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完整资料).doc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分组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7f8a48e02cc58bd63086bd0c.png)
盐津县牛寨中学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实验报告单班级时间组次目录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二、连接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3三、练习使用电流表 4四、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5五、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 6六、练习使用电压表 7七、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 8八、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 9九、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0十、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12十一、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13十二、伏安法测电阻 15十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6十四、通过探究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规律17十五、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18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加热时间吸收热量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三、练习使用电流表、按电路图把电流表与用电器(小灯泡)串联,并注意要让电流从正接进出。
,不要把电流表直接两极上。
,看清电流表每一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值四、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五、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年级班实验人:组次:实验时间:六、练习使用电流表、按电路图把电压表与用电器(小灯泡)并联,并注意要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不超量程时可把电压表直接接到电之间,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压值;L两端的电压U/V 总电压U/VL2两端的电压U2/V 总电压U/V 1/V九、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十、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A十一、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十二、伏安法测电阻十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十四、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十五、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导体在磁场中做运动。
2020年中考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手册及解题技巧:分组实验
![2020年中考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手册及解题技巧:分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7c08447de80d4d8d15a4fd0.png)
专题三分组实验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问【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练习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两块)、铅笔、作业本、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或细铁丝,约30 cm)、停表。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①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宽,每项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③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密绕圈数为竹,测量出n圈线圈的宽度为L,则一圈的宽度Ld就是细铜丝n的直径,如图所示。
将细铜丝绕不同的圈数,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④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
如图所示,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测量三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⑤用测量的数据算出每次测量的平均值。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2)用停表测量时间①观察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按动停表上的按钮,同时数出脉搏跳动10次,按一下按钮,读出所用的时间,再用停表测出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③再次按一下接钮,使停表指针回零。
【注意事项】(1)在使用厚刻度尺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要用末端示数减去始端示数得出。
(3)长度的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的精确度要和测量值的精确度相同。
(4)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一定要把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中间不能留空隙,不能重叠,同时不宜用力拉伸铜丝,以免使铜丝直径发生变化。
(5)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实验二:测平均速度【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或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课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课](https://img.taocdn.com/s3/m/81e8ca1df61fb7360a4c6512.png)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课分组实验不同于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它是在一定的教学范围内由教师指导,必须是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
并不是真的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去,也不是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做复杂的科学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创设情景、巩固“双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严谨而科学的治学精神;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知识深化的需要。
一、注重分组成员搭配学生分组实验容易形成有的人干、有的人不干、有的人看的涣散局面,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出现乱哄哄的局面。
怎么才能做到“活而不乱”,也就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动脑动手,有秩序地进行实验呢?分组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考虑优差生的组合、男女生的比例、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
为了使大家能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突出实验的训练性、从客观上减少“旁观者”,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情况下,实验分组人数应尽可能少,两人一组或最好有些实验一人一组。
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班的办法,增加教师上课次数,而学生上课次数并不增加。
这样能给观察、操作、独立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其它动作以及打闹的现象自然会减少。
此外要培养好实验小组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协助教师指导好本组的其他学生,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辅导其他学生。
二、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和其他科目的教学预习一样,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
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
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
虽然耗时但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我们的物理实验做起来就更轻松,高效了。
例如我在进行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备课时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做了如下的调整:课前自主学习内容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熟悉的,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你觉得它们是怎样产生的?2、试一试:给你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个笔帽、一杯水,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与众不同?3、请你思考一下这些发声的物体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4、以上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声音还能通过什么物质传播呢?请你举例分析5、宇航员在月球上能不能象地球上直接用声音进行交流呢?这说明了什么?6、思考:声音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说明了什么?三、多方式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大体分为: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测定性实验、组装调试性实验、练习使用性实验等五类。
人教九年级物理分组试验教案
![人教九年级物理分组试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9403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1.png)
教案:人教九年级物理分组试验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分组试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分组试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
3.分析实验数据和总结实验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一个小实验或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常常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是每次实验都进行多次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否通过一次实验得到多组数据并进行比较呢?”2.学习目标(5分钟)学生思考后,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实验方法,分组试验。
通过将实验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在同一条件下对比不同组的实验结果,以找出实验规律。
”3.学习方法(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分组试验的基本方法和要点:首先确定实验目的和条件,然后将实验对象分成不同的组,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实验。
分组试验的组数不应过多,但也不能太少,通常选择3-4组最为合适。
4.实验展示(1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试验的实验展示,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和课堂时间的安排,选择合适的物理实验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细致观察和分析数据的变化。
5.实验设计(10分钟)老师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分组试验的实验方案,要求包括以下要点: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实验对象、分组方法、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
学生根据所学的实验方法和要点,进行实验设计。
6.小组合作实验(15分钟)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方案,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互相帮助和合作。
7.数据分析和总结(15分钟)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他们可以利用图表、平均值等方式,将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实验规律和相关结论。
8.课堂展示(10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总结,通过课堂展示,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并且让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总结提出疑问和讨论。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f46673b76a20029bc642db5.png)
课题:§11-2质量{质量的测量一一天平(分组实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寿F囱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天平的使用难点:天平的使用教具、学具: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眩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砥码,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烧杯。
(共分24组)(三)质量的测量一一天平(分组实验)(1)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托盘天平的构造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11.2-2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畦码盒内舷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2020届中考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手册:专题三 分组实验
![2020届中考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手册:专题三 分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dcdfe203c1ec5da51e27038.png)
专题三分组实验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问【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练习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两块)、铅笔、作业本、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或细铁丝,约30 cm)、停表。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①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宽,每项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③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密绕圈数为竹,测量出n圈线圈的宽度为L,则一圈的宽度Ldn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将细铜丝绕不同的圈数,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④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
如图所示,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测量三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⑤用测量的数据算出每次测量的平均值。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2)用停表测量时间①观察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按动停表上的按钮,同时数出脉搏跳动10次,按一下按钮,读出所用的时间,再用停表测出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③再次按一下接钮,使停表指针回零。
【注意事项】(1)在使用厚刻度尺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要用末端示数减去始端示数得出。
(3)长度的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的精确度要和测量值的精确度相同。
(4)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一定要把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中间不能留空隙,不能重叠,同时不宜用力拉伸铜丝,以免使铜丝直径发生变化。
(5)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实验二:测平均速度【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或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报告(完整资料).doc
![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报告(完整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1cd557f0be1e650e53ea9982.png)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上图的电路图,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2)闭合和断开各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泡.实验结论: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同时(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_所有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不变__.2、在并联电路里有多条电流路径;用电器单独(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_所有_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__所在支路的_用电器。
年级班姓名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电路中的A点、B点、C点,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C点的电流IC第一次测量0.2 0.2 0.2第二次测量0.3 0.3 0.3第三次测量0.24 0.24 0.24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日期2014年10月14日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班姓名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总结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器材:干电池两节、开关、电流表、灯泡及灯座各两个、导线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若没有问题,方可闭合开关,使两个灯泡均发光。
③在这个并联电路中,选取三个关键的点A、B、C。
用电流表分别测出这三点的电流,并分别记录测量的电流值;④换用另外的小灯泡再测1-2次。
实验结论: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C点的电流IC第一次测量0.12 0.18 0.30第二次测量0.15 0.18 0.33第三次测量0.15 0.12 0.27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a4f5e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9.png)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实验操作步骤4. 数据处理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通过示例和动画,讲解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现象。
3. 介绍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的内容,即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4.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实验器材(玻璃棒、水、酒精、测量尺等),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玻璃棒垂直插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2)改变玻璃棒的角度,重复步骤1,记录多组数据。
(3)利用折射定律计算水的折射率。
(4)重复步骤1-3,分别用酒精和玻璃作为另一种介质,计算它们的折射率。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折射率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折射率与介质性质有关?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并记录数据。
2. 学生能运用折射定律计算折射率,并分析实验结果。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玻璃棒、水、酒精、测量尺、实验桌等。
2. 教学软件:动画、示例图片等。
3. 参考书籍:物理教材、实验指导书等。
六、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确保学生安全。
2.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避免主观臆断。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5.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研究,如探究其他光的折射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c1cc9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6.png)
初中物理实验分组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本节课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基本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所需器材及作用。
3. 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操作步骤。
4. 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关键事项。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安全。
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实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4. 实验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
5. 实验操作:各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实验总结: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熟练程度。
2. 学生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的能力。
3. 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
4. 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适当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
九年级物理实验方案
![九年级物理实验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71a7574afe04a1b071defc.png)
分组实验分组实验1:比较不同物质得吸热能力实验名称比较不同物质得吸热能力实验目得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得自然现象。
实验原理不同物质得比热容一般不同实验器材秒表、温度计、水与食用油、烧杯(200ml)、试管2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甘油注射器等实验步骤方案一:取等质量得水与食用油,加热相同得时间(即吸收相等得热量)后,比较温度得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得水与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得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得时间(即比较吸收得热量得多少)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问题探讨请同学们尝试得出探究结论,并分析为什么要引入比热容得概念。
分组实验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得规律实验名称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得规律实验目得1.练习使用电压表2.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得电压关系实验原理通电电路中有电压,电路中得电压各处不相等实验器材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实验步骤串联电路:1.检查器材。
2.将电池组、开关连接在电路上组成串连电路(注意开关得正确状态)。
3.用电压表测L1两端电压V1。
4.用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V2。
5.用电压表测L1与L2两端得总电压V。
6.记下实验数据,完成实验并联电路:1.检查器材。
2、设计并连接电路(如下图)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就是断开两端电压V1。
3.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电压V2。
4.用电压表测出L25.记下数据。
6、整理数据、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总电压各用电器两端得电压之与;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问题探讨(1)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得规律”实验时,两个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小灯泡L2两端得电压,应该与小灯泡L2并联.(2)电压表读数时,要先瞧清选择得量程与对应得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得位置读数;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得电压之与分组实验3: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得因素实验名称影响电阻大小得因素实验目得1.进一步认识电阻,理解与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得物理意义。
九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分组实验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995a8e6502020740be1e9bd8.png)
分组实验教案
分组实验教案
分组实验教案
分组实验教案
课题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内容与过程目的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授课
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
时间
2018.10.16 课时1课时
实
验
器
材
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流表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小
结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都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个支路电流之和
分组实验教案
分 组实 验 教 案
课题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知道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一、串联电路
二、并联电路
重点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难点 对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的理解
授课 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 时间
2018.10.25
课时
1课时
实 验 器 材
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电压表
说明:
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小 结
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分组实验教案
分组实验教案
分组实验教案
分组实验教案。
九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教案
![九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4c916105087632301212ae.png)
难点
实物的连接
重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通电螺线管、小磁针、电源、导线、大头针
说明:内容与过程部分应根据教师的教案内容填写教学的主要过程
小结:
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了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授课人
分组实验教案
课题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情况
1、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通电,小磁针偏转。改变电流方向,小磁针偏转方向发生变化。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从而判别通电螺线管的N、S极。
授课人
分组实验教案
课题
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1、组装实验装置
2、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运动
3、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
4、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斜着运动铁、导体、关
5、总结实验结论
难点
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根据实验的要求,自己设计出电路,并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按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并将器材连接成电路,进行实验.
3、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难点
实物电路的连接
重点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和方法,动手操作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方案及步骤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方案及步骤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9a55a8abceb19e8b8f6ba85.png)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分度值的到下一位。
(3)练习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2块)、铅笔、作业本、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停表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宽,每项测量3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3)测量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排绕的圈数维n,测量出n圈的长度为L,则一圈的长度d=L/n就是细铜丝的直径,铜丝绕不同的圈数,测量3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4)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测量3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5)用测量的数据算出每次测量的平均值(6)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2、用停表测量时间(1)观察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2)按动停表上的按钮,同时数出脉搏跳动10次,按一下按钮,读出所用时间,再用停表测出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3)再次按一下按钮,使停表指针回零。
注意事项:(1)在使用厚度刻度尺时,要使用刻度尺的刻度贴近被测物体。
(2)读书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要用末端示数减去始端示数来得出结果。
(3)长度的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的位数和测量值的位数相同。
(4)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一定要把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中间不许留空隙,不能重叠,同时不宜用力拉伸铜丝,以免使铜丝的直径发生变化。
(5)在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是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不使用时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实验二: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50g ,钩码6只实验步骤(1)认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分别把1只、2只、3只、4只、5只、6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并填写在表格中。
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031a319866fb84ae45c8d57.png)
实验十二、探究电流的热销英语电阻大小的关系
实验十三、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实验十四、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览表
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二、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实验三、让两只灯泡都亮起来
实验四、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
实验五、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实验六、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
实验七、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八、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电动机的转速
实验九、探究怎样改变电流的大小
实验十、探究怎样测量未知电阻
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专题三 分组实验
![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专题三 分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b096e732b160b4e767fcf90.png)
专题三分组实验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问【实验目的】(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练习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刻度尺、三角板(两块)、铅笔、作业本、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或细铁丝,约30 cm)、停表。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①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宽,每项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③测细铜丝的直径。
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密绕圈数为竹,测量出n圈线圈的宽度为L,则一圈的宽度Ldn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
将细铜丝绕不同的圈数,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④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
如图所示,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测量三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⑤用测量的数据算出每次测量的平均值。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2)用停表测量时间①观察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按动停表上的按钮,同时数出脉搏跳动10次,按一下按钮,读出所用的时间,再用停表测出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③再次按一下接钮,使停表指针回零。
【注意事项】(1)在使用厚刻度尺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时,测量结果要用末端示数减去始端示数得出。
(3)长度的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的精确度要和测量值的精确度相同。
(4)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一定要把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中间不能留空隙,不能重叠,同时不宜用力拉伸铜丝,以免使铜丝直径发生变化。
(5)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实验二:测平均速度【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或小球)、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017年9月—2018年6月)任教学科:物理任教班级:九(1) (2)班备课教师:赵春英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实验目的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秒表、温度计、水和食用油、烧杯(200ml)、试管2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甘油注射器等三、实验过程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展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讨论: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即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快。
实验结论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
上面的加热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撤出酒精灯,观察水或食用油放热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质放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总结评价:(教师对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得出的结论:(1)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在冷却相同的时间(放出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快(下降的多)。
(2)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少(放出的热量少)。
展示问题:请同学们尝试得出探究结论,并分析为什么要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实验二、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共同学习,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解物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探究法。
2.学生物理来源于生活,用物理指导生活的良好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路的亲切感。
重点:认识串、并联电路,会画串、并联电路。
难点: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
教学准备:演示用器材: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电路板、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若干段导线学生用器材: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若干段导线教学设计:自主学习:1. 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1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
根据图2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3的实物图。
合作探究:想想做做:给你两盏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思考并讨论,有几种接法?【探究】:1、组成串、并联电路:同学们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尽可能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
不同小组间讨论比较。
当电路中有两个灯泡时,连接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如图4所示:把两个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这种电路我们叫做。
在图5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方法:模仿课本106页图5.3-1图5 图7另一种像图6那样,将两灯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只灯是的.我们不妨将L1从电路中取下,闭合开关后L2照常发光,用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并联电路.在图6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方法:对照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实验三、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探究并得出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
(2)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过程与方法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各个环节;在实验中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连接实物电路;(教师)组织调控学生有序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电池、开关、灯泡、导线等实验用品。
课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合作探究: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探究课题]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提出问题]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你认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要有猜想依据)[设计实验]1.实验设计思路:(需要什么仪器?如何连接?测量什么数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实验电路图[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写下来。
[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评估]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处吗?(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下结论)操作中你出现了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灯亮了吗?电流表是不是正确接入?读数时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交流]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知识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还发现或产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吗?实验结论:第二课时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探究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要有猜想依据)[设计实验]1.实验设计思路:(需要什么仪器?如何连接?测量什么数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2.实验电路图[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写下来。
IB/A IC/AIA/A第1次第2次[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评估]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处吗?(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的结论)操作中你出现了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灯亮了吗?电流表是不是正确接入?读数时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交流]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知识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还发现或产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吗?实验结论:当堂训练:1、把电路元件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的同时________。
2、把电路元件_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_________分开,分别过_________的元件.即________跟电源能够成独立的电流通路。
实验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串联,2并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1、 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 、b 、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 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 、b 、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进行新课: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猜想:Ua=Ub=U 总Ua +Ub=U 总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 、b 、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4)(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第二课时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猜想:U=U1+U2U>U1>U2…………(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1=U2=U3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五、探究影响电阻的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或假设】1、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电阻可能与导线的粗细、长短有关。
3、电阻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这是一个多因素问题,应当使用变量控制法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为此,在一定温度(室温)下用图14-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a、b、c是三根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导线,它们的长短、粗细如图所示:a 长,c短,但其横截面积相同;b的横截面积比a、c大,长短和a相等;d 与c长短、粗细都相同,但与c的材料不同。
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用a、b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横截面积对电阻的影响;用a、c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导线长度对电阻的影响;把c、d导线分别连入电路,可以探究材料对电阻的影响;把日光灯的灯丝(或细铁丝绕成的线圈)按图14-2所示连入电路,缓慢地给灯丝加热,可以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所需器材: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导线a、b、c、d(符合实验方案要求的)、夹子、日光灯的灯丝(或细铁丝绕成的线圈)、小灯泡、酒精灯、火柴。
【进行实验】1、按图14-1所示将a导线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用同样长度,横截面积比a大的导线b代替a,再接通电源,观察电流表的示数。