并且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建筑。

2.认识框架结构师:那什么是框架结构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

(出示图片:过山车,高架铁塔,鸟巢、电视塔等)它们都是框架结构的建筑,那你们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框架结构是什么样的吗?(框架式结构一般中间是空心的,旁边都是钢铁铸成的。

框架式结构不像其他建筑物是实心的,它是用一根一根棍子或铁棍之类的把它组成的,好像一个骨架一样。

)师:同学们形容得非常好,像埃菲尔铁塔,高架电塔等等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就叫做框架结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做框架教科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做框架教科版 (2)

《做框架》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做框架》是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等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第五课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简单的框架开始研究,发现三角形结构是比较稳定的,从而引导学生来研究怎样把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进行加固,发现斜杆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来加固一个立体框架。

从教材上看,本课是一节制作课,但又不是单纯的制作课,编写者更强调动脑筋,思考怎样做框架,为什么这样做?这类课往往与单纯的制作课造成混淆,为了避免学生最后的收获只是“我会做框架了”,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把“探究与制作”相结合。

不仅强调学生动手做,更强调动脑筋,思考怎么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探究中引导学生用事实证据来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知道科学是讲证据的,逐渐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设计、合作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的必要,获得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六、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形框架、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橡皮筋、筷子。

附:板书设计做框架三角形稳定加斜杆四边形不稳定稳定三角形讲解三角形为什么稳定:(当给顶端施加力时,三角形两边斜杆受力向两侧扩张,是底杆的拉力阻止了三角形变形,当给两边施加力时,三角形两边受压力向内挤,是底杆的推力阻止了三角形变形。

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互相之间的推和拉的作用来保持它的稳定性的。

)八、反思本节课在课堂的具体操作上,突出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自主的构建科学概念的教学理念,以“讨论思考—动手制作—反复实验”为主线,通过做简单框架、固定正方体框架,引领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
2、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做一下框架,每个小组做一个三角形框架一个四边形框架。
1、既然大家都做好了,那么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它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更坚固呢?
2、教师演示分析:三角形正是通过三边的互相拉力和推力保持稳定,因此更坚固。
3、大家自己动手做实验感受一下。
1、大家看,把许多个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组合起来,形成一个什么?大家尝试着做一下。



校长(主任)
签字:年月日
备注
周审
签字:年月日
备注
小计:节
月查
签字:年月日
备注
总计:节
学习
难点
1、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
学习
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
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课件、正方体框架
学习过程设计
程序
时间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评注、修改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3、实验对比
4、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2、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做好记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2、总结框架中具有三角形的更稳定
1、了解框架结构的优点(稳定、减轻自重等)
2、了解四边形框架、三角形框架、正方体框架的构造。
3、学会制作框架,提高动能力。




做框架:
1、框架
2、三角形框架
3、四边形框架
4、正方体框架

科目
科学
年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六年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5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其特性和制作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框架的特性,学会制作框架模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金属丝制作框架模型。

2.教学难点:对框架特性的深入理解,以及创新设计和制作框架模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探究框架的特性。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框架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框架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

3.课件:相关框架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如自行车、眼镜框等,引导学生观察框架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讲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金属丝、剪刀、尺子、钳子等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模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模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巩固学生对框架特性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创新设计框架模型。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案(表格)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案(表格)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备课教案(表格)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探究框架的性质。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也能进行自主操作。

但是,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对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到位,需要老师在旁边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深度,需要老师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稳定性,掌握制作框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框架的稳定性2.框架的性质五. 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框架制作的材料,如木棒、绳子等。

2.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框架实验,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稳定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框架的定义,以及框架的稳定性。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对框架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老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框架的性质。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框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框架制作的要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框架的优点和缺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框架的稳定性和框架的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框架结构,思考框架的优点和缺点,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2.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简单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制作框架的材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探究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框架的特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如何制作稳定的框架,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框架的稳定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稳定性,知道如何制作稳定的框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稳定的框架,了解框架的稳定性。

2.难点:如何设计制作过程,使框架更稳定。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框架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框架的稳定性。

六.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准备各种制作框架的材料,如纸张、竹签、木棍等。

2.场地准备:准备一个宽敞的场地,便于学生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计时器、画笔、图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框架稳定性实验,引起学生对框架稳定性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框架图片,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种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框架的稳定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根据教材中的方法,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框架更稳定。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框架的稳定性。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框架,挑战更高的稳定性。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竹签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框架的定义、框架的特性、框架的制作方法以及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和制作活动能够积极参与。

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把握不够,需要老师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特性和制作方法认识不足,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知道框架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和特性。

2.框架的制作方法。

3.框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框架的特性。

2.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竹签、胶带、剪刀等制作材料。

3.准备框架模型展示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篮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保持形状稳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框架。

2.呈现(5分钟)老师讲解框架的定义和特性,如:框架是由直线构件组成的几何图形,具有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特点。

并通过PPT展示框架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框架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竹签和胶带制作简单的框架模型。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框架模型,其他同学观察、评价,指出优缺点。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框架的概念,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并能够运用框架解决实际问题。

课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在制作框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框架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框架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框架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2.难点:框架的制作技巧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演示法:教师示范框架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4.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自信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框架制作材料(如木棍、绳子等),展示用的框架样品。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框架制作材料,足够数量的图钉。

3.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框架样品,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形状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框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框架的制作方法。

呈现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框架的制作步骤。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框架制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5课 《做框架》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第5课  《做框架》教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做框架》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做框架》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5课内容。

在前面几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习框架结构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认识形状结构的窗口。

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做简单框架。

通过制作三角形和四边形这两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框架,认识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框架不稳定,进一步研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固。

第二,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引导学生在制作和加固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掌握加固的技巧。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3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但却缺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铁塔等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他们在游戏中时常会进行橡皮筋扎小棒的操作,但缺乏方法、效率低下;他们在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已经学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知识,但当面对“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问题没有一个孩子能清晰地表述……因此完成本课的探究任务对学生来说非常感兴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利用三角形结构加固四边形立体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2人小组:10根短小棒,5根长小棒、10根皮筋;记录单。

课件、教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二、研究简单框架1.实践体会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架》教科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架》教科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架》教科版 (2)一. 教材分析《2.5 做框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框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框架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激发,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制作框架的活动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并学会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框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框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的特点。

2.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框架,加深对框架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制作框架的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图片,如自行车、篮子等。

2.准备制作框架所需的材料,如竹签、绳子等。

3.划分好学习小组,每组选好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为什么叫做框架?2.呈现(5分钟)讲解框架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简单的框架模型,如三角形、四方形等。

组长负责,组员共同讨论并动手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框架,其他组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评价,强调框架的制作要点。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制作更复杂的框架结构。

学生可以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架|教科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架|教科版 (2)
(2)我们每组就用4根斜杆加固这个正方形框架,加固后的框架承重能力又是多少?
2、小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2。
三、归纳构建
(一)巩固所学知识点。
1、引导学生结合学具进一步来比较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稳定性。
2、用适当大小的力来推一推,拉一拉,按一按。
▲三角形稳定长方形不稳定
(二)归纳整理知识点。
1、谈话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2、三角形的结构比较容易倒。()
3、三角形框架与正方形框架相比,具有省材料、更坚固的优点。()
(三)选择
1、下列()框架不易变形。
A B C
2、下列形状中最为坚固的形状是()。
A正方体B长方体C球形
3、框架结构的塔很牢固,主要是因为()。
A、支撑力大B、实心的C、抗风能力弱
4、三角框架最大的特点是()。
1、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有多大呢?承重能力大小怎样能知道?(在上面加书)加书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放中间,轻轻放下去)那这个框架的承重能力有多的呢?我们来测试测试。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承重能力不怎么样?你们有办法加固这个正方形框架吗?(加斜杆)
(1)小组讨论:可以在什么位置加斜杆呢?加几根斜杆?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
后记
A、稳定B、面积小C、省材料
5、做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至少需要()斜杆。
A、8 B、12 C、6
6、框架结构中的“小格子”大多数是()形状的。
A、梯形B、长方形C、三角形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看到过类似框架搭成的物品或建筑吗?
(课件出示有关框架结构的物品或建筑,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框架结构。)
2、谁能解释这些大型建筑或设施上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框架?除了结构稳定外,框架结构还有什么好处?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框架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做框架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框架结构的优点是节约材料,构造牢固。

2、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固性,利用三角形框架能够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1、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2、设计、制作一个能够承担重物的立体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认识框架结构的优点是什么?教学难点:认识框架结构的作用是如何产生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教、学具预备:为小组预备:竹棍、橡皮筋、尺子。

教师预备:框架结构建筑视频和课件。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时刻:35分钟教学过程:优秀案例个案生成一、集中话题1、引入:同学们,最令我们中国人自豪的确实是我国08年成功的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做为奥运会主场馆的国家体育场以它专门的建筑风格给各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它有奇特的名字,同学们明白这处建筑的名字吗?(鸟巢)2、谈话:想了解它吗?3、播放鸟巢视频。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5《做框架》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并能够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框架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于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物体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框架的认知可能仅限于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对于框架的特性如稳定性、可调整性等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探究框架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框架。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和图示的方式描述框架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活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框架的特性,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框架,体验和理解框架的特性,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如木棍、绳子等。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框架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框架吗?框架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结构,如自行车、眼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框架的特性。

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这些框架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教师准备的木棍和绳子等材料,制作自己设计的框架。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架|教科版(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5 做框架|教科版(2)
在学生制作正方体框架时播放轻音乐,给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学的
思想。
PPT图像直观的展示三角形受力图。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三角形稳定的奥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白板兼容多媒体呈现的画面形象逼真,使学生的观察活动如虎添翼。
提问:它们像我们人体的什么地方?(骨架)
2、屏幕出示:在建筑学上,像铁塔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相连接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
3、屏幕出示鸟巢图片:提问,2008年,最令中国人自豪的国家体育场的主场馆有一个奇特的名字,同学们知道这个建筑的名字吗?(屏幕出示鸟巢图片,动画飞入“鸟巢”二字)接着提问:仔细观察,你知道鸟巢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吗?
教学环境: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电子白板、展示台、音响)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编号
媒体
类型
媒体使用方式
教学目的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1
录像视频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设疑-播放-讨论
46秒
网络
2
PPT课件
新知探究
讲解-播放-举例
10分
自制
3
微视频
播放
播放—示范-引领
2分
自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侧重媒体运用)
教师示范录制为一段视频播放给学生,画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让学生在看,听,思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主动建构,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生动手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谈话交流:下面在加固四边形的基础上,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正方体框架,老师在此设计了三组方案,请大家分别进行实验探究,组长记录实验结果、并把你们收集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总结出正方体框架稳定的规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做框架》教案2

做框架学习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

2、理解体验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3、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撑重物的立方体框架结构,发展动手动脑能力,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学习难点:理解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

学生: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模型、橡皮筋、筷子。

学习预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国家体育场的图片(课件出示)。

(1)认识吗?这是什么?(鸟巢结构)(2)问:你了解了国家体育场哪些信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均在那里举行,场内没有一根立柱,安排了8万个固定座位,2万个临时座位。

)(3)这么一个庞大的建筑为什么屹立不倒?这种结构是采用了新工艺、新钢材,设计合理,非常牢固的,值得信赖的,像这样的结构在建筑史上把它叫做框架结构。

2、类似这样结构的建筑物还有很多,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图片,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1)要求: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分析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欣赏,回答问题(不密封、空心的、中间可透风、骨架一样的等)(3)这些建筑物像骨架一样的构造,我们就叫它框架结构。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做框架)二、小组合作,体验探究1、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1)再次欣赏图片,要求仔细观察,这些建筑物中最小的格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

(当学生回答出三角形后,问)(2)为什么大都做成三角形而不做成长方形或其它形状呢?这其中一定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下面请每个小组把昨天准备的三角形与长方形框架拿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3)每个同学尝试按一下三角形与长方形框架,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小组汇报结果)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三角形稳固,长方形不稳固)(4)有什么办法使长方形稳固呢?小组思考讨论。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 做框架》 教案2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 做框架》 教案2

做框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5《做框架》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框架》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2-5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框架的制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框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制作框架时,可能对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细节,提高制作框架的质量和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框架的特性,学会用简单的设计和制作框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制作框架时,注意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导: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框架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框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制作框架所需的材料,如木棍、绳子等。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框架的特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框架实例,如自行车架、书架等,引导学生关注框架的存在,激发学生对框架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框架的特性,如稳定性、结实程度等,让学生对框架有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框架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框架的稳定性、结实程度等方面。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

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教案标题:六年级科学《做框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框架,以及框架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

2. 学会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实验框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板、纸板、胶水、剪刀等。

3. 学生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框架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应用。

探究(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个简单的实验任务,例如:观察一杯水中的冰块融化的速度。

2. 提醒学生实验中需要使用框架来支撑冰块,以便观察和记录融化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和制作实验框架,并提供必要的材料。

4. 学生完成框架制作后,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讨论(10分钟):1. 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实验框架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框架对实验的重要性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总结框架的特点和制作要点。

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更复杂的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材料的框架对冰块融化速度的影响。

2. 学生设计和制作不同材料的框架,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材料框架的优缺点。

巩固(10分钟):1. 学生回顾并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包括框架的概念、作用和制作要点。

2.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例如填空题或选择题,以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并制作相应的实验框架。

在下节课时展示并分享实验结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框架的应用,例如:建造稳固的建筑物时的框架结构。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中框架的应用,例如:汽车制造、航空工程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评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做框架教科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做框架教科版 (2)

做框架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初步掌握用三角形加强框架稳固性的方法。

2. 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斜杠的“推”和“拉”的作用。

2、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细木条216、橡胶筋100、正方体1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建筑物的图片。

(PPT1、2、3)仔细观察,谁来说说这样的建筑有什么特点?(板书)(PPT4框架结构定义)人们把像铁塔这样的骨架式的结构叫做框架结构。

2、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做框架》。

板书:做框架3、我们为什么要做框架?这样的结构有什么优点呢?老师给大家欣赏两座著名的建筑物。

(PPT5艾菲尔铁塔)这幅图上的建筑大家都熟悉吧?对,这就是著名的艾菲尔铁塔——是法国标志性的建筑,可以说是举世闻名。

艾菲铁塔稳定坚固、高大雄伟,在建筑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另外一座建筑物同样著名,(PPT5比萨斜塔)——这是比萨斜塔——意大利的标志性的建筑。

它们的结构却是完全不同的。

老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比萨斜塔乳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实体建筑。

由于塔身过重,在建造的过程中便开始倾斜,至今倾斜度仍在不断增加。

艾菲尔铁塔高320米,约是比萨斜塔的5.5倍,塔身全部由钢铁构成,全体通透,总重量仅7000吨,不到比萨斜塔的1/2。

4、谁能说说框架结构与实体结构相比有什么优点呢?[优点:节省材料、稳定坚固。

]5、我们来一起看看现代社会是否还在运用框架结构?(PPT6、7、8)6、那为什么用那么少的材料却又那么稳定坚固呢?这个秘密藏在哪里呢?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分析一下框架结构吧!(PPT9、10)你们发现什么了吗?框架结构由哪些形状构成啊?7、好,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在框架结构中有许多三角形和四边形,(板书)那么这些三角形和四边形在框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二、实验探究实验一: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来真实地感受一下吧!在这里老师要给大家提出些要求:1、材料员把组员再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做三角形,一个小组做四边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框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

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教师自己准备: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1. 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三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 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3. 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 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多少根竖杆?多少根斜杆?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