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
目录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
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
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
第二节社会运行
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
第二节文化的类型
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
第四节文化的功能
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社会指标
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
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
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第二节人的社会化
第三节人的个体化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
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
第四节社会角色
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网络
第二节社会群体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
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
第三节性社会学
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
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
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
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
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
第十一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概述
第二节农村社区
第三节城市社区
第四节虚拟社区
第十二章社会制度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
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
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
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第五节社会流动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第十五章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
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
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
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
第十七章社会问题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
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十八章社会控制
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
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
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十九章社会政策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
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
第二十章社会建设
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
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1.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某一方面社会状况而设计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3.当前中国社会要实现良性运行,应注意创造哪些条件,研究哪些问题?
1)人口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基础条件之一。一般的说,数量适度、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人口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
2)生态环境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另一个基础条件。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样是社会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与控制人口一样,是我国基本国策。
3)经济条件是社会运行的决定性条件。要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4)社会运行的政治条件。就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来说,政治状况如何,对社会运行有直接的影响。
5)社会运行的文化与心理条件。如果我们把人口、环境、经济等条件视为社会运行的物质条件,那么文化心理条件则可视为一种精神条件。
6)转型加速期和转型效应。
7)迟发展社会与迟发展效果。
4.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5.科塞:“社会安全阀”机制:
社会安全阀机制:让冲突在一个社会中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化解或减弱冲突的力量,使之不至于发展到对社会造成严重震荡的程度,从而保证必要的社会整合。
6.社会整合之:“认同性整合”、“互补性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