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与佛教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道与佛教的关系
佛教于公元前6——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
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隋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
是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自由曾被智积禅师
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于唐代诗僧皎燃
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缁素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
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
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僧俗两方
面都津津乐道,并广为人知的便是——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
1、“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
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
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中创出来的。可以说,静坐静虑是
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
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
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
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院经济
也有了突出的发展,其中茶叶是重要的内容。
我国茶叶的兴盛时期是唐朝,在佛教的禅宗发展的基础上风盛起来的,由于坐禅中闭目静思,极易睡着,所以坐禅中“唯许饮茶”。
事实上在魏晋甚至更早的时候,茶叶就已成为我国僧道修行修炼时常用的饮料了。如:陆羽在《茶经》中多次引述了两晋和南朝时
僧道饮用茶叶的史料。其中引录的《释道该说续名人传》称:“释
法瑶,姓杨氏,河东人,永嘉中过江,遇沈台真君武康小山寺,年
垂悬车,饭所饮茶。”又摘引的《宋录》称:“新安王子鸾,豫章
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
露也,何言茶茗''?!”。这说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僧道已有尚
茶之风。
我国寺庙不仅重视茶叶,而且也是生产、宣传、和研究茶叶的中心。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茶叶,提高品质。因为寺庙
都有一定的田产,和尚不参加劳动,他们有时间、有文化来讲究茶
的采造、品饮艺术和写书作诗来宣传茶叶文化,所以,我国有“自
古名寺出名茶”之说。
统而言之,无论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宴形式、茶文化对外传播方面,佛教都有巨大贡献。我国的饮茶习惯是随着佛教
一起传入到日本的。
此外,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高僧们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或于文人唱和茶事,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下面的四幅对联与四首茶诗很有趣,对理解“禅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