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文言文常考句式翻译

一、判断句1.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师说:“彼童子之才,吾无以教之。
”翻译:老师说:“那个小孩的才华,我无法教诲。
”二、被动句1. 原文: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我能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2. 原文: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翻译:楚国人一把火,可惜化为焦土。
三、倒装句1. 原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他无礼于晋国,而且还背叛了楚国。
2. 原文: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生死也是大事,难道不痛苦吗?四、省略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五、宾语前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总是忧愁。
”六、定语后置句1. 原文:吾友孟尝君,其人风流倜傥,才子也。
翻译:我的朋友孟尝君,他这个人风流倜傥,是个才子。
2. 原文: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翻译:他学习道理比我早。
七、状语后置句1. 原文:吾欲之南海,何如?翻译:我想去南海,怎么样?2. 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以上文言文常考句式及其翻译,仅为冰山一角。
学习文言文,还需深入研究,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 | 第一次月考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一、重点字词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巴陵郡越(到)明年增其旧(从前的,原来的)制(规模)胜(美好)状(景色,景象)汤汤(水流大而急)横(宽阔)无际涯(边际)朝晖(日光)夕阴大观(壮丽景象)前人之述备(完全,详尽)矣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骚人(文人)若夫(句首发语词像那)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连月不开(指天气放晴)浊浪排(冲)空日星隐曜(光芒)山岳潜(隐没)形(形迹)樯(桅杆)倾(倒下)楫(船桨)摧(折断)薄(迫近)暮(傍晚)冥冥(昏暗)至若(又如)春和景(日光)明波澜不惊(涌动)一碧万顷(极言广阔)沙鸥翔集(停息)锦鳞(美丽的鱼)游泳岸芷(白芷)汀(小洲)兰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青此乐何极(哪有尽头)宠辱偕(一起)忘把(持执)酒临(对着)风尝求(探求)古仁人之心(思想感情)居(处在)庙堂(朝廷)之高是(这样)进亦忧微(如果没有)斯人吾谁与(跟,同)归(归依)二、重点句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务/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阳光明媚,傍晚天色昏暗,景象变化无穷。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景象变化无穷。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5、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在阴云中。
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人家)批评指责。
7、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
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微风时,)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壁。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文言文经典名句翻译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很愉快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温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学习也是一种乐趣,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尊重他人的感受。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痛苦,不应该强加给别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告诉我们,学习应该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知识,只有真正喜爱它、从中获得乐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虚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们周围,总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只要我们保持谦虚的态度,就能不断进步。
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颜渊》)翻译:君子胸怀坦荡,小人常常忧愁。
解读:此句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心怀宽广,为人正直,因此内心平静;而小人自私自利,总是担忧自己的利益,因此内心忧愁。
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解读:此句强调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就失去了立身之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通过温习旧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从而成为他人的老师。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名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文言文经典语句翻译

一、经典语句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解读:此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之后要不断温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生一大乐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二、经典语句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重视。
在古代,朋友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与远方的朋友相聚,是一种难得的乐事。
三、经典语句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解读:此句强调了谦虚好学的精神。
孔子认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经典语句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件事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此句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要发自内心,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经典语句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
解读:此句体现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孔子认为,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感受。
六、经典语句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解读:此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只有二者兼顾,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七、经典语句七: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解读:此句强调了温故知新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成为他人的榜样。
总之,《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语句,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语文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

原文:“楚王问于屈原曰:‘子尝与寡人论国事,寡人何如?’屈原对曰:‘大王之国,江山壮丽,土地肥沃,人民勤劳,贤能之士众多。
然而,大王之德薄,政令无常,赏罚不明,故国势日衰。
’‘大王,夫以地广人众,富饶之地,而仁义不施,则国危;以地狭人寡,贫瘠之地,而仁义行,则国强。
今大王之地,虽广而不仁,虽富而不义,是以国势日削,民不聊生。
大王宜深思之!’”翻译:楚怀王问屈原说:“你曾和我讨论国家大事,你觉得我国如何?”屈原回答说:“大王的国家,山川壮丽,土地肥沃,人民勤劳,贤能之士众多。
然而,大王的德行浅薄,政令没有常道,赏罚不分明,所以国家势力日益衰弱。
大王啊,凭借着广阔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富饶的疆域,如果不施行仁义,国家就会陷入危险;而如果土地狭小,人口稀少,但能施行仁义,国家就会强大。
如今大王的国家,虽然土地广阔,但不施行仁义,虽然富饶,但不讲究道义,因此国家势力日渐削弱,百姓生活困苦。
大王应该深思这个问题啊!”解读:这段对话体现了屈原对国家政治的深刻见解。
他首先肯定了楚国的地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但接着指出楚怀王的德行和治国理念存在问题,即“德薄”、“政令无常”、“赏罚不明”。
屈原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土地和人口,更取决于统治者是否施行仁义。
他以“地广人众,富饶之地,而仁义不施,则国危;地狭人寡,贫瘠之地,而仁义行,则国强”的道理,劝诫楚怀王要重视仁义,以挽救国家危局。
这段话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启示意义。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基础,更需要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仁义精神。
屈原的劝诫,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
马说文言文重点翻译句子

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翻译:千里马一跃,也不能跑出十步;劣马走十步,功绩在于坚持不懈。
分析:这句话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成功与努力的关系,强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
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翻译:能跑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粮食。
分析:这句话揭示了马的能力与需求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人才的珍贵。
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翻译:用鞭子驱赶它,却不按照它的习性来驱使;喂它,却不能让它发挥出全部才能;它鸣叫,却不能理解它的意思;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说:“天下没有马!”分析: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对人才的压制和埋没,反映了人才的悲剧。
4. 然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不知其能者,无恒志也。
翻译:然而像伯乐这样的人才不常有,千里马常有,而不知其能的人,是没有恒心的人。
分析:这句话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识别人才的重要性。
5.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翻译:所以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奴隶人的手中受到侮辱,和普通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而闻名。
分析:这句话揭示了人才的悲剧,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惋惜和同情。
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能跑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能吃掉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跑千里而喂它。
分析:这句话揭示了喂马人对人才的忽视,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关注。
总之,《马说》通过对马与人才的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的埋没和悲剧,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作者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表达了对人才的关注和惋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4中职高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劝学》(荀子)1、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原文: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译文: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4、原文: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听的人会听的清楚。
5、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远。
6、原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7、原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8、原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9、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距离,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河流,就无法汇成江河大海。
10、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雕刻几下就放弃,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一直坚持雕刻下去,连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11、原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大钳子,除了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原文: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
译文:只不过没有一百步罢了,也是逃跑啊。
2、原文: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译文:(跑了五十步的人)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3、原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
4、原文: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文言文狼的重点句翻译

1. 原文:“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两只狼依旧并驱而来。
”解读:此处描述两只狼依然并驾齐驱,毫无畏惧地追赶着猎物。
2. 原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其杀死。
”解读:屠户在危急关头勇敢地站了出来,用刀斩狼头,连砍数刀将其毙命,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果断。
3. 原文:“狼亦佯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翻译:“狼也假装停下来,意图从隧道进入攻击屠户的后面。
”解读:狼假装停止追赶,企图通过隧道进入屠户的后面进行攻击,显示出狼的狡猾和阴险。
4. 原文:“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翻译:“身体已经有一半进入隧道,只露出尾巴。
”解读:狼的身体已经有一半进入隧道,只有尾巴露在外面,形象地描绘了狼的狼狈状态。
5. 原文:“屠自后断其股,亦佯投以狼首,意使前狼痴也。
”翻译:“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假装扔给狼头,意图使前面的狼发愣。
”解读: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又假装扔给狼头,企图使前面的狼因为惊愕而停止追赶。
6. 原文:“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禽兽的诡诈手段有多少呢?只是让人笑而已。
”解读:作者在此表达了对禽兽诡诈手段的无奈,认为这些手段只是让人笑料,并无实际意义。
7. 原文:“狼亦遽止而止。
”翻译:“狼也突然停下来,停止了追赶。
”解读:狼在屠户的计谋下,突然停止了追赶,显示了狼的愚蠢。
8. 原文:“屠因趋,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趁机追赶,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其杀死。
”解读:屠户在狼停止追赶后,趁机追赶并斩杀狼,再次展现了屠户的勇敢和果断。
通过以上重点句子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看出,《狼》一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人与狼之间的智斗。
作者蒲松龄以简洁的语言,将狼的狡诈和人的勇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受到了狼的凶猛,又感受到了人的智慧。
积累好句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中的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
二、《孟子》中的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翻译:坚持正义之道,会得到许多人的帮助;违背正义之道,会得到很少人的支持。
三、《庄子》中的名句:“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
翻译:人生就像一场梦,梦又如同人生。
四、《史记》中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五、《三国演义》中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岂因祸福避趋之?”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难道会因为祸福而回避吗?
六、《红楼梦》中的名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翻译:看透了世间的事物,都是学问;掌握了人情世故,就是文章。
七、《西游记》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翻译:前方的路漫漫而又遥远,我将努力寻找答案。
八、《水浒传》中的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翻译:天下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这些文言文名句经过翻译,更加贴近现代汉语,便于人们理解和传承。
在积累好句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欣赏文言文的韵味,领略古人的智慧。
同时,通过翻译,将文言文的美妙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古典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文言文经典巨句精选翻译

一、
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淡泊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蜜如美酒。
二、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在困境中要修身养性,成就自己;在得志时要关爱天下,造福众生。
三、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于他人。
四、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学习并且不断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
五、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六、
原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担心财富的匮乏,而担心分配的不公平;不担心生活的贫穷,而担心社会的动荡不安。
七、
原文: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等到冬天来临,才知道松柏之树是最后凋零的。
八、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九、
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礼节的不要看,不合礼节的不要听,不合礼节的不要说,不合礼节的不要做。
十、
原文:满招损,谦受益。
翻译:自满招致损失,谦虚获得益处。
这些文言文经典巨句,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古训中汲取营养,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学习这些经典语句,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必修上文言文新课标重点翻译句子《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劝学》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译:木材笔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木材使它弯曲成车轮,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烘烤使它成为这样的。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见识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心思专一啊。
6、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内心浮躁啊。
《师说》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出生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译: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给他们理,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的人。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通晓断句的方法,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小学文言文翻译要逐句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及解释: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反复温习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温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解释:这句话体现了友谊的可贵。
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解释: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宽广的胸怀。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不要抱怨、生气,而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以下是该段文字的逐句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吗?
通过逐句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论语·学而篇》中的这段文字所传达的哲理。
学习、友谊、宽容,这些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这段文字至今仍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文言文劝学重点语句翻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跬步而致千里,非吾之能也,盖亦以助吾之志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劝学》重点语句翻译: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来得有效。
吾尝跬步而致千里,非吾之能也,盖亦以助吾之志也。
我曾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千里之外,这并非我的能力,而是帮助我实现志向的方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不汇聚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千里马一跃,也跳不出十步;劣马跑十天,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放弃。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坚持不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尘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没有蛇和鳝的洞穴就无处安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因此,学生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也不必比学生更贤能。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艺和学业各有专长,就是这样罢了。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四、《伤仲永》1.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2、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从前的好名声了。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3、.3、4、泯然众人矣!译: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已和普通人一样了。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五、《孙权劝学》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有志气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4.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六、《三峡》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初中文言文必背句子翻译

1. 狐假虎威,狼吞虎咽。
翻译: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狼吞虎咽地吃东西。
解析:这句话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形容吃东西的样子狼吞虎咽。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了解某个事物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事物的了解程度并不代表对它的喜爱程度,喜爱程度也不代表以此为乐。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翻译:读书读破万卷,下笔时仿佛有神助。
解析:这句话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在写作时游刃有余。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解析:这句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
5. 知足者常乐。
翻译:知足的人总是快乐。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知足,珍惜所拥有的,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6.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翻译:世界上没有难事,只怕有决心的人。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7.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翻译:水滴可以穿透石头,绳子可以锯断木头。
解析:这句话比喻只要有恒心,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8.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翻译:学习道理有先后,从事技艺有专长。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有计划,要有专攻的方向。
9. 谦受益,满招损。
翻译:谦虚会受益,骄傲会受损。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0. 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看到就思考,有智慧的人看到就行动。
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仁德和智慧,既要思考问题,又要付诸行动。
总结:以上是初中文言文必背句子的翻译,这些句子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入理解这些句子的内涵,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重点句翻译文言文重点句翻译1、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2、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3、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4、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再像这样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5、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6、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7、怀与安,实败名。
(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8、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如果用他们做辅助,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9、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在诸侯当中称霸,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10、子盍蚤自贰焉。
(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12、乃馈盘飨,置璧焉。
(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璧玉藏在晚餐里)13、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
(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14、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
何况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15、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那么拿什么来报答我呢)16、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双方军队在中原遭遇,我一定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九十里)17、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18、公使让之,且辞焉。
(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推辞不接见)19、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
(当晋文公在国外的时候,头须偷盗了财物潜逃,用尽府财来求晋人接纳重耳返国。
)20、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介之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的死,又能怨谁?”)21、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介之推回答说:“怨恨他们而去效法,罪就更大了。
”)22、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来表扬好人。
)2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大概会答应我)2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不加注意)25、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2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27、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28、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29、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
(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30、愿受一廛而为氓。
(希望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31、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32、尽弃其学而学焉。
(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33、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34、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那么这是伤害百姓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35、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36、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陶匠铁匠也是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能算是损害了农夫吗?)37、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38、何许子之不惮烦?(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39、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然后才用,这是引导天下的人奔走劳累)4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体力的人被人统治)41、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42、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鸟兽所走的道路,遍布在中原地带)43、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过中原的被边远落后地区来改变。
)44、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北方的学者,没有人超过他的)45、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你们兄弟奉事他几十年,他一死,你们就背叛了他!)46、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以前孔子死时,门徒们守孝三年,三年以后,大家才收拾行李准备回家)47、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
(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点像孔子,便想用尊敬孔子的礼来尊敬他,他们勉强曾子也同意)48、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49、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布匹和丝织品,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50、或相倍蓰,或相什伯。
(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5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乘着狂风而飞到九万里的高空)52、则芥为之舟,置杯则胶。
(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5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背靠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54、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我奋力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5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56、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彭祖到如今以年寿长久而特别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57、而徵一国者。
(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58、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况且全社会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更加努力)59、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宋荣子处世的态度,是不多见的)60、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表示愿意拿十五座城请求换这块璧)6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恐怕不能得到秦国的城,白白地被欺骗)62、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跑到燕国)63、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您又受赵王宠爱,所以燕王要同你结友)64、今君乃亡赵走燕。
(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而跑到燕国)6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他,来使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66、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把宝璧传递给姬妾和左右侍臣展示观赏)67、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倒退几步站住,靠着殿柱,发怒而头发竖起,好像冲动了帽子)68、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而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伤害强大的秦国欢心)6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而讲究恭敬啊)70、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大王只在普通的殿堂里接见我,礼节很傲慢)7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秦王害怕他撞碎宝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7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相如料想秦王只不过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作要给赵国城邑)73、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7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75、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左右侍卫有的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76、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秦王左右侍卫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怒视他们,侍从都被吓退)77、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微贱之人。
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7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之所以离开亲眷家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79、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80、窦婴引卮酒进上。
(窦婴捧了一杯酒进献给皇上)81、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诸列侯没有谁不敢与条侯、魏其侯以平等的礼节相见)82、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
(武安侯就向太后委婉地说了这个意思,由太后暗示皇上)83、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
(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没有把丧事办好而论罪,被免去官职)84、武安者,貌侵,生贵甚。
(武安侯这个人,矮小丑陋,生来就很显贵)85、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86、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87、翰以文章自名。
(李翰因文章写得好而自负)88、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许、张两家子弟才能智慧低下,不能彻底理解许远张巡的志气)89、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认为张巡战死而许远被虏,怀疑许远怕死而向贼说了屈服的话)90、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拉断绳子,它断开的地方一定是绳子的某一段)91、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怎能料到人家终于不来救援,因而放弃睢阳,事先退走呢)92、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凭借千百名接近要完的士兵,抵挡上百万日益增多的敌军)93、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制造邪说帮助叛敌攻击张、许二公)94、虽食,且不下咽。
(即使想吃,还是咽不下去)95、此矢所以志也。
(这个箭是用来作为标记的)96、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只希望吾君能辨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罢了)97、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98、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
(他们互相称扬美德,互相推举谦让不猜疑)99、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100、牗其前以通明。
(在房前的墙上开有窗户,用来通光)101、每薄暮,下管键。
(每到傍晚,便落了锁)102、狱中成法,质明启钥。
(监狱里有个老规矩,天亮了才开锁)103、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活人跟死人脚靠脚头靠头地躺着,没有办法转动避开)104、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稍微有点牵连的,就一定用尽方法捉来)105、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焉。
(再照他的家庭财产的多少,把钱敲诈来,由他们瓜分)106、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只有对那些砍头的,没有什么好要挟的,但是还要留下他的脑袋做抵押品)107、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管文书的某人告诉他们说:“给我一千两银子,我使你们活下去。
”)108、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等到案文加封上奏的时候偷偷地换一下罢了)109、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110、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 111、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否定先王之道,你背叛自己的老师去学他的那套东西)112、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