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地点:云南元谋县

2、时间:距今约 170万年前

3、生产生活:能制作工具和使用(天然)火。

4、历史地位(意义):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5.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否制造工具。化石是研究古代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北京人:

1.地点:北京西南龙骨山2、发现:遗址最早发现时间是1921 年;第一个北京人头骨化石是青年学

者裴文中于 1929年发现; 3、生活时间:距今约 70 万— 20 万年

4.体貌特征:北京人保留着猿的特征,属于猿人。

5.生产生活:

(1)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过群居生活

(2)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火的用途及意义:烧烤、防寒、、驱兽,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6.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1)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研究价值: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

1、生活时间:距今万年;

2、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4、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表现:

(1)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懂得取火;(3)会缝制衣服;(4)同别的人群

交换生活用品;(5)有爱意识,会埋葬逝者;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在世界上最早栽培、和,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磨制石器的发展。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河姆渡人距今约 7000 年,生活在长江流域

2.河姆渡人房屋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农具以骨耜最为典型;种植农作物;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半坡居民距今约 6000年,生活在黄河流域;

2.半坡居民房屋是房屋;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等工具;种植农作物,制作生活用具主要是彩陶;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的传说:

1.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炎黄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2.和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发明(贡献):(农业)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手工业)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制作乐器琴瑟。(商业)教人通商;(科技)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2.黄帝姓公孙,名;贡献有:(黄帝)建造宫室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弓

箭和指南车。(属下)造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禹治水的精神品质:(1)舍小家,为大家,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2)善于总结别

人的经验,勇于创新(3)持之以恒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商周更替表

(1)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分封办法及对象: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当诸侯

(3)内容:(权力)周王授予分封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义务)同时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贵族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消极作用)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它们对中央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大,为后来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2、工艺高超表现:

(1)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2)采用泥范铸造法(3)规

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铸造大型器物。

3、代表:司母戊鼎--------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

1、概念:中国商朝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概况(1)发现:1899年,清人王懿荣(2)时期:商代和西周 (3)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4)史学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

(1)是最原始的造字法,甲骨文 40 %是象形字; 形声 最为进步,现代汉字多为形声字。

2.文字学价值: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 铁制 农具和 牛耕 出现(春秋时期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特点: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春秋政治特征:分封制逐步瓦解,王室衰微,诸侯国势力崛起,社会动荡。

三、诸侯争霸

1、争霸特点:打着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

2、霸主;前期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春秋末期有吴国和越国。

3、影响:(1)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

(2)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识图口诀:东南西北上中下)

1.战国时期:公元前年至公元前221年

2.战争特点:(1)强大的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2)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之战

二、商鞅变法

1.背景:(1)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 356 年(2)支持者:秦孝公(3)地位: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4)内容:

政治方面:确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方面:奖励军功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成功原因:

(1)根本原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

(2)重要原因: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行之有效、执行坚决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4)商鞅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使变法深入人心

4.商鞅变法启示:

(1)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是强国之路。(2)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3)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主持者:;2、两大系统工程:渠首和灌溉网3、渠首三大主体工程: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4、评价: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具有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1.简介: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学派创始人。

2.思想:(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3)无为而治。

3.文化贡献:《老子》(又称《》)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2.思想成就:(1)核心思想:“”,提出“仁者爱人”,把“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治国理念:推崇西周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