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圳富士康十连跳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华强北路,你可以实现你关于手机的几乎所有想象,在1.45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电子专业市场27家,市场经营面积46万平方米,电子产品经营商家近3万家,年交易额370多亿元,每天人流量约50万人次,其中手机生产企业已有近140家,与之配套的方案整合公司36家,主板研发企业140家,外观结构设计企业50家。
全球代工帝国富士康在转型的焦虑中,遇上了GDP投资冲动的龙华区政府,在这场交织着产业竞争力、区位优势、人工成本等诸多元素的争夺中,龙华区以其地理优势及开放的政府官员,最终说服成郭台铭将富士康首家大陆工厂设在龙华。
富士康把华强北路数以百计的公司所做的集中到了一个公司,通过大规模方式实现了从研发到制造再到物流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实现了一种更正常化状态下的低成本。
目前,富士康2.3平方公里的厂区里,有30万员工,几乎占龙华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富士康除了每年贡献几百亿财政收入外,如此庞大的人员吃喝住行,构成了龙华区表像繁荣的直接推手。
你或许看过查理·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工人每天在生产线上的高强度重复工作,让“卓别林”变成了机械人。可悲的是,深圳富士康的电子产品生产线,员工成了电子产品生产线的机器人。
2010年,触目惊心的十年跳出现了,十个跳楼自杀的富士康员工,八死两伤,员工年龄最小18岁,最大24岁。
是什么原因导致接二连三的跳楼?外界质疑富士康苛刻员工,其实,富士康绝非只要钱不要命的“血汗工厂”。对于富士康“十连跳”,郭台铭表示:外界不了解真相,现在很多事都不能说,我们都默默在做。
老冒来自农村,在基层工作十多年,对农民工还是有相当了解的,对富士康十连跳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空间与心理素质
报纸杂志、富士康、政府高层,对“十连跳”,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是“跳楼员工心理素质”太弱所致。毫无疑问,员工性格原因是占有主要因素,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
让我们自己做个实验:
假如你坐公共汽车,当车上的座位很空时,你会选傍边没有人坐的座位;后来人上车后,才会慢慢占满座位;当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就连有座位坐着的你,也会觉得烦躁不安,前两年有报道春运列车超员,诱发旅客精神病发作。这就说明人是需要一定的空间的,需要一个安全的距离。
在城市规划里,有一个最重要的指标“人口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居民的人数;在住宅小区设计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容积率”,即盖房子的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这两个指
标,均是为了保证人与人之间有足够的“空间”。
富士康2.3平方公里的厂区里,有30万员工,每个人都希望上班近些,30万员工大部分都住在厂区的宿舍里,8个人一间房,食宿免费。当初我们读大学时,也是8个人一间房,似乎农民工和大学生待遇一样了,但是,工厂的员工宿舍是一排排的六层楼,间隔较密,而大学除了宿舍外,还有图书馆、课室,足球场、蓝球场等空间,因此,尽管是8个人一间房,还不至于有“沙丁鱼”的感觉。
在宿舍里,是“沙丁鱼”,上班,仍然是在“沙丁鱼”车间,上街、厂区附近,仍然是“沙丁鱼”。我认为,过度的空间压缩,加上超强时间的重复劳动,是“十连跳”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北京富士康工厂,同样的高密度生产线,为何没有人跳楼,难道北京的员工比深圳的员工心理素质更强大么?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北京富士康的员工,主要是周边的农民,他们下班后可以回家,空间大了,心理自然放松了,即使是留在工厂宿舍的员工,由于一部分本地员工回家了,留出多余的空间,“沙丁鱼”感就少些。而在寸土寸金的深圳特区,根本没有更多的土地给富士康拓宽空间,就算给你地皮,增加的成本,让富士康没有竟争力。
郭台铭以“科技的富士康”名义,在北京、南京、武汉、淮安、廊坊设厂,除了布局中国外,更多的是要抽疏深圳富士康,如此肥肉外流,龙华区政府当然不愿意,与“华强北”的相依,相信深圳市政府也不愿意,因此,“十连跳”后众口一词“心理素质”太弱是最好的托词,既“维稳”,亦可送郭台铭“人情”。
二、沟通、成本与职业病
自从“跳楼门”发生后,富士康开始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招聘心理医生辅导有问题的员工,虽然,多增加人力成本,但为了减少公司负面影响,或如郭台铭所说:“我们都默默在做”。
人是需要互相关心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在富士康的生产线,即使面对面的美女、帅哥,也无法在工作中交流,必需埋头重复工作,心力交瘁。人不是机器,长期高压力工作,过劳也是职业病,可悲的是,因为生产线大部分是年青人,暂无法表现出来,但十几、二十年后呢,或许员工的病痛就是在富士康落下的“病根”,从这个意义讲,富士康是“血汗工厂”亦不为过。
因此,除了公司安排心理辅导外,富士康更应引导员工的互相交流,创造条件让员工走出去拓展空间。设计生产线不应为追求高效率,而应更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