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专题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一项是正确的文言文表达?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B.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C.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D.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答案:C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曹操B. 诸葛亮C. 刘备D. 孙权答案:B4.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说话,下面自然形成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果实却能吸引人们前来。

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

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树下自然形成小路,比喻人有德行,自然能吸引人。

答案:D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出自?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左传》答案:C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 谦虚的态度D. 尊师重道答案:C7.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A. 复习旧知识,可以学到新知识B.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问题C. 复习旧知识,可以巩固新知识D. 复习旧知识,可以发现新知识答案:D8.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用尺子,不能画出方形和圆形B.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完成事情C. 不用尺子,就无法画出方形和圆形D. 不遵守规则,就无法成功答案:B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1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自私的行为B. 公平的原则C. 道德的规范D. 个人的权利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离骚》,作者是______。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_。

2.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受任”指的是__________。

3. 《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述的是__________。

4. 《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徐来”是__________的意思。

5.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指的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范仲淹所作?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渔家傲》D. 《苏幕遮》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滕王阁序》B. 《出师表》C. 《岳阳楼记》D. 《醉翁亭记》3.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A. 误入B. 寻找C. 被引导D. 偶然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赤壁赋》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水调歌头》5. 下列哪句诗不是杜甫的作品?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2. 《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醉翁”这一形象,传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文言阅读训练3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殆:危险)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于之)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整齐)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君子不器。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不惑”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四十岁2. 《论语》中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里的“坦荡荡”和“长戚戚”分别形容的是__________。

答案: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怀忧虑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里的“愤”和“悱”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

答案: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4. 《论语》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六年级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六年级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六年级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 择其善者而从之D.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和“悱”分别表示()。

A. 愤怒,郁闷B. 努力,困惑C. 愤怒,愤怒D. 困惑,困惑3. 以下哪句诗不是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字,其意思是()。

A. 温暖B. 复习C. 温和D. 温度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其中“焉”字的意思是()。

A. 那里B. 这样C. 于是D. 哪里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学而》,其中“诲”字的意思是_________。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其中“子衿”指的是___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其中“凌”字的意思是_________。

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其中“规矩”指的是_________。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其中“骥”指的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解释《论语·为政》中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 《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四、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五、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岳阳楼记》的作者?A. 苏轼B. 范仲淹C. 王安石D. 欧阳修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文章?A. 《醉翁亭记》B. 《岳阳楼记》C. 《赤壁赋》D. 《滕王阁序》答案:B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A. 孔子B. 孟子C. 范仲淹D. 韩愈答案:C二、填空题1. 《出师表》是______时期诸葛亮写给______的表文。

答案:三国;刘禅2. 《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居民“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说明桃花源与外界______。

答案:隔绝3. 《爱莲说》中,作者周敦颐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莲花的______。

答案:高洁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意味着他愿意在国家和人民之前先感到忧虑,在国家和人民之后享受快乐,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2. 《醉翁亭记》中,作者欧阳修通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更愿意在山水之间寻找乐趣,而不是沉迷于酒宴之中。

四、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中间通透,外表笔直,不蔓延也不分枝,香气远播而更加清新,亭亭玉立,可以远远观赏但不能亵玩。

2. 翻译《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答案: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记了所有的荣辱,手持酒杯面对风,内心充满了喜悦。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古代汉语文言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哪个词的用法是名词用作状语?A. 风烟俱净B. 星汉灿烂C. 举头望明月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文学家之口?A. 司马迁B. 陶渊明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指代用法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可以休矣D.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省”指的是:A. 早中晚三次反省B. 反省三次C. 反省自己的三个方面D. 反省三次不同的事情答案:C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含义是:A. 身材苗条B. 举止优雅C. 心灵手巧D. 容貌美丽答案:B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路自然形成B.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道路自然变得平坦C.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路自然形成D. 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下面的小径自然形成答案:D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采薇》答案:C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A.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捕获老虎的幼崽B. 不经历困难和危险,怎么能获得成功C.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了解老虎的生活习性D. 不进入老虎的洞穴,就无法知道老虎的凶猛答案:B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A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美丽的女子C. 明亮的星星D. 清澈的泉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复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意味着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C.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D.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喜乎?”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老子》答案:A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A.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B. 不冒险,就得不到成功。

C. 不进虎穴,就得不到虎子。

D. 不去虎穴,就得不到成功。

答案:B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哪里?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春秋》答案:C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路。

B.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道路。

C.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小径。

D. 桃树和李树不讲话,但树下自然形成了路径。

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______,温故而知新”出自《论语》。

答案:学而不厌2. “______,可以为师矣”是孔子的名言。

答案:温故知新3. “______,不亦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的态度。

答案:学而时习之4. “______,不亦君子乎?”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要求。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5. “______,小人长戚戚”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不同态度的描述。

答案:君子坦荡荡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将“吾日三省吾身”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现代汉语翻译是什么?答案:自己不希望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言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国风·郑风》的______篇。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的______篇。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的______篇。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出自《论语》的______篇。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三百首》答案:A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学而》B.《为政》C.《八佾》D.《里仁》答案:A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雍也》B.《述而》C.《泰伯》D.《子罕》答案:B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哪一篇?A.《乾卦》B.《坤卦》C.《屯卦》D.《蒙卦》答案:A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雍也》B.《述而》C.《泰伯》D.《子罕》答案:B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2. 将“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论语》中“仁”的含义。

答案:在《论语》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一种道德品质,包含了爱人、善行、公正、宽恕等多重含义。

2. 简述《孟子》中“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孟子》中的“性善论”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善良、仁义的倾向,但需要后天的教育和修养来发展和完善。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愉快)B.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旧的)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这)D.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答案:C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君子不器(名词作动词)B. 学而不厌(形容词作动词)C. 敏于事而慎于言(形容词作动词)D. 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动词)答案:A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温故而知新(温:使动用法)B. 君子不器(器:名词作动词)C. 学而时习之(习:使动用法)D. 吾日三省吾身(省:使动用法)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习:名词作动词)B. 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动词作名词)D. 吾日三省吾身(省:名词作动词)答案:D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B. 温故而知新(温:复习)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道)D.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孔子曰:“学而不厌,_________。

”(《论语·雍也》)答案:诲人不倦2. 子曰:“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答案:温故而知新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

”(《论语·为政》)答案: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 子曰:“_________,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答案:知之为知之5.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卫灵公》)中的“器”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局限于一种用途的工具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及翻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个词语不属于文言文中的实词?
A. 山
B. 水
C. 月
D. 人
2. 下列哪个句子符合文言文的语法结构?
A. 人皆知已之善
B. 吾欲之南海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吾闻之,斯是
已矣
3.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正确?
A. 舟夜降矣,诸少年争笑之
B. 吾欲之南海,何如?
C. 之死矢靡它
D. 吾之不肖,不如师者
4.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以”字用法不正确?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吾是以知天下之不齐也
C.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 D.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 下列哪个句子中的“其”字用法不正确?
A. 其闻道也固早矣
B.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
C.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吾闻之,斯是已矣
D. 其闻道也固早矣,固非吾之所能及也,吾闻之,斯是已矣
二、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
6. 翻译下列句子:
①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吾闻之,斯是已矣。

④ 吾之不肖,不如师者。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D
4. C
5. C
二、翻译题
6.
① 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
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 我听说,这就是已经够了。

④ 我的才能不如师傅。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试题库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5题。

(20分)昔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出自哪部古典文学名著?(2分)A. 《诗经》B. 《左传》C. 《列子》D. 《庄子》2.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分)A. 为了开垦土地B. 为了改善交通C. 为了建造房屋D. 为了种植庄稼3. 愚公的妻子提出了哪些疑问?(4分)(1)愚公是否有能力移山(2)移山后土石应该放在哪里4. 愚公移山的过程中,谁给予了帮助?(4分)A. 他的子孙B. 京城氏的孀妻C. 京城氏的孀妻的遗男D. 所有邻居5. 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是什么?(8分)(1)持之以恒,可以克服困难(2)团结协作,可以达成目标(3)面对挑战,不应轻易放弃(4)智慧与勇气,是成功的关键(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哪三种快乐?(6分)(1)学习并不断复习(2)朋友来访(3)不被理解时不生气7.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字是什么意思?(2分)A. 习惯B. 复习C. 习惯D. 练习8. “有朋自远方来”中的“朋”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4分)A. 朋友B. 同学C. 同门D. 同乡9. “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字是什么意思?(4分)A. 愤怒B. 悲伤C. 忧虑D. 快乐10. 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理念?(4分)A. 重视学习与复习B. 重视友谊与交流C. 重视个人修养与心态D. 重视社会地位与名声二、文言文翻译(共20分)1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知”在B项中为动词,意为“知道”;其余三项中“而”为连词,表修饰或递进)2.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A.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吾属今为之虏矣。

答案:B(“见疑”、“被谤”均为被动用法)二、填空题1. 请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填写下列空缺处:“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2. 请填写《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高兴,也不因个人的得失而感到悲伤。

2. 翻译《出师表》中的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翻译:在军队失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接受命令。

四、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渔人因为迷路而偶然发现了桃花源。

2. 《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是如何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五、论述题1. 请结合《史记》中的内容,论述司马迁的史学观。

答案:司马迁在《史记》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史学观,他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史学家的任务是真实地记录历史,同时,他还强调了历史人物的品德和行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越明年,政通人和(越:过了)B.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C. 衔远山,吞长江(衔:包含)D.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答案:C。

解析:衔远山,吞长江,衔的意思是连接。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案:(1)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的疾苦;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3. 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之心不同,其不同之处是什么?答案: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而迁客骚人则以物喜己悲,以物悲己喜。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政治理想?答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即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的政治理想。

二、文言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

《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全国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文言文阅读材料(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言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以为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来。

”相如奉璧奏王前。

王又问:“谁可使为使?”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1. 根据上文,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什么样的人?(3分)2. 赵王在面对秦王的请求时,内心是如何矛盾的?(3分)3. 缪贤推荐蔺相如的原因有哪些?(3分)4. 蔺相如在回答赵王时,提到了“肉袒伏斧质请罪”,请解释其含义。

(3分)5. 蔺相如为什么愿意亲自前往秦国?(3分)(二)文言文翻译(15分)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3分)2.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3分)3.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3分)4.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3分)5.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3分)二、文言文理解与分析(共20分)6.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帝王之言1.曲振国风,何以动人?曰:“曲则全,全则能居不盈之地。

”2.“人贵自知,不贵人知。

”此言多有道理,可为忠告。

3.世乱则民贫,家无饭食,则宁可死。

此乃为人之常情,岂可讥之?4.昔人有云:“贤哲圣明者,必为天下劳苦。

”此言颇受孔老夫子赞许。

5.夫同乡皆言君,是猥褻之举;不识君如云,是愚无知之谈。

二、诗词歌咏1.山陬江上寺,凭栏送子规。

子规啼可绝,此去心已违。

2.黄鹂鸣可惜,白露滴秋虫。

绿萼纵纷布,青枝随风动。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论语箴言1.盖闻过庭之禽,非无食也,噬群者众也。

2.君子笃于仁,小人笃于色;君子矜以取辱,小人厌以得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四、历史典故1.曾黄泉之下,受阴土之责。

2.桀纣之世,天下将亡。

3.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4.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5.兵者,诡道也。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将事之成,必求诳。

五、哲学思考1.心源如此,行则不积跬步,风足及焉。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六、故事传闻1.孔子与弟子游于陈蔡之间,经过山果树下,见银杏果实累累。

弟子欲摘取,孔子阻止曰:“吾闻银杏树果实虽香,但毒,中人之后必死。

”2.相传古时巴蜀之地有一位农夫,忽然高山之上烟火袅袅。

农夫大惊,仰视桥穿山势浩大。

从此山民士大夫始知巴山之重峦叠嶂。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蚓无爪牙之利C. 吾欲之南海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意”的意思是()。

A. 意图B. 意义C. 意志D. 意见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标准和方法D. 圆规和画圆的工具4.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锲”的意思是()。

A. 雕刻C. 放弃D. 放弃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

A. 道路B. 河流C. 树木D. 果实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论语》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怎么C. 什么D. 为什么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了解1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指的是()。

A. 绿色B. 蓝色D. 紫色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死而后已。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2. “______,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3. “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4. “______,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5. “______,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君子不器。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

幼走马击剑,好兵略。

举万历七年武乡试。

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

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

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

明年再出,亦有功。

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

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

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

倭据东番。

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

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

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

四十四年,倭犯福建。

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

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

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

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

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

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

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

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

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3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3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

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指倭寇。

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有容热爱军事。

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

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

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

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

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答案】34.A35.C36.C37.(1)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

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

(2)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了,水师就不再前进。

第二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

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

迁秘书令、始平王师。

以例降爵为伯。

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

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

”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

”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

实有未尽。

”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

寻以萧赜死,停师。

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

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

诏兼侍中。

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

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

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柏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未几,拜仪曹尚书。

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

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

服阕..,兼太尉长史。

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

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

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

屡有表闻,朝廷不纳。

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

滨淮诸戍,由备得全。

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

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

二年卒官,年四十八。

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3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乎生。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

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4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

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

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41.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

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

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答案】38.A39.C40.D41.(1)等到朝臣集中商议时,卢渊像以前那样坚持自己的意见。

冯诞深受皇帝宠信,对卢渊非常怨恨,卢渊不把它放在心上。

(2)元愉年纪还小,事情不论大小,多由卢渊。

决断卢渊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宇文庆,字神庆,河南洛阳人也。

祖金殿,魏征南大将军,仕历五州刺史、安吉侯。

父显和,夏州刺史。

庆沉深,有器局,少以聪敏见知。

周初,受业东观,颇涉经史。

既而谓人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笔砚,为腐儒之业!”于时文州民夷相聚为乱,庆应募从征。

贼据保岩谷,径路悬绝,庆束马而进,袭破之,以功授都督。

卫王直之镇山南也,引为左右。

庆善射,有胆气,好格猛兽,直甚壮之。

稍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柱国府掾。

及诛宇文护,庆有谋焉,进授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后从武帝攻河阴,先登攀堞,与贼短兵接战,良久,中石乃坠,绝而后苏。

帝劳之曰:“卿之余勇,可以贾人也。

”复从武帝拔晋州。

其后齐师大至,庆与宇文宪轻骑而觇,卒与贼相遇,为贼所窘。

宪挺身而遁,庆退据汾桥,众贼争进,庆引弓射之,所中人马必倒,贼乃稍却。

及破高纬,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湝,功并居最。

周武帝诏曰:“庆勋庸早着,英望华远,出内之绩,简在朕心。

戎车自西,俱总行阵,东夏荡定,实有茂功。

高位缛礼,宜崇荣册。

”于是进位大将军,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户。

寻以行军总管击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总管。

俄转宁州总管。

高祖为丞相,复以行军总管南征江表。

师次白帝,征还,以劳进位上大将军。

高祖与庆有旧,甚见亲待,令督丞相军事,委以心腹。

寻加柱国。

开皇初,拜左武卫将军,进位上柱国。

数年,出除凉州总管。

岁余,征还,不任以职。

初,上潜龙时,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自是上每加优礼。

卒于家。

(选自《隋书·卷五十》,有删改)4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B.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C.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D.尝从容与庆言及天下事/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而奏之/上省表大悦/4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史”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经,经书,指儒家经典着作;史,史书。

B.“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从中原看,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C.“出”与“除”在这里的意思完全一样,都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D.“潜龙”比喻圣人在下位,隐而未显,或贤才失时未遇。

文中指高祖还没有登基。

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宇文庆广涉经史,弃文从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