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西方哲学简史》名师赵敦华讲义与考研真题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黑格尔哲学体系)【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黑格尔哲学体系)【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0d156caf90f76c661371a3b.png)
第19章黑格尔哲学体系威廉·弗利德里希·黑格尔(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简称大逻辑)、《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其中的逻辑学部分简称小逻辑)、《法哲学原理》,他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出版。
一、黑格尔体系的特点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哲学体系,这是黑格尔哲学的价值所在。
1.真理是全体(1)黑格尔认为哲学的真理是科学,而“哲学如果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
(2)黑格尔反对两种貌似对立的真理观:独断论,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终极的真理。
怀疑论和折中主义,认为哲学无真理,有的只是纷争的意见或意见的总和。
(3)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全体,但全体只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完满的那种本质。
”真理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全过程,历史上后起的体系要比以前的体系更加高级,它克服了以前体系的缺点而保留其优点;当它被更新近的哲学体系所推翻时,又以同样的方式保留了自身的优点,因而成为真理的一个环节。
(4)黑格尔肯定谢林看到真实的东西或真理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认为这是哲学思维唯一正确的出发点。
黑格尔注意吸收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成果,建立了集大成的哲学体系。
2.哲学无前提(1)绝对正确的标准①直观的标准,即认为正确的前提是自明的;②逻辑的标准,即认为正确的前提具有可以通过逻辑论证的必然性。
哲学家们都寻求一个绝对正确的前提作为出发点,以保证自己体系的真理性。
但黑格尔对这些做法都不满意。
(2)黑格尔把哲学思维的自由(“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哲学前提的直观性(“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以及逻辑论证的必然性都结合起来。
(3)黑格尔形象地把逻辑论证的过程比喻为圆圈。
当起点经过这样的过程而达到终点时,它不只是简单地返回自身,而是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内容。
(4)黑格尔的逻辑学体系是范畴的圆圈式运动,这个体系的真理性不依赖于起点,它存在于从起点到终点发展的全过程。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3412126f6bd97f192279e995.png)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1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时间安排为12月22日上午 8:30-11:30进行笔试,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一、适用院系专业:北京大学哲学系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010102中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010104逻辑学二、考研参考书目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史》邓晓芒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哲学史》梯利美商务印书馆《西方哲学词典》谭鑫田等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盛世清北建议:(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B: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关键点、核心部分记到笔记上,关上书本,要做到仅看笔记就能将书上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能够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就能够再现书本。
三、重难点知识梳理北京大学652西方哲学史2019年暂未提供考试大纲,但盛世清北的课程中总结了复习的大体方向,考试重难点知识梳理内容如下:第一章希腊哲学米利都学派的“始基”(本原)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为本原”和“和谐观”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巴门尼德的“being”的“是”与“在”的双重含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苏格拉底的定义寻求与对话法。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章节题库(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章节题库(名词解释)【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fb1c47284431b90d6c85c745.png)
二、名词解释1.本原答:本原是自然哲学家关注的焦点,它的本意是“原初”“本原”。
这一概念由阿那克西曼德最先使用,他使“本原”概念具有了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意味。
希腊哲学家认为,最初存在的东西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始终起作用,因此事物的最初状态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原因。
本原有两层意思:构成事物的基质;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则。
2.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答:阿那克西美尼的转化生成观认为由于冷、热相互消长,气随着凝聚和稀散的运动而分别转化为火、水、土以及宇宙万物。
他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综合了水和“无定形”的特点,气具有冷、热两种对立性质及与之相应的凝聚与稀散两种相反运动,因而可转化为具有其他性质的物质。
当气稀散时,便生成火;当气凝聚时,便产生风,风再凝聚成云,再凝聚变成水,更高程度的凝聚生成大地,最密集程度时变成石头。
可见,冷和热的对立是生成的最有力因素。
3.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答: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其关于万物运动的变化法则的哲学观点。
“逻各斯”原意是“话语”,引申为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
他认为自然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因此宇宙的变化不是偶然的,而是依据“定则”的。
在一切变化和矛盾中唯一保持不变的,是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性,即他所说的逻各斯。
“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它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标志着西方哲学中语言学精神的出现。
4.色诺芬尼的理神论答:色诺芬尼的理神论是坚持神是唯一的、不变的本原的哲学观点。
他认为神有统一性和不变性,是独一无二的,在形体或精神上与世人不同,其用思想来统治万物,居住于一处,是“全视、全知、全闻的”。
神无始无终,是永恒的,无所不包,他是无限的。
他所说的神是唯一的、不变的本原,这是在原则意义上所说的本原,“神”是世界最高原则的代名词。
5.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答: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9712b544b35eefdc9d33314.png)
第9章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一、13世纪经院哲学概况1.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传播(1)两大流派①“东部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人物:阿维森那。
②“西部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人物:阿维洛伊。
(2)亚里士多德哲学传播的条件①亚里士多德哲学沿着东西交通线路广泛传播;②大学的诞生。
2.拉丁阿维洛伊主义(1)巴黎大学艺学院的一些教师是激进派,被称为“拉丁阿维洛伊主义者”“世俗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或“非正统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2)主张像阿维洛伊那样忠实于亚里士多德思想,尤其反对出于维护神学教义的需要而改造、割裂亚里士多德学说。
①声称只是如实地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意见,并非赞成他的意见;②解释这些意见只是为了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论证,并非为了论证信仰的错误。
(3)代表人物:西格尔(Siger of Brabant,1240~1284年)二、托马斯主义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25~1274年)著有《箴言书注》《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的原理》《论真理》《波埃修(论三位一体)注》,代表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他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托马斯主义不仅是经院哲学的最高成果,也是中世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
1.哲学和神学(1)哲学和神学是两门不同的科学托马斯在新的思想条件下调整了神学与哲学的关系:一方面明确地区分了哲学与神学,指出它们是两门不同的科学,另一方面又坚持神学高于哲学的传统立场,杜绝用哲学批判神学的可能性。
①区分科学的标准不在于客观对象,而在于研究方式。
神学和哲学有着共同对象,但哲学以理性认识它们,神学靠天启认识它们,两者因此是两门独立科学。
②判断一门学问是否科学的标准取决于它是不是一个演绎体系,而不取决于它如何认识和证明演绎的前提。
③哲学是少数人的危险历程,如果哲学是通晓关于上二帝真理的唯一途径,那么大多数人将失去这一真理。
人类为了以更合适、更确定的方式获救,必然要通过神圣启示获得神圣真理的教义。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康德的批判哲学)【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康德的批判哲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7c529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0.png)
赵敦华《西⽅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康德的批判哲学)【圣才出品】第17章康德的批判哲学⼀、康德理论哲学概述1.简介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
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上学导论》(1783年);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形⽽上学基础》(1785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判断⼒批判》(1790年)、《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1793年)和《道德形⽽上学》(1797年)等。
2.哲学领域的“哥⽩尼⾰命”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年)在1781年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他把这部书的意义概括为哲学领域的“哥⽩尼⾰命”。
这场⾰命的任务是为了解决哲学⾯临的危机。
(1)哲学危机的根源①形⽽上学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②经验论对形⽽上学的怀疑虽然有⼀定的道理,但不能克服形⽽上学的独断论;③形⽽上学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表明了它缺乏科学性,由此也不能像科学那样取得共识,不断进步。
(2)先天综合判断①概念来源“先天综合判断”这个概念来⾃休谟关于综合判断与分析判断的区分。
在休谟那⾥,分析和综合判断的区分等于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等于先天和后天判断的区分。
休谟做如此区分的⽬的是为了,把传统形⽽上学从⼈类知识领域排除出去。
②提出的⽬的康德的⽬的是建⽴新的形⽽上学,与传统形⽽上学⼀样,它的命题是必然的、先天的,⽽同时⼜是对经验世界做出的判断。
为了使这种命题也能够成为⼈类知识,他在休谟的两类判断之外,⼜增加了⼀类更重要的判断,这就是他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
③提出的理由分析和综合判断只是逻辑形式上的区分,⽽不涉及判断的内容和性质。
④先天综合判断的分类经验知识中⼀切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判断都是先天综合判断。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法国启蒙哲学)【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法国启蒙哲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285e444eefdc8d377ee3214.png)
第16章法国启蒙哲学一、启蒙主义者1.贝尔的怀疑论皮埃尔·贝尔(Pierre Bayle,1647~1706年),著有《历史的和批判的辞典》。
(1)贝尔指出理性与信仰之间的矛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说明我们不能用信仰来否认理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理性不能否认信仰。
贝尔怀疑论的最后归宿是信仰与理性的“双重真理论”。
(2)贝尔不但把理性与信仰分开,他还用同样的方式把道德与宗教分开。
道德的基础不完全是信仰,理性对实际环境和行动后果的算计也可使人趋善避恶。
贝尔批判的只是神学以及一切用理性来证明信仰的哲学理论,但他并没有批判信仰本身。
2.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年)著有《波斯人信札》《罗马兴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被伏尔泰誉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孟德斯鸠归纳造成种种法律的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总和就是他所称的法的精神。
但他所说的法的精神不仅是经验事实的概括,更重要的是理性的原则。
(1)自然法是“由万物的本性派生出来的必然关系”,一切实体都遵循法,即使神也不能例外,造物主对世界的统治依法进行。
(2)自然法与人的本性和生活条件相吻合,是“唯一从我们的存在结构派生出来的”。
自然法是决定成文法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最终依据,但不同的民族根据自然法决定他们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时,受到包括地理环境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3)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然法派生出三种政体:共和制、君主制和独裁专制。
3.伏尔泰的理神论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年)著有《牛顿的哲学》《形而上学论》《风俗论》《宽容论》《哲学词典》(为《百科全书》撰写的词条辑)、《无知的哲学家》和《理神论者信仰的自白》。
伏尔泰把中国的政体当作开明专制的典范。
(1)上帝存在的充分理由伏尔泰从牛顿物理学中找到上帝存在的充分理由:①宇宙的运转必须有一个最初的推动者;②物质的存在也证明了造物主的存在;③没有证据表明上帝不把思维也置入物质之中。
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考研精品资料
![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考研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02acd48de80d4d8d15a4fc1.png)
2021年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考研资料精编一、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 考研真题精选1.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2007-2016年考研真题,暂无答案。
二、 2021年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 考研资料2.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相关资料(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课件+提纲]①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之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本科生课件。
③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复习提纲。
( 2)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 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论述题精编。
( 3)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 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③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西方哲学简史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3. 肖萐父《中国哲学史》考研相关资料( 1)肖萐父《中国哲学史》[笔记+课件+提纲]①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之肖萐父《中国哲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②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肖萐父《中国哲学史》本科生课件。
③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肖萐父《中国哲学史》复习提纲。
( 2) 肖萐父《中国哲学史》 考研核心题库(含答案)① 苏州大学 801中西哲学史考研核心题库之肖萐父《中国哲学史》论述题精编。
( 3)肖萐父《中国哲学史》考研模拟题[仿真+强化+冲刺]① 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专业课六套仿真模拟题。
②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强化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③2021年苏州大学801中西哲学史之中国哲学史考研冲刺六套模拟题及详细答案解析。
本人已考上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赵敦华自己好的打印版
![本人已考上北大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赵敦华自己好的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dd4f88d5bbfd0a79567362.png)
赵敦华西方哲学史笔记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着。
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
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
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思考题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英国的经院哲学家)【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英国的经院哲学家)【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5c371fad5bbfd0a7956733a.png)
第10章英国的经院哲学家一、罗吉尔·培根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年),人们称“悲惨博士”,代表作有《大著作》《小著作》和《第三著作》。
1.基督教学术革新(1)四障碍说把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归结为四大障碍:①靠不住的、不适当的权威的榜样;②习俗的长期性;③无知民众的意见;④以虚夸的智慧掩饰无知。
(2)新学科内容的设想从罗吉尔·培根设想的新学科内容来看,他提倡的革新只与哲学有关。
这里的“哲学”指与神学有别的一切世俗学问的总称,他把哲学分为数学、语言学、透视学、实验科学和伦理学五部分。
他对这些学科性质的论述显示出与经院研究不同的科学理性精神。
2.实验科学罗吉尔·培根从三方面论证了实验科学的优越性:(1)实证性①能够证明科学的结论。
②承认证明科学的必要性,坚持实验科学的充分性。
如果演绎推理是确定知识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实验科学就是确定性的充分条件。
(2)工具性没有实验的帮助,其他科学便达不到目的。
在此意义上,实验高于思辨和学艺。
(3)实用性二、司各脱主义约翰·邓·司各脱(John Duns Seotus,1265~1308年)主要著作是《牛津评注》,司各脱是法兰西斯会的博士,他的称号是“精细博士”。
1.形而上学与神学的区分(1)把对“存在”的意义区别为两种样式:无限存在和有限存在。
①无限存在是上帝,有限存在是被造物;形而上学包含着关于上帝的知识。
②有限与无限是非连续的,两者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能从有限直接推导无限存在。
(2)认为神学的对象是上帝的属性,但不证明上帝的存在;反之,形而上学则能证明上帝的存在,但不提供关于上帝属性的知识。
(3)人的理智属于有限存在的样式,上帝的理智属于无限存在的样式,两者有着不同的属性,不能相通,不能用有限把握无限。
(4)上帝的性质是信仰的可信对象,神学是信仰的学问。
神学不是知识,而是一门实践。
2015北京大学外国哲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
![2015北京大学外国哲学考研参考书、历年真题、报录比、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https://img.taocdn.com/s3/m/2185882cbcd126fff7050b1d.png)
1.69 116 5
2.1 117 4
5.88 16 2
9.09 14 1
8
58
8.51 38 3
30.43 32 4
25 11 1
5.19 413 23
9.09 27 2
4.31 109 2 3.42 111 5 12.5 19 2 7.14 19 1
41 1 7.89 42 3 12.5 35 5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202 俄、203 日、253 法、254 德任选一门
628 综合考试二 、630 东方哲学 、631 俄罗斯哲学
844 中国哲学史 、845 西方哲学史二
五、2015 北京大学外国哲学考研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有关制订分数线的要求,我校按照统考生、联考生等不同类型分别确定复试基本 分数线。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院系所规定的各项单科成绩和总成绩确定的复试名单为准。 我校将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精神和公开、公正、公 平的原则进行复试与录取工作。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04 毛泽东哲学思想精髓 北京大学出版社 05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 中华书局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 (复印版) 06 中国哲学资料选辑 中华书局(上下册)北大哲学系中哲教研室编 07 中国哲学史(1-4 册)任继愈人民出版社 08 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肖捷夫 李锦全 人民出版社 (复印版) 09 中国哲学大辞典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01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册)西哲教研商务印书馆
称
业名称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报考 录取 百分比 报考 录取 百分比 报考 录取
百分比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典型题详解(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典型题详解(名词解释)【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99bf77316fc700aba68fc16.png)
二、名词解释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唯名论[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唯名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
围绕“共相”问题,中世纪经院哲学分为实在论和唯名论。
唯名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只是概念,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
唯名论否定共相的独立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到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和教会权威。
唯名论坚持把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相分离的做法,在客观上推动着近代经验哲学与实验科学的兴起。
3.实体[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实体是指神或自然。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他反对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只有神或自然一个实体。
实体是无限的,它不可以被别的东西所限制;实体是自因的和永恒的,它不能被别的东西所产生。
宇宙间只有一个不动、不变的绝对无限的实体。
斯宾诺莎将唯理论进一步向前推进,用自然主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取代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
4.方法论原则[北京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方法论原则是笛卡尔提出的,观点主要有:①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②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③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逐渐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④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是为了找到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第三条是指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推导到复杂的道理;第四条是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要彻底,综合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考研真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63c24d4693daef5ff73d82.png)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考研真题和答案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内容简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题库,本题库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教材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
本书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十余所名校的考研真题(部分为回忆版)中精心挑选“西方哲学史”相关试题,并提供详尽的参考答案。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本部分按照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答案。
熟练掌握本书考题的解答,有助于学员提高解题能力。
•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
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和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要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于其中的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的人口因素是指一定数量、质量、密度的人口,此二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指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的方法。
苏格拉底在同别人讨论问题时,往往总是说自己对任何问题都不懂,只好向别人请教。
但当别人回答他的问题时,苏格拉底却对别人的答案进行反驳,使对方矛盾百出。
最后通过启发,诱导别人把他的观点说出来。
但苏格拉底认为这些观点不是自己的,而是对方心里本来就有,只是由于肉体的阻碍未能显现出来。
他的作用是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把观点明确。
苏格拉底把最后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形象地称为“思想助产术”。
这个教育思想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启发式教育的典型。
3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武汉大学2015年研]答:斯宾诺莎的知识分类和真观念是斯宾诺莎在认识论方面的基本观点。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早期自然哲学)【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早期自然哲学)【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cee814e5727a5e9846a6111.png)
第2章早期自然哲学一、伊奥尼亚派1.水本原说(1)代表人物泰利斯(Thales,鼎盛时间约在公元前585/584年),希腊“七贤”之一,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2)观点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3)原因①他用经验证据说明水有滋养万物的作用。
②与远古推崇水的神话和习俗有关。
2.无定说(1)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时间约在公元前570年),据说他绘出第一张地图,制造了第一个天球仪和计时器。
(2)观点①认为“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
”生成万物的本原被称作“无定”。
②把“无定”分化为万物的过程当作生成,把与之相反的万物归复于“无定”的过程当作消亡,生成与消亡共同构成世界的运动。
③认为一些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提出“补偿原则”,第一次明确地表达出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3.气本原说(1)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时间约在公元前546/545年)(2)观点①提出气是本原,认为气综合了水和“无定”的特征。
②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气稀疏为火,浓聚则依次为云、水、土、石。
冷和热的性质依浓聚和稀疏的程度逐渐上升。
这种生成观是典型的转化生成观,与阿那克西曼德的分离生成观形成鲜明对照。
4.火本原说(1)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时间约为公元前504~前501年),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从这些残篇来看,他以箴言表达思想观点,大有先知的风格。
现存残篇基本保留了他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伦理观。
(2)观点认为“世界秩序(一切皆相同的东西)不是任何神或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3)火本原说包含两个方面:①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它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世界的原初状态是火,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转化为火。
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讲义
![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5bbe73087c24028915fc34d.png)
北京大学赵敦华教授《西方哲学简史》讲义西方哲学导论古希腊—中世纪赵敦华主讲第一讲前言西方哲学史将讲授历史上的主要哲学体系,哲学思辩与论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逻辑与规范、用语言进行较确切的逻辑与语意。
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哲学。
第二讲希腊哲学概论一、希腊哲学的特点:(将希腊哲学与中国、印度哲学比较)1,相同点:①都不是最古老的进化形态,脱胎于古宗教与神话。
②诞生年代相近,即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2,不同点:①从哲学与古代宗教、神话的关系上比较。
古印度:哲学与宗教未能彼此区分,以佛教、印度教经典为主。
古希腊:哲学与宗教有了比较明确地划分,以神为理性的化身,批判“神人同形同性论”,自觉地与宗教划清界线,有明显的非宗教性。
中国哲学:介于印度与希腊之间,对宗教敬而远之。
②从表达方式上讲:印度:以说教为主,但其中充满了思辩的论证思想,代表学说是因明学,以因明学认证教义。
古希腊:以说理为主,以论辩、讨论为主来说明哲学道路。
(理性精神)中国哲学:在说教中说明道理,介乎二者中国,名家亦有论辩成就。
二、古希腊哲学中的几个关键概念:1,Physis = nature =自然指的是运动变化的原因表达了古希腊哲学的思辩性,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哲学起源于诧异。
希腊人由于航海原因,对天相变化十分敏感,由此引发了对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思考。
这一派哲学爱就被称为自然哲学家,这一派进而引发了后世的物理学的诞生。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都是早期的天文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等。
代表人物为泰勒斯(Thales)。
2,Arche =beginning =本原指的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原因的名称和代表古希腊人认为事物的本原决定了其发展与归宿,即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中。
这样就可以寻找到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本原的关注,反映了人类的心理需要。
这种对本原的探索又可分成两类:①对自然本原的探索:②对社会本原的探索(中国古代的神话,如中国的三皇五帝的传说)但二者差异之大,令人惊诧。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9732b544b35eefdc9d33316.png)
第12章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一、近代自然科学与理性主义的哲学1.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精神(1)自然科学在破和立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哲学的精神,主要有以下的表现:①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②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③通过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④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
世界被想象为一架大机器,自然物被想象为有形而无灵魂的零件,没有本质的高下之分,它们按相同规律运动,没有天界和地界之分。
上帝被设想为自然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
(2)近代哲学体现的科学的精神①哲学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
a.由于受到自然科学这一外来的刺激,近代哲学与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相比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向”,它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问题,它的首要目的是建立新型的科学观。
b.哲学的认识论转向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不可取代的保障和导向。
②近代认识论中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
两者的分歧除了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历史根源之外,还反映了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自然科学是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两者在运用的先后、作用的大小等方面有所区别:a.唯理论以数学为知识的模型,推崇数学的方法,把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起点,把必然真理作为知识的目标,把观念的内在标准作为真理的标准。
b.经验论者则把实验科学作为知识的模式,提倡实验和观察,把经验作为知识的来源,重视或然真理,把观念与经验的符合作为真理的标准。
③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也有机械论的特征。
机械论不仅是近代唯物主义的特征,而且是近代哲学的普遍特征,不管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不管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而有机械论的倾向。
但是,各派对机械性的因果关系所做的解释,各有特点。
a.唯物论把人的精神活动归结为感官活动,并最终还原为机械运动,得出了“人是机器”“心灵是物质”这样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结论。
b.唯理论把心灵作为与物质不同的实体,心灵活动与物质运动属于不同的因果系列,因此产生了身心如何相互作用的问题。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393efbd4431b90d6d85c733.png)
第二部分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一、填空题1.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是______,他提出______是万物的本原。
【答案】泰利斯;水2.阿那克西曼德称万物的本原为______。
【答案】无定3.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世界的本原是______,它们通过______和______转化成万物。
【答案】气;凝聚;稀释4.______提出了“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战争是万物之父”的说法。
【答案】赫拉克利特5.______是第一个使用哲学的人,他认为哲学的首要对象是______。
【答案】毕达哥拉斯;数6.巴门尼德的两条道路指______和______。
【答案】真理之路;意见之路7.“元素”这一概念的原意是______。
【答案】字母8.恩培多克勒的四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他还提出______和______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答案】土;气;火;水;爱;恨9.苏格拉底认为德性即______。
【答案】知识10.苏格拉底把自己使用的方法比作他母亲的______。
【答案】助产术11.柏拉图认为在可感事物组成的可感领域之外,还存在一个由真实的理念组成的______。
【答案】可知领域12.柏拉图认为一事物之所以是一事物,是因为它分有了它的______。
【答案】型相13.柏拉图认为一个城邦由保卫者、武士和生产者三个政治等级组成,与这三个政治等级相对应的是三种德性,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智慧;勇敢;节制14.《形而上学》的作者是______。
【答案】亚里士多德15.亚里士多德在分析运动的时候提出了三本原说,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形式;缺乏;质料16.亚里士多德把政体分成为了公民共同利益的好政体和为了执政者利益的坏政体两种,每一种又有三种形式,好政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坏政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第1~9章【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第1~9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e730dc89b6648d7c0c7464a.png)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1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1.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崇拜观念,把自然的运行和人的命运全部归之于神的主宰。
(2)神人同形同性①奥林匹斯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
②神以及神与人共同生下的英雄具有人的一切恶行,行为受灼热而不可遏制的感情与意志的支配。
③神随心所欲地支配着自然,诸神争斗的结局决定了社会进程和人的命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没有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在世界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神的情欲和意志。
(3)迷狂的宗教精神希腊神话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的无度的推崇,激发出迷狂亢进的宗教追求。
代表:崇拜酒神的奥尔弗斯教派。
(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希腊神话的世界生成图式对后来的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图式以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为基础,用人类的生殖力比拟自然的生成,它只是安排了自然物的时间次序,并没有表达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活动秩序和变化原因。
2.希腊哲学的背景和环境(1)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2)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物之中。
3.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1)“自然”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2)“本原”本义是“太初”。
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基质”或“原则”。
(3)“宇宙”①含义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②“本原”和“宇宙”的联系宇宙是本原(最初状态)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基质或原则)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
(4)神认为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绝对唯心论)【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绝对唯心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5ddc0d1825c52cc58ad6be16.png)
第18章绝对唯心论一、费希特的知识学1.概述(1)人物简介约翰·哥特利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年),著有《试论一切天启的批判》《全部知识学基础》(1794~1795年)、《知识学理论特点之概要》(1795年)、《根据知识学原则的自然权利的基础》(1796~1797年)、《根据知识学原则的伦理学体系》(1798年)、《论我们信仰的基础》《人的使命》《告德意志民族》等。
(2)观点概述①费希特说,知识学不是科学,而是“科学的科学”“知识的知识”。
②知识学与传统哲学不同,它关心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的根据;不是知识的实际内容,而是知识的合法性。
③费希特为知识学所规定的任务正是康德的先验哲学的目标,即,考察知识的“可能性条件”。
2.关于自我的第一原则费希特虽然承认第一原则是不可证明的,但他却要求第一原则必须是自明的,就是说,第一原则在意识中的显现要伴随着必然性的情感。
自我意识的原则有三条: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自我和非我统一。
(1)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自身”是与逻辑的同一律A=A相对应的原则。
纯粹的自我是行动,不是实体;一切都因自我意识的活动而发生,都只能作为自我意识的表象而存在。
(2)自我设定非我“自我设定非我”与矛盾律A≠-A相对应。
自我是绝对自由的活动,它一定不会囿于自身,只有设定非我,自我才能在所有关于世界和他人的经验中展开自身。
就是说,自我为了完全地设定自身,就必须设定非我。
“自我设定非我”是“自我设定自身”这一第一原则的延伸。
(3)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与排中律A或-A相对应。
按照排中律的依据就有这样合法的等式:自我=非我;非我=自我。
排中律的依据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表面上的“或”的深层意义是“和”:这就是“自我和非我”。
(4)自我与非我关系的三条原则的关系①关于自我与非我关系的三条原则共同构成知识学的第一原则。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英国经验论)【圣才出品】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复习笔记(英国经验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08f8a10647d27284b73513a.png)
第15章英国经验论一、洛克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著有《人类理智论》《政府论》《论宗教宽容的书信》等著作。
1.批判天赋观念论洛克明确地否定天赋观念的存在,他有下面一些理由:(1)“天赋观念”是一个没有必要的理论假设;因为人运用自然能力,不必借助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够获得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2)“天赋观念”也是不可能的假设;因为假设它的理由是错误的,根本没有全人类普遍同意的与生俱来的观念。
设立天赋观念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普遍同意”,但即使可以证明一些原则是人类普遍同意的,也不能证明它们是天赋的,很可能还有达到这种普遍同意的其他途径。
(3)潜在的天赋观念是自相矛盾的概念;洛克设想,天赋观念论者会说,天赋观念是只要一提起它大家就都会同意的潜在的观念。
从词义上分析,“观念”是已被或正被理解的东西,“潜在”是未被理解的东西,“潜在观念”的说法等于说既被理解而又不在理解中的观念,这是自相矛盾的。
(4)天赋观念论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2.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说(1)白板说心灵原是一块白板,上面没有记号。
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
经验是观念的唯一来源。
(2)双重经验说①经验的分类洛克把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类:a.感觉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它是通过外物的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
b.反省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心灵不但消极地接受外物的刺激,它本身就是“内部感官”,有对刺激进行反作用的主动性。
心灵通过感觉而对取得的观念进行反思,从而得到新观念。
②双重经验论感觉是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而发生的活动,反省则是心灵自发的活动。
洛克把两者视为等量齐观的双重来源,他关于观念来源的学说被称为双重经验论。
双重经验论也是一种二元论。
3.莱布尼茨的反批判针对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中对天赋观念的批判,莱布尼茨在《人类理智新论》中,提出反批判,加强对天赋观念的“潜在性”的论证。
考研《西方哲学简史》名师赵敦华讲义与考研真题
![考研《西方哲学简史》名师赵敦华讲义与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0cadb6aee06eff9aef8076c.png)
考研《西方哲学简史》名师赵敦华讲义与考研真题第1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1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崇拜观念,把自然的运行和人的命运全部归之于神的主宰。
(2)神人同形同性①奥林匹斯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
②神以及神与人共同生下的英雄具有人的一切恶行,行为受灼热而不可遏制的感情与意志的支配。
③神随心所欲地支配着自然,诸神争斗的结局决定了社会进程和人的命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没有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在世界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神的情欲和意志。
(3)迷狂的宗教精神希腊神话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的无度的推崇,激发出迷狂亢进的宗教追求。
代表:崇拜酒神的奥尔弗斯教派。
(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希腊神话的世界生成图式对后来的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图式以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为基础,用人类的生殖力比拟自然的生成,它只是安排了自然物的时间次序,并没有表达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活动秩序和变化原因。
2希腊哲学的背景和环境(1)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2)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物之中。
3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1)“自然”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2)“本原”本义是“太初”。
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基质”或“原则”。
(3)“宇宙”①含义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②“本原”和“宇宙”的联系宇宙是本原(最初状态)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基质或原则)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西方哲学简史》名师赵敦华讲义与考研真题第1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
1希腊神话世界观的特征
(1)自然力和社会活动的人格化
希腊神话表达的是自然神的多神崇拜观念,把自然的运行和人的命运全部归之于神的主宰。
(2)神人同形同性
①奥林匹斯诸神与凡人有着相同的体态相貌、七情六欲。
②神以及神与人共同生下的英雄具有人的一切恶行,行为受灼热而不可遏制的感情与意志的支配。
③神随心所欲地支配着自然,诸神争斗的结局决定了社会进程和人的命运;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都没有自身的秩序和规则,在世界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是神的情欲和意志。
(3)迷狂的宗教精神
希腊神话对神和英雄的激情和意志的无度的推崇,激发出迷狂亢进的宗教追求。
代表:崇拜酒神的奥尔弗斯教派。
(4)生成演化的世界图式
希腊神话的世界生成图式对后来的希腊哲学的宇宙生成论发生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图式以神人同形同性观念为基础,用人类的生殖力比拟自然的生成,它
只是安排了自然物的时间次序,并没有表达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活动秩序和变化原因。
2希腊哲学的背景和环境
(1)外来文化和自身积累的经验技术相结合,孕育出新思想的萌芽。
(2)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人们开始发现自然现象的规律性。
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物之中。
3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
(1)“自然”
意义接近于现代西文中的“本性”(nature),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明确把自然定义为“运动和变化的本原”。
(2)“本原”
本义是“太初”。
事物的最初状态或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或者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即“基质”或“原则”。
(3)“宇宙”
①含义
一是指天地之间一切事物的总和,更重要的是指这些事物的秩序。
②“本原”和“宇宙”的联系
宇宙是本原(最初状态)分化演变的产物,本原(基质或原则)是在宇宙内部起作用、并赋予宇宙万物特定的秩序的原因。
(4)神
认为自然是非人格的本原。
虽然有时自然被等同为神,但这不是神话里与人同形同性的神,而是统摄世界的最高抽象原则。
并且,作为本原的自然是运动变化的自因,就是说,世界依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
1诧异与思辨
哲学家出于本性的求知是为知而知、为智慧的思辨活动,不服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因此是最自由的学问。
哲学的思辨最初表现为“诧异”,诧异就是好奇心。
最早的哲学家出于好奇心对眼前的一些现象感到诧异,然后一点点推进,提出关于宇宙起源和万物本原的哲学问题。
2希腊哲学思辨的特点
(1)静观
希腊哲学家习惯于用不变的原则统摄运动变化的世界,万事万物都被归结为静止的、永恒的存在。
希腊哲学的这种静观特征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毋宁说,它反映的是超越现实的理想。
(2)辩证
希腊哲学的基本范畴,如一和多、静和动、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永恒和变化、存在和生成、原因和结果、纯粹和杂多、理智和感觉、形式和质料,等等,都是对子。
对子就是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是辩证法。
辩证法的原意是指对话,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提倡,后来亚里士多德把它发展为辩证推理。
希腊哲学的理性特征是二元对立与一元中心的统一。
(3)演绎
①希腊哲学的样板是欧几里德几何学。
演绎逻辑是几何公理体系的形式化。
希腊哲学中的论证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种形式的论证都是逻辑推理。
②三段论演绎是希腊哲学论辩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有时是明显、严格的,有时是暗含、模糊的。
(4)理智
“理智”是希腊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理智”即希腊文的“奴斯”(nous),又译作“心灵”(Mind)。
希腊哲学家认为,理智是无形的、纯粹的实体,它推动万物而不被任何事物所推动,弥漫于世界而能保持自身的统一。
(5)实践
①含义
a.“实用”的意思。
b.是指宗教的、道德的、政治的活动。
②希腊哲学实践精神的表现
a.希腊哲学家把追求智慧的思辨作为神圣的活动,它使人获得神的知识,使人接近神。
b.哲学的实践精神还表现为理性伦理学。
除犬儒派和昔兰尼派等少数人外,希腊哲学家都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理性,按照自然生活就是服从理性,意志和欲望应当服从理智,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美德的规定性来自理性。
c.对城邦政治和罗马大一统政治有总要作用。
自从苏格拉底发出哲学家要关心人事的号召以后,哲学家无不以改善公众事务为己任。
d.希腊哲学的政治功利性并不是第一位的。
实践是思辨的结果和效用,它的确切含义是实践理性,个人实践又是公众实践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哲学的政治功用只是个人思辨的间接结果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