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上的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合集下载

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来源

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来源

中小学语文80个常用成语,附故事讲解,孩子写作必备素材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老师给大家整理了8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1、专心致志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道听途说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叫毛空。

他告诉一个叫艾子的人说:“有一块肉从天上落下来,它长三十丈,宽十丈。

”见艾子不相信,他就改口说:“那就二十丈吧。

”看艾子还是不相信,他又改口说:“那就十丈吧。

”艾子问:“肉掉在哪里了?”他答不上来了,只得承认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注释]道、途:路。

[提示]指传闻,没有根据的话。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收藏起来讲给孩子听!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中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中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中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成语故事总汇

(精品)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成语故事总汇

小学课本中的成语故事三上:闻鸡起舞(祖逖)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就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当船停下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

三下:买椟还珠(郑国人)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

(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熏盒子,用珠玉来点缀(它),用玫瑰宝石来装饰,用翡翠来装饰边沿。

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

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

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画龙点睛(张僧繇)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

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

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

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

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

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中小学语文高频考点100个成语故事及注解

中小学语文高频考点100个成语故事及注解

中小学语文高频考点100个成语故事及注解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

(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

(必读)小学四年级语文成语故事52、塞翁失马古时候,边塞有位老人,人称塞翁。

有一天,他丢了一匹马。

别人来安慰他,他说:“这不一定是坏事。

”后来,丢失的马带回来一匹好马。

大家来祝贺,他说:“这不见得是好事。

”不久,他儿子骑这匹好马时,摔瘸了腿,他说:“没准是好事呢。

”后来爆发了战争,他的儿子因腿瘸没有当兵而活了下来。

[注释]塞:边塞。

翁:老头儿。

[提示]比喻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53、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广纳人才,想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他听说在隆中卧龙冈隐居的诸葛亮是个奇才,就去请他出山。

一连去了两次,诸葛亮都不在家。

第三次,诸葛亮正在屋里睡觉,刘备站在院里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被感动了,答应出山相助。

后来,刘备在诸葛亮帮助下建立了蜀国。

[注释]顾:拜访。

茅庐:草屋。

[提示]比喻真诚地再三邀请人家。

54、安居乐业春秋时,哲学家老子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非常不满,提出了他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社会:国土面积小,人口稀少。

人们不用坐车乘船到远方去;没有战争,人们不需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人有自己喜欢的职业,吃得好,穿得舒服,住得安稳;与相邻的国家望得见,但不相往来。

[注释]安居:居住的地方安稳。

乐业:喜欢自己的职业。

[提示]形容人们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55、举一反三有一天,“至圣先师”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说,我举出一个墙角,你们应该要能灵活地推想到另外三个墙角,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

后来,大家就把孔子说的这段话变成了“举一反三”这句成语,意思是说,学一件东西,可以灵活的思考,运用到其他相类似的东西上![注释]反:推及,推论。

[提示]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

56、班门弄斧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

成语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的表现力,在语言交流中经常被使用。

而成语故事则是成语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是理解成语内涵和使用成语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故事被广泛地使用。

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增强词汇记忆能力,提高汉语表达能力。

下面,我们选取一些常见的成语故事,进行详细介绍:1. 青出于蓝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名叫蓝娣的女子,她善于染织,做出来的布非常蓝。

一次,她的弟弟的老师孔子来拜访,看到了蓝娣的布,赞叹道:“美哉!色之未必深,而体之有不可究的神韵。

”后来,孔子的弟子颜回上门来拜访,孔子让他看蓝娣的布,颜回却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因为他认为,虽然蓝娣的布是蓝色的,但是颜料是从蓝色的靛汁中提炼出来的,所以说“青出于蓝”。

意义:形容后来者胜过前辈,超过前人。

2. 画蛇添足故事:战国时期,有个画家征求一个人的意见,询问画一张蛇还需不需加上足。

那人说:“画一条蛇,何必再加上足!”但画家不听他的劝告,还是在画中加上了一只足。

后来有一位识货的友人看了这副画,说:“你的画蛇有足,难道不是画蛇添足吗?”意义:比喻多此一举,不必要的加添。

3. 掩耳盗铃故事:战国时期,有个人很喜欢古玩,他听说一座地大财富奇珍异宝。

他便前往那里,看到一口铜钟,不但形状美丽,而且很有历史意义,他忍不住想把它偷走。

但是铜钟非常大,他怕搬不动,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拙劣的办法:他掩上自己的耳朵,假装自己并没有听到这口铜钟的声音,然后把它偷走。

当然,他被发现了。

意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做出徒劳无益的事情。

练习题:1. 请你简要叙述“青出于蓝”的故事。

2. 解释“画蛇添足”的意思。

3. “掩耳盗铃”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请你用“青出于蓝”、“画蛇添足”或“掩耳盗铃”中的一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5. “兔死狗烹”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请你简要叙述其故事。

一至四年级四字成语故事

一至四年级四字成语故事

一至四年级四字成语故事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归纳小学语文中的常见成语及其故事来源

归纳小学语文中的常见成语及其故事来源

归纳小学语文中的常见成语及其故事来源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成语。

这些成语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掌握,又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在本文中,将会归纳一些小学语文中常见的成语及其故事来源。

1. 亡羊补牢(来源:《战国策》):亡羊指丢掉的羊,补牢指迅速修补牢固的围栏。

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事后弥补错误的意思。

故事的来源是《战国策》中有关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荆轲发现自己的计划已经失败,回家后将自己所坐的马车砸毁,用羊皮包裹着磨刀石,向王宫走去。

他的一个朋友看到此情此景,出于好奇问他的原因,荆轲回答说:“羊已亡,我必寻找牢破来补。

”2. 青出于蓝(来源:《等待大雨的季节》):这个成语表示后辈的成就超过了前辈的意思。

故事的来源是王朔的小说《等待大雨的季节》中的一个情节。

故事中,一位老师赞美学生的作文,称其好得“青出于蓝”。

但学生提出质疑:青色本来就是从蓝色发展而来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后辈的优秀应该被尊重和肯定,并且能够超越前辈。

3. 画蛇添足(来源:《列子》):这个成语表示做了多余或者无益的事情。

故事的来源是《列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人画了一幅十分逼真的蛇,但又不知足地要在蛇身上加上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4. 杯弓蛇影(来源:《战国策》):这个成语表示一个人因为杯子的倒影而产生了错误的想法。

故事的来源是《战国策》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荆轲进入秦王的卧室,王宫中有一只蛇,而在卧室外的池塘旁边有一只弓和一只碗。

荆轲误以为碗投射的影子是蛇,因此一直无法入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应该避免因为片面的信息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5. 守株待兔(来源:《韩非子》):这个成语表示依靠偶然运气而不努力工作。

故事的来源是《韩非子》中的一个故事。

故事中,有个农夫守在自己的庄稼旁边,等着兔子跑到自己面前。

不容忽视: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眼高手低》

不容忽视: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眼高手低》

不容忽视:五年级语文教案成语故事《眼高手低》。

故事的主人公叫张羽,他是个喜欢文艺的小学生,常常看一些名人名著,感叹人生如诗。

但是,他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基本功,没有好好学习课本知识,也没有锤炼自己的技能。

常说自己要写一篇好文章,但是并没有付诸实践,一直停留在空谈阶段。

有一天,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名叫李虹,是个体育爱好者,善于各种球类运动。

张羽觉得自己的文化素养远高于李虹,但是在一个运动比赛中,张羽遇到了困难,他连球都打不好,而李虹却轻松得分,这让张羽很不爽。

张羽感受到了自己眼高手低的局面,在平时只关注高远的文化知识、艺术修养,而忽略了自己的基本技能,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刻意地练习技能,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张羽不仅能够轻松打球,还写出了一篇优秀的作文,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张羽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但他没有认真去做,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不仅需要有远大的梦想,更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实实在在地积累基本功,增强自己的实际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遇到类似的问题。

比如,有些人把眼睛盯着金山,却忽略了脚下的土路;有些人只追求高科技,却忽略了手中的笔和本子。

这些人都是眼高手低,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基本功是多么重要。

我们应该看到,实际行动是我们实现自己梦想的关键,而基本功是我们行动的支撑。

只有在行动中不断积累基本功和实际能力,我们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成为真正的人才。

现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强化实际训练,提高实际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认识到种变化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要求,注重基本功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让自己不再成为一个眼高手低的人。

《眼高手低》是非常有启发性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中的教训,我们看到了实践和基本功在实现梦想中的重要性,也从中获得了积极的启示。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成语故事一、卧薪尝胆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勾践的国王,他的国家被敌人吴国所侵略。

吴国的国王夫差想要屈辱勾践,于是派遣使者前来向他提出条件,要求他每天在宴会上取乐,终日酒色无节。

勾践知道这样的要求对自己的国家和民众来说是一种耻辱,但他也明白,若不答应,吴国很可能发动战争,将自己打得更惨。

于是,他只好口头答应。

然而,勾践并没有因此而放纵自己享乐。

相反,他恪守国家大计,在每次宴会结束后,躲在秘密的地方,埋头苦学。

时间一天天过去,勾践在学问和谋略上不断进步。

终于有一天,他趁吴国国王夫差举行大宴时,偷偷派遣将军夫差去攻打吴国,成功地解救了自己的国家。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卧薪尝胆”,指的就是勾践在吴国的屈辱中保持冷静,利用时间苦学,最终夺回自己的国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不能气馁,而是要保持坚强、勇敢的心态,通过努力学习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一个画家非常擅长画蛇。

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出是画的。

有一天,画家正画着一条蛇,路过的人看了很是惊异。

其中一个人就说:“你画得真好,不过巧妙之处在于画蛇画得太像了,却多了两只脚,这是画蛇添足啊!”画家闻言一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画蛇添足了。

他悔过自新,以后再画蛇时,就恢复了蛇本来的状态。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画蛇添足”,意思是做了多余、不必要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事时应该抓住重点,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

三、井底之蛙很久以前,有一只蛙住在一个井里,它对井里的环境非常满意。

一天,从外面跳进来一只海蛙,它告诉井底的蛙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宽广和美丽。

井底的蛙听后,不以为然地说:“你骗人!井里不是很适合我吗?井水还这么清澈,我在井里过得很舒服。

”海蛙无奈地摇摇头,跳出井口回到了大海。

井底的蛙继续过着安逸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这个故事中的成语“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隘,只能看到眼前的小事物,无法看到更大的世界。

中小学语文50个成语故事

中小学语文50个成语故事

中小学语文50个成语故事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5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归纳小学语文中的常见成语故事及典故

归纳小学语文中的常见成语故事及典故

归纳小学语文中的常见成语故事及典故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通过固定的词序和词义来表达一定的含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成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典故,不仅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以下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一些成语,并归纳了它们的故事背景和典故。

1. 爱莫能助故事背景:《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一个叫丙的人,他的父亲被囚禁,但他无法帮助父亲,感到非常无奈和焦虑。

典故:用来形容明知对方有困难,自己却无法给予有效帮助的心情或境地。

2. 不知所措故事背景:《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一个叫乐羊子的人,他在江河上看到一个骸骨,感到非常吃惊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典故:形容遇到突发情况时,不知道该怎么做,感到束手无策的状态。

3. 画蛇添足故事背景:《列子·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一个叫顾脡的人,他在画完一条完美的蛇后,又画了蛇的脚,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本的完美。

典故:形容做事不恰当,反而增加了麻烦或破坏了原有的好处。

4. 亡羊补牢故事背景:《淮南子·原道训》中记载了一个叫赵胜的人,他的羊逃走后,他及时修缮了破损的羊圈,避免了再次丢失羊群。

典故:形容在事情发生之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防止后患。

5. 杯弓蛇影故事背景:《汉书·白马传·白马青城》中记载了一个叫王贡的人,他在马厩摇鞭时,看到杯子的倒影产生错误的影像,把它误以为是蛇。

典故:形容过分疑神疑鬼,多虑多疑,以致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

6. 对牛弹琴故事背景:《庄子·齐物论》中记载了一个叫晏子的人,他对着耕牛弹奏琴声,希望牛能欣赏和回应他的音乐。

典故:形容对不懂事物的人做无益的劝说或解释,白费口舌。

7. 画龙点睛故事背景:《列子·否极泰来》中记载了一个叫郭子仪的人,他在画龙时,只画身体,没有画眼睛,后来受到他人批评后,他重新在画上点了睛。

中国成语故事(160篇)

中国成语故事(160篇)

中国成语故事安步当车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名叫颜斶(chù)。

齐宣王听说他很有名,就召见了他。

颜斶进宫后,齐宣王傲慢地说:“颜斶,你过来!”颜斶不卑不亢地对齐宣王说:“大王,你过来!”齐宣王很不高兴,旁边的大臣也都责怪颜斶。

颜斶便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

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问他:“到底是大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说:“当然是士人尊贵!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下令:谁敢在距离高士柳下惠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另外还悬赏: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两万两。

由此可见,一个活着的大王的头,还抵不上一个死去的士人坟墓呢。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了,便请求做颜斶的学生,并说:“您和我在一起,食有美味,出必乘车,妻子儿女可以穿上华美的服装。

”颜斶毫不动心,坚决辞谢:“我还是希望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儿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慢慢地走路,就当是坐车一样;不犯罪过,就是保持自己的尊贵。

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啊!”颜斶说罢,告辞而去。

后来,人们就以“安步当车”表示不乘车而安然步行,又比喻安于现状,不求显贵。

安,安详,不慌不忙;步,步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

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

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

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

”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

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

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hù),何仙姑投下竹罩。

小学四年级语文了解成语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了解成语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了解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程中,了解成语故事不仅有助于拓宽知识面,还能提高语文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四年级学生常见的成语故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意义。

1. 掩耳盗铃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头脑简单,他听说有一个非常贵重的铃,能够发出美妙的声音。

他想偷走这个铃,但害怕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他把耳朵捂住以免听到任何声音。

然而,当他掩耳的时候,他无法听到其他人的脚步声,结果被发现并受到严厉的惩罚。

从此,人们用“掩耳盗铃”来形容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明白“掩耳盗铃”的含义是自欺欺人,不顾现实的行为常常会带来错误和失败。

2. 守株待兔故事中有一个农夫,他每天都种植水稻,十分辛苦。

一天,他在田地里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上,不幸而死。

农夫觉得这是一个巧合,认为如果他等在原地,就能再次遇到这样的机会。

于是,他放弃了耕种,整天守在树旁等待兔子。

然而,兔子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成功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实践。

3. 杯弓蛇影古代有一个人去打猎,他在半路上见到一个弯曲的树枝,被误以为是毒蛇,吓得逃跑。

实际上,那只是一个杯子的倒影。

从此,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对事物产生恐惧和过度敏感的心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不要因为自己的想象而产生无谓的恐惧和疑虑。

4. 守株待兔在古代,有一个农夫整天忙于种田,但总是少根筋,不能平心静气地耕种。

一天,他在种田时偶然发现一只死兔子,他认为如果他再不用辛勤耕种,而只需静候兆象,就可得到“等不来的收获”。

于是,他只顾着每天守在那棵树旁,等待另一只兔子撞击而死。

可是,兔子们并没有回头再往他纵一次。

古话说“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不能心存侥幸,不能盼巧生财。

以上四个成语故事,既能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解成语的意义,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回顾·拓展)中出现的成语故事二下:《守株待兔》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

《拔苗助长》道理: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三上:1、闻鸡起舞(祖逖)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典出自《晋书·祖逖传》。

2、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出《吕氏春秋·察今》记述的一则寓言。

三下:1、买椟还珠(郑国人)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画龙点睛(张僧繇)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

四上:1、胸有成竹(文与可)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已经非常熟练很有把握了。

2、杏林春满(董奉)董奉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

人们用“杏林春满”来称颂医生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

四下:1、手不释卷(吕蒙)手里拿着书不肯放下来。

形容勤奋好学2、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五上:1、水滴石穿(张乖崖)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2、大公无私(祁黄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五下:1、程门立雪(杨时、程颐)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

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程门立雪”的故事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入木三分(王羲之)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六上:1、竭泽而渔(春秋晋文公狐偃)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目光短浅,而应该目光长远从长计议。

2、响遏行云(战国薛谭、秦青)声音高昂,已致阻挡了天上的流云,多用于形容声音嘹亮。

六下1、邯郸学步(战国燕国青年人)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出丢掉了。

2、舍本逐末(战国赵威后)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小学二年级语文成语故事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成语故事课件

小学二年级语文成语故事课件一、导言成语是汉语中的特殊词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形象表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素材之一。

本教学课件旨在通过生动的成语故事,帮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并且能够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二、成语故事1. 狐假虎威故事梗概:有一天,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它害怕老虎会吃掉自己,于是假装很凶猛地威胁老虎。

老虎被吓到,不敢对狐狸做任何伤害。

狐狸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和力量后,便放过了老虎,飞快地逃走了。

2. 守株待兔故事梗概:有一个农夫,他在田地里种了一棵黄瓜,黄瓜长得特别好。

他立在树旁边,等着黄瓜长大。

结果有一只兔子误以为他是真的树,从他旁边跑过,并顺手吃掉了田地里的黄瓜。

3. 井底之蛙故事梗概:井里住着一只小青蛙,井对它来说是整个世界。

一天,一只大青蛙跳进井里,告诉小青蛙关于外面广阔世界的故事。

小青蛙居然不相信,还以为大青蛙在吹牛皮。

小青蛙不能认识到井外世界的广阔,就像一个只见过井底的人,不知道世界之大。

4. 掩耳盗铃故事梗概:有一个人偷了铃铛,当被抓住时却假装听不到铃声,并且询问周围的人是否听到了铃声。

其他人都听到了,但是他却自欺欺人地坚持没有听到。

这个成语就是形容有些人明明知道真相,却故意装作不知道。

5. 画蛇添足故事梗概: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很美的蛇,但他觉得画得还不够好。

于是他非要在画上加上一双脚,结果这幅画就变得很奇怪。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

三、教学目标与方法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所学成语。

- 学生能够从成语故事中感受到其中的智慧和道理。

2. 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和动画展示成语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 设计启发性问题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 拓展成语故事:根据本教学课件中给出的成语故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自行拓展相关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一)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一)

小学语文100个成语故事(一)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平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平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成语小故事自相矛盾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画龙点睛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

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

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

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八仙过海相传,吕洞宾等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蟠桃会,途经东海的时候,见水深浪高,难以通行。

这时,吕洞宾提议,他们各自向海里投一样东西,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海里,站在上面渡过了东海;韩湘子把自己的箫投到海里,箫载着他渡海而过;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剑、花篮、纸驴、鼓、玉朝笏、莲花投到海里,站在上面排浪而过。

八位神仙各自依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拔苗助长春秋时,宋国有一位农夫,总嫌他家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

有一天,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就到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高。

拔完后回到家里,疲惫不堪地对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真不容易。

”他的儿子听了,赶忙跑到地里去看,只见地里的禾苗全都枯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上的成语故事及主人公
五年级:1.程门立雪、杨时.2.入木三分、王羲之.3.水滴石穿、张乖崖 4.完璧归赵、蔺相如 5.负荆请罪、廉颇 7.草船借箭、诸葛亮鲁肃周瑜曹操刘备孙权
8.画龙点睛、张僧繇 9.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10.自相矛盾、楚国一个卖兵器的人 11.破釜沉舟、项羽 12.塞翁失马、一个不知名字的老翁六年级:1.响遏行云、薛谭秦青 2.竭泽而渔、晋文公狐偃雍季、3.邯郸学步、燕国寿陵少年 4.舍本逐末、赵威后 5.巧夺天工、郭璞 6.曲高和寡宋玉 7.妙笔生花李白
坐井观天亡羊补牢南辕北辙惊弓之鸟买椟还珠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画龙点睛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入木三分竭泽而渔响遏行云邯郸学步舍本逐末对牛弹琴胸有成竹雪中送炭自相矛盾滴水石穿
指鹿为马-赵高破釜沉舟-项羽杯弓蛇影-乐广凤毛麟角-谢超宗叶公好龙-叶(she)阳子滥竽充数-南郭先生闻鸡起舞-祖逖入木三分-王羲之程门立雪-杨时夸父追日-夸父愚公移山-愚公精卫填海- 精卫卧薪尝胆-勾践悬梁刺股-孙敬和苏秦半途而废-乐羊子病入膏肓-晋景公伯乐识马-伯乐不耻下问-孔圉出奇制胜-孙武唇亡齿寒-荀息大材小用-辛弃疾大公无私-祁黄羊胆大如斗-姜维道听途说-艾子得陇望蜀-刘秀东山再起-谢安对牛弹琴-公明仪多多益善-韩信背水一战-韩信守株待兔-某宋国农夫乐不思蜀-刘禅舍本逐末-赵威后凿壁偷光-匡衡集思广益-诸葛亮夜郎自大-夜郎国国君三人成虎-魏王和庞葱奉公守法-赵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